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中小学德育比较及启示-文档资料

更新时间:2023-09-13 17:44:01 阅读量: 教学研究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日中小学德育比较及启示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领域的急剧变迁,引发出的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此,学校道德教育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课题。通过中日中小学德育的差异分析,找出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借鉴西方先进的德育经验,这对于加强和改进我国学校德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引用日本和中国的小学德育课实例,并对此做具体分析。

日本小学德育课实例:上课铃声一响,村冈老师面带微笑走进教室,向学生们讲起了一个小故事一位名叫正子的小朋友收到一位同学的来信,非常高兴,可邮递员告诉她,信上的邮票不合适,对方少付了80元,需要她来补上。正子补了钱之后不知道该不该把这事告诉寄信的同学。她去问哥哥,哥哥说,应当告诉他少付了邮费,但不必告诉他钱数,让他以后注意就是了;正子又去问妈妈,妈妈说,不要把这事告诉同学,以免伤了他的自尊心。那么,正子到底该怎么办?于是,村冈老师的问题出来了:“同学们,如果你是正子,你会怎么做呢?”她在黑板上写了4种意见:A是正子哥哥的意见,告诉寄信的同学,但不告诉他钱数;B是正子妈妈的意见,不把这事告诉同学;C是不仅告诉那位同学少付了邮费,而且告诉他钱数;D是犹豫不决。村冈老师让学生们在这4种意见中选择,于是,学生们纷纷跑上讲台,把

写有自己名字的小卡片贴在黑板上。

结果,全班27位学生中,选择ABCD的分别有4人、1人、15人和7人。接下来,村冈老师开始向学生提问:你为什么会这么做。一位选择C的学生说:“如果我是正子,我就会告诉那位同学,寄这种信与普通信不同,是需要加钱的,不过这次应加的80元邮费由我来付,你以后注意就是了。”另一位选择“犹豫不决”的学生说:“我觉得应当告诉寄信的同学,但不知道这80元邮费是不是让他来付,所以犹豫不决。”一番讨论之后,村冈老师让学生们第二次表态,学生们又一次跑上讲台,在黑板上重新贴自己的名字。有趣的是,这次“犹豫不决”的反倒比第一次多了7人,竟有14人;而这次选A的只有2人,选B的有2人,选C的减少为9人。村冈老师再次提问。一位原来选C现在却又变得“犹豫不决”的学生说:“我决定写信告诉那位同学,可我不知道该怎样把钱数告诉他,如果写在信的开头,那他一看到我的信就会伤心,如果放在最后,他看完信会更伤心,所以我犹豫不决。”一直选B、坚持不告诉寄信同学的学生说二“我认为不能告诉他,这样他会很伤心,我不想让好朋友不开心。”可不同意这一观点的学生都说:“因为是知心朋友,那位同学会理解的,应当告诉他……”村冈老师接着问大家:“在平常生活中,你们遇到过这类麻烦事吗?”许多学生摇头。“我却遇到过……”村冈老师现身说法,娓娓讲起了她在中学时经历的一件类似的事儿,“当时和正子一样,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可是现

在我知道了。”听完老师讲述的亲身经历,许多学生的脸上露出了可爱的笑容。

临下课时,村冈老师对学生们说:“今天的课讲的是如何处理友情与信赖的关系,是我们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希望大家动脑筋思考……”话音刚落,下课的铃声响了。

中国小学德育课实例:上课铃声一响,同学们像一群快乐的小鸟飞回教室。一双双渴望求知的眼睛望着老师,这时一位三十左右的中年老师面带笑容,精神抖擞地走进教室,快步登上讲台,老师说:“谁能说出几个生活中的反义词,请举手?王鑫说:“黑-白”李红说:“粗-细”关城说:“高-矮”。我们今天就学习一首反义词歌,老师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写下“社会主义荣辱观”老师先读,然后同学们齐声读,最后老师让同学们练习背诵。老师提问谁能从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有个小男孩抢着回答说:“荣-耻”。你还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怎样做是为荣,怎样做为耻呢?有的同学说:“乐于助人、勤奋学习、改革创新为荣。有的说:“自私自利、忘恩负义为耻。”老师满意地点点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示意大家鼓掌欢迎。掌声刚停,下课铃声就响了。依据以上实例我们做下列分析。 一、中日中小学德育的不同点

第一,中国重“知识传递,理论教化”;日本重“德性养成,实践训育”。通过考察日本道德教育的方法特征,认为在知、情、意、行方面,中国比较重视知、意;相比较而言日本则重情、行。

在当前的学校德育中,中国教师往往满足于单纯的特定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的传递,停留在道德知识ABC的宣讲和伦理谈话上,而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判断、选择能力的培养。这种知识性德育往往只会培养出“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人”。日本注重道德能力的实践,以养成道德性。在日本道德教育的教材书籍中,在具体的指导技术和价值的解释方面甚至比美国的道德教育还发达①。的确,在收集日本道德教育的资料过程中,发现关于道德教育的实践指导技术方面的著作、书籍、杂志尤其多,在道德教育资料中占了首位。正如文中叙述的那样,日本的中小学德育课老师选取的是在同学身边发生的实例,是同学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关于邮资的这样一件小事。来学习怎样处理友情和信赖的关系。这种例子来源于生活,更加贴近同学。而在中国的中小学德育课上大多是系统的伦理道德知识,学起来也枯燥乏味,缺乏于现实生活相联系。

第二,中国的中小学道德教育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所谓主动性,就是人作为主体的规定性,包括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②。在中国的德育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品德认识过程及其认识结果被教师所“包办”。德育处于“我讲你听、我说你服、我打不通”的状态,学生必须在教师指导下,认识问题,理解问题,最后得出教育要求相同的结论。这种“包办”极大的压抑了学生的思想活力和创造精神,把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拒之门外。正如案例中所说的那样,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老师所

讲的东西,老师让背诵就背诵,一点都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以至在学习完后没能在自己的心里留下什么痕迹,也就更难体现在自己的行动上了。不强调儿童在德育学习中的主动性,只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那么道德课就会成为单边的、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活动,就会削弱道德课的教学效果。 日本的小学在德育课中重视培养儿童道德学习主动性的实践探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调动儿童道德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到道德课的活动中来;二是让每个儿童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让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人;三是鼓励儿童有自己的见解,反对人云亦云、但求平安无事的消极主义;四是通过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和加深儿童对道德问题的思考。就上面的案例说的在日本的德育课堂上,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邮资问题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大家都各抒己见。老师不是给学生提供现成的、唯一的答案,而是在讲授、提问的过程中循循善诱,逐步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一步一步的靠近正确的道理。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二、中日中小学德育的相同点

第一,两国都开设有专门的道德课,直接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有关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日本有公民课、道德实践课、特别活动课等。我国则开设专门的思想政治课、班会课、劳动课等。

第二,两国都主张通过各种渠道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日本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8h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