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选填题题库(下)

更新时间:2023-10-16 18:1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化工原理选填题题库(下)

(1) 总传质系数与分传质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1/K=1/k+H/k其中1/k表示 _____,当_______项可忽略时,表示该吸收过程为液膜控制。 (2) 是非题 亨利定律的表达式之一为p=Ex,若某气体在水中的亨利系数E值很大,说明该气体为 易溶气体。( ) (3) 低浓气体吸收中,已知平衡关系y=2x,k=0.2Kmol/m.s, k= 2×10Kmol/m.s,则此体系属____(A气膜;B液膜;C气、液双膜)控制 总传质系数近似为k=_______Kmol/m.s。 (A) 2, (B) 0.1, (C) 0.2, (D) 2×10 (4) 通常所讨论的吸收操作中,当吸收剂用量趋于最小用量时,_______。 (A)回收率趋向最高;(B)吸收推动力趋向最大; (C)操作最为经济; (D)填料层高度趋向无穷大。 (1) 解吸时溶质由_____向_____传递; (2) 溶解度很大的气体,属于______控制; 在逆流操作的填料塔中,吸收因数A=______。当A<1时,若填料层高 h=∞,则气液两相将于塔____达到平衡。 (1) 一般而言,两组分A、B的等摩尔相互扩散体现在______单元操作中,而A在 B中单向扩散体现在__________单元操作中。 (2) 在传质理论中有代表性的三个模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在吸收中的理论分析,当前仍采用______模型作为基础。 (1) 在气体吸收时,若可溶气体的浓度较大,则总体流动对传质的影响_____。 (2) 对极易溶的气体,气相一侧的介面浓度y接近于_____,而液相一侧的液面浓 度x接近于______。 (3) 写出吸收操作中对吸收剂的主要要求中的四项(1)_____(2)______ (3)______(4)_______。 由于吸收过程气相中的溶质分压总____液相中溶质的平衡分压,所以吸收操作线总是 在平衡线的____。 增加吸收剂用量,操作线的斜率____,则操作线向____平衡线的方向偏移,吸收 过程推动力(y-y)_____。 压力_____,温度______,将有利于解吸的进行。 吸收因数A表示_____与______之比,当A>>1时,增加塔高,对吸收率_ ______。

(1) 物理吸收操作属于____过程,是一组分通过另一静止组分的____扩散。

1

(2) 当平衡线在所涉及的范围内是斜率为m的直线时,则1/K=1/k+___1/k。 (1) 在填料塔中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中NH,当水泵发生故障上水量减少时,气相总传质 单元数N______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2) 根据双膜理论,当被吸收组分在液体中溶解度很小时,以液相浓度表示的总传质系数 ___________ (A)大于液相传质分系数; (B)近似等于液相传质分系数; (C)小于气相传质分系数; (D)近似等于气相传质分系数。 (3) 气体吸收计算中表示设备(填料)效能高低的一个量是________,而表示传 质任务难易程度的一个量是____________。 吸收塔底部的排液管成U形,目的是起______作用,以防止_______。 操作中的吸收塔,若使用液气比小于设计时的最小液气比,则其操作结果是吸收效果__ _____;若吸收剂入塔浓度x降低,其它操作条件不变,吸收结果将使吸收率__ ____出口气体浓度_______。 含SO为10%(体积)的气体混合物与浓度C为0.02Kmol/m的SO水溶液 在一个大气压下相接触。操作条件下两相的平衡关系为p=1.62C(大气压),则 SO将从___相向___相转移,以气相组成表示的传质总推动力为_____大气 压,以液相组成表示的传质总推动力为___________Kmol/m。 (1) G=k______F; (2) G=________(x-x)F 式中:G----传质量,Kmol/hr; F----传质面积,m; k---传质总系数 Kmol/m.hr (KN/m) x----液相摩尔分率。 某操作中的吸收塔,用清水逆流吸收气体混合物中A组分。若y下降,L、G、P,T 等不变,则回收率有何变化_____;若L增加,其余操作条件不变,则出塔液体x 有何变化?_______ 气相中:温度升度则物质的扩散系数_______ 压强升高则物质的扩散系数_______ 在液相中:液相粘度增加则物质的扩散系数______ 易溶气体溶液上方的分压___,难溶气体溶液上方的分压___,只要组分在气相中的 分压___,液相中该组分的平衡分压,吸收就会继续进行,直至达到一个新的____ 为止。 最大吸收率η与______无关。 (A) 液气比 (B) 液体入塔浓度x (C) 相平衡常数m (D) 吸收塔型式 单向扩散中的漂流因子_____。 (A) >1 (B) <1 (C) =1 (D) 不一定 已知SO水溶液在三种温度t、t、t下的亨利系数分别为E=0.0035atm, E=0.011atm,E=0.00652atm,则______ (A)t<t (B)t>t (C)t>t (D)t<t 图所示为同一温度下A、B、C三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由图可知,它们溶解度大 小的次序是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 吸收中,温度不变,压力增大,可使相平衡常数_____(增大,减小,不变),传质 推动力__________(增大,减小,不变)。 如图:请在Y-X图上绘出两塔操作线。

2

又膜理论的要点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30℃时,某理想气体混合物中组分A的分压为30000Pa,则组分A的摩尔浓 度C=_________(Kmol/m)。 (2) 以分压差为推动力的总传质速率方程为N=K(P-P)。由此可知,气 相总体积传质系数K的单位是_______。其中,符号a代表________ ___ (3) 图1所示两曲线分别为气体A和气体B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由图可知气体___的 溶解度较大,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吸收过程,用纯水吸收气体中A组分,要求A组分由y=0.1下降至0.02;已 知吸收因子A=1,若该吸收过程需理论板NT =4块,则需传质单元数为_____。 吸收过程中最小液气比的计算关系式为(L/G)m i n =____________。 某低浓度气体吸收过程,已知:相平衡常数m=1,气膜和液膜体积吸收系数分别为 k=2×10Kmol/(m s),k=0.4kmol/(m.s)。则该吸收过程为 _______膜阻力控制。气膜阻力占总阻力的百分数为____;该气体为____ 溶气体。 漂流因数可表为____,它反映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逆流吸收塔,用纯溶剂吸收混合气中易溶组分,设备高为无穷大,入塔Y=8%(体积) ,平衡关系Y=2x。 试问: ⑴. 若液气比(摩尔比,下同)为2.5时,吸收率= ___________% ⑵. 若液气比为1.5 时,吸收率=__________% ⒈吸收因数A 可表示为________,它在Y-X图上的几何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⒉Kx与kx分别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推动力的传质系数,其单位是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⒈概括地说,传质单元高度是下列三个方面的函数,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⒉吸收过程的传质速率式: N=K( )=k( ) 在1 atm,20℃下某低浓度气体被清水吸收,气膜吸收分系数(气相传质分系数)k=0.1 kmol/(m.h.atm),液膜吸收分系数k=0.25 kmol/(m.h.Kmol/m),溶质的溶 解度系数H=150kmol/(m.atm),则该溶质为_________溶气体,气相总传质系数K=__ __________kmol/(m.Δy),液相总传质系数K=_____________kmol/(m.h.Δx)

在逆流解吸塔操作时,若气液入口组成及温度、压力均不变,而气量与液量同比例减少 ,对液膜控制系统,气体出口组成Y将______, 液体出口组成将x______溶质解吸率将 ____________。解吸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低浓度溶质气体的吸收系统如下图,气体摩尔流量为G,浓度y,先与流量为L,浓度 X的溶剂并流吸收,再用流量为L ,浓度为X的溶剂逆流吸收,x>x,L/G≈1 若两股溶剂吸收溶质后混合浓度为x,请在x—y图上示意绘出此过程的操作线,并注 明各处的相应组成。 ⒈实验室用水逆流吸收空气中的CO,当水量和空气量一定时,增加CO量,则入塔气体 浓度________,出塔气体浓度_______,出塔液体浓度________. ⒉吸收总推动力用气相浓度差表示时,应等于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之差。

3

(1)对于低浓度溶质A的气体的物理吸收达到平衡时,其自由度可视为等于_____。即 在____、____、____、____四个变量中,有____个自变量。 (2)k表示以________________ 为推动力的传质系数,其单位为___ ________________。 (1)双组分理想气体系统经绝热压缩,其总压增加一倍,则过程前后系统中的扩散系数 D与D的关系应该是D=_______D。 (2)对接近常压的低浓度溶质的气液平衡系统,当系统温度增加时,其溶解度系数H将__ _____。而当系统中液相总浓度增加时,其相平衡常数m将_______。 在吸收塔某处,气相主体浓度y=0.025,液相主体浓度x=0.01,气相传质分系数 k=2kmol/m.h 气相总传质系数K=1.5kmol/m.h ,则该处气液界面 上气相浓度y 应为( ),平衡关系y=0.5X。 (A)0.02, (B)0.01, (C)0.015,(D)0.005 选择题。(请在正确答案下方划一横道) (1)在一个低浓度液膜控制的逆流吸收塔中,若其他操作条件不变,而液量与气量成比例同 时增加,则: 气体出口组成y为(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不定) 液体出口组成X为(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不定) 回收率将(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不定) (2)传质速率N等于分子扩散速率J的条件是: ( A 单向扩散、B 双向扩散、C 湍流流动、D 定常过程) (1)吸收过程物料衡算时的基本假定是: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接近常压的低浓度溶质的气液平衡系统,当总压增加时,亨利系数____,相平衡 常数m_______,溶解度系数H_______。 (1)对非液膜控制的系统,气体流量越大,则气相总传质系数K______,气相总传 质单元高度H_________。 (2)对接近常压的低浓度溶质的气液平衡系统A.B.在同样条件下,A系统中的溶质的溶解度 较B 系统中的溶质为高,则A 系统的溶解度系数H__H,亨利系数E__E,相平

衡常数 m____m。( >,=,< ) (1)在常压下,测定水中溶质A 的摩尔浓度为0.56Kmol/m,此时气相中A 的平衡摩尔分率

为0.02 ,则此物系的相平衡常数m=_________。当其他条件不变,而总压增 加一倍时,相平衡常数m=______,若测得总压值为2 atm ,则此时的亨利系数 E=_____atm,而溶解度系数H≈_______kmol/matm。 (2)一般地,在相同温度、压力下,气体在水中的扩散系数比在气相中的扩散系数___。 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下划一横道) (1)扩散通量式 J=-D(dC/dZ)=-J(可以用于多组分系统、只能用于双组分系统、只 能用于稀溶液、只能用于理想气体、只能用于液相、可以同时用于液相或气相系统) (2)逆流操作的填料吸收塔,当吸收因数A <1 且填料为无穷高时,气液两相将在: (A 塔顶 、B 塔底、 C 塔中部) 达到平衡。 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下划一横道) (1)双组分理想气体混合物中,组分A 的扩散系数是(A 系统的物质属性、B 组分A 的物

4

属性、C只取决于系统的状态) 当系统总浓度增加时,此扩散系数将(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D 不定)。当系统 中组分B 的分子量增加时,此扩散系数将(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不定) (2)对含低浓度溶质的气体与溶液的平衡系统,溶质在气相中的摩尔浓度与其在液相中摩尔 浓度的差值是(A 正值、 B 负值、C 等于零、D 不定) 在逆流操作的吸收塔中,其操作线及平衡线如下图,若其他操作条件不变而系统温度增加 (设温度对S的影响可略)则塔的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H将_________。 气体出口浓度y将_____,液体出口浓度x将_____。请在y-x图上示意画出 新条件下的操作线及平衡线。 在一个低浓度溶质的混合气体的并流吸收塔内,若其他操作条件不变,但入口液相组成 x减少为x。 ⑴请在y-x图上画出前后两种情况下的操作线,并注明顶低的气液组成。 ⑵标出两种情况下塔内气相平均总推动力y,y的示意值。 ⑶此时出塔液体组成x将____,出塔气体组成y将____。 逆流解吸塔如右图,其操作线与平衡线如左图,请在左图上标出(1)塔顶和塔底气液组成 (2)以气相浓度差表示的塔底和塔顶的总推动力;(3)画出最小气液比下的操作线,并列出其 计算公式。 (1)在气体流量,气相进出口组成和液相进口组成不变时,若减少吸收剂用量,则传质推动 力将____,操作线将____平衡线,设备费用将____。 (2)当温度增高时,溶质在气相中的分子扩散系数将____,在液相中的分子扩散系数将 ____。 (3)对一定操作条件下的填料吸收塔,如将塔料层增高一些,则塔的H将_____, N将_____(增加,减少,不变)。 (1)含溶质A 且摩尔分率为x=0.2的溶液与压力为 2atm, y=0.15的气体等温接触(此条 件下的平衡关系为:p=1.2x),则此时将发生_____过程。用气相组成和液相 组成表示的总传质推动力分别为y=_____,x=_____(摩尔分率)。如系统 温度略有增高,则y将_____。如系统总压略有增高,则x将_____。 在低浓度难溶气体的逆流吸收塔中,若其他条件不变,而入口液体量增加,则此塔的液相 传质单元数N将____,而系统的气相总传质单元数N将____,气体出口浓度 y将_____。 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下划一横道) (1)实验室用水吸收空气中的 CO,基本上属于(A 气膜控制、B 液膜控制、C两相扩散控 制)。其气膜中的浓度梯度(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液膜中的浓度梯度(均换算为 对应的液相组成表示)。气膜阻力(A 大于、 B 小于、C 等于)液膜阻力。 (2)吸收塔操作时,若脱吸因数mG/L增加,而气液进口组成不变,则溶质回收率将(A 增加

B 减少、C 不变、D 不定),而出塔液体浓度将(A 增加、B 减少、C 不变 D 不定) (1)在并流吸收操作中,L/G 一定,若塔高趋于无穷,则理论板数N将趋近于____。 (2)在一个定常的传质过程中,若两点间传质推动力越大,则表明此两点间的传质阻力__ ___。 (3)对水吸收CO的低浓系统,如在水中加碱,对此系统的k____,K_____。 用逆流操作的吸收塔处理低浓度易溶溶质的气体混合物,如其他操作条件不变,而入口气

5

间歇精馏可以按两种方式进行操作,即_________和________。 等板高度(HETP)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填料精馏塔的填料层高度为8米,完成分离任务需要16块理论板(包括塔釜), 则等板高度(HETP)=______。 连续精馏过程的进料热状态有____种。 已知q=1.1,则加料中液体量与总加料量之比是_____。 理论板图解时,与F、x,x,q、x,R,操作压力P等参数中____ __无关。 已知某精馏塔在情况一下操作得到 F、 x、q、R、D、x、 x。今改变操作为情况二,且知F=F,x=x,x=x, q=q但x<x。试比较(>、=、<) D____D W____W R____R 精馏过程设计时,增大操作压强,则相对挥发度____,塔顶温度____,塔 釜温度____。(增大,减小,不变,不确定) 精馏中引入回流,下降的液相与上升的汽相发生传质使上升的汽相易挥发组分浓度 提高,最恰当的说法是______________。 (A)液相中易挥发组分进入汽相; (B)汽相中难挥发组分进入液相; (C)液相中易挥发组分和难挥发组分同时进入汽相,但其中易挥发组分较多; (D)液相中易挥发组分进入汽相和汽相中难挥发组分进入液相的现象同时发生。 试比较连续精馏塔的塔釜用直接蒸汽加热与间接蒸汽加热。(>、=、<) (1)x、x、R、q,D/F相同,则N间____N直, x间____x直; (2)x、x、R、q,x相同,则N间____N直, (D/F)间____(D/F)直。 吉利兰(Gilliland)关联图如图示(纵轴上N及N均包括塔釜)。试说明: (1)当(R-R)/(R+1)=1.0时,R=___,N=___; (2)当(N-N)/(N+1)=1.0时,R=___,N=___。 请将你认为最确切答案填在( )内。 连续精馏塔设计时,当采用塔顶全凝器,泡点回流方案时,为完成分离任务所需理 论板数为N。若采用塔顶分凝器,而回流比和前方案相同时,则完成同样分离任务 所需理论板数为N。比较:( ) (A)N>N; (B)N=N; (C)N<N; (D)判断依据不足。 某精馏塔设计时,若将塔釜由原来的间接蒸汽加热改为直接蒸汽加热,而保持X, D/F,q,R,x不变,则W/F____,x____,提馏段操作线斜率__ ___,理论板数____。(增加,减小,不变,不确定) 操作中精馏塔,保持F,q,x,D不变。 (1)若采用回流比R小于最小回流比R,则x____,x____; (2)若R增大,则x____,x____,L/V____。 (增加,减小,不变,不确定) 若维持操作中精馏塔的F、x、q,D不变,而减少塔釜蒸发量V。

11

则:x____,x____,L/V____。 (变大,变小,不变,不确定) 某精馏塔设计时操作线如图示。现保持塔顶冷凝量不变,改为q=0加料时设计, 试在同一图上画出改变后操作线并回答有关参数有何变化? L/V____,N____。 连续精馏塔操作时,增大塔釜蒸汽用量,而回流量及进料状态(F,x,q)不 变,则L/V____,x____,x____。 (变大,变小,不变,不确定) 某二元混合液中含易挥发组成x=0.5(摩尔分率),经平衡蒸馏(闪蒸)后 得到汽量:液量=1:1(摩尔比),相对挥发度为2,则闪蒸后汽相中易挥发组成= ____,液相中易挥发组成____。 精馏塔设计时采用的参数(F,x,q,D,x,R均为定值),若降低塔顶回流液 的温度,则塔内实际下降液体量____,塔内实际上升蒸汽量____,精馏塔液汽比 _____,所需理论板数____。(增大,减少,不变,不确定) 请将你认为最确切答案填在( )内。 (1)某二元混合物要求用精馏方法分离,规定产品浓度为x,x。如进料为 x时,则相应的最小回流比为R,若进料为x相应为R,现x< x,则:( ); (A)R<R; (B)R=R; (C)R>R; (D)无法确定R大小。 (2)精馏操作时,若F,x,q,R均不变,而将塔顶产品量D增加,其结果 是:( )。 (A)x下降,x下降; (B)x下降,x上升; (C)x下降,x不变; (D)x不变,x下降。 请将你的判断结论:“是”或“非”填在( )内。

(1)精馏设计时,若回流比R增加并不意味产品D减小,精馏操作时也可能有类 似情况;____( ) (2)恒摩尔流假定主要前提是两组分的分子汽化潜热相近,它只适用于理想物系; ____( ) (3)若过热蒸汽状态进料,q线方程的斜率>0;____( ) (4)理论板图解时与下列参数:F,x,q,R,α,x,x无关;__ __( ) (5)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y=0.75x+0.3,这绝不可能。__( ) 请将你认为最恰切答案填在( )内。 (1)某真空操作情馏塔,因故真空度减小,而F,D,x,q,加料位置,回 流比R都不变。则塔底残液x变化为:(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不确定 (2)精馏操作时,若F,D,x,q,加料板位置,R都不变,而将塔顶泡点 回流改为冷回流,则塔顶产品组成x变化为:(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不确定 某连续精馏塔中,若精馏段操作线方程的截距等于零,则: (1)回流比等于___; (2)馏出液量等于___; (3)操作线斜率等于___。(以上均用数字表示) 请将你认为最恰切答案填在( )内。

12

(1)精馏的操作线是直线,主要基于如下原因:( ) (A)理论板假定 (B)理想物系 (C)塔顶泡点回流 (D)恒摩尔流假定。 (2)操作中连续精馏塔,如采用回流比小于最小回流比,则( ) (A)x,x均增加 (B)x,x均不变 (C)不能操作 (D)x减小,x增加。 请将你的判断结论:“是”或“非”填在( )内。

(1)连续精馏塔,塔顶及塔底产品分别为D及W,则提馏段液汽比总是大于1, 精馏段液汽比总是小于1。____( ) (2)等板高度(HETP)值以小为好。____( ) (3)精馏设计时,采用相同的塔釜蒸发量,则冷加料比热加料需要较少理论板数。 ____( ) (4)精馏设计时,F,x,q,x,x,R均已确定,若将原塔釜间接蒸 汽加热改为直接蒸汽加热。 则:(a)所需理论板数减少。____( ) (b)塔顶易挥发组分回收率减少。____( ) 某二元物系的相对挥发度α=3,在具有理论板的精馏塔内于全回流条件下作精馏操 操作,已知x=0.3,则y=____(由塔顶往下数) 某二元混合物,其中A为易挥发组分,液相组成x=0.6相应的泡点为t, 与之相平衡的汽相组成y=0.7,相应的露点为t,则:( )。 (A)t=t (B)t<t (C)t>t (D)不能判断 某二元混合物,汽液相平衡关系如图。t和t分别表示图中相应点的温度。 则:( ) (A)t=t (B)t<t (C)t>t (D)不能判断 某二元混合物,其中A为易挥发组分。液相组成x=0.4,相应的泡点为t; 汽相组成y=0.4相应的露点为t。则:( ) (A)t=t (B)t<t (C)t>t (D)不能判断 某精馏塔塔顶上升蒸汽组成y,温度T,经全凝器恰好冷凝到泡点,部分回流入 塔,组成x,温度t,则y____x,T____t。(>,=,<) 原料的数量和浓度相同,用简单蒸馏得汽相总组成为x,用平衡蒸馏得汽相总 组成为x。若两种蒸馏方法所得的汽相量相同,则:( ) (A)x>x; (B)x=x; (C)x<x; (D)不能判断 请将你认为最恰切答案填在( )内。 精馏塔设计时,若F,x,x,x,V均为定值,将进料热状态从q=1变为 q>1,设计所需理论板数:( ) (A)多; (B)少; (C)不变; (D)判断依据不足。 精馏和蒸馏的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 平衡蒸馏和简单蒸馏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 某二元物系的相对挥发度α=3,在具有理论塔板的精馏塔内于全回流条件下作精馏 操作,已知y=0.4,则y=______。(由塔顶往下数)。全回流操作

13

应用场合通常是__________。 判断A、B、C答案,正确者在( )中打√,错误者在( )打×。 苯和甲苯溶液,其中含苯0.5(摩尔分率,下同)以每小时1000kmol流 量进入一精馏塔,要求塔顶产品中苯含量不低于0.9,塔釜液中含苯不大于0.1。 进料为泡点液体,用间接蒸汽加热,回流比取2。从塔顶采出量可以达到: A.570 kmol/hr ( ) B.增加理论板数才能达到570kmol/hr ( ) C.增加回流比才能达到570kmol/hr ( ) 间歇精馏操作中,若保持馏出液组成不变,必须不断____回流比,若保持回流 比不变,则馏出液组成________; 在精馏塔内,灵敏板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 试比较某精馏塔中第n-1,n,n+1层理论板上参数的大小,即: y___y,t___T,y___x,T___t, T___T。(>,=,<) 写出相对挥发度的几种表示式α=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平衡常数K的定义式K=______;对于α=1的两组分溶液能否用普通精馏方 法分离______; 以及K=1的溶液能否分离____; 某精馏塔,精馏段理论板数为N层,提馏段理论板数为N层,现因设备改造,使 精馏段理论板数增加,提馏段理论板数不变,且F,x,q,R,V等均不变,则 此时:( ) (A)x增加,x不变 (B)x增加,x减小 (C)x增加,x增加 (D)x增加,x的变化视具体情况而定。 某精馏塔在操作时,加料热状态由原来的饱和液体进料改为冷液进料,且保持F, x,回流比R和提馏段上升蒸汽量V'不变,则此时D____,x____, W____,x____。(增加,不变,减少,无法确定) 某精馏塔在操作时,加料热状态由原来的饱和液体进料改为冷液进料,且保持F, x,V,D不变,则此时x____,x____R____,L/V____。 (增加,不变,减少) 某精馏塔在操作时,加料热状态由原来的饱和液体进料改为冷液进料,且保持F? x,R,D不变,则此时x____,x____V____,L/V____。 (增加,不变,减少) 某精馏塔操作时,F,x,q,D保持不变,增加回流比R,则此时x___, x____V____,L/V____。 (增加,不变,减少) 某精馏塔操作时,F,x,q,V保持不变,增加回流比R,则此时x___, x____D____,L/V____。 (增加,不变,减少) 某精馏的设计任务:原料为F,x,要求分离为x和x,设计时加料热状态q 已选定,若选择较大的回流比R,则N____,L____,V____,L/V_ ______。(增加,不变,减少) 某平衡蒸馏的流程以及原操作条件如图,若现在维持F,物料加热温度T,蒸发室压 强P不变,若物料浓度x增加,则:x____,t____,x____,D

14

______。(上升,不变,下降) 某精馏塔的设计任务为:原料为F,x,要求塔顶为x,塔底为x。设计时若 选定的回流比R不变,加料热状态由原来的饱和蒸汽加料改为饱和液体加料,则所需理论 板数N____,提馏段上升蒸汽量V'____,提馏段下降液体量L'____,精 馏段上升蒸汽量V____,精馏段下降液体量L____。 (增加,不变,减少) 某平衡蒸馏的原操作条件如图示,若现在维持F,x和蒸发室压强P不变,而使物 料温度T上升,则:x____,t____,x____,D____。 (上升,不变,下降) 某精馏塔的操作线及平衡线如图所示,现若在操作时增大回流比R(保持F,x, q,D不变),试定性画出新情况下的操作线。 某精馏任务原设计的操作线如图。若设计时改用较大的塔釜蒸发量V',而维持其它参 数不变,试定性画出变化后的操作线。 某精馏塔原操作情况的平衡线和操作线如图。现若在操作时增大塔釜蒸发量V' ,但 仍保持F,x,q,D不变,试定性画出变化后的操作线。 在连续蒸馏操作中,若 F,x,q均不变时,仅加大回流比可以使塔顶产品浓度 x_____。此时若加热蒸汽量V不变,产品量D将____。若在改变R的同时保 持D不变,必然需增加蒸汽用量,则冷却水量将____。 精馏塔中第n-1,n,n+1块实际板板效率小于1。与y相平衡的液相浓度 x,则x____x。与x相平衡的汽相浓度y,则 y____y。y____x。

(>,=,<) 某提馏塔流程及操作线如图,试定性画出当F、x,q不变时,增加塔釜蒸发量后 的操作线。 某提馏塔的流程及操作线如图。试定性画出保持F、x、q,D不变,增加理论板 数后的操作线。 某精馏塔精馏段理论板数为N层,提馏段理论板数为N层,现因设备改造,使提 馏段的理论板数增加,精馏段的理论板数不变,且F、x、q、R,V等均不变,则此 时: ( ) (A)x减小,x增加; (B)x减小,x不变; (C)x减小,x减小; (D)x减小,x的变化视具体情况而定。 某连续精馏塔,进料状态q=1,D/F=0.5(摩尔比),x=0.4(摩 尔分率),回流比R=2,且知提馏段操作线方程的截距为零。 则:提馏段操作线方程的斜率(L/V)=____,馏出液x=____。 某精馏系统流程如图示。每塔各股进料热状态均为q=1。试在同一张y~x图中 画出A塔和B塔操作线示意图。 某精馏塔的设计任务:原料为F、x,要求塔顶为x,塔底为x,设计时若已 定的塔釜上升蒸汽量V'不变,加料热状态由原来的饱和蒸汽加料改为饱和液体加料,则所 需理论板N____,精馏段上升蒸汽量V____,精馏段下降液体量L____, 提馏段下降液体量L'____。 (增加,不变,减少) 操作中精馏塔,今保持F、x、q,V不变,使残液量W增加。

15

则:x____,x____,L/V____。 (变大、变小,不变,不确定) 操作中的连续精馏塔的操作线如图示。现保持F、x、q,V'不变,而使D增加 ,试在原图上定性绘出新工况下的操作线。 请将你认为最恰切答案填在( )内。 (1)操作中的精馏塔,保持F,q,x,x,V'不变,减小x,则( ) (A)x增大,R减小; (B)D不变,R增加; (C)D减小,R增加; (D)D减小,R不变 (2)操作中精馏塔,保持F,x,q,V'不变,减少D,则塔顶易挥发组分回 收率η变化为(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确定 精馏塔操作时,保持F,x,q,R不变,增加塔底排液量W,则: x____,L/V____,x____。 (增大,减少,不变,不确定) 操作中的精馏塔,保持F,q,x,x,V'不变,增大x,则: D____,R____,L/V____。 (变大,变小,不变,不确定) 精馏塔操作时,保持V',q,F,x不变,而增加D/F,则: x____,L/V____,x____。 (变大,变小,不变,不确定) 图示为塔板数N=∞时精馏塔的操作线。若在设计时保持V',F,x,q不变, 减少D/F,试在原图上定性绘出新工况下的操作线。 (1) 塔板中溢流堰的主要作用是为了保证塔板上有____________。 当喷淋量一定时,填料塔单位高度填料层的压力降与空塔气速关系线上存在着两个转折 点,其中下转折点称为_____,上转折点称为______。 (2) 筛板塔、泡罩塔、浮阀塔相比较,操作弹性最大的是____; 单板压力降最小的是____; 造价最便宜的是____。 A.筛板塔 B.浮阀塔 C.泡罩塔 (1) 当填料塔操作气速达到泛点气速时_____充满全塔空隙并在塔顶形成____, 因而____急剧升高。 (2) 在浮阀塔设计中,哪些因素考虑不周时,则塔易发生降液管液泛,请举出其中三种 情况:(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_。 (1) 鲍尔环比拉西环优越之处有(说出三点来)_________________。 (2) 是非题 在同样空塔气速和液体流量下,塔板开孔率增加 (1)其漏液量也增加 (2)压力降必减少。 (1) 气体通过塔板的阻力可视作是____________的阻力与________ _______的阻力之和。 (2) 如果板式塔设计不合理或操作不当,可能产生__________、______ ___及_________等不正常现象,使塔无法工作。 气液两相在填料塔内逆流接触时,________是气液两相的主要传质表面积。

16

在相同填料层高度和操作条件下,分别采用拉西环、阶梯环、鲍尔环填料进行填料的 流体力学性能试验,哪种填料的压力降最小? A.鲍尔环 B.拉西环 C.阶梯环 (1) 填料塔是连续接触式气液传质设备,塔内____为分散相,____为连续相, 为 保证操作过程中两相的良好接触,故填料吸收塔顶部要有良好的_______装置。 (2) 任写出浮阀塔三种不正常操作情况:(1)_____________(2)__ 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 板式塔塔板上造成液面落差的主要原因是(1)______(2)_______(3)___ __。为减少液面落差可采用(4)__________⑤__________办法。 (1) 板式塔的类型有:______、_____和_____等(至少列举三种)。 (2) 筛板塔设计中,板间距H设计偏大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 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 从塔板水力学性能的角度来看,引起塔板效率不高的原因,可以是_______、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现象(至少列举三条)。 塔板结构设计时,溢流堰长L应当适当,过长则会_____________, 过短则会__________。 ? 筛板上的气液接触状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上常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塔板性能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荷性能图中有____条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 A)H减小 雾沫夹带线下移 B)A下降 液相上限线左移 C)H减小 液泛线上移 D)A下降 液相下限线左移 E)D 增大 液泛线下移 指出下列那些属于筛板精馏塔的设计参数: A) t/d(孔间距/孔径) B) n(孔数) C) h(板上清液层高度) D) A(降液管面积) E) U(孔速) 指出下列那些属于筛板精馏塔的设计参数: A) h(底隙高) B) W(安定区宽) C) W(边缘区宽) D) d(孔径) E) h(板上清液层高) 在平直溢流堰h与底隙高度h的选择中那种正确? A) h>h B) h>h C) h=h D) h-h不小于 6mm E) h一般不小于20-25mm 指出下列那些属于筛板精馏塔的设计参数: A) D(塔径) B) H(板间距) C) h(堰高) D) L(堰长) E) h 板式塔从总体上看汽液两相呈________接触,在板上汽液两相呈________接触。 (逆流,并流,错流) 板式塔不正常操作现象通常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料塔设计时,空塔气速一般取________气速的50-80%,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填料层高度较高,为了有效湿润填料,塔内应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 置。一般而言,塔料塔的压降________板式塔压降。(>、=、<) 板式塔塔板上汽液两相接触状态可分鼓泡状态,________状态和________状态三种。 对填料塔中填料要求其比表面积要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使通过塔的压降小,应选________________大的填料。 板式塔中液面落差△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减少液面落差,设计时可采取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时降液管中液体停留时间η≥_______秒。平直堰上液层高度h≥_____mm。 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 A)上升气速过大会引起漏液 B)上升气速过大会引起液泛 C)上升气速过大会造成过量的液沫夹带 D)上升气速过大会造成过量的气泡夹带 E)上升气速过大会使板效率下降 饱和空气在恒压下冷却,温度由t降至t,此时其相对湿度_____,湿度_ ____,湿球温度_____,露点_____。 判断正误 干燥操作能耗大,但要从湿固体物料中除去湿份(水份),必须采用干燥。( ) 干燥过程中,湿物料表面并不总是保持为湿球温度。( ) 对不饱和湿空气,干球温度____湿球温度,露点温度____湿球温度。(>,=,<) 干燥操作中,干燥介质(不饱和湿空气)经预热器后湿度____,温度____。 当物料在恒定干燥条件下用空气进行恒速对流干燥时,物料的表面温度等于____ _________温度。 对不饱和空气进行加热,使温度由t升至t,此时其湿球温度____,相对湿 度_____,露点_____,湿度_____。 在湿度一定时,不饱和空气的温度越低,其相对湿度越_____; 不饱和空气中水蒸汽分压越高,其湿度越_____。 一吸湿性物料和一非吸湿性物料,具有相同的干燥面积,在相同的干燥条件下进行干 燥,前者的干燥速率为UA,后者的干燥速率为UB,则在恒速干燥段UA___UB.(>,=,<) 干燥器内部无补充加热的情况下,进干燥器的气体状态一定,干燥任务一定,则气体 离开干燥器的湿度H2 越___,干燥器的热效率越___。 对于为水蒸汽所饱和的空气,则其干球温度t,湿球温度t,绝热饱和温度t 露点温度t的关系是t__t__t__t。 一定湿度H的气体,总压P加大时,露点温度t______。而当气体温度t升 高时,则t_____。 湿空气经预热,相对湿度θ_____,对易龟裂物料,常采用_________ 方法来控制进干燥器的θ值。 干燥操作的必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干燥过程是_____ _____相结合的过程。 温度30℃,水汽分压为2KPa的湿空气与水温为40℃的水接触,则传热方向: 水____空气,传质方向:水____空气。(用箭头符号表示) 已知30℃、40℃下水的饱和蒸汽压分别为4.2472和7.3766KPa 。 湿空气在预热过程中不变化的参数是( )(A)焓; (B)相对湿度; (C)露点温度; (D)湿

18

球温度。 指出“相对湿度,绝热饱和温度、露点温度、湿球温度”中,哪一个参量与空气的温 度无关( )。 (A)相对湿度 (B)湿球温度 (C)露点温度 (D)绝热饱和温度 湿空气在换热器中与传热介质进行热交换 (1)如空所温度降低,其湿度肯定不变。 (2)如空气温度升高,其湿度肯定不变。 则正确的判断是:( ) (A) 两种提法都对 (B) 两种提法都不对 (C) (1)对(2)不对 (D) (2)对(1)不对 如图将充分润湿的物料置于高温气体中,气体的运动速度很小,可近似地视为静止, 当物料温度达到稳定时,物料温度t与湿球温度t相比较:( ) (A) t=t (B) t>t (C) t<t (D) t=t-kr/α×(H-H)

在下列哪些线上露点温度相等( ) (A) 等相对湿度线 (B) 等热焓线 (C) 等湿度线 (D) 绝热冷却线 在一定的物料和干燥介质条件下: (1)临界湿含量是区分结合水与非结合水的分界点。 (2)平衡湿含量是区分可除水份与不可除水份的分界点。 则正确的判断是:( ) (A)两种提法都对 (B)两种提法都不对 (C)(1)对(2)不对 (D)(2)对(1)不对 物料的平衡水份一定是( ) (A).非结合水份 (B).自由水份 (C).结合水份 (D).临界水份 空气温度为t,湿度为H,相对湿度为θ的湿空气,经一间接蒸汽加热的预热 器后,空气的温度为t,湿度为H,相对湿度为θ,则( ) (A).H1 >H0 (B).θ0 >θ1 (C).H1 <H0 (D).θ0 <θ1

在恒定干燥条件下,将含水20%的湿物料进行干燥,开始时干燥速率恒定,当干燥至 含水量为5%时,干燥速率开始下降,再继续干燥至物料恒重,并测得此时物料含水量为 0.05%,则物料的临界含水量为( ) (A).5% (B).20% (C).0.05% (D).4.55% 空气的干球温度为t,湿球温度为tw ,露点为td ,当空气的相对湿度 θ=98%时,则( ) (A).t=tw =td (B).t>tw >td (C).t<tw <td (D).t>tw =td 填空: 在1atm下,不饱和湿空气的温度为295K,相对温度为60%,当加热到273K 时,该空气下列状态参数将如何变化?(只填变化的情况,不填变化的具体数值) 湿度___,相对湿度___,湿球温度___,露点___,焓___。 若维持不饱和空气的湿度H不变,提高空气的干球温度,则空气的湿球温度___, 露点___,相对湿度___。 (变大,变小,不变,不确定) 影响恒速干燥速率的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降速干燥速率的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相对湿度θ=0.6的空气干燥含水量为0.43(干基)的湿木材。木材水份含 量和空气相对湿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19

则平衡水份=________________; 自由水份=________________; 结合水份=________________; 非结合水份=________________。 并将有关水分数据标注在图上。 如需将空气减湿,应使水温 ( ) (A) 高于湿球温度 (B) 低于湿球温度 (C) 高于露点 (D) 低于露点 氮气与甲醇充分且密切接触,氮气离开时与甲醇已达传热和传质的平衡,如系统与外 界无热交换,甲醇进出口温度相等,则氮气离开时的温度等于( ) (A) 氮气进口温度 (B) 绝热饱和温度 (C) 湿球温度 (D) 露点温度 干燥热敏性物料时,为提高干燥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A) 提高干燥介质的温度; (B) 增大干燥面积; (C) 降低干燥介质相对湿度; (D) 增大干燥介质流速 干燥传质速率是___________;干燥传热速率是__________。 已知在t=50℃、P=1atm时空气中水蒸汽分压Pw =55.3mmHg, 则该空气的湿含量H=________;相对湿度θ=_______;(50℃时水 的饱和蒸汽压为92.51mmHg) 非结合水份是__________________。 (1)以空气作为湿物料的干燥介质当所用空气的相对温度较大时,湿物料的平衡水份相 应____,自由水份相应____。 (2)常压下,空气中水汽分压为20mmHg时,其湿度H=_____。 (3)物料干燥时的临界水份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它比物 料的结合水份____。 ? 若干燥器出口废气的温度__________而湿度_____________ 可以提高热效率,但同时会降低干燥速率,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减压(真空)干燥器主要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料,但它的设备 费和能量消耗费用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空气的饱和湿度Hs是湿空气的如下参数的函数:( )。 (A).总压及干球温度; (B).总压及湿球温度; (C).总压及露点; (D).湿球温度及焓。 (2)在湿球温度t的计算式中,k/α之比值:( )。 (A).与空气的速度变化无关; (B).与空气速度u的0.8次方成正比,即k/α∝u (C).k/α∝u; (D).不一定,与多种因素有关。 (1)在等速干燥阶段中,在给定的空气条件下,对干燥速率正确的判断是:( ) (A).干燥速率随物料种类不同而有极大的差异; (B).干燥速率随物料种类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 (C).各种不同物料的干燥速率实质上是相同的; (D).不一定。 (2)湿空气在温度308K和总压1.52Mpa 下,已知其湿度H为0.0023Kg水/Kg绝干空气,

20

(1)A) B) D) E) A) (1)A) (2)A) (3)B) (1)B) (2)C) (3)C) (1)A) (2)D) (3)D) (1)C) (2)A) C) (1)D) (2)A) D) B) C) (1)B) (2)B) (3)A) (1)提高壳程流体的流速,使壳程对流传热系数提高 园缺形(弓形),园盘和环形 (2)最大 最小 (1)外 内 内 内 外 (1)滴状 膜状 膜状 泡核 膜状 泡核 (1)B) (2)C) (1)A) C) (2)C) (1)50℃ 47.2℃ (2)管壁 壳壁 (1)提高管内α △t 阻力 (2)流体 壁面 (1)确定准数中各物性参数的温度 (2)自然对流区 核状沸腾区 膜状沸腾区 核状 (1)C) (2)C) (1)壳程 排放不凝气,防止壳程α值大辐度下降 (2)提高管程α值 提高壳程α值 (1)大 热阻大 (2)稳定传热 无热损失 无相变化 (1)表面温度 黑度 介质性质 几何位置 (2)在同一温度下物体辐射能力与黑体辐射能力之比 (1)自然对流 强制对流 冷凝给热 沸腾给热 (2)1.57倍 (1)α> α> α> α> α

(1)C) A) B) F) E) (1)固定管板式 浮头式 U形管式 (2)0.333 (1)增大壳程流体的湍动程度,强化对流传热,提高α值,支承管子 (2)一个点不可能具有两个不同的温度 (1)小 小 (2)隔热挡板 (3)传热边界层δ或滞流层内; 提高流体湍动程度 (1)对流 热传导 对流 α<α 烟气 烟气 措施一,让液膜和蒸汽同向流动,则摩擦力使液膜流动加速,厚度减薄,从而使 α增大 2分 措施二,若为单根管,将垂直放置改为水平放置。若为管束,则需减小列上的管 数,或把管子排列旋转一定的角度。 2分 措施三,及时排除不凝气体。 1分 1.均为自然对流,气侧还有辐射,空气侧热阻大; 2分 2.能增强传热,因为水的对流传热系数比空气大; 1分 3.能增强传热,因为强制对流的对流传热系数比自然对流大 1分 4.主要热阻在空气侧,故2,3效果较好,4不及2,3 1分 (1)适用于强制对流和自然对流均有影响的不变相的对流传热; 2分 (2)适用于可忽略自然对流影响的不变相的对流传热; 1.5分 (3)适用于可忽略强制对流影响的不变相的对流传热。 1.5分 1.如图 3分 2.隔板将管子分成若干组,构成多程换热器, 增大流速, 以提高管程α。 2分

36

1.膨胀节;浮头式;U型管。 3分 2.增加传热面积;增强流体的湍动程度以提高α。 2分 1.圆缺形;交替排列的圆盘和环形。 2分 2.对于单管采用卧式,并略有倾斜对于管束, 应减少垂直列上的管子数目, 或把管子的 排列旋转一定的角度。及时排除不凝气和冷凝水。 3分 1.相等。 1分 2.水蒸汽;空气侧。 2分 3.小;大 2分 1.A; 2分 2.C. 2分 3.A 1分 答案:A ∵Q=mC(t-t)=KAΔt =Kπdl(t-t)/ln(T-t)/(T-t) 此等式左边为恒值,则右边也应为恒值,现l增大一倍,则 ln(T-t)/(T-t)必也增大一倍,则t必增大 (1) A 2分 (2) B 2分 (3) B 1分 答案:C α/α=(u/u)=2=1.74 m( t-t)/(m(t-t))=αA'Δt/(αAΔt)

=α'l'/(α l) l/l=m/m/(α/α)=2/(2)=2=1.15

1. A 2. D 等边三角形和正方形 2分 等边三角形特点:排列紧凑,管外湍动程度大,α大 2分 正方形特点:管外清洗方便 1分 发射与吸收辐射能时对波长有选择性 发射与吸收辐射能是在整个气体容积中进行 t=f(x,y,z,θ) 2分 t=f(x,y,z) t不随时间变化 两等温面的温度差Δt与其间的垂直距离Δn之比在Δn趋于零时的极限 lim(Δt/Δn)=эt/эn Δn→0 3分 垂直于等温面,以温度增加的方向为正 2分 系统内部存在温度差,使各部分流体密度不同而引起上升,下降的流动 2.5分ρ,μ,C,λ,β 2.5分(每个0.5分)

5% 降低; 2分 因水的导热系数大于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受潮后,使保温层材料导热系数增大, 保温效果降低。 3分 增大;(2分) 增大;(2分) 壁温升高;(1分) 250℃, 240℃ 冷凝液膜两侧的温度差 蒸汽饱和温度 液膜平均 答案:A r临=λ/α=0.18/10=0.018mm

37

原厚为5mm时,r=14mm 现厚为8mm时,r=17mm 两种情况r<r临,随r上升, 热损失增加。 答案:C 当流量减少一倍,流态变为过渡流,α=fα(1/2) ∵ f<1 ∴ α<(1/2)α

答案:B q/q=(αΔt)/(αΔt)=(Δt/Δt) ×(Δt/Δt)=2 答案:A P=2×10Pa→T=120.2℃ Δt=65.7℃ P=2.5×10Pa→T=127.2℃ Δt=73.14℃ ∵(mc(t-t))/(mc(t-t)) =kΔt/(kΔt)=αΔt/(αΔt) =(m/m)×(Δt)/(Δt) ∴(m/m)=Δt/Δt=73.14/65.7=1.113 即 m/m=1.71 答案:A mc(t-t)/(mc(t-t) =kΔt/(kΔt) =(m/m)×(Δt/Δt) 2剑阐胞浮粒éぃ酐恚ぃ酊恚? ∴ Δt/Δt=2=1.149(倍) 1.(1)Nu=f(Re,Pr,Gr) (2)Nu=f(Gr,Pr) (3)Nu=f(Re,Pr) 2分 2.大,提高了操作压强即提高了液体的饱和温度,使液体的表面张力和粘度下降。 在相同的Δt下,汽泡的最小半径和脱离直径减小,汽化核心数增多,汽泡脱离壁 面的频率增大,沸腾传热增强。 3分 夹套式,蛇管式,套管式,列管式,板式,螺旋板式,板翅式等任选五种。 提高传热系数的主要途径是提高流体流速,增强人工扰动;防止结垢,及时清除污垢。 板式换热器的优点是:1.结构紧凑,单位体积设备所能提供的传热面积大;2.维修 清洗方便。缺点是处理量不大,耐温、耐压性差。 1.(1) 100℃ (2) 88℃ 3分 2.增加管长。 如果采用增加管数的办法,则沿垂直方向管数也增加, 冷凝液从上面各排流到下面各排,液膜逐渐增厚,α降低。 2分 1.外, 气体的对流传热系数远小于水的对流传热系数,即气侧热阻远大 于水侧热阻,要强化传热需减小大的热阻,翅片装在内管外侧,即使气侧热面增大,同 时由于气体流经翅片时,也加强了扰动,α也有所提高。 3分 2.接近临界温度差,而不超过临界温度差。 2分 1.滞流底层 滞流底层的传热机理是导热, 流体的导热系数一般比较低,滞流边 界层的传热靠流体微团的混合运动,因而滞流底层的热阻远大于滞流边界层的热阻。3分 2.大, 短管时,流体进入管内,边界层来不及发展,平均的边界层厚度较高。2分 (1)流速增大,使壳程α增大;(2)流体大部分横穿流过管束,流道短,边界层来

38

不及发展,因而边界层薄,比顺着管子纵向流动α高;(3)流体在折流挡板间穿行时, 流向及流速都在不断变化,增强了人工扰动,强化了传热。 传热速率下降引起。根据Q=KAΔt分析,可能有几种情况:1.蒸汽压力下降,△t减 小; 2.蒸汽侧有不凝气, 使冷凝传热系数α大幅度地下降, K 减小; 3.水侧污垢积 累,污垢热阻增大,K减小;4.冷凝水排除器不通畅,有积水现象,使K减小。 在两固体壁面间,平行放置多块黑度较小的遮热板。 1. 大于, 小于 2分 2. 大于, 因为冷凝液从上面各排流到下面各排,液膜逐排增厚,沿垂直方向管 数愈多,液膜愈厚。 3分 1. (1)液膜 (2)气膜 2分 2. 几十; 1万; 几十。 3分 1.热屏; 黑度。 2分 2.壳; 管。 2分 3. A。 1分 (1)采用多效蒸发; (2)引出额外蒸汽; (3)冷凝水自蒸发热的利用; (4)热泵加热器的采用。 升膜式, 降膜式, 升--降膜式, 刮板式任选三个。(各1 分) 特别适用于处理热敏性溶液的蒸发。(2 分) 1.大, 大, 小, 小。(3分) 2.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水份的蒸发量。(2分) 8000Kg/h; 16.13% 1. A (2 分) 2. D (2 分) 3. B (2 分) 1.减少生蒸汽用量 (2 分); 2.有效温差大, 生产强度大, 设i备投资少 (3 分)。 效数增加总温度差损失增大。当效数增大到总温度差损失等于加热蒸汽冷凝温度与 冷凝器压强下水的冷凝温度之差时,为效数的最大极限。实际上效数增加,单位蒸发量 的总费用先降低,后增加,中间有一总费用最小的最佳效数。 1. 真空下溶流沸点低, 因而可用低压蒸汽加热, 或使传热温差大, 适于蒸发热敏的 物质, 热损失小。 2.单位生产能力的总费用最低时的效数为最佳效数,可由经济核算确定。 特点是:加热室和沸腾室分开,加热室上部增设直管作为沸腾室;循环管在加热室的 外部. 优点是: 溶液在加热管中不沸腾, 可以避免在加热管中析出结晶, 且能减轻加热管 表面上污垢的形成,传热效果好。又因循环管不加热,高度大,具有较大的循环推动力, 溶液循环速度大。 透用于处理有结晶析出的溶液。 1.包括(1)由于溶流蒸汽压下降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2)由于蒸发器中溶 液静压强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3)由于管道流体阻力产生的压强降所引起的温度差 损失。 3分 2.是以蒸发器生产强度的降低, 多效蒸发时的温度差损失比单效时要大, 每效的传热温差小。 2分 单位传热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所蒸发的水量(W/A); 途径是提高传热系数和传热温差:措施(1)及时排除加热蒸汽中的不凝气;(2)定 期清除蒸发器中的污垢;(3)选用适宜的蒸发器型式如强制循环蒸发器或列文蒸发器 等;(4)适当提高加热蒸汽压力;;(5)适当提高冷凝器的真空度。 (1)加热蒸汽压力降低或冷凝器真空度减小,使传热温差降低; (2)加热蒸汽中混有不凝性气体,冷凝侧α下降,传热系数K下降; (3)加热室中料液侧污垢积累,热阻增大,K降低; (4)冷凝水排除器不畅通,有积水现象,使K降低。

39

1. (A, D, E) 3分 2.(1) (B); (2) (A); (3) (B) (4) (B); (5) (C)。 1. (A) 2.(B) 不及发展,因而边界层薄,比顺着管子纵向流动α高;(3)流体在折流挡板间穿行时, 流向及流速都在不断变化,增强了人工扰动,强化了传热。 传热速率下降引起。根据Q=KAΔt分析,可能有几种情况:1.蒸汽压力下降,△t减 小; 2.蒸汽侧有不凝气, 使冷凝传热系数α大幅度地下降, K 减小; 3.水侧污垢积

40

3.200/9.81=20.39m流体柱 1分 1.流量(扬量),扬程(压头),效率,轴功率,允许吸上真空高度(或答: 汽蚀余量) 2.5分 2.效率最高 1分 3.重量,机械能,m液柱(或答:m) 1.5分 1.N轴=N/η,水力效率,容积效率,机械效率 2分 2.效率最大 1分 3.转速,20℃的水(或答:水) 2分 1.真空表,压力表,调节阀,压力表,出口阀,流量 3分 2.H-Q,η-Q,N-Q,转速 2分 1.1kgf/cm(或:10m水柱 或:9.81×10Pa等) 20 水 2分 2.管路系统,扬程(或答:压头),流量 1.5分 1.(H-H)Qρg/η (H-H)/H×100% 2分

2.J/kg,单位重量流体由1截面到2截面的阻力损失,m液柱(或:m) 3分 1.管路性能,泵的性能,回流支路 3分 2.旋转,正位移式,出口阀 2分 1.叶片无穷薄并有无穷多个(或答;无穷多个叶片),液体是理想流体 2分 2.泵进口和出口间的位差,泵进出口的动能差,测压点1与泵进口间以及泵出口至 测压点2间的阻力损失。 3分 1.工作点,调节出口阀开度,调节转速,车削叶轮 4分 2.大 1分 1. 0.9025H(或:0.903H) 1.5分 2.H=(n/n)f(Qn/n) 2分 3.不变,不变,增大20% 1.5分 1.(C) 2.(B) 各2.5分 1.(B) 2.(B) 各2.5分 1.(B) 2.(C) 各2.5分 1.(C) 2.(D) 各2.5分 1.(C) 2.(D) 各2.5分 1.(D) 2.(C) 各2.5分 1.(C) 2.(A) 各2.5分 1.(B) 2.(C) 各2.5分 1.(C) 2.(B) 各2.5分 1.(D) 2.(D) 各2.5分 1.(A) 2.(A) 各2.5分 1.(C) 2.(C) 各2.5分 1.(D) 2.(B) 各2.5分 1.(D) 2.(C) 各2.5分 1.(A) 2.(D) 各2.5分 1.(B) 2.(D) 各2.5分 1.(D) 2.(C) 各2.5分 1.(D) 2.(A) 各2.5分 1.(B) 2.(D) 各2.5分

31

第一问解答说明 在泵新旧性能曲线上A和A点对应,即A点(Q,H)、 A点(Qn/n,H(n/n)),而新的工作点为B点, B点的流量Q>(n/n)Q=1.1Q 1.(D) 2.(A) 各2.5分 1.(D) 2.(B) 各2.5分 1.(D) 2.(C) 各2.5分 1.(B) 2.(B) 各2.5分 1.(B) 2.(D) 各2.5分 1.(A) 2.(B) 各2.5分 1.(D) 2.(B) 各2.5分 1.(A) 2.(C) 各2.5分 1.(C) 2.(B) 各2.5分 1.(B) 2.(B) 各2.5分 1.(B) 2.(D) 各2.5分 (1)下降 (2)等于颗粒沉降速度 (3)长度 宽度 高度 各1分 (1)增加一倍 减少一倍 不变 (2)2 1/2 各1分 (1)L/U >H/U 各1分 L:降尘室长度 H: 降尘室高度 U: 气体通过降尘室时的水平流速 Ut :降尘速度 (1)沉降面积 高度 各1分 (2)小 大 各1.5分 (1)(A球/A)υ A/V 各1.5分 (2)> 2分 (1)重力沉降 离心沉降 过滤 (2)临界直径的大小 临界直径 各1分 (1)[(ρs -ρ水)/μ水]×[μ空气/(ρs -ρ空气)] (2)81.55 各2.5分 (1)U/gR (2)0.36m/s 各2.5分 (1)0.5m/s 由Umax = LU/H=0.5m/s 2分 (2)临界流化速度 带出速度 各1.5分 (1)0.5η (2)0.5 2 反 V=KAη 各1分 (1)固定床状态; 流化床状态; 气流输送状态(完全悬浮状态); 各1 分 (2)单位床层面积上的颗粒群的表观重力。 2 分 (1)旋风分离器 旋液分离器 沉降式离心机 (2)恒压过滤 恒速过滤 各1分 (1)含尘气体流量 要求的分离效率 允许的压强降 (2)腾涌 沟流 各1分 (1)四分之一 2分 (2)Ut =d(ρ-ρ)g/(18μ) 1.5分 层流区 或 10<R<1 1.5分 (1)完全 最小颗粒直径 效率高低 (2)散式流化 聚式流化 各1分 (1)加速 等速 加速阶段终了 流体 颗粒 各1分 (1)少 多 薄 小 各1 分 (2)临界直径 分离效率 各 0.5分 (1)ε=(床层体积-颗粒所占体积)/床层体积 (2)表面阻力 形体阻力 (3)最小直径 (4)离心力与重力之比 各1分 (1)增加 (2)增加 减小 (3)散式 聚式 各1分 (1)1 0.5 0.5 各1分 (2)见答图 2分 (1)降低 1.5分 入口速度减小,能被除去的颗粒粒度增大 2分 563Pa 1.5分 (1)D 1.5分 (2)B 1.5分 (3) B 2分

32

(1)B 1.5分 (2)D 1.5分 (3) C 1分 (1)D A B (2) A C 各1分 (1)C (2) B 各2.5分 (1)D (2) C 各2.5分 (1)D (2) C 各2.5分 (1)D (2) C 各2.5分 (1)D (2) C 各2.5分 (1)D (2) A 各2.5分 (1)错 (2) 错 (3) 对 (4) 对 ⑤ 对 各1分 (1)使流体速度在临界流化速度与带出速度之间操作。 (1)dc --能100%分离下来的最小颗粒直径。 2.5分 d50--该直径的颗粒有50%被分离下来,50%被气流带走。 2.5分 (1)当过滤介质阻力可忽略时 Q=60n √(KA60θ/n ) K=2KΔP 可见,影响因素有:转筒的转速、浸没度、转筒尺寸、操作压强及处理物料的特性。 (1)不行。因为速度降低,惯性离心力减小,使除尘效率下降。 (1)生产能力降低。 2.5分 因为虽然L↑,V↑,但θ∝V↑ 2.5分 Vh =V/(θ+θW +θD ) ↓ (1)由(q+qe)=K(η+ηe )和K=2kΔP=2ΔP/(μr'c') 知

加大操作压力使K增加,从而使过滤速率变大。提高滤浆温度,使滤液粘度降低,K值 增加,过滤速率增大。 (1) 重力沉降速度 U=√(( 4d(ρ-ρ)g)/(3ζρ)) 物系一定,U只与流动状态有关,表现在ζ上。 (2) 离心沉降速度 U=√((4d(ρρ)g/(3ζρ)×rω) 物系一定,U不仅与流动状态有关,而且与旋转角速度ω及颗粒的位置r 有关,当ω 一定时,颗粒沿半径移动过程中,U逐渐增大。 (1)粘度为1N.S/m的滤液,以1m/m.s的过滤速度,通过厚度为1m 的滤饼层时的压 力损失,其数值的大小反映滤液通过滤饼层的难易程度。 3分 单位:(N/m)/(m/m.s×N.s/m×m)=1/m 2分 略 1. 2Δp 2分 2. 0.000535 0.0535 3分 1.ψT S 2分 2.转鼓浸沉的表面积 转鼓的总表面积 2分 3.1/2 1分 1.一个操作循环中得到的滤液体积 总时间 2.5分 过滤时间η 洗涤时间η 辅助时间η 2.不正确的 不正确的 最适宜 最大 2分 3.越长 1. 1 1-S 2分 2. 二分之一 1分

33

3. 四 四 2分 1.过滤区 洗涤与脱水区 吹松区 卸渣区 2分 2.周期(或循环) 分配头 2分 3.外 内(或中) 1.球形粒子相近的程度(也可答为:球形粒子差异的程度 各2分 与非球颗粒体积相同的球形颗粒的表面积A与非球形颗表面积A之比 2.d=(6v/π) 1分 1. a=a(1-E) 1分 2. 小 大 小 2分(后两空各0.5分) 3. 1 大 2分 1. U/E d=E/(a(1-E))(或答为:4E/(a(1-E))2分 2. 过滤 洗涤 去湿 卸料 2分 3. 滤饼 1分 1. 板框过滤机 叶滤机 回转真空过滤机 1.5分 2. 2 1 2分 3. 框的厚度 框厚度之半 框的内面积 1.5分 1. 离心过滤 离心沉降 2分 2. (2πn)r/g U/rg 2分 3. 离心机 1分 1. 滤液体积V和过滤时间η 抛物 2分 2. V与η 顶 抛物 3分 1. (D) 2. (D) 各2.5分 1. (B) 2. (D) 各2.5分 1. (D) 2. (A) 各2.5分 1. (B) 2. (D) 各2.5分 1. (C) 2. (C) 各2.5分 1. (C) 2. (B) 各2.5分 1. (D) 2. (D) 各2.5分 1. (C) 2. (B) 各2.5分 1. (B) 2. (B) 各2.5分 1. (C) 2. (B) 各2.5分 1. (D) 2. (C) 各2.5分 1. (B) 2. (B) 各2.5分 1. (C) 2. (D) 各2.5分 1. (A) 2. (D) 各2.5分 1. (A) 2. (A) 各2.5分 1. (D) 2. (A) 各2.5分 1. (D) 2. (D) 各2.5分 1. (C) 2. (B) 各2.5分 1. (C) 2. (A) 各2.5分 1. (D) 2. (D) 各2.5分 (dv/sdη)=ΔP/μR,R=rL r=rΔP L一定时,R∝ΔP) 1. (C) 2. (A) 各2.5分

34

1. (D) 2. (D) 各2.5分 (1)λ金属>λ液>λ气 (2)μ液>μ气 (3)ρ气<ρ液 (4)r100℃>r200℃ A)α空<α水 B)α凝>α水 C)α湍>α过 D)α滴>α膜 (1)A 泛指传热面, 与K 相对应 (2)1720kCal/h℃m (1)平均壁面面积 (2)kCal/h℃m, W/℃m (1)α一侧的金属壁面 (2)kCal/h℃m, W/℃m (1)× (2)√ (3)√ (1)A)当液膜呈滞流流动时Δt上升, α下降 B)在泡核沸腾区Δt上升, α上升。 (1)A)在同一温度下,灰体吸收率与黑度在数值上相等。(2.5分) B)导热系数是物质的物性,而传热膜系数既与物性有关,也与流动状况有关。(2.5分) (1)66.7%, 0375 (2)kCal/hm℃ (1)1.74(或2, 3.48(或4*2) (2) △t为两流体温度差的平均值 (1)Eb=ζT=Co(T/100) 表示黑体的辐射能力与其表面温度的关系 (2)△t=t-t或 T-T

(1)A) (2)C) (1)A) (2)C) (1)二次蒸汽流动阻力引起的损失 液层静压引起的损失 溶液沸点升高引起的损失 减压操作 减压下液层静压引起的损失大 (1)B) (2)B) (1)A) (2)B) (3)A) B) (1)减少 愈低 (2)q=λ(t-t)/x→t=t-(qx)/λ (1)1 (2)kCal/kg℃, J/kg℃ (3)四次方 (1)不凝气 不凝气构成附加的气膜阻力, 使α↑ (2)334.3W/m 0.8 (1)F1=127×4π×0.038 F2=127×4π×0.032 (2)T-T或t-t (1)传热系统中各点的温度仅随位置变 (2)d-d (1)导热系数小的 减少热损失 降低壁面温度 (2)Q=CΦA[(T/100)-(T/100)] (1)50℃ 43.5℃ (2)空气 饱和水蒸汽 (3)蒸汽冷凝时释放较大冷凝潜热 (1)能吸收全部辐射能的物体。 (2)能全部反射辐射能的物体。 (3)能以相同的吸收率吸收所有波长的辐射能的物体。 (4)包含对流传热系数; 流体流动状态。 (1)b/λA K/W (2)duρ/μ (1)Nu=αL/λ (2)λ>λ>λ δ/λ<δ/λ<δ/λ

(1)1453 525 (2)Pr=Cpμ/λ (1)45 38.7 (2)增大 (1)R>R>R Q=Q=Q (2) 降低 (1)同一 辐射能力 黑体辐射能力 吸收率 (2)Q=CθA[(T1/100)-(T2/100)] (1)T-t; t-t (2)发射能力 吸收率 发射能力 (1)E=εEb=εCo(T/100) ∴E∝T E∝ε

(2)自然对流 泡状沸腾 膜状沸腾 泡状沸腾段 (1)× (2)√ (3)× (1)B) E) (2)A)

3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af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