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大全

更新时间:2023-08-26 21:5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7年河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

一、填空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

3、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删订六经)

6、孔子流传于事的著作是(论语)

7、启发式教学的渊源是(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是孔子提出的。

8、孔子之后儒豪代表是(孟子、荀子)

9、从(性善论)阐述他的观点是(孟子):从(性恶论)阐述他的观点是(荀子)

10、后期称墨家为(功利主义者):称道家为(自然主义者)

11、曾子所著,专讲古代大学教育的是(大学)

12、曾子的学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

13、(学记)是根据今人的考证是战国末期(乐正刻)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经典巨著。

14、乐正真考证是(郭沫若)完成的。

15、(大学)是《学记》的教育政治学基础。

16、(中庸)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学基础。

17、系统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是(学记),被认为……

18、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苏格拉底的多婆术)。

19、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

20、古希腊著名教育家柏拉图的著作是(理想国)。这部著作是后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头)。

21、亚里斯多德历史性贡献是他(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22、昆体良的代表著作是(雄判术原理)

23、夸美纽斯是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所著作是(大教育学)

24、洛克是(绅士教育)的代表著作是(教育漫画)

25、卢俊是(自然主义)的代表,著作是(爱弥儿)

26、裴斯泰洛齐是(要素教育)的代表。被成为19世纪中期以后到20世纪世界新教育运动的开创人。

27、赫尔巴特独立化时期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是1860年出版的。

28、福禄贝尔被称为(幼儿园之父)

29、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

30、历史研究法的工作是(史料真伪的鉴别),鉴别包括(外部考证)和(内部考证)

31、调查研究法可分为(确定课题)(搜集资料)(做出结论)

32、调查研究法包括(调查、研究、访问)。

33、教育实验可分为(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

34、教育一词最早可以在《孟子,尽心上》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35、古代教育包括(奴隶制社会教育)(封建制社会教育)

36、古代教育发展的首要事件是作为教育的专门机关--(学校的产生)

37、教师的来源是我国夏、商、周时代的(师氏、保氏、大司乐、大司徒)

38、我国最早的学校是在夏代,是时称为(校、庠、序)

39、埃及古代最早的学校是前21世纪的(宫廷学校)

40、中国古代社会教育发展有两个典型时期(西周教育)(唐代教育),外国的典型代表则有(古代希腊教育)(欧洲中世纪教育)

41、学习的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

42、(西周)代表了我国奴隶社会时期教育的发展水平,西周形成了完备的教育制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分为(国学)和(张学教育)

43、希腊6世纪形成了著名的(雅典)(斯巴达)教育体系

44、从雅典教育的课程内容看,他们非常重视体育、智育、和美育,史称"和谐"发展的教育"称他们开设的主要学科一一(文法、修辞、辨证法、几何、天文、音乐、算术)为自由七艺。唐代教育有(言学)(么学)。言学分为(中央官司学)和(地方言学)。

45、中国封建社会的三大学校典型(言学)(私学)(书院)。

46、(唐代)教育是封建时代世界上最发达的教育。

47、五世纪后欧洲的教育掌握在教会手中,(教会学校)是教育制度的主题,称(骑士教育)

48、骑士教育的内容是"骑士七技"

49、"骑士教育"的内容为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称"骑士七技"。

50、有历史记载的我国最早的学业校(是夏朝)

5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个((士)独立阶层是我国第一代教师群体.

52、教师是学校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领导者)

53、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

54、俄国教育家(乌伸斯基)说:教师职业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

1

55、(古之学者必有师)出自韩愈的师说《师说》

56、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加里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57、1985年开始我国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58、《中华人民铬镍钢和国教师法》又时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做出了全面的规定。

59、教师的一般认识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

60、教师的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三种。

61、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62、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学功能?

答:1)可以帮助人们深刻地认识教育现象。2)可以使教师上有完备的知识结构3)可以为进一上学习教育学理论打下基础4)可以形成规范化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可以提高实践工作的理性水平。

2、教育学的研究经历那些阶段?

答:1)古代:教育学的萌芽2)近代,教育学的形成3)现代,教育学的繁荣发展4)20世纪50年代后教育走向成熟。

3、学习教育学的方法?

答:1)了解教育学的知识特点2)一功夫读书3)善于独立思考4)坚持用于实践。

4、简述原始教育的特点?

答:主要是教劳结合1)是同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密切结合的教育2)是普及平等的教育3)教育的内容是社会的生产、生活需要要适应的4)教育的形式,方法和手段极为简单。

5、简述中外古代教育的特点?

答:1)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和等级性2)与生产劳动要脱离3)个别施教与师生关系的不平等。

6、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

答:1)反映生产发展的需要2)与生产劳动日益结合3)教育得到普及和发燕尾服4)教育形式多样化

7、简述教师职业的功能?

答:1)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创造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者。2)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领导者3)教师是社会所需人才的造就者,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引路人。

8、简述教师应具备那些教育能力?

答:1)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能力,对教材、大纲的分析、理解、运用能力2)组织学生活动的能力3课堂监控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教育机智4)板书能力5)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6)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的能力。

9、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答:教师的劳动具有师范性、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和迟效性。

10、简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日常教学工作中的创造性2)教育改革中的3)思想品德教育中拭)教师的劳动虽然是创造性的,但教师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却不是一蹴而就的。

11、简述我国教师的职后教育?

答:是指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教师或因某种原因承担了教师工作任务的教师,但没有达到新的岗位要求,因工作或进一步发展需要而必须进行的教育与训练,又称教师培训,又三种形式,在职学习,脱产进修和岗位锻炼。

12、简述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答:1)经济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2)经济决定着教育权利,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和手段3)经济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4)经济决定教育发展的体系和结构。

13、简述教育对经济的影响?

答:1)教育是实现国家现代化战略目标的保障2)教育推动经济增长3)教育通过与人口的关系促进经济的发展。

14、简述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答:1)政治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决定受教育的权利3)决定着教育目的性质和德育的内容。

15、教育对政治的影响作用?

答:1)教育通过培养政治人才来影响政治的稳定和发展。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借古舆论,影响政治的稳定发展。

16、论教育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儿童身心发展的协调统一性;儿童身心发展的统一性要求工作必须注意教育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开展和谐的全面的教育。2)儿童身心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儿童身心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要求教育者必须循序渐进地开展教育工作,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身心发展上的年龄特征开展教育工作。3)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儿童身心的阶段,顺序和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及速度大体相同但又是可变的,它表现在同一年龄的儿童,其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同时又是可为的,另外,教育还应该重视儿童身心迅速,健康地发展。4)发展速度的不均衡性,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教育者必须了解成熟期,抓住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以期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地发展。5)发展内容和程度的差异性:儿童身心发展的差异

2

性规律,要求教育者必须学生实示,观察,了解其身心方面不同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倾向,进行因材施教,有的放失地开展教育工作。

17、环境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为什么?

答:1)环境因素是对儿童的影响是广泛的,但常常是偶然的,片断的,分散的,它没有既定的目标,也不能按着一一的方向持续,系统地产生影响。2)环境因素对儿童的影响是其发的,盲目的,既有利的,积极的影响,也有不利的消极的影响。3)随着儿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其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而常常是积极的,能动的过程。

18、实践活动的身心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为什么?

答:一、实践活动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根本活动。

二、儿童在改造周围环境的实践过程中发展自己,认识自己,丰富自己。

19、简述教育目的的含义及其意义?

答:一、教育目的能规范教育者的行为,指导教育者按既定的目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二、教育目的能激励受教育者,强化其成就动机和学习动力,满足其身心发展方向的客观要求。

三、客观的,切实可行的教育目的,能协调各种教育影响,形成教育合力。

四、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是国家管理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国家政权意志在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20、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本观点有?

答:1)个人片面发展是旧式分工造的,个人全面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燕尾服提供了可能性和条件2)个人片面发展是同共产主义任务相一致的,也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个人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实现3)改变旧的生产方式,消灭旧式的社会分工,努力缩短劳动时间和减轻劳动强度,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21、我国当前教育盲目的内容及其精神实质?

答:内容: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确立教育目的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美、体等方面全世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2、简述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必要条件?

答: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这种作用并不是自发、自然而然而出现的,而是继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努力和教育活动的开展应与社会发展的方向一致。2)学校教育活动必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能满足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3)学校教育应与家庭、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协调一致,并同开展对儿童的教育工作。4)学校教育必须适应成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23、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趋势?

答:1)重视学前教育的普及以及初等教育的衔接2)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提前入学年龄3)构建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立交桥4)发展多类型、多层次的高等教育5)建立立体开放的学校教育系统

24、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答:1)在课程政策上,"谋求"国家课程开发与技术课程的开发和统一2)内容上加经科学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引进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高科技知识3)课程结构上注重设置综合性课程4)在课程类型上强化全国统一设置的必修课和核心课程5)注重课程实施研究,动员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6)注重提高课程改革的科学水平,设立课程改革的专家咨询机构。

三、论述题

1、论述教育的起源?

答:(一)本义教育起源论,本义教育起源论有四种代表性观点:

1)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是物种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人类和动物共有的本能行为。

2)心理起源论:教育最初起源于原始人类的那种具有教育意味的无意识模仿。

3)劳动起源论:劳动创造了人类和社会:劳动过程的复杂性要求通过教育把人类积累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考古学和人类学研究证明:人类原始时代教育活动已经存在了,教育是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

4)社会实践起源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人的社会实践或社会实际生活需要。

(二)科学教育起源论:学校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初期的"男女儿童、少年和老人群"的共同活动。

(三)民族文化起源论:教育就是起源于民族文化的。

总之,心理起源论把教育的发生归因于人的心理原因,不妥当,劳动起源论和社会实践起源论这两种观点实质并没有根本的分歧。给予肯定的:学校教育和民族文化起源论只是把它们作为研究教育起源问题的存案即可。

2、论述当今教育的发展趋势?

答:1)走向国际化,在当今这种各国经济形成了相互依赖,共生共存,共同发展的趋势下,各国必须实行开放性教育,开展国际间教育合作和交流;实行人才交*培养;开设各种程度的国际政治、经贸、文化、外交、经济技术合作、风俗与礼仪教育课程,加强外国语教育等等,这些都是教育的国际化。总之,当今和未来世界的主流仍然是和平、合作与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教育走向国际化,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2)世纪是信息社会时代,各种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运转的神经中枢,计算机极其软件系统走进家庭、学校、教室,各级学校的课程软件将会开发出来,家庭、社会、学校教育将会通过计算机系统连成网络。3)科学成为主导课程;21世纪世界竞争将是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更新速度的竞争,因此科学课程将成为主导课程。4)体现新人文精神:是指60年代以来形成的人类生存环境意识和平与民主及人伦道德等等。各国课程内容增加了环境科学和环境保护,国际文化交流课程、新的道德哲学和伦理教育课程,个性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在未来的社会这些课程将会开设的更普遍,内容更丰富。

3

3、论述教师的合理知识结构?

答:1)粗深的专业知识:对本专业知识要达到精深的境地,还要站在学科发展的新成果、新成就,用最新的知识武装和丰富自己,成为该学科领域的专家。2)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教师不能将自己禁锢在专业知识的狭小天地,必须不断拓宽知识面,掌握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有利于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也有助于发燕尾服自己的专业知识。3)多方面的教师理论知识:作为21世纪学校的教师必须了解和掌握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发展心理学、教育管理学,学校卫生学等方面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4)科学的方法论知识:教师具备方法的知识,不仅有助于个人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完成,也有利于指导学生。

4、论述教师的最佳智能结构?

答:教师的智能结构是指为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须具备的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表述如下:1)一般知识的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2)语言表达能力:包括三种即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体态语言。3)组织管理能和:教师只有具备计划、组织、决策、协调、监督、指导、激励等方面的能力,才具备了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4)教育能力:(见简述题)5)教育科研能力:包括本专业领域的专门研究、学术讨论,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与探讨。6)信息处理能力:信息选择与加工能力7)创新能力8)人际交往能力。

5、试结合当今素质教育的含义及意义?

答:含义:1)培养与提高受教育者全面的、优良的素质,而不是片面的不良的或低劣的素质。2)素质教育是在现代社会中出现的,以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为背景的现代教育。3)素质教育必须面向社会全体学生,致力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意义:(1)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2)素质教育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特征,是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战略举措。3)素质教育是儿童身必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促进儿童个性全面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

6、试运用教育与文化的关系,谈谈多元化文化中教育发展?

答:(一)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文化影响教育思想、教育观点的产生。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发展。(二)教育文化的影响作用1)教育影响文化的传递2)教育影响文化的选择3)教育影响文化的融合4)教育对文化的创造,师生共同搞科研是教育对文化的创造。

7、全面发展的五育是什么?五育关系?

是指教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关系:是统一的整体,各部分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各自相对独立,不可替代,缺一不可。

8、试比较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不同?

答: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以学校为中心设计的课程,有:一、科目本位课程,其特点是,强调知识的炎夏别性和安排学校的计划性,注重学科的不同价值,主张以不同学生的要求,强调区分和适应学社感的个别差异。二、艺术性学科课程:特点是科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客观世界,培养学生符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符合小学,中学认识发展的特点。三、学术性学科课程:特点是精选传统的学科内容,更新教材,引进现代化的成果以培养升大学的学生为目的,突出基本概念和事物的内部联系;学科的划分更细,内容更抽象。

活动课程是以活动为主设置的课程,影响深远而广泛的社威,其特点是,以儿童为"生活"或经验为课程的中心,课,课程内容的选择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局限于儿童日常的生活经验,变分科的组织形式为综合作业的组织形式,强调儿童学习的主动性,特别重视儿童能力的培养。

9、论述发展性教学理论?

答:一、基本观点:发燕尾服性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前苏联的教育家赞科夫,其发展性教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如下:1)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他主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应推动学生的发展,认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2)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把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和安排,不能满足于仅仅改革各学科的教学方法或教学过程中的个别方面,要把各个教学科目、教学方法,教学原则作为一个教学整体,共同作用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原则:1)高难度原则2)高速度原则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4)使学生理解学生过程的原则5)使全班所有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10、试论教学组织形式和历史发展趋势?

答:一、古代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1)个别教学:是古代最基本的教学形式。2)班组教学。

二、现代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以班级授课为主还有:班级授课制与个别教学或班组教学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具有高效、快速、大量、经济、规范、程序等优点,更有利于学生个体社会化,因而适应社会需要。三、当代学校的教学组织朝着两个相反的方向发展:苏联坚持并完善了班级教学,西方则在教学个别化方面大胆尝试,双方均力图多快好省的最佳教学组织形式,都取得了成绩,表现在:分组教学、不分级制;特朗普制;开放教学;小队教学;程序教学;复式教学;现场教学。在当代,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也呈现了多样化,综合化,个别化等趋势。随着高新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以及人们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学组织还会出现一些新的变化。

11、论述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几个关系?

答:1、校长要正确处理好与上级领导的关系,2、校长要正确处理好与学校党组织的关系(论述校长书记的关系)3、校长要正确处理好与学校领导班子的关系。4、校长要正确处理好与教职工的关系。

12、教育立法的意义?P279

4

答:1、教育立法是现代教育普及化,大众化的要求,2、教育立法是教育权社会化、国家化的要求。3、教育立法是现代学校活动日趋复杂化的要求。4、教育立法是现代国家法制化的要求。

13、论述教育评价的功能?P312

答:1、鉴定功能。2、改进功能。3、激励功能。4、管理功能。5、研究功能

14、论述教育评价的原则?

答:1、方向性原则:教育评价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教育评价的监督、调控来保证社会主义办学的方向。应以社会主义方向为总原则。方向性原则还以为替教育评价应体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即教育评价的服务方向。教育评价的价值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为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服务,即个人本位。教育评价必须把为社会和个人相结合的服务方向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2、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在教育评价时必须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有能主观臆断或搀杂个人感情,要做到以下几点:1)客观地确定指标和价值标准。2)评价方法要客观。

3)信息收集与评价舆论要客观。3、一致性原则:一致性原则是指在教育评价时,必须有一致的标准,无论是对集体还是对个人的评价必须使用同一的标准。一致性原则一方面是指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是指在同一范围内,对旬同的对旬必须用同一的标准。4、全面性原则:创面性原则是指教育评价标准的制定以及评价的过程应当具有全面性,评价的标准不能只突出一个项目,评价的过程也要尽可能地收集各个方面的信息,不能偏听偏信,在没有搜集到有关的信息时就进行判断。全面性原则不是让我们在评价时对标准中的各个项目不分主次,等量齐观,要赋予主要项目一定的权重。但也不能忽视非主要项目。5、目的性原则:教育评价实际上是一种管理手段,也是有目的的活动,只有确定了相应的评价目的后,才能选择有效。适当的方法来进行。6、教育性原则:教育性原则是指在教育评价中必须促进被评价者积极上进,从而发握手优点改正缺点。应做到以下几点:1)充分尊重和信任评价对象。2)要正确处理评价结果,成绩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问题以解决问题为主,不要过多地斥现和批评。7、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结合的原则:单项评价是指对评价对象从某个侧面进进行的评价,综合评价是指对评价对象进行完整的系统的分析。单项评价是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或手段,综合评价并有是单项评价结果的简单相加。8、静态与动态评价相结合:静态评价就是对评价对象已经达到的水平或已经具备的备件进行判断。动态评价是指对于评价对象的发展状态的评价。9、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定性分析就是对教育过程和结果的性质进行分析,这种分析侧重与事物的质的分析。定量分析就是对教育过程的结果从数量方面进行分析,这种分析侧重与事物的量的方面。

15、试论中学教育目标的三次提出?

答:建国以来,国家对中学教育目标有三次正式表述:第一次1951年规定,普通中学的宗旨和教育目标是使年轻一代在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各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使之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自觉的、积极的成员。第二次1963年规定,中学教育的任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劳动后备力量和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的新生。第三次1978年教育部发布通知,试行《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对1963年《条例》修改而成。三点认识:1)中学教育目标的规定总是与我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的大背景紧密联系2)有两点没有变,一点是使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二点是培养的人才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新人3)对人才的质量规格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提高。

转贴于:中国教师资格证网

四、名词解释

六经:是西周时代流传下来的典籍,时称诗、书、礼、乐、易、春秋。

学记:是战国末期乐正克的作品。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基础,系统地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

亚里斯多德:是古代希腊学术思想的集大成者,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道德、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历史研究法:是通过已经发生的教育事件进行发掘和考察,认识教育现象机器发展规律的方法。

调查研究法:是借助样本分析,达到弄清教育现状、发展趋势和规律的方法。

实验研究法:是通过对实验对象施加新异实验变量,并对环境干扰因素加以控制,然后观察实验对象变化的方法。

广义教育:是泛指一切有意识地影响人、培养人的活动,这种活动的结果在不同程度上都可能使人增长知识才干或影响人的情感、个性的发展。

狭义教育:狭义的教育就是学校教育。所谓学校教育,是由社会专门组织的,对青少年一代身心成长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以期把它们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师的体态语言:是指教师运用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眼神动作等表达某种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一种特殊语言。

教师职业道德:是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遵循的行动规范。

教育机智:教师在处理各种突发的教育问题时,要有能够迅速作出判断并进行快速反映的能力。

教师资格:是指教师任职所需要的学历与道德修养及能力标准。

《大教学理论》:被19世纪英国哲学家的约翰穆勒称作是"整个文化教育领域中古代思想的百科全书。

文化(广义和狭义):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文化,是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的总和。

文化融合:将不同质,不同源的文化综合起来,从而形成新的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法则之一。

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人身体和心理等方面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过程。

年龄特征:是儿童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一般的、典型的、木质的共同特征。

遣传(遣传素质):指个体从先代那里继承下来的解剖的生理特点。

环境(广义和狭义):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两方面。是指个体生活在其中并受其影响的客观世界。

5

德育: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

智育: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教育。

美育: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的审美观点。

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体系,它规定了各级各类的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

双轨制:由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就是~

单轨制:由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是~。

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等表达某种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一种特殊语言。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连贯地传授知识的方法,它包括讲解、讲读、讲演、讲评五种方式。学前教育:是指社会和家庭对0~6岁儿童实施的教育。

智育: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的活动。

知识:是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发展规律的系统认识。

技能:指学生通过练习获得的能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行为方式

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人员运用一定的手段方法,组织协调学校办学资源,引诱师生员工以正确的方向,游戏地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

法国管理实践家法约尔说过:"管理过程是管理的职能活动过程。"

学校管理过程有别于一般管理过程就在于它以育人为根本目的。

学校工作的总体目标包括教育工作目标和管理工作。

美国"PDCA循环说"(戴明)学校管理过程运行的基本环节包括计划决策、组织实施、督促检查、总结评价。组织实施:按照计划决策的目标和任务要求,将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各种管理要素组织运转起来,将计划决策付堵行动的活动。

组织实施环节包括:组织、指挥、协调、指导和极力等一系列管理活动。

学校管理原则:是开展学校管理工作应当遵循的基本要求和行为准则。它是学校管理规律的反映,是学校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也是教育管理思想的体现。

学校管理原则是知道学校管理工作的思想准绳。

民主性原则:是指学校管理工作要尊重、信任广大教职工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作风。激发他们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并为他们参与学校管理创造条件。

学校管理方法:是指为顺利开展管理活动、实现管理目标的手段和措施。

学校管理方法从层次上分为:学校管理哲学、一般方法、具体方法。

行政方法:是指学校管理者依照组织系统。运用行政命令对被管理对象实施管理方法。

行政方法是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其实质是以学校组织中的行政关系为手段实施管理。

行政方法的特点:权威性、强制性、直线性。

法规方法:是指学校管理者运用国家机关指定的具有法律性质的有关驾御的规范性文件进行管理的方法。

法律方法包括法律、法令、条例、规定、规划、决议、命令等。

法律方法在学校管理的运用有两方面:指定学校规章和依法治校,这两方面相辅组成,缺一不可。

法律方法的特点:权威性、规范性、严肃性。

经济方法:是指学校管理者运用工资、奖金等经济手段或措施进行管理的方法。

经济方法的手段主要包括:工资、奖金、补贴加薪、待遇、实物、罚款以及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等等。

经济方法的特点:利益性、公平性、即效性。

教育方法:是指学校管理老通过说服教育、启发觉悟使受教育提高认识,增强工作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方法。

教育方法是实施各种管理方法的先导,它为人们的工作行为提供了思想基础。

学校管理体制:是指学校内部实行领导和管理的组织体系和制度,它规定了学校领导和管理力量的地位、作用、职权范围、彼此关系,规定了组织机构。

校长负责制:是指学校工作有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起保证监督作用,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校内领导体制。校长负责制度:是指学校工作由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其保证监督作用,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校内领导体制。校长负责制的制约机智是党支部的保证监督以及职工参与民主管理。

学校组织机构系统:是指为了实现管理目标的学校各部门、各单位的有机组合,是将学校的职位任务、人员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去来的完善的结构体系。

教育立法:是指国家立法机关会依照法律程序制定有关教育法律的活动。

我国教育法规体系:以《教育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法规体系,

《教育法》:即教育基本法,是依据宪法制定的调整教育内部、外部相互关系的其本法律准则,被称为"教育的宪法"或教育法规体系的"母法",1995年3月18日由8届人大3次会议通过的《教育法》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法。

《教育法》:确立了我国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

《教育法》规定了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教育考试制度是由国家授权或批准的,有实施教育考试机构承办的一种考试制度。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

6

《教育法》:第五十三条对教育投入的体制做了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教育法》对教育投入规定了"两个提高""三个增长"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师法》:(简称《教育法》)于1993年10月31日届入大常委会四次会议通过,1994

年1月日起,实行。

它的颁布实施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教师的重视,对保证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队伍的社会地位,造就一支具有较高的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教师聘任制:是学校与教师在道德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下,签定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的一种制度,它是当前为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而进行的教师任用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教师考核内容包括:思想政治、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即德、能、勤、绩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应当免收学费,省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助学金的发放办法。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校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事实义务教育的阶段与步骤: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可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实施初等义务教育;第二阶段,在实施初等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初级中等义务教育。

教育评价:是运用专门的技术手段对教育活动的价值作出平定的活动。

教育评价:就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标准,采取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教育工作中的活动、人员、管理和条件的状态和成效,进行质和量的价值判断。根据教育评价的对象范围可将教育评价分为宏观教育评价、中观教育评价和微观教育评价三种类型。

宏观教育评价是以教育的全领域为对象。

微观教育评价是以学生为对象。

根据教育评价的目的可将教育评价分为三种类型: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指某项工作开始前,某一决策出台前或评价活动前所进行的准备性评价。其目的是为了了解评价对象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也包括对评价对象的各种优势、优点和特殊性的识别,为制定符合评价对象实际情况的工作方案和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各方面工作做准备。

形成性评价:是在学校工作方案、计划实施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对照学校工作目标经常地检验学校工作状况和学生各方面发展水平关况而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为了了解工作过程中的状况,以便及时调节器整工作的状态,因而,这种评价将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对方案作出适当的调整。

总结性评价:是指在学校工作进行到一个阶段,或者说完成某一阶段性工作时进行的评价,其目的主要是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明确方向。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为社会发展服务,即社会本位思想;一种是为个人的生存和发燕尾服服务,即个人本位。

动态评价:是指对于评价对象的发展状态的评价,动态评价的特点是着重纵向比较,考察其历史情况,注意其发展的潜力和发展趋势。

定性分析:就是对教育过程和结果的性质进行分析,这种分析侧重与事物的质的分析;定量分析就是对教育过程和结果从数量方面进行分析,这种分析侧重与事物的量的方面。

指标权重:是指表示每项评价指标在指标体系中所占的重要程度,并赋予相应的值,这个数值叫做对应指标的权数,或叫权重。

专家意见平均法让一些具有教育理论基础和教育实际经验的专家门,分别给评价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分配权数,然后求出各个指标所的权数的算术平均数,以这一平均数作为该指标的真正权数

通过观察法收集信息的方法:实验观察和自然观察

客观性试题的常见的形式有:是非题、选择题、填空题

统计分析法:如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有平分数、众数、中位数:反映数据资料离散趋势的有标准差、方差、平均差等特征值。

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中选取一个和若干个作为基准,然后把各个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或者是用某种方法排比成顺序。

个体内差异评价的结论表示方式有数值和评语两种。纵向评价主要采用评语方式指出个体的有时和不足。纵向评价多采用数值方式来反映个体发展的趋势和进步程度。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是德育评价的重点和难点。

《大学教学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大学教学论探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一般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下列选项不属于其内容的是

():

A.教学理念

B.教学过程

C.德育原则

D.教学方法 2. 高等学校工作应当以()为中心。

A.政治学习

B.科学研究

C.社会服务

D.教学工作 3.教学质量的提高,决定于起主导作用的() A.教师 B.学生 C.教科书 D.课程资源

4. 下列有关学生的认识过程的论述,错误的是()

A.一般从接受直接经验开始

B.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C.也是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D.智力与非智力全面发展的过程 5.下列选项不属于“有效”教学的关键行为的是()

A.授课清晰

B.教学方法多样化

C.任务导向

D.设置合适的提问 6. 下列选项所列教学原则表述错误的是()A.科学性与政治性相结合 B.理论联系实际 C.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 D.少而精 7. “通过有招学无招”是对()

7

的形象说法。

A.发现教学法

B.案例教学法

C.讲授法

D.讨论法 8.最古老而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

A.发现教学法

B.案例教学法

C.讲授法

D.对话法 9.以下选项不属于大学现场教学方法的是() A.参观 B.调查 C.实习实训 D.实验课

10. 下列选项不属于教学创新目的的是()

A.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B.启发学生的创新思考

C.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

D.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

二、简答题

1. 大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2. 大学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3. 实施创新教学,需要教师具有哪三种创造力?

4. 什么是皮格马利翁效应?

5. 什么是案例教学法?

三、论述题

1. 试论述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源?

2. 大学新教学模式有哪些特点?

3. 大学课堂运用讲授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4. 试论述世界高等学校教学方法改革趋势。

《科研方法论》(一)

一、单项选择

1.在确立拟申报的社科基金项目选题的时候,下列因素中需要参考的是() A 自身的研究专长 B 相关问题的学术积累 C 课题申报指南 D 以上三者都应参考

2.以下有关科研成果应符合的条件中,不是必须具备的是()

A 科研成果应具有创造性

B 科研成果应公开发表

C 科研成果应具有社会价值

D 科研成果应能得到社会公认

3.科研团队的组建应注意的相关问题中,需要避免的是() A 资源共享 B 优势互补 C 专业同一 D 合理分工

4.课题研究现状的述评需要做到

A述评结合 B 笼统述评 C 以自己观点代替研究现状 D 只述不评() 5.下列最能反映对策研究特点的是

A 原创性强

B 开拓性明显

C 决策参考价值大 D学术价值高() 6.下列不属于教育科研研究范式的是() A 网络 B实验 C模型

D 思辨 7.教育研究的基本功能有()

A描述与解释 B规范 C批判 D 以上三者都是 8.下列指标反映科研成果影响的有()

A决策采纳 B 同行引用 C 社会关注 D以上三者都是

9.下列有关科研伦理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A研究者的谦虚和自我反省 B忽视合作者的权益 C坚持研究的知识产权 D恪守研究协议

10.研究内容的论证应注意的问题是()

A观点新颖 B重点突出 C详略得当 D以上三者都是

二、简答

1 简述调查问卷研究方法运用的一般流程。 2简述确立课题研究方向时要考虑的因素。 3简述科研团队的基本类型。 4简述课题选题创新的基本角度。

5以教育科研课题为例,说明课题研究的基本功能。

三、论述

1以教育科研课题为例,阐明课题申报题目应考虑包含的基本要素。 2试论基础研究的基本特点。 3试论课题研究的几个基本过程。

4试论课题研究述评的论证应注意的问题。

《科研方法论》(二)

一、选择题

在你认为对的条目下打钩?

1. 目前国内基金项目包括纵向(国家级、省部级、局级、市级、校级)和横向课题两大类吗?对否

2. 评审人对项目评审时的心理可有以下几点。尝鲜心理、担当心理、自恋心理、保守心理、挑刺心理、学习心理。

3. 基金评审过程的3个步骤有:筛选、精选、定选、批准。

4. 撰写基金申请书的要点有:题目、摘要、背景与意义、参考文献、创新点、课题组人员实力、学科选择。

5. 申请书摘要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研究背景、课题意义、方法和技术、预期结果、研究意义、应用价值、人才培养、学科建设。

6. 撰写基金申请书前应做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前期预备实验、查阅文献、提出问题、构思提纲、与专家交流、修改、提交。

7. 绩效评估就是对经费资助与科研产出之评价。

8. 成功申报基金的技巧有:了解国家和部门战略需求、撰写构思明确、精练科学问题、要点突出、小题大做、坚守专一科研问题、发表高水平论文。

9. 基金申请失败的主要原因:题目太大、研究内容太多、日常科研积累少、申请书撰写不规范、与同行专家交流不频繁、研究手段不先进。

10.科研管理及日常科研工作中应注意建立:文献库、数据库、方法库、资源库。

二、简答题

1. 你认为成功申请基金的关键点有哪些?

2. 为什么基金申请书中摘要部分十分重要?

3. 立项依据的要点是

8

什么?

4. 基金申请书中研究内容由哪些部分组成?各自的关键点是什么?

5. 什么是思维导图?如何在日常科研和基金申请中加以应用?

6. 国家基金项目中面上基金和青年基金的不同点或要求有何不同?

三、论述题

1. 你认为申请基金如何着手?为什么?

2. 在申请基金以及日常科研工作中,写作要点是什么?

3. 学科建设以及基金申请团队组成的重要性在哪里?

4. 基金申报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应该注意什么?

5. 如何凝练科学问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教育活动的出现是教师职业产生的( )

A.经济基础

B.社会基础

C.理论基础

D.思想基础

2、教师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是()

A.教师的职业情感

B.教师的职业理想

C.教师的职业目的

D.教师的职业目标

3、衡量教师道德水准高低的最重要标志是()

A.能否自觉地做到教书育人

B.行为举止是否得体

C.科研成果是否突出

D.理论基础是否扎实

4、一个人民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履行教书育人工作的原动力是()

A.敬业

B.知识水平

C.上进心 D .敬己

5、教师正确对待自身业务的基本规范是指()

A.爱岗敬业依法执教

B.热爱学生教学相长

C.严谨治学博学多才

D.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6、关于“治学”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治学是教师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

B.治学有利于教师形成良好的“智德”

C.治学是教师自我人格塑造的重要活动

D.教师搞科研主要还是个人得利

7、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包括对教学过程规律性的认识,对教育对象的了解等等,属于()

A.本体性知识

B.背景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专业性知识

8、道德内容的社会性和可变性决定了教师道德修养的()

A.自觉性

B.被动性

C.持久性

D.实践性

9、教师素质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居于教师素质结构的核心位置的是()

A.综合的知识素质

B.思想道德素质

C.复合型的能力素质

D.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10、衡量一个教师品质优劣、道德水平高低的客观标志是()

A.教师道德认识

B.教师道德意志

C. 教师道德情感

D. 教师道德行为

二、简答题

1、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2、什么是修养?教师加强自身修养的原则是什么?

3、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4、教师为何要学习和成长?

5、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师范大学时,提出了一个好老师的“四有”标准。这“四有”标准是什么?

三、论述题

1、怎样做一名受学生喜爱的老师?

2、结合对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的学习,试论述高校应当从哪些方面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3、为什么说,讲台是展现师德的大舞台?

4、作为一个高校教师,怎样做到保持优良学风、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

一、选择题

1.基于Web的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从生活和活动中选择、确定(),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

(a)研究专题(b)科学问题(c)研究方法(d)技术路线 2.基于Web的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步骤包括:确定问题与目标、提供()、搜集/分析信息、协作探究、发布/评价学习成果。

(a)研究经费(b)通信地址(c)标准答案(d)资源和工具 3.基于Web的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要点包括:学习的主体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手段。

(a)教师(b)家长(c)学生(d)同学

4.信息化环境下非正式学习活动的基本特征是学习资源的网络化、学习任务的真实性、学习活动的情景化、学习活动的()。

(a)随机性(b)自主化(c)重复性(d)多元化

9

5.信息化环境下非正式学习活动的基本类型有基于任务驱动的学习活动、基于专题的学习活动、基于网络游戏的学习活动、基于网络探究的学习活动、基于()的学习活动。

(a)虚拟情景交互(b)同学互助(c)真实环境(d)强化训练

6.影响课程建设的主要因素有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队伍、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课程教学活动、课程教学评价。

(a)质量(b)资源(c)方式(d)方法

7.信息时代的学习特征是学习环境网络化、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多样化。

(a)自由化(b)方便性(c)复杂化(d)数字化

8.专题学习网站是以()为导向,以学习网站方式,把“专题知识”、“扩展知识”、“专题资源”、“学习互动”、“学习评价”进行整合,作为学生进行专题学习活动的平台。

(a)科学知识(b)专题知识(c)计算机技术(d)文化艺术 9.复合型人才的知识特征是基础宽厚、()、知识交融。

(a)思维敏捷(b)擅长练习(c)知识面广(d)社会经验丰富 10.复合型人才的能力特征表现在能力的综合性和能力的()。

(a)创新性(b)多样性(c)复杂性(d)可塑性二、简答题

1.简述基于多媒体演示的课内整合教学模式的特点。

2.简述基于网络教室的课内整合教学模式的特点。

3.什么是创新能力?

4.什么是复合型人才?

5.信息技术支持教学体系改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论述题

1.什么是网络课程?网络课程的基本内容有哪些?网络课程建设的作用有哪些?

2.论述“传递—接受”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和实施步骤。

3.论述“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和实施步骤。

4.论述“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和实施步骤。

《大学教学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大学教学论探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一般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下列选项不属于其内容的是(C): A.教学理念 B.教学过程 C.德育原则 D.教学方法

2. 高等学校工作应当以( D )为中心。

A.政治学习

B.科学研究

C.社会服务

D.教学工作

3. 教学质量的提高,决定于起主导作用的( A )

A.教师

B.学生

C.教科书

D.课程资源

4. 下列有关学生的认识过程的论述,错误的是( A )

A.一般从接受直接经验开始

B.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C.也是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D.智力与非智力全面发展的过程

5.下列选项不属于“有效”教学的关键行为的是( D )

A.授课清晰

B.教学方法多样化

C.任务导向

D.设置合适的提问

6. 下列选项所列教学原则表述错误的是( A )

A.科学性与政治性相结合

B.理论联系实际

C.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

D.少而精

7. “通过有招学无招”是对( B )的形象说法。

A.发现教学法

B.案例教学法

C.讲授法

D.讨论法

8.最古老而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 C )

A.发现教学法

B.案例教学法

C.讲授法

D.对话法

9.以下选项不属于大学现场教学方法的是( D )

A.参观

B.调查

C.实习实训

D.实验课

10. 下列选项不属于教学创新目的的是( D )

A.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B.启发学生的创新思考

C.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

D.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

二、简答题

1. 大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它的基本任务,是对人类社会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与技能、社会道德与思想意识,有选择地进行传授,使人类的文化绵延不断地传递与发展

2. 大学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意在实现3个转变以教为主(老师满堂灌)向以学为主转变

以课堂为主(过分重课堂)向课内外结合转变

以结果评价为主(过分重分数)向结果过程结合转变

3. 实施创新教学,需要教师具有哪三种创造力?

1) 综合能力:学术、技术、方法

2) 分析能力:学生差异、学习成就、教学环境

3) 实践能力:行动力、执行力

4. 什么是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或“期待效应”,由美国著名

10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暗示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

5. 什么是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通常,案例教学要经过事先周密的策划和准备,要使用特定的案例并指导学生提前阅读,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争论,形成反复的互动与交流,并且,案例教学一般要结合一定理论,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来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在案例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既不是编出来讲道理的故事,也不是写出来阐明事实的事例,而是为了达成明确的教学目的,基于一定的事实而编写的故事,它在用于课堂讨论和分析之后会使学生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论述题

1. 试论述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源?

一、动机。即学习态度的树立,学习内动力的激发。

二、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压力与成功的动力。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竞争无处不在”,在学习中,适当引入竞争是很有必要的。有竞争必然会产生压力,如果学生能够战胜困难,挑战压力并获得成功,则可以体会成功的快乐。

2. 大学新教学模式有哪些特点?

传统模式引发兴趣、讲授、考评引出学生原有的看法。规范观点的引入。对观点的科学性进行评价。关注最核心的内容,监控。

首先,它尊重学生已有经验,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基于学生的想法,但不会任由其四处发散,先去调研了解,然后讲解规范,但是这种定律或研究成果的讲解不不意味着灌输知识,学生可以提出质疑、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验证,来考查知识点合不合理。使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和创造性的思维,之后来证明或延伸出应该关注什么,还有什么没有解决。这就不是一个完整的灌输式的过程,而是说一切都是开放的,尊重学生动机,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然后在每一个环节里面都让学生不断的思考。这不是给学生定论,而是给学生一个可参考、可参照,别人已经做的,至于对不对,学生可以通过批判,通过验证去得出结论,然后再提炼、再收回到最核心的问题上。这种教学看上去仍然是老师在一直讲,但它是在时刻引导着学生进行思维。这种教学模式不是以刻板的时间分配为标准,关键是看实质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参与度更大一些,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培养学生一种务实求真的精神尤其独到之处,同时在建设一个开放动态的知识结构方面也有其独到之处。 3. 大学课堂运用讲授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善于处理教材的系统性与讲授的重点突出。

(二)讲授要“深入浅出”:用明白、易懂的语言来表达深度理论、深邃思想、深刻思路。

(三)善于应用启发式,吸引学生同步思维。

(四)指导学生听课、记笔记

(五)不断提高讲授的艺术性——备课,既要备内容,也要备方法。

4. 试论述世界高等学校教学方法改革趋势。

一、在教学方法的功能上由教给知识到教会学习

由传统的讲授法、调查法到新的发现法、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我们发现在教学方法的功能由“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

(一)传统教学功能的教给知识

教学方法的选择受到教育目标、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制约。传统教学的时代,教育目标与现在相比,教育目标的要求比较简单、低级,知识更新速度慢,总量比较少,教学方法的运用主要是传递人类已有的知识,让学生获得知识。也就是说传统上的教学方法注重知识传授,忽视智能培养,其功能是教给学生知识。教给学生知识,是传统教学的产物,其与传统教学是适应的,与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发展是适应的。

(二)教会学习是趋势变化是绝对的。随着社会、教育、人的变化发展,我们逐渐意识到世界的变化,世界的变化要求的教育的变化。当代世界变幻无穷、是全球化的、充满竞争的,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以创新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此时社会需求的人才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创新性人才之间的竞争。这从侧面反映了高等教育的教育目标。高等教育要求培养高质量的专门人才,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才。高校作为培养高等专门人才、科学研究之地,更应发挥其引领性、创新性的优势,在此种情况下,应对学生进行方法论的教育与能力的训练,发展学生的能力,尤其是以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基础的应变能力。世界形势的变化、社会需求的变化、教育目标的变化要求教会学习。

当代世界知识迅速更新、发展,知识总量激增,是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造成的结果是一方面教师很难掌握所有的知识;另一方面即使教师掌握了所有的知识,要想把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也具有极大的限制性。知识迅速发展,客观上要求终身学习,相应地终身学习需要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此外,学习型社会的建立也为终身学习提供了条件,为教会学习奠定基础。由教给知识转变到教会学习,这其中暗含了思想上的变化、观念上的变化。教会知识,那么能教会学生知识吗,学生能被教会吗?

二、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上由注入式到启发式

教学方法功能上的变化,是客观变化的环境之影响,本质上它反映了教学方法指导思想上的变化。思想上的变化,是深层次的变化、是最基础、最关键的变化。

(一)高校学生的特点

随着心理学、教学理论等的发展,人们逐渐科学认识高校学生的特点,高校学生绝大多数身心已基本成熟,他

11

们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是主动性的人,是具有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人,是正在发展的、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思想上辩证思维快速发展。总之,高校的学生独立性、创造意识快速发展。

(二)注入式与启发式的比较

启发式承认学生的能动性、独立性、发展性,相信学生是能独立思考的主体,相信学生是发展的;相信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与情感;相信学生有学习的积极性,有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式教学是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启发式教学优于注入式教学。

1.教育目标上,启发式教学强调在传递知识的同时重视能力的培养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如“举一隅反三隅”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而注入式教学重视知识教学,忽视能力培养。

2.教与学的关系上,启发式教学在肯定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强调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认识主体。学生愤,学生悱。而注入式教学将教师权威绝对化,而将学生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知识仓库和存储器。

3.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启发式教学着眼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处于积极的状态;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组织学生与指导学生的独立学习活动上,并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程度与水平;注重学习方法与研究方法的指导;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以及各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发挥教学方法的综合效应。而注入式教学采用单向的“填鸭式”强制灌输,忽视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学生独立学习活动的组织以及学生方法的指导。

(三)启发式是趋势

由上可见,启发式教学认可学生作为人的主观能动性,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认识是一致的,是科学的;启发式教学体现了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统一、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原则,是符合教学规律的,是科学的;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符合心理学中关于动机、兴趣的理论,是科学的;启发式教学是结合学生实际举一隅,是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是科学的;启发式教学体现了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符合哲学中的主体间性理论,是科学的。启发式是科学的,是改革的趋势。

教学指导思想上的启发式是当代世界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之一,它影响着教学功能、教学结构的改革。在教学功能上的改革是由教给知识到教会知识,在教学方法结构上的改革又是什么呢?

三、教学方法结构上由讲授为主到指导学生独立地学习与研究为主

教学方法结构上由讲授为主到指导学生独立地学习与研究为主是教学功能“教会学生学习”的趋势与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的趋势的表现,是教学方法结构改革的必然趋势。高校学生具有独立学习与研究的能力。高等学校不仅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还需要进行科学研究,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生独立学习与研究,不仅学得知识,而且增长了才干、锻炼了科学的思维,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结构改革的趋势是由讲授为主到指导学生独立学习与研究。美苏针对各自教学存在的弊端提出的改革主张,其共同目标是解决学生积极性、独立性、创造性问题。新课程改革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解放学生思想,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新性。可见由讲授为主到指导学生独立学习与研究为主,培养学生的积极性、独立性、创造性是教学方法结构改革的趋势。

(一)以启发式代替注入式,从重教到重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从教给学生知识到教会学生学习。(“大学学习论”的出现)

(三)加强实践性教学。

(四)运用高新科技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科研方法论》(一)

一、单项选择

1.在确立拟申报的社科基金项目选题的时候,下列因素中需要参考的是( D )

A 自身的研究专长

B 相关问题的学术积累

C 课题申报指南

D 以上三者都应参考 2.以下有关科研成果应符合的条件中,不是必须具备的是( B )

A 科研成果应具有创造性

B 科研成果应公开发表

C 科研成果应具有社会价值

D 科研成果应能得到社会公认

3.科研团队的组建应注意的相关问题中,需要避免的是( C )

A 资源共享

B 优势互补

C 专业同一

D 合理分工

4.课题研究现状的述评需要做到( A )

A述评结合 B 笼统述评 C 以自己观点代替研究现状 D 只述不评

5.下列最能反映对策研究特点的是(C )

A 原创性强

B 开拓性明显

C 决策参考价值大 D学术价值高

6.下列不属于教育科研研究范式的是( A )

A网络 B实验 C模型 D 思辨

7.教育研究的基本功能有(D )

A描述与解释 B规范 C批判 D 以上三者都是

8.下列指标反映科研成果影响的有(D )

A决策采纳 B 同行引用 C 社会关注 D以上三者都是

9.下列有关科研伦理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B )

12

A研究者的谦虚和自我反省 B忽视合作者的权益 C坚持研究的知识产权 D恪守研究协议

10.研究内容的论证应注意的问题是( D )

A观点新颖 B重点突出 C详略得当 D以上三者都是

二、简答

1.简述调查问卷研究方法运用的一般流程。

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方式>设计问卷>实施调查>调查结果分析

2.简述确立课题研究方向时要考虑的因素。

当代发展形势,硬软件条件,预期结果及成果

3.简述科研团队的基本类型。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界定,科研活动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研究三类。

4.简述课题选题创新的基本角度。

1.价值;

2.创新;

3.可行性;

4.科学性

5.以教育科研课题为例,说明课题研究的基本功能。

利于实现教育目标的转化;利于激发学生的潜创造力;利于提高教师素质;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利于纠正对人才观念的错误认识."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发和实施,必将扩大校长创办特色学校的运作权限和时空环境,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起到积极作用。

三、论述

1.以教育科研课题为例,阐明课题申报题目应考虑包含的基本要素

教育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概括来说: 1.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提出课题; 2.学科建设中需要的问题; 3.教育实践中提出的实际问题; 4.从日常观察中发现的问题;5.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接点找问题;6.从当前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中提出问题。

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有的特点: 1. 选题必须有价值; 2. 选题必须有科学的现实性; 3. 选题必须具体明确; 4.选题要新颖,有独创性; 5.选题要有可行性。客观条件;主观条件;时机问题;

2.试论基础研究的基本特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代基础研究,除具有探索性、创造性、继承性等基本特点外,还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学科间的交叉、渗透、融合的趋势日益增强。基础研究与技术进步的关系更加密切。基础研究越来越离不开国际合作,合作领域更加广泛,规模日益扩大。

3.试论课题研究的几个基本过程

课题研究基本程序主要包括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研究课题开题、实施课题研究和课题总结。下面主要介绍怎样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怎样实施课题研究。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包括:准确表述研究问题和分解研究问题、将研究问题转换成假设、确定采用研究方法、安排研究计划及人员分工、课题研究的组织和协调等。实施课题研究,主要是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和概括结果。 4试论课题研究述评的论证应注意的问题

1)开题论证是对课题申报的深化。表面上与申报时的内容差不多,实际是要求更深化、清晰化、具体化方。2)申报时,着重在该课题的重要意义、价值和自已能够完成的条件上进行论述;而开题论证时,则着重在如何完成课题上进行构思和设计。

3)在课题申报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自己要研究的对象,范围村内容,把研究任务定得更加具体、准确,有时课题名称也可能有修改。

4)继续搜集最新资料,进一步提高对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力争该课题能站在研究的最前沿,根据原有的理论进一步提出理论创见,作为自己的理论假设。一个课题的理论假设的深度关系到课题成果达到的层次,在准备开题论证时应该特别重视。

5)确定具体的课题研究方法。例如开题论证时就不应该再笼统地说采取实验法,而是要说清楚在哪些教学班采取什么实验措施。

6)规划出课题的研究程序。开题论证时应该根据学校的整体计划和课题进展需要,将两者结合起来规划出在本学校可行的研究程序,

7)提出更加具体的课题成果设计。

《科研方法论》(二)

一、选择题

在你认为对的条目下打钩?

1. 目前国内基金项目包括纵向(国家级、省部级、局级、市级、校级)和横向课题两大类吗?对否?

2. 评审人对项目评审时的心理可有以下几点。尝鲜心理、担当心理、自恋心理、保守心理、挑刺心理、学习心理。

3. 基金评审过程的3个步骤有:筛选、精选、定选、批准。

4. 撰写基金申请书的要点有:题目、摘要、背景与意义、参考文献、创新点、课题组人员实力、学科选择。?

5. 申请书摘要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研究背景、课题意义、方法和技术、预期结果、研究意义、应用价值、人才培养、学科建设。?

6. 撰写基金申请书前应做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前期预备实验、查阅文献、提出问题、构思提纲、与专家交流、修改、提交。

7. 绩效评估就是对经费资助与科研产出之评价。

8. 成功申报基金的技巧有:了解国家和部门战略需求、撰写构思明确、精练科学问题、要点突出、小题大做、坚守专一科研问题、发表高水平论文。

13

9. 基金申请失败的主要原因:题目太大、研究内容太多、日常科研积累少、申请书撰写不规范、与同行专家交流不频繁、研究手段不先进。?

10.科研管理及日常科研工作中应注意建立:文献库、数据库、方法库、资源库。?

二、简答题

1. 你认为成功申请基金的关键点有哪些?

1) 题目:让人眼睛一亮,7:3的比例 2) 摘要:将问题提到嗓子眼,易懂、好看

3) 背景及意义:深入浅出,举数据,讲故事,有观点 4) 文献:古今中外,注重国内专家,并客观指出不足 5) 内容与方法:三四三,内容推理出假设,方法7:3 6) 创新:聚焦,并能处处体现 7) 介绍:自信、层次性与相关性 8) 学科:决定写作范式与学术社区 9) 细节:文献标注、时间、经费、语句 10) 写作:外行读得懂

2. 为什么基金申请书中摘要部分十分重要?

论文摘要如同人体中的心脏,是对项目研究内容和意义的简介,起着核心的作用。通过摘要可以让其他人了解项目的具体研究内容和意义,应尽可能明了,避免写得空洞。要让别人可以看明白申请项目研究的对象是什么,采用什么研究方法,准备解决何种关键性的科学问题等等。由于读者是基于摘要来决定是否阅读论文全文的,因此,摘要的不完整可能会减少论文被阅读和被引用的机会。

3. 立项依据的要点是什么?

基本要点:

在写作内容上,围绕申报题目展开,主要论述本项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研究前言、方法学、成熟度、存在问题及解决问题切入点等),需结合科学研究发展趋势来论述科学意义;或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来论述其应用前景;

附20-30篇参考文献。包括国内、外的关键性研究工作都要有所显示,注意时间性,注意近5年的文献数量;在写作方法上要注意繁简适当、语言简洁凝练、言简意赅、重点突出。

4. 基金申请书中研究内容由哪些部分组成?各自的关键点是什么?

提出问题:要与研究内容密切相关(研究方向上的文献综述)

解决问题:别人是如何解决的,还存在哪些问题;本项目需要解决的问题;本项目如何解决:解决的初步理由,对该研究领域的意义如何解决:具体研究内容(紧密围绕上述存在的问题),要回答:做什么?注意有系统性解决方法:要回答:怎么做?给出研究方案(注意先进性和可行性)方法可行性:可行性分析(紧密围绕研究方案),可利用前人的研究方法或理论佐证,尤其也要结合申请人的研究。

5. 什么是思维导图?如何在日常科研和基金申请中加以应用?

思维导图使放射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它使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力的万用钥匙。思维导图可以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

6. 国家基金项目中面上基金和青年基金的不同点或要求有何不同?

一、资助限制:青年基金:男≤35岁,女≤40岁;面上基金:除了在读非在职研究生不能申报,其他科研人员基本可以申报。

二、资助额度:青年基金:25万/项;面上基金:80万/项。三、资助年限:青年基金3年;面上基金4年。

四、评审特点:青年基金:创新潜力,独立主持项目,对研究基础相对宽容;面上基金:充分了解国内外动态,领导一个课题组开展研究工作,有一定的研究基础。

三、论述题

1. 你认为申请基金如何着手?为什么?

这些准备工作包括:1.选题的酝酿,2.研究思路的酝酿二个方面的准备。在选题的酝酿方面,应结合自己的工作及时总结,找出自己现有工作中的新苗头,发现的新学术问题或通过文献调研结合自己的工作基础,寻找适合自己研究的新工作内容。通过工作总结或文献调研要注意做到从一般性工作中提炼学术问题,从文献中及工作中发现新的创新思路,争取使自己的学术思路提高一步,这样做既有利于提高基金申请中的获准率,在研究思路的酝酿方面,注意在选定课题之后,填报申请书之前,应考虑一下关于这个课题别人是怎样开展工作的,我再做此工作应从何处着手,以体现自己的工作特色。选定大体工作思路后,应进一步考虑,我这样去研究可能遇到那些重要学术、技术问题,对这些学术、技术问题,我准备如何去解决或如何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程度,为最终认识或解决这些问题创造条件。

2. 在申请基金以及日常科研工作中,写作要点是什么?

1)是否是重大卫生与健康问题,是否是目前地方或国家急需解决的问题。 2)对国内外的动态是否有系统深入的了解 3)有否雷同的研究、相似的研究计划 4)提炼的关键科学问题是否准确 5)有否创新

6)使用的实验体系和实验方法是否合适 7)工作基础是否扎实 8)研究梯队的状况和实力

9)合作单位的工作及技术所占整个课题的分量

3. 学科建设以及基金申请团队组成的重要性在哪里?

主要包括以下十个方面:是实现高校职能的内在要求;是适应本科办学的发展需要;是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的需要;是搞好新建院校科研工作的关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是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需要;是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需要;是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需要。

4. 基金申报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应该注意什么?

原因可能包括:

14

1)科学性不强;创新性不强;

2)立项依据不够充分,理论科学意义不大;缺乏实际的社会意义和临床价值; 3)研究目标不集中

4)研究内容表达模糊或太多,导致重点不突出; 5)研究技术路线部分不够具体,可行性不强; 6)前期工作积累不够,主要表现高层次论文太少; 7)所涉及的研究手段、技术不熟悉; 8)申请课题组承担太多课题

9)课题组结构不合理,研究能力一般;

10)申请书撰写不严谨,错别字多,参考文献不标准。建议:

1)潜心治学:瞄准一个科学问题做深入研究,不要老追踪热点更换研究方向。 2)学术积累:主要积累高质量的论文等研究成果人脉积累:参加学术会议、学术兼职、当评审专家 3)重视绩效:项目实行绩效挂钩

4)切忌重复:计算机软件对申请书内容进行比对,重复度高的直接初筛。 5)撰写申请书:提前撰写申请书,最好找同行专家修改。注意形式审查方面问题

6)顶层设计:加强与主管部门联系,参与指南征集、专家评审工作加强与科技主管部门联系。

5. 如何凝练科学问题?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 科研人员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中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科学问题并非易事。前人留给后人研究的问题通常是历经几代人不懈研究尚未彻底解决的“经典问题”, 此类问题的“悬而未决”多是由于实验条件或理论依据的局限性所造成的。对此类题即使是最有才华的研究人员, 也只能揭开“冰山一角”。另一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 科学技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同时, 又不断地产生新的问题。科学问题的凝练过程可分为问项和答域两个阶段。问项涉及提问的内容, 而答域则是对求解范围的限定。根据答域的限定范围度, 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 全域、类域和特域。对于解答范围不给予任何限制的科学问题, 其答域称为全域。例如“疟疾是由什么引起的”, 这个问题肯定疟疾病因的存在, 却没有规定答案的范围。此类问题对科学探索的指导作用较差, 这样的问题往往会作为“潜问题”而植根于研究者的脑中,对其解答一旦获得突破, 通常会对人类的认知产生划时代的影响。当对一个科学问题有了初步认识 , 希望能进一步地深入时,问题的解答范围就相应地有了一定程度的限定 , 此种问题的答域被称为类域,如“清除污水为何能减少疟疾的发生”。对此类问题的限定范围越具体, 对科学研究的指导性就越强, 相应的研究也越深入。此类问题往往代表了科学研究的最前沿, 致力于解决此类问题的研究人员必须不断跟踪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不断丰富自己的相关知识, 改善自己的研究策略。一旦科学问题的答域限定为某个具体的答案时,此时的答域称为特域。特域通常是随着信息的逐渐积累, 研究者根据科学推理给出的尝试性解答或假说。例如,“疟疾是由蚊子传播的”,解答或假说提出的同时也就提出了判断其是非的可能。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教育活动的出现是教师职业产生的( B )

A.经济基础

B.社会基础

C.理论基础

D.思想基础

2、教师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是( B )

A.教师的职业情感

B.教师的职业理想

C.教师的职业目的

D.教师的职业目标

3、衡量教师道德水准高低的最重要标志是( A )

A.能否自觉地做到教书育人

B.行为举止是否得体

C.科研成果是否突出

D.理论基础是否扎实

4、一个人民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履行教书育人工作的原动力是(A )

A.敬业

B.知识水平

C.上进心 D .敬己

5、教师正确对待自身业务的基本规范是指( A)

A.爱岗敬业依法执教

B.热爱学生教学相长

C.严谨治学博学多才

D.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6、关于“治学”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治学是教师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

B.治学有利于教师形成良好的“智德”

C.治学是教师自我人格塑造的重要活动

D.教师搞科研主要还是个人得利

7、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包括对教学过程规律性的认识,对教育对象的了解等等,属于( C )

A.本体性知识

B.背景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专业性知识

8、道德内容的社会性和可变性决定了教师道德修养的( D )

A.自觉性

B.被动性

C.持久性

D.实践性

9、教师素质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居于教师素质结构的核心位置的是(B )

A.综合的知识素质

B.思想道德素质

C.复合型的能力素质

D.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10、衡量一个教师品质优劣、道德水平高低的客观标志是( D )

A.教师道德认识

B.教师道德意志

C. 教师道德情感

D. 教师道德行为

二、简答题

1、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具备信息技术素养

(1)信息技术意识。关心信息技术,对它感兴趣;认可其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想学会使用。(2)信息技术知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及发展历史;了解它在教学,科研中的应用。

(3)信息技术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发送信息的能力,信息免疫能力(4)信息技术道德。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和知识产权有关法律法规;尊重他人隐私;信守自己的承诺;抵制不良信息。

2、什么是修养?教师加强自身修养的原则是什么?

15

修养是人们在思想、政治、道德、学术方面的勤奋学习和自觉锻炼,以及经过长期努力所取得的能力、思想品质、学术见解,还包括一个人在待人处世过程中的风度、仪表、言行、举止等方面的特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原则:一、应该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二、在教学中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3、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1)、加强理论学习,注意“内省”,“慎独”(2)、勇于实践磨练,增强情感体验(3)、虚心向他人学习,自觉与他人交流(4)、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

4、教师为何要学习和成长?

1)教师提升自身素质是时代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2)教师提升自身素质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3)教师提升自身素质是教师自我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

5、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师范大学时,提出了一个好老师的“四有”标准。这“四有”标准是什么?

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首先,要有理想信念。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

其次,要有道德情操。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

再次,要有扎实学识。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

最后,要有仁爱之心。好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

三、论述题

1、怎样做一名受学生喜爱的老师?

学识要渊博。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旁征博引,娓娓道来,一支粉笔游走于天地之间。学生向来会对学识渊博的老师肃然起敬。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甚至长流水。老师的知识面一定不要局限于所教学科。谈吐要幽默。幽默的老师会营造一种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也容易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感,使学生觉得老师并非高不可攀,高高在上,离人万里。学生听起课来也不会感到晦涩难懂。幽默的讲解还会使所授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会熟练应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传统的讲授固然有它的优点,但内容抽象,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集声音,画面,文字等于一体,直观,形象,具体,给学生一种视觉和听觉的享受,对学生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

语言富有亲和力。与学生交流谈话,富有亲和力的语言仿佛太阳照射在身上般,给学生一种温暖的感觉;“好学生都是夸出来的”,要多多拿起表扬的武器。对学生一律平等,一视同仁。对学生不以成绩论优劣,不唯分数论英雄;不给成绩好的学生开绿灯,不以有钱人家的子弟高人一等;不伤学生的自尊心,不当面打击挖苦学生,且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勇于站在时代前沿,做时代的弄潮儿。如果你很潮,时下流行的歌曲,流行的语言不时地崭露在课堂上,被时代“out”,学生定会对你刮目相看,并喜欢上你的课。掌握多种地方方言,并会自然切换。我们的学生可能来自祖国各地,老师的授课语言应该具备多功能,能说会道,不仅会用普通话讲课,还会用不同的方言调节一下气氛,给学生一种亲切感。

2、结合对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的学习,试论述高校应当从哪些方面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一是创新师德教育,引导教师树立崇高理想。将师德教育摆在高校教师培养首位,贯穿高校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创新师德教育理念、模式和手段。将优秀教师请进课堂,结合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活动开展师德教育,切实增强师德教育效果。

二是加强师德宣传,培育重德养德良好风尚。将师德宣传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营造崇尚师德、争创师德典型的良好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对于高校师德建设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应对并有效引导。

三是健全师德考核,促进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将师德考核作为高校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存入教师档案。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年度考核应评定为不合格,并在教师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等环节实行一票否决。

四是强化师德监督,有效防止师德失范行为。将师德建设作为高校教育质量督导评估重要内容。构建高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多方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高校及主管部门建立师德投诉举报平台,及时掌握师德信息动态,及时纠正不良倾向和问题。

五是注重师德激励,引导教师提升精神境界。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评先评优的首要条件。在同等条件下,师德表现突出的,在教师职务(职称)晋升和岗位聘用,研究生导师遴选,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领军人物选培,各类高层次人才及资深教授、荣誉教授等评选中优先考虑。

六是严格师德惩处,发挥制度规范约束作用。建立健全高校教师违反师德行为的惩处机制,划出对高校教师具有警示教育意义的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高校教师有违反“红七条”情形的,依法依规分别给予相应处分。建立问责机制,对教师严重违反师德行为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追究高校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3、为什么说,讲台是展现师德的大舞台?

(1)讲台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上课/实验课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其中近一半的时间处于听课状态。上课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具有强制性和不可替代性上课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最重要教学手段上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2)讲台对教师是践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不可多得的机会。现实情况是,师生接触基本上限于课堂。学生通过课堂可以领略到优秀教师的学术造诣、治学态度和科学研究的精神、方法、思路。对学生的世界观、人

16

生观、思想品质、价值取向、为人处事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3)“站讲台”在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学生期望老师的讲课内容充实、重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授课有艺术。课堂的时间是学生生命的一部分,教师应珍惜课堂的分分秒秒。站好讲台、讲好课,取得广大家长和学生的信任,进而体现了代表广大群众的利益。

4、作为一个高校教师,怎样做到保持优良学风、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树立严谨的科学精神,静心读书,用心做事,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掌握科研工作的规范,完善学术人格;第二,传承优良学风与品质,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第三,净化校园文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第四,弘扬科学精神,促进科学技术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

一、选择题

1.基于Web的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从生活和活动中选择、确定( A ),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

(a)研究专题(b)科学问题(c)研究方法(d)技术路线

2.基于Web的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步骤包括:确定问题与目标、提供( D )、搜集/分析信息、协作探究、发布/评价学习成果。

(a)研究经费(b)通信地址(c)标准答案(d)资源和工具

3.基于Web的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要点包括:学习的主体是( C )、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手段。

(a)教师(b)家长(c)学生(d)同学

4.信息化环境下非正式学习活动的基本特征是学习资源的网络化、学习任务的真实性、学习活动的情景化、学习活动的( B )。(a)随机性(b)自主化(c)重复性(d)多元化

5.信息化环境下非正式学习活动的基本类型有基于任务驱动的学习活动、基于专题的学习活动、基于网络游戏的学习活动、基于网络探究的学习活动、基于( A )的学习活动。

(a)虚拟情景交互(b)同学互助(c)真实环境(d)强化训练

6.影响课程建设的主要因素有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队伍、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 D )、课程教学活动、课程教学评价。(a)质量(b)资源(c)方式(d)方法

7.信息时代的学习特征是学习环境网络化、学习资源( D )、学习方式多样化。

(a)自由化(b)方便性(c)复杂化(d)数字化

8.专题学习网站是以( B )为导向,以学习网站方式,把“专题知识”、“扩展知识”、“专题资源”、“学习互动”、“学习评价”进行整合,作为学生进行专题学习活动的平台。(a)科学知识(b)专题知识(c)计算机技术(d)文化艺术 9.复合型人才的知识特征是基础宽厚、( C )、知识交融。(a)思维敏捷(b)擅长练习(c)知识面广(d)社会经验丰富 10.复合型人才的能力特征表现在能力的综合性和能力的( A )。

(a)创新性(b)多样性(c)复杂性(d)可塑性二、简答题

1.简述基于多媒体演示的课内整合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直观形象,克服抽象。(符合人类认知规律: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二)图文声像并茂,多感官刺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多元认知,多感官接收)(三)动态模拟过程,有效呈现重点、难点。(动态呈现)

(四)及时交互,及时反馈,易于学生参与,师生互动。(便于交互)(五)虚拟现实,突破视觉局限,再现事物本原。(虚拟再现)(六)无限重复,加强记忆,克服遗忘。(符合人类重复记忆原理)(七)针对性强,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八)海量信息,节约空间和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2.简述基于网络教室的课内整合教学模式的特点。

基于多媒体教室网络的课堂英语教学模式包含有这三个属性,其实质是变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及网络构筑新的教学结构。其特点如下: 1)新型教学环境——基于多媒体网络教室的课堂。多媒体网络教室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产物,它既具有 CAI 及网络的优点.又具有传统的课堂教学的特征。 2)变革传统教学结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 3)实现新的教与学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4)能够符合各个学科自身教学特点。 3.什么是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指人在顺利完成以原由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创建新事物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潜在心理品质。 4.什么是复合型人才?

所谓复合型人才,是具有宽阔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文化教养,具有多种能力和发展潜能,以及和谐发展的个性和创造性的人才。俗称一专多能的人才。 5.信息技术支持教学体系改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信息技术初步构建成的信息化环境,缩短了城乡之间的差距,改变了教学环境,为教育改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2)信息技术资源平台的建立,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平台; 3)信息技术培养出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4)信息技术提高了学生的素养。

三、论述题

1.什么是网络课程?网络课程的基本内容有哪些?网络课程建设的作用有哪些?

网络课程是指通过网络来表现的某门学科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

17

网络课程基本内容:1)开放学习指导信息;2)引入先进实用、适宜自主灵活学习的内容;3)设计组织教学活动,转变学习方式;4)整合各类教学资源;5)引入交互工具,建立师生互动平台;6)开展多种学习评价;7)展示学生学习成果。

网络课程建设的作用:实现教学信息公开、充实发展教学内容、整合课程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开放共享、建立师生互动平台、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改变学习评价方式。 2.论述“传递—接受”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和实施步骤。

1)基本内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口授、板书、演示,学生则主要通过耳听、眼看、手记来完成知识与技能传授,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

2)主要特征:①强调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教师不仅是主动的施教者、知识的传授者,还要求教师引导并监控教学进程。②虽然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不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现的学习方式并没有被排除,但被置于较次要的从属位置;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完全是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形成的。

③可用较短的时间达到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教学效率较高,但难以培养出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还有利于情感因素在学习中更有效地起作用。

3)实施步骤:①实施先行组织者策略:阐明教学目标,呈现并讲解先行组织者和唤起先前的知识体验。②介绍与呈现新的学习内容:介绍与呈现可以通过讲解、讨论、实验、阅读、作业或播放录像等多种形式,应有较强的逻辑性与结构性。③运用教学内容组织策略:依据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运用不同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类属关系采用渐进分化策略,总括关系采用逐级归纳策略,并列组合关系采用整合协调策略。④促进对新知识的巩固与迁移:一要应用精细加工策略和反思策略来巩固和深化新知识的意义建构,二要通过操练与练习促进对新知识的巩固与迁移。 3.论述“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和实施步骤。

1)基本内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对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的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2)主要特征:“主导—主体相结合“。①高度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a)学习主题要由

教师确定;b)启发性问题要由教师提出;c) 探究过程要由教师提供帮助与指导; d)探究完成后要由教师帮助总结与提高。②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以及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实施步骤:①创设情境:通过真实或较真实的情境创设,使学生产生感受与体验,分课首的情境创设和课中或课尾的情境创设。②启发思考:学生形成学习的心理准备之后,教师应及时提出启发性问题。③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学生利用认知工具收集有关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与评价;形成对当前所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④协作交流:组织学生开展协作与交流,共享学习资源与学习成果,深化对当知识的认识与理解。⑤总结提高。

4.论述“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和实施步骤。

1)基本内涵: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界或社会生活中选择某个真实问题作为专题去进行研究,要求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选定的实际问题。

2)主要特征:①强调学习的研究性。学生的知识获得与能力培养,都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中完成。②强调学习的实践性。学习与研究的主题必须具有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③强调学习的体验性。感性认识是人类全部认识的基础。④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现的过程。⑤强调学习的开放性。学习的主题是与时俱进的、不断更新的、涉及领域极为宽广的。

3)实施步骤:①提出问题: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与研究的兴趣,引出学习的主题。②分析问题:教师介绍、教授分析研究方法,并对学习的策略给出建议和指导。学生运用方法分析问题,确定问题的基本性质及解决该问题的关键。③解决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和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案。④实施解决问题方案:学习者个人或学习小组实施方案,教师提供工具支持和方法策略的指导。⑤总结提高:总结包括个人自我总结、小组总结和教师总结。

1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71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