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样调查教学大纲重点讲义资料

更新时间:2023-03-08 05:01:05 阅读量: 教学研究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抽样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抽样调查 课程类别:学科专业课

适用专业(方向):商学院相关专业 总学时数:48(40) 学 分:3(2.5) 编制部门:

修订日期:2016年2月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抽样技术与应用》是统计学的专业必修课程,在统计学专业的知识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对于非统计学专业的本科生也是一门很实用的选修课。

本课程系统地讲授抽样调查的基本方法和理论。主要内容有抽样基本概念,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不等概率抽样,比率估计与回归估计。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社会调查抽样方法,了解几种常用的抽样方法和一些应用实例。提高学生用统计方法获取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抽样调查理论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抽样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基本理论方面,掌握抽样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特别是估计量的分布及其特征;基本方法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分析方法的应用场合、条件、程序、要点,熟知获得各种抽样估计结果的步骤和结果的含义;基本技能方面,要求学生具有对一般实际场合和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抽样方法、制订抽样方案的能力。

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要求

学时分配: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内 容 抽样技术概述 抽样技术基本概念 简单随机抽样 分层抽样 比率估计与回归估计 不等概率抽样 整群抽样 系统抽样 多阶段抽样 习题课 课内实验 机动 合 计

讲授 (40学时) 2 2 6 6 4 3 3 4 4 4 8 2 48 第一章 抽样技术概述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抽样调查概述、含义、程序与作用,以及抽样调查的产生与发展,人口方面的调查,经济方面的调查,社会方面的调查和其他调查。要求如下: 1. 正确理解抽样调查的科学涵义、基本分类和特点; 2. 对抽样调查的基本程序和作用有初步的认识; 3. 对抽样调查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有一般的了解; 4. 对抽样调查的实际应用有大致的认识。

二、讲授内容

第一节 什么是抽样技术

本节主要讲授抽样技术的含义、基本程序和作用。 第二节 抽样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本节主要讲授抽样技术的历史概况、我国对抽样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第三节 抽样技术的应用

本节主要讲授人口调查、经济调查社会调查和其他调查。

三、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与难点是抽样技术的基本程序;抽样技术的应用。

第二章 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了总体与样本的相关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估计量与抽样分布,优良估计量的标准,抽样分布定理,抽样误差与置信区间,样本设计的内容,样本设计原则,设计效应与样本量的确定等抽样调查中的基本概念。要求如下:

1.掌握总体、单位、抽样框、样本等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熟知常用的总体指标和样本指标;

2.系统了解估计量、抽样分布、抽样误差、估计精度、置信区间等概念的内涵和作用,能够运用它们进行实际的抽样估计;

3.基本掌握和理解样本设计的内容、原则和效果衡量指标。

二、讲授内容 第一节 总体与样本

本节主要讲授总体、调查单位与抽样单位、抽样框、样本、总体指标与样本指标。

第二节 估计量与抽样分布

本节主要讲授估计量、抽样分布、抽样分布定理。 第三节 抽样误差与置信区间

本节主要讲授抽样中的误差构成、抽样误差的表现形式、置信区间。 第四节 样本设计

本节主要讲授样本设计的内容、样本设计的原则、样本设计效果的测定。

三、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与难点是估计量与抽样分布;抽样误差与置信区间。

第三章 简单随机抽样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介绍了放回简单随机抽样(考虑顺序、不考虑顺序),不放回简单随机抽

样(考虑顺序、不考虑顺序),不放回与放回简单随机抽样的比较,简单随机样本的抽选方法(抽签法、随机数法),总体均值的简单估计,总体总值的简单估计,总体比例的简单估计,样本量的确定*(选学),确定样本量主要考虑的因素, 估计总体均值(总值)的样本量确定, 估计总体比例的样本量确定, 逆抽样法, 子总体的估计*(选学)。要求如下:

1. 熟练掌握简单随机抽样的抽样方式和样本抽选方法; 2. 熟知总体均值、总体总值和总体比例的简单估计; 3. 了解样本量的确定; 4. 了解子总体的估计。

二、讲授内容 第一节 抽样方式

本节主要讲授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方法、地位和局限性。 第二节 总体均值与总体总值的简单估计 本节主要讲授总体均值、总体总值的简单估计。 第三节 总体比例的简单估计

本节主要讲授总体比例的简单估计量及其性质。

第四节 样本量的确定

本节主要讲授确定样本量所需考虑的因素、估计总体均值和总体比例时的样本量确定方法。

第五节 子总体估计

本节主要讲授子总体均值和子总体总值的估计。

三、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与难点是总体均值的简单估计;总体比例的简单估计;样本量的确定。

第四章 分层抽样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对分层抽样的方式、估计量及其性质、样本量的确定及分配、设计效果等进行系统介绍。主要内容有:分层抽样与分层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的特点

与作用、层的划分原则、总体均值的估计、总体总值的估计、总体比例的估计、样本量的分配、样本量的确定、分层抽样设计效果分析。要求如下: 1. 正确理解层与分层抽样的涵义、特点及作用; 2. 掌握分层抽样的估计量及其性质; 3. 掌握分层抽样样本量的确定方法; 4. 了解分层抽样的设计效果;

5. 了解分层抽样其他有关理论问题,包括层权偏差、最优分配偏差、事后 分层等。 二、讲授内容 第一节 抽样方式

本节主要讲授分层随机抽样、层的划分原则、符号的说明。 第二节 总体均值与总体总值的简单估计

本节主要讲授总体均值、总体总值和总体比例的简单估计。 第三节 总体比例的简单估计

本节主要讲授比例分配、最优分配和尼曼分配。

第四节 样本量的确定

本节主要讲授最优分配需要考虑费用时的样本量确定、估计总体P值时的样本量确定。

第五节 分层抽样设计效果分析

本节主要讲授子分层随机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的比较。 第六节 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本节主要讲授层权偏差对估计的影响、最优分配偏差对方差的影响、层数的确定、多目标分层的样本量的确定、事后分层。

三、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与难点是总体均值与总体总值的简单估计、样本量的确定。

第五章 比率估计与回归估计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抽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抽样设计、随机抽样、非

随机抽样和抽样推断。要求如下:

1. 掌握总体比率、比率估计量及回归估计量的概念;

2. 了解比率估计量、回归估计量的偏差、方差及方差的估计量;

3. 掌握应用比率估计量及回归估计量的条件。 二、讲授内容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本节主要讲授比率估计的由来。 第二节 比率估计

本节主要讲授比率估计量、偏差与均方误差、多元比率估计。 第三节 回归估计

本节主要讲授回归系数为设定常数的情形、回归系数取样本回归系数情形。

第四节 分层比率估计与分层回归估计

本节主要讲授分别比率估计与联合比率估计、分别回归估计与联合回归估计、各种估计量的比较。

三、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与难点是比率估计与回归估计。

第六章 不等概率抽样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能够熟练掌握不等概率抽样的概念和分类,了解不等概率抽样的应用意义;了解放回与不放回不等概率抽样的各种估计量构造及其方差估计;能够在实际抽样中运用不等概率方法,尤其是PPS等常用的方法。

二、讲授内容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本节主要讲授不等概率抽样的必要性和主要分类。 第二节 放回不等概率抽样

本节主要讲授多项抽样与PPS抽样、实施方法和汉森-赫维茨估计量。 第三节 不放回不等概率抽样

本节主要讲授包含概率、不放回不等概率抽样的实施方法和一些常用的不放

回不等概率抽样的估计量。 三、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与难点是放回不等概率抽样、不放回不等概率抽样。

第七章 整群抽样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群大小相等情形对群进行简单随机抽样简单估计量的无偏性、方差及方差的无偏估计;了解群内方差、群间方差概念及其对整群抽样精度的影响,掌握群的划分原则;掌握群大小不等情形与简单随机抽样相匹配的简单估计量、比率估计量及与PPS抽样相匹配的汉森-赫维茨估计量及其性质;掌握估计总体比例的整群抽样方法及简单估计量、比率估计量。

二、讲授内容 第一节 抽样方式

本节主要讲授整群抽样方式及其实施理由和特点、群的划分原则。 第二节 群大小相等的整群抽样

本节主要讲授整群抽样效果分析、群内相关系数及设计效果。 第三节 群大小不等的整群抽样

本节主要讲授按简单随机抽样抽群,采用简单估计量和 采用比率估计量。

第四节 估计总体比例的整群抽样

本节主要讲授群大小相等情形、群大小不等情形。 三、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与难点是群大小相等和群大小不等的整群抽样。

第八章 系统抽样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系统抽样的基本思想和方式; 掌握系统抽样的估计量及其性质;熟知系统抽样估计量方差的样本估计方式; 对系统抽样的相关问题有所了解。

二、讲授内容 第一节 抽样方式

本节主要讲授系统抽样的基本思想、基本方式、总体单位排序与系统抽样的关系、有序排列下的系统抽样。

第二节 等概率系统抽样的估计量及其方差 本节主要讲授估计量、估计量的方差。 第三节 估计量方差的样本估计

本节主要讲授纯随机抽样估计法、分层抽样估计法、整群抽样估计法、交叉子样本估计法、折层估计法、Matern估计法。

第四节 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本节主要讲授呈周期性变化总体的等距抽样、二维系统抽样。 三、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与难点是等概率系统抽样的估计量及其方差、估计量方差的样本估计。

第九章 多阶段抽样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多阶段抽样的科学涵义,对多阶段抽样的性质及优点有初步的认识;掌握初级单位大小相等时两阶段抽样的估计量及其性质和初级单位大小不等时两阶段抽样的估计量及其性质;了解有关多阶段抽样的其它相关问题。

二、讲授内容 第一节 抽样方式

本节主要讲授多阶段抽样的概念、优点。 第二节 初级抽样单元大小相等的二阶段抽样

本节主要讲授问题的基本提法、估计量及其性质、总体比例及其估计量方差。

第三节 初级单元大小不等的二阶段抽样

本节主要讲授等概率抽样和不等概率抽样的加权估计方法。 第四节 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本节主要讲授三阶段抽样估计和多阶段抽样中各级样本量的分配。 三、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与难点是初级抽样单元大小相等和不等的二阶段抽样。

四、 有关说明

1.课程实验内容 (1)设计抽样调查方案 (2)抽样调查方案的实施 (3)抽样调查报告的写作 2.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抽样技术与应用》这门课采用多媒体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下自学为辅。在讲授过程中,区别重点和主次,采用课堂讲授与学生自主动手实践相结合,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抽样调查方案的设计,调查的实施,调查资料的整理与最后抽样调查报告的撰写者一系列过程,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本课程采用笔试闭卷考核方式,测试内容覆盖所讲授的十一章的所有内容,重点是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不等概率抽样、整群抽样、系统抽样。

考试: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课堂表现情况等,占20%,课程实验(抽样方案设计与实施)占10%,期末考试采用笔试闭卷方式,占70%。

五、教学参考书

1.李金昌. 《应用抽样技术》, 科学出版社,2013,9。

2.冯士雍、倪加勋、邹国华. 《抽样调查理论与方法》,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年。

3. 施锡铨. 《抽样调查的理论和方法》,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年。 4. 茚诗秋.丁元,周纪芗. 《回归分析及其试验设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

5. 谢邦昌. 《抽样调查的理论及其应用方法》,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年。 6. 杜子芳. 《抽样技术及其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执笔人: 审核人: 团队成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a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