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高考解析几何理科

更新时间:2024-05-21 05:4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5) 已知椭圆

的左焦点为,离心率为,点

在椭圆上且位于第一象限,直线被圆截得的线段的长为,

(Ⅰ)求直线

的斜率;

(Ⅱ)求椭圆的方程; (Ⅲ)设动点

在椭圆上,若直线

的斜率大于

,求直线

为原点)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

(2014) 设椭圆+

=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右顶点为A,

上顶点为B,已知|AB|=

|F1F2|.

(Ⅰ)求椭圆的离心率;

(Ⅱ)设P为椭圆上异于其顶点的一点,以线段PB为直径的圆经过点F1,经过原点O的直线l与该圆相切,求直线l的斜率.

(2013) 设椭圆x2y2ab?b?0)的左焦点为F, 离心率为32?2?1(a3, 过点F且与x

轴垂直的直线被椭圆截得的线段长为433.

(Ⅰ) 求椭圆的方程;

(Ⅱ) 设A, B分别为椭圆的左右顶点, 过点F且斜率为k的直线与椭圆交于C, D

两点. 若???AC?·???DB?????AD?·???CB??8, 求k的值.

(本小题满分14分)设椭圆x2a+y2(2012)2b2=1(a>b>0)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

B,点P在椭圆上且异于A,B两点,O为坐标原点. (Ⅰ)若直线AP与BP的斜率之积为?12,求椭圆的离心率; (Ⅱ)若|AP|=|OA|,证明直线OP的斜率k满足|k|>3.

(20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P(a,b)(a?b?0)为动点,F1,F2分别为

x2y2椭圆2?2?1的左右焦点.已知△F1PF2为等腰三角形.

ab(Ⅰ)求椭圆的离心率e;

(Ⅱ)设直线PF2与椭圆相交于A,B两点,M是直线PF2上的点,满足??????????AM?BM??2,求点M的轨迹方程.

x2y23(2010) 已知椭圆2?2?1(a?b?0)的离心率e?,连接椭圆的四个顶点

ab2得到的菱形的面积为4。 (1)求椭圆的方程;

(2)设直线l与椭圆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B,已知点A的坐标为(?a,0),点

Q(0,y)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且???QA?????QB?0?4,求y0的值

x2a?y2(2009). 已知椭圆2b2?1(a?b?0)的两个焦点分别为

FFa21(?c,0)和2(c,0)(c?0),过点E(c,0)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与A,B两点,且

F1A//F2B,F1A?2F2B。

(Ⅰ)求椭圆的离心率; (Ⅱ)求直线AB的斜率;

(Ⅲ) 设点C与点A关于坐标原点对称,直线F2B上有一点H(m,n)(m?0)在

?AFCn1的外接圆上,求m的值

(2008). 已知中心在原点的双曲线C的一个焦点是F1??3,0?,一条渐近线的方程是5x?2y?0.

(Ⅰ)求双曲线C的方程;

(Ⅱ)若以k?k?0?为斜率的直线l与双曲线C相交于两个不同的点M,N,且线段MN的垂直平分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

812,求k的取值范围.

x2y2(2007). 设椭圆2?2?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A是椭圆上的一

ab1点,AF2?F1F2,原点O到直线AF1的距离为|OF1|.

3

(I)证明:a?2b;

(II)设Q1,Q2为椭圆上的两个动点,OQ1?OQ2,过原点O作直线Q1Q2的垂

x2y2(2006). 如图,以椭圆2?2?1?a?b?0?的中心O为圆心,分别以a和b为

ab半径作大圆和小圆。过椭圆右焦点F?c,0??c?b?作垂直于x轴的直线交大圆于第一象限内的点A.连结OA交小圆于点B.设直线BF是小圆的切线. (1)证明c?ab,并求直线BF与y轴的交点M的坐标; 2线OD,垂足为D,求点D的轨迹方程.

(2)设直线BF交椭圆于P、Q两点,

证明???OP?????OQ??12b2.

(2005). 抛物线C的方程为y?ax2(a?0),过抛物线C上一点P(x0,y0)(x0≠0)作斜率为k1,k2的两条直线分别交抛物线C于A(x1,y1)B(x2,y2)两点(P,A,B三点互不相同),且满足k2??k1?0(??0且???1)。 (Ⅰ)求抛物线C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

(Ⅱ)设直线AB上一点M,满足BM??MA,证明线段PM的中点在y轴上 (Ⅲ)当?=1时,若点P的坐标为(1,-1),求∠PAB为钝角时点A的纵坐标y1的取值范围

(2004). 椭圆的中心是原点O,它的短轴长为22,相应于焦点F(c,0)(c?0)的准线l与x轴相交于点A,|OF|?2|FA|,过点A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P、Q两点。

(I) 求椭圆的方程及离心率;

(II)若OP.OQ?0,求直线PQ的方程;

(III)设AP??AQ(??1),过点P且平行于准线l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另一点M,证明FM???FQ。

(2005). 抛物线C的方程为y?ax2(a?0),过抛物线C上一点P(x0,y0)(x0≠0)作斜率为k1,k2的两条直线分别交抛物线C于A(x1,y1)B(x2,y2)两点(P,A,B三点互不相同),且满足k2??k1?0(??0且???1)。 (Ⅰ)求抛物线C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

(Ⅱ)设直线AB上一点M,满足BM??MA,证明线段PM的中点在y轴上 (Ⅲ)当?=1时,若点P的坐标为(1,-1),求∠PAB为钝角时点A的纵坐标y1的取值范围

(2004). 椭圆的中心是原点O,它的短轴长为22,相应于焦点F(c,0)(c?0)的准线l与x轴相交于点A,|OF|?2|FA|,过点A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P、Q两点。

(I) 求椭圆的方程及离心率;

(II)若OP.OQ?0,求直线PQ的方程;

(III)设AP??AQ(??1),过点P且平行于准线l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另一点M,证明FM???FQ。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8d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