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复习题

更新时间:2024-06-17 16:3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育学原理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夸美纽斯在( A )书中提出的自己的教育思想。 A.《大教学论》 B.《母育学校》 C.《语言学入门》 D.《世界图解》

2下列不属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的是( D ) A、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 B、人的发展与人的活动相一致 C、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D、人的全面发展的属性 3下列属于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的是( A )

A、教育目的的确定还要受到思想家们或指定教育目的者人性的假设的影响 B、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是教育目的的确定的重要依据 C、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社会发展

D、生产关系和社会意识形态制约着教育目的 4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 D )

A.《理想国》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大教学论》

5提出并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B )

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洛克 D. 裴斯泰洛齐 6、系统地阐述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C )

A. 洛克 B. 赫尔巴特 C. 卢梭 D. 夸美纽斯 7、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 C )。

A 《论语》 B 《理想国》 C 《学记》 D 《大教学论》

8、最早对课堂教学从理论上加以阐述的教育著作是( D )

A 斯宾塞的《教育论》 B 洛克的《教育漫话》 C 马卡连柯的《教育诗篇》D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9、最早视教育学为一门学科并创立教育体系的人是 ( A ) 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孔子 D 苏格拉底 10、《实验教学》是___B____的著作 。

A斯宾塞 B 拉伊 C 杜威 D凯罗夫、 11、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 )

A .涂尔干 B卢梭 C赞科夫 D福禄倍尔 12、人的个性品质的形成主要是通过( A )

A.社会交往 B.学校教育 C.家庭教育 D.自我修养 13、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四个阶段儿童在7~11岁属于哪个阶段( C )

A 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4、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 A )

A.社会生产力 B.文化传统 C.社会制度 D.科技水平

15、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C )

A 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 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 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 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16、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A )

A 内容的丰富 B 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的控制权 C 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D 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17、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 A.主导因素 B.决定因素 C.物质前提

D.内部动力 答案:C

18.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是( ) A.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B.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C.培养劳动者

D.推进素质教育 答案:C

19.教学的基本任务是( ) A.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 B.促进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C.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D.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答案:A

20.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教育内容 B.教育目的 C.学生

D.教师 答案:B

21、结构主义课程论的创立者是( )。

A、杜威 B、布鲁姆 C、布鲁纳 D、赞可夫 答案:C

22.教学中“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 )。 A.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B.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C.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规律

D.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 答案:A

23、儿童身心的发展总是低级水平向高级水平发展的,这是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可变性 C、顺序性 D、稳定性 答案:C

24、提倡“德治”和“礼治”的我国古代教育家是( )。 A、孔子 B、墨子 C、荀子 D、朱熹 答案:A

25.教育的本体功能之一是( ) A.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B.促进生产发展,服务经济建设 C.对政治经济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D.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进程 答案:D

26.我国现在实行的义务教育的年限是( ) A.6年

B.5年 C.8年

D.9年 答案:D

27.人类教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 A.自然环境 B.社会生产 C.人口状况

D.政治制度 答案:B

28.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 ) A.教育观念现代化 B.教育管理现代化 C.教师素质现代化

D.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答案:C

29.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 ) A.主体活动的选择性 B.主体活动的计划性 C.主体活动的预见性

D.主体活动的创造性 答案:D

30.教育的最基本的职能是( ) A.传播文化 B.生产功能 C.培养人才

D.人口功能 答案:C

31.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家是( ) A.柏拉图 B.昆体良 C.皮亚杰

D.里士多德 答案:D

32、在教育学孕育,萌发阶段,中国有哪个思想家他的思想虽然没有专论教育,但是论及了教育?( C )

A.司马迁 B.荀子 C.孔子 D.老子

33、一下哪位不属于教育学学科群形成阶段的代表人物?( D )

A. 斯宾塞 B.拉伊 C.杜威 D.赫尔巴特

34、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来自于以下哪个国家?( D )

A. 德国 B.俄国 C.英国 D.美国

35、以下教育思想家谁支持遗传决定论?( B )

A.拉伊 B.霍尔 C. 卢梭 D.杜威

36、卢梭主张以下哪种人类发展观点?( B )

A.遗传决定论 B.教育万能论 C.环境决定论 、 D.多因素和力论

37、人发展的生物学前提是哪个因素?( C )

A.环境 B.姓名 C. 遗传 D.学校

38、环境是人发展的什么条件?( A ) A、客观 B、主观 C. 特殊 D.决定

39、社会环境不包括以下哪个方面?( A )

A.自然环境 B.社会物质环境 C. 人际关系环境 D。文化环境

40、学校教育不具备以下哪种特性?( B )

A.专门性 B.物质性 C.系统性 D.选择性

41、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几个阶段?( A )

A.4 B.5 C.3 D.6

42、前习俗水平属于谁的道德理论主要观点?( C )

A.拉斐尔 B.卢梭 C.皮亚杰 D.柯尔伯格

43教育目的的4能说不包含以下哪项?( B ) A.导向 B.消极 C调控 D.评价 44、持个人本位论的教育学家有?( C ) A.杜威 B.霍尔 C卢梭 D.斯宾塞 45、现代持科学教育目的观的流派主要有?(A)

A.实用主义教育 B.人文主义教育目的 C。神学教育流派 D.个人本位流派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B )

A 系统性 B 能动性 C 客观性 D 主观性

4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 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48.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符合个体身心发展的( B )。 A.不平衡性要求 B.个别差异性要求 C.顺序性要求 D.互补性要求

49. .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B )。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50.提出“白板说”的是 (B )

A 华生 B 洛克 C 卢梭 D格塞尔

51.在下列学者中,主张社会本位论的学者是(D)

A.卢梭 B.裴斯泰洛奇 C.康德 D.凯兴斯泰纳

52.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C)。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53.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D)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互补性 D 差异性

54.于1939年出版,以前苏联( C )为主编的《教育学》对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

A.巴班斯基 B.赞可夫 C.凯洛夫 D.申比寥夫

55.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 (B ) A 环境决定论 B 遗传决定论 C 教育万能论 D 二因素论 56.“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 A差异性 B 不均衡性 C 阶段性 D 顺序性

57. 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 C )。

A. 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要看情况而定 58.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

A.备课 B.上课 C.练习复习 D.考试

59.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教育、教学工作应 (D ) A 有针对性 B 因材施教 C 抓住成熟期 D 循序渐进

60、原始形态的教育主要指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具有如下特点:教育的非独立性、教育的原始性和( B )

A 教育的普遍性 B教育的平等性、普及性C 教育的平等性 D 教育的广阔性

61、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 :孕育—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学科群形成阶段和( A )

A 学科群深化、整合阶段 B 学习深化整合阶段 C 整理运算阶段 D学科深化整理阶段

62 教育的起源分为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论、( B )劳动起源论。 A 人类起源论 B 心理起源论 C 语言起源论 D 肢体起源论

63 以下哪些是欧洲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 D )

A 、颜元的《存学篇》B、 韩愈的《师说》 C 、朱熹《语录》 D 、 柏拉图的《理想国》

64 《普通教育学》哪一年出版的?( A )

A 1806年 B 1855年 C 1860 年 D 1816年 65 心理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 C ) A 凯洛夫 B 汤姆逊 C 孟禄 D 卢瑟福 66教育目的的功能分为导向功能、选择功能 、激励功能 和( B ) A 论证功能 B 评价功能 C 分析功能 D 提升功能 67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其中核心是( D )A 注意力和思维能力 B 想象力和创造力 C 观察力和想象力 D思维能力和创造 能力

68 最早的学校教育应出现于两河流域的国家,即( C )和古巴比伦 A 古埃及 B 古印度 C 亚述 D 古中国

69人类教育与动物“教育”的根本区别:(C)

A、人的教育是他人教育 B、人的教育具有社会性

C、人的教育具有目的性和社会性 D、人的教育具有目的性 70教育产生的客观基础是:(A)

A、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 B、人与社会的生产关系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社会生产与生产力的矛盾 71教育存在的两种基本形式:(B)

A、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 B、他人教育和自我教育 C、他人教育和家庭教育 D、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

72(A)是中国近代最早从理论上提出教育应独立于政治和宗教的教育家。 A、蔡元培 B、陶行知 C、杜威 D、孔子 73(D)是人发展的生物学前提

A、环境 B、活动 C、教育 D、遗传 74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D)作用

A、调控 B、直接 C、间接 D、主导 75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主要、直接目的的活动是(B) A、遗传 B、教育 C个人活动 D、环境 76(C)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和支配权。

A、经济 B、生产力 C、政治 D、文化

77在人的发展中所起的主导作用较之其他教育活动更为突出和重要的活动是(A) A、学校教育活动 B、家庭教育活动 C、社会教育活动 D、个人教育活动 7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学校教育系统性的表现:(A)

A、有效性 B、协调性 C、计划性 D、组织性 79、活动的最基本的特征是它的(D)

A、工具性 B、现实性 C、目的性 D、对象性 80、(B)是教育活动的基本前提和第一要素。

A、教育原理 B、教育目的 C、教育作用 D、教育特点 81.以下选项补是教育学的萌芽或雏形阶段特点的是:(D)

A.属于教育经验的描述,缺少理论分析 B.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C.没有提出教育学这一概念 D. 教育学被认为是一门科学或艺术 82.教育与生产劳动在( B)时期是相互脱离的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83.创立教育学体系,并出版了《普通教育学》一书的是(A)

A.德国的赫尔巴特 B.柏拉图 C.韩愈 D.英国的斯宾赛 84.根据教育定义,下列哪种行为不是教育:(B)

A: 王明的老师开导他坚持锻炼身体。 B: 迫于生计,李阳的爸爸教李阳如何行窃。 C: 李红的妈妈教李红做家务。 D: 公园管理人员教育小学生讲究社会公德 85. 不是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的是:(D)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活动 D.家庭经济 86、持教育万能论观点的人认为:(A)

A、人的发展是由教育决定的B、人的发展是由环境决定的

C、人的发展是由遗传决定的D、人的发展是由各种因素决定的 87、皮亚杰认为0—2岁的的儿童在什么阶段?

A、感知运动阶段B、具体运算阶段C、形式运算阶段D、前运算阶段 88.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B) A.生产力发展

B.科技进步 C.教育技术进步 D.产业革命

89.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真正实现是在(C ) 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B.社会主义社会 C.共产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高速发展时期

90.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是(B)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考试成绩

91.并非中国封建社会学校类型的是( B) A.官学 B.骑士学校 C.私学

D.书院

92、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史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D )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洛克 D.杜威

93.以下不属于工业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的(D) A.公共性 B.生产性 C.未来性 D.时代性

94、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D) A.理论联系实际

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 C.知识分之与工农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95、“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D)提出来的。 A 赫尔巴特 B 巴班斯基 C 布鲁纳 D 赞可夫 96、以下不表现学校教育的系统性的是(D) A、计划性B 组织性C 协调性 D 片面性 97、( A )是文化传递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 A教育 B 科技 C 媒体 D 上课

98 (A )是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 A 教育 B 生产 C 学习 D 修养 99 ( B ) 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A 经济发展 B 生产力发展水平 C 政治条件 D 智商 100 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 ( A)

A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人才 B 合格的劳动者 C 统治人才 D 合格的公民 101.、我国唐朝韩愈的《师说》、宋代朱熹的《语录》以及颜元的《存学篇》等

几部教育著作的问世体现了教育学科的历史发展的 阶段。(A) A、孕育、萌发阶段 B、独立 C、学科群深化 D、整合 102、关于教育根深蒂固的误识是:(B)

A、教育就是学校教育B、教育就是他人教育C、教育就是家庭教育 D、教育就是自我教育

103、古今中外学者对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的认识,由于视觉和研究目的的不一,看法也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下面不属于其中分类的是:(A)

A、教育目的论B、教育工具论C、教育独立论D、教育与其他社会子系统的互动论

104、马克思说:“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他获得一定的劳动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这说明了教育对什么有影响? (D)

A 、文化 B、政治 C、经济 D、生产力

105、农业社会的教育具有鲜明阶级性和严格的 。(C) A、私人性 B、自主性 C、等级性 D、制度性 106、下列不属于工业社会教育基本特征的是(B)

A、教育的公共性 B、教育与生产劳动力相结合 C、教育的生产性 D、教育的未来性

107、关于人的发展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的说法体现的是 (D)

A、教育万能论 B、多因素合力论 C、环境决定论 D、遗传决定论

108、对于人的身心发展有更为重要影响作用的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社会环境。下列不属于其中的环境的是 (B)

A、社会物质环境 B、社会舆论环境 C、人际关系环境 D、文化环境

109、人的很多身心发展规律对教育有着制约作用。下列不属于其中的规律的是 (A)

A、局限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不均衡性 110、“世间只是我门对的育婴室,我们的养育所,我们的学校,此外另有一个地方,那是我们读完了这个学校进到永恒的大学的时候就要去的。”这段话体现了 教育目的论。 (C)

A、个人本位 B、社会本位 C、神学 D、人文主义 11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教育制度 C.教育体系

B.教育规律 D.教育问题

112.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观点是( B ) A.心理起源说 C.生物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113.文化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 D ) A.文化制约支配教育的目的 C.文化制约支配教育的领导权

B.文化制约支配教育的评价 D.文化制约支配教育的内容

114.教育与政治制度的关系是( B ) A.教育是政治制度发展的根本动力

B.教育对政治制度发展起决定作用

C.教育对政治制度发展有加速或延缓作用 D.教育是政治制度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115.教育目的主要具有下列哪项功能?( A ) A.导向功能 C.文化功能

B.发展功能 D.生态功能

116.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 ) A.教学 C.校外活动

B.课外活动 D.社会实践

117.作为我国教育机构的“书院”最早始于( B ) A.隋朝 C.宋朝

B.唐朝 D.清朝

118.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D )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119.学校的中心工作是(A )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120.教学活动的本质是(A )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121.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中,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 C )

A.重要前提 B.重要条件 C.重要中介 D.物质基础 122.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 A )作用

A. 主导 B. 重要 C 关键 D. 积极

123.教育目的的确定首先要反映的是( D ) A.社会生产力水平 B.历史发展进程

C.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D.教育价值取向和理想

124.教育受一定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水平的制约,同时也受社会文化传统和人口等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这说明教育具有( D ) A.生产性 B.历史性 C.阶级性 D.社会制约性

125.在制约教育活动的各种因素中,决定教育领导权的因素是( B A.经济制度 B.政治制度 C.人口制度 D.文化制度 126.“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C )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127.( C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128.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D )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129.教育的根本属性是( A ) A.社会性 B.生产性 C.阶级性 D.历史性 130.. 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决定力量是( B ) A.社会文化 B.社会生产力 C.科学技术 D.政治制度

131.“教育即生长”是教育学家( )的观点 ( C )A.赫而巴特 B.皮亚杰 C.杜威 D.瓦·根舍因

132.教师中心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 )

答:教育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的定位与移位是由当时生产方式决定的。培养建设者、接班人是现代社会的教育目标。让下一代接受教育是最好的方式,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占有重要作用。教育分为自我教育和他人教育。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学校教育则是比较系统性的育人活动。人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学校教育必须有较强的系统性。培养建设者、接班人接班人是马克思教育目的论一种 ,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活动相一致,还要有以社会条件—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教育则是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是重要中介。建设者、接班人作为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种教育价值取向也市教育未来性的体现。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推动下,现代社会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知识,尤其是技术性知识的更新和陈旧的速度加快,与之相关产业结构和职业不断调整,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必须把未来发展的要求卡考虑进去,在任何时代教育都是为未来社会的而不是为过去和现在的社会培养人才。

23、怎么理解教育是把双刃剑

教育的人的发展并非总是正面的,积极地。使用不当时,可能产生负面的,消极的作用。好的教育能启蒙孩子成长,成为有用之人.促进良好的认知结构的形成,这样,他就有了智慧的内核,这样的智慧的内核使得他在今后的学习中,对于后接触的知识和认知结构有着较强的亲和力.

坏的教育能泯灭孩子天赋,也许能识得某一知识模块,但是他只为了学习而学习,结果呢,越学越没有信心,包括他自己和其他期望着的人.

要是人在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他就会对学习有兴趣了,学习起来就会出现有效了.这样的学习谁都会欣赏.

教育不是光学校里的事,应该是社会的事,更重要是家长的教育观对于孩子影响更大.要给孩子是慧眼,而非只是一根管道,使得他们获得的只是一孔之见. 24、关于“教育”的定义有不同的见解,人们是从哪两个角度给“教育”下定义的? 答:一般说来,人们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给“教育”下定义的,一个是社会的角度,另一个是个体的角度。

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可以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不同的层次: ①广义的,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②狭义的,主要指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③更狭义的,有时指思想教育活动。这种定义方式强调社会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把“教育”看成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分配着或承担着一定的

社会功能。从个体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往往把“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如特朗里把“教育”定义为:“成功地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这里所学的应是值得学习者为之花费精力与时间,学习方式则一般应使学习者能通过所学的知识表现自己的个性,并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地应用到学习时自己从未考虑过的境遇和问题中去。”定义的出发点和基础是“学习”和“学习者,而不是社会的一般要求,侧重于教育过程中个体各种心理需要的满足及心理品质的发展。 以上这两种定义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教育活动的某些本质属性,对于理解教育活动都是有价值的。但是,这两种定义也存在着各自的缺陷。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往往会把“教育”看成是一种外在的强制的过程,忽略个体内在需要和身心发展水平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单纯地从个体的角度定义“教育”,又会忽视社会因素和社会要求在教育活动中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在给“教育”下定义时,应该兼顾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 25、怎样教育使人的的价值观被发现?

答:教育能使人的价值观被发现主要通过一下途径:

(1)不断提高人们对人自身价值的认识,提高人们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2)充分认识到人的生命价值、人的主体地位、人的个体独立尊严。 (3)不仅要教给人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教会人们驾驭知识技能,教会人们怀疑知识技能,应该是人们清醒的认识到,知识为人们所用的,而不应该反过来有知识来奴役人。

26、如何理解教育与文化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答:(1)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特定社会中的教育之所以能与特定社会文化体中的其他方面共为一体,主要是因为它们经过长期的历史共生与磨合,已经社会性地筛选掉不相适应的部分,并将其余部分组合成为一种特定的相互适应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2)教育与文化尽管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但又在此过程中变化与发展。教育与文化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过程中,不断按照各自的运动规律运动、变化

和发展。在开始时,来自教育或文化方面的本体运动只产生一些渐变性的影响,当这种渐变积累到超出先前两者关系所划定的界限范围时,就会引起突发性变革,出现新的文化、新的教育和一种新的相互适应关系,从而实现两者在更高水平或更新意义上的和谐一致。

27、.试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答: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从总体上来说,学生既是客体,又是主体,是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

学生是教育的客体。这是相对于教师而言的,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施教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代表着社会的利益和要求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知识内容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学生是教师施加教育影响的承受着,是教育对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任务的主要承担者。相对于学习内容而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与学生主体相对应的是学习的客体,它不仅包括教师施加的一切教育影响,也包括教师本身,教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对象。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使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想到学生的学,并自觉地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承认学生的客体地位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提高教育活动效果的关键和根本。 学生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具有主体与客体的双重性。相对于教师而言,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而从学生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又是主体。但就教育过程的总体来说,在教与学者两个主体的关系上,教师是主导的。因为学生的学,无论是学的程度与水平,还是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与引导。

认清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明确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对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教师主导作用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以及对认识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活动的整体水平,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8、简述教育经验与教育规律之间的关系。

答:(1)教育经验是指符合教育规律的有效做法。经验既然是一种做法,它便带有工作的程序性、作用的有限性、产生的偶然性。教育经验是对教育实践的较低层次的反映。

(2)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它社会现象,或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教育规律是在众多教育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总结出来的反映了事物本质特点或教育发展必然趋势的东西。

(3)教育经验与教育规律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成功的教育经验必定反映着教育规律,教育经验积累多了就可以从中发现并概括教育规律;教育规律则潜藏于教育经验之中,教育活动暗含了规律才能形成成功的教育经验。教育经验是教育规律的实践形态并使规律具有操作性,教育规律是教育经验的理论形态并可以使经验具有普遍的推广性和指导性。 教育经验是发现教育规律的基础。教育规律由于是隐藏29、简述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答:(1)教育的普及化。受教育权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全民教育文化水平的提高,是每一个文明社会繁荣、昌盛的基础,所以应打破政治、经济等各种因素对人的限制,或对人受教育的种种主客观条件制约,使全社会成员都可以接受他们所希望接受的教育。在我国,教育的普及化不仅指义务教育阶段,未来发展还应包括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等。

(2)教育的终身化。我们已进入信息化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更新周期加快,仅仅靠在学校中学习的知识和能力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现代社会的人应处在一个连续不断的教育过程中,终身学习。那种想以阶段性的教育去维持终身工作的想法将被时代远远地抛在脑后,因此教育要为社会每个成员在他们需要学习的时候提供给他们受教育的机会。

(3)教育的个性化和多样化。①通过教育培养社会成员的共性是必要的,但是未来教育应在培养共性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因为“个性的核心是创造性”,②现代社会需要创新人才,教育就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个性,依据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个体对学习的需求,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形式的教育。此外,教育的多样化还应包括依据需要划分不同的教育层次和教育阶段,甚至是不同的教育目标,不同的教育结构。

(4)教育的民主化。教育中存在许多不民主的现象,不仅指宏观意义上的专制教育,在现代社会,主要指教育过程中的入学机会不均等,学校办学条件差距太大,教师权威,压抑学生主体性等现象。教育民主化就是以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平等、公平的方式处理教育活动中的各种事务。“教育民主化的最终追求是能够实现整个教育过程中从教育起点,到教育过程,再到教育结果的全部公平。” (5)教育的国际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国际间的交流越来越快捷,为教育实现国际化提供了可能。“教育的国际化是指教育处在全球共通的信息网络中,实现信息共用,资源共享,以全球的视野、国际化的观念组织教育过程。”②国际化教育可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了解国际形势及发展,具有国际交往能力的人才。 (6)教育的科学化。教育应遵循认知的规律,研究和遵循教育的规律,追求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科学性。并且,教育的决策也要科学化,教育决策部门不应只凭主观意志或利益分配原则来决策,任何的教育决策都应该是高度理性化的结果。“教育的科学性还包含着教育的法制性。法律不等同于科学,但现代化社会的法律需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现代教育是法制教育,各种教育行为必须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依法治教,而且这种法制化的教育也是高度理性化

30、简析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答:教师的任务、角色和劳动特点决定教师素质的特殊性。教师基本素质包括:第一,思想政治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理论的武装和现代教育思想观念的树立。 第二,职业道德素质。包括对事业,无私奉献;对学生,真诚热爱;对同志,团结协作;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

第三,科学文化素质。包括扎实地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较为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良好的文化素养;文化科学发展史的知识;对文化科学的新发展、新成果有所了解。

第四,教育理论素质。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树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掌握教育规律。

第五,教育能力素质。包括了解学生及同学生交流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第六,身体心理素质。有充沛的体力,健康的意识和习惯。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具有认知过程的良好心理品质;情感意志过程的心理表现;良好个性心理特征。

31、教师的职业角色有哪些?试做简要的说明。

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

32、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33、试述备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34、如何理解教育的经济功能? 答:.(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

(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能够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4)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35、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 (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 (3)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

36.为什么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 .(1)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 (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3)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特点决定的;

(4)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学校工作必须要以教学为主,如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实践能说明这一点。

37. 请说明教育目的同培养目标的关系。 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 其次,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

38.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39、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教育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

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选择一定的教育活动方式,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需要指出的是,教育的基本要素只是一种对教育活动的过程结构的抽象分析与概括,这些要素本身及其相互关系是随着历史条件和现实选择的变化而变化的。

40、试述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各阶段的代表人物、代表著作。

第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自奴隶社会初期开始,在中国经历了三四千年。代表性著作包括《论语》、《学记》,其中《学记》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教育论著。西方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著作包括柏拉图的《理想国》、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其中《雄辩术原理》被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著作。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年龄阶段的思想。

第二,教育学的独立阶段。自17世纪开始,1623年英国哲学家培根首次将教育学划分为一门独立学科。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作品主要有: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该书一般被认为是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该书被西方学者视为“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等。

第三,教育学的科学化阶段。自19世纪开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教育学建立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作品主要有苏联教育家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马卡连柯的《教育诗》和凯洛夫的《教育学》,我国教育家蔡元培、陶行知、杨贤江等,其中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著作;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发表了《教育过程》、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发表了《教学与发展》。此外,著名教育家还有根合因、朗格朗、苏霍姆林斯基、布鲁姆等。

41、如何理解教育原理的理论功能。

教育原理的理论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教育原理可以解释教育实践。教育理论是人类从事各种各样教育实践的理性陈述,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解释和说明主要体现在它可以回答或者说它应该能够回答教育实践的三个基本的问题,即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教育理论主要不是让人们认识教育现象,而是借助其理论挖掘功能,帮助人们透过现象认识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或辨明某种教育行为是否符合教育规律。

第二,教育原理可以指导教育实践。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为:在教育决策领域,在教育理论指导下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育理论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育和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在学校教育管理领域,教育理论可以指导提高管理的科学化和效率化水平。

第三,教育原理可以推动教育改革。教育理论能使人们用“理性尺度”来评价现实,从

而认清现实教育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通过教育理论的学习可以对未来教育进行预测、设计和规划,从而指导教育改革的方向;可以靠教育理论创造的舆论力量来激励教育工积极投身于教育改革。

42、教育学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教育学创立的标志主要有:第一,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受到了思想家或教育家们的特殊关注;第二,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和范畴,以及概念和范畴的体系;第三,从方法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第四,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第五,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教育学的创立有一个历史过程,前后经历了二百多年的时间。

43.如何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3)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44.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是什么?

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是: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韵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实例分析题

1.有些教师说他们没有学过教育学,但一样办了几十年教育,教了几十年课,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还有些教师说,孔子没有学过教育学,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万世师表。你认为上述观点正确吗?运用所学原理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上述观点是错误的。

第一,这些教师认为没有教育理论,一样有教育实践,他们都忽略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密切联系。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实践依据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这样才能避免盲目摸索,更有效率地实现教育目的。

第二,教育理论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意义十分重大。从理论功能上讲,掌握教育原理有助于解释教育实践、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从实践意义上讲,掌握教育原理有助于树立科学的教育现、提高教育质量、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还可以为学习其他相关学科提供坚实的理论根基。缺少理论的指导,教育实践就难以取得成效,

第三,孔子是个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但他不仅拥有经验,还有丰富的教育

理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都是孔子总结教学经验而提出来的教学理论。这些理论反过来直接指导了教育教学实践。因此,真正重视教育实践的人,是不应也不会轻视教育理论的。

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面两个中学生的来信,分析我国基础教育落实教育目的的现状,并谈谈你的看法。

第一封信

我是一位初中毕业刚跨人高中学习的学生,写信主要是反映中国教育现状……我们对读书没有丝毫兴趣可言,罪魁祸首就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也就是应试教育吧。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考完了就排名次(除了第一名外,其他人的自尊心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月考、段考、期中考、联赛、竞赛、摸底、模拟、期末考、统考、会考、测验,其实,考试只从极小的侧面反映教学质量,只考查了记忆力。我们处在高分造成的高压环境中。应试教育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民族发展极为不利。我参加过地区招生考试,考试时的作弊行为实在是触目惊心,更有老师协助作弊。因为学习最终是通过一场考试,因此,许多同学平时学习不认真,到考试时就作弊,考完了万事大吉。所以,考试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行素质教育代替应试教育刻不容缓。我们在初三学习期间,每天睡眠不足7小时,每星期假日只有半天,从来不敢奢望双休日,不知上高三后还要压缩到何种程度,除了参加中考的课程外,其他的体育、美术全免了。多病、近视持高不下,稚气未脱的脸上,戴一层酒瓶厚的镜片,一副未老先衰的样子……

同学们很少知道国家大事,而临近考试时我们一定要背时事政治,因为它为我们中考争得10分。要知道,差一分要1 000元至5000元不等呀!知识的缺乏是多方面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时间,即使有时间,也极少有人将新闻联播看完…… 第二封信

一份离奇的高考达标合同

我校有8个高三毕业班,其中除了一个班(该班的老师是我校团委书记)没有签订这个合同,其他7个班的300余名学生会考后都必须跟老师签订“高考达标合同”。合同内容包括,每个学生都要交高考奖励基金86元,用于高考达标后的奖励,规定达到本科的学生奖励188元,达到专科的奖励90元,达到中专的奖励50元,只低于省里划定的最低录取线10分以内的,奖励40元。

问题:当今社会我们的教育欠缺什么?我们的教育呼唤什么?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请你结合下文谈谈你对我国教育目的的看法?

答:教育可以理解成传宗接代的另一种方式。不过它所传接的,不是人的肉体,而是人的精神,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切成果。换句话说,它的目的在于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一切成果的继承和发扬。

人类文明进步的最有代表性的标志,是由科学和艺术共同构成的知识。其中当然包括哲学和宗教。对人类文明的继承和发扬,就是对人类所有知识的继承和发扬,它的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教育。问题的关键在于,

把最重要的目标定在哪里——是继承还是发扬呢,以及通过什么途径达到目标。

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似乎都应该继承。可是随着人类的发展,人类的文明也必将发展。这种情况所导致的结果,一方面,可以使人类的文明不断丰富,另一方面,也可能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卸不去的负,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使人步履艰难,从而限制乃至阻碍文明的发展。要前进必须有所舍弃,要进步得快必须轻装前进。这时的教育,寻找以至找到一条超出一般常规的捷径,也许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育的最基本的目的是传授知识。可是我们的小学、中学甚 至大学,更多的时候,却把这个最基本目的当做惟一的甚至最高的目的了。教师成了教育的绝对主体,成了一个巨大而威严的桶。他的工作就是把桶里的液体输送给围绕在他四周的各个水杯。人类教育的接受者,这时却成了十分被动的士兵和十分可怜的婴儿。真正对人类的文明和进步有所贡献的教育,决不应该使受教育者仅仅成为土兵和婴儿,否则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将永无前途。

除去传授知识以外,教育的最基本目的至少还必须包括传授获得知识的方法,特别是传授获得新知识的方法。新知识的涌现,比雨后春笋来得更为迅猛,这个时代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价值,就是要用最快捷的速度和最高效率去追求并获得新知识——最有实际用途的新知识。这时的施教者,把获得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作为其教学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因为这比传授知识本身重要得多。走路最需要的是腿,而不是路。只有路而没有腿是永远走不出来的,更不要说达到什么目标了。一旦有了腿,没有的路也终将会被人走出来,并且人终将会达到目标。知识是路,而不是腿,只有获得知识的方法才是腿——人类前进的最重要的腿、最健康的腿和最有力量的腿。教育的更高目的在于传授思想,在于传授思想方法和传授获得思想的方法,在于启迪人的心智和神思。它要求施教者自身首先必须是一个智者和思想者。从纯职业的角度说,教师不是一个一般常人所能从事的职业,更不是一个庸人所能从事的职业。真正教育的使命,决不是像蜜蜂或蚂蚁那样仅靠不惜劳苦地辛勤工作就能实现的。教师不该仅是燃烧的蜡烛,应该甚至必须是光芒四射的太阳。教育的过程不仅要使愚者得到启蒙、获得思想,还要使其自觉地成为一个智者和独立的思想者,从而成为自己生命的真正主宰。教师不该仅仅是一个桶——再大的桶也是有极限的,教师应该成为海洋、成为智慧和思想的源泉。他所喷涌、流淌的应该是更为鲜活、更为丰富、更为独特、个性鲜明并永不枯竭的智慧之源和思想之源。那是一浪更高一浪的涌浪,是一代更强一代的超越。

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如果发展的目的不能实现,那么一切所谓继承实际上都是没有什么意义可言的。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唤醒人的真正人性,是塑造一种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通过教育,要使人能够洞悉人生、彻悟人生,要使混浊的人生变得清澈,使沉睡的生命得到觉醒。通过教育,要使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生命的创新者和世界的创新者,而不是人以外的任何生物,更不是他人的什么工具。这时的施教者,必须是一个自身的人格完善者和自身生命的觉醒者、创造者。

说到根本,教育所关注的,是人的灵魂和人类文明的进程;那么施教者呢?应该也必须是人类的精魂和人类文明进步的精魂。

1、结合实际谈谈你将如何度过几年大学时光,以适应未来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2、全世界获得诺贝尔物理、化学奖的科学家中有2/3来自美国,钱学森亦发出了为何中国没有创新人才,其实中国每一个教育管理者、研究者和实践者都在反思: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们今天所做的离真正的教育还有多大距离?请你联系中国教育现状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3、(用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分析)

世界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从小被认为智力低下,但剑桥的博物学者汉斯罗在与达尔文的交往中发现他有很强的观察力,于是亲自推荐他作为自然科学工作者参加贝格尔舰的考察航行,后来取得了卓著的成绩。

答案:达尔文大器晚成的事例,说明儿童时代智力表现迟钝的人,只要在后天良好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以及个人的主观努力下,也是可以有成就的。先天的遗传素质仅是给发展提供一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必须在一定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才能转化为现实性。

4、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二年二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我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了。他们不会我有什么办法”。(如何理解教师主导作用,这位教师全面发挥主导作用吗?)

答案: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既要讲好课,会教学生,又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会学。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会自发产生的,是靠教师调动的,教师只会讲课,而不能使学生会学,还不能说全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5、下面是某报记者与一位小学生的对话: 记者:你今天上哪玩去了?

学生:没上哪,在家和同学玩电脑,还看了某某的飞车过黄河。 记者:当时有什么感觉?

学生:很紧张,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不过······我更希望他掉下去。 记者:(大吃一惊)为什么?

学生:你不觉得那才更刺激吗?许多人急得团团转,追踪、打捞、抢救······当然他最后成功了,也挺不错。 记者:你崇拜他吗? 学生:不,我有自己的理想。 记者:你的理想是什么?

学生:(笑起来,很干脆)挣大钱。

记者:我是问你将来想当什么样的人,比如科学家、工程师、商人······ 学生:那还用问,哪个挣钱多就当哪个呗。 记者:你为什么想挣大钱呢?

学生:叔叔你想想,这个世界没有钱怎么行?有很多钱才能享受。我将来要买汽车、买房子,还要周游世界呢。

记者:如果你的老师让你谈理想,你也这么说吗?

学生:不,那可不行,跟他随便谈一个他喜欢听的就行了。 ······

请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角度,结合案例谈谈怎样对这个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1)学校、家庭、社会构成了儿童成长的基本环境,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整个社会要担负起教育的责任。

(2)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对个人进行教育的社会机构,学校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中起主导作用。但是,学校能否发挥其积极影响,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学校只有保持同社会、家庭的联系,依靠各方面的力量对学生共同施加良好的影响,才能对他们的身心发展起促进作用。

(3) 家庭是影响儿童发展的最初的也是重要的因素 。家庭结构、家庭关系以及父母的思想意识、文化素养、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会极大地影响孩子。父母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4)在社会因素中,对儿童影响最大的是社会群体、社会道德、大众传媒、社区等。学校和家庭应充分利用社会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5)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要相互配合。 (结合案例部分需要考生自己归纳总结)

6、有人认为,自我教育即自学;有人认为,自我教育就是自己教育自己;更多的人则坚持,自我教育是“个人自觉能动性在道德修养方面的表现”或“人们为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自觉进行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活动”。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答:把自我教育定义为个人有意识地影响自己身心发展的活动,这是对多种多样的自我教育活动的概括。事实上自我教育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现象,自我教育的个人可能以自己整个身心为对象,也可能仅仅以增进自己身心某一方面如智力、体力、道德品质或知识为目的,还可能指向更具体的身心要素,如态度、情感、意志、鉴赏或记忆力等。这意味着,自我教育作为基本概念,其属下有一系列概念和子子概念。

我们可以认为,自己教育自己、自学和自我德育或自我修养是不同层次的概念。自己教育自己虽然不规范,然其意义与自我教育相近;自我德育或自我修养是自我教育的子概念;自学则是自我智育的子概念,亦是自我教育的子子概念。而且我们可以将自我德育或自我修养作为狭义的自我教育。

7、当代有一位教育专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要想使中国的孩子都有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现在中国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 问题: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对中国当前的教育进行反思。

答:这句话指出了中国当前教育的弊端,当前中国教育趋向于应试教育,都是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学生已经变成读书机器,而失去了拥有的天赋,没有自我了。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

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组成要能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中国教育已经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解放人的自我了。

8、作为教师,不一定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但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答案要点:

错误。

教育目的是预期的教育结果,是国家、教育机构、家长、教师等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总要求。广义的教育目的还包括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育评价的根本标准。教学目标是在某一阶段(如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过程中预期达到的具体结果,是教学工作的依据和评价标准。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有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这是确保教学有效的基本条件,但是仅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没有总的教育目的作为指导,教学工作就会失去意义和方向。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8k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