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

更新时间:2024-05-21 08:4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

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

工 作 指 南

(2.0版)

2001-06-01发布 2001-06-01试用

中国地质调查局 发布

前 言

建立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旨在对以图件为基础的地质信息(传统的文字报告及图件),利用

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将信息数字化,为基础地质研究、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评价、国民经济建设、制定区域规划、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质环境提供有效的数字化信息,实现全国基础地学数据信息共享及信息社会化服务,提高其利用程度和使用价值,并为地质科学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提供数据源。

为使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项目在统一规范的框架内正常有序的开展,确保该项工作的完成,特制定了本工作指南。

本工作指南,主要参考“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 DZ/T 0197-1997]”国家行业标准,对其中的相关内容直接引用,同时参考并引用其它相关标准,结合几年来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实际而制定。特别感谢李晨阳、李裕伟、姜作勤等同志在工作指南起草和执行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

本工作指南详细规定了建立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有关图层划分、工作流程、属性格式、数据内容、数据文件格式,以及质量保证要求、成果汇交办法等。

本工作指南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并归口。

本工作指南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负责起草。

本工作指南主要起草人:杨东来 肖志坚 李军 李超岭 李景朝 田文新 解立业 本工作指南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信息资料处负责解释。

目 录

1 适用范围(1) 2 引用标准(1) 3 术语定义(1)

4 图元及TIC点编号规则(2) 4.1图元编号(2) 3.2 TIC点编号规则(2) 5、图层及属性表命名规则(2) 5.1 图层命名规则(2) 5.2 属性表命名规则(3) 5.3 数据项名及代码(3) 6 图层划分(3)

7.属性表格式与说明(2) 7.1 图幅基本信息图层(2) 7.2 水系图层(4) 7.3 交通图层(5) 7.4 居民地图层(5) 7.5 境界图层(6) 7.6 地形等高线图层(7) 7.7 地层图层(8) 7.8 火山岩图层(12)

7.9 非正式地层单位图层(18)

7.10侵入岩(包括变质变形侵入体)图层(19) 7.11 脉岩图层(27) 7.12 围岩蚀变图层(28)

7.13 混合岩化带、变质相带图层(29) 7.14 断层图层(32) 7.15构造变形带图层(33) 7.16 矿产图层(35) 7.17 产状符号图层(37) 7.18其它图元图层(38)

8 元数据文件格式(44) 9 工作流程(44) 9.1 项目组织(46) 9.2 资料准备(46) 9.3 图件扫描(48) 9.4 图形矢量化(48) 9.5 点线编辑(48) 9.6 图面检查(48) 9.7 图形校正(49) 9.8 建立拓扑(49) 9.9 建立分层文件(50) 9.10 属性编辑(50) 9.11 属性录入(50) 9.12 属性一致性检查(50) 9.13 图面整饰(50) 9.14 投影转换(50) 9.15 成果输出(51) 10 质量监控(52) 10.1质量监控体系(52) 10.2 数据质量监控(52) 11 成果汇交(59) 11.1 成果汇交内容(59) 11.2 汇交数据文件格式(60) 11.3 成果质量检查验收内容(61) 11.4 成果汇交注意事项(62) 11.5 验收数据检查方法(63) 11.6 检查评分方法(68) 11.7 数据复核(70)

12 1:25万和1:5万野外区调成果的空间数据库的建库方法(71) 12.1 建库原图(71) 12.2 主要工作流程(71)

附 录 A :地质年代单位符号及代码 附 件 1 : 空间数据库工作日志表

附 件 2 :空间数据库建库工作报告编写提纲

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2.0版)

1 适用范围

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适用于1:250000—1:50000地质图按图幅进行数据采集、存储管理、检索、输出和共享,其它比例尺地质图建立空间数据库可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

本工作指南主要引用如下标准。

GB2260-98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958-99 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 GB2808-81 全数字式日期表示法

GB6390-86 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批准稿)(1:50000) GB9649-88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 GB/T13923-92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代码 GB/T13989-9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编号 DZ/T0001-91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 DZ/T0157-95 1: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 DZ/T0160-95 1:20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及图式 DDB9702 GIS图层描述数据内容标准

DDZ9701 资源评价工作中地理信息系统工作细则 DZ/T 0179-1997 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

3 术语定义

图元 图面上表示空间信息特征的基本单位,分为点、弧段、多边形三种类型。

图层 由一类图元组成的空间数据集合,以及用于描述这些图元特征的属性数据构成一个图层。 数据项 属性数据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单元。 数据类型

定义数据项所表现的数据属性,如:字符型C、数值型N、日期型D。

属性表 描述图元实体基本属性的数据集合。

4 图元及TIC点编号规则

4.1图元编号

图元编号是以图幅为单位的各图层的图元(点、弧段、多边形)自然顺序编号,图元编号采用5位整型数字,并确保图幅内各图层的图元编码唯一。

4.2 TIC点编号规则

图幅角点的TIC点是图幅的经纬度坐标控制点,它能将不同图层的要素配准到同一个坐标系统上。此外,在同一地区不同的专题图件,可以使用相同的TIC点作为经纬度来建立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

TIC点的编号采用该点坐标的DM格式经纬度数值,用9位数字表示,前五位为经度,后四位为纬度。如某幅图的其中一个TIC点的坐标为115°00′00″、37°15′00″,则该点的TIC点编号为115003715。

5、图层及属性表命名规则

5.1 图层命名规则

数字化地质图以图幅为单位进行管理,划分的图层在不同图幅中都是一致的。建立GIS系统以图层为单元进行管理。为保证多幅图拼接后每个图形信息及相应属性信息的独立性,防止图层名重复出现,图层名编码结构如下:

△ × △△△ ×× ┬ ┬ ─┬─ ─┬─ │ │ │ │

│ │ │ └──某一图类中划分的图层数字编号 │ │ │

│ │ └──图名的汉语拼音首字母缩写,三位 │ │

│ └──比例尺代码 (A-1:1000000, B-1:500000, C-1:250000, D-1:100000 │ E-1:50000,F-1:25000,G-1:10000, R-1:200000) │

└──图类代码(如D:地质,L:地理)

其中,若图名超过3个汉字,则取前两个字和最后一个字的汉语拼音的首字母。若图名出现重名时,则前两位不变,第三位改为数字顺序编号,不够三位时在第三位补F。图类代码为相关专业术语的汉语拼音的首字母,如首字母与已有图类代码相同,则为专业术语第二个字拼音的首字母。每一图类还可分若干图层,由编码结构中最后两位数字顺序编码。其中图名编码部份当有需要时,可直接采用国标分幅编码,并编制与上述方案中三位代码的对照表,以实现数据交换。

5.2 属性表命名规则

每个图层的点、弧段或多边形有不同属性表,每种属性表需确定名称。其编码结构如下: △ × △△△ ×× △ ┬ ┬ ─┬─ ─┬─ ┬

│ │ │ │ └──图层属性表的识别码 │ │ │ │

│ │ │ └──图层数字编号 │ │ │

│ │ └──图名的汉语拼音首字母缩写,三位 │ │

│ └──比例尺代码(A-1:1000000, B-1:500000, C-1:250000, D-1:100000 │ E-1:50000,F-1:25000,G-1:10000,R-1:200000) │

└──图类代码(如D:地质,L:地理)

识别码采用字符,取属性表主要含义的一个汉语拼音的首字母。如1:50000将军庙幅地质图中地层图层有地层界线和地层单位二种属性表,分别取界线(J)、地层(D), 即用DEJJM01J、DEJJM01D表示。具体属性表名见属性表格式。

5.3 数据项名及代码

数据项名及代码按GB/T 9649规定填写,具体见各图层属性表及数据项说明。

6 图层划分

地质图内容包括地理要素、地质要素和图面整饰三部分,根据需要将三者分别划分为如下图层:

类别 图 层 内 容 图层名称 图层分项 名 称 图 层 含 义 图 层 类 型 备 注 LX△△△01T 图幅角点TIC 基本信息图层 LX△△△01 水系图层 地理图层 境界图层 交通图层 居民地图层 图幅基本信息(以标准图框赋基本信息LX△△△01J 弧段 图层属性) 单线河流(含季节性河流和干沟)、海LX△△△02H 弧段 岸线等 LX△△△02 LX△△△02S 双线河、湖泊、水库、雪线等 多边形 LX△△△03 LX△△△03J 铁路、公路等 LX△△△04M 居民地和各级政府驻地 LX△△△04 LX△△△04D 居民地和各级政府驻地 LX△△△05X 行政区划 LX△△△05 LX△△△05J 境界线 LX△△△06D 地形等高线 弧段 弧段 点 点 多边形 弧段 多边形 参与拓扑 地形图层 LX△△△06 LX△△△06G 各级控制点、山峰高程点 所有地质界线(包括地层界线、变质地层界线、火山岩性界线、非正式地层单DX△△△01J 位界线、侵入岩界线及水体界线和断层作为地质界线的部分等) DX△△△01 DX△△△01D 沉积地层单位和火山沉积地层单位 DX△△△01B 变质岩系地层单位 地 质 图 火山岩岩性图层 地层图层 弧段 多边形 多边形 多边形 参与拓扑 参与拓扑 不参与拓扑 DX△△△02 DX△△△02H 火山岩岩性 类别 层 图 层 内 容 非正式地层单位图层 侵入岩图层 图层名称 图层分项 名 称 图 层 含 义 图 层 类 型 多边形 多边形 多边形 多边形 多边形 多边形 多边形 弧段 备 注 参与拓扑 参与拓扑 参与拓扑 参与拓扑 不参与拓扑 不参与拓扑 不参与拓扑 参与拓扑 DX△△△03 DX△△△03D 非正式地层单位 DX△△△04N 侵入岩年代单位 DX△△△04 DX△△△04P 侵入岩谱系单位 DX△△△05 DX△△△05M 脉岩 DX△△△06 DX△△△06S 各种围岩蚀变带 DX△△△07H 各种混合岩化带 地 质 图 层 矿产图层 产状符号图层 其它图元图层 DX△△△11 构造变形带图层 混合岩化带、变质相带图层 DX△△△07 脉岩图层 围岩蚀变图层 DX△△△07B 变质相带 断层图层 DX△△△08 DX△△△08D 断层 构造变形带(经变形已变成新的实体,DX△△△09G 如碎裂岩、构造角砾岩等,并已圈出边界的) DX△△△09 DX△△△09Z 多边形 参与拓扑 构造变形带(经变形没有形成新的实多边形 体,且图面只是以花纹符号表示的) 点 多边形 点 点 点 不参与拓扑 参与拓扑 DX△△△11K 符号表示的矿产地 DX△△△11C 图面已圈出矿体范围的矿产地 DX△△△12 DX△△△12C 产状符号 DX△△△13H 化石采样点 DX△△△13 DX△△△13T 同位素年龄采样点

类别 图 层 内 容 图层名称 图层分项 名 称 DX△△△13K 钻孔点 DX△△△13S 各类火山口 DX△△△13Q 泉点 DX△△△13P 剖面线 图 层 含 义 图 层 类 型 点 点 点 弧段 备 注 整 饰 图 层 图内整饰图层(整体整饰) ZX△△△01 ZX△△△01N 图面内容的图内整饰 图内整饰图层(分层整饰) ZX△△△ ZX△△△ 图面内容的图内整饰按分层进行整饰,其整饰图层的名称命名方法同地层图层的命名方法,只需将首字母D改为Z 即可。如DX△△△04N改为ZX△△△04N。 图外整饰图层(整体整饰) ZX△△△02 ZX△△△02W 图面内容的图外整饰 ZX△△△02 ZX△△△02Z 图廓外的柱状图 图外整饰图层(分层整饰) ZX△△△02 ZX△△△02P 图切剖面图 ZX△△△02 ZX△△△02T 图例

注明: 1、围岩蚀变、混合岩化带、变质相带等均以独立多边形图层表示(原图用点、符号表示的,以点或符号的范围做多边形)。上述图层

均不参与地质图层的拓扑。

2、所有的脉岩均按原图表示的范围做多边形,参与其它地质图层的拓扑。

3、地层中若有标志层,标志层同样参与拓扑。

4、沼泽地作为装饰图层,不参与拓扑、不放在水系图层中。

5、侵入岩中的包体以多边形表示,岩墙放入侵入岩体图层,参加整体拓扑。

6、图廓外的柱状图、图切剖面图、图例及图面整饰分别以图内整饰图层(ZX△△△01)和图外整饰图层(ZX△△△02)处理。图面内容的图内整饰和图外整饰可以分别按整体整饰,也可按图层的划分分层整饰,分层整饰的图层命名见上表。所有整饰文件以MAPGIS格式编辑存储,以供输出。

6.1 图幅基本信息图层(LX△△△01)

数字化地质图的总体描述,内容包括角点坐标、图幅号、比例尺、调查单位、完成时间及出版年代等。

6.2 水系图层(LX△△△02)

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海岸线、雪线等及其类别和名称。 6.3 交通图层(LX△△△03)

包括铁路、公路及其类别和名称。 6.4 居民地图层(LX△△△04)

包括乡镇及以上各级政府驻地和居民地名称。 6.5 境界图层(LX△△△05)

包括县以上(含县)各级行政区划界线和其它特殊地区、自然保护区界线。 6.6 地形等高线图层(LX△△△06)

包括地形等高线及高程、各类测量控制点、山峰高程点。 6.7地层图层(DX△△△01)

包括所有的地质界线及地层的主要特征。 6.8火山岩岩性图层(DX△△△02) 包括各种火山岩岩性特征。 6.9非正式地层单位图层(DX△△△03)

包括各种特殊成分、标志、形态、成因含义的非正式沉积、变质、火山地层单位主要特征。 6.10侵入岩图层(DX△△△04)

包括侵入岩及变质变形侵入岩(体)主要特征。 6.11 脉岩图层(DX△△△05) 包括各类脉岩及其主要特征。 6.12 围岩蚀变图层(DX△△△06) 包括各种围岩蚀变及其主要特征。 6.13 混合岩化带、变质相带图层(DX△△△07) 包括各类混合岩化带、变质相带及其主要特征。 6.14 断层图层(DX△△△08) 包括各类断层线及其主要特征。 6.15 构造变形带图层(DX△△△09)

包括各类脆、韧构造变形带(如碎裂岩、糜棱岩带等)及其主要特征。 6.16 矿产图层(DX△△△11)

包括矿产地(矿床、矿点、矿化点)的矿种、矿床成因类型、矿床规模、矿石品位、成矿时代及

地质工作程度等主要信息。 6.17 产状符号图层(DX△△△12)

包括地层产状和片理、片麻理、劈理、线理、流面及裂隙等产状及其主要特征。 6.18 其它图元图层(DX△△△13)

包括化石采样点、同位素年龄采样点、钻孔、火山口、泉及图切剖面线等。

7.属性表格式与说明

7.1 图幅基本信息图层

7.1.1 图幅角点属性表(LX△△△01T)

表1 图幅角点属性表

序号 1 2 数据项名 图幅角点编号 角点X坐标 数据项代码 IDTIC XTIC YTIC 数据类型及长度 N11 N13.3 N12.3 单 位 M 或S 3 角点Y坐标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7.1.1.1图幅角点编号 按本指南4.2规定填写。 7.1.1.2 角点X、Y坐标

按理论计算值,以米为单位填写。如果不作投影变换,直接输入角点的经纬度坐标值,但必须转换成十进制的秒,以秒为单位。

7.1.2 图幅基本信息属性表(LX△△△01J)

表2 图幅基本信息属性表 数据项代码 数据类型及长度 CHAMAC CHAMAA CHAMDB CHAG CHAI DDAEBE DDAEBF C12 C30 N7 C1 C1 C7 C7 M或 S 序号 1 2 3 4 5 6 7 数据项名 地形图编号 图 名 比例尺 坐标系统 高程系统 左经度 右经度 单 位 °′″ °′″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上纬度 下纬度 成图方法 调查单位 图幅验收单位 评分等级 完成时间 出版时间 资料来源 DDAEBG DDAEBH QDAQ QDAE QDYGG QDYH QDAF DDAEED PKIGJ SDAFAF C6 C6 C1 C30 C30 C1 C6 C6 C60 C6 °′″ °′″ YYYYMM YYYYMM YYYYMM 17 数据采集日期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7.1.2.1地形图编号

按GB/T 13989规定填写。 7.1.2.2 图名

按原地质图的汉字名填写。 7.1.2.3 比例尺

指地形图比例尺,填写比例尺分母值。 7.1.2.4 坐标系统

指地形图采用的坐标系统,按GB/T 9649 CHAG项下所列代码填写。 7.1.2.5 高程系统

指地形图采用的高程系统标准,按GB/T 9649 CHAI项下所列代码填写。 7.1.2.6 左经度、右经度、上纬度、下纬度

指地形图四个图廓角点的经纬度坐标值,填写精确到秒,精度值小于100°的前面补空,如“92°32′00″”应填为“ 923200”。 7.1.2.7成图方法

指区域地质调查的工作方法,按下列代码填写:

1.实测 2.修测 3.编图

7.1.2.8 调查单位

指图幅的区域地质调查承担单位,填写汉字名称。 7.1.2.9 图幅验收单位

指组织对填图成果图幅验收单位,填写汉字名称。 7.1.2.10 评分等级

指填图图幅成果验收时评定的质量等级,按下列代码填写:

1.优秀 2.优良 3.良好 4.及格

7.1.2.11 完成时间

指区调工作完成的时间,按GB 2808规定填写到月。 7.1.2.12 出版时间

指地质图注明的出版日期,按GB 2808规定填写到月。 7.1.2.13资料来源

指地形图资料来源,填写汉字。 7.1.2.14数据采集日期

指图幅建库数据采集完成日期,按GB 2808规定填写到月。

7.2 水系图层

7.2.1 河流、海岸线属性表(LX△△△02H)

表3 河流、海岸线属性表

序号 1 2 3 数据项名 图元编号 图元类型 图元名称 数据项代码 CHFCAC CHFCAA CHFCAD 数据类型及长度 N5 C5 C24 单 位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7.2.1.1 图元编号

指对单线河流(含季节性河流和干沟)、海岸线弧段的编号,按4.1规定填写。 7.2.1.2 图元类型

按GB/T 13923规定填写代码。 7.2.1.3 图元名称

填写单线河流(含季节性河流和干沟)、海岸线的汉字名称,无名者不填。 7. 7. 2。2 水体属性表(LX△△△02S)

表4 水体属性表

序号 1 2 数据项名 图元编号 图元类型 数据项代码 CHFCAC CHFCAA CHFCAD 数据类型及长度 N5 C5 C24 单 位 3 图元名称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7.2.2.1图元编号

指对双线河、湖泊、水库、雪线等多边形水体的编号,按4.1规定填写。 7.2.2.2图元类型

按GB/T 13923规定填写代码。 7.2.2.3图元名称

填写双线河、湖泊、水库、雪线等水体的汉字名称,无名者不填。

7.3 交通图层

7.3.1 交通图层属性表(LX△△△03J)

表5 交通图层属性表

序号 1 2 数据项名 图元编号 图元类型 数据项代码 CHFCAC CHFCAA CHFCAD 数据类型及长度 N5 C5 C24 单 位 3 图元名称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7.3.1.1 图元编号

指对铁路、公路等弧段的编号,按4.1规定填写。 7.3.1.2 图元类型

按GB/T 13923规定填写代码。 7.3.1.3 图元名称

填写铁路或公路汉字名称,无名者则填写其在图幅内起点、终点汉字名称。

说明:数字化铁路、公路等弧段取中线。 注:铁路、公路交叉时应建立节点;

公路、铁路在穿过居民区时,空间数据应贯通;但出图时按原图处理。

7.4 居民地图层

7.4.1 居民地图层属性表(LX△△△04M--面 LX△△△04D--点)

表6 居民地图层属性表

序号 1 2 3 数据项名 图元编号 图元类型 图元名称 数据项代码 CHFCAC CHFCAA CHFCAD 数据类型及长度 N5 C5 C24 单 位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7.4.1.1 图元编号

指对居民地和各级政府驻地多边形的编号,按4.1规定填写。 7.4.1.2 图元类型

按GB/T 13923规定填写代码。 7.4.1.3 图元名称

填写居民地和各级政府驻地的汉字名称。

7.5 境界图层

7.5.1 行政区划属性表(LX△△△05X)

表7 行政区划属性表

序号 1 2 数据项名 图元编号 图元类型 数据项代码 CHFCAC CHFCAA CHFCAD 数据类型及长度 N5 C5 C30 单 位 3 图元名称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7.5.1.1 图元编号

指对行政区划多边形的编号,按4.1规定填写。 7.5.1.2 图元类型

按GB/T 13923规定填写代码。 7.5.1.3 图元名称

填写县、市、省(区)等的汉字名称。 7.5.2 7.5.2 境界属性表(LX△△△05J) 7.5.3 7.5.3

表8 境界属性表

序号 1 2 3 数据项名 图元编号 图元类型 图元名称 数据项代码 CHFCAC CHFCAA CHFCAD 数据类型及长度 N5 C5 C30 单 位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7.5.2.1图元编号

指对境界线弧段的编号,按4.1规定填写。 7.5.2.2图元类型

按GB/T 13923规定填写代码。 7.5.2.3图元名称

填写境界的汉字名称。

7.6 地形等高线图层

7.6.1 地形等高线属性表(LX△△△06D)

表9 地形等高线属性表

序号 1 数据项名 图元编号 数据项代码 CHFCAC 数据类型及长度 N5 单 位 2 3 图元类型 高 程 CHFCAA CHAJ C5 N4 m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7.6.1.1 图元编号

指对地形等高线弧段的编号,按4.1规定填写。 7.6.1.2 图元类型

按GB/T 13923规定填写代码。补充代码如下:

71011.首曲线 71012.计曲线 71013.间曲线 71014.助曲线

7.6.1.3 高程

指每条地形等高线代表的海拔高程。以米为单位填写。

注:等高线在空间数据中应连续,地貌符号(如陡崖、斜坡、双线冲沟等)要尽可能转变为等高线表示,并根据其他地形特征合理反映变坡线的位置。

? ? 等高线被高程注记或其他符号隔断处,等高线直接通过; ? ? 在双线河两岸中断的等高线应根据地势特征顺势连通;

? ? 等高线遇陡崖,陡石山等被隔断,应将陡崖上、下坡线的两条等高线连通,中间的等

高线按等间距连通。

? ? 等高线在出图时按原图处理 7.6.2高程点属性表(LX△△△06G)

表10 高程点属性表

序号 1 2 3 4 数据项名 图元编号 图元类型 点 名 高 程 数据项代码 CHFCAC CHFCAA CHAMBC CHAJ 数据类型及长度 N5 C5 C20 N7.2 单 位 m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7.6.2.1图元编号

指对各级控制点、山峰高程点的编号。按4.1规定填写。 注:特殊地物点可放在该图层。 7.6.2.2图元类型

按GB/T 13923规定填写代码。 7.6.2.3点名

填写各级控制点、山峰高程点等的汉字名称。无名者不填。 7.6.2.4高程

指各级控制点、山峰高程点的海拔高程,以米为单位按图中高程注记填写。

7.7 地层图层

7.7.1地质界线属性表(DX△△△01J)

表11 地质界线属性表

序号 1 2 数据项名 图元编号 接触关系 数据项代码 CHFCAC GZBD 数据类型及长度 N5 C2 单 位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7.7.1.1 图元编号

指对所有地质界线(包括地层界线、变质地层界线、火山岩性界线、非正式地层单位界线、侵入岩界线及水体和断层界线等,但对不构成地质界线且延伸进地质体的悬挂弧段要删除,如下图所示)

删除 C1 S1 S2 删除 S1 弧段的编号,按4.1规定填写。

7.7.1.2 接触关系

按GB/T 9649 GZBD 项下所列代码及下列补充代码填写,其中: ?

? 地层的接触关系是指新老地层单位间的接触关系,补充代码为:

15.实测整合 16.推测整合 17.实测不整合

18.推测不整合 19.实测平行不整合 20.推测平行不整合

? ?

? 火山岩的接触关系是指火山地层单位内岩性、岩相间的接触关系,补充代码:

22.陆相火山岩的岩性界线 23.陆相火山岩的岩相界线

? 非正式地层单位的接触关系是指非正式地层单位与正式地层单位间的接触关系。补充代码:

21.非正式地层单位界线

?

? 侵入岩的接触关系是指侵入岩与围岩、侵入岩与侵入岩及侵入岩内部接触关系,补充代码:

25.渐变接触 26.超动型侵入接触 27.脉动型侵入接触 28.涌动型侵入接触

29.脉岩接触 30.水体接触

31.沉积相变接触

7.7.2 沉积地层单位或火山沉积地层单位属性表(DX△△△01D)

表12 沉积地层单位或火山沉积地层单位属性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数据项名 图元编号 地层单位名称 地层单位符号 岩石名称 岩石颜色 岩石结构 岩石构造 生物组合 地层厚度 矿 种 数据项代码 CHFCAC DSN DSO YSEB YSHB YSC YSD GSAF QDFCF KCC 数据类型及长度 N5 C40 C20 C17 C11 C14 C14 C100 C14 C14 单 位 m 以地质图中表示的最小沉积地层、火山沉积地层单位为属性表的记录单位。地层中若有标志层,标志层同样参与拓扑。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7.7.2.1 图元编号

指对地层单位多边形的编号,按4.1规定填写。 7.7.2.2 地层单位名称

年代地层单位分为界、系、统、阶四级。岩石地层单位分为群、组、段、层四级。

按地质图中该地层单位(填图单位)汉字名称填写,如×××群、×××组、×××段、×××层。

若为标志层,则填写×××组的×××标志层或×××段的×××标志层。如:高于庄组含

锰灰岩标志层。 7.7.2.3 地层单位符号

按地质图标注的该地层单位(填图单位)符号填写。地层单位属性代码出现上下标时分别用上、下、右箭头表示上标、下标和还原,如Ar3Pt1Da1表示为Ar↓3→Pt↓1→Da↑1。

注:在以后的数据项中出现上下标时同样处理。 7.7.2.4 岩石名称

指构成该地层单位主要岩性的岩石名称,填写1-3种岩石名称,按GB/T 9649 YSEB项下所列代码填写,代码间以“-”分隔开。

注:在后面的数据项定义中,如果某数据项可填若干个代码,代码间皆以“-”分隔开,不再说明。

7.7.2.5 岩石颜色

指构成该地层单位主要岩石的颜色,一种岩石只填写一种主要颜色,其顺序与岩石名称对应。按GB/T 9649 YSHB项下所列代码填写。 7.7.2.6 岩石结构

指构成该地层单位主要岩石的结构,一种岩石只填写一种主要结构,其顺序与岩石名称对应。按GB/T 9649 YSC项下所列代码填写。 7.7.2.7 岩石构造

指构成该地层单位主要岩石的构造,一种岩石只填写一种主要构造,其顺序与岩石名称对应。按GB/T 9649 YSD项下所列代码填写。 7.7.2.8生物组合

指该地层单位所含的生物组合带、顶峰带、延时带或标准化石分子,直接填写拉丁文或汉字名称。无生物组合者不填。 7.7.2.9 地层厚度

按实测厚度,以米为单位填写,可填写区间值。 7.7.2.10 矿种

指该地层单位所含主要矿种,填写1-3种与岩石地层密切相关的矿产种类,按GB/T 9649 KCC项下所列代码填写。

7.7.3变质地层单位属性表(DX△△△01B)

表13 变质地层单位属性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数据项名 图元编号 地层单位名称 地层单位符号 地层单位时代 岩石组合 岩石名称 岩石颜色 岩石结构 岩石构造 包体岩性 包体特征 生物组合 变质矿物组合 原 岩 地层厚度 矿 种 数据项代码 CHFCAC DSN DSO DSP YSZH YSEB YSHB YSC YSD YKBIE YKBIC GSAF KWBFN KCAAM QDFCF KCC 数据类型及长度 N5 C40 C20 C7 C20 C17 C11 C14 C14 C17 C20 C100 C30 C17 C14 C14 单 位 m 以地质图中表示的最小变质岩地层单位及各种混合岩为属性表的记录单位。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7.7.3.1 图元编号

指对变质岩地层单位及各种混合岩多边形的编号,按4.1规定填写。 7.7.3.2 地层单位名称

变质岩系地层单位中原岩为火山-沉积岩,经浅变质作用,层状有序者,仍按群、组、段、层填写;经中浅变质作用,层状无序者分为岩群、岩组、岩段、岩层四级;经中深变质作用,块状无序者分为副片麻岩群、副片麻岩组、表壳岩、表壳岩组合。以及其他片岩、片麻岩、混合岩。可按地质图中该地层(岩石)单位标注的汉字名称填写。

若为标志层,则填写×××组的×××标志层或×××段的×××标志层。如:高于庄组含

锰灰岩标志层。 7.7.3.3 地层单位符号 填写同7.7.2.3。 7.7.3.4 地层单位时代

按附录A规定的代码填写,如地层单位符号能反映其时代,则此栏可不填。 7.7.3.5 岩石组合

指构成该地层单位主要岩石类型的组合,填写1-3种岩石类型,按GB/T 9649 YSEA 项下所列代码填写。 7.7.3.6 岩石名称

指构成该地层单位主要岩石名称,填写1-3种岩石名称,按GB/T 9649 YSEB项下所列代码填写。 7.7.3.7 岩石颜色

指构成该地层单位主要岩石的颜色,一种岩石只填一种主要颜色,其顺序与岩石名称对应。按GB/T 9649 YSHB 项下所列代码填写。 7.7.3.8 岩石结构

指构成该地层单位主要岩石的结构,一种岩石只填一种主要结构,其顺序与岩石名称对应。按 GB/T 9649 YSC项下所列代码填写。 7.7.3.9 岩石构造

指构成该地层单位主要岩石的构造,一种岩石只填一种主要构造,其顺序与岩石名称对应。按GB/T 9649 YSD项下所列代码填写。 7.7.3.10 包体岩性

指该地层单位中包体的主要岩石名称,按GB/T 9649 YSEB 项下所列代码填写。 7.7.3.11 包体特征

指该地层单位中包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填写汉字。

7.7.3.12生物组合

指该地层单位所含的生物组合带、顶峰带、延时带或标准化石分子,直接填写拉丁文或汉字名称。无生物组合者不填。 7.7.3.13变质矿物组合

指该变质地层中变质矿物的矿物组合。 7.7.3.14 原岩

指该地层单位变质、变形前的原岩岩石名称,按GB/T 9649 YSEB 项下所列代码填写。 7.7.3.15 地层厚度

层状有序变质地层以米为单位填写实测厚度,也可填写区间值。层状无序变质地层厚度为视厚度。

7.7.3.16 矿种

指该变质地层单位所含主要矿种,填写1-3种与岩石地层密切相关的矿产种类,按GB/T 9649 KCC项下所列代码填写。

7.8 火山岩图层

7.8.1火山岩岩性属性表(DX△△△02H)

表15 火山岩岩性属性表

序号 1 2 3 4 数据项名 图元编号 地层单位符号 岩石名称 火山岩相 数据项代码 CHFCAC DSO YSEB HSFB 数据类型及长度 N5 C20 C17 C2 单 位 以最小的火山地层单位的岩性为属性表的记录单位。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7.8.1.1图元编号

指对火山岩岩性多边形的编号,按4.1规定填写。 7.8.1.2地层单位符号

指该火山岩所属地层单位的符号,填写同7.7.2.3。 7.8.1.3岩石名称

指该岩性的岩石名称,按GB/T 9649 YSEB项下所列代码填写。 7.8.1.4火山岩相

指各种火山地层中岩相名称, 如熔岩相、次火山岩相等。按GB/T 9649 HSFB项下所列代码填写。

7.9 非正式地层单位图层

7.9.1非正式地层单位属性表(DX△△△03D)

表18 非正式地层单位属性表

序号 1 2 3 4 5 数据项名 图元编号 地层单位符号 岩石名称 岩石成因类型 矿 种 数据项代码 CHFCAC DSO YSEB YSAH KCC 数据类型及长度 N5 C20 C17 C1 C14 单 位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7.9.1.1图元编号

指对非正式地层单位多边形的编号, 按4.1规定填写。 7.9.1.2地层单位符号

指该非正式地层单位所属地层单位符号, 填写同7.7.2.3。 7.9.1.3岩石名称

指非正式地层单位的主要岩石名称, 如风暴岩、岩楔、隐爆角砾岩、礁滩等,填写1-3种岩石名称。按GB/T 9649 YSEB项下代码填写。 7.9.1.4岩石成因类型

指非正式地层单位岩石的成因类型, 按下列代码填写:

1.沉积成因 2.岩浆成因 3.变质成因 4.构造成因 5.成因不明 7.9.1.5矿种

指该非正式地层单位所含的矿种, 填写同7.7.2.10。

7.10侵入岩(包括变质变形侵入体)图层

7.10.1侵入岩年代单位属性表(DX△△△04N)

表20 侵入岩年代单位属性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数据项名 图元编号 统一编号 岩体名称 岩体符号 岩石类型 岩相分带 岩石名称 数据项代码 CHFCAC PKIAA QDHN QDHAH YSEA QDHD YSEB 数据类型及长度 N5 N6 C30 C20 C6 C1 C17 单 位

8 9 10 11 12 13 岩石颜色 岩石结构 岩石构造 火成岩产状 侵入时代 侵入体就位机制 YSHB YSC YSD YSJA QDHO QDHX C11 C14 C14 C2 C7 C1 14 矿 种 KCC C14 以岩体为属性表的记录单位,若岩体划分相带则以岩相为属性表的记录单位。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7.10.1.1 图元编号

指对岩体(或相带)多边形的编号,按4.1规定填写。 7.10.1.2 统一编号

按侵入岩数据库中对全省岩体的统一编号填写,设此项的目的是作为关键字和侵入岩数据库相联。未建此库者不填。 7.10.1.3 岩体名称

填写岩体汉字名称,无名者不填。 7.10.1.4 岩体符号

侵入岩年代单位分为期(代)、阶段、次三级,按地质图标注的该岩体符号填写。 7.10.1.5岩石类型

指侵入体按SiO2百分含量比例而划分的岩石大类,按GB/T 9649 YSEA项下所列代码填写。 7.10.1.6岩相分带

指该岩体根据岩性变化规律而划分的相带,按GB/T 9649 QDHD项下所列代码填写。 7.10.1.7 岩石名称

指构成该相带(岩体)主要岩性的岩石名称,填写1-3种岩石名称,按GB/T 9649 YSEB项下所列代码填写。 7.10.1.8 岩石颜色

指构成该相带(岩体)主要岩石的颜色,一种岩石只填一种主要颜色,其顺序与岩石名称对应。按GB/T 9649 YSHB项下所列代码填写。 7.10.1.9 岩石结构

指构成该相带(岩体)主要岩石的结构,一种岩石只填一种主要结构,其顺序与岩石名称相对应。按GB/T 9649 YSCA项下所列代码填写。 7.10.1.10 岩石构造

指构成该相带(岩体)主要岩石的构造,一种岩石只填一种主要构造,其顺序与岩石名称对应。按GB/T 9649 YSDA项下所列代码填写。

7.10.1.11 火成岩产状

按GB/T 9649 YSJA项下所列代码填写。 7.10.1.12 侵入时代

指该岩体侵入的时代,按附录A规定的代码填写。 7.10.2.13 侵入体就位机制

指深成岩体就位机制的主要类型,按下列代码填写:

1.穹隆 2.底辟 3.气球膨胀 4.顶蚀 5.破火山口沉陷 6.断裂扩张

7.10.1.14 矿种

指该相带(岩体)所含主要矿种,填写同7.7.2.10。 7.10.2 侵入岩谱系单位属性表(DX△△△4P)

表21 侵入岩谱系单位属性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数据项名 图元编号 超单元组合 超单元/序列 单 元 侵入体名称 侵入体符号 岩石类型 岩石名称 岩石颜色 岩石结构 岩石构造 侵入岩产状 侵入体就位机制 侵入时代 数据项代码 CHFCAC QDHAA QDHAB QDHAC QDHAF QDHAG YSEA YSEB YSHB YSC YSD YSJA QDHX QDHO 数据类型及长度 N5 C20 C20 C20 C20 C8 C6 C17 C11 C14 C14 C2 C1 C7 单 位 15 矿 种 KCC C14 以单元为属性表的记录单位,有独立侵入体或杂岩体等存在时,则以岩体为属性表的记录单位。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7.10.2.1 图元编号

指对侵入体或侵入杂岩体多边形的编号,按4.1规定填写。 7.10.2.2超单元组合

指该单元所属的超单元组合,填写汉字名称。未归属超单元组合者不填。 7.10.2.3超单元/序列

指该单元所属的超单元/序列,填写汉字名称。未归属超单元/序列者不填。 7.10.2.4单元

填写该单元的汉字名称。 7.10.2.5 侵入体名称

如为独立侵入体、侵入杂岩体等则在此填写其汉字名。 7.10.2.6 侵入体符号

填写该单元或独立侵入体、侵入杂岩体等的符号。 7.10.2.7岩石类型

指单元或独立侵入体、侵入杂岩体等按矿物组份含量比例而划分的岩石大类,按GB/T 9649 YSEA项下所列代码填写。如为包体,则填写捕虏体、析离体、残留体。 7.10.2.8岩石名称

指构成该单元或独立侵入体、侵入杂岩体等主要岩性的岩石名称,填写1-3种岩石名称,按GB/T 9649 YSEB项下所列代码填写,如为包体,则直接填写包体的岩石名称。 7.10.2.9岩石颜色

指构成该单元或独立侵入体、侵入杂岩体等主要岩石的颜色,一种岩石只填写一种主要颜色,其顺序与岩石名称对应。按GB/T 9649 YSHB项下所列代码填写。 7.10.2.10岩石结构

指构成该单元或独立侵入体、侵入杂岩体等主要岩石的结构,一种岩石只填写一种结构,其顺序与岩石名称对应。按GB/T 9649 YSCA项下所列代码填写。 7.10.2.11 岩石构造

指构成该单元或独立侵入体、侵入杂岩体等主要岩石的构造,一种岩石只填写一种构造,其顺序与岩石名称对应。按GB/T 9649 YSDA项下所列代码填写。 7.10.2.12 侵入岩产状

按GB/T 9649 YSJA项下所列代码填写。 7.10.2.13 侵入体就位机制

指深成岩体就位机制的主要类型,按下列代码填写:

1.穹隆 2.底辟 3.气球膨胀 4.顶蚀 5.破火山口沉陷 6.断裂扩张

7.10.2.14 侵入时代

指该岩体侵入的时代,按附录A规定的代码填写。 7.10.2.15 矿种

指单元侵入体或独立侵入体、侵入杂岩体等所含主要矿种,填写同7.7.2.10。

7.11 脉岩图层

7.11.1脉岩图层属性表(DX△△△05M)

表22 脉岩图层属性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数据项名 图元编号 岩石类型 岩石名称 脉岩符号 岩石颜色 岩石结构 岩石构造 侵入时代 数据项代码 CHFCAC YSEA YSEB YSEAGE YSHB YSC YSD QDHO KCC 数据类型及长度 N5 C6 C5 C14 C3 C9 C9 C7 C14 单 位 9 矿 种 以单个脉岩为属性表的记录单位。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7.11.1.1 图元编号

指对脉岩多边形的编号,按4.1规定填写。 7.11.1.2岩石类型

指该脉岩按SiO2含量比例划分的岩石大类,按GB/T 9649 YSEA项下所列代码填写。 7.11.1.3 岩石名称

指构成脉岩的岩石名称,按GB/T 9649 YSEB项下所列代码填写。 7.11.1.4 脉岩符号 按GB 958规定填写。 7.11.1.5 岩石颜色

指构成脉岩岩石的主要颜色(1-2种),按GB/T 9649 YSHB项下所列代码填写。 7.11.1.6 岩石结构

指构成脉岩岩石的结构,按GB/T 9649 YSC项下所列代码填写。 7.11.1.7 岩石构造

指构成脉岩岩石的构造,按GB/T 9649 YSD项下所列代码填写。 7.11.1.8 侵入时代

按附录A规定的代码填写。时代不明者不填。 7.11.1.9 矿种

指脉岩所含主要矿种,填写同7.7.2.10。

7.12 围岩蚀变图层

7.12.1 围岩蚀变图层属性表(DX△△△06S)

表23 围岩蚀变图层属性表

序号 1 2 3 数据项名 图元编号 围岩蚀变 矿物名称 数据项代码 CHFCAC KCAJ KWBH 数据类型及长度 N5 C8 C26 单 位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7.12.1.1 图元编号

指对各种围岩蚀变多边形的编号,按4.1规定填写。 7.12.1.2 围岩蚀变

按GB/T 9649 KCAJ项下所列代码填写。如多种蚀变叠加,按实际蚀变类型填写,最多填写三种。

新增添代码如下:

73.长英质角岩化 74.堇青石角岩化 75.红柱石角岩化 76.黑钨矿化 77.堇青石化

78.次闪石化79.红柱石化 7.12.1.3 矿物名称

指蚀变矿物名称,按GB/T 9649 KWBH 项下所列代码填写,最多填写三种矿物。

7.13 混合岩化带、变质相带图层

7.13.1 混合岩化带属性表(DX△△△07H)

表24 混合岩化带属性表

序号 1 2 3 4 5 6 数据项名 图元编号 混合岩化带类型 岩石名称 岩石颜色 岩石结构 岩石构造 数据项代码 CHFCAC QDIMC YSEB YSHB YSC YSD 数据类型及长度 N5 C8 C17 C11 C14 C14 单 位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7.13.1.1 图元编号

指对各种混合岩化带多边形的编号,按4.1规定填写。 7.13.1.2 混合岩化带类型

混合岩化带类型按GB/T 9649 QDIMC项下新增代码填写:

01.局部混合岩化带 02.各种混合岩化带 03.混合花岗岩化带 7.13.1.3 岩石名称

指构成该混合岩化带的主要岩石名称,填写1-3种岩石名称。按GB/T 9649 YSEB项下所列代码填写。

7.13.1.4 岩石颜色

指构成该混合岩化带主要岩石的颜色,一种岩石只填一种主要颜色,其顺序与岩石名称对应。按GB/T 9649 YSHB项下所列代码填写。 7.13.1.5 岩石结构

指构成该混合岩化带主要岩石的结构,一种岩石只填一种主要结构,其顺序与岩石名称对应。按GB/T 9649 YSC项下所列代码填写。 7.13.1.6 岩石构造

指构成该混合岩化带主要岩石的构造,一种岩石只填一种主要构造,其顺序与岩石名称对应。按GB/T 9649 YSD项下所列代码填写。 7.13.2 变质相带属性表(DX△△△07B)

表25 变质相带属性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数据项名 图元编号 变质作用类型 变质相 变质带 变质建造 矿物共生组合 变质作用温度 变质作用压力 数据项代码 CHFCAC YSVA YSWA YSWE YSX KWBED YSVC YSVD 数据类型及长度 N5 C3 C2 C2 C3 C44 C9 C7 单 位 ℃ GPa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7.13.2.1 图元编号

指对变质相带多边形的编号,按4.1规定填写。 7.13.2.2 变质作用类型

按GB/T 9649 YSVA项下所列代码填写。 7.13.2.3 变质相

按GB/T 9649 YSWA项下所列代码填写。 7.13.2.4 变质带

按GB/T 9649 YSWE项下所列代码填写。 7.13.2.5 变质建造

按GB/T 9649 YSK项下所列代码填写。 7.13.2.6 矿物共生组合

按GB/T 9649 KWBH项下所代码填写,最多填写5种矿物组合。 7.13.2.7 变质作用温度

指变质作用的温度条件,以℃为单位填写,也可填写区间值。 7.13.2.8 变质作用压力

指变质作用的压力条件,以GPa为单位填写,也可填写区间值。

7.14 断层图层

7.14.1 断层图层属性表(DX△△△08D)

表26 断层图层属性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数据项名 图元编号 断层类型和性质 断层名称 断层线走向 断层面倾向 断层面倾角 估计断距 断层岩类型 断层期次和时代 数据项代码 CHFCAC GZEE GZEAB GZECA GZECD GZECE GZEGBN GZEHA GZEK 数据类型及长度 N5 C3 C40 C7 C7 C5 C13 C11 C7 单 位 ° ° ° m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7.14.1.1 图元编号

指对断层弧段的编号,按4.1规定填写。 7.14.1.2 断层类型和性质

几何分类和变形层次分类断层性质按GB/T 9649 GZEE项下所列代码填写;力学性质分类断层性质按GB/T 9649 DDIA项下所列代码填写。需补充代码如下:

932.性质不明断层 7.14.1.3 断层名称

填写汉字名称,无名者不填。 7.14.1.4 断层线走向

指断层整体走向。有具体值时,填写具体值;无具体值时,可填写如下字符:NNE、NE、NEE、EW、SN、NNW、NW、NWW。 7.14.1.5 断层面倾向

指断层面总体倾向。有具体值时,填写具体值;无具体值时,按7.14.1.4规定填写。 7.14.1.6 断层面倾角

按实测倾角填写,亦可填写区间值。 7.14.1.7 估计断距

指断层在水平或垂直方向的估计断距,以米为单位填写,也可填写区间值。

7.14.1.8 断层岩类型

指断层带内经断层作用产生的岩石,如角砾岩、糜棱岩等。按GB/T 9649 GZEHA 项下所列代码填写。

7.14.1.9断层期次和时代

指断层形成的期次和时代,按附录A规定的代码填写。

7.15构造变形带图层

7.15.1构造变形带图层属性表(DX△△△09G-构成单独实体、DX△△△09Z-未构成单独实体)

表27 构造变形带图层属性表(破碎带)

序号 1 2 3 4 5 6 7 8 数据项名 图元编号 变形带名称 岩石名称 矿物名称 组构特征 变形机制 形成期次或时代 矿 种 数据项代码 CHFCAC GZCI GZEHA KWBEH GZMF GZSE GZAFJ KCC 数据类型及长度 N5 C40 C17 C44 C40 C1 C7 C14 单 位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7.15.1.1图元编号

指对构造变形带多边形的编号,按4.1规定填写。 7.15.1.2变形带名称

指构造变形带的名称,按报告中的名称填写汉字,如强变形带、糜棱岩带等。 7.15.1.3岩石名称

指构造变形带内因构造变形而形成的构造岩石,如糜棱岩、千糜岩等。按 GB 9649 YSEB项下所列代码填写,最多填写3种岩石名称。 7.15.1.4 矿物名称

指构造变形带内因构造变形而形成的新生矿物,按GB/T 9649 KWBEH项下所列代码填写,最多填写5种矿物。 7.15.1.5 组构特征

指构造变形带中岩石与矿物变形组构特征,填写汉字。 7.15.1.6 变形机制

指构造变形带的变形机制,按下列代码填写:

1.推覆型 2.滑覆型 3.走滑型

7.15.1.7 形成期次或时代

指构造变形带的形成期次或时代,按附录A规定的代码填写。 7.15.1.8矿种

指构造变形带内因构造变形而形成的矿产,填写同7.7.2.10。

7.16 矿产图层

7.16.1矿产图层属性表(DX△△△11K-点、 DX△△△11C-多边形)

表29 矿产图层属性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数据项名 图元编号 矿产地名 矿 种 矿产组合 共 生 矿 伴 生 矿 矿床成因类型 矿 体 数 矿床规模 组分名称 矿石品位 计量单位 数据项代码 CHFCAC JJDAJ KCC KCAAW KCAAI KCAAH KCBA PKGKI PKGKB PKGKPL PKCDD HXGAH 数据类型及长度 N5 C40 C4 C1 C19 C19 C10 C2 C1 C30 C30 C10 C7 C2 单 位 13 成矿时代 KCAOC 14 地质工作程度 PKD 以矿产地(矿点、矿床)为属性表的记录单位。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7.16.1.1图元编号

指对矿产地的编号,按4.1规定填写。 7.16.1.2矿产地名

指矿产所在地名,填写汉字名称。 7.16.1.3 矿种

按GB/T 9649 KCC项下所列代码填写。 7.16.1.4 矿产组合

指同一矿产地中多种矿产,按下列代码填写:

1.单一矿产 2.共生矿产 3.伴生矿产

7.16.1.5 共生矿

指两种以上有用矿产的组合,如铅、锌、银矿床。按GB/T 9649 KCC项下所列代码填写,最多

填写4种矿。 7.16.1.6 伴生矿

指以一种矿产为主,伴生其它有用组分,如铜矿床以铜为主,伴生金、银等。伴生矿填写可以回收利用的矿。按GB/T 9649 KCC项下所列代码填写,最多填写4种矿。 7.16.1.7 矿床成因类型

指矿产地主要矿种依据成矿作用划分的成因类型,按GB/T 9649 KCBA项下所列代码填写。 7.16.1.8 矿体数

指矿体个数,填写数字。 7.16.1.9 矿床规模

指矿产的储量大小。按GB/T 9649 PKGKB项下所列代码填写。补充下列代码:

5.矿点 6.矿化点

7.16.1.10 组分名称

指矿石中有用组分名,按GB/T 9649 DHAA、HXDA及PKJ项下所列内容填写。 7.16.1.11 矿石品位

指整个矿区中有用组份或有用矿物的总平均值。 7.16.1.12 计量单位

指与组分名称相对应的计量单位,按GB/T 9649 HXI项下所列代码填写。 7.16.1.13 成矿时代

按附录A规定的代码填写。 7.16.1.14 地质工作程度

指矿区地质矿产特征工作的程度,按GB/T 9649 PKD项下所列代码填写,固体燃料矿产工作程度代码按GB/T 9649 MDBA项下所列代码填写。

7.17 产状符号图层

7.17.1 产状符号图层属性表(DX△△△12C)

表30 产状符号图层属性表

序号 1 2 3 数据项名 图元编号 产状类型 倾 向 数据项代码 CHFCAC GZBBGA GZBBAC GZBBAD 数据类型及长度 N5 C2 C3 N2 单 位 ° ° 4 倾 角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7.17.1.1 图元编号

指对产状符号点的编号,按4.1规定填写。

7.17.1.2 产状类型

按下述代码填写:

1.岩层产状 2.片理产状 3.片麻理产状 4.劈理产状 5.线理产状 6.流面产状 7.裂隙产状 8.岩层倒转产状 9.侵入接触产状 10.假流动产状 11.节理产状 12.页理产状 13.多期褶皱轴产状 14.多期片麻理褶皱轴产状 15.砾石长轴产状 16.面理产状 7.17.1.3倾向

指各种产状的倾向,填写S、N、E、W、SE、SW、NE、NW等字符。 7.17.1.3 倾角

按地质图标记的倾角度数填写。

7.18其它图元图层

本图层包括化石采样点、同位素年龄采样点、钻孔、火山机构、泉、震中、图切剖面等属性表,分别记录其基本属性数据。

7.18.1化石采样点属性表(DX△△△13H)

表31 化石采样点属性表

序号 1 2 3 4 数据项名 图元编号 化 石 产出层位 地层单位符号 数据项代码 CHFCAC GSAB DSB DSO 数据类型及长度 N5 C2 C50 C20 单 位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7.18.1.1图元编号

指对化石采样点的编号,按4.1规定填写。 7.18.1.2化石

指在该点采集的化石,按GB/T 9649 GSAB项下所列代码及下列补充代码填写。

50. 50.植物 51.孢粉 52.藻类 53.微体植物 60.动物 61.脊椎动物

62.无脊椎动物 63.鱼 64.人体骨骼 65.浮游生物 66.微体动物 7.18.1.3 产出层位

指化石产出的具体地层层位,以汉字描述。

7.18.1.4地层单位符号

指化石采样点所属地层单位的符号,按地质图标注的该地层单位(填图单位)符号填写。若按地层清理结果套改,则按清理后确定的代码填写。

7.18.2 同位素年龄采样点属性表(DX△△△13T)

表32 同位素年龄采样点属性表

序号 1 2 3 4 5 6 数据项名 图元编号 样品编号 样品名称 年龄测定方法种类 同位素地质年龄 分析单位 数据项代码 CHFCAC PKHFB HXGIE DHBIA DHBHAB HXGG HXGB 数据类型及长度 N5 C16 C8 C2 C14 C40 C8 单 位 YYYYMMDD 7 分析日期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7.18.2.1图元编号

指对同位素年龄采样点的编号,按4.1规定填写。 7.18.2.2样品编号

指图幅内对同位素年龄采样点的编号,填写数字。无此编号不填。 7.18.2.3样品名称

指所测样品的岩性名称或矿物名称。

7.18.2.4年龄测定方法种类

按GB/T 9649 DHBIA项下代码填写。 7.18.2.5同位素地质年龄

以百万年为单位,按测定数值填写。 7.18.2.6分析单位

指同位素年龄样品的测定单位,填写汉字名称。 7.18.2.7分析日期

指同位素年龄样品的测定时间。 7.19.3 钻孔属性表(DX△△△13K)

表33 钻孔属性表

序号 1 2 3 4 5 数据项名 图元编号 图面编号 钻孔编号 钻孔类型 地层厚度 数据项代码 CHFCAC GCJCBO GCJCBN TKAA QDFCF 数据类型及长度 N5 N3 C10 C2 C80 单 位 m 6 7 终孔深度 矿 种 TKACCA KCC N7.2 C14 m 据项定义或说明 7.18.3.1图元编号

指对钻孔的编号,按4.1规定填写。 7.18.3.2图面编号

指图幅内对钻孔的编号,填写数字。如无此编号则不填。 7.18.3.3钻孔编号

指施工单位对钻孔的编号,填写原编号。如无编号则不填。 7.18.3.4钻孔类型

按GB/T 9649 TKAA项下代码填写。 7.18.3.5地层厚度

指钻孔钻遇各地层(钻孔地质综合表上合并后之层位)符号及其视厚度,之间用“,”分隔。厚度以米为单位。 7.18.3.6终孔深度

指钻孔终孔时的深度,以米为单位填写。 7.18.3.7 矿种

填写所钻遇矿种。最多填写三种矿物,填写同7.7.2.10。 7.18.4 火山口属性表(DX△△△13S)

表34 火山口属性表

序号 1 2 数据项名 图元编号 火山口类型 数据项代码 CHFCAC HSDE HSDI 数据类型及长度 N5 C2 C30 单 位 3 火山口名称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7.18.4.1图元编号

指对各类火山口点的编号,按4.1规定填写。 7.18.4.2火山口类型

指火山口的类型,按GB/T 9649 HSDD项下所列代码填写。 7.18.4.3火山口名称

指该火山口的地理名称,填写汉字。 7.18.5 泉属性表(DX△△△13Q)

表35 泉属性表

序号 1 2 3 数据项名 图元编号 泉类型 泉水流量 数据项代码 CHFCAC SWBGAD SWBGAF SWBGAO 数据类型及长度 N5 C2 N3 N3 单 位 t/s ℃ 4 泉水温度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7.18.5.1图元编号

指对泉点的编号,按4.1规定填写。 7.18.5.2泉水类型

指泉的类型,如上升泉、下降泉、温泉等,按GB/T 9649 SWBGAD项下所列代码填写。 7.18.5.3泉水流量

指泉单位时间内的涌水量,以升/秒为单位填写数值。 7.18.5.4泉水温度

指泉水的温度,以℃为单位填写数值。 7.19.6 图切剖面属性表(DX△△△13P)

表37 图切剖面属性表

序号 1 2 3 4 5 数据项名 图元编号 剖面起点编号 剖面转折点编号 剖面终点编号 剖面方位 数据项代码 CHFCAC QDYGK QDYGM QDYGL QDYGD 数据类型及长度 N5 C2 C5 C2 C15 单 位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7.18.6.1图元编号

指对剖面线的编号,按4.1规定填写。 7.18.6.2剖面起点编号

按地质图中标注的字符填写。 7.18.6.3剖面转折点编号 按地质图中标注的字符填写。 7.18.6.4剖面终点编号

按地质图中标注的字符填写。 7.18.6.5剖面方位

指剖面的方位,填写NE、NW字符。如剖面有转折点,则分段填写。

8 元数据文件格式

按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的元数据格式标准执行。

9 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主要用于对建库程序、方法和过程进行指导。见空间数据库建库工作流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9f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