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开发_对新疆民族分布格局与关系的影响分析_王茜

更新时间:2023-07-18 01:1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黑龙江民族丛刊(双月刊) 2009年第6期(总第113期)民族历史

清代开发:对新疆民族分布格局与关系的影响分析

王 茜

(新疆大学文科基地,乌鲁木齐830046)

摘 要:本文作者在从清统一新疆对新疆实行的大规模经济开发政策入手,着重论述了清代开发对新疆民族分布格局与关系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清代;新疆开发;民族格局;影响

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4922(2009)06-0124-04

清代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阶段的最后一个封建政权,是一个由少数民族执掌中央政权的王朝。清代二百六十余年中,对边疆地区的经营和开发,成为这一时期突出的历史现象。尤其是清代对边疆地区的开发、经营所达到的高度和深度,在封建时代是屈指可数的,它所奠定的历史基础对今天的边疆建设和国家巩固与发展仍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种历史活动不仅最终奠定了我国的疆域版图,维护和巩固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也使新疆地区本身的经济、文化取得长足进步,社会面貌发生显著变化,更使新疆民族格局、民族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正如有的学者所说的,历史上的边疆开发是各民族共同进行的开发

(一)

清政府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重新统一了新疆。统一大业的完成,是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上重大的成就之一,对清代西北边疆乃至全国的历史进程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着新疆与内地的联系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新疆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西北边陲,取得了较之前代更为重要的战略地位。这样,就向清政府提出了如何切实巩固统一战略,全面加强这一地区的经营管理的重大课题,客观上要求清政 收稿日期:2009-07-28

[1]

府从/西北塞防乃国家根本0的高度,立足久远,妥善规划。正是在这一基本思想指导下,清政府逐步制定了一系列包括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在内的完整的经营开发方针:政治军事上设治驻兵,加强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经济上屯垦开发,以边养边,双管齐下,为新疆统一的经济开发创造了条件,开辟了道路。

清代新疆开发是中央政府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自觉的政府行为,中央政府组织的大规模的全方位的经济开发活动,在发展商业、矿冶、手工业,屯垦开发,兴修水利,交通驿站等各个环节上,都是政府有目的、有组织的自觉行动。在开发政策的计划,开发政策的大政方针、开发政策的前提和步骤,具体实施方案上都由当时最高的统治机构)))封建皇帝统治下的军机处直接过问、直接指挥,当地政府官员积极操作,实施开发措施,彰显出封建国家政权对新疆开发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清政府从全国大局统筹部署,以政权的力量保证开发所需的财力、物力和人力。

清代新疆开发是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开发,其主要措施是以农业为主的/屯垦开发,以边养边0。但与以农业为主的屯垦开发采取的方式有所不同。在统一新疆稳定西北之前,主要开

作者简介:王茜(1957-),甘肃甘谷人,新疆大学文科基地专职研究员,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新疆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西北民族史、民族社会学研究。

#

发活动以军屯为主,目的是保证军需后勤供应。乾隆统一新疆之后,清政府在新疆屯田的方式由单一的兵屯,发展到民屯、回屯、犯屯。嘉庆时又拓展了旗屯。这些屯田方式中以民屯为主,并收到了显著的效果。正如有的学者评价道,清朝政府在新疆开发政策的实施:/及时完成屯垦方式重心从兵屯向民屯的转移,改变了新疆历史上由中央政府主持的农业开发多限于兵屯国有土地经营,兵进屯设,兵退屯撤,不能与当地形成紧密生产联系;而土著居民自发的农业生产因缺乏政权力量的支持和引导,发展维艰。由于坚持以民垦为主的开发方向,清代新疆由政府主持各种屯垦能够不断转化为当地以经济需求为原动力的民间农业生产,保证了清代新疆农业生产能力持续稳

[2]

定的上升发展。0

清代新疆开发是以农业为主的全方位开发,在/屯垦开发0的管理上,有兵、民、商、回、犯、旗屯等开发形式。在清政府以农业为中心的经营开发方针,农业生产比重的大幅度上升及北牧南农局面的打破等因素的影响下,新疆工、商、行、牧各业都呈现出兴盛活跃的局面,社会经济的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农业开发不仅为各类人口提供了生活口粮,保证了基本生活需要,还直接刺激了工、商、矿、牧各业的兴起。如前所述,对铁制农具的需求,曾促进了乌鲁木齐、伊犁等处铁厂的设置,对冶铸工匠的调遣使用,促进了内地与新疆矿冶技术的交流。人口的聚集定居,为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条件,使历史上一向/逐水草,无城廓0的北疆涌现出一批新兴城绩,南疆各城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3]

政权的一项重要的措施。历史发展到了清代,新疆重归祖国怀抱,清政府在新疆实行了屯垦开发政策,新疆与内地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的不断加强,新疆地区的农业开发和汉族人民不断进入新疆,乃是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必然趋势。正如史书所载:/方今丞平日久,生齿滋繁,关内之民连袂接轸来者益众0。这种趋势有利于祖国的统一、政治稳定和民族团结,符合中华民族整体与长远利益的需要,清代新疆开发正是顺应了这种趋势。清政府实行了屯垦戍边和移民实边政策后,许多汉、蒙、满、锡伯、达斡尔族人民源源不断地来到新疆,他们的到来,为近代新疆民族增添了新的成员。他们同当地各族人民一起/辟草莱,长子孙,百无一反0地建设边疆、保卫边疆。

旗屯开始主要是指伊犁驻防之锡伯营、厄鲁特营、索伦营、察哈尔营所垦种之田。清政府发给以上四营八旗士兵籽种和耕畜,让他们自耕自食,担任屯垦戍边的任务。据5新疆识略6记载:/锡伯、索伦、察哈尔、厄鲁特四营除照例支给饷银外,所有口粮俱系自耕自食。0当时旗屯最有成效的是锡伯营。从嘉庆七年至十三年(1802~1808)花费7年时间,挖成了长约200里第一条引伊犁河水灌田的/察布查尔0大渠。大渠一经建成,很快就开垦了78704亩土地,从此在伊犁原野上出现了阡陌相连、村落相望的居民区。

满洲八旗兵最初并不屯田。在嘉庆年间八旗兵人口繁衍,给养困难,清政府就命令在6000名满洲兵内抽出360名闲散人员进行屯田。嘉庆七年(1802),伊犁将军松筠亲自勘查地形,组织人力于惠远城东伊犁河北疏导了一条逶迤170里的大渠,名通惠渠,引伊犁河水灌溉惠远城满营八旗之田。又引山泉水浇灌旗屯土地,获良田数万[5]96-98亩。嘉庆九年(1804),伊犁将军松筠提议八旗兵/应照锡伯营八旗屯种之制,按名分给地亩,各令自耕自食0。

其次,清统一后的新疆开发不仅使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增加,而且使少数民族人口分布范围扩大,出现了多民族交错居住的局面

[7]

[6][4]

,当地经济生活和地方风貌都发生重大变

化,社会经济结构开始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

(二)

清代新疆开发不但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对保卫、开发祖国西北边陲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我国西北开发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作用,而且使得新疆民族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为新疆民族构成增添了新鲜血液。

首先,清统一后的新疆开发为近代新疆民族增添了新的成分,奠定了当代新疆民族分布格局的历史基础。在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巩固的进程中,新疆屯田始终是历代统治者巩固边疆

。例如,北

疆屯垦的需要使得南疆部分维吾尔族人民迁移到伊犁种地,分布之回屯。回屯是指维吾尔族农民之屯田。清政府于1760年命令阿克苏办事大臣阿桂办理迁移南疆的维吾尔族农民到伊犁种地,

谓之/回屯0。第一批从南疆迁移到伊犁的300名维吾尔族农民开渠灌溉,乘时兴屯,成为回屯的开始。乾隆二十六年(1761),回屯扩展到叶尔

[5]96-98

羌、喀什噶尔、阿克苏、乌什等地。而回屯发展较为典型、完备的仍是伊犁地区。

伊犁地区的回屯主要分布于伊犁河两岸,即河南的霍吉集尔、海努克、奇特木,河北岸的固尔扎、察罕乌苏、霍尔果斯。清政府在兴办回屯的同时,还增设阿奇木伯克以管辖回屯。乾隆三十八年(1773),伊犁伊勒图将军奏准把6000户维吾尔族农民分为9屯,每年共交粮96000石。乾隆五十年(1785),因伊勒图回屯人口的增加,共交粮10万石。经过各族人民的辛勤开垦,伊犁地区出现了/荷锸如云,土地日辟,时和岁稔,稌黍盈

[8]

余0的局面。

(三)

清代新疆开发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与文化联系和友好往来,使新疆地区成为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区域。

11清代新疆开发往往是和人口的迁移联系在一起的。清代进入新疆进行开发的有少数民族,但更多的是汉族人民。所以在开发的过程中,是各民族共同进行的开发。不仅创造了财富,也通过开发的途径,增进了各民族的了解、交往与合作。据史料记载,乌鲁木齐/筑城集,置郡县,开屯田,列兵防0

[9]

市之盛,为边塞第一0

[11]

。当时的商路是这样分

布的:自嘉峪关趋哈密为一路,秦、陇、湘、鄂、豫、蜀商人多从此路而行;自古城分道西北往科布多地区,外蒙古商人一到秋季便携带畜产品以交换麦谷缯帛而回;沿天山北行取道绥来以达伊犁、塔城为一路;循天山南行取道吐鲁番以达疏勒、和阗为一路;商业交通遍布天山南北。关内运到新疆的货物主要是绸、缎、茶、纸、瓷器、漆器、竹木等货物;新疆运入内地的货物主要是新疆当地的土特产品,有棉布、棉花、玉石、玉器、羚羊角、贝母、甘草、铜制品、葡萄干、瓜果、畜产品等。商品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中原汉族人民和新疆各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在经济联系日益加强的基础上,兴起了许多商业城镇,如南疆的叶尔羌、喀什噶尔、阿克苏、库车等,北疆的乌鲁木齐、伊犁等古城,以这些商业城镇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形成了遍布南北疆地区的商业网络。通过这些商业网络,在畜牧业经济方面占优势的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用畜产品交换维吾尔族、汉族农民的粮食、棉布和其他生活必需品。据5新疆建置志6载,/蒲犁厅主要产羊和牦牛,每年外销羊数千只,牦牛数百头,牛、羊毛数万斤。0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商人经常到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和哈萨克族居住的山区贸易,运去牧民需要的布匹、衣服和粮食等产品。甚至清政府驻军和官吏所需要的军马和牛羊,也主要从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牧民处购买,/哈萨克、布鲁特人复岁驱驼、马、牛、羊市现

[11]

缗驼载而去0。

21清代新疆开发使各族人民经济生产技术之间的交流进一步扩大。清政府在边境地区添设边卡,派兵驻守,加强了边境地区的防卫,给新疆各族人民的社会生产和经济技术交流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使新疆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技术交流进一步扩大,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民族与游牧民族之间的经济技术交流。清朝许多塔吉克族人向蒲犁北部的柯尔克孜族牧民买母畜和幼畜,相互交流放牧经验和畜产品加工技术,并在柯尔克孜族牧民的帮助下,把牧群驱赶到边远的优良牧场上放牧。在水草丰茂的塔格敦巴什、帕米尔等地,逐渐繁殖起许多大尾绵羊和牦牛等

[12]

,经数年发展,/字号店铺,鳞次

栉比;市衢敞宽,人民辐辏。茶寮酒肆,优伶歌童,

工艺技巧之人,无一不备。繁华富庶,甲于关外0

[10]

。镇西府/当驰道之冲,关中商人所聚会,

[11]

粟麦山积,牛马用谷量0。伊犁是当时屯田的

重点地区,也是贸易的中心之一。据5新疆图志6记载:/伊犁九城,惠远最大。广衢容五轨,地极边,诸夷会焉。每岁布鲁特人驱牛羊十万及哈喇明镜等物入城,互市易砖茶缯布以归。西方行贾者以所有易所鲜,恒多奇羡民用繁富。0可见清代新疆开发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使新疆地区出现了/农桑辐辏,阡陌成群0的繁荣景象。

自从新疆巡抚刘锦棠治驿亭以通商路后,内地商人络绎不绝,四方之物并集。当时古城是天山南北商业贸易交通要道,/商货悉自此转移,廛#。同时,在蒲犁东部地区,牧场较少而气候

比较温和,居住在此地的塔吉克人在维吾尔族农民帮助下,学会了农业生产的耕作方法和架设水槽的技术,又从维吾尔族商人处购买坎土曼、犁铧、镰刀等铁制农具,初步解决了山区缺乏农具的困难,塔吉克族的农业生产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北疆地区的各民族之间既相互传授畜牧技术,也相互接济困难的其他民族。如有一部分居住在北疆的木垒、奇台、新源、尼勒克等牧区的乌孜别克族人由于和哈萨克族牧民杂居共处,其中的乌孜别克牧民所用的牧场多是哈萨克牧民无偿让予的。在哈萨克族人民的帮助下,许多乌孜别克人由从事商业转为从事畜牧业。二是汉族人民与维吾尔族、蒙古族、哈萨克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技术交流。汉族人民与维吾尔族农民之间的经济技术交流主要表现在蚕茧业上。南疆维吾尔族地区的自然条件对发展蚕茧业极为有利。新疆收复后,左宗棠/精选员吏,设蚕桑局于疏勒城,招致吴越蚕工、织工四十余人授民以浴种、饲养、分薄、刀簇、煮蚕、缫丝、轧花、染采诸艺0。又因为南疆桑田本大叶瘦,不中饲蚕,蚕多僵死,于是蚕桑局派人从内地东南运桑苗十万株,教维吾尔族农民栽种,又教之以压条接木壅肥揉叶之法。当地维吾尔族人民自提倡蚕桑之后,渐感兴趣。/习其业者众,而英俄商人颇有运我茧丝出口者,则成效亦稍稍著矣0。

1907年,新疆布政使王树楠欲振兴蚕茧业,派戍员赵贵华游历南疆八城加以考察。赵贵华每逢市集、巴扎之日,/陈列蚕具,纵民聚观,为之讲解方法,论说利弊,举器以知物,即物以陈理,口述而指画0,使维吾尔族农民/倾听感动翕然向风0。赵贵化经过周密的实地考察后,提出设局、度地、考工、栽桑、择种、制器、选丝和程功等八条建[13]

议,引起了新疆地方政府的重视。新疆地方政府命令南疆各州县皆采用赵贵华之法,以发展蚕茧业。自此以后,南疆地区的蚕茧业蒸蒸日上,日有进益。数年后,南疆许多地区/比户业蚕,桑萌遍野0。据统计,南疆蚕丝旧额三十万斤,至清末增至七十余万斤,即增长了一倍多

[14]

族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清统一后的新疆开发为近代新疆增添了新的民族成分,当代新疆现有的汉、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锡伯、塔吉克、满、乌孜别克、俄罗斯、达斡尔、塔塔尔等13个世居民族成分是清代奠定的。当代新疆现有民族的分布格局也是在清代形成的。清朝时期这些民族或屯垦戍边,或通商贸易,或戍守边疆,都为新疆的开发、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绩。新疆内的民族分布格局发生了一些变化,清统一后的新疆开发不仅使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增加,而且使少数民族人口分布范围扩大,出现了多民族交错居住的局面。清代新疆开发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各族人民之间经济与文化联系和友好往来,使新疆地区成为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区域。清代新疆开发使各族人民经济生产技术之间的交流进一步扩大。清代新疆民族分布的格局、民族关系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受到清代开发政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吴仕民.西部大开发与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74.

[2]华立.清代新疆农业开发史[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290.

[3][清]纪昀/乌鲁木齐杂诗0[Z].引自1历代西域诗选注.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M].1981:99.[4][清]王树楠.新疆图志:卷二十八,实业一农[Z]1[5][清]祁韵士.西陲要略[Z].引自王锡祺1小方壶斋舆地丛钞:96-98.

[6][清].西陲总统事略:卷七,旗屯[Z].

[7]杨琰.清代新疆移民屯田对当地少数民族人口的影响

[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2,(1).[8][清]付恒.西域图志:卷三十二,屯政一[Z].[9][清]西陲总统事略:卷十,乌鲁木齐所属事略[Z].[10][清]西域闻见录#新疆纪略上[Z].

[11][清]王树楠.新疆图志:卷二十九,实业二商[Z].[12]5塔吉克族简史6编写组1塔吉克族简史[M]1乌鲁

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2:201

[13][清]王树楠1新疆图志:卷二十八,实业一蚕[Z]1[14]曾问吾.中国经营西域史[M].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4:733.

[责任编辑 龙 岩]

。新疆蚕茧

业有了极大的进步。

总之,清代新疆开发对新疆民族分布格局、民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88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