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题(含答案)2012word

更新时间:2024-04-27 11:5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遗传学复习题

一、判断题 (答案写在括弧内,正确用“+”表示,错误用“-”表示) (一)细胞学基础

1. 高等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恢复作用发生于减数分裂,染色体减半作用发生于受精过程。(-)

2. 联会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在减数分裂的后期 II 时发生分离,各自移向一极。(-) 3. 在减数分裂后期 I,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分离分别进入细胞的两极,实现染色体数目减半。(-) 4. 高等植物的大孢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所产生的 4 个大孢子都可发育为胚囊。(-) 5. 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后期Ⅰ都发生染色体的两极移动,所以分裂结果相同。(-) 6. 在一个成熟的单倍体卵中有 36 条染色体,其中 18 条一定来自父方。(-) 7. 控制相对性状的相对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对位置上。(+)

8. 外表相同的个体,有时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后代,这主要是由于外界条件影响的结果。(-) 9. 染色质和染色体都是由同样的物质构成的。(+) 10. 有丝分裂使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的染色体数都相等。(+)

11. 外表相同的个体,有时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后代,这主要是外界条件影响的结果。(-) 12. 在细胞减数分裂时,任意两条染色体都可能发生联会。 (-)

(二) 孟德尔

1. 不同亲本之间通过杂交,再经若干代自交,可育成多种类型的品种。(+)

2. 上位作用是发生于同一对等位基因之间的作用。(-)

3. 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在于杂种形成配子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间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间随

机自由组合。(+)

4. 发生基因互作时,不同对基因间不能独立分配。(-)

5. 无论独立遗传或连锁遗传,无论质量性状遗传或数量性状遗传,都是符合分离规律的。(+)

6. 可遗传变异和非遗传变异其区别在于前者在任何环境下都表现相同的表现型。 (+)

7. 不论是测交还是自交,只要是纯合体,后代只有一种表型。 (+) 8. 根椐分离规律,杂种相对遗传因子发生分离,纯种的遗传因子不分离。(-)

9. 隐性性状一旦出现,一般能稳定遗传,显性性状还有继续分离的可能。(+)

(三) 连锁遗传

1. 基因连锁强度与重组率成反比。 (+)

2. 基因型 + C/Sh + 的个体在减数分裂中有 6%的花粉母细胞在 Sh 和 C 之间形成一个交叉,

那么,所产生的重组型配子 + + 和 Sh C 将各占 3%。(-) 各占 1.5%

3. 如果某两对基因之间的重组率达到 50%,则其 F2 表型比例与该两对基因为独立遗传时没有差

别。 (+)

4. 伴性遗传是指性状只能在一种性别中表现的遗传 (-)

5. 两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的连锁越紧密,交换率则越大;连锁的越松弛。交换率则越小。(-) 6. 在整个生物界中,除了极个别生物外,如雄果蝇和雌家蚕,只要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

基因在减数分裂时都要发生交换。 (-)

7. 某生物染色体 2n=24,理论上有 24 个连锁群。(-)

8. 伴性遗传、从性遗传、限性遗传指的是位于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 (-)

9. 在人类的色盲遗传中,如果一对夫妇表现都正常,则这对夫妇所生的子女表现也全部正常。(-)

(四) 染色体变异

1. 在易位杂合体中,易位染色体的易位接合点相当于一个半不育的显性基因,而正常的染色体上

与易位接合点相对的等位点则相当于一个可育的隐性基因。 ( + )

2. 一个由(1、2、3、4、5、6) (1、2、3、4、5、6) (1'、2'、3'、4'、5'、6') (1'、2'、3'、

4'、5'、6')染色体组成的个体,称之为双二倍体。(+)

3. 臂内倒位杂合体在减数分裂时,如果倒位圈内某两条非姊妹染色单体发生一次交换,则可出现

后期Ⅰ桥。(+)

4. 易位杂合体所联合的四体环,如果在后期Ⅰ发生交替分离,则所产生的配子都是可育的。(+) 5. 同源多倍体的同源染色体联会与二倍体完全一样。 (-)

6. 同源四倍体一般产生正常配子,异源四倍体容易产生不正常配子。(-)

7. 同源四倍体由于四条染色体都是完全同源的,因此减数分裂前期Ⅰ会紧密联会成四价体。(-) 8. 三体的自交子代仍是三体。 (-) 9. 单倍体就是一倍体。(-)

10. 发生缺失的染色体很容易产生假显性的现象。(+) 11. 重复或缺失染色体在发生联会都会产生环或瘤。(+)

12. 在利用单体进行隐性基因定位时,在 F1 代中单体个体成单的染色体总是来源于单体亲本。(-) 13. 易位杂合体会导致半不育性,产生半不育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相邻式分离和交替式分离的机会大 致

相似引起的。(+)

(五)细菌遗传

1. 在大肠杆菌中,“部分二倍体”中发生单数交换,能产生重组体。(-)

2. 由于 F 因子可以以不同的方向整合到环状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从而在结合过程中产生不同的

转移原点和转移方向。(+)

3. 在接合过程中,Hfr 菌株的基因是按一定的线性顺序依次进入 F-菌株的,距离转移原点愈近的

基因,愈早进入 F-细胞。(+)

4. F 因子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上,偶然会带有细菌染色体片段不准确环出,这时的 F 因子为 F’

因子。(+)

5. 特殊性转导是由温和噬菌体进行的转导。(+)

6. 转化和转导在进行细菌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中,其媒介是不同的,前者是噬菌体,后者是细菌

的染色体。(-)

7. F’因子所携带的外源 DNA 进入受体菌后,通过任何形式的交换都能将有关基因整合到受体菌染

色体组中。(-)

(六) 基因突变

1. 基因突变是指组成基因的 DNA 分子内部的组成和结构发生变化。 (+) 2. 基因突变的转换是嘌呤和嘧啶之间的互换。(-) 3. 由于突变可以重演,导致生物界存在着复等位基因。(-)

4. 多倍体的基因突变频率小于二倍体,是因为基因在多倍体细胞内较难突变。 (-)

5. 移动基因是可以在染色体基因组上移动,甚至在不同染色体间跳跃的一种基因。(+) 6. 颠换指得是一个嘌呤被另一个嘌呤替换;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嘧啶置换。(-) 7. 突变的重演性导致复等位基因的存在。(-)

(七) 细胞质遗传

1. 草履虫的放毒特性依赖于核基因 K,因此,有 K 基因就是放毒型,否则就是敏感型。(-) 2. 细胞质遗传的一个特点是杂种后代的性状通常表现不分离或不规则分离。(-)

3. 已知一个右旋的椎实螺基因型为 Dd,它自体受精产生后代应该全部是左旋。(-) 4. 在植物雄性不育性遗传中,配子的育性受母体基因型的控制的现象称为配子体不育。(-)

(八) 数量遗传

1. 一个基因型为 AaBbCc 的杂种个体连续回交 5 代,其后代的纯合率达到 90.91%;倘使是自交 5

代,其后代的纯合率也应为 90.91%。(+)

2. 基因的加性方差是可以固定的遗传而显性和上位性方差是不可以固定的。 (+)

3. 多基因假说同样遵循分离规律,并可解释超亲遗传。 (+)

4. 近亲繁殖导致了隐性基因纯合表现,而显性基因却一直处于杂合状态。 (-) 5. 近亲繁殖能够使纯合基因型的频率迅速增加。(+)

6. 双亲基因的异质结合引起基因间的互作解释了杂种优势中的超小 。 (-)

7. 许多数量性状具有超亲遗传现象,当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 就表现出超亲遗传的现象。(-) 8. 性状的遗传力越大,在后代出现的机会就越大,选择效果也就越好。(-)(不是出现的机会大,

而是受环境影响小,性状受遗传因素决定性大)

9. 杂种后代性状的形成决定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亲本的基因型,二是环境条件的影响。(+)

(九)综合

1.普通小麦性母细胞分裂的中期 II 排列在赤道板上为 21 个二价体。(-) 21 条染色体 2.核仁总是出现在染色体次缢痕的地方。(+)

3.隐性性状一旦出现,一般能稳定遗传而显性性状还有继续分离的可能。(+)

4.根据分离规律,杂种相对遗传因子发生分离,纯种的遗传因子不分离。(-)纯种遗传因子也分离 5.一种生物的连锁群数目总是同它的细胞染色体数是一致的。(-)与染色体对数一致 6.在连锁遗传中,F2 不出现 9:3:3:1 的比例,可能是 F1 形成四种配子数不等的缘故。(+) 7.在一个具有两对杂合基因型的测交群体内,两种新类型个体的比例为 10%,这是连锁遗传。(+) 8.如果交换值为 10%,那么杂合体的性母细胞也有 10%在测试基因的染色体区段内发生了交换。(-) 发生交换的性母细胞为 20% 9.一个成熟的卵细胞中有36条染色体,其中有18条一定是来自父本。(-)36对染色体中的每一对的 两个成员在减数分裂时分向两极的概率是均等的,而哪一条趋向细胞的哪一极却完全是随机的。 11.25个花粉母细胞可产生100个花粉。(+)

12.50个胚囊母细胞可产生200个胚囊。(-)一个胚囊母细胞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四分孢子中,有三个 解体,只有一个能发育成胚囊。因此,50个胚囊母细胞理论上只能产生50个胚囊。 13.倒位的遗传的遗传效应之一是抑制倒位圈内染色单体的交换,降低重组率。(+)

14.因为倒位杂合体产生的重组型配子是不育的,所以倒位杂合体测交将得不到重组型个体。 (-)倒位杂合体的大多数重组型配子是不育的,所以倒位杂合体测交重组型个体数减少。 15.相互易位杂合体会产生败育的花粉,其原因是在性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后期 I 的相邻式分离,会 形成和倒位杂合体相同的重复-缺失染色体。(-)相互易位杂合体相邻式分离后,配子中的染色体为 非同源染色体间的重复-缺失类型,与倒位杂合体形成的同源染色体间的重复-缺失类型不同。 16.具有杂合基因位点的染色体畸变杂合体是双杂合体,如双杂合缺失体。(+)

17.通常用符号 2n-1-1 代表缺体。 (-)代表双单体。

18.所有单倍体细胞内的染色体都是成单存在的。(-)不一定。如同源四倍体的单倍体细胞内染色 体是成对存在的。

19.同源四倍体的孢母细胞减数分裂时可以形成 n 个四价体,而四体则只能形成一个四价体。(+) 20.利用 Hfr 菌株和 F菌株混合进行杂交培养,并在不同时间对培养物进行取样再培养来测定细菌 染色体上的基因顺序及距离的试验是中断杂交试验。 (+) 21.F′因子即是性因子。(-)F′因子是指携带有大肠杆菌染色体上某些基因的 F 因子。

22.F ×F 接合中,F 的 F 因子转移到 F 中去了。因而使原来的 F 变成 F ,使原来的 F 变成 F+。 (-)

+

+ - + - -

使原来的 F-成为 F+,原来的 F+仍是 F+。 23.转导与转化不同之处,在于转导是以噬菌体为媒介。(+)

24.细菌获取外源遗传物质有四种不同方式:转化、接合、转导和性导。(+)

25.如果整个 Hfr 细胞的染色体转入受体细胞,则 F-细胞变成 Hfr 细胞,但这种情况较为罕见。(+) 26.大肠杆菌两个营养缺陷型菌株间的接合是原养型细胞出现的必要条件之一。 (+)

27.由基因 A 可以突变成 a1、a2、……,这是基因突变的多方向性。它是产生复等位基因的原因之 一,A 与 a1、a2、……等是同一基因位点上的复等位基因。 (+) 28.能在完全培养基上形成菌落的菌株是原养型的野生型菌株,只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的菌株是 发生突变的营养缺陷型。(-)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的菌株是野生型菌株。 29.禾本科植物一般都分芒的有无、糯质与非糯、甜与非甜的性状表现,这是基因突变的平行性决 定的,即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间常发生类似的突变。 (+) 30.芽变一般是显性突变,且突变当代即可表现出突变性状来,如果是有利的性状,则可通过对芽 变枝条进行扦插的无性繁殖育成优良品种。(+) 31. 无籽西瓜是3倍体。(+)

33.秃顶是由常染色体的显性基因B控制,只在男性中表现,一个非秃顶的男人与一个父亲非秃顶的 女人婚配,他们的儿子中可能会出现秃顶。(+) 34. 生物体的数量性状的遗传力高于质量性状。(-) 35. 叶绿体基因组控制的性状在杂交后代中不分离。(-)

36.杂种后代呈现株间育性分离的雄性不育是配子体不育,而杂种植株呈现株内花粉育性分离则是 孢子体不育。(-)

37.在一个正反交试验中,子代均表现母本性状,F3 呈现孟德尔式的 3:1 简单分离。这是母性影响。

(+)

38.数量性状的遗传也是受基因控制的,涉及到的基因数越多,F2 出现的类型越多。(-)数量性状 呈连续性变异,杂种后代不能明确地划组或分类。 39.超亲遗传一般表现在杂种第二代,产生超亲个体,亲本之一是包含几对显性纯合位点和几对隐 性纯合位点,另一个刚好与之相反,是互补关系。(+)

40.纯合亲本及 F1 的群体内方差是环境方差,而 F2 的方差则包括遗传方差和环境方差。(+) 41.通过对 F1 花药培养可以使杂种优势得到固定。(-)花药植株是基因已经分离的单倍体植株。 42.自交对显性基因的纯合作用大于对隐性基因的作用,所以群体中显性基因所决定的性状占有的 比例大。(-)自交对显隐性基因的纯合作用是一致的。 43.杂种优势的强弱是由遗传因子单独决定的。(-)杂种优势的大小与环境条件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填空题

(一)细胞学基础 1.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有些生物的细胞中除

具有正常恒定数目的 染色体以外,还常出现额外的染色体,这种额外染色体统称为(B染色体或超数染色体)。 2.双受精是指一个精核与(卵细胞)受精结合为(合子(胚)),一个精核与(二个极核)受精结合 发育成(胚乳)。

3.某生物体,其体细胞内有 3 对染色体,其中 ABC 来自父方,A'B'C'来自母方,减数分裂时可产生 ( 8 )种不同染色体组成的配子,这时配子中同时含有 3 个父方染色体的比例是( 1/8 )。 4.以玉米黄粒的植株给白粒的植株授粉,当代所结子粒即表现父本的黄粒性状,这一现象称(花粉 直感)。如果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则称为(果实直感)。

(二)孟德尔遗传

1.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如果双亲的性状同时在 F1 个体上出现,称为(共显性)。 如果 F1 表现双亲性状的中间型,称为(不完全显性)。 2.测交是指将被测个体与(隐性纯合体)杂交,由于(隐性纯合体)只能产生一种含(隐性基因) 的配子,因而可以确定被测个体的基因型。 3.牛的毛色遗传为不完全显性,RR 为红色、Rr 为花斑色、rr 为白色,二只花斑牛杂交,预期其子 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如此花斑母牛与白色公牛交配,其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①1/4 红:2/4 花斑:1/4 白 ②1/2 花斑:1/2 白

)。

4.在 AaBBCC×Aabbcc 的杂交后代中,A 基因纯合的个体占的比率为(1/4 )。

5.基因 A、B、C、D 表现为独立遗传和完全显性,则 a) 由一对基因型为 AaBbCcDd 植株产生配子 ABcd 的概率为( )。b) 由一基因型为 aaBbCCDD 植株产生配子 abcd 的概率为( )。c) 由 杂交组合 AaBbCcdd×aaBbCcdd 产生合子的基因型为 aabbCCdd 的概率为( )。

①1/16

②0 ③1/32

6 在独立遗传下,杂种 AaBbCcDd 自交,后代中基因型全部纯合的个体数占( )。

①1/16 或 6.25%

7. 金鱼草的红花基因(R)对白花基因(r)是不完全显性,另一对独立遗传的基因 N 使植株表现 狭叶形,n 表现阔叶形,N 对 n 是完全显性,基因型 RrNn 的个体自交,后代会产生( )白花狭 叶,( )粉红花阔叶,( )红花阔叶。

①3/16

②1/8

③1/16

8.水稻中有一种紫米基因 P 是红米 R 的上位性,P_R_和 P_rr 植株都是紫米,ppR_植株是红米,pprr 是白米,如果以 PpRr×Pprr 所得后代将出现( )紫米,( )红米,( )白米。

①6/8

②1/8 ③1/8

10.在牛中无角对有角显性,花色毛(红棕毛中夹杂白毛)是红色基因和白色基因杂结合的结果。用花 毛杂合无角公牛同花毛有角母牛交配,其后代中花毛有角牛的比例是( )。 ①1/4

11.两个白花豌豆品种杂交,F1 自交得 96 株 F2,其中 54 株开紫花,42 株开白花,这种遗传属于

基因互作中的( ),两个杂交亲本的基因型为(

)。 ①互补作用 ②AAbb、aaBB

12.两种燕麦纯合体杂交,一种是白颖,一种是黑颖,F1 为黑颖,F2 中黑颖 418,灰颖 106,白颖 36,该遗传属于基因互作中的(

),双亲基因型分别为( )和( )。(自定基因符号)

①显性上位

②AABB ③aabb

13.一只白狗与一只褐色狗交配,F1 全是黑色狗,在 F1×F1 的交配中,生了19个黑狗,8只白狗 和7只褐色狗。结果表明,狗的毛色遗传是受( )对基因决定,表现基因互作中的(

①2对

)。

②隐性上位作用

);积加作 ④13:3

14.基因互作有好几种类型,它们自交产生F2 代的表现型分离比应为:互补作用( 用(

);显性上位作用( );抑制作用( )。 ①9:7 ②9:6:1 ③12:3:1

15.日本牵牛花的花色遗传属于基因互作中的积加作用,基因型为A_B_时花是兰色,隐性纯合体 aabb 为红色,A_bb 和 aaB_为紫色。二个紫色花纯合时亲本 AAbb×aaBB 杂交,F1 与两个亲本分别 回交得到的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 ),F1 自交得到的F2 代的表现型比例是( )。

①1/2 兰

②1/2 紫 ③9 兰:6 紫:1 红

16.在果蝇中,隐性基因 s 引起黑色身体,另外一个隐性基因 t 能抑制黑色基因的表现,所以果蝇是

正常灰色。如此,基因型 ssT_是黑色,其余皆为正常灰色。那么 SsTt×ssTt 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

比例为(

)。 ①5/8 正常灰色 : 3/8 黑色

17. 两个品种杂交,基因型分别为 AABB 和 aabb,AB 为独立遗传,最终要选出稳定的 AAbb 新品 种,所需的表现型在( 株系。 ①F2

)代就会出现,所占的比例为( ③F3

),到( )代才能获得不分离的

②3/16

(三)连锁遗传

1.从遗传规律考虑,基因重组途径可有( 自由组合)和( 连锁交换)。

2.在同一个连锁群内任意两个基因之间交换值与这两个基因之间的距离有关,两个基因间距离越大, 其交换值也就愈( 大 );反之,距离越小,则其交换值也就愈( 小 ),但最大不会超过( 50﹪ ), 最小不会小于( 0﹪ )。

3.在老鼠的A和B位点间有 24%互换,为检查这两个位点间的交叉记录了 150 个初级卵母细胞,在 这两个基因间期望这些细胞有( 72 )个会形成交叉。 4.根据连锁遗传现象,可知某两对连锁基因之间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的百分数,恰恰是交换配子的 百分数的( 2 倍)。 5.符合系数变动于0-1之间,当符合系数为1时,表示( ①两个单交换独立发生,完全没有干扰

);当符合系数为0时,表示( )。

②完全干扰,不发生双交换

6.某二倍体植物,其 A/a B/b E/e 三个基因位点的连锁关系如下:

a

b e

50

0 20

现有一基因型为 Abe/aBE 的植株,假定无干扰存在,该植株自交后代中基因型 abe/abe 的植株比例 应该是( 1%)。 7.番茄中,圆形果对长形果为显性,光皮果对桃皮果为显性。用双隐性个体与双杂合个体测交得到 下列结果,光皮圆果 24、光皮长果 246、桃皮圆果 266、桃皮长果 24。①杂合体亲本的基因连锁是 相引还是相斥?( 相斥 )。②这两个基因的交换率为( 8.57 )。 8.一隐性性连锁基因(k)使雏鸡的羽毛长得慢,它的显性等位基因 K 使羽毛长得较快。一个羽毛长 得快的雌鸡与一个羽毛长得慢的雄鸡交配,F1 的表型比为( ①长毛快雄、长毛慢雌

),F2 的表型比为(

)。

②雌和雄均有 1/2 长毛快、1/2 长毛慢 9.兔子的花斑基因对白色是显性,

短毛对长毛是显性,一个花斑短毛兔纯种与长毛白色兔纯种杂交, F1 与长毛白色兔回交,产生 26 只花斑长毛兔、144 只长毛白色兔、157 只花斑短毛兔和 23 只白色 短毛兔,这两对基因间的重组值为( 14.0% )。

10.人类的色盲遗传是(

),调查结果表明,患色盲症的(

③女

)性比( )性多。

①性连锁(伴性遗传) ②男

11.表型色盲的母亲和正常的父亲。能生下表型( 子的基因型为( ),女儿的基因型为(

)的儿子和表型(

②正常

)的女儿。并且可知儿 ③XcY

④XcXc 12.一

)。

)。 ①色盲

对表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色盲儿子,由此推测该夫妇的基因型为( ①XCXc 母

②XCY 父

)和(

13. 已知家鸡的芦花羽毛是由位于性染色体(Z)上的显性基因 B(相对隐性基因 b)控制的。将芦 花母鸡与非芦花公鸡杂交,后代母鸡中表现芦花鸡的概率为( 0 ),公鸡中表现为芦花鸡的概率为 ( 1 )。

14. 蝗虫的性别决定是XO类型,发现一只蝗虫的体细胞中含有 23 条染色体,这只蝗虫的性别是 ( )性,与这只蝗虫性别相反的二倍体个体的染色体数目是(

)。 ①雄性 ②24

15. 二倍体蜜蜂的染色体数目是 32,在雄性体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在雄性的配子形成时,可 看到( )个二价体,在雌性的配子形成时,可看到(

)个二价体。 ①16 ②无 ③16

16. 从性遗传是指表现型受性别影响,杂合基因型在一种性别中表现为( 显性 ),在另一种性别 中表现为( 隐性)。

17. 有角的公羊与无角的母羊交配,F1 代中母羊都无角,公羊都有角,使 F1 中公羊与母羊交配, 得到的 F2 代中,公羊 3/4 有角:1/4 无角,母羊 3/4 无角: 1/4 有角,这一现象属于( 从性 )遗传,是 由( 1 对)对基因控制的。 ?

18.果蝇共有( 4 )对染色体,其中一对称为( 性染色体)。其上的基因的遗传方式 称( 伴性遗 传)。

19.伴性遗传性状的基因位于( 性染色体 )上;从性遗传的基因则位于(常染色体 )上。虽然两 者的表现均与性别有一定的关系。

20.在链孢霉中,若某一基因与着丝粒相距 10 个图距单位,那么杂合体所产生的交换型子囊应为 ( 20 )。

(四)染色体变异

1. 基因的表现型因其所在位置不同而不同的现象称( ( )。

),因基因出现的次数不同而不同现象称

①位置效应 ②剂量效应

2. 倒位杂合体联会时在倒位区段内形成的“倒位圈”是由( 合体的环或瘤是由(

)形成的,而缺失杂合体和重复杂

)形成的。 ①一对染色体 ②单个染色体

3.染色体结构变异主要有四种类型,在减数分裂前期Ⅰ染色体联会时缺失,重复和倒位都能形成瘤 或环。形成缺失环的是(

)染色体,形成重复环的是(

)染色体,形成倒位环的是(

③一对

)染

色体。而相互易位则联会成( )结构。 ①正常 体结构变异中,假显性现象是由(

②重复 ④“十”字形 4.染色

)而引起的,臂内倒位杂合体在减数分裂前期Ⅰ交换而

导致后期Ⅰ出现( ),易位杂合体在联会时呈( )形象。 ①缺失 ②染色体桥、断片 ③“十”字

5.染色体 abc.defgh 发生结构变异成为 abfed.cgh,这种结构变异称为( )。 ①臂间倒位 7.在

二倍体生物中,具有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称为( )。这种个体在减数分裂前期各个染色体 不能(

),后期Ⅰ不能(

),因而造成(

)。

④高度不育 8.以秋水仙素处理植物的分生组

)。

①单倍体(一倍体) ②配对联会 ③均衡分离

织,可以诱导产生多倍体,其作用原理在于秋水仙素可以( ①破坏纺缍丝的形成

9.水稻的全套三体共有( 12 )个,烟草的全套单体共有( 24 )个,普通小麦的全套缺体共有( 21 ) 个。

10.利用单体测定某隐性基因(a)所在染色体,如果 a 基因正好在某单体染色体上,则F1 代表现

( )表现型,如果 a 基因不在某单体染色体上,则 F1 代将表现( )表现型。

①A表现型、a 表现型 ②A表现型 11.复式三体(AAa)按染色体随机分离形成的配子种类和比例为(1AA:2Aa:2A:1a),在精子和卵子 中(n+1)和 n 配子都同等可育时,其自交子代的表现型比例是[A_]:[aa]=( 35:1)。 12.玉米三体的 n+1 花粉不育,n+1 胚珠可育,三体Rrr 形成的各种配子比例是 2Rr:1R: 2r: 1rr,如 R 为红色,r 为无色,下列杂交组合的后代的基因型及表现型的种类和比例为:

⑴(♀)rr×Rrr(♂) 基因型( ⑵(♀)Rrr×rr(♂)基因型( ① 1Rr:2rr

② 1 红:2 无

),表现型( ),表现型(

) )

④3 红:3 无 13.玉米相互易位杂合体

③2Rrr: 1Rr:2rr: 1rrr

(交替式)式分离产生的配子全部可育;(相邻式)式分离产生的配子全 部不育。

14.已知水稻 A/a 和 B/b 是独立遗传的,用品系 AAbb 和品系 aaBB 杂交,得到 F1 代,用 F1 代的花 粉培养出(单倍体)植株,然后全部进行染色体加倍。在所得到的纯合二倍体中,AABB 所占的比 例应当是(1/4)。

(五)细菌、病毒遗传

1.在原核生物中,(

)是指遗传物质从供体转换到受体的过程;以噬菌体为媒介所进行的细菌

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称( )。①接合 ②转导 2.戴维斯的“U”型管试验可以用来区分细菌的遗传重组是由于( ①转化 ②接合

)还是由于( )。

3.细菌的遗传重组是由接合还是由转导所致,可以通过(

)试验加以鉴别,其依据是( )。

① U 型管 ②细菌是否直接接触 4.λ噬菌体属于(

)噬菌体,噬菌体是通过一种叫做( )的拟有性过程实现遗传重组。

①温合性 ②转导

5.用 a b+菌株与 a+ b 菌株混合培养可形成 a b、a+ b+重组型。但在混合前,如果把它们分别放在 戴维斯 U 型管的两侧,若不能形成重组体,说明其重组是通过( )产生的。如果重组前用 DNA 酶处理,若不能形成重组体,说明其重组是通过( )产生的。如果在重组前用抗血清(如 P22) 处理,若不能形成重组体,说明其重组是通过( )产生的。 ①接合 ②转化 ③转导

6.野生型 T4 噬菌体能侵染大肠杆菌 B 菌株和 K12(λ) 株,形成小而边缘模糊的噬菌斑,而突变型 T4 噬菌体能侵染大肠杆菌 B 菌株,形成大而边缘清楚的噬菌斑,但不能侵染 K12(λ) 株。通过两种 不同突变型的杂交,可以估算出两个突变型之间的重组值,大肠杆菌 K12(λ)株在估算两个突变型 重组值试验中的作用是( )。①选择重组体 7.以噬菌体为媒介所进行的细菌遗传物质的重组过程称为(

)。①转导

(六) 基因突变

1.复等位基因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它是存在于( )的不同个体中,其产生是因为基因突变具 有( )。 ①群体 ②多方向性 2.据研究,烟草自交不孕性是由一组控制自交不孕的复等位基因控制的,它们分 别为 S1、S2、S3、 S4 等,现将(S1 S2×S1 S3),后代可得基因型为( )的种子,将(S1 S2×S3 S4),后代可得基因 型为(

)的种子。 ①S1S3、 S2S3

②S1S3、

S1S4、 S2S3、 S2S4 3.如果母亲的血型是AB,而父亲的血型是O,那么孩子的血型可能是(

)。 ①AorB

4.某对夫妇生了四个孩子,他们的血型基因型分别为II、Ii、Ii、ii,据此可以推测这对 夫妇的可能基因型是( )和( )。 ①Ii ②Ii 5.金鱼草中,叶绿素含量的控制基因YY使植株为绿色,Yy 为黄色,yy 使植株为白色致死。绿色 植株与黄色植株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两个黄色植株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 比例为( ):( )。 ①1/2

绿:1/2 黄 ②1/3 绿:2/3 黄

6.在小鼠中,基因型 yy 为灰色,Yy 为黄色,YY 胚胎早期死亡,黄鼠与灰鼠的交配中,子代的表现型及比 例为( ):( ),两个黄鼠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①1/2 黄色:1/2 灰色

):(

)。

②2/3 黄色:1/3 灰色 7.在突变的诱发中,不论是电磁波幅射还是粒

) 的影响。 ①辐射剂

子辐射,基因突变频率都与( )成正比,而不受( 量

8.基因突变是(

②辐射强度

)的唯一来源;而染色体畸变只是遗传物质(基因)在(

)而已。①变异 ②染色体结构

)和( )上的变化; ③数目 ④重组

自由组合和互换只是遗传物质(基因)(

9.在同源染色体上位置相当,确定同一性状的基因叫( 因的多个突变基因叫做( )。①等位基因 10.基因 A 突变为 a,称为(

)。不同位置的基因 叫( )。同一基

②非等位基因 ③复等位基因

)。①正突变

②反突变

),而 a 突变为 A 则称为(

11.如以 A 代表显性基因,a 代表相对的隐性基因。显性突变是指( )。隐性突变是指( )。显 性突变性状在( ①a—A

)代表现,在(

③M1

)代纯合。隐性突变性状在( ④M2 ⑤M2 ⑥M2

)突变,如果碱基的改变产生一个并不改变氨基酸残基编码的

)突变。 ①点 ②密码子 ③沉默

)的替换。

)代表现,在( )代纯合。

②A—a

12.产生单个碱基变化的突变叫(

( ),并且不会造成什么影响,这就是( 12.分子遗传学上的颠换是指(

)的替换,转换是指(

①嘌呤被嘧啶、嘧啶被嘌呤 ②嘌呤被嘌呤、嘧啶被嘧啶

(七)细胞质遗传 1.细胞质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状与细胞核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状常表现明显不同

的遗传特点,这主要表 现在:⑴( ),⑵( ),⑶(

①正反交的遗传表现不同

)。

②连续回交不能使母本细胞质基因控制的性状消失

③附加体或共生体决定的性状表现类似转导或感染。 2. 椎实螺的外壳旋转方向是属于(

)的遗传现象。①母性影响

)决定的。①线粒体

)产生的。

3.红色面包霉缓慢生长突变的遗传是受( 4.草履虫放毒型的稳定遗传必须有(

①核基因 K ②卡巴粒 ③卡巴粒

)和( )同时存在,而草履虫素则是由(

5.由核基因控制的植物雄性不育性,用经典遗传学方法一般难以得到它的( 6. 核雄性不育性的利用受到很大限制是因为( )。①易恢难保 7. 孢子体不育是指花粉育性由(

)的基因型控制,自交后代表现为(

)分离。

)。①保持系

)分离,配子体不育是

指花粉育性由( )的基因型控制,自交后代表现为(

①孢子体(植株) ②株间 ③花粉 ④穗上

8. 孢子体不育是指花粉育性受( )控制,配子体不育是指花粉育性受( )控制。

①孢子体(植株)基因型 ②配子体(花粉)基因型

9.设 N 和 S 分别代表细胞质可育和不育基因,R 和 r 分别代表细胞核可育和不育基因,则不育系基 因型为( ),恢复系为(

)和( ),保持系为(

)。

①S(rr) ②N(RR) ③S(RR) ④N(rr) 10.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一般要具备(

)、( )和恢复系,这样,以(

)和(

)杂交解

决不育系的保种,以( )和( )杂交产生具 有优势的杂交种。

①不育系 ②保持系 ③不育系 ④保持系 ⑤不育系 ⑥恢复系

(八) 数量遗传

1.根据生物性状表现的性质和特点,我们把生物的性状分成两大类。一类叫( 所控制的;另一类称(

),它是由(

)所决定。

④微效多基因

),它是由( )

①质量性状 ②主基因

③数量性状

2.遗传方差占总方差的比重愈大,求得的遗传率数值愈( ),说明这个性状受环境的影响( )。

①大

②较小

)、( )和( )三个组成部分,

3.在数量性状遗传研究中,基因型方差可进一步分解为(

其中( )方差是可以固定的遗传变量。①加性方差 ②显性方差 ③上位性方差 ④加性方差 4. 一个有 3 对杂合基因的个体,自交 5 代,其后代群体中基因的纯合率为(

)。 ①90.91%

5. 杂合体通过自交可以导致后代群体中遗传组成迅速趋于纯合化,纯合体增加的速度,则与①( ) ②( )有关。①涉及的基因对数

②自交代数

)间的交配,它们都是近亲繁殖,(

6.半同胞交配是指( )间的交配,全同胞交配是指(

是近亲繁殖中最极端的一种方式。① 同父或同母的兄妹 ②同父同母的兄妹 ③自交 7.杂合

体通过自交能够导致等位基因的纯合,自交对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纯合作用是( )。

①相同的

8.由于( ),F2 表现衰退现象,并且两个亲本的纯合程度愈( ),性状差异愈( ),F1 表

现的杂种优势愈( ),其 F2 表现衰退现象也愈明显。 ①基因的分离和重组 ②高 ③大 ④大 9.杂种优势是指杂种(

)在生活力、生长势、抗逆性、抗病性等方面明显 超过( )表现的遗

传现象。但杂种( )优势就要发生衰退,所以生产上只能利用杂种( )代,因此每年都要( )。

①F1

②双亲

③F2

④F1

⑤制种

(九)填空综合

1. 已知两对基因 AB/ab 相引,重组率为 20%,那么它可产生 AB 型配子的百分率为( 40% ) , Ab 型配子的百分率为( 10% )。如果这两对基因相斥,重组率为( 20% ) 。 2.已知两连锁基因间的交换值为30%,则杂合体Ab/aB产生AB配子的频率为(15% ),产生Ab配 子的频率为( 35% ) 。

3.连锁遗传的细胞学实质是:控制各对性状的基因分别被载于( 同一 )对染色体上,不论几对基 因,均涉及( 1 )个连锁群。这些非等位基因的重组原因是由性母细胞在减数分裂( 第一次分裂 ) 的前期( 非姊妹染色单体片断的交换 )引起的。

4.有人镜检黑麦的染色体,除了有 14 条可正常配对的染色体外还发现 3 条比较小的染色体。这 3 条染色体可能是( B )染色体,它们多由(异染色质)组成,其上(不载有)基因。 5.根据测交于代 Ft 所出现的表现型的( 种类 )和(比例),可以确定(被测验)个体的(基因型)。 6.辐射诱变的频率和(辐射剂量)成正比,而和(辐射强度)无关。

7.体细胞中的隐性基因如果发生显性突变,当代个体就以(嵌合体)的形式表现出突变性状。 8.突变就是基因内不同座位的改变,而且基因突变象许多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一样,是(可逆的)的。 9.雌果蝇的体细胞内有 8 条染色体,其中( 6 )条是常染色体,( 2 )条是性染色体,连锁群数 目是( 4 )。

10.染色体重复的遗传效应是(位置效应)和 (剂量效应)。

10.相互易位杂合体在减数分裂偶线期将形成(“十”字形)结构,后期 I 的(相邻式)分离产生的 配子不育,(交替式)分离产生的配子可育。

11.倒位圈是由(正常染色体和倒位染色体 )同时凸起形成的。

12.(n-1)Ⅱ+Ⅰ是(单体 );(n―1)Ⅱ+Ⅲ是( 三体);(n―2)Ⅱ+Ⅰ+Ⅰ是( 双单体 )。 产生nⅠ和(n―1)Ⅰ两种配子的非整倍体是(单体);产生(n+1)Ⅰ和nⅠ两种配子的个体是(三体)。 13.由普通小麦花粉诱导出来的植株是(单倍体)植株。它不仅生长弱小,而且(高度不育),所 有隐性基因均可表现 ,经染色体加倍处理后,就变成(纯合的)基因型,并可由此繁育成一个(纯 系)。 14.死细菌与活细菌混合在一起后基因实现重组,这是(转化)。而两种活体细菌直接接触实现了 基因重组则是(接合)或 (性导)。两种细菌以噬菌体为媒介而实现了基因重组是(转导)。 15.含有 F 因子的菌株叫 (F+ )菌株,不含 F 因子的菌株是(F)菌株。染色体整

-

合有 F 因子的 菌株叫(高频重组 )菌株,即( Hfr )。

16.细菌接受外源DNA形成部分二倍体后必须发生( 偶数 )交换,才能将外源DNA重组到自己染

色体中去。

17.细菌接合过程中,只有携带有(F 因子)的菌株才能作为供体。

18.性导是指细菌(接合 )时,由( F )因子所携带的外源 DNA 整合到细菌(染色体)的过程。 19. 发生转化的DNA除要求一定大小外,还必须是(双链)。

20.带有F’因子的细菌最明显的特征是(转移性因子和寄主染色体片段的频率都很高)。 21.两个噬菌体同时感染一个细菌细胞称为(双重感染)。

22.外源 DNA 分子进入细菌细胞形成部分二倍体后,外源 DNA 称为(供体外基因子),细菌本身 的染色体称为(受体内基因子)。 23.自交不亲和性是指(自花授粉不结实),而株间授粉却能结实的现象。试验表明,具有某一基 因的花粉不能在具有(同一)基因的柱头上萌发,好像同一基因之间存在一种(拮抗)作用。 24.基因突变是指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位点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原来基因形成(对性) 关系。 25.用来检查微生物是否发生突变或发生了什么突变,常使用(完全培养基)和(基本培养基)两 种培养基。在(基本培养基)里能正常生长发育的微生物是原养型。有一种细菌在基本培养基里停 止生长,可是在基本培养基里加入精氨酸后则形成菌落,这种细菌是(精氨酸营养缺陷型)。 26.根据质核雄性不育花粉败育发生的过程,可以把它分成(孢子体 )不育和(配子体)不育两种 类。

27.一个品种的花粉授到不育系上,F1 正常散粉可育;而另一个品种的花粉授到该不育系上,F1 所 有个体均不育。那么前一个品种是这个不育系的(恢复系),基因型为( N(RR)或 S(RR))。 后一个品种则是这个不育系的( 保持系 ),基因型为( N(rr) )。该不育系属于(质核互作 ) 类型的不育系。

28.在受精过程中卵细胞为子代提供(细胞核基因和全部或绝大部分细胞质基因 )。精细胞主要提 供(细胞核基因 )。

29.在数量性状遗传中,基因型方差可分解为三个组成部分,(加性方差 )、 (显性方差) 和 (上 位性方差 )。其中 (加性方差) 是可以固定的遗传变量,它可以在上下代间稳定传递,而( 显 性方差) 和 (上位性方差) 是不固定的遗传变量。因此(加性方差) 占 (表型总方差)的比值 就称为狭义遗传力。

30. 广义遗传力的估算是利用(不分离世代的表现型方差)作为环境方差的估算值。 31.超显性假说和显性假说的共同点在于 (杂种优势来源于双亲基因型间的相互作用 )。 32.一般而言,遗传力( 较高 )的性状,可在杂种早期世代进行选择,而(遗传力较低 )的性状

只有在其性状稳定后选择才可靠。

33.具有一定亲缘关系的雌雄个体交配进行繁殖叫(近亲繁殖 );同一个体的雌雄细胞受精是(自 交或自体受精 );同一双亲后代雌雄个体间交配叫(全同胞交配(或姊妹交)) ;同父异母或同 母异父后代间的交配是 (半同胞交配 )。

34.近亲繁殖的主要方式是( 自交 )、( 回交 )、( 姊妹交 )。 35.近亲交配的程度常用( 近交系数 )来表示。

36.轮回亲本在杂交中主要是提供细胞组成的( 细胞核 )部分,它常被用来作( 父本 )。

n

。 37. 自交和回交后代群体中纯合体频率的计算公式都是 ( (1???))

1 38. 通过近亲繁殖,群体中纯合体的频率与(杂合基因的对数)和(近亲繁殖的代数) 密切相关。 39.多个基因影响同一基因的表现称为(多因一效 ) 。

40.符合系数为 0 时,表现是(完全干扰 ),符合系数为 1 时,说明是 (无干扰) 。 41.如果单交换间无干扰,则符合系数一定为( 1 ) 。

42.理论上三体应该形成( n 和 n+1 )两种配子,比例为( 1:1 )。

43. 将1%的重组或重组频率作为度量单位,叫厘摩(centimorgan, cM)或( 遗传图距单位 )。 44. 独立分配的实质是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独立分配 ),非等位基因间(互不干扰,自由组合进 入同一配子)。

45.两连锁基因间的连锁强度越弱,交换值越( 大 ),基因间的距离越( 远 )。 46.多基因杂合体在分离世代不出现重组型,那么这些基因是( 完全连锁 )。 47. 同源染色体之间互换片段叫( 交换),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互换片段叫(易位)。 48.染色体重复的主要遗传效应是(位置效应)和(剂量效应)。

49.同源三倍体由于染色体(不均衡分离),形成的配子(染色体组成不平衡),因此高度不育。 50.某生物的单倍体表现完全可育,说明该生物是一个(同源四倍体) 生物。 51.二倍体生物经染色体直接加倍后形成(同源四倍体/同源多倍体)。 52.不同种、属间的杂交F1经染色体直接加倍后(形成异源多倍体)。 53.利用中断杂交实验进行染色体作图是以( 时间)为距离单位。

54.基因突变是指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位点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原来基因形成(对性) 关系。

55.基因突变的重演性是指(同种突变可在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间多次发生)。

56.基因突变的平行性是指 (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由于遗传基础比较接近,往往发生相似的基因 突变)。

2r

57.最能有效诱发基因发生突变的紫外线波长是( 260nm )。

58.一个A血型男人与一个AB血型女人结婚,其子女不可能出现( O )血型。 59.一个AB血型女人与O血型男人结婚,其子女为A血型的概率为( 50% )。 60.玉米 2n = 20,则减数分裂中非同源染色体共有( 210 )种组合形式

61.根据测交于代 (Ft) 所出现的表现型的种类和( 比例 ),可以确定被测验个体的(基因型 )。 62.自交不亲和性是指(自花授粉不结实),而株间授粉却能结实的现象。

63.在受精过程中卵细胞为子代提供(细胞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精细胞主要提供(细胞核基因)。 64.两个等位基因相同,在遗传学上称为( 纯合基因型 )。

65.水稻中有一紫米基因 P 对红米基因 R 具有上位性作用,P_R_和 P_rr 都表现为紫米,ppR_ 是红米, pprr 是白米。PpRr×Pprr 杂交后代中,紫米、红米和白米出现的频率分别为(( 6/8 ))、(( 1/8 )) 和((1/8))。

66.两基因间的交换值变动在( 0~50% )之间。

67.自然界中表现为完全连锁的生物有( 雄果蝇 ) 和 ( 雌家蚕 ) 。

68.不完全连锁的产生是由于在减数分裂前期 I 的( 粗线期 )发生了(非姐妹染色单体在连锁基因 ) 间发生了交换。

三、选择题

(一)细胞学基础

1.蚕豆正常体细胞内有 6 对染色体, 其胚乳中染色体数目为 (D )。

A. 3

B. 6

C. 12

D. 18

2.一种(2n=20)植株与一种有亲缘关系的植株(2n=22)杂交,F1 加倍,产生了一个双二倍体,该个体 的染色体数目为(A):

A. 42

B. 21

C. 84

D. 68

3.一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是 2n=20。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每个细胞含有多少条染色单体(D):

A. 10

B.5

C.20

D.40

4.杂合体 AaBb 所产生的同一花粉中的两个精核,其基因型有一种可能是(C)

A. AB 和 AA;

B. Aa 和 Bb;

C. AB 和 AB;

D. Aa 和 Aa。

(二)孟德尔遗传

1.分离定律证明, 杂种 F1 形成配子时, 成对的基因 (B)。

A. 分离, 进入同一配子

B. 分离, 进入不同一配子

C. 不分离, 进入同一配子 D. 不分离, 进入不同一配子

2.在人类 ABO 血型系统中,IAIB 基因型表现为 AB 血型,这种现象称为 (B)

A. 不完全显性

B. 共显性

C. 上位性

D. 完全显性

3.具有 n 对相对性状的个体遵从自由组合定律遗传, F2 表型种类数为 (D)。

A. 5n

B. 4 n

C. 3 n

D. 2 n

4.在独立遗传下,杂种 AaBbDdEe 自交,后代中基因型全部纯合的个体占(C):

A. 25%

B. 1/8

C. 1/16

D. 9/64

5.已知大麦籽粒有壳(N)对无壳(n),有芒(H)对无芒(h)为完全显性。现以有芒、有壳大麦×无芒、无 壳大麦,所得子代有 1/2 为有芒有壳,1/2 为无芒有壳,则亲本有芒有壳的基因型必为:(C)

A. NnHh

B. NnHH

C. NNHh

D. NNHH

6.三对基因的杂种 Aa、Bb、Cc 自交,如果所有座位在常染色体上并不连锁,问纯种后代的比例是 多少?(A)

A. 1/8

B. 25% C. 9/64 D. 63/64

7.AaBb 的个体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配子的组合是(C)。

A. Aa Ab aB Bb

B. Aa Bb aa BB

C. AB Ab aB ab

D. Aa Bb AA bb 8.某一

合子,有两对同源染色体 A 和 a,B 和 b,它的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应该是(C)。

A.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 9.独立分配规律中所涉

及的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具有平行性,所以基因重组是发生在减数 分裂的 (C)

A. 中期Ⅰ

B. 后期Ⅱ

C. 后期Ⅰ

D. 中期Ⅱ

10.孟德尔定律不适合于原核生物,是因为(D):

A. 原核生物没有核膜

C. 原核生物分裂时染色体粘在质膜上

B. 原核生物主要进行无性繁殖

D. 原核生物细胞分裂不规则。 11.金鱼草的红色

基因(R)对白花基因(r)是不完全显性,另一对与之独立的决定窄叶形基因(N)和宽叶 形基因(n)为完全显性,则基因型为 RrNn 的个体自交后代会 产生(B): A. 1/8 粉红色花,窄叶

B. 1/8 粉红花,宽叶 C. 3/16 白花,宽叶

D. 3/16 红花,宽叶

12. 一个性状受多个基因共同影响, 称之 (C)。

A. 一因多效

B. 一因一效

C. 多因一效

D. 累加效应 13.己知黑尿症是常染色

体单基因隐性遗传,两个都是黑尿症基因携带者男女结婚,预测他们的孩 子患黑尿症的概率是(D)。

A. 1.00 B. 0.75 C. 0.50 D. 0.25

14.人类白化症是常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病,这意味着白化症患者的正常双亲必须(D)。

A. 双亲都是白化症患者 C. 双亲都是纯合体

B. 双亲之一是携带者 D. 双亲都是致病基因携带者

(三) 连锁遗传

1.某一植物中,以 AABBDD×aabbdd 杂交,F1 再与三隐性亲本测交,获得的 Ft 数据为:ABD20; abd20;abD20;ABd20;Abd5;aBD5;aBd5;AbD5;从这些数据看出 ABD 是(A)。 A. AB 连锁,D 独立; B. AD 连锁,B 独立;

C. BD 连锁,A 独立

D. ABD 都连锁

2.A 和 B 是连锁在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非等位基因,彼此间的交换值是 14%,现有 AaBb 杂种, 试问产生 Ab 重组配子的比例是多少? (B) A. 14%

B. 7%

C. 3.5%

D. 28%

3.番茄基因 O、P、S 位于第二染色体上,当 F1 OoPpSs 与隐性纯合体测交,结果如下:+++ 73, ++s 348, +p+ 2, +ps 96, o++ 110, o+s 2, op+ 306, ops 63 ,这三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顺序是 (B) A. o p s

B. p o s

C. o s p

D. 难以确定

4.在相引组中, F2 亲本型性状比自由组合中的 (D)。 A. 少

B. 相等

C. 相近

D. 多

5.对某一种生物来讲,它所具有的连锁群数目总是与它(C)相同。 A. 孢母细胞染色体数

B. 合子染色体数

C. 配子染色体数

D. 体细胞染色体数

6.两点测验的结果表明 a 与 c 两个连锁遗传基因之间相距 10 个图谱单位,三点测验发现 b 的位点 在 a 和 c 之间,据此,三点测验所揭示的 a 和 c 之间的距离 (B) A. 仍然是 10

B. 大于 10

C. 小于 10

D. 20 7.已知某两对连锁基因的重组率

为 24%,说明在该二对基因间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数占全部孢母 细胞的 (D) A. 24%

B. 50%

C. 76%

D. 48%

8.当符合系数为 0.5 时,就说明实际双交换比率(B) A. 与理论双交换比率相等 B. 大于理论双交换比率

B. 小于理论双交换比率 D. 不确定

9.在 ABC/abc × abc/abc 杂交后代中出现比例最少的类型是 abC/abc 和 ABc/abc,据此可确定 这三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正确次序为(B): A. ABC

(B)ACB

(C)BAC

(D)CBA

10.在一条染色体上存在两对完全连锁的基因(A B)/(a b),而 C 基因是在另一染色体上,相互独 立,杂种 AaBbCc 与三隐性个体杂交,后代可能出现(D): A. 8 种表现型比例相等 C. 4 种表现型每两种 比例相等

B. 8 种表现型中每四种比例相等 D. 4 种表现型比例相等

11.连锁在一条染色体上的 A 和 B 基因,若相互间的距离为 20cM,则基因型 Ab/aB 的 个体产生 ab 配子的比例为(E):

A. 1/4

B. 40%

C. 2/4

D. 20%

E10%

12.在果蝇中,红眼(W)对白眼(w)是显性,这基因在 X 染色体上。果蝇的性决定是 XY 型。纯合的 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交配,在它们的子代中可期望出现这样的后代(A) :

A. ♀红,♂红

B. ♀红,♂白

C. ♀白,♂红

D. ♀白,♂白

13.纯种芦花雄鸡和非芦花母鸡交配,得到的子一代相互交配,子二代(F2)表现(D):

A. 1/2 芦花(♂),1/2 芦花(♀) C. 3/4 芦花(♀♂),1/4 非芦花(♀♂)

B. 1/2 非芦花(♂),1/2 非芦花(♀) D. 全为芦花(♂),1/2 非芦花(♀)

14. 一色盲女人与一正常男人结婚, 其子女表现为 (A)。

A. 女孩全正常, 男孩全色盲 C. 女孩一半色盲, 男孩全正常

B. 女孩全色盲, 男孩全正常 D. 女孩全正常, 男孩一半色盲

15.两个正常夫妇生下一个色盲的儿子。儿子色盲基因是从双亲的哪一个传来的?(B) A. 父亲

B. 母亲

C. 父母各 1/2

D. 父或母任一方

(四) 染色体变异 1.染色体倒位的一个主要遗传学效应是降低倒位杂合体中倒位区段及其临近区

域连锁基因之间的重 组率。导致这一效应的实质是(B) A. 倒位区段内不发生交换 C. 倒位区段不能联会

B. 倒位圈内发生交换后同时产生重复和缺失的染色单体 D. 倒位圈内发生多次交换 2.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和重复在

染色体配对中都形成环(瘤),但这两种变异形成的环所涉及的 染色体是不同的,其中缺失环涉及(C)

A. 缺失染色体

B. 部分重复染色体

C. 正常染色体

D. 缺失和正常染色体交换

3.易位是由于两条染色体的断裂片断错接形成的,这两条染色体是(D): A. 姊妹染色单体 B. 非姊妹染色单体

C. 同源染色体

D. 非同源染色体

4.缺体在下列哪一种类型的生物中最易存在(C): A. 单倍体

B. 二倍体

C. 多倍体

D. 单体

5. 染色体重复可带来基因的(A)。 A. 剂量效应

B. 互作效应

C. 突变

D. 重组

6.易位杂合体最显著的效应是(C)。 A. 改变基因的数目

B. 保持原有基因序列

C. 半不育

D. 全不育

7.有一染色体 a b c .d e f g 发生了结构变异而成为 a b f e d .cg ,这种结构变异称为(D): A. 易位

B. 臂内倒位

C. 缺失

D. 臂间倒位

8.倒位的最明显遗传效应是(B): A. 剂量效应

B. 抑制交换

C. 位置效应

D. 显性半不育

9.八倍体小黑麦种(AABBDDRR)属于(D) A. 同源多倍体

B. 同源异源多倍体

C. 超倍体

D. 异源多倍体

10.一种 2n=20 的植株与一种有亲缘关系 2n=22 的植株杂交,加倍产生了一个双二倍 体,这个双二 倍体将有多少染色体?(A) A. 42

B. 21

C. 84

D. 168

11.二倍体生物中维持配子正常功能的最低数目的染色体称(A)。 A. 染色体组

B. 单倍体

C. 二倍体

D. 多倍体

12. 单倍体在减数分裂时只能形成单价体, 所以(A)。 A. 高度不育

B. 绝对不育

C. 一般不育

D. 可育

13.以秋水仙素处理植物的分生组织,可以诱导植物产生多倍体,其作用原理在于秋水仙素可以(C): A. 促进染色体分离

B. 促进着丝粒分离 C. 破坏纺锤体的形成 D. 促进细胞质分离

14.三体在减数分裂时产生的配子是(B)。 A. n, n

B. n, n+1

C. n+1, n-1

D. n, n-1

15.利用单体进行隐性基因 a 定位时,以具隐性性状的双体为父本分别与全套具显性性状的单体杂 交,由 F1 的表现型确定该隐性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隐性基因在某单体染色体上,其 F1 的表现为 (C): A. 全部 a 表现型

B. 全部 A 表现型

C. A 表现型和 a 表现型

D. A 表现型为缺体

(五)细菌遗传

1.在 E.coli F+ strs lac+ 与 Fstr r lac两菌株的杂交中,预期的菌株将在下列哪种培养基上被选择

--

出来(B):

A. 乳糖培养基 B. 乳糖、链霉素培养基

C. 葡萄糖、str 培养基

D. 阿拉伯糖培养基

2.在噬菌体的繁殖过程中,形成噬菌体颗粒的时候,偶而会发生错误将细菌染色体片段包装在噬菌

体蛋白质外壳内。这种假噬菌体称为(D)。 A. 假噬菌体

B. F 因子

C. 温和性噬菌体

D. 转导颗粒

(六)基因突变

1.基因突变的遗传基础是(C) A.性状表现型的改变

B.染色体的结构变异 C.遗传物质的化学变化 D.环境的改变

2.经放射照射,下列个体哪个损伤可能最大?(A) A.单倍体 B.二倍体

C.多倍体 D.同源多倍体 3.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在自然界

是经常发生的,通常显性突变易被很早发现,这是因为(B): A.纯合显性 B.当代显性

C.纯合快

D.频率特高 4.碱基替换是基因突变的重要分子基础之一。碱基

转换指的是(A) A.嘌呤替换嘌呤

B.嘧啶替换嘌呤

C.嘌呤替换嘧啶

D.碱基类似物替换正常碱基

5.碱基替换是基因突变的重要分子基础之一。碱基颠换指的是(B) A.嘌呤替换嘌呤 B. 嘧啶替换嘌呤或嘌呤替换嘧啶 C. 嘧啶替换嘧啶 D. 碱基类似物替换正常碱基

6.一般地说,X 连锁隐性突变比常染色体隐性突变较易研究,其原因是(C) A.隐性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容易检测;

B.隐性基因纯合率高;

C. 隐性基因容易在雄性半合子身上表现出来; D.隐性基因容易在雌合子身上表现出来 7.根据人类血型遗传知识,可以鉴别亲子间的血缘关系。已知父母中之一方 AB 血型,另一方为 O 血型,其子女的血型可能是(C):

A.O 型;

B.AB 型;

C.A 型或 B 型;

D.只能 A 型

8.基因突变的多向性产生(B)。 A. 等位基因

B. 复等位基因 C. 显性基因

D. 互作基因

9.在一个突变过程中,一对额外的核苷酸插入 DNA 内,会有什么样的结果?(D) A.完全没有蛋白产物;

B.产生的蛋白中有一个氨基酸发生变化;

C. 产生的蛋白中有三个氨基酸发生变化; D.产生的蛋白中,插入部位以后的大部分氨基酸都发生变化。

(七)细胞质遗传

1. 紫茉莉的枝条有绿色、白色和花斑三种不同颜色,其颜色的遗传属于细胞质遗传,用♀花斑× ♂绿色,其后代表现为(D)

A. 绿色; B. 白色; C. 花斑; D. 绿色,白色,花斑。

2. 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的恢复系基因型为(D)

A. S(Rr)

B. N(rr) C. S(rr)

D. N(RR)

3. 植物质核型雄性不育中的孢子体不育类型,如基因型为 Rr 时,产生的花粉表现(C):

A. 全不育 B. 一半可育

C. 全可育

D. 穗上分离

4. 植物质核型雄性不育中的配子体不育类型,如基因型为 Rr 时,产生的花粉表现(B):

A. 全不育 B. 一半可育

C. 全可育

D. 穗上分离

(八)数量遗传

1.估算狭义遗传率时由 2VF2-(VB1+VB2)计算所得是 (A)

A. 加性方差值; B. 显性方差值; C. 遗传方差值; D. 环境方差值。

2.经测定,某作物株高性状 VA=4,VD=2,VI=1,VE=3,则该作物株高的广义遗传率为 (B)

A. 0.5 B. 0.6 C. 0.7 D. 0.8

3.A 品种产量性状较好,但抗病性差,为了增加此品种的抗病性,将 A 品种与一抗病品种杂交(已 知抗病为显性),育种上使用何种方法使获得的新品种既有抗病性又有 A 品种的丰产性。(B)

A. 自交

B. 回交

C. 测交

D. 随机交配

4.一个有三对杂合基因的个体自交 5 代,其后代群体中基因的纯合率为(A)

A. 90.91% B. 87.55%

C. 93.75%

D. 51.3%

5.现有一个体基因型是 BbDd,如用回交的方法,连续回交 3 代,其回交后代的纯合率为(A):

A. 76.56% B. 38.23%

C. 17.1%

D. 23.44%

6.杂合体通过自交能够导致等位基因的纯合,杂种群体的纯合速度与(C)

A. 自交代数有关

C. 自交代数和异质基因对数均有关

B. 所涉及的异质基因对数有关 D. 所涉及的异质基因对数无关

(九)综合

1.一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 2n=10。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每个细胞含有的染色单体数是:( C )

A.10;

B.5;

C.20;

D. 40

4.10 个小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可产生( C )个雄配子体。

A.10

B.20

C.40

D.80

)。

5.减数分裂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和细胞学上观察到的交叉现象间关系为(B

A.两者互为因果 叉是原因

B.交换是原因,交叉是结果 C.交换是结果,交D.两者间无关系

6. 假定等位基因A与a为共显性,Aa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 C )。

A . 1:1 B. 3:1 C. 1:2:1 D. 2:1

7. 相互易位杂合体自交子代,易位纯合体出现的频率为( B )。

A.15%

B.25% C.75% D.100%

8.相互易位杂合体自交,子代中将有哪一种比例的正常可育纯合体( C

)。

A. 0

B.15% C.25% D.50%

9. 相互易位杂合体自交,子代中完全可育个体的频率为( C )。

A. 15%

B. 25%

C. 50%

D. 75%

10. 相互易位杂合体自交,子代中易位杂合体的比例是(C)。

A.0

B. 25%

C. 50%

D. 100%

11. 倒位变异可导致( C )。

A.基因数目增加

B.基因数目减少

C.基因位置改变

D.基因性质改变

12. 臂内倒位杂合体在倒位区段内发生单交换后,( A )。

A. 形成后期I桥

B. 形成后期II桥

C. 不形成染色体桥

D. 同时形成形成后期I桥和后期II桥

13.臂内倒位杂合体联会时,在倒位区段内、外发生三线双交换后,( B ) A. 形成后期 I 桥,所产生的交换型配子多数是缺失配子而不育。 B. 形成后期 II 桥,所产生的交换型配子多数是缺失配子而不育。 C. 由于是双交换,不会形成后期I、II桥,所产生的配子都是可育的。 D. 会形成后期 I 和后期 II 桥,所产生的交换型配子多数是缺失配子而不育。 14.相互易位( D

)。

A.在雄性个体中不发生交换; B在减数分裂后期I形成无着丝点片段; C. 在动物细胞中不会发生; D.能引起染色体臂的移位而产生新的连锁群。

16. 下列结构变异中,(

D )可产生新的基因连锁群。

A. 缺失

B. 倒位

C. 重复

D. 易位

17.某植物体细胞内只有一套染色体,所以它是 ( D )

A.缺体

B.单价体

C.单体

D.一倍体

18.一个二倍体的配子 AA 同该物种正常的单倍体配子 A 结合,因此,( B )

A.后代是异源三倍体;

B.后代由于三价体的随机分离而导致不育;

C.后代由于染色体缺乏同源性而是完全不育的,

D.后代是完全可育的。

19. 某植物本来是二倍体,出现了一个变异株,其体细胞内只有一套染色体,所以它是(C )。

A.单价体 B. 单体 C. 单倍体 D. 缺体

20.二倍体生物经染色体直接加倍后,形成( C )。

A.四倍体

B.异源四倍体

C.同源四倍体

D.双倍体 21.菊芋

B )。

6倍体种的2n=102,那么其单倍体 (n) 和染色体基数 (X) 应为(

A. n=17, X=51 C. n=17, X=17

B. n=5l, X=l7

D. n=5l, X=5l 22.10个大

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可产生( A )个雌配子体。

A.10

B. 20

C. 30

D. 40

23. 在某植物与aabb隐性个体的测交后代中,A_B_ : A_bb : aaB_: aabb= 1 : 1 : 0 : 0, 则该植株的基因 型为(

D )。

B. AaBb

C. AaBB

D. AABb

A. AABB

24. 显性上位作用且是独立遗传时,AaBb × aabb 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 D )。

A. 1:1:1:1

B. 3:1

C. 9:3:3:1

D. 2:1:1

25. A、B两基因完全连锁,且A、B对a、b分别为完全显性,则杂合体AB/ab 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 为( A. 3:1

A )。

B. 1:1 C. 1:2:1

D. 9:3:3:1

26. 一个正常男人和一个表现正常但其父亲为色盲患者的女人结婚,他们的子女可能是( C )。

A. 女儿和儿子都正常 C. 女儿全正常, 儿子50%色盲

B. 女儿和儿子全色盲

D. 儿子全正常,女儿50%色盲

27.一般说,X 连锁隐性突变比常染色体隐性突变较易研究,这是因为( D )。

A.X连锁隐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容易检测 B.X连锁隐性基因纯合率高

C.X连锁基因易于发生突

变 D.X连锁隐性基因容易在雄性半合子身上表现出来

28. 线虫基因 dpy(短而粗)和 unc(不对等)是连锁遗传的,其重组率为p, 杂合体 unc+/+dpy 自 体受精,预期短而粗和不对等后代出现的频率为( A )。

A. p2/4

B. p2/2

C. p2

D. p

29. 杂合体AbC/aBc 与abc/abc 测交,后代双交换型为aabbC_, 和A_B_cc, 其连锁基因顺序为

( B )。

A. a b c

B. b a c C. a c b D. b c a 30. Aa杂合体自交3代后,群体中杂合体的频率为( C )。

A. 1/4 B. 1/2 C. 1/8 D. 1/16

31. 玉米中有 T 型和 M 型两种不育系,将它们分别与各自的恢复系杂交,得到的杂种植株的育性恢 复各不相同。T 型的杂种植株全部能散粉可育,其杂种植株再与不育系亲本回交后,群体呈现 1:1 的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请问:T 型不育系的可能类型为( A )。 A. 孢子体不育;

B. 配子体不育;

C. 核不育; D. 质不育

32. 玉米中有T型和M型两种不育系,将它们分别与各自的恢复系杂交,得到的杂种植株的育性恢复 各不相同。M型的杂种植株也能全部散粉,但花粉呈现株内半不育分离。M型不育系的类型为(

A. 孢子体不育;

B. 配子体不育;

C. 核不育; D. 质不育

B )。

33. 基因a、b、c、d位于果蝇的同一条染色体上,经过 一系列杂交后得到如下交换值:(a,c )40%; (a,d)25%;(b,d)5%;(b,c)10%。这4个基因的连锁遗传顺序为( B )。

A. a b c d

B. a d b c C. a c b d D. b c a d 34. 两对连锁基因间的交换值为10%,说明杂合体在减数分裂期间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的百分率为 ( B )。

A. 15% B. 20% C. 50% D. 40%

35. R/r与S/s 连锁,相隔为10个图距单位。在Rs/rS×rs/rs 中,有多少比例的子代基因型为Rs/rs?

( E ) A. 5%

B. 10% C. 25% D. 40% E. 45%

36. 如果干扰系数为0.3,则实际双交换值与理论值的比值应为( C )。

A. 0.5

B. 0.15

C. 0.7

D. 0.3

37. 如果两个连锁基因之间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为 40%,那么两基因间的交换值为( D )。

A.40%

B.10%

C.50%

D.20%

38. 基因型 BR/br 的果蝇与 br/br 测交,减数分裂时,若雌果蝇 84%的孢母细胞连锁基因间不出现 交叉,16%的孢母细胞连锁基因间出现一个交叉,则后代中 Br/br(注:这是一个后代个体的基因型, 也即只是问 Br 出现的频率,而 br 是来源于测交亲本的,所以答案为 B) 的频率为( B )。

A.50%

B.4%

C.8%

D.16%

39. 杂合体 ABC/abc 与隐性纯合体的测交后代,其双交换型表现为 A_B_cc 和 aabbC_, 则连锁基因 顺序为( B )。

A.A B C

B.A C B C.B A C D.C B A 40.假定 A 对 a 为不完全显性,Aa 杂合体自交后代中表现其他形状个体出现的频率为( C )。

A.1/4

B.3/4

C.1/2

D.2/3

41. Lpq/lPQ 与lpq/lpq 交配,已知L基因位于中间,在这个配对中发生双交换配子的基因型为( A )。 A. LPQ与 lpq

B. LpQ 与 lPq

C. lpQ 与 LPq

D. Lpq 与 lPQ

42. 某人是一个常染色体基因的杂合子Bb,而他带有一个隐性的X连锁基因d。在他的精子中有多大 比例带有bd基因? ( A. 0;

B.1/2;

E ) C. 1/8;

D. 1/16;

E. 1/4。 43.一位患红

B )。

绿色盲的女人与视觉正常的男人结婚,其子女可能是 ( A.女儿色盲,儿子正常 C. 女儿和儿子都正常

B.女儿正常,儿子色盲 D.女儿和儿子都患色盲

44.已知果蝇a、b、c 3个基因都位于 X 染色体上,ABC/ABC雌果蝇与隐性雄果蝇杂交得到F1, 再用 F1雌果蝇与Fl雄果蝇杂交得到F2,则交换值 (

A.不能根据 F2资料 C. 仅根据 F2的雄性个体 体

45. 下图谱系中,涂黑者为带有性状W的个体,这种性状在群体中是罕有的。如下哪种情况是与系 谱中W的传递情况一致的? (

C ) 测定。

B.可根据 F2的隐性个体 D. 仅根据 F2的雌性个

B )

A. 常染色体隐性;B. 常染色体显性;C. X连锁隐性;D. X连锁显性; E. Y连锁。 46.

A. Aa

aa×AA 杂种F1种子胚乳的基因型为( B )。 B. Aaa

C. AAa

D. aaa

47. 独立遗传且完全显性时,AAbb×aaBB杂交组合的F2代不同于任何亲本(P1、P2、F1)基因型的概 率为( D )。

A.7/16

B. 3/16

C. 4/16

D. 10/16

48.独立遗传且完全显性时,TTrr×ttRR 的 F2 代中,T_R_表现型的概率为( A )。

A.9/16

B.3/16 C.4/16 D.1/16

49. 互补作用且是独立遗传时,AaBb×aabb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 B )。 A. 1:1:1:1

B. 3:1

C. 9:3:3:1

D. 2:1:1

50.隐性上位作用且是独立遗传时,AaBb×aabb 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 ( D )。

A.1:1:1:1

B.3:1

C.9:3:3:1

D.1:1:2

51. 用两个来源不同的红粒小麦杂交,F1表现为红粒,而在F1自交产生的F2中,红粒和白粒的比例 为15:1。这是由两对基因的(

A. 互补作用

B. 积加作用

C )引起的。

C. 重叠作用

D. 抑制作用

52.某杂交组合的F2群体呈现9:7的分离比例。该遗传的性质是( B )。

A.独立遗传

B.互补遗传 C. 抑制作用 D. 连锁遗传

53. AaBb杂合体与aabb连续回交5代后,群体中aabb个体的频率为( A )。

A. 93.85%

B. 87.63% C. 90.91% D.75%

54. Aa 杂合体需要自交( D )代,群体中Aa的频率才能达到3.125%。

A. 2

B. 3

C. 4

D. 5

55. Aa 杂合体需要自交( D )代,群体中 AA 的频率为

48.44%。 A.2

B.3

C.4 D.5

56.某植物体细胞内只有一套染色体,所以它是( D )。

A.缺体

B. 单价体

C. 单体

D. 一倍体

57.理论上三体应该形成( B )和( B )两种配子,比例为( B )。 A.n, n-1; 1:1

B.n, n+1,1:1

C.n, n+1; 1: 2

D.n, n-1; 2:1

58.细菌中丧失合成某种营养物质能力的突变型,称为:( A )

A. 营养缺陷型;

B. 原养型;

C. 野生型;

D. 接合型。

59. P1 噬菌体具有溶源性的生活周期,即 ( B )

A. 在侵染细胞后,细菌裂解; C. 通过转导转变为裂性噬菌体;

B. 侵染菌体后,细胞不裂解; D. 噬菌体繁殖并不进入裂解周期。

60.携带有一个自主状态的 F 因子的菌株用 ( A )

A. F表示;

B. F 表示; C. Hfr 表示; D. F′表示。

61.两种营养缺陷型细菌混合培养出现野生型,但在U形管实验中不出现野生型,可以断定野生型 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

A.转化

B

)的结果。 C.转导

D.突变

B.接合

62. 细菌通过其细胞膜摄取周围供体DNA片段,并通过重组掺入到自己染色体的过程称为( A )。

A. 转化

B. 接合

C. 转导

D. 性导

63.通过F’ 实现细菌间遗传物质转移的过程称为( D )。

A.转化

B.接合

C.转导

D.性导

64.以噬菌体为媒介实现细菌间遗传物质转移的过程称为( C )。

A. 转化

B.接合

C.转导

D.性导

)。

65.细菌中丧失了合成某种营养物质能力的突变型称为( A

A.营养缺陷型 B.原养型

C.野生型

D.接合型

66.既能以较高频率转移性因子,又能以较高频率转移细菌染色体片断的细菌是( D )。

A. F+菌株

B. F菌株

C. Hfr菌株 D. F’菌株

67.携带有一个游离于细菌染色体以外的F因子的菌株称为( A )。

A. F+菌株

B. F菌株

C. Hfr菌株 D. F’菌株

68. 熟期为 120d 的小麦品种和熟期为 160d 的品种杂交,熟期平均为 140d,在 235 株 F2 群体内分 离出 120d、160d 成熟的各一株,其基因间的作用形式是( C )。

A.显性

B.上位性

C.加性

D.基因互补

69. 假设某种二倍体植物A的细胞质在遗传上不同于植物B。为了研究核—质关系,想获得一种植株, 这种植株具有A的细胞质,而细胞核主要是B的基因组,应该怎样做? (

A. A×B的后代连续与A回交; B. B×A的后代连续与A回交。 C.

D.

A×B的后代连续与B回交;B×A的后代连续与B回交;

C

)

四、简答题

1.简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自的遗传学意义? 答:细胞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1)每个染色体准确复制分裂为二,为形成两个子细胞在遗传

组成上与母细胞完全一样提供了基础。(2)复制的各对染色体有规则而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去,使两个细胞与母细胞具有同样质量和数量的染色体。

细胞减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1)雌雄性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保证了亲代与子代之间染色体 数目的恒定性,并保证了物种相对的稳定性;(2)由于染色体重组、分离、交换,为生物的变异提 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2.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有何最基本的区别?以最简要方式指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减半的原因?

答:(1)减数分裂前期 I 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而有丝分裂无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 (2)减数分裂遗传物质发生交换(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交换),而有丝分裂无交换; (3)减数分裂中期后染色体独立分离,而有丝分裂则着丝点裂开后均衡分向两极; (4)减数分裂完成后染色体数减半,而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不变;

(5)分裂中期着丝点在赤道板上的排列有差异: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分别排列于

赤道板两侧,而有丝分裂时则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减半的原因:染色

体了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了两次。

3、试述交换值、连锁强度和基因之间的距离三者的关系。 答案:在连锁遗传中,交换值的变动幅度在 0~50%之间,交换值越大,两个连锁基因之间的距离

越远,则两个基因的连锁强度越小;交换值越小,两个连锁基因之间的距离就越小,连锁强度就越 大。

4.通常从一个野生型基因变成突变型的频率总是显著地高于回复突变率,如何解释? 答:因为一个正常野生型的基因内部许多位点上的分子结构,都可能发生改变而导致基因突变,但 是一个突变基因内部却只有那个被改变了的结构恢复原状,才能回复为正常野生型。 5.易位杂合体半不育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答:两条正常染色体和两条易位染色体在减数分裂的偶线期联会成“十”字形象,终变期交叉端化成 四体环或四体链。后期 I 这四条染色体如果呈交替式分离,产生的配子全可育。如果呈相邻式分离, 产生的配子全不育。两种分离式的机率大致相等,所以表现为半不育。 6. 为什么倒位杂合体连锁基因的重组率会下降? 答:倒位杂合体常称为交换抑制子。其原因如下:

(1)臂内倒位杂合体在倒位区段内发生单交换后,形成后期I桥,所产生的交换型配子是缺失配子而 不育;在倒位区段内、外发生三线双交换后,形成后期Ⅱ桥,所产生的交换型配子多数是缺失配子 而不育。

(2)臂间倒位杂合体在倒位区段内发生单交换后,所产生的交换型配子是缺失一重复配子而不育。 (3)只有在倒位区段外发生交换或倒位区段内发生二线偶数交换后所产生的交换型配子才可育。 因此,可育交换型配子减少,重组型个体减少,重组率降低。 7.何谓伴性遗传?一个父亲为色盲的正常女人与一个正常男人婚配,预期其子女的类型及比率如 何?

答: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一般是指X染色体上或Y染色体上的基因。它们所控制的性状总是 与性染色体的动态相连在一起,这种与性别相伴随的遗传方式,称为伴性遗传。

父亲为色盲的正常女人的基因型为XC Xc,正常男人的基因型为XCy,他们婚配,其子女的情况

如下:

XCxc

× ↓

XCy

1XCXC:1XCXc:1XcY:1XCy

(5) ala+ pro+ arg- (6) ala- pro- arg+ (7) ala- pro+ arg-

1400 840 840

试问这 3 个基因在细菌基因组上的排列顺序和距离。 答案:

根据题意,是用 ala+ pro+ arg+ DNA 片段转化 ala- pro- arg- 菌株。

根据(2)和(5),ala+与 arg+同时出现最多,为 2100,因此 ala 离 arg 近;ala+与 pro+ 同时出现 多,为 1400,ala 离 pro 也近。因此,推断 ala 应位于中间。或者根据双交换类型是最少的类型,(4) 最少,840,是双交换型,因此只有 ala 位于中间,才能出现此种双交换型,这样,就能确定 3 基因 顺序 ala 在中间,顺序为: Pro ala arg

单交换值:RF(ala-pro) = (ala+、pro+单独整合个体数)/(同时整合个体数+单独整合个体数)

RF(ala-pro) = (2)+(3)+(4)+(7)/ (1)+(5)+(2)+(3)+(4)+(7)= 0.30

同理:RF(ala-pro)= (3)+(4)+(5)+(6)/ (1)+(2)+(3)+(4)+(5)+(6)= 0.25

RF( pro-arg) = (2)+(5)+(6)+(7)/ (1)+(2)+(4)+(5)+(6)+(7)= 0.37

因此 3 个基因的距离为:pro

0.30 ala 0.25 arg

注意:pro-arg 距离仅有 0.37,与 0.30+0.25=0.55 不符,是因为少计算了双交换值,(3)和(4) 其实都是 pro-arg 间的交换,但在实际计算时没有加上,即 840+420/1400=0.09(分母与计算单交换 相同),所以加上二倍的双交换值即 0.37+0.09×2=0.55,刚好与 0.30+0.25=0.55 相等。 10.假定果蝇的三个基因th、vg、cv位于同一常染色体上,连锁图为:

th 55.3

vg 67.0

cv 75.5

若一个三基因都杂合且是相引相的个体与隐性个体测交,那么在测交子代中,预期各种表现型的频 率是多少? (假定符合系数是0.15)

答:根据连锁图,th-vg间的图距为67-55.3=11.7,vg — cv间的图距为75.5-67=8.5。 实际双

交换值=符合系数×理论双交换值=0.15×0.117×0.085=0.15%。 于是,th--vg间的交换型配子频率=11.7%-0.15%=11.55%,配子:Thvgcv +

thVgCv vg--cv间的交换型配子频率=8.5%-0.15%= 8.35%,

配子:

ThVgcv + thvgCv 亲型配子频率=1-11.55%-8.35%-0.15%=79.95%, 配子:ThVgCv + thvgcv 双交换配子频率=0.15% 配子为:ThvgCv + thVgcv 测交后代表现型频率:

ThVgCv/thvgcv th vg cv/thvgcv Thvgcv/thvgcv thVgCv/thvgcv ThVgcv/thvgcv thvgCv/thvgcv ThvgCv/thvgcv thVgcv/thvgcv

1/2×79.95%=39.975% 1/2×76.04%=39.975% 1/2×11.55%=5.775% 1/2×11.55%=5.775% 1/2×8.35%=4.175% 1/2×8.35%=4.175% 1/2×0.15%=0.075% 1/2×0.15%=0.075%

11.果蝇长翅(Vg)对残翅(vg)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C)对白眼(c)显性,位于X染 色体上。请问下列杂交产生的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如何?

(1) CcVgvg×cvgvg; (2) ccVgvg×CVgvg。 答:(1)

XCcVgvg×XcYvgvg

雌果蝇

雄果蝇

红眼、长翅 红眼、残翅 白眼、长翅 白眼、残翅

XCYVgvg XCYvgvg XcYVgvg XcYvgvg

红眼、长翅 红眼、残翅 白眼、长翅 白眼、残翅

XCcVgvg XCcvgvg XccVgvg Xccvgvg (2)

XccVgvg×XCVgvg

雌果蝇

雄果蝇

XCcVgVg 红眼、长翅 XcYVgVg 白眼、长翅 XCcVgvg 红眼、长翅 XcYVgVg 白眼、长翅 XCcvgvg 红眼、残翅 XcYvgVg 白眼、残翅

12.三体植株产生的 n+1 雌配子通常比 n+1 雄配子有较强的受精能力。如果一株自花受粉的三体植 株参与受精的雌配子中 n+1 占 50%,参与受精的雄配子中 n+1 占 10%,试问自交后代中四体、三体 和双体各占多少?

答:理论上,三体形成 n 和 n+1 两种配子,比例为 1:1。于是有: [50%n:50%(n+1)] [90%n:10%(n+1)]=45%2n:50% 2n+1:5%2n+2。

即双体:三体;四体= 9:10:1。

13. 一般栽培西瓜为二倍体 (2n=2X=22)。无籽西瓜为什么不结籽?是否绝对不结籽? 答:一般栽

培西瓜为二倍体(2n=2X=22),无籽西瓜是将二倍体母本加倍成四倍体,再与二倍 体父本杂交,培育出来的三倍体(2n=3X=33)。 所谓无籽,并非绝对不结籽,只是结籽的概率很

低。这是因为三倍体西瓜在减数分裂时,每个

同源组的 3 条染色体可能联会在一起,形成三价体;也可能发生提早解离,形成一个二价体和一个 单价体。无论哪种联会,或者发生 2/1 式不均衡分离,或者单价体丢失,都导致子细胞染色体组成 不平衡,形成的配子不育。除非所有同源组的两条同源染色体进入细胞的同一极,另一条染色体进 入细胞的另一极,由此形成平衡二倍体配子 (2X) 和平衡单倍体配子 (1X),各自的概率都是 (1/2)11。 于是,三倍体西瓜结籽概率为:

[(1/2)11 + (1/2)11]2=1/222 (2n 种子) + 2/222 (3n 种子)+ 1/222 (4n 种子)

14. 大肠杆菌中 3 个位点 ara、 leu 和 ilvH 是在 30s 的图距内。为确定三者之间的正确顺序及图距, 首先用转导噬菌体 P1 感染原养型菌株 ara+leu+ilvH+,然后使裂解物感染营养缺陷型 araleuilvH,

再通过对每个选择标记基因进行实验,确定其未选择标记基因的频率,假设有以下实验结果:

实验

选择的标记基因 ara+ ilvH+ ara+ilvH+ 未选择的标记基因 60%leu+, 1%ilvH+ 5%ara+, 0%leu+ 0%leu+ 1 2 3 请根据实验结果说明:(1) 3 个基因的连锁顺序;(2)转导片段的极限大小。

答:(1)根据实验 1,ara 和 leu 的并发转到率为 60%,ara 和 ilvH 得并发转到率为 1%,说明 ara 和 leu 间的遗传距离小于 ara 和 ilvH 间的遗传距离。因此,基因顺序可能有两种:

① ara

leu ara

ilvH ilvH

② leu

根据实验 2,ilvH 和 ara 的并发转导率为 5%,ilvH 和 leu 的并发转导率为 0%,说明,ilvH 和 ara 间的遗传距离小于 ilvH 和 leu 间的遗传距离。显然②排列顺序是正确的。

根据实验 3,ara—ilvH 片断内不包含 leu 基因,进一步证明②排列顺序是正确的。 (2)转导片断的极限大小是 ara—ilvH。

15.abc 和 +++ 两个病毒之间杂交,获得了下列结果:

基因型

噬菌斑数

基因型

噬菌斑数 280

+++ 1200 a++

a+c +bc +b+

85 300 75

abc ab+ ++c

1100 180 160

试据此确定 3 个基因的顺序和距离 (画出 3 个基因连锁图)。 解:a—b 间重组率=(280+300+85+75)/3 380=21.89%;

b—c 间重组率=(180+160+85+75)/3 380=14.79%; a—c 间重组率=(280+300+180+160)/3 380=27.22%; 双交换值=(75+85)/3 380=4.73%;

a—c 间交换值=27.22%+2×4.73%=36.68%; 3 个基因的顺序为: a ← 21.89 → b ← 14.79 → c

∣ ←

31.86 → ∣

16.已知某生物的两个连锁群如下图,试求杂合体 AaBbCc 可能产生的类型和比例。

答案:根据图示,bc 两基因连锁,bc 基因间的交换值为7%,而a与bc 连锁群独立。 A、a配子各

50%,bc间重组型配子3.5?、 3.5bC%,亲型配子46.5?、46.5?,与A、a配子自由组 合,故其可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为 (50A:50a)×(46.5BC:3.5Bc: 3.5bC: 46.5bc)

= ABC23.25:Abc1.75:AbC1.75:Abc23.25: aBC23.25:aBc1.75:abC1.75:abc23.25

17. 在杂合体 ABy/abY内,a和b之间的交换值为 6%,b和y之间的交换值为10%。①在没有

干扰 的条件下,这个杂合体自交,能产生几种类型的配子? ②在符合系数为0.26时,实际双交换值为多少?干扰系数为多少? ③配子的比例如何?

答案:①这个杂合体自交,能产生 ABy、abY、aBy、AbY、ABY、aby、Aby、aBY 8种类型 的配子。

②符合系数 = 实际双交换值/理论双交换值×100% 干扰系数=1- 符合系数=1-0.26=0.74

在符合系数为 0.26 时,其实际双交换值为:0.26×0.06×0.1×100=0.156%。 ③其配子的比例计算:

ab 之间单交换产生配子为 aBy、AbY,交换值为 6,故比例应为(6-0.156)/2=5.984/2=2.922; by 之间单交换产生配子为 ABY、aby,交换值为 10,故比例应为(10-0.156)/2=9.844/2=4.922; 亲型配子 ABy、abY 比例应为 [100-(5.984+9.844+0.156)]/2 = 42.078 双交换配子 Aby、aBY 比例应为 0.156/2=0.078

所以,其各种配子比例:ABy42.078:abY42.078:aBy2.922:AbY2.922:ABY4.922:aby4.922: Aby0.078:aBY0.078。

18.用某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得到 F1 全部正常可育。将 F1 的花粉再给不育系亲本授粉,后代中出 现 90 株可育株和 270 株不育株。请分析该不育系的类型及遗传基础。

答:该不育系属孢子体质核互作雄性不育型。不育性与两对具有互补关系的核基因有关。当两 个育性基因 R1 和 R2 同时存在时表现为花粉可育,否则为花粉败育。

不育系S(r1r1r2r2) × N(R1R1R2R2)恢复系

♀S(r1r1r2r2) × ♂S(R1r1R2r2)

S(R1r1R2r2),S(R1r1r2r2),S(r1r1R2r2),S(r1r1r2r2) 可育

不育 不育 不育

19.某生物的 3 个基因 A、B、C 分别对 a、b、c 是显性,一个 3 基因都是杂合的个体与隐性个体测 交得到下列结果:AbC 445;aBc 475; ABC 223; abc 210; Abc 67; aBC 75; ABc 12; abC 15。 试问:(1)3 个基因是否连锁?(2)亲本是相引还是相斥?(3)基因的位置如何?(4)是否有干 扰,干扰率是多少?

答案:(1) 测交后代 8 种表现型每 2 种数目相等,说明 3 个基因连锁在同一染色体上。 (2) AbC 和 aBc 最多,是亲本型,所以,亲本是相斥相。

(3) 比较双交换型和亲型,a 基因发生了变化,表明 a 基因在中间。亲本基因型为 bAC/Bac。 (4) 单交换 I=(223+210+27)/1 512=30.42%; 单交换 II=(67+75+27)/1 512=11.18%; 双交换值=(12+15)/1 512=1.79%; 理论双交换值=30.42%×11.18%=3.40%。 存在干扰,干扰率=1-0.0179/0.0340=28.8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7y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