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预防保健一体化考试试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3-03-15 12:1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三、作业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2、下列哪项属于典型的次生环境( )。D

3、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类型与下列哪种因素无关( )。A 4、能够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包括( )。D 5、常见致癌化学物质不包括( )。B 6、目前最主要的环境污染来源于( )。B

7、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中,生产性污染是指( )。A 8、下列哪项是物理性污染( )。B

9、1952年英国的伦敦烟雾事件,造成1万多人死亡,污染物为( )。C 10、环境污染对人体危害比较多见的是( )。B

(二)多项选择

1、环境的构成因素包括( )。ABC

2、公害是指受哪些污染导致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以致影响人的生活和健康( )。ABC 3、环境污染物的来源( )。ABD

4、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特殊毒性作用包括( )。ABCD 5、常见的污染气体( )。ABCD 6、生物圈包括哪些( )。ABCD

(三)判断正误

1、由于人类的生产、生活等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不同影响所致的环境称为原生环境。( )错 2、生态系统指人类或生物群落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通过物质循环、能量交换和信息流动所共同构成的功能系统。( )对

3、指进入环境并能够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或因素成为环境污染物。( )对 4、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多为急性中毒。( )错 5、环境污染具有多样性、广泛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对 6、一氧化硫可以与水混合而成酸雨。( )错

7、PM2.5与PM10相比颗粒直径小,富含的有毒、有害物质不如PM10对环境的污染的影响大。( )错 8、持续性蓄积危害多是由于毒物本身在体内的蓄积或毒物对机体的微小损害逐次累积所致。( )对 9、恶性肿瘤是人类健康的重大危害,据统计,化学因素的致癌比例达90%。( )对

10、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多与个体敏感度有关,与污染物浓度及作用时间无关。( )错 (一)单选题

1.下列哪项是一级预防的目的?( )。B 2、早发现、早报告是哪一级预防措施( )。B 3、下列哪项是二级预防的目的( )?A 4、下列哪项是三级预防的目的( )?B

5、环境治理及监督属于五层预防内容的哪一预防层次( )。C 6、关于临床前期预防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7、一级预防不包括( )。C 8、三级预防不包括( )。A

9、临终关怀属于哪级预防保健( )。C 10、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不包括:( )。C

1、三级预防的特点与主要内容( )。ABCD 2、个人预防层面的主要内容包括:( )。ABCD 3、家庭预防层面的主要内容包括:( )ABC 4、五层预防的预防层次包括( )。ABCD 5、社区预防的主要内容包括:( )BD

1、防治疾病发生,降低发病率是二级预防的目的。( )错 2、一级预防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疾病发展,降低死亡率。( )对 3、一级预防工作艰巨,投资大、效益不显著。( )错

4、二级预防主要是控制疾病发展和恶化,防治疾病的复发。( )对

5、“未病先防、欲病救萌、即病防变”是中医预防医学思想的核心内涵。( )对6、高血压病定期到医院检查属于一级预防( )。错

7、对社区居民进行心脑血管疾病的健康教育知识普及属于二级预防内容( )。错 8、脑血管后遗症病人的康复治疗属于二级预防的内容。错 9、一级预防的内容包括计划免疫、消除病因。( )对

10、要想拥有健康的身体,就应需要树立预防为主的意识,要成良好的生活行为。(

1.社会因素包括( )。 C

2、下列哪项不属社会文化因素( )。C

3、下列哪种现象或行为不属于文化范畴( )。D 4、下列因素中与心身疾病关系最密切的是( )。D

(二)多项选择

(三)判断正误 )对 (一)单选题5、最为常见又较肯定的心身疾病是( )。D 6、 不良行为或生活方式不包括( )。D 7、吸烟对人体的主要危害( )。B 8、酗酒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是( )。C

(二)多项选择

1、心身疾病( )。ACD

2、心理健康的标准( )。ABCD 3、心身疾病的特点( )。ABCD 4、如何预防心身疾病的发生( )。ABCD 5、吸烟对健康危害主要有( )。ABCD 6、长期酗酒可以产生哪些并发症( )?ACD

(三)判断正误

1、社会支持对人的身心健康影响不大。( )错 2、A性性格人患胃癌、肝癌的危险性更大。( )错

3、一般认为生活事件越是新异、不可控制。越可能同疾病有联系。( )。对 4、C型性格是易促发冠心病的危险因子。( )错 (一)单选题

1.下列哪项不是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 D 2、下列有关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哪些说法不正确( )。C 3、下列哪项不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致病条件( )。D 4、生产性有害因素按性质分为( )。C 5、生产性有害因素所致损害只要包括( )。D

(二)多项选择

1、职业性有害因素包括哪些( )。ACD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ABCD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ABC

(三)判断正误

1、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 )对

2、在相同职业环境条件下,不同个体发生职业病损的机会和程度没有区别( )。错

3、吸入较高浓度CO引起急性一化炭中毒是我国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中毒性疾病( )。对

4、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接触铅的机会,如汽车尾气、皮蛋、部分玩具、某些药物。( 对 ) 5、矽肺是由于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的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伴有矽肺结节形成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 )错

(一)单选题

1.在下列食物中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的油脂是( )。 A 2、我国人民膳食中热能的主要来源是( )。C 3、维生素的概念错误的是( )。D

4、下列维生素中,哪一种是水溶性维生素( )。D 5、下列哪项元素不是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 )。B 6、蛋白质含量最高的食物是( )。C 7、粮谷类食物富含( )。B 8、夜盲症可能是由于缺乏( )。A

9、味觉减退或有异食癖可能是由于缺乏( )。D 10、最常见的食物中毒是( )。C 11、黄曲霉毒素可引起( )。B 12、黄曲霉易污染( )。B 13、人类缺碘可导致( )。D

14、细菌性食物中毒不具备一下哪一特征( )。B

(二)多项选择

1、影响钙吸收的因素( )。ACD

2、膳食纤维可影响下列哪些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 )。ABCD 3、正常人能量消耗的主要用于( )。ABCD

4、黄豆是我国居民膳食蛋白的良好来源,其原因是( )。AC 5、食品添加剂的作用是( )。ABCD 6、不属于食物中毒的是( )。ABC 7、能为机体提供热能的营养素是( )。ABC 8、维生素D和钙缺乏可导致( )。ACD 9、锌缺乏可导致( )。ACD

10、关于营养素的膳食来源,正确的是( )。ABCD

(三)判断正误

1、谷类、薯类及根茎类是我国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错

2、鸡、鸭、鱼、肉、蛋、奶及其制品等动物性食品以及植物性食品中的豆类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 )错

3、维生素A与维生素D都属于水溶性维生素( )。错 4、维生素D摄入过量会导致中毒。对

5、膳食纤维素具有减慢血糖生成反应、预防糖尿病的作用。( )对 6、妇女在孕妇期间钙的需求量是相同的。( )错

7、人体的必需氨基酸是人体能够合成的氨基酸,不需要都从食物中摄取。( )错 8、必须氨基酸的含量和比值越接近人体需要,其生物学价值越高。( )对 9、高脂肪、高能量饮食可增大结肠癌和乳腺癌的发生机率。( )对 10、细菌性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冬季。( )错

(一)单选题

1.不属于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 )。 C 2、我国肺癌发病的主要趋势是( )。C

3、目前我国城市居民死亡的首位原因是( )。A 4、我国高血压调查显示的“三高”是指( )。A 5、传染源的概念( )。D

6、传染病流行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D 7、乙型肝炎最主要的传染源是( )。C

(二)多项选择

1、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 )。ABCD 2、导致恶性肿瘤的环境理化因素包括:( )。ABCD 3、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ABCD 4、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 )。ABCD 5、预防接种的种类有( )。ACD

6、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取决于病原体的( )。ACD

(三)判断正误

1、乙型肝炎通过消化道传播( )。错

2、肺结核通过空气传播( )。对 3、只要有传染源就会流行传染病( )。错 4、恶性肿瘤的主要危害因素是环境因素( )。对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我国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错误的是( )。 D 2、城市伤亡的原因排首位的是( )。C

3、下列说法中哪项不符合溺水死亡的分布特点( )。D 4、发生伤害可能性最小的地点和场所是( )。B (二)多项选择

1、下列属于意外伤害的是( )。CD

2、农村伤害死亡原因前三位分别是( )。ACD 3、与伤害有关的场所是( )。ABCD (三)判断正误

1、发达国家的伤害死亡率高于发展中国家。( )错 2、农村伤害死亡原因最高的是溺水( )。错

3、自杀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精神障碍、负性生活时间和老年人(4、跌倒是老年人群伤残、失能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对

。对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b7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