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

更新时间:2024-06-06 10:0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强化观念,主动参与,扎实有效地推进培训工作

-----广西师范学院成教院2006年培训工作汇报

2006年,在区教育厅、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广大学校的关心与支持下,在学院领导对培训工作的高度重视下,广西师范学院作为全区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基地,大力开展了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现将培训工作汇报如下:

一、培训工作基本情况

2006年,我院圆满组织实施了“教育部-中国移动西部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贵港市、南宁市、崇左市、来宾市的校长、教师培训项目,共15项,培训中小学校长、教师2625人次,此外,我们还对我院承担的2005年“二期园丁工程”的培训学科进行总结评估工作。

二、培训工作做法与经验

在开展培训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在正确的培训观的指导下,在“以培训带动科研,以科研提升培训”的现代新型培训理念的引领下,勇于探索,精心组织,总结出了一些富有实效性和针对性的校长、教师培训经验,取得了校长、教师培训工作新的突破。

(一)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培训观,积极拓展培训项目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因此,加强校长、教师的职后培训与学习,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不但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此大背景下,我院作为全区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基地,勇于肩负起全区校长、教师的培训工作,以“树立培训的政治责任观、社会效益观和优质的服务观”为指导思想,以“为地方教育与经济发展培训具有先进思想与先进技术的人才,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培训工作”为基本方针,积极拓展培训渠道。通过“上联、外合、自组”,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与地方政府联合举办,自己面向社会组织各种培训班的途径来扩展培训任务。使我院2006年的培训工作得到较好发展。

如何有效地通过“上联、外合、自组”来积极拓展培训项目,我们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抓住机遇与挑战,积极争取教育厅项目。我院的培训工作,相比部分兄弟师范院校起步较晚,所以,对于每一项来之不易的培训项目,我们都视为事关我院培训工作发展前景的机遇与挑战,认真组织开展,也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在教育厅的关心与支持下,2006年我院承担了2项教育厅培训项目,培训845人次。

1

二是采取多元化、多渠道的培训合作形式,加强与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合作。采取“由送培单位提出培训需求,我院为其量身打造富有实效性培训方案,经过双方反复对培训方案进行论证,确立最后的实施方案并加以实施”的方式,积极主动与各市联合开展校长、学校中层干部、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

三是进行总结提升,冲击国家级培训项目。加强对培训项目的总结与反思,是我们不断提高培训质量的保障之一,也是我院培训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在撰写每个培训项目小结、组织大型培训项目结题材料、提炼出切合我区实际、有效的培训科研课题的工作中,我们一步一步扎扎实实进行培训工作的总结与提升。正是如此,继2005年我院承担了“中国西部地区小学校长学校发展规划专题国家级研修班”后,2006年9月份,我院再次成功承担国家级培训项目“教育部-中国移动西部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

(二)精心策划培训方案,以创新的模式开展培训

1、精心策划培训方案

培训方案是培训活动实施的蓝图,直接影响培训效果。鉴于传统的校长、教师培训很大程度上是“输血”型的培训,致使培训效果不够理想,因此,我们精心策划让参训的校长、教师真正“卷入”培训活动的培训方案,在校长、教师培训中形成“造血”机制,从根本上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

在培训方案的制定上,我们把握以下三个重点:

第一,明确培训目标。可以说,明确培训目标是培训的首要工作,所有的培训工作都必须围绕“培训目标”来开展。“培训目标”是否明确,对培训效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例如,在“中国移动西部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的培训方案的制定时,我们就认真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实际情况:一是考虑2006年我区\中小学校长建设年\校长全员培训的现实基础;二是考虑中共中央、国务院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三是考虑目前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改革的有关要求,四是考虑我区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较为落后的现状。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我们在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研修学习基地的设置与选择等方面加强了针对性、实效性和前瞻性,为培训取得良好效果奠定了基础。

第二,科学制定培训内容。大部分的校长、教师培训项目的培训时间十分有限,因此,我们根据每期校长、教师的培训目标,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制定与培训目标相结合,具有较先进教育理念,并且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强的培训内容。

例如,在“中国移动西部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的培训内容安排时,我们在认真研究本次培训的任务、特点和目标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学习内容,为学员准确定位,以保证培训的效果。在课程安排上主要把握以下四个重点:

1.符合教育改革与学校发展的新实践

2

我国正在实施包括新一轮大规模的新课程改革在内的基础教育改革,校长作为一个学校的领导者,必须很好地把握基础教育改革内容、趋势与要求,所以我们在设置课程时安排了“教育改革与学校发展专题”、“如何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专家论坛”、“学校发展规划的理论与实践”。让受训者反思自己的学校教育管理理念,了解时代发展的特点和教育使命,能用新的管理思想构建出一个自身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共同体。

2.强化校长在法律方面的职责需求

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方略在教育系统的具体体现,是依据法律来加强对学校的管理和规范,以促进教育事业、学校发展的过程和手段。实行依法治教能为创造良好的学校管理秩序和教育教学秩序,实现学校发展目标提供保障,是做好学校工作的基础,也是学校领导者的岗位规范要求。为此我们专门安排了“新颁发教育政策和法规解读专题”。

3.考虑国家的发展政策要求

考虑中共中央、国务院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有关要求,我们安排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学校发展”和“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与执行”两个专题,使校长尽快掌握学校教育经费的预算编制与管理,并把学校的建设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

4.突出实践性与可操作性

为了突出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主题,在这次培训中我们安排了“优秀农村学校参观学习”、“农村学校治校经验交流专题”、“如何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专家论坛”三个专题,还专门分为十一个小组到我区十一所优秀农村中小学校跟班研修学习一周,有针对性地安排学习农村学校规范管理、农村学校校园安全及管理、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等内容。让学员在交流互动、实践参与当中有效学习。

基地学校跟班研修学习结束后,我们还集中全体学员进行了两天的“跟班研修学习汇报与交流”活动,并对整个培训进行总结。在交流中学员们分享了收获的喜悦,对我们的培训工作给予了好评。

第三,编写详细的专题培训计划

为了保证培训质量,让学员有所收获,在大部分培训中,我们组织每个专题的负责人制定了详细的专题培训计划,使学员清楚了解每个专题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培训过程等等,方便了校长的参与学习,也有利于检查和评估教师的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

2、以创新的模式开展培训

在精心策划培训方案的基础上,我们对现代的校长、教师培训方式进行整合,通过“参与、分享式培训”、“任务驱动”、“科研促训”、“加强教育实践”等培训方式,努力实现“学、研、实践”一体化的培训模式。

3

(1)采用“参与、分享”的培训方式

在培训中,我们全程灌输着参与的思想,首先选择了适合互动、合作式学习活动的活动教室,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其次引导参训者在活动中交流、反思,实现自我提高。

在“参与、分享”式学习中,每个人都将自己对专题的理解和困惑提出来,在师生的相互追问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专家与学员、学员与学员面对面进行的对话,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各种见解,开阔了眼界,打开了思路,凸现了“学员本身就是培训资源”的现代培训理念。

(2)采用任务驱动的培训方式

任务驱动是目前培训领域较为先进的策略。培训前我们就向学员明确了培训目标,并在培训过程中把培训目标有机变成了具体的培训任务,如课堂作业、专题研修的学习要求、研修日志的撰写等。由于学员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得到了较好的调动,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3)实施科研促训

我们积极在培训中运用了“以培训带动科研,以科研提升培训”的培训方式,确立研究课题,延伸培训渠道。主要做法如下:

第一、提供一些广西“十五”教育规划、或校长所在地市教育规划课题,让他们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选择迫切需要改革的问题为研究课题,参与其中。

第二、跟踪指导。集中培训后派出有关专家小组对校长的教育研究实践进行跟踪指导,切实提高科研实效。

例如,“南宁市农村中小学校长研修班”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背景下开展的,因此,我们确定的培训目标之一,就是完善以教育管理知识为核心的知识结构,提高科学管理和依法治校的能力,并通过1-2年的努力,使学校成为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资源中心,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规范管理示范学校。

为了有效达到科研促训目标,我们专门申报了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广西“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学校建设”的探讨与实践;同时申报了广西教育“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小学校长“学、研、实践”一体化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并鼓励学员积极参与,目前已有30多所学校申请成为这两个科研项目的基地学校,随着科研项目的有效实施,对培训的效果将会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

(4)加强教育实践

在培训班的集中培训完成之后,我们都安排学员带着理论学习中的问题到学校一线去考察、实践,跟班研修学习一周,通过指导教师的辅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跟班研修学习中,要求学员每天写好研修日记,学习结束后撰写研修报告,让学员在实践和总结中得到提升。

4

在学员校本教育实践阶段,要求确定好自己的自修目标,制定出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并在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进行实践。

2006年,我们在组织“南宁市农村中小学校长研修班”时,为了避免出现“集中培训结束,学习即结束”的情况,设计了较长时间的学员在岗研修阶段,并安排了内容较多的学习任务。在此阶段,为了加强与学员的交流与指导,我们主要致力于通过网上开设班级公共邮箱、书面通讯、跟踪指导以及导师组成员到学员所在地开展面对面的交流活动形式,搭建一个立体的交流平台,努力实现长期指导、全过程培训。并计划在培训结束前,从培养对象中选出效果突出的学校,组织现场经验交流暨检查评估活动,对一年来的培训学习活动进行总结、交流、提高,并形成经验案例,提升培训效果。

其次,在集中培训阶段后期,我们按地域,把小学班的校长组成12个片区学习小组;中学班组成5个片区学习小组。每区域选一所学校作为培训后重点监控学校,并以该学校为主定期进行学习小组研讨活动。要求每个学习小组制定学习计划,并确定主题、研讨程序、主持人、中心发言人,有序、有效开展至少两次以上的专题性互动学习交流活动。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培训活动,真正调动学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在培训中,学员表现出了很大的参与热情,并在参与互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表达了自己教育管理观点和理念,学习了先进的管理技能,提升了教育理论水平,取得了较大的收获。实践证明,这是体现以现代培训理念为引导的、符合农村中小学校长实际的、富有实效性的培训模式。

(三)整合教学资源,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

在树立正确的培训观念和实施先进培训模式的前提下,我们还在整合教学资源、优化师资结构、狠抓培训教学质量上下功夫。

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培训师资队伍,是培训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区内、区外多重资源,以“专兼结合,以兼为主”为原则组建培训师资队伍。除聘请钟海青教授、于瑮教授、李红副教授、黄亢美副研究员、覃壮才博士等优秀本院教师外,还外聘了一批区内长期从事基础教育研究的专业人员、教育理论研究专家、地市教育局领导和优秀的一线校长、教师担任培训授课任务。广西教育学院的唐晓萍研究员、邓国显研究员、徐巧英研究员、韦昌勇副研究员,南宁市教育局夏建军局长、贵港市教育局吴能枝局长、南宁二中叶弥坚校长、南宁三中方洁玲校长、黄河清副校长、天桃实验学校周积宁校长、南宁沛鸿民族中学戴启猛校长、桂平市桂平镇中心小学李宁校长、南宁市教科所邓雅学所长、展秀婷副所长等四十余位优秀专家及校长均为我们培训的外聘教师。

(四)规范管理,人文关怀,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在培训的管理上,我们推行了过程管理的思想,把管理落实到培训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上。

1、制订培训各环节的管理文件

包括有《培训实施方案》、《培训工作流程表》、《培训主讲教师聘任办法》、《培训主讲教师备

5

课指导意见》、《培训管理工作人员职责》、《学员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对培训前、中、后各环节的工作做了具体的要求,为培训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供了可靠保证,从而有效地提高培训质量。

2、积极反馈与改进

在培训过程中,通过举办座谈会,进行问卷调查,深入学员宿舍等方式,及时收集信息,改进教学与管理工作。

我们特别建立了较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一是班主任全程跟班听课,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及时反馈,二是召开学员代表座谈会,三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书面评价,四是进行培训成效等问卷调查。通过这些措施,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相关教师反馈并作相应的调整。根据学员的需求和情况的不同,增设内容和专题,对培训教材资料进行了修订,使培训内容、方式不断的完善和切合学员的实际需要。

3、服务到位,人文关怀

严谨的教学之外,在学员生活、学习方面,我们尽可能提供优质的服务,每个班都配备班主任全面负责学员的学习和生活管理。在学员报到时班主任就做到了“眼到、心到、茶到”,在生活上,为学员提供了价钱经济的学院食堂和条件优越的宾馆,尽量做到“让学员学得专心、住得舒心、吃得开心”。同时,为学员提供优秀学习资料,方便了学员们更好地消化和理解专家、教授的讲授内容。良好的后勤保障和学习管理,较好地解决了学员的后顾之忧。

三、较好的培训效果

经过以上努力,我们2006年承办的校长、教师培训项目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得到了学员和送培单位的好评,也得到上级领导部门的肯定与支持。

一方面,从2003年区人民政府指定我院承担“广西乡镇中心小学校长自治区级培训”开始,到2005年我院在全国41所院校的竞争中成为“中国西部小学校长学校发展规划专题国家级研修班”的承担单位,再到今年承担“教育部-中国移动西部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都一再反映了上级领导部门给予我院培训工作充分的肯定与支持。

另一方面,从富有实效性、针对性、双赢的“贵港合作模式”起步,今年,除了与贵港继续深入开展培训外,我们已与南宁市、崇左、来宾等市(县)的联合开展较大规模培训工作,包括了校长上岗及提高培训、研修培训、中层干部(教务、政教主任)培训、骨干教师(名师工程)培训等类型。体现了地方政府部门对我们的关注与信任,也说明我们的培训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反思与提高

6

回顾2006年的培训工作,我们的校长、教师培训工作在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兄弟院校的帮助下,无论是在培训规模、培训质量或培训层次等方面,都取得长足的发展与提升,广西师范学院正在逐步成长为我区具有较好高水平的教育干部、教师培训基地。

当然,反思近年来的培训工作,尽管我们取得了许多经验,但也存在着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受培训经费的影响,没能在开展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培训的同时进行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人员的培训,没能对地处边远贫困地区学校的校长、教师及时提供更多的专家指导和帮助;对个别培训内容还应进行更优化组合等。

我们清晰的认识到不足所在的同时,也认识到校长、教师培训工作是一个探索与提炼的过程,是一个升华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提高的过程。理论先行也好,模式创新也好,都必须做到形式服从内容,服从提高校长、教师培训质量这一根本目标。在培训内容、模式创新中实现培训质量的提高,是我院承办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工作不变的主题。

7

创新干部培训工作 推进党校事业发展

广西日报 2008-03-29 ■ 中共广西区委党校理论学习中心组

正在全区开展的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针对存在的问题,扎实有效推进。党校作为大规模培训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主阵地,既要搞好自身的思想解放,又要在干部培训中不断改革创新,促进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解放。

改革开放30年来,党校从重新恢复到“正规化教育”、再到大规模培训干部,前进的每一步都伴随着思想解放的鼓点,是思想大解放推进了党校事业的大发展。但是,面对新世纪新阶段国内外出现的新形势,干部培训工作中思想解放不够、培训观念落后、培训机制僵化、培训内容陈旧等阻碍党校事业发展的问题凸现出来。因此,为了更好适应新世纪新阶段我区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需要,党校在坚持“党校姓党”原则的同时,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创新培训理念,为推动我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培养出一支思想解放、能力突出的领导干部队伍。

●适应培训市场的竞争 创新培训模式

目前,我区领导干部的培训,仍然是一种计划调训的模式,完全是行政指令性的。这种指令性培训模式的最大缺陷是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培训机构不能选择培训对象,培训对象也不能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和培训内容。久而久之,就使培训机构和培训对象都形成一种“要我训”的思维定式,从而影响了培训效果。而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的公务员培训都走上了社会化、市场化的道路。实际上,我国干部培训的市场也已经形成,竞争正在加剧。特别是近些年来,国外的培训机构开始进入我国干部培训市场,形成了多元化竞争的格局。在这种形势下,党校必须改革传统的培训模式,扩大干部自主选择培训的范围,提高党校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以适应干部培训市场的激烈竞争,不断发展壮大自己。

●适应干部队伍建设新需求 创新培训内容

长期以来,党校的培训内容以“老五门”(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共党史、党的建设)为主。改革开放后,党校的培训内容逐步突破了“老五门”的范围,引进了许多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社会科学知识,即使是“老五门”,也增加了许多反映时代发展的新内容、新成果。特别是近些年来,增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方面的理论课,增加了有关当代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思潮等方面的新知识,促进了领导干部的知识更新。但是,从整体上说,干部培训内容以党和国家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为中心,以政治理论为主体的基本格局,与改革开放前相比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而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领导干部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需求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需求是大不一样的。随着我们党在选拔人才、任用干部方面提出“政治上可靠,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标准,对领导干部的专业业务知识又提出了新要求。这就给党校的干部培训工作提出了“如何兼顾政治理论知识和专业业务知识之间关系”的新课题。因此,在培训内容方面,就应当树立政治理论加专业业务知识的“1+1”意识,积极创造条件增加专业技能培训的分量。在当前,尤其要加强形势教育,使学员认清形势,增强忧患意识,解决不想解放思想的问题;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8

为学员创造良好的民主氛围,解决不敢解放思想的问题;加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教育,让学员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解决不会解放思想的问题。努力把党政领导干部培养成勇于、善于解放思想的模范。

●适应培训内容的新变化 创新培训方法

随着培训内容的变化,教学方法也必须有所创新。改革开放以来,党校的培训方法一直在探索中不断改革创新。近些年来,研讨式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等新的培训方法正随着教学改革的开展逐步走进干部培训的课堂,为提高党校干部培训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运用这些培训方法的效果更多地表现为“老师讲得比过去好了”。至于学员学得怎么样,仍然缺乏客观的考评和检验。目前的教学方法改革,虽然有利于增大学员的信息量,但在提高学员的能力方面的作用仍然是很有限的。而且,当前的干部培训也受到国民教育中一定程度存在的“重知识轻能力”倾向影响,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已成为党校教学必须突破的难点。因此,党校必须根据我国干部培训由素质提高向素质提高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转变的要求,进一步创新培训方法,强化学员在培训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加大运用各种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力度,使学员能有效地把读书、思考和实践结合起来,真正以能力建设为核心来深化培训方法的改革。

●适应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

创新提升教师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途径

理论联系实际是党校教学的基本方针。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并善于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这是对党校教师的基本要求。而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党校教师中不同程度存在了解实际不够的问题,影响了教师在讲课时分析实际问题的深度。因此,如何提高教师对实际情况的把握程度,缩小理论与实际在教师身上的反差,提升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提高党校师资水平必须解决的问题。这就必须根据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创新教师了解实际、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途径。如,“一身二任制”。即一位教师身兼二职,既当党校教师,同时又在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任职,或党政机关的领导同时兼任党校教师;又如,“轮换制”。一位党校教师某一个时期在党校从事教学工作,而另一个时期到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当工作人员,两种工作轮流交换;再如,“交流制”。党校教师到党政机关等实际工作部门任职,党政机关的领导到党校任课,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交流;等等。通过这些不同的途径和办法来增加党校教师的实践经验、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必将大大提高党校干部培训的质量。

党校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干部培训的需要,必须在班次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以促进干部培训工作取得新成效。首先,在班次设置方面,除了按照《干部教育培训条例(试行)》的规定,分层次、分类别设置培训班次外,还要扩大社会培训面,多开办一些体现形势发展特点、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强的班次,以适应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的干部培训需要,同时提高党校在干部培训多元化新格局中的竞争力。其次,在教学内容方面,在把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干部作为教学的中心任务的同时,增加经济、法律、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以满足新时期的领导干部“增长本事”的需求。第三,在教学方法方面,在继续推行研讨式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等培训方法的同时,加大引进国外现代培训新方法的力度,完善体

9

验式、情景模拟式等培训方法的运行规则,以新的培训方法促进培训质量的提高。

创新理念 紧贴实际 突出重点

扎实有效地开展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 ——十堰市开展大规模培训干部总结 2005-09-15

2003年以来,在省委组织部的精心指导和市委的直接领导下,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开展大规模培训干部,实施“大教育、大培训”的指示精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指导思想,紧密结合地方发展实际,把大力开展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大幅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纳入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战略性任务来抓,勇于实践,不断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呈现出调训面广、参训率高、针对性强、实效性好的态势。通过教育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干部的素质和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促进了干部思想作风和工作方式的转变,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有效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2003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42.3亿元,增长4.1%,财政收入增长11.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6.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5%。今年第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61.83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比去年一季度高1.6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增加值31.39亿元,增长7.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84亿元,增长38.7%,地方财政收入2.22亿元,增长22.4%;城区居民可支配收入2503元,增长3.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96元,增长14.8%。 一、加强领导,精心部署,及时制订大规模培训干部五年规划

十堰经济发展不够,除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外,重要的原因是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高,特别是与建设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要解决这一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必须下大力开展干部培训教育工作,切实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把开展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作为促进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列入市委重要议事日程。

1、创新思路,贴近实际,制订大规模培训干部规划,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为切实贯彻落实好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提出的“大规模培训干部,五年内使全体在职干部普遍轮训一遍”和“放开视野看教育,集中力量抓培训”精神,以及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加强干部能力建设的实际需要,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分析实施“十五”规划过程中的经验和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明确培训任务和培训重点,于2003年3月迅速制订印发了《2003年—2007年十堰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十发{2003}3文件),即大规模培训干部五年规划。规定五年内,全市科以上在职干部都要到相应的党校(行政学院)普遍轮训一遍,五年计划培训各级各类干部10500人。每年培训2100人,其中,市委党校每年培训科(局)级以上干部610人,五年共培训3050人;各县市委党校每年分别培训200人,五年共培训6000人;各区委党校每年分别培训100人,5年共培训1000人;委托武汉市委党校每年培训50人,5年共培训250人;每年选派40名领导干部参加省以上培训机构培训,5年共培训200人。新的五年规划,紧密结合了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联系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扩大改革开放的实际,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与工作原则、基本形式与基本内容、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丰富了培训内容,加大了培训力度,完善了工作措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强化措施,建立健全“大教育、大培训”运行机制。

根据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基础和现状,为确保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的落实,

10

进一步明确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机构和职责,实行目标责任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市委成立了干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负责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也都相应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细化和分解了各部门工作目标、职责、任务,实行责任制,初步建立起了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市委干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组织、宣传、人事、教育、经贸、市直机关工委、市委党校等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为适应大规模培训干部的需要,市委常委会对落实干部教育培训经费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形成了“干部培训经费问题,按分级负担的办法和省市组工会议精神要求,属于市级负担的部分,提请市政府研究解决”的决议(十常{2003}3号)。市委干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也就干部教育培训经费问题进行了讨论,形成了“党政部门干部参加各级党校培训,原则上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的决议。市财政从2003年起按机关干部人均100元的标准将培训经费纳入预算。各县市区都采取措施加大了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

3、领导重视参与,为开展大规模培训干部提供组织保证。

市委多次召开专门会议,根据党的干部教育方针、政策和我市的实际,讨论、研究、部署全市的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解决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切实加强领导。市领导率先垂范,积极参加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主体班次的培训和经常性短期培训。2003年以来,共选派5名市级领导干部参加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省委党校系统培训,43名市级领导干部参加国家及省有关部委组织的短期适应性培训,其中市委书记赵斌2004年3月参加了中央党校为期一年的中青班培训,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黄国雄同志2003年10月参加了中组部组织的司局级干部英语培训。市委还坚持开展经常性的培训学习,在全市起到了表率和示范作用,形成了浓厚的学习风气、完善的学习制度和较有特色的学习模式。2003年以来,班子成员集中学习14次,参学率达95%以上。市委书记赵斌同志坚持做到“五带头”:带头参加培训学习,带头遵守学习纪律,带头学习原著,带头讨论发言,带头撰写调研文章,经常关心过问干部培训工作,曾多次主持或参加党政主要领导培训班学习。2003年6月亲自致信县级领导干部英语培训班,2003年10月到市委党校与中青班学员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座谈,勉励干部为十堰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而刻苦学习。市委副书记梁伟年同志多次对干部教育工作提出要求,他强调,干部教育培训一定要以提高干部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多次深入市委党校调研,要求党校的教学、科研要围绕能力建设,根据不同类型学员的实际需要,充实培训内容,突出培训重点,完善和改革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并指导有关部门研究建立培训机构教学实效评估机制。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黄国雄同志逢会必讲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时提出指导性意见。

二、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扎实有效地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

我们认为大规模培训干部必须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重要干部重点培训,优秀干部加强培训,年轻干部经常培训,紧缺人才抓紧培训”;坚持系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坚持市内培训与市外培训相结合,不断拓宽教育培训渠道,不断创新教育培训方式,为促进各类人才的成长和实施大规模培训干部提供一个开放式的学习培训平台。

1、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干部头脑,强化干部政治理论系统培训。 2003年以来,全市共选派了36名县以上领导干部参加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学习培训,参训率为100%。其中,市级领导干部5人,县市区、市直部门一把手12人,其他县级干部19人,乡科级干部 38人。全市各级党校共举办系统培训班55期,培训科以上干部2743人,占计划的98%。其中,市委党校举办系统培训班17期,培训科以上干部795人,调训率为94%;各县市区委党校共举办系统培训班38期,培训干部1948人,调训率为103%;在武汉市委党校举办乡镇领导干部岗位培训班3期,培

11

训151人;市直机关工委党校举办市直副科级干部培训班3期,培训193人。2003年8月至10月选派31名市级领导干部分6期参加了在省委党校举办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专题研讨班的学习;2003年7月会同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在全省率先举办县以上领导干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轮训班,培训县以上干部911名,调训率达到95%。2004年上半年按照省委组织部有关要求进行认真自查,对参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轮训不合格和新提拔的县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补课,3月27日在全省率先举办了县市区换届新提拔进班子成员“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民主集中制研讨班”,共有71名新提拔的县级领导干部参训,4月11日《湖北日报》要闻版进行了专题报道。

2、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拓宽渠道,大力开展各类短期适应性特色培训。 积极支持和鼓励围绕发展县域经济、培养各类紧缺人才,针对教育培训工作中诸如培训方式单一、培训内容笼统等问题,大力开展特色培训,是我们实施大规模培训干部的又一新举措。坚持围绕市委“一主四大”(即:以汽车产业为主导,大力发展水电、旅游、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四大支柱产业)建设需要,办好各类短期适应性培训班。2003年以来,全市共有5万余名干部参加了各类短期适应性培训。其中,市委组织部选派了61名县以上领导干部参加赴中央、国家机关等有关培训机构培训,参训率为90%;2004年3月17日、18日、19日、26日分四期举办了每期为期一天的县级领导干部学习《行政许可法》培训班,全市740名县级领导干部参加了培训;为落实市委关于扩大开放,建立学习型城市,培养学习型干部要求,2003年6月启动了县级领导干部英语培训班,从全市报名的168名县级领导干部中,选派了59名年轻的县级领导干部,利用双休日进行英语培训,成效显著。今年4月17日年第二期县级领导干部英语培训班开课,有42名县级领导干部参训;举办了全市公开招考副县级领导干部岗前培训班,组织16名拟任职对象参加了培训;举办了2期组工干部培训班,培训组工干部96人;在武汉市委党校举办了一期社区党务干部培训班,培训干部75人;举办了一期“富民型”村干部培训班,培训村主职干部102人;为适应农业产业化新要求,举办了2期农业新知识、新技术轮训班,有96名乡镇(街办)分管领导、农技站站长参加了培训;举办了工商管理培训班,培训企业管理人员22人;加大公务员履行岗位职责能力培训,在市人事局培训中心举办公务员培训班8期,共有382人参加了公务员初任及依法行政、英语、日夜语等培训班学习;落实“四五”普法要求,市司法局举办了事业单位和企业管理人员普法培训班,培训99人。各县市区共举办各类短期培训班130期,培训各类干部1.5万人次。

3、立足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开展干部外训及挂职锻炼。

一是强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意识,加大干部上下挂职力度。抓住南水北调、新一轮扶贫开发、银武高速公路等建设工程相继实施的机遇,选派了5名市级领导到国务院办公厅、公安部、水利部、国家计生委、招商银行等国家机关及有关机构挂职培训;选派了9名县级干部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挂职培训,选派了5名县级干部到省直机关挂职培训;选派14名县级干部到东风公司挂职锻炼,进行零距离服务;选派了20名县市区年轻干部到市直机关挂职、15名市直机关科级干部到武当山特区挂职、6名市直机关科级干部到市行政服务中心挂职、25名优秀中青年干部到市法教基地挂职。目前选派干部挂职培训已成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形式。2003以来,仅各县市区组织干部外出挂职培训近200余人。通过挂职培训,使干部丰富了阅历,增长了才干,提高了素质,加强了与挂职单位的沟通和联系。挂职干部成为本地资源的宣传员,招商引资的信息员,争取项目的联络员。2003年和2004年分别组织了县市区委书记、县长赴浙江挂职经验报告会,社会各界反响较好。二是着眼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国内沿海及经济发达地区办好各类培训班次。2003年10月组织44名女干部赴苏州市委党校进行培训,12月组织30名市管专家赴深圳进行考察培训。2003年以来继续抓住武汉市对口支援的机遇,在武汉市委党校举办了3期十堰乡镇领导干部培训

12

班,共培训乡镇领导干部151人。三是着眼于培育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加大干部境外培训力度。2003年以来选派 2名县以上领导干部赴境外培训;组织符合条件的县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了出国培训英语入学测试;采取“内培外研、研学结合”的方式,继续组织优秀中青年干部到日本农户、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研修,学习日本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旅游开发、饭店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赴日研修的干部亲身感受到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一名干部回来后离职组建了十堰首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推广新鲜花卉,首开全市花卉业先河。 4、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学习型干部,鼓励干部自学。

为解决干部工学矛盾,拓宽培训渠道,近年来,我们把引导和支持干部自学成才,作为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干部自学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在政策措施等方面采取了一些新的办法。大批中青年干部通过自学取得研究生、大学、大专等学历,以及执业资格证书。去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次“自学成才、学有所用”(双学)明星的评比表彰活动。在市委党校2003年春季开学典礼上,市委干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授予罗辉成等11名工作在基层、通过坚持不懈的刻苦自学而取得显著成绩的年轻干部“自学成才、学有所用”(双学)明星称号,《湖北日报》等媒体进行了全面的宣传报道,在干部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响,极大地调动了干部的学习积极性。印发了县级领导干部英语学习方案,要求40以下县级领导干部要积极开展英语自学活动,并把英语学习成效列为公务员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在公开选拔县级领导干部工作中,对部分岗位入围面试的干部加试英语。市委组织部机关在全市带头实施单月学经济、双月学法律、平时学外语的系列学习的活动。在十堰电视台开辟了“车城大讲坛”专栏,聘请知名专家、学者和自学成才典型人物,定期开展学习讨论和经验交流,去年9月组织县级领导干部英语培训班学员在“车城大讲坛”进行了“学习与对话”专题节目,社会反响很好。这些工作的开展,为我市大教育、大培训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使广大干部进一步认识到,只有长期地、坚持不懈地学习,才能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才能把握更多成功的机会,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从而牢固地树立终身学习观。 三、完善制度,创新方式,保证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有序开展

实施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各地区协调发展。市委组织部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的职能作用,坚持“两手抓”。一方面,为各级各类干部的学习培训营造环境,提供平台。另一方面,必须紧密联系实际,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制度,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1、抓好基础建设,形成工作合力。一是督促各地各有关部门制定了大规模培训干部五年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二是研发了《十堰市干部教育培在训管理系统》软件,对副科级以上干部培训情况进行摸底分析,科学编排2003年至2007年五年培训计划,并落实到人。 2、坚持培训办班申报审批制和培训情况通报制。大规模培训干部需要加大调训的力度,但必须合理安排,有序进行。针对有关部门和单位办班的积极性较高,重复调训的问题时有抬头的现象,坚持培训办班申报审批制度,防止了个别地方或部门借大规模培训干部之名,行办班“谋利”之实。市委组织部每半年对各地各单位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情况进行一次通报,并要求市委党校等办班单位对重点班次学员填写《培训情况反馈单》,将参训干部的主要表现及时反馈到组织部门和干部所在单位的党政主要负责人。

3、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一是抓好训用结合工作。考察干部时,把干部参加学习培训的情况作为重要内容。2003年以来,新提拔的199名县级领导干部有90%参加了党校系统培训。没有参加培训的新提拔的县以上领导干部已制订出补训计划。二是结合创建学习型城市和干部的自学成才工作,积极探索实施“学分制”、“特色培训项目制”和“双学(自学成才、学有所用)明星表彰制”等制度。市委组织部制定了《十堰市建立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激励机制的若干意见》和与之相配套的《关于县级领导干部学习英语的实施方案》等制度。

13

4、加强调研宣传,及时掌握和反馈大规模培训干部动态。去年初,市委组织部制定了22个调研课题,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根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进展情况,适时开展了“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如何创新”及“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境外培训工作”专题调研,并在郧县建立干部理论学习“学分制”试点,在郧西县建立个性化培训试点。经过探索、调研,掌握了开展大规模培训干部的第一手资料,总结经验教训,针对有关难点问题采取措施切实加以改进。市委组织部还规定每一期外训班结束后必须总结形成学习考察报告向市委汇报,对一些好的学习总结及个人体会文章在市委《领导参阅》及市委组织部《武当党建网》上予以刊登转发。去年以来,《湖北组织工作》先后以“以加强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实施人才培养?6611?素质工程》、《完善培训机制,培养学习型干部》介绍了我市开展大规模培训的情况;《湖北日报》相继头版刊登了我市县级领导干部学习英语的图片资料、“荆楚各地”专栏编发了我市开展“双学明星”评比表彰活动的消息、“要闻”版刊登了我市对县市区换届新提拔进班子成员进行民主集中制培训的做法。省委组织部《组工信息》(干部教育专刊)刊登我市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信息6篇。《十堰日报》、十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多次对我市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进行了宣传报道、配发了评论员文章。在2003年10月召开的全省市厅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座谈会上我市作了《紧密结合地方发展实际,大力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大会典型发言。 在省委组织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市大规模培训干部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绩。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面前还存在一些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我们的工作与省委、省委组织部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比如,如何正确处理政治理论培训与实用技术培训的关系,尤其是增强政治理论培训的吸引力;如何有效解决多头调训的问题;如何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处理好培训与人才工作的关系;如何进一步拓展教育培训空间,加强对民营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如何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实现有关干部教育培训项目社会化、市场化,降低培训成本,有效解决大规模培训干部与教育培训经费不足的问题等等。

下一步工作的打算及建议:今后两年是贯彻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的关键时期,我们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委组织部的指示精神,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放开视野,创新思维,继续把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落实好,努力把我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建议:一是拓宽培训渠道,加大干部的外训和挂职工作力度。二是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对培训任务完成好、工作成效显著的地区和部门给予奖励。三是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予以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促进各地工作平衡发展。 按需施训 全面推进 突出重点 整合资源 改革创新

崇文区“五措并举”扎实推进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

来源:崇文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07/11/15

2003年以来,崇文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部署和市委组织部关于大规模培训干部的实施意见,紧密结合区里实际,按照“全员培训、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实效”的原则,采取了五项措施有计划、分层次、多渠道

14

地对全区各级各类干部进行大规模培训,主要做法是:

一、抓好需求调研,坚持按需施训,努力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为了使干部教育培训切实做到抓有所依、训有所需、学有所用,扎实有效,防止形式主义“走过场”,我们十分重视做好培训需求的调查研究工作。通过调研,全面掌握干部队伍的素质状况,充分了解提升干部素质的实际需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重点、设置培训内容。2003年以来,先后抓了三项调研:一是由区委书记李晓光亲自主持的关于我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调研,二是由区委组织部和区人事局开展的关于我区人才队伍状况和人才发展战略的调研,三是由区委组织部和区委党校进行的关于我区领导干部学习能力的调研。三项调研分别着重分析了我区干部人才队伍在素质结构、理论修养、思想作风、执行能力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距,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干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对策措施,不仅为我们有针对地确定培训重点、设计培训内容提供了依据,也使我们看到了抓好干部教育培训的紧迫性。我们及时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实践,修定了干部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提出了“各类干部全员培训,领导干部重点培训,后备干部及时培训,紧缺人才优先培训”的干部教育培训新思路。区委党校也对主体班教学内容进行了较大调整,重新设计了更加符合干部成长规律、贴近干部实际需要的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突出了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观、五个方面执政能力、十个方面业务能力和市情区情等内容的学习研究,并将党性教育贯穿每个教学单元。党校还坚持每次培训开班前对学员进行个性化需求调查,据此开设了一些诸如电子政务、公文写作、公共礼仪、文学鉴赏、心理调试、保健常识等实用性很强的选修课,深受学员的欢迎。由于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增强,有效调动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强了教育培训效果。

二、落实责任分工,加强分类指导,努力实现干部教育培训的整体推进。针对干部分布于全区各条战线,工作任务和培训要求各不相同的情况,我们认真落实归口管理责任制,切实加强分类指导,使各类干部的培训按照不同要求分头展开、整体推进。区委组织部在抓好宏观管理的同时,重点负责处级干部、中青年后备干部和基层党务干部的培训工作,从调训计划的制定到培训内容的审定,从开班动员的组织到结业考试的参与,对党校主体班培训实施全程监督、具体指导和协调服务,保证了我区重点培训任务的落实。区委宣传部作为全区领导干部理论教育的主管部门,重点加强对各级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的指导和服务,通过督促落实《中心组理论学习实施细则》,每季度下发一次《理论学习要点》,及时推荐和提供理论学习资料,每年组织一次优秀理论学习文章和优秀党课报告评选,适时开展理论学习体会交流活动等,使我区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氛围日益浓厚,成果日益突出。区人事局把抓好公务员的教育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作为每年的一项重大任务列入年度计划,精心组织实施。为提高公务员培训质量,他们严格按培训大纲设计培训内容,并请专家帮助审定。针对专业技术人员分布广泛、数量庞大、专业分类复杂的特点,建立了区人事局抓总、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用人单位具体实施的三级管理体系,每年通过培训项目申报、学分制考核和年终情况汇总,加强对教育培训的管理监督,保证全区78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的比例稳定在85%左右。区国资委围绕提高区属企业领导人员的政治素质、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针对企业特点,采取集中办班与在岗自学、专题研讨与参观考察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培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把握培训重点,提高培训层次,努力打造干部教育培训的精品项目。根据我区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和高层次人才比较匮乏的现状,我们在抓好各级各类干部教育培训的同时,重点突出了对党政“一把手”、中青年后备干部和紧缺人才的强化培训。区委对这三类干

15

部的培训尤为重视,从人员调训到内容安排,都由区委领导亲自过问并由区委组织部直接组织,力争将其打造成我区干部教育培训的三个精品项目。例如:对党政“一把手”的培训,我们通过邀请知名专家教授讲课和开展专题研讨,组织他们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新的战略思想,深刻了解国际国内形势,研究探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着力提高他们的战略思维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对中青年后备干部的培训,主要是组织他们系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政策法规、现代知识和业务技能,着力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发展潜力,为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储备有生力量。对紧缺人才的培训,是我区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从1999年,我们开始选送优秀中青年干部参加北京大学高级公共管理研修班,此后作为一种好的传统延续下来。2003-2007年期间,共举办5期研修班,培训38人。在此基础上,2005年我们又专门向市委组织部申请了“高级公共管理人才培养”项目资助,选派10名优秀中青年干部到北大进修深造三个月,到国外学习考察一个月,到艰苦环境挂职锻炼三个月。同时对近年引进的10名博士后,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参加多种形式的实践锻炼,对其加强后续培养。通过加强对紧缺人才的培养,满足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以上三个重点培训项目的实施,对我区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的任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大力整合资源,实行开门办学,努力构建干部教育培训的新格局。按照“大教育、大培训”的要求,我们通过积极整合和充分利用区内外的办学资源,多方开发潜力,实行开放式培训,有效拓宽了培训渠道,丰富了培训形式,扩大了培训规模。一是整合利用阵地资源。首先充分发挥区委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加强党校建设,调整配强党校领导班子;支持党校每年引进和培养青年教师;安排博士后到党校担任兼职教师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鼓励党校“走出去、请进来”,实行开门办学、异地办学;先后投资200多万元用于党校装修教室、添置设备,使党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手段明显改善。同时注意发挥本区社会主义教育学院、财贸干校、电大、职大和部门下属培训机构的作用,根据他们的办学性质下达相应的培训任务。我们还在实施现场教学时充分利用了区内外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二是整合利用师资资源。建起了包括区外专家教授、本区高学历人才、党校专兼职教师、有关领导干部在内近200人规模的师资库。同时与北京大学、市委讲师团和外地党校建立了共同办班、师资共享的合作关系。五年来,我们邀请区外专家学者到我区讲课作报告达到615多人次,与合作单位联合办班15期。三是整合利用网络资源。积极依托北京干教网开展干部在线学习,去年在本市率先完成局处级40学时的在线学习任务。我们还第一个在本市18区县中开通崇文干教信息网,为干部提供图文课件和学习资讯,使网络成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渠道。四是整合利用教材资源。我们除了充分利用上级指定的干部培训教材以外,还根据培训需要,自购了大量教材,自编了《领导干部哲学读本》、《崇文区情》、《学员学习参考资料汇编》等“乡土教材”。各类资源的整合利用,使干部教育培训由过去单一依靠党校培训,发展到以党校培训为基础,以境外培训、高校培训、网上培训、与国内外机构合作培训以及挂职锻炼、党委中心组学习等多个渠道为重要补充的干部教育培训新格局。

五、更新培训理念,创新方式方法,努力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我们在培训中,注意克服过去那种单纯依靠课堂讲授的灌输式培训方式,积极引进新的培训理念,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不断探索和灵活运用多种新的教学形式和学习方法,对增强干部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起到了明显作用。实践中我们运用最多的是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一是研究式。党校主体班一直坚持“1+x”的小班教学模式,就是在每期培训时,必学内容集中上课,选学内容分班研讨。每个小班重点围绕一个或数个与我区经济

16

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密切相关的课题,在教师的主持和引导下,展开深入研讨,以此为基础各自撰写论文,然后通过举办学员论坛,展示和交流自己的学习研究成果。这种学习方式的最大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对提高干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有益。二是互动式。就是改变过去“我讲你听”的传统方式,采用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方式进行授课。我们多次邀请中组部培训中心的培训师到区委党校传授互动式教学经验,并选择领导科学这门课开设了互动课堂。别开生面的互动教学,使学员成为课堂主角,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员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思维的创造性,促进了学员对理论的深刻理解和知识的综合运用。三是体验式。我们采用实地考察、情景模拟、野外拓展训练、到艰苦环境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让干部在亲身体验和实践中接受教育。五年来,我们先后组织了14批次境内外学习考察;在党校培训的大部分班次中开设了情景模拟课和野外拓展课;坚持每年选派部分干部到街道、信访办、危改拆迁第一线挂职锻炼,截止目前,已选派276名干部参加了挂职锻炼这一体验式培训。多种新式培训方法的采用,使我区的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越来越高,效果越来越好。

1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bd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