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本科设置精神医学专业存在问题与思考

更新时间:2023-04-19 05:1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 五年制本科设置精神医学专业存在问题与思考

李忠祥李元进

摘要:以精神医学专业为例,在分析国内外教育过程和比较临床

医学与精神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五年制本科设置精神医学专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精神医学教育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精神医学专业本科教育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对精神病的治疗和对精神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加之随着学科建设的深入及专科独立性的增强,国内部分高等医学院校专门开设了精神医学专业或精神卫生系或学院,定向培养专科医生及教学、研究人员,这对精神病学人员培养固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之带来的问题是短暂的学制内过分的投入到一个二级学科,而对整个医学的了解就非常薄弱,这必然为以后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1〕,因此五年制本科是否有必要设置精神医学专业,如何设置?本文通过比较国内外医学教育过程及国内临床医学与精神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差异,提出了我国精神医学教育的发展思路。

1.中美医学教育过程的比较:

美国与中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制度虽有共性,但有明显的差异,美国的教育过程是小学8年,中学4年,大学4年,医学院校4年,而中国小学6年,中学3年,高中3年,大学5年。从入学条件来看美国学生要在大学毕业后才能进入医学院校学习,而中国医学院校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的学生入学条件为高中起点,普通本科医学专业大部分学制5年(少部分院校为本硕连读7年,本硕博连读8年)。从上可以看出,美国在入医学院前已经受了16年的基础教育,中国学生在入医学院前才接受12年的基础教育,在入学起点上一个是大学,一个是高中,起点明显高于中国的水平。

2.本科临床医学与精神医学专业主要基础课程设置的比较:

从医学主干课程的设置上看,临床医学和精神医学专业都设置了解剖学(系统和局部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免疫学、病理生理学、组织学、人体寄生虫学、诊断学、流行病学、预防医学、传染病学、皮肤性病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五官科学、神经病学等。在精神病学课设置程上,两个专业明显不同,临床医学专业只设置了精神病学,而精神医学专业设置了精神病学基础、临床心理学、临床精神病学、司法精神病学、儿童精神病学等专业课程。虽然两个专业主干课程基本相同,但精神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的学时明显减少〔2〕,见表1

表1 临床医学与精神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教育阶段必修课学时比较

课程专业平均学时数学时数差值

生理学临床

精神72

生物化学临床

精神90

病理学临床

2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3 精神50

药理学临床106

精神72 -34

诊断学临床140 -6

精神146

组织胚胎学临床88

精神80 -8

医学免役学临床

医学免役学精神42

大体解剖学临床158

精神120 -38

3.本科临床医学与精神医学专业临床课实习时间的比较:

在临床课实习方面,临床医学专业与精神医学方面也有明显的不同,主要反映在实习的课程和时间上有明显的差异〔2〕,见表2 本科临床医学与精神医学专业临床课实习时间的比较

课程专业平均周数周数差值内科科学临床

精神9

外科学临床

精神7

儿科学临床

精神 2 -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妇产科临床

精神 2

精神病学临床 2 -17

精神19

临床心理临床0 -6

精神 6

4.讨论与思考

目前从国内情况来看,随着社会对精神卫生服务需求的增加,近20年来我过精神卫生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

第一,我国的医生的培养与教育过程与国外有相当大的差异,以美国医学教育为例,美国从小学到入医学院校前已完成16年的学习,而中国在入医学院校前才完成12年的学习。同时国外大部分学校是大学本科毕业后再学医学,我们是高中毕业后入医学院校学习,这样不光是入学前受的教育时间明显短于国外,而最重要的是我们学医的起步明显低于国外。如果在本身教育过程有缺陷的背景下,又在五年制本科设置精神医学专业这样一个二级学科,显然时间明显不够,这样会导致本身的基础知识更加薄弱,如果照这样推理,我国很多成熟的一级学科如外科学、内科学为何不设外科学系或内科学系,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医生需要有综合的能力和素质,要有坚实的基础,况且纵横观国内很多著名的精神病家中极少是五年制本科精神医学专业

4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毕业生。同时我们在临床中也发现五年制本科精神医学专业毕业生基础差、后劲明显弱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

第二,从临床医学与精神医学专业设置的课程来看,精神医学专业的基础和临床主干课程的学习和实习时间明显少于临床医学专业,相比而言,在比例上过多的强调了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方面的学习,其学习时间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临床专业内科的实习是周,精神卫生专业是9周,在精神病学方面,临床医学实习是2周,而精神卫生专业是25周(包括临床心理),这样看来临床医学在精神病学方面的实习明显不足,而精神卫生专业又过多,最好的比例是精神病学应与内、外科平行。再从教材和师资方面来看,我国在2009年以前没有精神医学统编教材,开设本专业的医学院校基本上各自为阵,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这样盲目的上马开设精神医学专业的结果是大部分毕业生在走上岗位后在一两年内确实显示了较强的精神病学专业能力,极短的时间内满足了精神医学的需要,但随之而来的是显示综合能力差、人文知识缺乏、创造力差、发展后劲不足等致命缺陷〔3〕,特别在三年后其专业优势也大部分失去。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外科学家裘法祖教授曾经讲过:“要打好基础,扩大知识面、提倡年轻医生能转制度,不要马上定专科,专科是需要的,但太专不好,要知道基础是根茎,根深才能叶茂,只有坚实的基础才能学好扎实的专业知识,并进一步才具有创造力〔4〕”。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也发现精神医学专业的学生在临床基础和临床综合能力方面相当的薄弱,很多毕业生连基本的查体都没有过关,在处理精神科疾病

5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合并内躯体疾病时相当欠缺,有些毕业生连“高血压病”都不会处理,基本上是只会看精神问题,况且目前的精神科疾病很多是器质性,就是现在所谓的功能性精神病,从科学和辩证的观点看来,今天所谓的功能性精神病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将来也可能是器质性,所以临床专业基础知识的宽口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五年制本科设立精神医学是否有必要或怎样改进也是值得教育工作者和临床医生们探讨的问题。

5.出路与思考

关于精神医学教育,国内著名的教育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杨德森教授在90年代就提出了两条路,一条是取消个别对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不重要的必修课,例如取消医用物理学,由医学心理学或行为科学取代,取消局部解剖学由神经科学来取代,只改两三门不影响教学的全面性;另一条是延长学制,加强和改进以往精神病学教学中的薄弱环节⑸。笔者认为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的教育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或改进:

延长学制,精神医学与精神卫生学专业只在七年制中设置,在前五年中主要加强基础和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和实习,后两年中至少有年的时间加强精神医学及相关知识的学习及临床实习。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在大学医学院规范化培训三年,培训分为两个阶段,前一年在普通内科、神经内科学习,考试合格后进入第二阶段即精神科学习,在精神科可以在各亚专业如儿童精神病学、老年精神病学、物质依赖、神经症及门诊、心理

6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咨询与治疗能转,考试合格后出站。

研究生教育:这是我国目前培养精神病学教学、科研、临床教育比较成熟途径,其培养方法也科学,只是每年数量上相对较少,但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其状况也在改善,但仍然不能满足我们精神卫生日益增长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亚林。高级精神病学。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

2.孙宝志。中国与美国医学课程详细比较及重要借鉴。医学教育杨洪峰等。我

国精神卫生专业方向十五年教学研究与实践问题。山西医科大学学报。陈彦方主编。现代临床医学内科学进展精神分册。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3.杨德森。21世纪我国精神病学教改的设想。临床精神医学,1999,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84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