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课件整理完整版

更新时间:2024-01-05 19:2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

第一节 国际收支

一、国际收支的定义

国际收支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二、定义的解释

(一)国际收支记录的是对外往来的内容

国际收支记录的是对外往来的内容即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经济交易。

1.居民和非居民

居民:是指在一国(或地区)居住或营业的法人与自然人。 居民: 家庭和个人 社会实体和社会团体

非居民:是指在一国(或地区)以外居住或营业的法人与自然人。

法人组织是其注册国(或地区)的居民。

一国外交使节、驻外军事人员、出国留学和出国就医者都属于派出国的居民。

国际机构是所有国的非居民。 2.经济交易的类型和内容

(1)商品、服务与商品、服务之间的交换。 (2)金融资产与商品、服务之间的交换。 (3)金融资产与金融资产的交换。 (4)商品、服务由一方向另一方无偿转移。 (5)金融资产由一方向另一方无偿转移。 (二)国际收支是系统的货币记录 1.交换

1

2.转移 3.移居

4.其他根据推论而存在的交易

(三)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的概念

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变动的数值。

(四)国际收支出是一个事后的概念

第二节 国际收支平衡表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原理

1.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概念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指国际收支按照特定账户分类和复式记账原则表示的会计报表。 2.基本原理

任何一笔交易发生,必然涉及借方和贷方两个方面,即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根据复式记账法的原理,借方表示该经济体资产(资源)持有量的增加,贷方表示资产(资源)持有量的减少。 举例:

二、国际平衡表的内容 (一)经常账户

经常账户是指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 1.货物

货物有五种类型: 一般商品 用于加工的货物 货物修理

各种运输工具在港口购买的货物 非货币黄金

货物是按边境的离岸价(FOB)计价。(见课本第12页)

2

2.服务

服务共有 13种类型:

运输; 旅游; 通讯服务; 建筑服务; 保险服务; 金融服务;

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 咨询; 广告宣传; 电影、音像; 其他商业服务;

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 3.收入

(1)雇员报酬:包括个人在非居民经济体工作而得到的现金或实物形式的工资、薪水和福利。

(2)投资收入:指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有关金融资产与负债的收入与支出。如:

4.经常转移(非资本)

经常转移是商品、劳务或金融资产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转移后,并未得到补偿和回报的转移。

(1)政府间转移:? (2)其他部门转移:? (二)资本与金融账户

资本与金融账户是指对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

1.资本账户

(1)资本转移:是指涉及固定资产所有权的变更及债权债务的减免等导致交易一方或双方资产存量发生变化的转移。 如:

(2)非生产、非金融资产交易:是指非生产性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收买与放弃。如: 2.金融账户

3

金融账户反映的是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投资与借贷的增减变化。 (1)直接投资:是指一国的经济组织直接在国外进行的投资和利润再投资。

(2)证券投资:是指在证券市场上购买他国政府债券、中长期企业期债券以及股票所进行的投资。 (3)储备资产:货币黄金; 外汇资产; 特别提款权;

在IMF中的储备头寸(普通提款权); 其他债权。

(4)其他投资:包括所有直接投资、证券投资或储备资产未包括的金融交易。

(三)错误与遗漏账户

该账户是为了使国际收支平衡表借方和贷方平衡而人为设立的一种平衡账户。

第三节 国际收支的不平衡问题

一、国际收支平衡的含义

1、国际收支平衡

自主性交易:是指个人和企业为某种自主性的目的而从事的交易。 补偿性交易:是指为弥补国际收支不平衡而发生的交易。 国际收支差额:是指自主性交易的差额。 国际收支差额 = 0 → 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差额 ? 0 → 国际收支顺差 国际收支差额 ? 0 → 国际收支逆差

2、国际收支均衡

是指国内经济处于均衡状态下的自主性国际收支平衡。 二、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口径

(一)贸易收支差额

4

即商品进出口收支差额。 原因:

(二)经常项目收支差额 经常项目包括:贸易收支; 无形收支; 经常转移收支。

原因:

(三)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

通过资本和金融账户余额可以看出一个国家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和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对一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调整提供有益的借鉴。

(四)综合账户差额或总差额

就是将国际收支账户中的官方储备账户剔除后的余额。

三、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性质(原因) (一)临时性不平衡 (二)结构性不平衡 (三)货币性不平衡 (四)周期性不平衡 (五)收入性不平衡

第四节 国际收支的调节

一、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

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是指由国际收支失衡引起的,国内经济变量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反作用过程。

(一)货币——价格机制

1、国内货币存量与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国际收支逆差?货币外流↑、货币存量↓?国内一般价格水平↓?出口商品价格↓、出口↑?贸易收支改善。

5

2、相对价格水平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国际收支逆差?货币外流↑、对外币需求↑?本国货币汇率↓?进口相对昂贵、出口相对便宜?贸易收支改善。

(二)收入机制

国际收支逆差?对外支付↑、国民收入↓?社会总需求↓?进口需求↓?贸易收支改善。 (三)利率机制

国际收支逆差?本国货币存量相对↓?利率↑?对本国的金融资产需求相

对↑、对国外金融资产的需求相对↓?资金外流↓或资金内流↑?国际收支改善。

二、国际收支的政策调节 (一)需求调节政策 1、支出增减型政策

支出增减型政策是指改变社会总需求或国民经济支出总水平的政策。主要包括:

(1)财政政策:财政收入政策、财政支出政策、公债政策。 (2)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政策、法定准备金率政策(三大货币政策工具)。

2、支出转换型政策

支出转换型政策是指不改变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而改变需求和支出方向的政策。包括:

(1)汇率政策:是指一国通过调整本币汇率来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政策。

(2)关税政策:是通过调整关税改变进口商品的相对价格来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政策。

(3)直接管制政策:是指政府直接干预对外经济往来,以实现国际收支调节的政策措施。

6

(二)供给调节政策 1、科技政策

(1)推动科技进步:内部;外部 (2)提高管理水平 (3)加强人力资源投资 2、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的核心在于优化产业结构。

3、制度创新政策

制度创新政策主要表现为:企业制度改革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企业管理体制改革。

(三)资金融通政策 主要体现国际储备政策。

第二章 外汇和汇率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外汇

外汇是指外国货币或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能用来清算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

一种外币成为外汇必须具备的特点: 1、国际性和普遍接受性 2、可自由兑换性 3、可偿性

我国的规定?

二、汇率及汇率的表示

所谓汇率,就是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折算比价,也就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相对价格。 1、直接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其汇率。

7

例如:100美元=668.82元人民币 (2010.9.29)

在直接标价法下,外汇汇率的升降与本币币值的高低成反比变化。 2、间接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其汇率。

例如:100元人民币=14.9517美元

在间接标价法下,外汇汇率的升降与本币对外价值的高低成正变化。

三、汇率的种类 1、基本汇率和套算汇率

基本汇率是指本国货币对特定的关键货币的汇率。

关键货币是指本国国际收支中使用最多、外汇储备中所占比重最大、且在国际上被广泛接受的可自由兑换的货币。

套算汇率是指各国在基本汇率制定出来以后,根据基本汇率套算得出的对其他国家的汇率。

2、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

* 固定汇率是指基本固定的、波动幅度在一定范围内的不同货币间的汇率。

* 浮动汇率制是指汇率水平完全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决定、政府不加任何干预的汇率制度。 * 管理浮动(或肮脏浮动) * 自由浮动(或清洁浮动)

3、单一汇率和复汇率

* 单一汇率是指一种货币(或一个国家)只有一种汇率,这种汇率通用于该国所有的国际经济交往中。

* 复汇率是指一种货币(或一个国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汇率,不同

8

的汇率用于不同的国际经贸活动。 4、买入汇率、卖出汇率和中间汇率

* 买入汇率:是指银行购买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 * 卖出汇率:是指银行出售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 * 中间汇率:是指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的平均数。 中间汇率=(买入汇率+卖出汇率)÷2

5、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

* 即期汇率是指用于外汇的现货买卖的汇率。 * 远期汇率是指用于外汇远期交易和期货买卖的汇率。 远期汇率有两种报价方法:

(1)直接报价法(或完整汇率报价法)

* 直接报价法,是直接将各种不同交割期限的远期买入价和卖出价完整地表示出来。

例:某日伦敦外汇市场英镑兑美元的汇率为:

即期汇率 一个月远期汇率 三个月远期汇率 1.6205/15 1.6225/50 1.6265/95 (2)远期差价报价法

* 远期差价报价法,又称掉期率或点数汇率报价法。是指不直接公布远期汇率,而只报出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的差价,远期汇率根据即期汇率和此差价来计算。

例:一个月掉期率?三个月的掉期率? 当远期汇率? 即期汇率→升水 当远期汇率? 即期汇率→贴水 当远期汇率= 即期汇率→平价 (平水)

第二节 外汇交易

一、即期外汇交易

(一)即期外汇交易与即期外汇市场

9

1、即期外汇交易

即期外汇交易,又称现汇交易,是指买卖双方约定于成交后的两个营业日内交割的外汇交易。 2、即期外汇市场

进行即期外汇交易的市场即为即期外汇市场。

* 外汇零售市场:是外汇银行与顾客之间的外汇交易市场。 * 外汇批发市场:是银行与银行之间的外汇交易市场。

二、远期外汇交易 (一)概念

远期外汇交易,又称期汇交易,是指外汇买卖成交后并不立即办理交割,而是根据合同的规定,在约定的日期按约定的汇率办理交割的外汇交易。

远期外汇交易的基本动机: 1、避险保值

例:一家外贸公司将在3个月后收到一笔外币货款,为避免外币贬值的风险,同银行签订了一个3个月的远期合约,约定在3个月后以某一既定的价格出售这笔外汇。这样无论3个月后该笔外汇的汇率如何变动,该外贸公司都可得到既定的本币收入。 2、投机获利

(二)远期汇率的标价方法与计算

计算规则:

1、若远期汇水前大后小时,表示单位货币的远期汇率贴水,计算远期汇率时应用即期汇率减去远期汇水。

例:市场即期汇率为USD1=DM1.7640/1.7650,一个月 的远期汇水为49/44。则一个月的远期汇率为: USD1=DM1.7591/1.7606

2、若远期汇水前小后大时,表示单位货币的远期汇率升水,计算远期汇率时应用即期汇率加上远期汇水。

10

例:市场即期汇率为GBP1=USD1.6040/1.6050,3个月的远期汇水为64/80,则3个月的远期汇率为: GBP=USD1.6104/1.6130

(三)远期交易分类 1、固定交割日的远期交易

是指交易双方必须在约定的交割日期办理外汇实际交割的远期交易。

2、选择交割日的远期交易

又称择期交易,是指交易一方可在约定期限内的任何一个营业日要求对方按约定的远期汇率进行交割的远期交易。

报价银行的报价原则:

(1)报价银行买入被报价货币,若被报价货币升水,则按选择期内第一天的汇率报价;若被报价货币贴水,则按选择期内最后一天的汇率报价。

(2)报价银行卖出被报价货币,若被报价货币升水,则按选择期内最后一天的汇率报价;若被报价货币贴水,则按选择期内第一天的汇率报价。

例题:某日在苏黎世市场上

即期汇率 USD1=CHF1.5920/1.5930 一个月远期汇水 42/50 三个月远期汇水 138/164 客户根据业务需要:

1、买入美元,择期从即期到一个月; 2、卖出美元,择期从一个月到三个月。 分析过程与计算:

1、此择期远期汇率为:USD1=CHF(1.5930+0.0050)=CHF1.5980 2、此择期的远期汇率为:USD1=CHF(1.5920+0.0042)=CHF1.5962 三、外汇期货交易

11

(一)外汇期货交易的概念

外汇期货,也称货币期货,是指在有组织的期货交易所内,交易双方以公开叫价的方式成交后,承诺在约定的时间以约定的价格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量的某种外汇。

(二)外汇期货交易的特征 1、流动性; 2、公开性;

3、价格的合二为一性。

(三)外汇期货交易与远期交易的比较 1、外汇期货交易与外汇远期交易的区别

(1)合约形式不同。 前者和约是标准化的; 后者不是。

(2)交易的数量不同。

前者交易数量被严格的标准化;

后者的交易数量是由交易双方自行议定。

(3)市场参与者不同。

前者的参与者是按规定缴纳保证金的任何投资人; 后者主要是证券交易商和大厂商。

(4)保证金和佣金不同。

前者必须缴纳保证金并支付佣金; 后者不需缴纳保证金和支付佣金。

(5)交易清算方式不同。 前者实行每日清算;

后者是在双方约定的结算日结算。

(6)交易的保证措施不同。 前者有一套完整的保证措施; 后者完全凭对方的信用。

12

2、外汇期货与外汇远期的联系

(1)外汇期货与外汇远期的共性。 日期;价格;交易对象;交易目的

(2)远期市场与期货市场间的套利交易。 四、套汇交易

* 套汇交易是套汇者利用同一货币在不同外汇中心或不同交割期上出现的汇率差异,为赚取利润而进行的外汇交易。

* 地点套汇是利用同一货币在不同市场的汇率差异进行的套汇。※ * 时间套汇是利用同一种货币在不同交割期上的汇率差异进行的套汇。

(一)直接套汇

直接套汇是指利用两个外汇市场之间的汇率差异,在某一外汇市场低价买进某种货币,而在另一市场以高价出售的外汇交易方式。 例如:纽约市场和苏黎士市场在某一时间内的汇率分别 为:纽约市场: USD1=CHF1.8010/1.8025 苏黎士市场:USD1=CHF1.8030/1.8045 套汇者如何操作?

(二)间接套汇

间接套汇是指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外汇市场之间出现的汇率差异,同时在这些市场贱买贵卖有关货币,从中赚取汇差的一种外汇交易方式。

五、外汇期权

(一)外汇期权的定义

期权是一种以一定的费用(期权费)获得在一定的时刻或时期内拥有买入或卖出某种货币(或股票)的权利的合约。

外汇期权,亦称货币期权,是指期权合约买方在有效期内能按约定汇率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额外汇的合约。

(二)外汇期权的特点

13

1、外汇期权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2、期权费不能收回;

3、外汇期权交易的对象是标准化的合约。

(三)外汇期权的类型 1、按履约方式分

(1)美式期权,自期权合约成立之日起到到期日的截止时间之前,买方可以在此期间内之任一时点,随时要求卖方依合约的内容,买入或卖出约定数量的某种货币。

(2)欧式期权,期权买方于到期日之前,不得要求期权卖方履行合约,仅能于到期日的截止时间,要求期权卖方履行合约。 2、按双方的权利内容划分

(1)看涨期权,也称择购期权、买权,是指期权合约的买方有权在有效期内,按约定汇率从期权合约卖方处购 进特定数量的货币。

(2)看跌期权,也称择售期权、卖权,是指期权买方有权在合约的有效期内按约定汇率卖给期权卖方特定数量的货币。

3、按交易方式划分 交易所交易期权 场外交易期权

(四)期权费及其决定因素

期权费是指买方在买入期权合约时向卖方支付的取得选择权的费用。

期权费的决定因素: 1、合约的有效期; 2、协议日与到期日的差价; 3、预期汇率的波动幅度; 4、期权的供求状况;

第三章 汇率决定与汇率制度

14

第一节 汇率决定与汇率效应

一、汇率决定的基础

各国货币所具有或所代表的价值是汇率决定的基础。

(一)金本位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 1、典型金本位制阶段

* 铸币平价是指各国货币的单位含金量。 * 汇率决定的基础是铸币平价。

A国货币与B国货币之间汇率 =A国货币的铸币平价/B国货币的铸币平价

例:1925~1931年,1英镑所含纯金数量是7.3223克,1美元所含纯金数量是1.50463克,因此可以确定1英镑兑换的美元数。即 7.32238÷1.50463=4.8665

2、蜕化的金本位

* 蜕化金本位制:即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 黄金平价:各国货币单位价值由法律所规定的含金量来决定,称各国单位货币所代表的含金量为该货币的黄金平价 。 * 汇率决定的基础:各国货币的黄金平价。

(二)布雷顿森林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

* 基金平价:各国单位货币的美元价值或黄金价值称为国际货币的基金平价,简称基金平价。

* 汇率决定的基础:是基金平价。

(三)现行国际货币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

* 购买力平价:指单位货币所能购买到国际商品的价值量。 * 浮动汇率之下,两国货币汇率决定的基础:购买力平价。

二、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1、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顺差→外币供?求→本国货币汇率↑?

2、相对通货膨胀率

15

相对通货膨胀率相对较高的国家→本币贬值→汇率?

3、相对利率水平

本国利率水平高于其他国家→国际短期资本趋利而入→本币汇率↑

4、市场预期

对国际收支情况、相对物价水平、相对利率水平或相对资产收

益率及对汇率本身的预期。 5、政府的市场干预

主要通过买卖外汇来改变外汇供求,从而改变汇率走势。

6、经济增长率

经济增长→货币地位提高→本币升值; 经济增长→进口增加→逆差→本币贬值。

三、汇率变动对一国经济的主要影响 1、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收支的影响

本币贬值→以外币表示的出口商品的价格↑→出口↑

2、汇率变动对物价水平的影响 一是对贸易品价格的影响; 二是对非贸易品价格的影响。

3、汇率变动对资本流动的影响 一是本币对外币贬值后:

二是如果出现本币对外币价值将贬未贬、外汇汇价将升未升的

情况:

4、汇率变动对外汇储备的影响 对一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 对一国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的影响; 对储备货币地位的影响。

5、汇率变动对一国国内就业、国民收入及资源配置的影响 6、汇率变动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

16

第二节 汇率制度

一、汇率制度的分类

汇率制度,又称汇率安排,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等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

(一)固定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制度,是指政府用行政或法律手段确定、公布及维持本国货币与某种参考物的固定比价的汇率制度。

1、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 2、纸币流通制下的固定汇率

特点在于法定汇率一经确立,不得随意变更,市场汇率波动又可得到各国政府的控制,使各国汇率可以保持相当程度的稳定。

(二)浮动汇率制度

浮动汇率制度,是指汇率水平完全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决定、政府不加任何干预的汇率制度。 1、按照政府是否干预划分

自由浮动,是指政府对外汇市场不加任何干预,完全听任外汇市场供求的力量,自发地决定本国货币的汇率。

管理浮动,是指政府对外汇市场进行或明或暗的干预,以使市场汇率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浮动。 2、按照汇率浮动方式划分

单独浮动 ,即一国货币不与其他国家货币产生固定联系,其汇率根据外汇市场的供求变化而自动调整。

联合浮动,又称共同浮动,即国家集团在成员国之间实行固定汇率,同时对非成员国货币实行共升共降的浮动汇率。

钉住汇率制,即一国货币同某种外币保持固定比价关系,随该外币的浮动而浮动。

钉住单一货币和钉住合成货币

水平带内钉住汇率制度和爬行钉住汇率制度

17

联系汇率制度,是一种特殊的钉住汇率制,但又不同于一般的钉住汇率制,最具有典型意义的是港元联系汇率制。

二、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因素 1、本国经济的结构性特征 小国较适宜采用固定汇率制; 大国较适宜采用浮动汇率制。 2、特定的政策目的

高通货膨胀时宜采用固定汇率制;

防止从外国输入通货膨胀,宜采用浮动汇率制。 3、地区性经济合作情况 4、国际国内经济条件

第四章 外汇管理 第一节 外汇管制概述

一、外汇管制的概念

外汇管制又称外汇管理,它是一国或一地区政府或货币当局为平衡国际收支、维持货币汇率的稳定以及其他目的,对本国或本地区的外汇买卖、外汇汇率以及外汇资金来源和运用所采取的限制性措施。

二、外汇管制的目的和类型 (一)外汇管制的目的

1、限制进口,扩大出口,鼓励生产。 2、限制资本外逃,维持收支平衡。 3、增加外汇储备,从而增强本币信誉。

4、以外汇管制为手段,要求对方国家改善贸易关税 政策。

(二)外汇管制的类型(根据管制的程度不同分类) 1、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

无论是对国际收支中的经常项目或资本项目,都实行严格管制。 2、实行部分的外汇管制

18

只对资本项目的外汇收支加以限制。 3、完全取消外汇管制

准许本国和本地区货币自由兑换成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对贸易和资本项目的收支都不加限制。

三、外汇管制的方法和措施 (一)对汇率管制的方法与措施 1、直接管制汇率

即由一国政府指定一个部门按照国家政策、货币相对 购买力和国际收支状况制订、调整、公布汇率,并规定各项外汇收支必须按照公布的汇率兑换本国货币。 2、运用经济手段干预汇率

一国政府责成中央银行或货币管理当局建立外汇平准基金在外汇市场上对外汇买卖进行干预,以达到调节外汇供求、稳定汇率的效果。 3、实行多种汇率制度

它是指对不同的外汇收支存兑使用不同的汇率。

(二)对贸易外汇的管制方法与措施 1、进口付汇管制

多数国家实行进口许可证制度。此外,对进口限制还同时采取以下措施:

(1)对进口数量进行限制。 (2)征收进口税和进口附加税。 (3)进口预先存款。 (4)实行国家统一控制。

(5)限制进口商对外支付使用的货币。 2、出口收汇管制

各国管制出口外汇的措施一般采用颁发出口许可证的办法。鼓励出口的几种措施:

19

(1)信贷支持。 (2)出口补贴。 (3)出口退税。

(4)以优惠利率贴现出口商的汇票。 (5)政府机构承保汇率波动风险。

(三)对非贸易外汇管制的方法与措施

1、属于进出口贸易的从属费用,基本按贸易外汇管制办法处理 。 2、对其他非贸易外汇收入,一般要求卖给国家指定银行。 3、对于非贸易外汇支出控制措施,一般也与贸易外汇管制相近。

(四)对资本输出入管制的方法与措施 1、限制外资流入或鼓励本国资本流出的措施

? 通过银行限制资本流入 ? 通过企业限制资本流入

2、吸引外资流入,限制资本流出的措施

? 对外资企业实行优惠税率政策。对外商投资提供完备的基础设施配套,提供各方面的优惠服务。 ? 冻结账户。

? 直接限制企业在国外投资,限制居民购买外国有价证券。 ? 征收利息平衡税。

第二节 中国的外汇管理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基本内容

1、人民币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人民币汇率采用国际上通用的直接标价法。 3、目前,人民币挂牌的货币全部是可自由兑换的货币。 4、人民币对同一外币发布的汇率分为买入价和卖出价。 二、近几年的人民币汇率问题 (一)人民币升值问题的由来

20

? 2002年10月,时间起因:斯蒂芬?罗奇 ? 2003年2月,日本财相盐川

? 2003年6月,美国新财长约翰?斯诺等——第一次高潮 ? 2003年9、10月,美国官方

? 2003年9、10月,欧盟、日本——第二次高潮 ? 2003年10月,“布胡会”——第三次高潮

(二)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人民币升值的有利之处 (1)对偿还外债有利; (2)对进口贸易有利; (3)对抑制通货膨胀有利;

(4)对中国的海外投资和海外经济援助有利; (5)对向区域货币和国际货币方向迈进有利。

2、人民币升值的不利之处

(1)削弱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2)会使海外对华投资缩减; (3)对发展中国国内旅游不利; (4)外汇储备将会大幅度缩水;

三、人民币的自由兑换 (一)货币自由兑换的含义

本国货币的自由兑换是指在外汇市场上能自由地用本国货币购买(兑换)某种外国货币,或用外国货币购买(兑换)本国货币。根据自由兑换的程度,可分为三个层次: 1、货币对内自由兑换。

是指本国居民和企业在国内可以自由获得和持有外汇。

21

2、经常项目自由兑换

是指对经常项目收支不实行外汇限制,保证本国货币与外汇自由兑换。

3、资本项目自由兑换

是指对资本项目交易的资金转移支付不得加以限制和拖延。

(二)人民币经常项目的可兑换

? 1996年12月1日,我国对外正式宣布已经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即承担IMF第8条款所规定的义务。 ? 第8条第2、3、4款的规定: 一是要避免限制经常性支付; 二是要避免实行歧视性货币措施;

三是要兑付外国在经常性国际交易中所得或所需支 付的本国货币。

(三)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 我国资本项目可兑换需要的条件: 1、合理的汇率水平; 2、充足的国际储备; 3、健全的宏观经济政策; 4、良好的微观经营机制。

? 中国资本项目开放情况分四个层次: 1、严格限制的子项有6项; 2、有较多限制的子项共18项; 3、较少限制的子项有11项; 4、可兑换的子项有8项。

第五章 国际储备 第一节 国际储备概述

22

一、国际储备的概念 (一)什么是国际储备?

国际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为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稳定以及应付各种紧急支付而持有的、能为世界各国所普遍接受的资产。

(二)国际储备资产的特征 1、可得性; 2、流动性; 3、普遍接受性。

二、国际储备的来源

1、国际收支顺差。国际收支顺差是一国国际储备最主要的来源。 其中:经常帐户盈余——可视作自有储备; 资本账户赢余——则带有借入储备的性质。 2、中央银行在国内收购的黄金。

3、中央银行实施外汇干预政策时购进的可兑换货币。 4、一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对外借款净额。 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配的特别提款权。

三、国际储备的构成 (一)自有储备 1、黄金储备

即一国货币当局作为金融资产持有的黄金。为什么依然把黄金列入国际储备? 2、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是当今国际储备中的主体。为什么? 第一,就金额而言,它超过所有其他类型的储备。

第二,更重要的是,外汇储备在实际中使用的频率最高,规模最大。 3、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地位)

? 份额:当一个国家加入基金组织时,须按一定的份额向该组织

23

缴纳一笔钱,称之为份额。

? 货币种类:认缴份额的25%须以可兑换货币缴纳,其余75%用本国货币缴纳。

? 储备头寸:就是指一成员国在基金组织的储备部分提款权余额,再加上向基金组织提供的可兑换货币贷款余额。

4、特别提款权贷方余额

一国国际储备中的特别提款权部分,是指该国在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账户上的贷方余额。

(二)借入储备 1、备用信贷

所谓备用信贷,是一成员国在国际收支发生困难或预计要发生困难时,同基金组织签订的一种备用借款协议。 协议内容: 可借用款项的额度 使用期限 利率

分阶段使用的规定 币种等。 2、互惠信贷协议

互惠信贷协议是指两个国家签订的使用对方货币的协议。 与备用信贷协议的区别:

互惠信贷协议不是多边的,而是双边的,它只能用来解决协议国之间的收支差额,而不能用作清算同第三国的收支差额。 3、本国商业银行的对外短期可兑换货币资产 小结:

? 国际清偿力系自有国际储备、借入储备之和。 ? 自有国际储备中的主体是外汇储备。

? 所有的储备资产均须具备流动性、可得性、普遍接受性三大特性。

24

? 不是所有以可兑换货币表示的资产都可以成为国际储备。 四、国际储备的作用

1、弥补国际收支差额,维持对外支付能力; 2、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国货币汇率; 3、信用保证。

第二节 国际储备多元化

一、国际储备多元化的原因

1、国际间经济往来的不断发展对国际支付手段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客观上要求储备货币多元化。

2、美国和其他国家相对经济地位的变化是储备货币多元化的根本原因。

3、主要工业国家的态度转变也是储备货币多元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4、国际经济金融组织创设的“篮子货币”使国际储备资产更加多样化。

二、国际储备多元化的影响 (一)有利影响

1、摆脱了对美元的过分依赖 2、有利于防范汇率风险 3、促进了各国货币政策的协调 4、有利于摆脱国际货币的“两难”困境

(二)不利影响 1、加剧了外汇市场的动荡 2、影响一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3、增加了外汇储备管理的难度 4、加深了国际货币制度的不稳定性 5、加剧了世界性的通货膨胀

第三节 国际储备的管理

一、国际储备管理的含义

25

国际储备的管理是指一国政府及货币当局根据一定时期内本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对国际储备的规模、结构及储备资产的运用等进行计划、调整、控制,以实现储备资产规模适度化、结构最优化、使用高效化的整个过程,是国民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 量的管理是指对储备规模的选择和调整;

? 质的管理是指对储备结构的确定和调整,也被称作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

二、国际储备的需求和适度规模 (一)国际储备的需求

(二)影响一国国际储备需求的因素 1、国际储备需求同国际收支调节密切相关

? 受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的影响;

? 受国际收支逆差的规模与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效力与速度的影响。

2、持有国际储备的成本 3、汇率制度 4、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

(三)国际储备的适度规模及测算方法 1、国际储备适度规模的含义

阿格沃尔认为,发展中国家适度国际储备是,储备持有额能使发展中国家在既定的固定汇率上融通其在计划期内发生的预料之外的国际收支逆差,同时使该国持有储备的成本与收益相等。 2、有关适度国际储备需求水平测算的理论与方法 (1)比例分析法

? 储备与进口比例法:该理论指出,若排除一些短期或随机因素的影响,一国的国际(外汇)储备与它的贸易进口额之间应保持

26

一定的比例关系。

? 储备与债务比例法:该理论认为 外汇储备规模与外债规模之间应保持一定比例关系。

(2)机会成本理论

该理论认为:一国的储备需求由其持有储备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来决定。适度的储备规模应该是持有储备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达到均衡时的数量。 (3)货币供给决定论

该理论认为:国际收支不平衡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当国内货币供应量超过国内需求量时,多余的货币就会流向国外,从而引起现金余额的减少。所以,外汇储备需求主要由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增减来决定。 (4)定性分析法

该理论认为,影响一国外汇储备需求量的因素有六个方面:储备资产质量;各国经济政策的合作态度;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效力;政府采取调节措施的谨慎态度;所依赖的清偿力的来源及稳定程度;国际收支的动向及其经济状况等。

三、国际储备的供给及总量管理 (一)黄金储备 ? 黄金的货币化: ? 黄金的非货币化: (二)外汇储备

1、增加外汇储备的主要渠道: ? 外汇干预;

? 从国际金融市场或国际金融机构借款; ? 国际收支盈余。

2、发达国家增加外汇储备供给的途径:

? 国际收支盈余;

27

? 通过互换货币相互提供外汇储备; ? 特别提款权;

? 从国际金融市场筹借等。

3、发展中国家增加外汇储备供给的途径:主要是争取国际收支盈余。

四、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

(一)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是统筹兼顾各种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与盈利性。

? 安全性是指储备资产有效、可靠,价值稳定。

? 流动性是指储备资产能随时转化为直接用于国际支付的支付手段,亦即随时变现,灵活调拨。 ? 盈利性是指储备资产的增值、创利。 (二)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内涵

1、黄金储备与外汇储备的结构管理减少或基本稳定黄金储备而增加外汇储备。

2、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管理 (1)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管理内容:

? 币种的选择和安排;

? 调整各种储备货币在外汇储备中的比重。 (2)影响币种构成的因素:

? 该国贸易与金融性对外支付所需币种。 ? 该国外债的币种构成。

? 该国货币当局在外汇市场干预本国货币汇率所需币种。 ? 各种储备货币的收益率。 ? 一国经济政策的要求。 3、外汇储备资产形式的结构管理 ? 一级储备

? 在外国银行的活期存款 ? 外币商业票据

28

? 外国短期政府债券 ? 二级储备 ? 中期外国债券 ? 三级储备 ? 长期外国债券

第四节 我国国际储备问题

一、我国国际储备的构成及特点 (一)构成 ? 外汇储备 ? 黄金储备 ? 特别提款权 ? 在IMF的储备头寸 (二)特点

1、黄金储备的数量稳定 2、外汇储备的增长迅猛

? 1979~1992年国家外汇库存和中国银行外汇结存两部分构成。 ? 1993年 :统计口径改为国家外汇库存 ? 1994年:汇率并轨;外汇市场。

? 1995、1996两年度: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二。 ? 1998~2000年间 ? 2001年以来

3、在IMF中的储备头寸和SDR在我国国际储备中不占重要地位 4、我国国际储备的作用日益全面化 二、我国国际储备管理 (一)规模管理

1、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保持较高水平 2、中国外汇储备的合理规模是一个动态概念 3、中国持有较大规模的外汇储备有利于经济发展

29

? 我国国际收支的不稳定性需要较高的外汇储备。

? 吸引外资,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需要较高的国际储备水平。 ? 祖国的完全统一,需要较高的国际储备。 (二)结构管理 1、管理对象

? 构成比例 ? 运行安排 2、管理内容

? 外汇储备的安全性管理 ? 外汇储备的流动性管理 ? 外汇储备的营利性管理 3、外汇储备的管理原则 ? 币种多元化;

? 与进口所需外汇相匹配; ? 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相结合。 4、我国国际储备结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进行管理决策时,全面性、系统性欠缺; ? 币种结构管理相对单一; ? 多元化的管理机构影响了效率; ? 风险防范技术落后。

5、我国国际储备结构管理的改革措施 (1)强化中央银行对国际储备的管理职能;

(2)具体划分国家外汇结存中实际外汇储备和经常性外汇收支之间的界限;

(3)以国家的外汇库存为核心,逐步建立国家外汇储备基金; (4)逐步制定颁布国家国际储备管理的有关法规、法令,使 国际储备管理走上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健全轨道。

第六章 国际货币体系

30

第一节 国际货币体系概述

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 时 间 代表国家 主要特征 ~英国 汇率稳定 1914 金块本位制与 1918金汇兑本位制 1939 布雷顿森林体1944系 1972 位有所下降 系 和浮动汇率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含义

所谓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金融机构以及由习惯和历史沿革形成的约定俗成的国际货币秩序的总和。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容 1、国际货币和储备资产的确定 2、汇率制度的确定和调整原则 3、国际收支调节原则的确定 三、类型

(一)按汇率作用划分(汇率弹性) ? 绝对固定汇率制 ? 金本位下的固定汇率制 ? 纸币流通下的固定汇率制 ? 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 ? 爬行钉住汇率制

31

国际金本位制 1880~美国、英国、英镑区、法郎区、 法国及其他国美元区等货币集家 团 ~以美国为中心 美元与黄金挂钩 牙买加体系 1973~今 美国的中心地多种国际储备体? 管理浮动汇率制 ? 完全浮动汇率制

(二)按货币本位划分(储备资产的性质) ? 纯粹商品本位 ? 纯粹信用本位制 ? 混合本位制 ? 多元储备制度

第二节 国际金本位制

一、金本位制的形式与性质 (一)形式 1、金币本位制 2、金块本位制 3、金汇兑本位制 (二)作用

1、促进资本流动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2、自动调节国际收支 3、促进生产发展 (三)缺陷

1、在金本位制时期,价格不是长期稳定的;

2、金本位的正常运行建立在各国政府不干预的基础上。二、金本位体系的崩溃

?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 1922年:英镑区、法郎区、美元区三足鼎立。 ? 1929~1931年:英镑区放弃。 ? 1933年:美元区放弃。 ? 1936年:法郎区放弃

第三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

32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 英国的“凯恩斯计划” ? 美国的“怀特计划” 二、主要内容

1、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IMF。

2、规定了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美元——黄金本位制 。

3、IMF向国际收支赤字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以协助其解决国际收支困难。

4、废除外汇管制。 三、缺陷

1、把国际货币体系建立在美国的经济地位基础上,一旦美国经济地位发生变化,国际货币体系也必然随之动荡。

2、1944年IMF规定的美元价值,实际上是对美元本身价值的高估,这种高估难以维持。

3、美元本位制是一种固定汇率制,这就限制了各国利用汇率杠杆来调节国际收支的能动程度。

四、解体

? 解体的根本原因

1、清偿能力与信心的内在矛盾 2、调节机制失灵

3、僵化的汇兑体系不适应经济格局的变动

第四节 牙买加体系

一、牙买加体系的形成

? 其标志是1976年在牙买加首都金斯顿IMF各成员国达成的“牙买加定”。 二、主要内容

33

1、承认浮动汇率制的合法性 2、黄金非货币化

3、以特别提款权作为主要的储备资产 4、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5、增加基金组织的份额 三、特征

1、国际储备体系的多元化 2、浮动汇率的长期化 3、汇率安排多样化 4、对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 四、评价 1、历史作用 2、弊端

? 导致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和混乱 ? 导致汇率波动的频繁和剧烈 ? 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不健全

第五节 国际货币体系的 改革

一、特征

1、储备货币多元化,但美元作为关键货币的地位尚未结束。 2、浮动汇率长期化。

3、缺乏一个最终贷款者的角色。 4、金融监管内容狭窄。

5、过多地维护债权人的利益,使缓解国际金融危机的机制产生缺陷。 二、改革方向

(一)关于货币本位制度 1、金本位制 2、美元本位制 3、SDR本位制

34

? SDR缺乏牢固的国际社会基础 ? SDR是一种有名无实的账面资产 ? SDR不能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

? 结论:SDR—美元本位制→SDR—多种储备货币制→SDR本位制。 (二)关于国际汇率制度问题

? 倾向性的观点: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 建立国际管理汇率制度应做的工作: ? 应明确管理浮动的货币范围 ? 要建立管理浮动的测量和规定系统 ? 组建汇率管理浮动的干预体系 (三)关于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问题 1、国别调节

? 必须增强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

? 控制国内投资和消费规模,缩小国内供求缺口,尽量使之保持平衡;

? 完善国内金融市场和金融管理机制避免资金外逃; ? 加强各项政策的配合。 2、国际调节 ? 直接调节: ? 观察与分析指标; ? 强制措施; ? 常设机构。 ? 间接调节:

? 保持世界经济稳定增长; ? 稳定重要的国际经济变量。

第七章 区域性货币一体化 第一节 区域性货币一体化概述

一、静态货币一体化和动态货币一体化

35

(一)静态货币一体化

在一个区域内,一般的支付手段或是一种货币或是几种货币,这几种货币之间具有无限可兑换性,其汇率在进行经常交易和资本交易时互相钉住,保持不变,但是区域内的国家与区域外的国家的汇率保持浮动。 特征:1、汇率的统一; 2、货币的统一;

3、货币管理机构和货币政策的统一。

(二)动态货币一体化

是指一定地区内的有关国家在金融货币领域中实行协调与结合,形成一个统一体,最终实现一种统一的货币运行规则。

二、区域货币一体化和国际货币一体化 1、区域货币一体化

是指区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主体在一定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基础上把汇率制度、货币制度和货币政策从其单个国家让渡给超国家货币机构,以便能够形成一个最优的货币区来达到发展区内经济,抵抗区外经济冲击的地区性货币集团。 2、国际货币一体化

第二节 最适度通货区理论

一、传统的最适度通货区理论 (一)要素流动性分析

这是1961年由罗伯特·蒙代尔提出的一种最适度通货区理论,他主张用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性作为确定最适度通货区的标准。 缺陷:

(二)经济开放性分析

1963年,罗纳德.麦金农提出,应以经济的高度开放性作为确定最适度通货区的标准。他强调,一些贸易关系密切的开放国家应该组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共同货币区,并在区内实行固定汇率安排,而整个货币区则对与其贸易往来关系不大的地区实行浮动(或弹性)汇率安排。

36

缺陷:

(三)低程度的产品多样性分析

彼得.凯南(Peter Kenen)于1969年提出,应以低程度的产品多样性作为形成一个最适度通货区的标准。他认为,高程度产品多样性的国家可以承受固定汇率的后果;而低程度产品多样性的国家则不能,所以适宜采用汇率灵活安排的独立(最适度)通货区。

(四)国际金融一体化程度分析

詹姆斯?伊格拉姆(James Ingram)于1969年指出,在决定通货区的最优规模时,有必要考察一国的金融特征(而不是真实的特征),并进而在1973年提出以国际金融高度一体化作为最适度通货区标准的理论。

(五)政策一体化程度分析

1970年,爱德华·托尔(Edwarod Tower)和托马斯·威莱特(Thomas Willett)提出应以政策一体化作为确定最适度通货区的标准。他们认为,一个具有不太完善的内部调节机制的通货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其成员国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增长的看法,以及对这两个指标之间交替能力的认识是否具有合理的一致性。

(六)通货膨胀率相似性分析

1970年和1971年,G·哈伯勒和G·M·弗莱明分别提出以通货膨胀率的相似性作为确定最适度通货区的标准。他们认为,国际收支失衡最可能是由各国的发展结构不同、工会力量不同和货币政策不同所引起的通货膨胀的离散趋势造成的,后者除了会导致国际收支基本账户的失衡外,还会引起短期资本的投机性移动。因此,如果区域内各国通货膨胀率趋于一致,就可以避免汇率的波动。

二、最适度通货区理论的新发展

(一)经济一体化与固定汇率区的收益分析 (二)经济一体化与固定汇率区的成本分析 (三)是否加入通货区的决策

第三节 欧洲经济货币一体化

37

一、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尝试 ?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平台 ? “维尔纳报告”的出台 ? 分三阶段实现经济与货币联盟: ? 第一阶段:从1970年初至1973年底 ? 第二阶段:从1974年初到1976年底 ? 第三阶段:从1977年初至1980年底 ? 欧共体关于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建设的成果 ? 建立了“蛇制”的联合浮动 ? 设立了欧洲货币合作基金(EMCF) ? 创设了欧洲计算单位 (EUA) 二、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基础 (一)欧洲货币单位(ECU)

? 欧洲货币单位:其价值是各成员国货币的加权平均值。 ? 欧洲货币单位的作用:

? 作为成员国之间的清算手段和信贷手段以及外汇市场的干预手段。

? 作为欧洲稳定汇率机制的标准。

? 作为决定成员国货币汇率偏离中心汇率的参考指标。 (二)欧洲货币合作基金(EMCF) ? 基金的信贷方式 ? 超短期互惠信贷 ? 短期信贷 ? 中期信贷

(三)稳定汇率机制(ERM)

? 双重中心汇率制:平价网体系和“篮子”体系 ? 对汇率的干预方法:

? 有关国家货币当局相互贷款进行干预,抛强币、买弱币。

38

? 如果干预效果不好,就需要在国内实行适当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 以上两种方法不奏效时,就需要经欧共体重新修改中心汇率。 三、欧洲货币一体化的重要步骤 (一)欧洲联盟的建立标志: 德洛尔报告的提出。

(二)德洛尔报告的内容:

? 第一部分对欧共体经济与货币一体化历程进行简要回顾 。 ? 第二部分是对欧洲货币联盟的最后阶段内容的详尽分析。 ? 第三部分提出了分阶段建设货币联盟的建议 :

第一阶段从1990年7月1日开始,主要目标是实现资本的自由流动,消除外汇管理,加强成员国的经济与货币政策的协调等等; 第二阶段原定于1993年开始,主要致力于制度改革。 第三阶段是实行单一货币,发行欧元。

(三)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 第一阶段从1990年7月1日至1993年12月31日 。 ? 第二阶段从1994年1月1日至1996年12月31日或1998年12月31 日 。

? 第三阶段从1997年1月1日或1 999年1月1日开始。 (四)实际运作

? 第一阶段开始于1990年7月1日。 ? 第二阶段开始于1994年1月1日。 ? 第三阶段开始于1999年1月1日。 四、欧洲货币联盟正式启动 (一)支持欧元的观点 (二)反对欧元的观点

(三)欧元的内在稳定性(因素) ? 欧元区运行制度上的保证。

39

? 欧洲中央银行的作用。 ? 内部兑换机制的保证。 (四)欧元的外在稳定性 ? 国际收支。 ? 通货膨胀。 ? 经济增长率。 五、欧元启动对欧盟的影响 ? 加深区域内部的贸易联系。 ? 促进欧盟经济的发展。 ? 欧元对企业并购的影响。 ? 抗衡美元,成为国际货币。 ? 欧元对国际直接、间接投资的影响。 六、欧元启动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 ? 欧元与人民币汇率及外汇储备结构。 ? 欧元与利用外资和我国银行业。

第八章 国际金融市场 第一节 国际金融市场概述

一、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

? 国际金融市场是指从事各种国际金融业务活动的场所或以现代化通信设施相连结的网络体系。 ? 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 ? 在岸金融市场和离岸金融市场

? 在岸金融市场:从事市场所在国货币的国际借贷,并受市场所在国政府政策与法令管辖。

? 离岸金融市场:境外市场(External Market),是指非居民的境外货币存贷市场。

离岸金融市场的特征:

40

1、市场参与者是市场所在国的非居民,即交易关系是外国贷款人和外国借款人之间的关系。

2、交易的货币是市场所在国之外的货币。

3、资金融通业务基本不受市场所在国及其他国家的政策法 规约束。

二、分类

(一)国际货币市场和国际资本市场

? 国际货币市场是资金融通业务和借贷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内的短期资金市场。 ? 主要功能 ? 特征

? 国际资本市场是指经营一年期以上的国际性中长期资金借贷和证券业务的国际金融市场。 ? 主要功能 ? 特征

(二)国际外汇市场

? 国际外汇市场是进行国际性货币兑换和外汇买卖的场所或交易网络,是国际金融市场的核心。 (三)国际黄金市场

? 国际黄金市场是世界各国集中进行黄金交易的场所,是国际金融市场的特殊组成部分。

? 五大国际性黄金市场:伦敦、苏黎世、纽约、芝加 哥和香港。

? 两大黄金集团:伦敦——苏黎世集团, 纽约、芝加哥——香港集团。

(四)金融衍生工具市场

? 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也称派生市场,是相对于商品市场、资本市场、证券市场等基础市场而言的。该市场交易的工具是金融衍

41

生工具,它是当代金融创新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三、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过程 1、传统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 2、欧洲货币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3、新兴国际金融市场的兴起

(二)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 1、金融全球化趋势

? 私人资本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角。 ? 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快。

?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资本市场中的投资比例有所上升。 ? 大规模金融并购浪潮风起云涌。 ? 跨国银行业务综合化、网络化。 2、金融自由化趋势

3、国际融资趋向证券化,债券和股票作用明显增强 ? 筹资手段证券化。

? 全球证券市场的跨境融资趋势增强。 ? 贷款债权证券化。 四、作用 (一)积极作用

? 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 ? 有利于调节各国国际收支,促进经济平衡发展。 ? 有利于推动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发展。 (二)消极作用

? 国际金融交易日益与实际经济相脱节,加大了金融风险。? 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使金融风险随全球化而扩展。 ? 巨额的国际资本流动增大了国际投资风险。

42

第二节 欧洲货币市场

一、概念及内容 (一)概念

? 欧洲货币市场是离岸金融市场的核心组成部分。

? 欧洲货币(Eurocurrency)又称境外货币(Off—shore Currency),是在货币发行国境外被存储和借贷的各种货币的总称。

(二)欧洲货币资金市场和欧洲货币资本市场 1、欧洲货币资金市场

? 概念:主要是指期限在1年或1年以内的欧洲货币存放市场。 ? 主要业务: ? 通知存款 ? 定期存款

? 可转让定期存单:境外货币存款凭证。 ? 条件:金额、货币、利率 2、欧洲货币资本市场

? 概念: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中长期欧洲货币借贷的市场。 ? 欧洲中长期信贷的特点: ? 期限较长 ? 数额较大 ? 借款人需提供担保 ? 贷款选择性强

二、欧洲货币市场的产生和发展 ? 二战以后:大量美元流入西欧 ? 1957年:形成了欧洲美元市场

? 1958年以后:为欧洲货币市场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 进入60年代 ? 60年代末70年代初

43

? 70年代以后 ? 80年代以后 三、欧洲货币市场的类型

1.内外混合型——伦敦离岸金融市场

? 是指离岸金融市场业务和所在国的在岸金融市场业务不分离。 2.内外分离型——纽约离岸金融市场

? 是指离岸市场业务与在岸市场业务严格分离。 3.避税港型——加勒比海地区离岸金融市场

? 是指在不征税的地区,只是名义上设立机构,通过这种机构在账簿上中介境外与境外交易。 四、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 推动了二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推动了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 ? 加速了金融创新的过程 (二)消极影响

? 对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各国货币政策的效力 ? 加剧了汇率波动

第三节 亚洲货币市场

一、产生和发展

? 亚洲货币市场是指亚太地区的银行用境外美元和其他境外货币进行借贷交易所形成的市场。也称亚洲美元市场 1、新加坡 2、香港 3、马尼拉 4、东京

二、亚洲货币市场蓬勃发展的原因

44

1、这同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有重要的关系。 2、它是生产和资本国际化进一步发展的市场。

3、亚洲货币市场的形成还同这个地区一些国家和地区实行的鼓励性政策措施有重要的关系。

4、亚洲货币市场的形成,还同美元危机频频爆发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联系。

三、亚洲货币市场的特点 1、业务: ? 短期资金交易 ? 中长期资金交易 ? 亚洲债券交易 2、资金来源 3、资金运用

第九章 国际资本流动和货币危机

第一节 国际资本流动概述

一、含义

? 国际资本流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企业或个人与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企业或个人之间,以及国际金融组织之间资本的流入和流出。 (一)国际资本流动与资本输出入 (二)国际资本流动与资金流动 (三)国际资本流动与国内资本流动 二、分类

? 国际资本流动主要包括: ? 资本流动方向 ? 资本流动规模 ? 资本流动的期限

45

? 资本流动的性质 ? 资本流动的方式 (一)资本流入与资本流出 按资本流动的方向划分: 1、资本流入

? 概念:是指外国资本流入本国,即本国资本输入。 ? 主要表现:

? 外国在本国的资产增加 ? 外国对本国债务减少 ? 本国对外国债务增加 ? 本国在外国的资产减少 2、资本流出

? 概念:是指本国资本流到国外,即本国资本输出。 ? 主要表现:

? 外国在本国的资产减少 ? 外国对本国债务增加 ? 本国对外国债务减少 ? 本国在外国的资产增加

(二)长期资本流动与短期资本流动 按资本流动期限划分: 1、长期资本流动

长期资本流动是指使用期限在1年以上,或者规定使用期限的资本流动。

(1)国际直接投资

它是指一个国家的企业或个人对另一国家的企业部门进行的投资。

(2)国际证券投资

46

也称间接投资,是指通过在国际债券市场上购买外国政府、银行或工商企业发行的中长期债券,或在国际股票市场上购买外国公司股票而进行的对外投资。 (3)国际贷款

是指一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或国际银行对非居民所进行的期限为1年以上的放款活动。 2、短期资本流动

是指期限在1年或1年以内即期支付的资本流动。

? 贸易资本流动:

是指国际贸易引起的货币资金在国际间的融通和结算。

? 银行资本流动:

是指各国外汇专业银行之间由于调拨资金而引起的资本国际转移。

? 保值性资本流动:

又称“资本外逃”,是指短期资本的持有者为了使资本不遭受损失而在国与国之间调动资本所引起的资本国际转移。

? 投机性资本流动:

是指投机者利用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差别或汇率差别来谋取利润所引起的资本国际流动。

三、国际资本流动的根本原因与影响因素 (一)国际资本流动的根本原因 1、资本供给——谋利与规避风险的权衡 2、资本需求

(二)影响因素 1、利率 2、汇率

3、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

47

4、政府的经济政策

5、政治、经济及战争风险的存在

? 政治风险:是指由于一国投资气候的恶化而可能使投资者所持有的资本遭受损失。

? 经济风险:是指由于一国投资条件发生变化而可能给资本所有者招致的损失。

? 战争风险:是指可能爆发或已经爆发的战争可能对资本造成的影响。

四、当前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

1、国际资本流量增长迅速,不依赖于实物经济而独立增长。 2、发达国家在国际资本中仍占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比重逐步增加。 3、跨国公司在国际直接投资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跨国公司并购日趋活跃。

4、国际资本流动的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比重增加较快。 5、国际资本证券化,资本流动高速化。

6、国际资本流动中官方融资比重显著下降,外国私人资本的重要性日趋增加。

7、国际资本流动中衍生工具取得巨大发展。 五、国际资本流动的效应 (一)国际资本流动的正效应

1、国际资本流动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 对外援助和投资,有利于促进接受国的经济发展;

? 对外援助和投资,有利于改善投资国的政治、经济与贸易环境; ? 对外直接投资的部门对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起着优化作用; ? 国际资本流动有利于贸易方式的多样化; ? 国际资本流动推动了战后贸易的自由化; 2、国际资本流动有利于促进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

? 加速了全球经济和金融的一体化进程

48

? 增加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流动性 3、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 4、会引发财富效应。

5、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

(二)国际资本流动的负效应 1、外汇风险; 2、利率风险;

? 国际银行贷款 ? 国际债券

3、对流入国银行体系的冲击。

第二节 货币危机

一、货币危机的含义 (一)含义

? 广义:货币的汇率变动在短期内超过一定幅度,就可以称之为货币危机。

? 狭义:主要是指市场参与者对一国的固定汇率失去信心的时候,通过外汇市场抛售等操作导致该国固定汇率制度崩溃、外汇市场持续动荡的事件。 (二)货币危机与金融危机 (三)类型 按照产生的原因划分:

1、由政府扩张性政策导致经济基础恶化,从而引发国际投机资金冲击所引起的货币危机;

2、在经济基础比较健康时,主要由心理预期作用而带来国际投机资金冲击所引起的货币危机。 3、蔓延型货币危机

货币危机最容易传播到以下三类国家:

? 与货币危机发生国有密切的贸易关系的国家;

49

? 与货币危机发生国存在较为相近的经济结构、发展模式,尤其是潜在经济问题的国家; ? 过分依赖国外资金流入的国家。 二、货币危机产生的背景 1、经济全球化 2、经济金融化

? 经济关系日益金融关系化 ? 社会资产日益金融资产化

? 融资非中介化、证券化和金融倾斜逆转 3、金融的泡沫化 4、金融主权的弱化

三、货币危机在开放经济下的特点

1、引发货币危机的投机性冲击的规模和实力日益庞大; 2、投机性冲击的策略日益立体化; 3、货币危机的传导和扩散日益广泛和迅速; 货币危机传导的特点:

? 危机传导的速度加快,呈现区域化特征; ? 危机的辐射面日益广泛,冲击波及多个经济部门。 4、货币危机的缓解更多地依赖国际间的政策协调; 四、货币危机的危害

1、货币危机发生过程出现的对经济的不利影响; 2、货币危机发生后经济条件会发生变化;

3、从货币危机发生后的相当长的时期内政府被迫采取的补救措施的影响看,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往往是普遍的。

第三节 货币危机实例

一、金本位时期的货币危机 (一)金币本位制时期的货币危机

典型的事件是1894~1896年对美国金本位平价的冲击。

5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ar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