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君子”含义的发展变化

更新时间:2024-03-15 03:4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先秦时期“君子”含义的发展变化

作者:刘敏

来源:《信息技术时代·上旬刊》2019年第01期

摘要:“君子”在周初泛指有一定社会地位和身份的统治阶层人物,其代表的具体身份和含义是依赖语境中的具体情况而定。其中,《尚书》中“君子”一词尚不包含任何的道德因素,专指具有一定社会身份地位的统治阶层人物而言,是“君子”一词含义的最初来源。 关键词:君子;统治阶层;道德含义 一、《尚书》中的“君子”形象

《尚书》是我国流传至今历史最为古老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以记言为主兼有记事,是研究春秋以前各君王言论及事迹的主要著作,属于上层统治阶级内的文献汇编。最早对“君子”一词有文献记载的是《尚书》,共3次,且“君子”一词都在《周书》中出现。

其一,《酒诰》载:“庶士有正越庶伯君子,其尔典听朕教。尔大克羞耇惟君,尔乃饮食醉饱。”[1]《史记·卫世家》记载,周公旦因担心卫康叔年幼会沉迷于饮酒作乐,于是告诫他纣之所以亡国的原因,就在于过分沉迷饮酒。这就是周公策命《酒诰》的原因,用以教育和劝谏卫康叔。其二,《召诰》记载:“予小臣敢以王之雠民百君子,越友民,保受王威命明德。”[2]成王欲迁都洛阳,事先派召公前往洛阳考察建都的地址和管理当地遗留的殷民。周公视察洛阳时,召公因此作《召诰》来委托周公上书成王,其上书内容主要为臣对君的劝谏之词,希望成王能敬德服民,使天命更为长久。“雠民百君子”,指在洛阳遗留的殷臣民,其和“越友民”一样,都属于周王朝的臣民,都具有一定的身份地位。此句话为召公希望通过周公传达给成王的话语,强调只有发扬美德,周代的君王和臣民才能共同接受上帝永久的福命。其三,《无逸》记载:“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3]《史记·鲁世家》认为,《无逸》乃是周公担心成王在治理国家中耽于享乐,而作的劝谏之词。此句话中首次出现了“君子”与“小人”的对比论述:“君子”既可以狭义的代指成王,也可以广义的指代上层统治阶级;“小人”泛指在野耕种的庶民。

由以上《尚书》中出现的3次对“君子”含义的阐释可知,“君子”在周初泛指有一定社会地位和身份的统治阶层人物,既可以是君王也可以是臣民,所代表的具体身份和含义是依赖语境中的具体情况而定。可以确定的是,《尚书》中“君子”一词尚不包含任何的道德因素,专指具有一定社会身份地位的统治阶层人物而言,是“君子”一词含义的最初来源。 二、《诗经》中的“君子形象”

《诗经》里周族史诗大体上反映了周族从后稷到春秋中叶整个的社会面貌和当时人们的思想感情,对《诗经》的品读,既可以从历史的角度使我们了解当时社会的发展情况,又可以从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a4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