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学前教育原理》试题 2013年1月

更新时间:2023-12-06 08:15: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电大《学前教育原理》试题 2013年1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 分, 共3 0 分}

1.广义学前教育是指对出生到6岁或7岁的儿童所实施的( D )。 A. 教育 B.训练 C. 保育 D.保育和教育 2. 学前教育的基础性是指学前教育具有的( B )的特征。 A. 教育性 B.奠基性 C. 保育性 D.终点性

3. 从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只是培养能适应社会的人,还要培养能促进社会与完善社会的人来看,( A )是儿童社会化的核心与关键。

A. 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B. 掌握基本的语言交往能力 C. 具备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卫生习惯 D. 具备初步的审美能力 4. 我国第一所公立幼儿园于1903 年建立在( A )。 A. 武昌 B. 长沙 C. 汉口 D.上海

5. 蒙台梭利教育法中最重要也最具特色的部分是( C )。

A. 肌肉训练 B.实际生活训练 C. 感官训练 D.初步知识教育 6. 提出替代强化的是( A )。

A. 班杜拉 B.埃里克森 C. 铁钦纳 D.华生

7. 以下哪一种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模式是以行动研究为主的? ( B ) A. 科学研究 B. 园本教研 C.研究生课程班 D.参加学术会议

8. 一日生活活动的组织中要求教师要在了解幼儿特点与需要的基础上,为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与能力的培养提供环境条件及经验的支持,同时,又要给孩子提供主动练习的机会。这一要求体现了一日生活活动组织的( D )。

A. 保教结合原则 B. 连续性与一致性相结合的原则

C. 全面管理与个别照顾相结合的原则 D.支持性与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9. 教师在布置活动区域时,尽量把性质相似的活动区安排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扰,这是活动区之间的( B )。

A. 界限性 B.相容性 C. 转换性 D.规则性

10. 当今,学前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最有影响力的实施形式是( A )。 A. 家庭学前教青 B. 幼儿园 c.社区幼儿教育 D.托幼机构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 5分}

11. 学前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学前教育是对3岁到6岁或7岁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广义学前教育是指对出生到6岁或7岁的儿童所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12. 学前教育目的:一定社会根据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及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点制定的有关学前儿童保育和教育质量规格的总要求。学前教育目的需要表述社会对于幼儿身心发展变化的期望和要求,指明学前教育要达到的规范性结果。学前教育目的是学前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制定学前教育活动的目标、确定学前教育内容、选择学前教育方法、评价学前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13. 环境创设:建构良好的环境、改善不良的环境,以期充分利用环境中各种有价值的信息、要素,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而又综合的教育。 三、简答题{每题1 0分,共2 0分} 14. 简述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

陈鹤琴的活教育是针对拘泥于书本的旧教育提出的,\什么是‘活教育'?简单说,就是‘不是死的教育'。书本主义的教育就是死的教育。\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①活教育的目的论。他认为活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的中国人\;他后来进一步提出要\做世界人\。② 活教育的课程论。陈鹤琴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教育的方法论。陈鹤琴主张\活教法是在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是其长期教青实践、教育研究的结晶,也是其学前教育理论的进一步升华与凝练。对现代中国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大而持久的影响。 15. 简述影响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制定的因素。

幼儿年龄特点是影响日常生活制度制定的主要因素;影响一日生活制度制定的因素还有季节和地域的特点;不同文化背景与教育理念也会影响一日生活制度制定。 四、论述题(1 5分}

16. 现代社会,幼儿教师必须承担多重角色,请讨论一下有哪些角色需要幼儿教师扮演?

评分标准:(1)要点部分10分,结合实际部分5分,一题满分1 5分。(2) 仅回答要点,且所答内容完善者,一题最高能得10 分。(3) 结合实际密切、观点明确、分析恰当、有独到见解者,结合实际部分最高可得1 0 分。但一题的总分不得超过15分。

要点:(1)教育者:①班级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创设者;②幼儿的观察者和研究者;③幼儿学习的引导者;④幼儿的榜样和示范者。(2)公共关系的协调者。(3)幼儿游戏的伙伴。(4)幼儿的第二任母亲,也是幼儿的知心朋友。(5)既是学前教育实践者,也是学前教育理论的研究者和建构者。结合实际:(5分) 五、案例分析( 2 0分}

17. (字数不得少于300字)

春天,万物复苏,两位老师带着两组幼儿同时到郊外写生。刚到目的地,孩子们还来不及喘口气,更没有来得及顾暇周围宜人的环境,就听第一组的教师说\开始作画吧,你们看到什么就画什么。\幼儿不知如何去观察,有的目光散乱无焦点,有的则\埋头苦作\偏不看,十分钟过去了,第一组幼儿的作品大多成形。而第二组的老师并没有一开始就叫幼儿画,而是让幼儿去仔细观察他们喜欢的花和树,先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孩子们三三两两的四处观察,有的在柳树下观察抚摸,叽叽喳喳的,有的弯着腰嗅花香,有的正在争论那些树的造型是人工还是自然生成的,老师也蹲在孩子们中间一起观察讨论。又是十分钟过去,当第一组幼儿已结束了绘画活动时,第二组才开始作画,他们不是在教师的要求下去画,而是迫不急待地想用画面来表现自己此时的心情。请分析这两位老师在指导幼儿美术活动时违背或是遵循了什么方法和原则?这两种不同的指导方式给幼儿带来的学习体验有何差异?

评分标准:(1)能运用所提供的实例内容,观点明确,有论证,文字在3 00字以上,酌情给分;(2) 不能运用所提供的实例内容,但观点明确,有论证,文字在300 字以上,扣6-10 分;(3) 不足300字,在可得分数中扣5 分。

要点:第一位教师违背了幼儿美育教育中的情感体验原则。审美是一种情感活动,而不是技能的锻炼,因此教青者要特别注意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这些审美体验源于对美的事物的接触,以及幼儿丰富的审美艺术创作活动。第一位教师还违背了美育教育中的环境熏陶的方法。大自然中茂盛的森林、广阔的草原、千姿百态的鸟兽鱼虫、山山水水,天气的冷暖交替、四季变更等等令人心旷神怡,给人以美的享受。幼儿教师可以利用户外活动,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散步、参观、郊游,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使幼儿身心受到美好事物的熏陶。第二位教师则遵循了这些原则和方法。在第一位教师的指导下,儿童的审美活动变成了单调的、乏味的机械活动,失去了审美活动本来的目的。而在第二位教师指导下,幼儿体验和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和春天的气息,然后通过自己的绘画活动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电大《学前教育原理》试题 2012 年7 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 分, 共3 0 分)

1.学前教育学是以( B )和学前教育问题为对象的一个研究领域。 A. 幼儿园 B.学前教育现象 c.学前教育目的 D.学前教育规律 2. 标志社会学前教育正式建立的是( B )创立的幼儿学校。 A. 帕斯特莱 B.欧文 c.奥柏林 D. 福禄培尔 3. 我国第一所公立幼儿园于1903 年建立在( A )。 A. 武昌 B.长沙 c.汉口 D.上海

4. \学\与\做\相结合的原则是( B )的基本原则。

A. 幼儿体育 B.幼儿智育 c.幼儿德育 D.幼儿美育 5. 为进步主义学前教育理论流派的形成提供思想指导的是( A )。 A. 杜威 B.福禄培尔 c.蒙台梭利 D.欧文

6. 维果茨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根源在于( D )。

A. 主观意识 B.客观的社会环境 c.主客体相互作用 D.社会交互作用 7. 良好的师幼关系应体现的是( A )。

A. 互主体性 B.主客关系 c.双主体性 D.主体一主导关系

8. 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善于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提高儿童主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一要求体现了教学活动组织的( B )。

A. 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灵活性原则 9. 容易对学前儿童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社会因素是( B )。 A. 物质环境 B.精神环境 c.经济发展 D.科技进步 10. 国外学前教育与社区教育衔接的研究始于( C )。

A. 18 世纪60 年代 B.19 世纪30 年代 C.20 世纪70 年代 D.21 世纪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 5分}

11. 学前教育学:是以学前教育现象和学前教育问题为对象的一个研究领域,目的在于揭示学前教育的规律,阐述学前教育的原则、方法。

12. 行为情境理论:行为情境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生态心理学家巴克。他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若要理解一个人的行为,就需要观察和理解他所处的环境。其主要观点有:(1)在相同情境中,不同个体所必需的行为模式具有相似性。(2) 行为情境之间具有相互依赖性。 13. 学前教育衔接:学前教育阶段与其相邻的横向或纵向教育阶段、教育范围之间,在内容、方法、过程及组织形式等方面形成的连接、向通和融合的教育关系。 三、简答题(每题1 0分,共2 0分) 14. 当代学前教育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1)保障儿童权利、促进教育民主是学前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2) 政府干预学前教育的力度加大。(3) 学前教育现代化水平得到提高。 15. 什么是儿童观? 儿童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儿童现是有关儿童的看法、观点和主张等的总称。它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儿童在人类社会中应享有的地位与权利;二是儿童期的意义、特点,以及儿童成长发展的形式与原因等。

儿童观的科学内涵:首先,儿童是人。第二,儿童是发展中的人。第三,儿童期有自身的价值。

四、论述题( 1 5 分)

16. 论述瑞吉欧学前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对我国学前教育产生的影响。

(1)教师与儿童的关系方面:如何更好地反映\以儿童为中心\,如何在团体中让儿童和教师都获得成长。(2) 游戏与学习: 如何通过项目活动和环境让儿童获得更好的学习。(3)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 如何更好地融合。可根据以上观点进行具体论述,结合实际: ( 5分) 五、案例分析( 2 0分) 17. (字数不得少于300字)

案例l:\小兔旅行记\某幼儿园中班活动) 老师:\小兔子挂在树上,谁会来救它?\ 幼儿A: \长颈鹿\。

老师:\为什么你会想到长颈鹿?\

幼儿A: \因为长颈鹿有长长的脖子,小兔子可以滑下来。\ 幼儿B: \小猴子\。 老师:\为什么?\

幼儿B: \因为小猴子会爬树,它能救小兔子。\ 老师:\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幼儿C: \小兔子的长耳朵! \

老师:\小兔子的长耳朵也能救自己,真是一个好办法,讲给大家昕一听\ 幼儿C: \小兔子可以用长耳朵把树枝弄下来,气球就可以飞走了\。 案例2: \筷子夹小熊\某幼儿园托班)

材料有:筷子一双,塑料碗两个,塑料熊7个(红色大中小各一个、绿色大小各一个、蓝色大小各一个)

老师问:\你喜欢用筷子吗?\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7r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