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设计院笔试题

更新时间:2023-11-24 16:0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72同济大学设计院笔试题

同济院2010笔试题;

1、在抗震设防区高层建筑结构应把握哪些结构设计概;高层建筑结构应注重概念设计,重视结构的选型和平面;

2、抗震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发展经历哪些阶段,并简单;a)建筑抗震静力理论阶段;静力理论是指估计地震作用时,不考虑地震和结构的动;b)反应谱理论阶段;反应谱是指将地震作用在单质点体系上,求得位移、速;c)动力理论阶段;动力法把地震作为一个时间

同济院2010笔试题

1、 在抗震设防区高层建筑结构应把握哪些结构设计概念?

高层建筑结构应注重概念设计,重视结构的选型和平面、立面布置的规则性,加强构造措施,择优选用抗震和抗风性能好且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在抗震设计时,应保证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使整体结构具有必要的承载力、刚度和延性。

2、 抗震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发展经历哪些阶段,并简单阐述各阶段的基本

方法?

a) 建筑抗震静力理论阶段。

静力理论是指估计地震作用时,不考虑地震和结构的动力特性和结构的动力性质(变形和阻尼)假定结构为刚性,地震水平作用于结构或构件的质量中心处,其大小相当

于结构的重量乘以一个比例常数

b) 反应谱理论阶段。

反应谱是指将地震作用在单质点体系上,求得位移、速度或加速度等响应的最大值与单质点体系自振周期间的关系。

c) 动力理论阶段

动力法把地震作为一个时间过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震加速度时程作为地震动输入,建筑物简化为多自由度体系,计算得到每一时刻建筑物的地震反应,从而完成

抗震设计工作。

d) 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理论阶段

确定设防水准,划分结构的性态水平,选择合适的性态目标,确定抗震设计的性态准则,研究抗震性态的分析方法,研究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方法,制定基于性态

的抗震设计规范。它们构成了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理论的基本框架。

3、 简述液化地基处理的基本对策?

处于饱和状态的砂土或粉土,在重复或突变荷载作用下,孔隙水压力上升,土粒间有效应力降低,在土中排水条件不畅的情况下,可能使土粒处于悬浮状态,这时土体的抗剪强度丧失,这现象称为砂土的液化。其液化的内在条件为:①土粒无粘性或低粘性,且结构松散;②土处于饱和状态;③土中排水条件差,超隙

水压力不易消散。

可液化地基的处理,其出发点是改变它的内在条件,增加土体密实度和改善排水条件。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⑴ 强夯法:根据不同的土质条件和夯击能,可处理4~10m深度范围,处理的宽度

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的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宽度宜为基底下设计处理深

度的1/2~2/3,且不宜小于3m;

⑵ 桩基或深基础:采用桩基础时,桩端伸入液化浓度以下稳定土层中的长度,应

按计算确定,且对碎石土、砾、粗、中砂、坚硬粘性土和密实粉土不应少于0.5m,

对其它非岩石土不宜少于1.5m;

⑶ 加密法:包括振冲法、砂石桩法等,应处理至液化深度下界,采用振冲法和砂

石桩法加固后,桩间土的标贯击数应大于液化判别标贯临界击数;处理的宽度

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的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扩大宽度不应小于可液化土

层厚度的1/2且不小于基础宽度的1/5,砂石桩法还不应小于5m; ⑷ 换填法:用非液化土替换全部液化土层。液化地基土的处理范围,在基础外缘

以外的处理宽度,应超过基础底面下处理深度的1/2且不小于基础宽度的1/5.

4、 分析钢筋混凝土短柱、长柱、细长柱的受力破坏过程?

a) 短柱:配有纵筋和箍筋的短柱,在轴心荷载作用下,整个截面的应变基本是均匀分

布的。当荷载较小时,混凝土和钢筋都处于弹性阶段,柱子压缩变形的增加与荷载的增加成正比,纵筋与混凝土压应力的增加也与荷载的增加成正比。当荷载较大时,

由于混凝土塑性变形的发展,压缩变形增加的速度快于荷载的增加速度;同时,在相同荷载增量下,钢筋的压应力比混凝土的压应力增加得快。随着荷载的继续增加,柱中开始出现细微裂缝,在临近破坏荷载时,柱四周出现明显的纵向裂缝,箍筋间的纵筋发生屈服,向外凸出,混凝土被压碎,柱子即告破坏。

b) 长柱:由于各种偶然因素造成的初始偏心距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加载后,初始偏

心距导致产生附加弯矩和相应的侧向挠度,而侧向挠度又增加了荷载的偏心距;随着荷载的增加,附加弯矩和侧向挠度将不断增大。这样相互影响的结果,使长柱在轴力和弯矩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破坏。破坏时,首先在凹侧出现纵向裂缝,随后混凝土被压碎,纵筋被压屈向外凸出;凸侧混凝土出现垂直于纵轴方向的横向裂缝,侧向挠度急剧增大,柱子破坏。

c) 细长柱:失稳破坏

5、 试画结构的内力图形状(M、N、Q),并根据构件受力的状况需进行哪些强度验算。

6、 试画结构布置,并简单说明各构件的作用。

(1) 钢结构屋盖,直径80m。 (2) 某展览中心钢结构屋面。

7、 结构分析计算时采用的分析计算软件一般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你所熟悉的用于结构设

计的软件哪些?

1)选用合理的计算程序,即对软件的功能有切实的了解,计算模型的选取必须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情况。

2)计算软件的技术条件应符合国家规范的要求,即应选取合法有效的结构计算软件。

3)对所采用的计算结果应先判别,并在确认合理有效后方可在设计中采用。 4)对复杂结构应采用多模型分析,避免单一计算模型带来的模型化差错。 PKPM、盈建科

8、 某挡土墙的墙壁光滑(δ=0),墙高7.0m,墙厚两层填土,试求作用在上的总主动土压

力Ea、水压力Ew,及其作用点。

解:1)将均布荷载等效成虚构的填土高度为h=γ1=16.5=6.06m 第一层:

Ka1=tan?(45°?32°/2)2=0.307

A点主动土压力为Pa1=γ1?h?Ka1=16.5?6.06?0.307=30.7

B点主动土压力为Pa2=γ1? h+h1 ?Ka1=16.5?(6.06+3.5)?0.307=48.4 第二层:

Ka2=tan?(45°?30°/2)2=0.333 q100 ??2=??,=???????=19.25?10=9.25

B点主动土压力为Pa3=γ1? h+h1 ?Ka2=16.5?9.56?0.333=52.6 C点主动土压力为:

Pa4= γ1? h+h1 +??2??2 ?Ka2=[16.5?9.56+9.25?3.5]?0.333=63.4 11 ????=?30.7+48.4?3.5+? 52.6+63.4 ?3.5=341.4 作用点离A点距离为 30.7?3.5?3.52+2?17.7?3.5?3.5?3+52.6?3.5? 3.5+

123.5+2?10.8?3.5? 3.5+2?213.5330.7?3.5+2?17.7?3.5+52.6?3.5+2?10.8?3.5

=3.916m 2)水压力 第二层: B点位0

C点为????=γw?h2=10?3.5=35

1?γw?h2?h2=0.5?10?3.5?3.5=61.25 作用点离C点的距离为3.5/3=1.17m ????=

同济院2013笔试题 1、基础选型、适用范围

a)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独立基础、条形基础、十字交叉基础、筏板基础、箱型基础)

当建筑场地土质均匀、坚实,性质良好,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20KPa时,对于一般建筑,可将基础直接做在浅层天然土层上。

b) 人工地基

建筑地基土层软弱,压缩性高,强度低,无法承受上部结构荷载时,需经过人工加固处理后作为地基。

c) 桩基础

当建筑地基上部土层软弱、深层土质坚实,可采用桩基础。 适用范围:天然地基土质软弱、高层建筑、重型设备 d) 深基础(沉井、箱桩基础、地下连续墙等沉井基础)

若上部结构荷载很大,一般浅基础无法承受,或相邻建筑不允许开挖基槽施工以及有特殊用途与要求时,可采用深基础。

2、三水准、两阶段

三水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1)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失或者不需要修理可继续使用;

2)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者不需要修理仍然可以继续使用;

3)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预计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至于倒塌或者发生危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两阶段:

第一阶段为结构设计计算阶段:

主要任务是承载能力计算和一系列基本抗震构造措施设计。确定结构方案和结构布置,用小震作用计算结构弹性位移和构件的内力,并用极限状态法设计各构件(譬如确定配筋或者确定型钢类型),同时进行结构的抗震变形验算,按照延性和耗能要求,采用相应的构造措施。这样就基本可以做到保证前面所说的“三水准”中的前两个水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

第二阶段为验算阶段:

主要对抗震有特殊要求或者对地震特别敏感、存在大震作用时容易发生灾害的薄弱部位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要求其值在避免结构发生倒塌的范围内。如果层间位移超过允许值,认为结构可能发生严重破坏或者倒塌,则需要对薄弱部位采取必要的措施,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通过计算和构造措施,通过弹性阶段的设计计算和塑性阶段的验算,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要求。

3、 连续梁多跨、M最大的布置

1) 求某跨跨内最大正弯矩时,应在本跨布置活荷载,然后隔跨布置。 2) 求某跨跨内最大负弯矩时,本跨不布置活荷载,而在其左右领跨布置,然后隔跨布置。

3) 求某支座绝对值最大的负弯矩时,或支座左右截面最大剪力时,应在该支座左右两跨布

置活荷载,然后隔跨布置。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8z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