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商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更新时间:2024-04-18 13:4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上海商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目 录
一、“十一五”上海商业发展的回顾 .......................... 1 (一)商业规模稳定发展,对上海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日益提高。 . 1 (二)商业能级大幅提升,成为展示城市特色与活力的重要窗口。 2 (三)商业资源不断集聚,为商业新一轮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 2 (四)商业布局不断优化,基本形成了多层次、多中心、网络化的发展格局。 ................................................. 3 (五)政府行业管理强化,逐步完善了商业管理政策法规体系。 . 3 二、“十二五”上海商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思路 ............ 4 (一)指导思想 ........................................... 5 (二)发展原则 ........................................... 6 1、坚持创新驱动 .......................................... 6 2、坚持统筹发展 .......................................... 6 3、坚持开放合作 .......................................... 6 4、坚持科技兴商 .......................................... 7 (三)发展目标和思路 ..................................... 7 三、“十二五”上海商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 8 (一)促进和扩大消费,更好发挥商业驱动力作用 ............. 8 1、推进惠民消费 .......................................... 8 2、培育热点消费 .......................................... 9 3、拓展新兴消费 .......................................... 9 4、扩大节庆消费 .......................................... 9 5、构建良好消费环境 ...................................... 9 (二)规模和质量并举,推动重点商业行业协调发展 .......... 10 1、提升发展零售业 ....................................... 10 2、加强发展批发业 ....................................... 10 3、大力发展餐饮业 ....................................... 11
I
4、加快发展生活服务业 ................................... 11 5、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 ................................... 12 (三)突出载体和功能建设,完善商业空间布局 .............. 12 1、整合提升中心城区商业 ................................. 13 2、加快建设郊区商业 ..................................... 14 3、积极发展社区商业 ..................................... 15 4、聚焦重点功能区域商业发展 ............................. 16 (四)发展大市场、大流通,构筑现代商品流通体系 .......... 18 1、创新交易市场模式 ..................................... 18 2、建设新型交易平台 ..................................... 18 3、加快商品交易市场调整转型提升 ......................... 19 4、支持市场流通主体多元化发展 ........................... 19 (五)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网上贸易中心建设 ............ 20 1、建设网上贸易中心公共平台 ............................. 20 2、推动流通企业开展网上业务 ............................. 21 3、鼓励中心商业街区和中华老字号企业发展电子商务 ......... 21 4、鼓励电子商务城市物流配送 ............................. 21 5、完善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 ............................. 22 (六)加强市场主体和平台建设,加快内外贸融合发展 ........ 22 1、培育内外贸融合的大型贸易集团 ......................... 23 2、推动内外贸企业对接 ................................... 23 3、办好各类进出口商品展会 ............................... 23 4、推动内外贸一体的商贸功能区建设 ....................... 24 5、充分发挥内外贸行业协会组织作用 ....................... 24 (七)大力推动商业创新,提升上海商业综合竞争力 .......... 24 1、加快商业模式创新 ..................................... 24 2、推动商业技术创新 ..................................... 25 3、加强商业管理创新 ..................................... 25 4、坚持商业营销创新 ..................................... 26
II
5、加强商业联动创新 ..................................... 26 (八)加强规范和信用建设,积极维护市场运行秩序 .......... 27 1、积极维护市场繁荣稳定 ................................. 27 2、整顿规范市场运行秩序 ................................. 27 3、完善商业行业制度规范和技术标准体系 ................... 28 4、加快推动商业信用体系建设 ............................. 28 四、“十二五”上海商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 28 (一)加快商业法制建设步伐 .............................. 28 (二)加快完善商业促进政策 .............................. 29 (三)建立规划落实联动机制 .............................. 29 (四)继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 29 (五)积极推动区域合作发展 .............................. 30 (六)深入推进商业品牌发展 .............................. 30 (七)加快实施人才强商计划 .............................. 31 (八)规范电子商务市场环境 .............................. 31
III
上海商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是上海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时期,也是上海商业实现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为了引导和实现上海商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结合实际,编制《上海商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上海商业发展的回顾
“十一五”期间,上海商业持续发展,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城市繁荣、民生保障,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
(一)商业规模稳定发展,对上海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日益提高。
上海商业健康稳定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商品销售总额、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都超过两位数。2010年,全市商品销售总额完成约3.74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约6036.8亿元,商业增加值完成约2700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加1.9倍、1倍和1.96倍。商业税收居第三产业第一,分别占全市和第三产业税收总额的18%和36%左右。全市商业从业人员稳定在220万以上,商业成为第三产业中提供就业岗位最多的行业。上海商业全面对接世博、服务世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世博园区内商业服务有序有力,满足了国内外参观者的消费需求,世博特许产品经营突破了我国大型会展活动特许商品销售的最高纪录,世博窗口行业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1
(二)商业能级大幅提升,成为展示城市特色与活力的重要窗口。
上海商业坚持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相结合,大力发展新型业态和现代流通方式,商业发展能级大幅提升。连锁商业持续发展,新的业种业态、新的设施网点、新的概念模式不断涌现,发展速度、规模和水平保持全国领先地位。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不断完善、交易量不断扩大、支付方式不断丰富。网络购物交易额和网络购物使用率等都位居全国前列。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成为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商品交易市场规模经营发展迅速, 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商品交易市场的交易额5610亿元,比2005年增长120%。
(三)商业资源不断集聚,为商业新一轮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上海商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广泛集聚国际国内各类商业资源,钢铁、汽车、化工、有色金属、医疗设备等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活跃,成为部分大宗商品和重要资源交易的控制中心和价格中心。各大食用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部分连锁商业企业与全国1000多个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建立了新的产销合作关系,粮食、猪肉、蔬菜、粮油、糖等实现与全国重点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的产销对接,形成了总部在上海、基地和网络在全国的新态势。通过集聚国内外商贸企业总部和企业运营管理中心、品牌运作中心、资金结算中心、物流中心、分拨中心、销售中心、采购中心等,提高了商贸资源的配置能力,增强了集聚和辐射能力。加快引进国内外各类企业、商品和服务品牌,上海已成为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地和桥头堡,并成为众多国际高端品牌的中国地区
2
总部、亚太地区总部。
(四)商业布局不断优化,基本形成了多层次、多中心、网络化的发展格局。
上海商业服务于城市繁荣繁华和群众安居乐业,抓住城市加强建设的机遇,形成了一批重要的商业商务区,体现了高端商业与高端商务融合的综合效应。上海郊区加快新型业态和大型商业设施导入,成为商业发展新亮点。鼓励社区商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了社区商业规范发展和新建大型居住社区商业配套,形成一批国家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和市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特色商业街加快建设和调整,全市命名了50条具有不同功能特点的特色商业街。结合城市交通网络建设,形成了一批轨道交通枢纽型商业以及空港、火车站、高速铁路站等口岸商业。上海商业设施建设加快更新,许多方面已达到国际大都市先进水平。
(五)政府行业管理强化,逐步完善了商业管理政策法规体系。
上海商业坚持规模发展、规范发展。商务主管部门制订并发布了《上海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纲要(2009-2020年)》、《推进上海中心城区商贸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上海郊区商贸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搞好社区商业建设的意见》等产业布局规划和导向意见。先后出台了搞活流通扩大消费、保护和促进中华老字号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组织推进标准化菜市场建设和食品流通安全信息追溯系统建设,形成了上海市猪肉流通安全信息监管网络,积极探索蔬菜流通安全信息追溯系统和食品冷链建设。建立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联席会议,完善了工作机制。加强内外贸企业对接, 拓
3
展出口商品内销市场,探索建立内外贸企业对接信息平台、订货平台和销售平台。加强商业经济运行和消费市场信息的统计分析和发布工作,编制和发布《上海服务业发展报告》等年度报告和各类消费市场信息。
“十一五”期间,上海商业取得明显进步,但还存在着不足和差距。一是与知名国际大都市比较,在业态更新速度、地标性商业发展、商业企业经营能力以及市场环境条件、商业法制建设等方面发展相对落后。二是与国内其他大城市比较,在市场辐射力、商业设施建设、新兴商业业态、商业氛围营造等方面,上海商业的领先优势趋于缩小,有的方面已被超越。三是与国际跨国商业集团比较,上海商业企业在经营业态创新、营销技术创新、品牌运作和专业人才培养,以及后台技术支撑体系和客户关系管理建设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四是上海商业在“走出去”拓展全国市场和国际市场方面步履艰难,发展滞后,是比较明显的薄弱环节。
二、“十二五”上海商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思路 “十二五”上海商业发展面临许多有利因素:一是国家持续实施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政策,将推动上海扩大消费规模、提升消费能级,创新消费需求、消费内容和消费方式。二是上海城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加快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将有力地促进上海“国际购物天堂”功能建设,为上海商业发展提供了目标和内涵。三是世博会成功举办对上海城市国际知名度和开放度的提高,将进一步带动和促进各类交易和贸易活动在上海集聚。四是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基本建成,为上海商业服务长三角、辐射全国创造了宝贵条件。五是世博后续场馆利用、
4
虹桥商务区、迪斯尼主题公园,南桥、青浦等郊区新城建设,为上海商业提供新的增长点和发展空间。六是上海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特殊生活消费需求扩大,将给上海商业带来拓展消费市场创造新的商机。
“十二五”上海商业发展还面临着困难因素:一是国际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国际经济走势呈现较大波动性和不确定性,以及货币宽松、汇率不平衡、大宗商品炒作、关税壁垒、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将会传导影响到商业发展。二是国内各地区尤其是周边省市商业加快发展,上海商业拓展发展空间面临严峻挑战。三是上海商业发展先发效应减弱,结构性矛盾逐步显现,在全国的优势地位趋于弱化。四是商业企业成本高企,市场拓展能力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压力增强,内外贸融合有待加快探索和实践。五是商业人才资源匮乏,成为商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六是商业固定资产投资扩张,缺乏足够要素资源支撑,加快商业发展有待进一步依靠和发挥社会各方的积极作用。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上海商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上海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加快实现“四个率先”的战略目标,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强大动力,以建设国际贸易中心为主线,以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和提高市民生活品质为目标,注重商业发展的质量、能级和品位,注重大商业大市场大流通建设,注重增强经济发展、城市繁荣、民生保障、扩大就业、社会稳定的商业功能,坚持推进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上海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和建
5
成国际贸易中心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发展原则 1、坚持创新驱动
坚持商业创新步伐,着力提升商业的现代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加快确立以创新驱动为主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促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商学研相结合的商业创新体系。大力推动理论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营销创新、技术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创新,实现上海商业创新中的转型发展。
2、坚持统筹发展
推动商业科学发展,促进产业联动、内外融合,实现综合性与专业性、高端化与大众化、国际的与民族的等多元商业统筹和谐发展。大力推进农商联动、商旅联动、工商联动、银商联动、内外贸联动,实现商业发展与城市建设、产业升级、消费增长相同步。实现上海中心城区商业与郊区商业错位互补发展,与长三角区域、全国其他地区协调联动发展,彰显海纳百川、万商云集的上海大都市商业特色和魅力。
3、坚持开放合作
坚持对外开放,提高上海商业国际化发展水平。进一步云集万商、贸易九州,注重吸引各类商业贸易载体、贸易要素、贸易企业和贸易平台,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业态、先进技术、经营模式和管理经验,注重国外经验的本土化转换和经营模式再创新。对外开放和对内合作相结合、“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进一步搭建平台、引进载体、整合资源、拓展网络、延伸市场,提升上海商业拓展全国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能力。
6
4、坚持科技兴商
强化现代科技对商业流通的引领、推动作用,积极探索连锁经营技术、物流配送技术、电子信息技术作坚强支撑的创新发展模式。推动和支持商业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设备在商业流通领域的运用,增强商业后台技术支撑能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全面提高商业流通领域人才素质。
(三)发展目标和思路
到“十二五”末,通过新一轮商业发展,使上海基本确立“三个中心”的地位,即具有全球影响的国际商业中心、货物流通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并成为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国际购物天堂和时尚之都。“十二五”上海商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到2015年,全年商品销售总额8.7万亿元,年均增长达到1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万亿元,年均增长达到13%左右;商业增加值4500亿元,年均增长11%以上,占全市服务业的比重超过25%;连锁经营销售额57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12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十二五”上海商业发展,要站在实现国家战略、服务上海城市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高度,继续以国际化、现代化、市场化为方向,突出“一条主线”,坚持“两个服务”,实施“三个集聚”,实现“四个突破”,推进“五个着力点”,不断推动上海商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条主线”:以建设国际贸易中心为主线,持续推进大商业、大市场、大流通建设,加强市场流通功能平台和贸易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形成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
“两个服务”:加快商业发展,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功能
7
完善和提升,促进城市繁荣繁华;更好地服务于市民生活品质提高,保障民生,扩大消费,促进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三个集聚”:不断集聚国际先进商业理念和技术,不断集聚国内外著名贸易企业总部和高端贸易人才,不断集聚国内外时尚流行和知名品牌。
“四个突破”:“国际购物天堂”功能载体建设新突破;全球资源配置交易平台建设新突破;商业后台支撑体系建设新突破;商业发展制度环境建设新突破。
“五个着力点”:着力加快发展服务全国、辐射国际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和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着力加快发展区位交通便捷、空间容量广、辐射潜力大的重点功能区域,着力加快发展内外贸一体的集聚展示、交易、零售、信息发布等综合功能的商贸功能区,着力加快发展现代商业物流配送和城市商品配送体系,着力加快发展现代家庭服务业和社区生活服务体系。
三、“十二五”上海商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根据上述商业发展目标和思路,“十二五”上海商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促进和扩大消费,更好发挥商业驱动力作用 贯彻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方针,研究消费鼓励政策,改善消费环境,建立促进和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推进惠民消费,培育热点消费,拓展新兴消费,发展消费规模、促进消费升级,保持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持续拉动作用,促进全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全市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1、推进惠民消费
认真实施国家拉动内需,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落实惠民消
8
费举措,形成居民消费新热点。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和“双百市场”工程,扩大郊区农村消费。针对保障性住房规模扩大带来的消费需求,促进家电、家居等住房关联商品消费。实施家政服务工程和早餐示范工程,挖掘社区消费潜力,发展社区便民消费。
2、培育热点消费
积极培育和扩大老年用品、高科技产品、汽车及配件、家居用品、家电产品、数码通讯产品等热点消费市场。加快导入国内外知名商品品牌和服务品牌,满足时尚化、品牌化消费需求。大力发展餐饮娱乐、旅游度假、影视文化、体育健身、网络动漫、老年生活等服务消费,推动商品消费与服务消费共同发展。
3、拓展新兴消费
鼓励发展网上消费,开拓适宜网上交易的各类消费领域,积极促进网络购物发展。加强与金融部门合作,积极推进信用消费,鼓励消费者利用分期付款和赊销等信用消费方式。合理引导消费行为,发展节能环保型消费品,倡导绿色低碳消费,深入推进循环消费。
4、扩大节庆消费
以上海购物节、上海旅游节及元旦、春节、“五一”、国庆、中秋等节庆假日为重点,整合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促进消费活动。加快商旅文产业联动,扩大旅游购物消费、会展会务消费、文化休闲消费等外来消费。积极向国家争取扩大免税政策范围,探索引进国际知名免税品经营商开设市内免税店,并积极争取开展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试点。
5、构建良好消费环境
加强消费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优化消费环境,保障消费安
9
全。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发展信用消费,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规范建设食品冷链,推动食品安全消费。规范药品销售渠道,提高药品消费便利性。
(二)规模和质量并举,推动重点商业行业协调发展 加大商业结构调整力度,突出创新、融合和开放发展,加快引进国际先进业态、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零售业、批发业、餐饮业、生活服务业和商贸物流业行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
1、提升发展零售业
扩大开放上海消费市场,积极引进具备独特品牌价值、商业经营实力和先进营运模式的国际知名品牌零售企业。积极吸引国际知名零售企业把高技术高附加值环节放在上海,把投资中心、创意中心、增值服务中心、总代理商经销商等总部机构放在上海。鼓励引进和发展统一品牌、统一采购、统一经营管理的欧美连锁百货店品,具有主题特色、商旅文功能融合、综合配套齐全的大型购物中心发展模式和管理理念。规范大型综合超市发展,重点移向新建大型居住社区和郊区市场。适应消费需求个性化、专业化、精品化、体验化的新趋势,引导零售业态进一步向细分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鼓励发展具有市场潜力的新兴连锁业态,鼓励特色明显、具有知名品牌的中华老字号和上海老字号零售企业发展特许经营和专业连锁。鼓励发展以互联网、信息化为基础的无店铺销售、网上购物、电视购物、电话购物、邮购、个人配送业务等新兴业态,鼓励实体店与虚拟店业态组合式发展。
2、加强发展批发业
依托港口、路网等基础设施和先进制造业,在有色金属、钢材建材、精细化工、汽车和汽车零部件、机电和装备器械等领域,
10
鼓励发展总经销、总代理,形成与产业优势相匹配的批发贸易规模。发挥上海和长三角庞大消费市场优势,在服装、家电、家居和日用消费品等领域,引进和培育一批有实力、专业化的品牌代理商和分销商,积极拓展品牌代理、经销和特许经营业务。发挥上海食用农副产品流通网络优势,批发贸易与市场储备相结合,积极建设水产品、蔬菜、粮食等大型食用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体系。鼓励发展大规模、跨地区的连锁批零结合型企业,强化采购和配送功能,促进零售和批发的联动发展,扩大经营规模和提高附加值,培育形成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各类批发贸易企业。加快现有大型商品交易市场调整、转型和提升,推动电子交易平台建设,促进商品批发环节应用网上交易,建设具有较大辐射力和影响力、现货交易与电子交易相结合,集商品展示、信息发布、价格形成、电子商务、商务办公、物流仓储功能一体的新型专业贸易中心。
3、大力发展餐饮业
以建设国际美食之都为目标,积极引进国际国内知名餐饮品牌企业落户上海,注重提供体验环境、文化、历史和更具创造性的服务,丰富创意海派菜系,汇聚国内各大餐饮流派精髓,推动海派餐饮的多层次、多样化发展,加快发掘和形成利用本地原材料、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上海菜、上海点心的系列。充分发挥品牌企业的引领作用,推进餐饮标准化、产业化发展,促进餐饮企业品牌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和中式餐饮的连锁化经营。推进餐饮设施合理布局,提供丰富多样的餐饮场所、形态和设施,提高商务就餐、居民就餐和旅游就餐的便捷、安全程度。
4、加快发展生活服务业
大力推进大众化餐饮、早点、理发、沐浴、维修服务、婚庆
11
服务、洗染服务、汽车维修、废旧物资回收等安居便民型服务业发展,增强商业生活服务功能。积极开发和引进老年消费的各类商品及服务,鼓励发展家政服务、配菜送达、上门保健、养生康复、老年旅游等各类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行业。支持服务细分、服务创新和特色经营,满足市民个性化的服务消费需求。完善家政服务网络平台,拓展社区家政服务功能,着力发展现代家庭服务业。推进惠民数字社区建设,鼓励生活服务业企业开展连锁经营,品牌化、数字化经营。
5、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
加快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建设,规划建立“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社区集散点”的城市配送服务网络,完善城市末端配送功能。加大商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形成完善的国内商品物流体系和城市商品配送体系。新建和改造一批涉及城市公共安全和人民生活安全的危险化学品、农副产品、医疗器械和药品、冷链、保税物流等专业物流配送中心。依托主要港口、河道及路网,加快商贸物流园区建设。顺应互联网与物联网快速发展的趋势,推进商贸物流的物联网技术研发与应用,降低商业物流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城市配送服务效率和水平。积极推广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公共服务平台、危险化学品物流、医药物流、冷链物流、食品物流、应急物流等重点领域的应用;充分利用3G、4G等移动通信技术和CVS店铺,开展手机点货,发展城市配送;充分利用物流公共平台,建立基于城市配送查询系统,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等。
(三)突出载体和功能建设,完善商业空间布局
进一步拓展商业发展空间、调整完善商业布局、提升商业综
12
合服务功能,凸现海纳百川、万商云集、繁荣繁华、安居乐业的上海国际大都市魅力。
1、整合提升中心城区商业
按照“区域协调、重点突出、结构合理、特色强化”的原则,加快建设和完善市级商业中心,大力建设地区商业中心,积极发展特色商业街,形成“多中心、集聚型、超广域、网络状”的都市商业新格局,建设“国际购物天堂”的若干标志性区域。
加快提升现有市级商业中心。淮海中路、南京西路、南京东路商业街区,以国际化、现代化为目标,以世界级商业街区为发展方向,充分发挥独特地域优势、历史文化传承、商业经营特色、商务和旅游资源,进一步调整结构、优化布局、集聚功能、提升能级,逐步建设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著名的世界级商业街区。徐家汇、新上海商城、豫园、五角场、四川北路、不夜城、新虹桥、中环等市级商业中心依托已建和新建各类商业设施,积极推进业态结构、经营结构、品牌和企业结构的调整,突出“国际和国内、高雅和经典、大众和时尚”等不同主题特色,建设成为上海标志性商圈和国内外著名商品和服务品牌的集聚地。
建设各具特色的新兴地标性商业。积极推进黄浦区外滩地区、浦东新区小陆家嘴地区、虹桥商务区、世博园区、迪斯尼地区、虹口区北外滩地区、杨浦区滨江地区、静安区大中里地区、卢湾区南部滨江地区、闸北区苏河湾地区和大宁地区、宝山区北中环地区等具有较大潜力的重点区域发展,依托国家和本市新建的大型综合商业旅游文化等项目、大型交通枢纽商业项目,引进和集聚国内外一批知名商业企业商品和服务品牌,大力发展大型都市购物中心、国际知名百货店、各类专业专卖店等,形成上海
13
都市商业新地标。
大力发展特色商业街。实现传承城市历史文化和发扬特色发展相结合,注重商业与文化、旅游相结合,满足特色消费需求。加强对历史保护建筑的功能开发,把上海的历史建筑、地域风貌、商业文化和人文精神有机地融入特色商业街区中,提升城市品位,优化城市环境,促进产业发展。注重特色商业街在行业、业态、商品和服务、营销、其他配套设施等各方面的特色性,强化街区内企业民间自律管理。
2、加快建设郊区商业
坚持城乡一体、均衡发展,将郊区作为上海新一轮商业发展的重点区域,按照“体系呈梯度、布局成团组、城镇成规模、发展有重点”的原则,以城市化、现代化为发展方向,建设“新城、新市镇和居民新村”的郊区商业新格局。
有序推进新区新城商业中心发展。郊区新城商业应与新城总体规划相衔接,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和实施进程分类推进、分别指导,与市中心城区商业形成错位和互补,形成不同的发展模式和特色。在完善松江新城、嘉定新城、临港新城建设的基础上,推进青浦、南桥两大新城商业规划和建设。南桥新城依托南桥中小企业总部商务区等重要载体,加快完善商业商务功能,建设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城市和上海杭州湾北岸板块的综合性服务型核心新城。青浦新城发挥连接江浙两省的区位交通优势,接受虹桥商务区的辐射,加快建设高品质、现代化、综合性商业设施,提升城市综合商业功能,建设成为产城融合、服务长三角的上海西部综合性生态宜居新城。
加快新市镇商业发展。编制和完善新市镇商业发展规划。根
14
据各个新市镇路网交通、人口规模、产业基础等不同条件,建设综合服务型、产业主导型、交通枢纽型、现代居住型等各具特色的新市镇商业。组织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村委会综合服务站建设,形成以连锁企业为骨干、标准化农家店为基础的农村商业服务网络。
加快建设郊外商务商业中心。依托轨道交通站点和高速公路网络建设,结合人口和产业集聚,合理选址,在完善青浦赵巷商务商业区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划建设奉贤南桥地区、松江佘山-天马地区、金山枫泾地区、崇明陈家镇地区等若干个辐射周边、面向长三角、服务全国的郊外商务商业区,引导商业、商务、旅游文化、酒店和其他生活配套设施相对集中建设。
3、积极发展社区商业
进一步完善社区商业规划和建设,切实改善民生,为上海建设和谐、宜居城市提供保障。
完善社区商业建设规划。通过规划引导新建社区商业中心,以上海市中心城单元规划确定的社区中心为基础,注重社区商业中心与社区事务中心、社区卫生中心和社区文化中心相结合,形成“四中心”合一的社区商业生活中心。积极开展“社区商业示范社区”建设与评选工作,发挥示范社区商业的引导作用。继续推进“双进工程”,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要。
推进社区商业重点项目建设。以国家和地方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为契机,抓好标准化菜市场工程、早餐示范工程、家政服务工程、再生资源回收点和分拣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明确菜市场对保障城市安全和市民生活的重要性,探索和推进菜市场包括产权属性在内的长效管理机制。
15
加快大型居住社区建设基地商业配套。政府规划引导、企业市场运作相结合,研究完善并贯彻落实支持新建大型居住区商业配套的改善措施。重点抓好菜市场、超市、便利店、大众餐饮店、药房、大众理发店、洗衣店、维修店、家政服务网点、废品回收站等必备性业态配置。
提高社区商业品牌化连锁化经营水平。积极鼓励有规模、有实力、有经验的大型商业企业集团、中华老字号等品牌连锁经营企业进入社区,积极参与大型居住社区建设基地的商业网点建设开发和经营管理。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采取收购、兼并、特许加盟等多种形式整合分散的社区商业资源。鼓励社区居民尤其是大学生自主创业,开设加盟连锁企业的商业服务网点。积极推进惠民数字社区服务建设。
4、聚焦重点功能区域商业发展
加快虹桥商务区、世博园区后续开发、黄浦江沿岸综合开发、浦东迪斯尼地区、崇明生态岛等城市重点发展功能区域商业规划和布局建设,形成上海商业发展新载体,上海城市新名片。
加快推进虹桥商务区建设。以建设国家级会展中心为重要突破口,积极推进中国技术进出口交易中心落沪,以会展贸易、总部经济、高端商务商业为产业主体,建设成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标志性功能区之一。积极争取国家商务部支持,加强与江苏、浙江二省合作,全面引入低碳、环保设计和建设理念,建设成为上海面向长三角、面向全国的高端商务活动和大型商业设施的集聚地。推进青浦、嘉定、闵行、松江等拓展区的商业合理布局、有序建设,加强与核心区功能、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协调衔接,促进上海西部整体城市功能提升。
16
推进世博园区及周边地区后续建设。以世博园区为核心区域,加快世博园区周边地区后续建设,充分发挥世博会集聚的有形和无形资源优势,重点建设标志性新兴商务楼宇群、国际会议中心、大型都市购物中心、宾馆等设施,融高端商务商业文化于一体、形成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综合商务商业区,使之成为具备配置国际经济要素资源能力的上海服务经济发展新的载体和新的增长极。
推进黄浦江沿岸综合开发建设。充分发挥黄浦江两岸滨水景观、历史文化、土地资源、要素集聚等综合优势,有序推进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城、黄浦区外滩源、外滩中心、杨浦区滨江、虹口北外滩、卢湾区滨江和徐汇区滨江等黄浦江沿岸地区商务商业开发,形成文化底蕴深厚、区域特色明显、服务经济集聚、滨水旅游发达、基础设施完善、水绿景观交融的上海服务业发展新区域。
推进迪斯尼国际旅游度假区商业配套建设。以迪斯尼乐园为核心,周边区域相配套,依托迪斯尼品牌优势和集聚优势,培育形成迪斯尼新的产业链,以主题游乐、度假休闲、文化娱乐为核心,完善旅游、购物、餐饮、娱乐、住宿等综合服务功能,建设成为亚太地区国际旅游度假的标志性区域。
探索崇明生态岛低碳经济示范区商业建设。以崇明生态岛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低碳经济示范区”为抓手,探索建设低碳商务商业、旅游度假服务示范区。重点依托陈家镇地区功能性项目开发,加快与浦东迪斯尼旅游度假区对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及商业服务接待设施建设,形成以低碳旅游、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为主题、长三角知名的低碳生态旅游休闲区。
17
(四)发展大市场、大流通,构筑现代商品流通体系 着力提高市场开放度和贸易便利化水平,健全货物贸易和大宗商品市场体系,重点建设和提升一批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搭建一批区域性、全国性、国际性的专业交易平台,集聚一批高能级、有活力的贸易主体,努力形成国内外大宗商品的信息中心、定价中心、交易中心和结算中心,促进形成具有全球交易资源配置功能和价格发现功能的现代商品流通体系。
1、创新交易市场模式
推动传统的交易市场形态向现代专业贸易中心转型,推动单一的商品交易服务向服务平台专业化、服务内容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推广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等服务新模式,推动网络交易、融资结算、区域交割、专业配送等一体化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推动单纯的有形市场向产业融合、有形无形市场并重转变,推动市域市场向区域市场、国家市场、全球市场转变。
2、建设新型交易平台
强化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优势地位,完善和提升金属交易所、石油交易所、钻石交易所等现有国家级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功能,积极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宗商品及资源现货和期货交易平台。不断扩展和扩大交易品种,加强开发期货交易。培育保税交易市场,在上海综合保税区建设国外高新技术产品和高档消费品的保税展示与保税交易平台。进一步完善财经资讯、会展、中介服务、交易和公共服务在内的专业服务平台建设,编制和完善市场景气指数、价格指数和风险指数,形成市场产销和商品流向的风向标。
18
3、加快商品交易市场调整转型提升
积极调整提升有色金属、钢材建材、石油(天然气)、精细化工、机电和装备器械等生产资料交易市场,鼓励应用电子交易、电子物流、电子结算等新型交易方式。优化水产品、蔬菜、粮食和鲜花等大型食用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布局,加快市场资源整合,促进市场集约发展。加快建设农产品冷链等基础设施,提高农产品流通的规模化、组织化水平,建立集信息服务、现代流通、加工生产、储藏调节和出口促进为一体的农产品交易中心体系。继续引导服装、建材等专业市场调整提升转型为交易品牌集聚化、交易方式电子化、市场服务一体化、市场管理商场化,统一招商、统一结算和统一管理的现代新型市场。优化发展二手车交易、汽车零配件、危险化学品、废旧物资、环保节能设备、文体用品等专业市场。积极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建设,建设区域性旧货市场,完善旧货交易、集散、分检、翻新、维修、再制造、结算等功能。
4、支持市场流通主体多元化发展
重点集聚和发展采用现代贸易运行新模式、高能级、有活力的贸易企业主体。依托虹桥商务区和世博场馆后续建设,引进和集聚一批具有较强营销功能、拥有全球分销网络的大型贸易企业总部和跨国公司的营运中心、国际采购中心或区域采购中心,着力吸引有影响力的国内外贸易组织、贸易促进机构、行业组织、检验检测和认证机构。依托上海综合保税区建设,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来沪投资设立分拨中心、销售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和区域中转物流中心。培育本土商贸龙头企业。培育大型商贸集团,鼓励跨区域、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支持有前景、有实力、
19
有创新的商贸企业做大做强。以大型贸易企业为主体,通过市场手段,整合分散在全市的商品交易市场资源,加快提升改造步伐,使其成为对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融合内外贸的重要贸易平台。扶持中小商贸流通主体发展,形成市场流通主体多元化、大中小企业并存的局面。
(五)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网上贸易中心建设 以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上海市电子商务示范区和上海市电子商务示范企业为抓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服务经济新业态,拓宽电子商务服务领域,建设形成集专业电子商务平台、专业电子贸易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和网上购物天堂为一体的网上国际贸易中心。完善电子商务市场支撑体系,实现实体市场和网络市场共同发展。力争“十二五”期间,上海电子商务发展继续保持国内领先水平,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超过1200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0%;网络零售交易额超过1000亿元,占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8%。
1、建设网上贸易中心公共平台
以虚拟平台和网络技术为基础,构筑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网上公共平台。通过与相关区县已建成或即将建成的有形主题商贸功能区合作,建设5个以上的电子商务功能区。推进电子商务与交易平台、大宗商品市场以及专业市场等的建设结合,实现市场交易资源的优化配置。健全消费信息公布机制,及时发布相关消费指导信息,创建健康和谐的网络购物环境,建设“网上购物天堂”。促进工博会、跨采大会、华交会等国家级品牌展会的网上推广,打造全国领先的、功能齐全、服务水平一流的网上会展品牌。
20
2、推动流通企业开展网上业务
鼓励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发挥自身优势,成立自己的网络销售机构,建立专业的网络平台,展开采购、库存、销售、配送及商品展示等各个环节的网上销售业务。利用实体企业品牌的声誉和影响力,通过资源整合建设相应的网上购物企业品牌,实现实体店和网上商店有机融合。扶持5-10家影响力和凝聚力较强的网上批发交易企业,培育形成在全国有影响的电子商务企业。支持第三方行业和专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形成10个以产业链为基础、供应链管理为重点的专业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商品交易、采购、价格、定货、物流等供应链业务管理。扶持中小流通企业通过第三方技术服务平台进行网上销售相关技术改造与管理升级。
3、鼓励中心商业街区和中华老字号企业发展电子商务 重点推动南京东路、南京西路、淮海中路、四川北路商业街和中华老字号企业及名牌商品进行网上销售,构建网络特色商业街,形成网上规模和集聚效应。引导中心商业街区内知名商家不断探索“线上市场”与“线下市场”互动营销的经营方式,以网上销售带动门店销售,以门店销售支撑网上销售。
4、鼓励电子商务城市物流配送
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城市物流配送,结合重点物流园区和专业物流基地的建设,合理布局建立城市公共配送中心和配送网点。推动电子商务物流服务网络建设,鼓励国内外优秀的快递、仓储等物流企业以及邮政部门开展流通电子商务物流业务,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第三方配送中心。发挥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整合优势,支撑和拓宽电子商务的应用。通过整合全市甚至全国相
21
关的物流资源,提供一站式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外包服务。鼓励国内外大型商业连锁经营企业建立物流配送中心。鼓励物流企业与生产制造及商贸流通企业建立产业联盟,延伸供应链管理服务。重点培育和扶持若干家主要服务于网络购物的物流企业、完善网络购物的物流支撑体系。
5、完善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
完善电子商务支付体系。提高上海电子支付特别是第三方支付在全国市场的比重,培育相关金融中介服务业的发展;鼓励银行推广和完善电子银行服务业务,推广电子钱包、手机支付等新型支付产品,鼓励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形成由网上支付、移动支付、固话支付以及其他支付渠道构成的综合支付体系。完善电子商务信用服务体系。在全市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整体框架内,探索建立电子商务信用服务数据共享机制,建立有效的市场惩戒制度,构筑便捷、诚信、安全的电子商务服务环境。健全电子商务安全保障体系。建立互联互通的电子商务安全认证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电子商务应用的安全监管。完善数字认证、密钥管理等电子商务安全服务功能,进一步规范电子认证服务,促进异地认证、交叉认证,推广数字证书、数字签名的应用。推动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相关服务,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实名认证、电子支付、电子交易数据保存、信用服务等各类公共第三方专业化服务。
(六)加强市场主体和平台建设,加快内外贸融合发展 加快促进内外贸融合发展,建设企业为主体的内外贸一体化平台,促进内外贸企业合作和联合,推动国际国内市场的联动发展,不断扩大商贸流通经营规模。充分发挥原有内外贸企业各自
22
优势,重点培育具有产业链整合能力,面向国内外两大市场、批发零售一体化运营、实体和虚拟交易协同发展的新兴大型贸易集团。
1、培育内外贸融合的大型贸易集团
借鉴国际先进流通经营方式,以零售企业或贸易企业为主导,积极探索转型模式,打破内外贸企业经营在盈利模式、结算方式、风险机制等方面的差别和阻隔,在产权、业务流程和管理方式上进行改革,逐步形成在商业模式上采取实体与虚拟相结合、在业务运行方式上实行标准化管理、经营范围上贯通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的大型贸易集团。同时积极扶持从事一般贸易的民营中小企业融入跨国公司产业链。
2、推动内外贸企业对接
构建内外贸一体化平台,提高贸易主体竞争力。促进优质外贸商品进入内销市场,扩展出口产品基地生产内销产品,增强上海市场的商品丰富度。积极推进内外贸联手,打通内外销商品流通的渠道,鼓励高品质出口产品的产能用于生产内销产品,鼓励商业企业委托外贸企业生产高标准的内销产品。搭建外贸产品内销订货平台,积极举办上海外贸产品内销订货会等活动,鼓励外贸企业入场销售,更好地丰富国内市场。探索建立大中型外贸商品折扣中心,形成外贸产品内销新的通路。
3、办好各类进出口商品展会
搭建进出口商品交易平台,办好各类展会,扩大引进国外优质商品。鼓励商业服务企业与外贸企业联手组织国外优质产品和新颖产品展销会,由外贸企业联系国外客商,由内贸企业提供销售网络试销,引进国外优质产品和新颖产品,丰富国内消费品市
23
场,包括日常生活用品、家居用品、礼品工艺品及各类食品等。
4、推动内外贸一体的商贸功能区建设
发挥区域特色,形成商贸资源集聚优势,加快内外贸融合。推动各区根据各自特点和条件,实现具有很强辐射力的特色经营。加强规划,集中组织和引进符合区域发展的商品、服务、文化、交易、展示、鉴赏、评级、要素市场等功能。搞好黄金珠宝、酒类、时尚、钢铁等大型商贸功能区建设。
5、充分发挥内外贸行业协会组织作用
充分发挥内贸行业协会和外资外经外贸行业协会各自熟悉国内市场和企业、海外市场和企业的网络资源等优势,积极为内外贸企业牵线搭桥提供服务。充分发挥我国驻外商务机构,各国驻上海使领馆和商务机构的积极作用,联通国内国际市场,国内国际贸易。
(七)大力推动商业创新,提升上海商业综合竞争力 加快确立以创新驱动为主的商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商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以商业创新为抓手,进一步提高上海商业综合竞争力,使上海商业继续走在全国的前列。
1、加快商业模式创新
推进网络销售、商品目录销售、电视媒体销售、通讯销售等无店铺销售发展,大力发展设计展销、特许经营、品牌代理、直接采购或买断产品的自营购销等新兴流通方式。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创新发展绿色低碳零售。增加绿色商品供给,实现绿色低碳消费。积极探索商业与商务相集聚、商业与交通相结合、商业与旅游相联动、商业与文化相呼应、商业与产业园区相配套发展的
24
创新模式,进一步拓展商业发展空间。
2、推动商业技术创新
推动商业科技进步,利用新一代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提升商业创新的技术含量,增强商业发展的技术支撑。支持商业企业信息化改造,推广应用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无线射频识别IFID技术、自动化采购、自动化仓库等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以自助式信息服务、智能货架、自助结账系统、移动销售系统、射频通道为内容的“未来商店”和“智能商店”。积极推进上海世博会期间新技术、新成果、新模式的应用转化,加快吸收和集成应用4G等新兴移动通信技术、远程控制、无线网络等新型数字技术,发展各类“数字商业”。加快推广运用食品保鲜技术、冷链技术等现代物流技术。建设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冷链生产和管理系统,建设形成以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和产品可追溯为基础的食品安全检测和质量管理网络,并形成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机制。
3、加强商业管理创新
引导商业企业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自主品牌、较强核心竞争力、主业突出的商业企业主体。鼓励商业企业准确定位、扩展经营主业,实施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向提高质量和效益的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引导商业企业细分目标市场,全面准确把握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开展差异化经营,创立自主品牌,提升自营比重。引导商业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发挥统一规范管理、批量集中采购和及时快速配货的经营优势,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以内涵式增长作为提高企业效益的主要途径。鼓励商业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融资,提高上市公司的运行质量
25
及再融资能力。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扩大连锁经营,提高规模化、组织化、信息化水平。支持优势商业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提升专业化经营水准,形成自主研发、自主品牌和自主市场网络,提高上海商业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的能力。
4、坚持商业营销创新
适应体验、定制的消费发展趋势,引导企业积极开展体验营销、定制营销,为消费者创造体验消费的内容和环境,营造新鲜的、有特色的、有吸引力的消费氛围。抓住各类节庆和假日商机,举办更多国际知名消费品展会及其他各类国际时尚营销活动,积极引导企业创新营销方式,鼓励文化营销、品牌营销,促进本地消费、扩大外来消费。根据城乡居民结构变化特点,探索老年人用品、婚庆用品、婴儿用品等的营销方式。鼓励企业开展家居、数码、家电产品等组团式销售,提高单次销售规模。鼓励重点街区、重点企业积极开展国内外名优商品及特色商品营销活动。
5、加强商业联动创新
积极推进农商联动。通过农超对接、订单农业、企业团购与农产品合作社对接等方式,加强农产品流通力度,提高农产品品质,保障食用农产品供应和消费安全;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与全国蔬菜基地连接,积极引入全国各地优质农产品,满足市民的菜篮子。积极推进工商联动。通过商业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推动新产品的开发和创新设计,加强创新产品的上市速度,提高产品价值和使用价值;深化商业与文化创新、科技研发的融合,创新推出高端工艺品、艺术品、时尚商品和服务。积极推进银商联手,鼓励商业企业积极应用各类金融工具,创新使用国内贸易信用证和贷款担保手段,提高企业的信用水平,推广使用POS系统、电
26
子支付、网上支付、分期付款、个人支票等国际成熟的支付结算手段,方便消费者购物;鼓励银行提供便捷消费的各种金融服务手段,积极开展信用贷款、抵押贷款、货物质押、分期还款等多种银行信贷方式融资,为商业企业提供资金。
(八)加强规范和信用建设,积极维护市场运行秩序 加强商业规划和规范管理,大力促进商业有序发展,营造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1、积极维护市场繁荣稳定
健全完善保障市场供应和安全的调控机制和措施,包括政府储备和应急处置制度、食品流通安全保障制度、标志产品许可管理制度。继续完善生活必需品的市场监测,扩大监测范围,增加样本企业,全面、及时地掌握市场运行情况,为政府市场调控提供决策依据。增强市场调控的预见性,进一步完善产销衔接、跨区调运、储备投放和进出口调节等机制。优化储备结构,灵活调整政府储备商品品种、数量、时限,全力保障市场供应。提升上海粮食储备库能级,支持粮食储备库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市场调控方式,尝试采用物联网技术,提高政府储备商品监控和管理水平。加大储备商品检查、检测力度,确保储备商品安全可靠。建立市场供应风险管理体系,制定风险评估标准,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2、整顿规范市场运行秩序
发挥窗口服务行业“迎世博”形成的服务标准、整合机制和设施等在世博后的长效作用,提升商业服务水平。继续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和“诚信兴商”活动,提高商业社会公众满意度和顾客满意度。开展商业企业服务、设施、景观等方面的服务品
27
质提升活动,组织商业服务人员培训、技艺能手选拔等活动,培育先进典型,带动商业服务品质提升。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商业企业经营行为,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商业欺诈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引导企业规范促销,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和交易环境。
3、完善商业行业制度规范和技术标准体系
加快推进商业管理基础建设,组织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规范建设,继续推进商业行业制度规范和技术标准建设,加快形成制度规范和技术标准体系,发挥商业行业制度规范、技术标准对商业企业经营管理的指导作用,进一步推动形成上海商贸流通业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氛围。
4、加快推动商业信用体系建设
加快制订专项规划,建立完善推进机制,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完善政策配套,建立和完善商业信用信息系统。以信用销售为重点,支持中小商业企业发展。深入开展诚信宣传教育,组织多种形式的“诚信经营”创建活动。以提高商业企业经营者诚信意识为重点,开展树立服务标兵活动,全面提高员工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技能。
四、“十二五”上海商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加快商业法制建设步伐
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和大都市相关经验,加快修订和制订保障商业有序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及其他政策性文件。重点包括商业网点管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医药品流通管理、展览业管理、电子交易管理、商品交易市场管理、酒类商品产销管理、粮食保障管理、公平交易管理等,通过相关法规政策引导,规范商业领域的企业兼并、收购、特许经营、产权交易等。建立健全食用农副
28
产品购销企业的检验、检测和追溯制度,严格把关,保证食用农副产品流通安全放心。
(二)加快完善商业促进政策
制订和完善全市商业发展相关扶持政策。重点发挥财税政策等在商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探索建立市区二级政府商业发展产业引导资金和专项扶持资金,将政策扶持与统筹协调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建设结合起来,支持重点商业街区、社区商业的建设和调整,支持具有保障民生功能项目的建设,支持内外贸融合平台的建设。
(三)建立规划落实联动机制
加强全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与各项其他规划的衔接,加强市、区(县)和各区域之间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的衔接。加快推进相关配套的专业规划编制工作,完善全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推动各区(县)根据全市商业网点规划基本框架,结合本区(县)实际,制订和落实区域内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加强市、区(县)和各区域之间商业规划衔接,实现区域间商业协调发展。规范和引导大型商业项目建设,按区域特点、人口导入、产业支撑、交通配套等,确定合理布局和建设规模。加强商业投资信息的引导,发挥商业网点信息管理系统、消费市场信息快速反应系统的重要作用,引导企业做好商业项目的投资决策和布局。加强招商的组织协调,建立市与区(县)、区(县)与区(县)之间的协调互动机制。
(四)继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充分发挥世博后续效应,在更广范围、更深领域、更高层次上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积极发挥上海作为对外开放窗口和桥头堡
29
作用,承接世界商业服务业的转移,引进、消化和再创新,服务好长三角地区和全国。充分关注世界商业的新动态和新进展,支持各类商业企业扩大对外合作,从资本引进到资本、企业、品牌、经营、人才、网络、管理全方位的引进、消化和再创新。结合重点商业区域规划建设,针对性地引进一些规模大、实力强、经验丰富、具有一定品牌、专业化运营的商业地产开发商和商业管理运营商,来参与项目开发、招商和运营。
(五)积极推动区域合作发展
按照《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要求,探索与相关省市合作编制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商业发展规划,将上海商业纳入长三角整体空间布局和行业发展,探索建立长三角地区商业协同发展的促进机制,制订相关的政策措施。加强长三角乃至全国中心城市商业信息方面合作,积极用好现有的网络资源,开展区域消费市场信息监测、重要项目信息发布、消费市场信息服务,构建区域协调互动的环境。以互利共赢为基础,推进商业在资本、商品、市场、技术、人才、管理等全方位的合作。加强区域性行业中介和商会组织的建设,发挥行业协会组织在区域合作与发展中的促进作用。
(六)深入推进商业品牌发展
深入推进商业品牌的发展,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形成商品和服务的品牌代理、品牌培育和品牌创新集聚地,使上海成为中外品牌交流互动的窗口。积极引进国际知名企业品牌、商品和服务品牌,通过品牌引进,带动上海商业提升产业能级、经营水平、管理能力。加大支持国内知名品牌发展力度,为名特优商品进入上海市场搭建平台,重视民营企业品牌的引进和培育。
30
举办中华老字号博览会,促进中华老字号荟萃上海。支持民族特色品牌和中华老字号特色品牌发展。加大自主品牌开发和营销力度,壮大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能与国际品牌媲美的本土商品品牌和服务品牌。推进家政服务企业等级评定和评定体系建设,发展上海生活服务业知名品牌。
(七)加快实施人才强商计划
通过人员培训、人才引进、人才结构调整等多种手段,加快商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大商业领军人物引进力度,重点引进国际商业贸易高端专业人才。加大紧缺人才培养力度,发挥上海各类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及企业作用,加快培养一大批精通现代流通方式的商业领域紧缺人才。大力开展商业人才的社会化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商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综合服务技能,提高中高层经营管理者的决策管理水平。加强政策激励,营造创业氛围,鼓励海内外优秀人才到上海创业发展。
(八)规范电子商务市场环境
培育上海电子商务知名品牌,建设专业电子商务功能园区,加快网上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营造良好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推进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和规范电子商务市场环境,构建电子商务产业和创新集群,完善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体系和电子商务支付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制订《上海市流通领域电子商务市场规范和标准》和实施细则。探索建立支持商贸流通电子商务发展的专项资金,支持和扶持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业务,解决中小企业的前期投入和人才问题。
31
正在阅读:
上海商业“十二五”发展规划04-18
招商局个人述职报告09-27
第三人效果12-31
2010年呼和浩特市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08-14
数据库答案12-08
大唐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05-20
XX公司存货周转率分析10-20
区商务局年度党风政风行风建设情况报告范文02-22
商法电大1-5任务答案04-07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发展规划
- 上海
- 商业
- 十二五
- 网络课程学习评价文献综述
- 山东省普通幼儿园基本办学条件标准
-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语文课程基地建设申报表(修) - 图文
- 数电1-10章自测题及答案(2)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模拟题
- 监察委办案专用搜查服即将投入试点;转隶人员工资高于原纪委人员
- WORD培训课程一
- 2017-2022年中国体育俱乐部市场研究与投资策略报告(目录) - 图
- 大祥固色剂2016.7.4
- 三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
- 如皋市2015初中基础年级“中考作文我也行”征文比赛一等奖获奖作
- 计算机网络相关简答题-谢希仁(第六版)
- 2016雕塑工程计价定额
- 浙江高考数列经典例题汇总
- 嫩纪发13号关于认真做好党务公开目录编制工作的通知
- 土豆削皮机毕业论文
-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习题
- 毕业设计 基于CD4553的三位半计数器
-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A4纸版
- 《自动检测技术》习题集及部分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