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朱熹的“知先行后”的思想

更新时间:2024-05-29 09:2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五、论述题。(20分)

论述朱熹的“知先行后”的思想。

儒家讲知行,并不侧重在认识论上,而是偏重于道德实践。不过,由于他们的讨论经常引用生活中的例子,因而又包含认识论的成分。朱熹认为“致知力行,用功不可偏废”,所以他强调人们不能仅仅从事格物致知的工夫,与此同时,还要进行力行。因为我们仅仅知道了道德的法则,有了道德的知识,并不能使我们成为圣贤,只有真正的付出实践,体之于身,才能够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道德。但是,他这样说,并不是要人话很长时间,先去进行致知的工夫,达到致知以后,才去进行“行”的工夫,在具体实践中,知行使互发的,所以朱熹强调知行并进,他举例说:“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他还经常把知行比喻成鸟的双翼、车的两轮,可见他认为二者是相互需要、相互补充的。

但是,如果从时间的先后来说,朱熹认为应当是知在前,行在后。他说“论先后,当一致知为先。”“论先后,知为先。”也就是说,在一个道德行为中,我们只有先了解到什么是道德以及道德的当然之则以后,我们才能够按照此当然之则去行动。否则,人们的道德实践就是缺乏理论指导的盲目行为。朱熹的这种观点实际上包含着理性的合理成分在内,

不过,朱熹也从轻重的角度来比较知行,在这种情况下,他认为“论轻重,当以行为重”。“论轻重,行为重”,也就是说,朱熹还是比较强调道德的实际践履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7u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