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国际货币制度与外汇汇率

更新时间:2023-10-07 19:2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章 国际货币制度与外汇汇率

第一节:国际货币制度

一、1973年以前的国际货币制度的历史演进

国际货币制度反映的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国际经济关系,它关系到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等各个方面。

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金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和以美元为中心的规定汇率制,即布雷顿森林体系。1973年2月,美元第二次贬值以后,西方几个主要工业国家相继实现了浮动汇率制,这也是当期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

(一)国际货币制度的概念

国际间的贸易交往、债务清算和资本的转移等经济交易活动,都涉及道各国间货币的兑换,汇率制度的规定,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清算和储备资产的供应等问题。各国政府为协调国际经济关系,满足国际经济交易活动的需要,根据一定历史时期国际货币信用的发展水平以及某些公共的标准或国际协定,就上述几个方面达成的各种协议、制定的原则、采取的措施以及建立的组织方式,就是国际货币制度。

汇率制度。汇率,即货币间的比价,汇率制度是国际间经济交易和国际结算与支付的基础,主要包括:1、汇率确定的原则和依据,如汇率是由市场决定或是由官方决定,汇率水平的高低和种类如何;2、汇率波动的界限;3、汇率的维持与调整办法,是相对固定还是任其浮动,是长期稳定偶尔大幅调整,还是经常性地小幅微调;4、汇率管理方面的法令和政策,如黄金外汇能否自由转移和流动,本国货币与外汇能否自由兑换等;5、相应的外汇管理机构。

(二)国际金本位制

1816年英国制定的《金本位制度法案》,确定了金本位制的货币制度。从19世纪60年代起至20世纪初,西方一些较为发达的国家先后实行了金本位制,从而使金本位制发展成为世界性的货币制度。金本位制有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的最大特点是,金币可以按规定的重量和成色自由铸造。根据金币的重量成色,确定黄金官价。金币在国内的价值相等稳定,是国内结算的主要工具。同时,各国的货币还可以自由兑换,一国对外支付没有任何限制,实行的是自由的多边结算制度,黄金是国际支付和结算的最后手段。

在这样的一种货币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基础是铸币平价。由于各国对齐货币单位规定有一定的含金量,而且,其货币的发行额要受到其黄金储备的限制,因此,各国的货币可以以黄金量为彼此兑换。汇率的波动限制在黄金输送点以内,超过该点,就会引起黄金输入输出国界。当一国货币相对他国货币出现升跌时,由于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汇率的升跌将直接导致黄金的输入或输出,从而影

响到该国国内货币的流通量,进而造成通货膨胀或紧缩,影响道物价和进出口,最后影响道国际收支的平衡,使汇率下跌或上升。这样,就对汇率起到了一种自动调节的作用。因此,在金币本位制下,汇率比较稳定,波幅极小。

金币本位制发展到后期,由于世界黄金产量跟不上经济发展对货币日益增长的需求,金币本位制的物质基础不断削弱。银行券大量发行,黄金兑换越来越困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中止了银行券对黄金的兑换,黄金出口被禁止,金币本位制便随之解体。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先后实行了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金块本位制是一种附加条件的金本位制,金币虽然作为本位货币,但在国内不流通金币,而只流通纸币。国际储存金块作为储备,不允许自由铸造金币。纸币规定有一定的含金量,但不能像在金币本位制下一样自由兑换金币。纸币的兑换附有一定的条件,它只能按规定的用途和数量向本国中央银行兑换金块。

实行金汇兑本位制度的国家,一般首先需要明确与本国经济有密切关系的金本位国家,再将本国货币同这些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即盯住金本位国家的货币。同时,在这些国家设立外汇基金,将黄金和占一定比重的外汇作为它的储备。本国货币可以无限制地兑换外汇,但黄金仍是国际支付的最后手段。在金汇兑本位制下,黄金数量同样满足不了世界经济增长的需要。而运用黄金来干涉外汇市场、维持固定汇率,又使黄金显得更为短缺。黄金的相对不足,使金汇兑本位制显得十分虚弱,经不起任何冲击。于是,在1929-1933年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来到时,金汇兑本位制就彻底瓦解了。此后,同一的国际货币制度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货币集团,如英镑集团、美元集团和法郎集团等。此时,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极度混乱,严重妨碍了国际贸易的正常进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

这种情形一直延续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战后,各国经济进入恢复时期,为了恢复正常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发展,各国都意识到需要加强国际经济合作。于是,在大战结束前夕,美国凭借其强大的军事、经济力量,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英美各国鉴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20多年中各国之间政治、经济斗争激烈,货币金融极端混乱,结果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训,在大战尚未结束之前,就开始酝酿战后的经济合作计划 。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有44国参加的“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签订了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又称布雷顿森林协定),从而建立起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会议决定建立两个国际金融机构,一是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俗称

世界银行,其基本职能是融通资金以进行国际经济开发;二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是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基干。IBRD“世行”主要负责国际投资事务;“IMF”主要负责国际货币事务。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就是实行两个挂钩。第一,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确定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的黄金官价。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以随时用美元按黄金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第二,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比价,即与美元建立固定的汇率关系。

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 (1)美元作为国际货币

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通过国际会议和国际协议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也被称为“可以兑换黄金的美元本位制”(美元—黄金本位制)。实际上美元充当了国际货币,发挥了国际货币的各种职能。美元被广泛地用作国际间的计价单位、支付手段和储藏手段。

(2)固定汇率制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是固定的。按照规定,当一国的国际收支发生了根本性失衡时,可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调整汇率,进行贬值或升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没有对“根本性失衡” 作出十分明确的解释,这是为了处理具体问题时留有余地。但实际上各国货币汇率的调整是很少的,到1966年为止,主要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没有进行过大的调整。

(3)对国际收支的有限调节

调节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来调节;一是通过汇率调整。实际上这两条途径的调节效果都不很明显,因为会员国可以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取得贷款数额有限,而汇率也长期没有进行过大的调整。

4、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终结

(1)布雷顿森林体系内在的致命弱点

布雷顿森林体系以一国货币(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对于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美国有两个基本责任。第一,要使美元按固定价格兑换黄金,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第二,要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能力即美元。这两者是矛盾的:美元供给太多,就会有不能兑换黄金的危险,从而发生信心问题;美元供给太少,就会发生国际清偿能力不足的问题。也就是说,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质上不可能同时解决清偿问题和信心问题,这就是著名的“特里芬难题”。(耶鲁大学教授R〃特里芬50年代末提出,基准货币国家美国的国际收支无论出现顺差或逆差都会给布雷顿体系的正常运作带来困难,顺差则“美元荒”,逆

差则“美元灾”。)

(2)经济不平衡对布雷顿体系走向终结的作用

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从50年代以来,美国的经济力量相对下降,国际收支持续逆差,美元大量外流,黄金储备急剧下降。60年代以后,美国始终无法扭转的国际收支逆差,使美元在国际上的地位每况愈下,自1960年10月爆发战后第一次美元危机后,美元危机接连不断。西方各国在美国的压力下企图维持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但愈来愈感到力不从心。1971年,国际金融市场上又先后爆发了两次大规模的抛售美元的风潮,迫使当时的尼克松政府于当年的8月15日宣布新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一是停止美元对黄金的自由兑换,割断美元与黄金的联系;二是为改善国际收支,加征10%的进口关税。当年年底美元被迫贬值7.89%,黄金官价由35美元一盎司提高到38美元,同时放宽各国汇率的波动幅度,由原来的±1%扩大到±2.5%,这样,固定汇率制也开始动摇。1973年美元危机再次爆发,美元第二次贬值,黄金官价由每盎司38美元提高到42.22美元,于是主要国家货币纷纷与美元脱钩,取消了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比价,实行浮动汇率制 。从此,以美元为中心,以固定汇率为支柱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就基本崩溃了。

1978年3月3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宣布,从1978年4月1日起,有关肯定浮动汇率和取消黄金条款的决议正式生效。至此,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产生的国际货币体系,维持了34年的生命,经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履行的法定程序宣告正式结束。

5、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

概括地说,有两大作用:第一个大的作用是与战前无本位的混乱比——稳定;第二个大的作用是与金本位比——弥补货币不足。

该体系稳定了二次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的混乱动荡局面。二次大战结束前30年(1914—1944)是无序状态。由于以金本位制为基础的统一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瓦解,各国先后组成了相对独立的货币集团。货币集团的存在,使西方国家的货币战日趋激烈,它们为了争夺国外市场纷纷实行外汇倾销,各国货币竞相贬值,不但影响了国际货币金融市场的秩序,甚至连正常的国际贸易都发生了困难。布雷顿森林体系相对稳定了西方国家的货币,减轻了各国货币的内在不稳定性。

该体系促进了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处于等同黄金的地位,作为黄金的补充,弥补了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相对稳定达20多年,为国际贸易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国际贸易量的增长大大超出二次大战前的水平,超过同期世界工业增长的速度,出现这种局面的原

因是多方面的,但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

二、当前的国际货币制度

在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为浮动汇率制所替代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就浮动汇率制、国际储备资产和黄金处理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于1976年1月在牙买加举行的会议上达成了“牙买加协定”。该协定使自由浮动汇率合法化,废除了黄金官价,使黄金非货币化,并强调使特别提款权逐步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资产。自1978年4月1日“牙买加协定”生效后,国际货币制度便进入了牙买加体系时期。

牙买加体系和布雷顿森林体系最大的不同在于:第一,黄金非货币化,它既不是各国货币平价的基础,也不再用于官方之间的国际清算;第二,储备货币的多样化,从过去单一的美元发展到以美元为首的多种储备货币;第三,汇率制度的多样化,浮动汇率有自由浮动,管理浮动,盯住浮动和联合浮动等多种形式。牙买加体系废除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的双挂钩制度,但继承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仍然在国际金融和世界经济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一)浮动汇率制

所谓浮动汇率制,是指一个国家不规定本国货币的对外黄金平价和汇率上下波动的幅度,中央银行也不承担维持汇率波动界限的义务,听任汇率随外汇市场供求变化而自由浮动。在这一制度下,外汇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一种特殊商品,汇率即为这一商品的价格。汇率随着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而涨落,当外汇供大于求,汇率上浮,供小于求,则汇率下浮。汇率的上浮意味着该国货币的升值,下浮则意味着贬值。

浮动汇率可以按不同的依据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政府是否干预来划分

(1)自由浮动——指政府对外汇市场上汇率的浮动采取不干预政策,汇率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自由涨落。

(2)管理浮动——政府为了使市场汇率向着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变动,对市场汇率的浮动状况进行了一定的控制、干预和调整。

2、按浮动方式来划分

(1)单独浮动——即只根据外汇市场供求变化自由调整,而不与任何其他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如:美元、英镑和日元等。

(2)盯住单一货币——是指一种货币的汇率只与另外某一种货币的汇率保持同步,固定比价,如许多发展中国家盯住美元,或英镑等。

(3)盯住一揽子货币——有的国家为了避免本国货币受到一种外国货币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b3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