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模拟试题及答案(共8套)(1)

更新时间:2023-09-22 18:22:01 阅读量: 经管营销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古代汉语试题(1)

一、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即本鸟通见上耳悲涉旌既本鱼歌江下耳悲陟门题旦视疆寸马弃丹粪户牟鬲采徒廿禾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二、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 .2、蔡溃,遂伐楚。 .

3、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

4、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5、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6、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7、心忧炭贱愿天寒。 .

8、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 .9、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10、君能补过,衮不废也。 .11、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 1、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

2、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3、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

4、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 .5、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

6、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掘穴而.处焉。

7、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8、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 .9、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10、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 .四、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 1、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3、同志者,当不远千里而至。 4、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5、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6、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 7、左右欲刃相如。

8、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9、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10、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 1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五、简答题。

1、举例说明古汉语中的判断句。

2、写出《十三经注疏》所包含的典籍及注疏者。 3、举例说明许慎对汉字六书的解释。 六、标出下首律诗的平仄,并指出拗救。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

欢笑情如旧,萧疏发已斑。 .

何用不归去,淮上对秋山。 (加“·”者为入声字)

七、阅读下段古文并回答问题。

(鲁僖公)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

1

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

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

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左传·僖..公四年》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

2、本文中有几处宾语前置的句式,请在原文中画出。

3、指出本文中虚词“之”的用法及意义。 八、标点并翻译下段古文。

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专门)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日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 ——《吕氏春秋·疑似》 参考答案:

一、本题每字0.5分。 象形:鸟耳户禾鬲鱼马户 指事:本上廿牟寸下门丹牟 会意:即涉旦采见既陟弃粪采 形声:通悲旌题视徒歌江疆徒

二、 题每小题2分,其中指出加点词的意义1分,

指出属于本义或引申义1分。 1、防:堤坝,本义; 2、溃:溃败,引申义; 3、宿:经常,引申义; 4、间:离间,引申义;

5、节:节气、季节,引申义; 6、发:出发,引申义。

7、贱:价格低、便宜,本义; 8、隙:隔阂,引申义; 9、归:女子出嫁,本义;

10、过:过错、过失,引申义; 11、节:关节,引申义。

三、本题每小题2分,其中指出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各0.5分,指出古今义之间的差异1分。

1、河:古义专指黄河、今义泛指河流,词义范围扩大;

2、爪牙:古义指得力的助手或勇猛的干将、今义指坏人的帮凶,词义感情色彩由褒义变为贬义; 3、睡:古义指打盹、今义指睡觉,词义范围扩大; 4、恨:古义指遗憾、今义指痛恨,词义程度由轻变重;

5、汤:古义指热水、今义指汤类的食品,词义范围转移;

6、宫:古义指所有人的房屋、今义指帝王居住的宫殿,词义范围缩小;

7、粮:古专指出行所带的干粮、今义指各种粮食,词义范围扩大;

8、禽:古义是鸟兽的总称、今义专鸟类,词义范围缩小;

9、兵:古义指武器、今义指士兵,词义范围转移; 10、怨:古义指痛恨、今义指埋怨,词义程度由重变轻。

四、本题每小题2分,其中指出活用的词1分,说明用法1分。

1、生:动词使动用法,使??产生;

2、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3、远: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遥远; 4、道:名词作状语,在半道上、在路上; 5、王:名词使动用法,使??成为君王;

6、厚: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增厚、增多; 7、刃:名词用为动词,用剑杀;

8、活:动词使动用法,使??活下来; 9、鄙:名词使动用法,把??作为边邑; 10、郊:名词作状语,在郊外;

11、美: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丽、漂亮。 五、本题每小题6-7分。

1、举例说明古汉语中的判断句。 答:古汉语中的判断句有以下几种: (1)“主语+谓语”,如:A、刘备,天下枭雄。B、荀卿,赵人。(1分) (2)“主语+者+谓语”,如:A、兵者,不祥之器。B、陈轸者,游说之士。(1分) (3)“主语+谓语+也”,如:A、张骞,汉中人也。B、曹公,豺虎也。(1分) (4)“主语+者+谓语+也”,如:A、陈胜者,阳城人也。B、南冥者,天池也。(1分) (5)“主语(者)+副词+谓语(也)”,①表示肯定判断,如:A、(此)乃夫“长铗归来”者也。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1分)②表示否定判断,如:A、非报也,永以为好也。B、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1分) (6)“主语+判断词+宾语”,如:A、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B、余是所嫁妇人之父也。

2、写出《十三经注疏》所包含的典籍及注疏者。 答:《十三经注疏》所包含的典籍及注疏者是:(每错一处扣0.5分,)

《诗经》,唐孔颖达疏; 《易经(周易)》,唐孔颖达疏; 《尚书》,唐孔颖达疏; 《礼记》,唐孔颖达疏; 《仪礼》,唐贾公彦疏; 《周礼》,唐贾公彦疏; 《春秋左氏传》,唐孔颖达疏; 《春秋公羊传》,唐徐彦疏; 《春秋谷梁传》,杨士勋疏; 《孝经》,宋邢昺疏; 《论语》,宋邢昺疏; 《尔雅》,宋邢昺疏; 《孟子》,宋孙奭疏。

3、举例说明许慎对汉字六书的解释。

答: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屈(画成事物的样子,随着事物身体的变化而变化)。如:日月牛羊;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义(初一看可以知道所描述的事物,仔细观察可以看出其内在含义)。如:上下本末;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将几个字合并一个新义,以便表示出其具体的意义)。如:莫盥兼涉;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用一个字表示意义范围,再用一个同音字表示读音)。如:盛货煮减。转注者,建类一首,同义相受;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六、本题共10分,其中标出平仄8分,指出拗救各1

分;评分时每句1分,每错一处扣0.5分,扣完本句1分为止。符号说明:“-”代表平、“︱”代表仄。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2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

欢笑情如旧,萧疏发已斑。 -︱--︱,--.︱︱-。

何因北归去,淮上对秋山。 --︱-︱,-︱︱--。

第七句 “归”字拗,“不”字救 七、阅读下段古文并回答问题。

(鲁僖公)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

以:率领; 遂:接着,于是; 处:居住(在); 虞:意料; 涉:进入; 履:征讨的范围; 共:同“供”,供给; 复:回来; 诸:指示代词“之”和介词“乎(于)”的合音兼义词; 次:临时驻扎。

2、本文宾语前置的句式:①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②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3、本文中虚词“之”的用法及意义如下: A、代词,他们。如:①五侯九伯,女实征之。 .B、助词,用在定中式的名词性词组中,意思相当于“的”。如:①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②.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

C、 助词,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独立

性,把句子变成名词性的短语,在句子中作主语或宾语。①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作.宾语)②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作主语).③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作主语) .

标点:

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专门)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日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 ———《吕氏春秋·疑似》 翻译:

梁国的城北有一个叫黎丘的土丘,这里有一个奇鬼,喜欢仿效别人子侄的样子。城邑中有一个老人去市场喝醉了回来,黎丘的鬼九仿效他的儿子的样子,扶着老人并在路上捉弄他。老人回家,酒醒后骂自己的儿子说:“我是你的父亲,难道说不慈爱吗?我喝醉了,你半道上捉弄我,为什么?”他儿子哭着磕头说:“罪过呀,没有这种事。以前我到东邑去收债,你可以去问别人。”他的父亲相信了他,说:“唉!这一定是那个其鬼,我本来就听说过他。明日我一定专门再到市场喝酒,想遇到他并刺杀了他。”第二天到市场喝醉了。他真的儿子恐怕自己的父亲不能回来,于是过去迎接父亲。老人远处看到自己的儿子,拔出宝剑刺杀了他。老人的才智受到象自己儿子的人的迷惑,从而杀掉了自己的真儿子。那些被象士的人蒙蔽从而失去了真正的士的人,这就是黎丘丈人的才智呀。

古代汉语试题(2)

一、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亦诚羊都刃伐盥矢上壶十指步鼎鱼视帛下至末载牧寸防舂网甘朝手莫徒问既采马础鹿本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二、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

2、每闻琴瑟之音,则应节起舞。 .3、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4、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5、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6、堂上不粪,则郊草不芸。 .7、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8、其御之妻自门间而窥其夫。 .9、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

10、不愤不启,不诽不发。 .11、吾力足以举百钧。 .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 1、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

2、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

3、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

5、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6、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7、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

8、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

9、孟孙才其母死,哭泣无涕,中心不戚。 .10、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11、皮之不存,毛将焉傅? .四、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 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2、宦官惧其毁己也,皆共目之。

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4、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5、(冯谖)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6、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7、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8、驴不胜怒,蹄之。

9、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0、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 11、齐威王欲将孙膑。 五、简答题。

1、举例说明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 2、举例说明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六、标出下首律诗的平仄并指出拗救。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加“·”者为入声字) 七、阅读下段古文并回答问题。

(鲁僖公四年)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

3

同好何如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

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 ——《左..传·僖公四年》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指出本文中宾语前置的句子,并说明其句式特点。

3、翻译画线的句子。 八、标点并翻译下段古文。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返衣焦不申头尘不浴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欲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耳北行也 ——《战国策·魏策四》 参考答案:

一、本题每字0.5分。

象形:羊矢壶鼎鱼网手马鹿 指事:亦刃上十下寸甘本末 会意:伐盥步至牧舂朝莫既采 形声:诚都指视帛载防徒问础

二、本题每小题2分,其中指出加点词的意义1分,指出属于本义或引申义1分。

1、过:超过,引申义;

2、节:节拍、节奏,引申义; 3、城:城墙,本义; 4、归:女子出嫁,本义;

5、解:分解牛、杀牛,本义; 6、粪:扫除、打扫,本义; 7、本:树根,本义; 8、间:门缝,本义;

9、任:任务、责任,引申义; 10、发:启发,引申义; 11、举:举起,本义。

三、本题每小题2分,其中指出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各0.5分,指出古今义的差异1分。

1、河:古义专指黄河、今义泛指河流,词义范围扩大;

2、臭:古义泛指气味、今义专指臭味,词义范围缩小;

3、诛:古义指责备、今义指杀掉、杀死,词义程度由轻变重;

4、谤:古义指背后议论人、今义指毁谤或造谣中伤,词义感情色彩由中性变成贬义;

5、羹:古义指带汁的肉、今义指汤类食品,词义范围转移;

6、宫:古义泛指房屋、今义专指宫殿,词义范围缩小;

7、坟:古义指大土堆、今义指坟墓,词义范围缩小;

8、爪牙:古义指得力的助手或勇猛的干将、今义指坏人的帮凶,词义感情色彩由褒义变为贬义;

9、涕:古义指眼泪、今义指鼻涕,词义范围转移;

10、谷:古义泛指各种粮食作物、今义专指谷子一种作物,词义范围缩小;

11、皮:古义专指动物的毛皮、今义泛指事物的

表面部分,词义范围扩大。

四、本题每小题2分,其中指出活用的词1分,说明用法1分。

1、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削弱; 2、目:名词用为一般动词,用眼睛示意;

3、小: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小、轻视; 4、犬:名词作状语,象犬一样;

5、客:名词意动用法,把??当成客人; 6、走:动词使动用法,使??逃走、打败; 7、来:动词使动用法,使??来;

8、蹄:名词用为一般动词,用蹄子踢;

9、美: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丽、漂亮; 10、奴虏:名词作状语,象对待奴虏一样; 11、将:名词使动用法,使??做将军。 五、本题每小题6-7分。

1、举例说明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该题每种方式举出一个例句即可)

答:古汉语中宾语前置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如:A、寡人将谁朝而可?B、敢问何谓也?

(2)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如:A、三岁贯女,莫我肯顾。B、古之人不余欺也!

(3)宾语用代词复指而前置。如:A、鸡鸣而驾,塞井夷灶,惟余马首是瞻。B、当臣持竿临河时,心无杂虑,惟鱼之念。

(4)强调介词“以”的宾语时前置。如:A、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B、《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举例说明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答: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语意上的被动句。如:A、蔓草犹不可除。B、西伯拘而演《周易》。 (2)被动句式: “于”字句。用“于”字引出行为动作的发出者。如:A、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B、郤克伤于矢。 “见”字句。动词前加“见”字表示被动。如: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B、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见??于”句。动词前加“见”字,其后用“于”字引出行为动作的发出者表示被动。如: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为”字句。动词前加“为”字表示被动。如: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B、而身为宋国笑。

“为??所”句。动词前加“为、所”字表示被动。如: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B、少北,则为匈奴所得。

“被”字句。动词前加“被”字表示被动。如: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B、臣被尚书召问。 六、本题共10分,其中标出平仄8分,指出拗救各1

分;评分时每句1分,每错一处扣0.5分,扣完本句1分为止。(符号说明:-代表平、∣代表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

(“歧”字拗,“在”字救) 七、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如:到??去。 陈:陈列,摆好阵势。 谷:良,善。 徼:求取,祈求。 辱:表敬副词,表示对对方的尊敬,意思相当于“使您受辱”。 御:抵御,抵挡。 绥:

安抚。 城:城墙。 池:护城河。 及:与,跟,和。

2、指出本文中宾语前置的句子,并说明其句式特点。

①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宾语用代词复指而前置;②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强调介词“以”的宾语。 3、翻译画线的句子。①齐侯陈列好诸侯的军队,和屈完乘坐战车来检阅他们。②国君您如果用德行来安抚诸侯,谁敢不服从您?

八、本题分值中标点占1/3,翻译占2/3。评分时,

每错三处标点扣1分,扣完标点分为止;翻译每句1分,译文准确无误得满分,基本准确但有表达错误得0.5分,译文错误不得分。 标点: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返。衣焦不申,头尘不浴,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欲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耳北行也。” ——《战国策·魏策四》 翻译:

魏王想要攻打邯郸。季梁听说了这件事,半道返回。衣服皱缩了也不顾伸展,头上的尘土来不及洗去,去见魏王说:“今天臣来的时候,在大行见到一个人,正在面向北驾他的马车。告诉臣说:‘我要到楚国去。’臣说:‘您要到楚国去,为什么要面向北呢?’回答说:‘我的马好。’臣说:‘马虽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道路呀。’回答说:‘我的费用多。’臣说:‘费用虽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道路呀。’回答说:‘我的驾车人很好。’这几样越好,而离楚国越远罢了。如今王的举动想成就霸业王业,举止想立信于天下,依仗王国的强大、兵力的精锐,而想攻打邯郸,以便扩大土地成就威名。王您的举动越多,而离王业越远罢了,就象到楚国去而朝北走一样呀。”

古代汉语试题(3)

一、解释下列术语:

四体二用、衍文、脱文、粘、对、三平调、孤平 二、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虎效目象末四粪甘秉徒即本鸟通见上耳悲涉旌户旦牟视鬲采河廿禾寸明涉疆瓜旗刀刃捧亦舂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三、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2、穆公访诸蹇叔。 .

3、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4、堂上不粪,则郊草不芸。 .

5、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 .6、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7、蔡溃,遂伐楚。 .

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9、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10、时穷节起见。 .11、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

四、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

1、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2、大学始教,皮弁祭菜。 .3、突,犬从穴中暂出也。 .

4、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5、梁王由是怨盎,曾使人刺盎。 .

6、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 .7、江水又东,迳巫峡。 .

8、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9、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10、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五、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 1、此天以寡人慁(hùn,扰乱、打扰)先生,而存先王之庙也。

2、范增数目项王,以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3、同志者,当不远千里而至。 4、豕人立而啼。

5、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6、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7、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 8、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9、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10、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1、齐威王欲将孙膑。

六、标出下首律诗的平仄,并指出拗救。 汉江临眺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加“·”者为入声字)

七、阅读下段古文并回答问题。

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若出一口。公作色太息,播弓矢。..弦章入,公曰:“章!自吾失晏子,于今十有七年,未尝闻吾过不善。今射出质,而唱善者若出一口。”弦章对曰:“此诸臣之不肖也。知不..

足以知君之不善,勇不足以犯君之颜色。然而有一焉,臣闻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夫尺蠖食黄则其身黄,食苍则其身苍。君其犹有谄人之言乎?”公曰:“善。今日之言,章为君,我为臣。”是时海人入鱼,公以五十乘赐弦章归,鱼乘塞涂。抚其御之手,曰:..“曩者之唱善者,皆欲若鱼者也。昔者晏子辞...赏以正君,故过失不掩。今诸臣谄谀以干利,.

故出质而唱善如出一口。今所辅于君未见于众,而受若鱼,是反晏子之义,而顺谄谀之欲也。”.固辞鱼不受。君子曰:“弦章之廉,乃晏子之遗.行也。”

——《說苑·君道》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

2、标出文中的判断句。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八、标点并翻译下段古文。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列术语:

1、四体二用:清代语言学家戴震分析汉字“六书”

得出的结论,认为汉字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为造字法,转注、假借两种为用字法,这叫做“四体二用”。 2、衍文:校勘术语,也叫“衍字、衍”,指古书在传抄刻印过程中误增加的字。

3、脱文:校勘术语,也叫“脱字、夺字、脱”等,指古书在传抄刻印过程中误脱落的字。

4、粘:近题诗在平仄方面的要求之一,指在一首诗中,下联出句的第二个字必须和上联对句的第二个字平仄相同。

5、对:近题诗在平仄方面的要求之一,指在一首诗中,是指同一聯中對句和出句的平仄應當相對(尤其是雙數字及句尾)。

6、三平调:丁種句“仄仄仄平平”的第三字(七言“平平仄仄仄平平”則為第五字)必須是仄聲,如果用了平聲,句式就成了“仄仄平平平”,末尾連續出現三個平聲,這叫做“三平調”,是近體詩絕對不允許的。

7、孤平:乙種句“平平仄仄平”(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須為平聲,如果用了仄聲,句式就變成了“仄平仄仄平”,除去韻腳字是平聲以外只有一個字是平聲這叫做“犯孤平”。

二、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本题每字0.5分。

象形:虎目象鸟耳户鬲禾瓜刀 指事:末四甘本上牟廿寸刃亦 会意:舂粪秉即见涉旦采明涉 形声:疆旗捧效徒通悲旌视河

三、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本题每小题2分,其中指出加点词的意义1分,指出属于本义或引申义1分。 1、缘:沿着,引申义; 2、访:询问,本义; 3、过:超过。引申义;

4、粪:打扫、扫除,本义; 5、发:发射、射箭,本义; 6、防:堵塞,防备,引申义; 7、溃:溃败,引申义;

8、任:任务,责任,引申义; 9、间:秘密地,偷偷地,引申义; 10、节:节操,引申义;

11、发:发射,射箭,本义。

四、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

本题每小题2分,其中指出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各5

0.5分,指出古今义的差异1分。 臣听说过,国君喜好什么,那么臣子就会服从他;国1、臭:古义泛指各种气味、今义专指臭味,词义君嗜好什么,那么臣子就会给国君进献什么。③先前范围缩小; 晏子谢绝赏赐用来匡正国君,所以国君的过失不能掩2、菜:古义专指蔬菜、今义指包含蔬菜以及肉蛋饰。 等副食,词义范围扩大; 八、标点并翻译下段古文。 3、暂:古义为突然或一下子、今义为短暂或暂时,本题分值中标点占1/3,翻译占2/3。评分时,词义范围转移; 每错三处标点扣1分,扣完标点分为止;翻译每句14、侵:古义为不宣而战、今义指侵略,词义感情分,译文准确无误得满分,基本准确但有表达错误得色彩由中性变贬义; 0.5分,译文错误不得分。 5、怨:古义指痛恨、今义指埋怨,词义程度由重标点: 变轻;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6、恨:古义指遗憾、今义指痛恨,词义程度由轻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变重; 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7、江:古义专指长江、今义泛指河流,词义范围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扩大; 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8、响:古义专指回声、今义泛指声音,词义范围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缩小; 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9、睡:古义指打盹、今义指睡觉,词义范围扩大; 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10、汤:古义指热水、今义指汤类的食品,词义范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围转移。 不信也。”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五、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 本题每小题2分,其中指出活用的词1分,说明用翻译: 法1分。 郑国人在乡校里游玩,来议论执政的好坏。然明1、存:动词使动用法,使??存在; 对子产说:“毁掉乡校,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2、目:名词用作动词,用已经示意; 人们早晚工作后在这里游玩,来议论执政的好坏。他3、远: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遥远; 们认为好的,我们就施行它;他们所厌恶的,我们就4、人:名词作状语,象人一样; 改正它。这是我们的老师。怎么能够毁坏它呢?我听5、王:名词使动用法,使??成为君王; 说过做忠善之事来减少怨恨,没有听说过作威来防备6、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削弱; 怨恨的。难道不能很快地制止?但就象防备河流一7、肘:名词用为动词,用肘撞; 样,大的决口发生,伤害的人一定很多,我们是不能8、智: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聪明; 够挽救他们的。不如开个小口子让它得以疏导,不如9、兄:名词作状语,用对待兄长的礼节; 我们听到以后把它作为两咬呀。”然明说:“蔑我从今10、绿:形容词意动用法,使??变绿; 后知道您确实可以侍奉的,小人实在不才,如果真的11、将:名词使动用法,使??作将军。 能够如此,其实是郑国仰赖您,岂止是二三臣子呢?”六、标出下首律诗的平仄,并指出拗救。 仲尼听说了这番话,说:“从这件事来看,人们说子本题共10分,其中标出平仄8分,指出拗救各1产不仁义,我是不相信的。” 分;评分时每句1分,每错一处扣0.5分,扣完本句 1分为止。(符号说明:-代表平、︱代表仄) 古代汉语试题(4) 汉江临眺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1分) 王维 1、“姜氏欲之,焉辟害”一句中的“辟”与“避”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是一对 。 ..-。 A、古今字 B、通假字 C、异体字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D、繁简字 .-。 2、具有使动用法的词类有 、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和 。 .-。 3、“亟请于武公,公弗许”一句中,“亟”的词性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是 。 .-。 4、古书中因传抄刻印而误增加的字叫 ,(第七句“风”字拗,“好”字救) 脱落的字叫 。 七、阅读下段古文并回答问题。 5、“梁父即楚将项燕”一句属于 句式。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 6、下列各词中属于疑问代词的没:同“殁”,去世。 质:靶子。 不肖:有: 、 。 不象样,不贤明。 涂:同“途”,路途,道路。 吾、谁、余、莫、斯、夫、奚、其、或、若 御:御者,驾车人。 曩者:先前,从前。 辞:7、丁种句“仄仄仄平平”的第三字必须是仄声,谢绝,推辞。 干:求取。 反:背离,违如果用了平声,句式就成了“仄仄平平平”,末背。 固:坚决。 尾连续出现三个平声,这叫做 。 2、本文中的判断句: 二、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每字0.5分,共10①此诸臣之不肖也。②章为君,我为臣。③今所辅于分) 君未见于众,而受若鱼,是反晏子之义,而顺谄谀之欲十 指 步 鼎 鱼 视 帛 羊 下 至 也。④弦章之廉,乃晏子之遗行也。 末 载 牧 寸 防 舂 网 甘 莫 手 3、翻译: 象形 ①晏子去世十七年后,景公请诸大夫喝酒,景公射箭指事 出了靶子,堂上大夫叫好的声音,象出自一人之口。②会意

6

形声

三、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每题2分,共12分) 1、昔楚灵王好细要。 .2、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3、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4、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5、其御之妻自门间而窥其夫。 .6、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

四、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每题2分,共12分) 1、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

2、孟孙才其母死,哭泣无涕,中心不戚。 .3、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4、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 .5、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

6、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五、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每题2分,共12分)

1、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3、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4、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5、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6、於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六、标出下首律诗的平仄,并指出拗救。(10分)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加“·”者为入声字) .

七、阅读下段古文并回答问题。

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若出一口。公作色太息,播.弓矢。弦章入,公曰:“章!自吾失晏子,于今十有七年,未尝闻吾过不善。今射出质,而唱善者若出一口。”弦章对曰:“此诸臣之不肖也。知不足以知君之不善,勇..

不足以犯君之颜色。然而有一焉,臣闻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夫尺蠖食黄则其身黄,食苍则其身苍。君其犹有谄人之言乎?”公曰:“善。今日之言,章为君,我为臣。”是时海人入鱼,公以五十乘赐弦章归,鱼乘塞涂。抚其御之..手,曰:“曩者之唱善者,皆欲若鱼者也。..

昔者晏子辞赏以正君,故过失不掩。今诸臣谄谀以干利,故出质而唱善如出一口。.

今所辅于君未见于众,而受若鱼,是反晏.子之义,而顺谄谀之欲也。”固辞鱼不受。.君子曰:“弦章之廉,乃晏子之遗行也。” ——《说苑·君道》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 2、标出文中的判断句。(3分)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八、标点并翻译下段古文。(20分)

昔者楚共王与晋厉公战于鄢陵楚师败而共王伤其目酣战之时司马子反渴而求饮其右竖谷阳操觞酒而进之子反曰嘻退酒也竖谷阳曰非酒也水也子反之为人也嗜酒而甘之弗能绝于口而醉战既罢共王欲复战令人召司马子反司马子反辞以心疾共王驾而

7

自往入其幄中闻酒臭而还曰今日之战不谷亲伤所恃者司马也而司马又醉如此是亡楚国之社稷而不恤吾民也不谷无复战矣于是还师而去斩司马子反以为大戮竖谷阳之进酒也不以仇子反也其心忠爱之而适足以杀之故曰行小忠则大忠之贼也 ——《韩非子·十过》 参考答案:

一、本题共11分,每空1分。 1、A、古今字;

2、名词、动词、形容词; 3、副词;

4、衍文(衍字、衍),脱文(脱字、脱、夺); 5、判断; 6、谁、奚; 7、三平调。

二、本题共10分,每字0.5分。

象形:鼎鱼羊网手 指事:十下末寸甘 会意:步至牧舂莫 形声:指视帛载防

三、本题共12分,每小题2分,其中指出加点词的意义1分,指出属于本义或引申义1分。 1、要:腰,本义;

2、发:出发,引申义; 3、过:超过,引申义;

4、防:防备,堵塞,引申义; 5、间:门缝,本义; 6、本:树根,本义。

四、本题共12分,每小题2分,其中指出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各0.5分,指出古今义之间的差异1分。 1、河:古义专指黄河、今义泛指河流,词义范围扩大;

2、涕:古义指眼泪、今义指鼻涕,词义范围转移; 3、臭:古义泛指各种气味、今义专指臭味,词义范围缩小;

4、怨:古义指痛恨、今义指埋怨,词义程度由重变轻;

5、谤:古义指背后议论人、今义指毁谤或造谣中伤,词义感情色彩由中性变成贬义;

6、诛:古义指责备、今义指杀掉、杀死,词义程度由轻变重。

五、本题共12分,每小题2分,其中指出活用的词1分,说明用法1分。

1、智: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聪明; 2、目:名词用作动词,用已经示意; 3、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削弱; 4、兄:名词作状语,用对待兄长的礼节; 5、活:动词使动用法,使??活下来; 6、客:名词意动用法,把??当成客人。

六、本题共10分,其中标出平仄8分,指出拗字和救字各1分;评分时每句1分,每错一处扣0.5分,

平可平可仄、△拗、扣完本句1分为止。(符号说明:○

﹡救。)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仄仄平仄△仄,平平平*

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平。

又送王孙去,戚戚满别情。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不”字拗、“吹”字救) 是 。 七、阅读下段古文并回答问题。(本题共14分,具体2、许慎对汉字六书的解释上,“画成其物,随体诘标准如下) 诎”指的是 ,对形声的解释的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每词0.5分,意思相是 、 。 同也可以给分。) 3、汉字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为色:脸色。 不肖:不象样,不贤明。 涂:造字法,转注、假借两种为用字法,这叫同“途”,路途,道路。 御:御者,驾车人。 做 。 曩者:先前,从前。 干:求取。 反:背4、下列各词属于第一人称代词的离,违背。 固:坚决。 是 、 。 2、本文中的判断句:(指出一处1分,指出三处即可。) 小人、仆、臣、不才、吾、予、小子、鄙人 ①此诸臣之不肖也。 5、“吾属今为之虏矣”一句属于 句式,其③今所辅于君未见于众,而受若鱼,是反晏子之义,标志为 等字。 而顺谄谀之欲也。 6、近题诗在平仄方面有“粘”的要求,指在一首

④弦章之廉,乃晏子之遗行也。 诗中,下联出句的第二个字必须和上联对句的第3、翻译:(每句2分,具体标准如下,翻译意思大二个字平仄 。 致标准即可给分。) 二、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每字0.5分,共10

①晏子去世十七年后,景公请诸大夫喝酒(1分),分) 景公射箭出了靶子,堂上大夫叫好的声音,象出自一人涉 旌 既 本 鱼 歌 二 下 耳 悲 之口(1分)。 陟 门 旦 视 疆 寸 马 禾 丹 粪

②臣听说过,国君喜好什么,那么臣子就会服从象形 他(1分);国君嗜好什么,那么臣子就会给国君进献指事 什么(1分)。 会意

③先前晏子谢绝赏赐用来匡正国君(1分),所以形声 国君的过失不能掩饰(1分)。 三、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八、本题共20分,其中标点7分,翻译13分。评分义还是引申义。(每题2分,共12分) 时,每错三处标点扣1分,扣完6分为止;翻译每句1、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 .1分,译文准确无误得满分,基本准确但有表达错误2、堂上不粪,则郊草不芸。 .得0.5分,译文错误不得分。 3、时穷节起见。 .标点: 4、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

昔者楚共王与晋厉公战于鄢陵,楚师败而共王伤5、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其目。酣战之时,司马子反渴而求饮,其右竖谷阳操6、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觞酒而进之。子反曰:“嘻!退,酒也。”竖谷阳曰:四、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非酒也,水也。”子反之为人也,嗜酒而甘之,弗今义的差异。(每题2分,共12分) 能绝于口而醉。战既罢,共王欲复战,令人召司马子1、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反。司马子反辞以心疾。共王驾而自往,入其幄中,2、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 .闻酒臭而还,曰:“今日之战,不谷亲伤,所恃者司3、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马也。而司马又醉如此,是亡楚国之社稷而不恤吾民4、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也。不谷无复战矣。”于是还师而去,斩司马子反以5、突,犬从穴中暂出也。 .为大戮。竖谷阳之进酒也,不以仇子反也,其心忠爱6、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之,而适足以杀之。故曰:行小忠则大忠之贼也。 —五、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韩非子·十过》 (每题2分,共12分) 翻译: 1、同志者,当不远千里而至。

以前楚共王和晋厉公在鄢陵战斗,楚军战败楚共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王伤了眼睛。战斗正激烈的时候,司马子反口渴了想3、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 要得到水喝,他的车右竖谷阳捧着一杯酒献给他。子4、齐威王欲将孙膑。 反说:“嘿!拿走,这是酒。”竖谷阳说:“不是酒,5、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是水。”子反的为人,喜好喝酒并认为这酒很甘美,6、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不能停口地喝就醉了。战斗结束后,楚共王想再次作六、标出下首律诗的平仄,并指出拗救。(10分) 战,命令人召见司马子反。司马子反借口自己心有病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就拒绝了。楚共王亲自驾车过去,进入子反的帐中,王勃 闻到酒味后就回去了。说:“今天这场战斗,我亲自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受了伤,所依靠的就是司马,而司马又醉成了这个样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子,这是灭亡我们楚国的社稷并且不体恤我们的民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呀。我是不能再和晋军作战了。”于是回师离开,杀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加“·”者为入声字) 了司马子反并把他的尸体示众。竖谷阳献酒并不是专七、阅读下段古文并回答问题。 门为了仇恨子反的,其实是心里忠爱子反,却正巧杀(鲁僖公四年)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害了他。所以说:施行小的忠心就会成为大忠的残害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者。 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 同好何如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

古代汉语试题(5) 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1分)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1、“五谷谓稻黍稷麦菽也”一句使用的注释术语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是 ,“泮读为畔”一句使用的注释术语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 ——《左..

8

传·僖公四年》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5分)

2、指出本文中宾语前置的句子,并说明其句式特点。(4分)

3、翻译画线的句子。(4分) 八、标点并翻译下段古文。(20分)

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日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 ——《吕氏春秋·疑似》 参考答案:

一、本题共11分,每空1分。 1、谓,读为;

2、象形,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3、四体二用; 4、吾、予; 5、被动,为; 6、相同。

二、本题共10分,每字0.5分。

象形:鱼耳门马禾 指事:本下寸丹二 会意:涉既陟旦粪 形声:旌歌悲视疆

三、本题共12分,每小题2分,其中指出加点词的意义1分,指出属于本义或引申义1分。 1、防:堤坝,本义;

2、粪:打扫、扫除,本义; 3、节:气节、节操,引申义; 4、间:离间,引申义;

5、解:分解牛、杀牛,本义; 6、任:任务,责任,引申义。

四、本题共12分,每小题2分,其中指出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各0.5分,指出古今义之间的差异1分。 1、睡:古义指打盹、今义指睡觉,词义范围扩大; 2、恨:古义指遗憾、今义指痛恨,词义程度由轻变重;

3、爪牙:古义指得力的助手或勇猛的干将、今义指坏人的帮凶,词义感情色彩由褒义变为贬义; 4、汤:古义指热水、今义指汤类的食品,词义范围转移;

5、暂:古义为突然或一下子、今义为短暂或暂时,词义范围转移;

6、谷:古义泛指各种粮食作物、今义专指谷子一种作物,词义范围缩小。

五、本题共12分,每小题2分,其中指出活用的词1分,说明用法1分。

1、远: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遥远; 2、王:名词使动用法,使??成为君王; 3、肘:名词用为动词,用肘撞;

4、将:名词使动用法,使??作将军; 5、犬:名词作状语,象犬一样;

6、绿:形容词意动用法,使??变绿。

六、本题共10分,其中标出平仄8分,指出拗字和救字各1分;评分时每句1分,每错一处扣0.5分,

平可平可仄、△拗、扣完本句1分为止。(符号说明:○

﹡救。)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9

王勃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平。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平平仄*平△仄,○

平平。(“歧”字拗,“在”字救。) 七、阅读下段古文并回答问题。(本题共14分,具体标准如下)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每词0.5分,意思相同也可以给分。)

如:到??去。 次:临时驻扎。 谷:良,善。 徼:求取,祈求。 御:抵御,抵挡。 克:攻克。 若:如果。 城:城墙。 池:护城河。 及:与,跟,和。

2、指出本文中宾语前置的句子,并说明其句式特点。(4分)

①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1分)宾语用代词复指而前置;(1分)

②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1分)强调介词“以”的宾语。(1分) 3、翻译:(每句2分,具体标准如下,翻译意思大致标准即可给分。)

①齐侯陈列好诸侯的军队(1分),和屈完乘坐战车来检阅他们(1分)。

②国君您如果用德行来安抚诸侯(1分),谁敢不服从您(1分)?

八、本题共20分,其中标点7分,翻译13分。评分时,每错三处标点扣1分,扣完7分为止;翻译每句1分,译文准确无误得满分,基本准确但有表达错误得0.5分,译文错误不得分。 标点:

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专门)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日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吕氏春秋·疑似》

翻译:

梁国的城北有一个叫黎丘的土丘,这里有一个奇鬼,喜欢仿效别人子侄的样子。城邑中有一个老人去市场喝醉了回来,黎丘的鬼就仿效他的儿子的样子,扶着老人并在路上捉弄他。老人回家,酒醒后骂自己的儿子说:“我是你的父亲,难道说不慈爱吗?我喝醉了,你半道上捉弄我,为什么?”他儿子哭着磕头说:“罪过呀,没有这种事。以前我到东邑去收债,你可以去问别人。”他的父亲相信了他,说:“唉!这一定是那个奇鬼,我本来就曾经听说过他。明日我一定专门再到市场喝酒,想遇到他并刺杀了他。”第二天到市场喝醉了。他的真儿子恐怕自己的父亲不能回来,于是过去迎接父亲。老人远处看到自己的真儿子,拔出剑来刺杀了他。老人的才智受到象自己儿子的人的迷惑,从而杀掉了自己的真儿子。那些被象士的人蒙蔽从而失去了真正的士的人,这就是黎丘丈人的才

智呀。 《鳲鳩》刺不壹也。在位無君子,用心之不壹也。

○鳲,音尸,本亦作尸。[疏]鳲鳩四章,章六句。至

不壹。○正義曰:經云:“正是四國”,“正是國《古代汉语》试题(6)

人”,皆謂諸侯之身能爲人長。則知此云在位無君子一、默写课文《原宪居鲁》。(10分)

者,正謂在人君之位無君子之人也。在位之人既用心二、举例说明六书中的象形、指事和形声。(10不壹,故經四章皆美用心均壹之人,舉善以駁時惡。分)

首章其子七兮,言生子之數。下章云在梅、在棘,言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古義和今義。(10其所在之樹。見鳲鳩均壹養之,得長大而處他木也。分)

鳲鳩常言在桑,其子每章異木,言子自飛去,母常不1.繆公怨?

此三人,入於骨髓。 移也。鳲鳩在桑,其子七兮。興也。鳲鳩,秸鞠也。2.帝高陽之苗裔兮,朕鳲鳩之養其子,朝從上下,莫從下上,平均如一。箋3.孟孫才,其母死,哭泣無涕.

皇考曰伯庸。 ,中心不戚。云:興者,喻人君之德當均一於下也,以刺今在位之4.上報曰:“將軍者,國之爪牙. 也。??” 人不如鳲鳩。○秸,居八反,又音吉。鞠,居六反。四、翻譯下列句子。(10分)

..莫音暮。下上,時掌反。淑人君子,其儀一兮。箋云:1.夫扁鵲天下之良醫,而不能與靈巫爭用淑,善。儀,義也。善人君子,其執義當如一也。其者,知與不知也。故事求遠而失近,廣藏而狹儀一兮,心如結兮。言執義一則用心固。 [疏]鳲鳩棄,斯之謂也。

至結兮。○正義曰:言有鳲鳩之鳥,在於桑木之上爲2.知不足以知君之不善,勇不足以犯君之顔巢,而其子有七兮。鳲鳩養之,能平均用心如壹,以色。然而有一焉,臣聞之:君好之,則臣服之;興人君之德養其國人亦當平均如壹。彼善人君子在民君嗜之,則臣食之。

上,其執義均平用心如壹,既如壹兮,其心堅固不變五、選擇題(包括单项和多项)。(15分)

如裹結之兮,言善人君子能如此均壹,剌曹君用心不1.下列句子中,“被”字表示被動的是

均也。

( )。

A.下施萬民,萬民被其利。 —《詩經·曹風·鳲鳩》

B.秦王復擊軻,被八創。 问 题:

C.彌衡被魏武謫為鼓吏。

1.這段《詩經》的注疏中包含有哪幾個人的注D.嵇康被诛后,山公举康子绍为秘书丞。 解?这些人的注解训诂学上分别称作什么?(8分)

2.下列句子中,賓語用代詞複指的賓語前置

2.“鳲,音尸,本亦作尸”、“秸,居八反,又音句是( )

吉。鞠,居六反。莫音暮。下上,時掌反。”这类注A.我有老父,身死莫之葬也。

语出自何书?(2分)

B.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

九、標點並翻譯下段古文(15分)

池,雖眾,無所用之。

鄭人游於鄉校以論執政然明謂子產曰毀鄉C.吾實不才,又誰敢怨?

校何如子產曰何為夫人朝夕退而遊焉以議執政D.雞鳴而駕,塞井夷竈,惟余馬首是瞻。 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3.下列句子中,形容詞表示意動的句子是

吾師也若之何毀之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 )

防怨豈不遽止然猶防川大決所犯傷人必多吾不A.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 克救也不如小決使道不如吾聞而藥之也然明曰 B.小人甘其壟畝,君子保其恬素。

蔑也今而後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實不才若果C.什一,去關稅之征,今之未能,請輕之。 行此其鄭國實賴之豈唯二三臣仲尼聞是語也曰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以是觀之人謂子產不仁吾不信也(《左傳·襄公三4.下列句子中,名詞用作一般動詞的句子是

十一年》) ( )

参考答案

A.從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繒單衣。 一、默写课文《原宪居鲁》。(10分)

B.從左右,皆肘之,使立於後。

( 每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

C.齊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 原憲居魯,環堵之室,茨以生蒿,蓬戶甕牖,揉D.於是乘其車,揭其劍,過其友曰:“孟嘗

桑以為樞,上漏下濕,匡坐而弦歌。子貢聞之,乘肥君客我。”

馬,衣輕裘,中紺而表素,軒車不容巷,往見原憲。5.下列句子中,“於(于)”起引進行為主

原憲冠桑葉冠,杖藜杖而應門。正冠則纓絕,衽襟則動者作用的句子有( )。

肘見,納屨則踵決。子貢曰:“嘻!先生何病也?”A.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 原憲仰而應之曰:“憲聞之:無財之謂貧,學而不能B.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行之謂病。憲,貧也,非病也。若夫希世而行,比周C.宋公及楚人戰於泓。

而交,學以為人,教以為己,仁義之慝,輿馬之飾,D.勞心者制人,勞力者制於人。

憲不忍為也。”子貢逡巡,面有愧色,不辭而去。原六、举例说明什么是古无轻唇音和古无舌上音。憲曳杖拖屨,行歌《商》《頌》而反,聲滿天地,如(10分)

出金石。天子不得而臣也,諸侯不得而友也。故養志七、標出下首律詩的平仄格式,並指出其中的拗者忘身,身且不愛,孰能累之?《詩》曰:“我心匪救。(10分)

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此之謂也。 過香積寺 王維

二、举例说明六书中的象形、指事和形声。(10分)

不 知 香 積 寺,數 里 入 雲 峰。 (象形、指事和形声各占3分,不举例各扣1分。) 古 木 無 人 徑,深 山 何 處 鐘。 象形:通过描画事物形体来记录词的一种造字方 泉 聲 咽 危 石,日 色 冷 青 松。 法。例如“人、牛、羊、日、月”等。

薄 暮 空 潭 曲,安 禪 制 毒 龍。 指事:用指事性符号或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指八、閱讀下段注文並回答問題。(10分) 事性符号来记录词的一种造字方法。例如“一、二、

10

3.倒置 古代修辞格之一,根据修辞、对仗、平仄等需要,将句子成分的顺序有意识倒过来。如《史记·韩信卢绾列传》:“夫种、蠡无一罪,身死亡。”又如杜甫《秋兴八首》其八:“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4.之为言 训诂术语之一,用于声训。如《论语·为政》:“为政以德。”朱熹注:“政之为言正也。”

三、指出下列漢字的形體結構。(10分)

鳥本瓜即徒上眉廿盥錦射問鼎甘戈亦章寸涉

(错1字扣0.5分) 象形:鳥瓜眉鼎戈 指事:本上廿甘亦寸 會意:即盥射章涉 形聲:徒錦問载

四、選擇題(包括单项和多项)。(20分) (每小题2分。)

1.B 2.CD 3.D 4.AD 5.ABD 6.ABC

7.BCD 8.AD 9.AC 10.AD

五、解释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並指出該意義屬於本意還是引申義。(10分)

(每小题2.5分) 1.心憂炭賤願天寒。 .

賤:价格低。引申义。

2.晨往,寢門辟矣,盛服將朝。 . 朝:上朝。引申义。

?

3.巨防容螻而漂邑殺人。 防:堤岸。本义。

?

4.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发:启发。引申义。

六、選擇題(包括单项和多项)。(20)分)

(每项占2分,第3小题共占4分) 1.BD 2.AC 3.ADE 4.C 5.D 6.AE

七、从对仗、押韵、平仄三个方面谈谈格律诗的特点并写出下首律诗的平仄基本格式:(10分)

(对仗、押韵各占3分,平仄占4分)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1、颔联、颈联对仗。

2、偶数句押韵,首句可押韵,也可不押。本

首诗高、毛、曹、劳4字押韵。

3、一句的各节拍之间平仄交替,一联的各节

拍之间平仄相反,两联之间平仄相粘。 本首平仄的基本格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八、翻譯下段古文。(20分) 【標點】

(标点共占5分,错3处扣1分。译文占15分,错1处扣1分。)

管仲有病,桓公問之曰:“仲父之病病矣,可不諱云,至於大病,則寡人惡乎屬國而可?”管仲對曰:“公誰欲與?”公曰:“鮑叔牙。”曰:“不可。

16

其為人,絜廉善士也。其於不己若者不比之;又一聞人之過,終身不忘。使之治國,上且鉤乎君,下且逆乎民。其得罪於君也,將弗久矣。”公曰:“然則孰可?”對曰:“勿已,則隰朋可。其為人也,上忘而下(不)畔,愧不若黃帝而哀不己若者。以德分人謂之聖,以財分人謂之賢。以賢臨人,未有得人者也;以賢下人,未有不得人者也。其於國有不聞也,其於家有不見也。勿已,則隰朋可。” 【譯文】

管仲患了重病,齊桓公向他詢問說:“仲父的病已經很重了,說個不好聽的話,如果到了不可治的地步,那時我把國政交給誰合適呢?”管仲回答說:“您打算交給誰呢?”齊桓公說:“鮑叔牙。”管仲說:“不行。鮑叔牙的為人,是個清白方正的人,他對於不如自己的人從不結交;另外一旦知道別人的過錯,他便終身不忘。讓他治理國家,對上會連累國君,對下會違背民意。等到得罪國君的時候,他的日子就不長了。”齊桓公說:“既然如此那麼誰可以用呢?”管仲回答說:“如果不推薦不行,那我認為隰朋可以勝任。隰朋為人,對上有所不聞而對下不違民意,常愧歎不如黃帝而同情那些不如自己的人。把美德分給別人叫做聖,把錢財分給別人叫做賢。有才能而下看人,沒有一個得人心的;有才能而待人謙下,沒有不得人心的。他對於國事是有所不管,他對於家事是有所不見。如果不推薦不行的話,我認為隰朋可以勝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9c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