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Big 6模式在高师多媒体课件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精选教育文档

更新时间:2023-09-11 02:5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Big 6模式在高师多媒体课件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A Brief Comment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odel Based on Big 6 to the Course Teaching of Multimedia Courseware Making in Normal University XU Sai-hua

(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Jinhua College,Jinhua 321004,China)

: In order to improve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the cultivation model based on Big 6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Practices has proved that: having put the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Big 6 into the course teaching of multimedia courseware making,

students'interests to study tasks have been enhanced;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anglicizing and solving problems have been improved; and the ability of searching, selecting and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has also been improved. All these prove that achievements of improving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have been abtained. 1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数字化的学习资源日益丰富,

新的学习方式不断出现,师范生要适应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适应未来中小学对教师的要求,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为提高师范生的信息素养,笔者提出了基于Big 6的培养模式,以便提高师范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师范生的信息素养状况主要体现在他们在信息时代背景下进行学习时所表现出来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个方面。

通过调查表明。目前,许多高师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对信息的敏感性不强,缺乏对信息的分析选择能力,获取信息的手段和方法不多,不少学生对提供信息的系统不了解,信息获取的渠道还停留在纸本文献,对电子信息资源的认识和检索能力较低。

2 Big6模式对提升高师生信息素养的可行性 2.1 Big 6是一种高效地解决信息问题过程的模式 Big 6是一种已经得到普遍应用的网络主题探究模式,用来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是美国迈克?艾森堡和鲍勃?伯克维茨两位学者首先提出的。Big 6模式给了我们一个解决问题的6大步骤:定义任务、搜索策略、获取信息、运用信息、整合信息、评价信息。每一步骤对于学生解决问题都非常必要。Big 6的应用过程实质上是运用系统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确定问题及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用信息解决问题、自我评价和批判思维等系列能力得到了锻炼。 2.2 Big 6是一种新的信息素养教学法

教学法是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创建的一种新的开放性的教学策略。当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教学法可以有效提供建构式的知识内容、信息技能学习体验、批判思维及创新能力的训练。在一项实施情况的调查中,大多数教师反映在应用教学过程中,能明显感到学生在学习表现上有很大进步,尤其在分析问题、确定问题的目标性和准确性方面,同时他们的自信心也有很大提高。它是一个探索、发现和知识整合建构的历程,教学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信息素养的构建过程。

3 Big6的内涵及其在多媒体课件课程中应用过程 Big 6的全称是“信息问题解决模式”,也称为大六,它是一种已经得到普遍应用的网络主题探究模式,用来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用Big 6解决问题的过程包括6大步骤: 1)Be sure you understand the problem.Task Definition:确切地了解探究的问题――任务定义;

首先确定需要做什么。教师根据学院教学计划及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大纲,以4人为一小组构建学习团队,布置学习任务: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多媒体素材的采集、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学生可以在感兴趣、擅长的主题范围之内进行选择。教师布置的任务要明确,学生能理解与并乐于接受。明确任务后,教师要反思:我想让学生做什么?学生需要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哪些技能是需要新教?学习结果是什么?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反思:我的研究主题是什么,是否明确?我需要什么资源?我该如

何进行?通过反思,进一步修订完善研究任务。 2)Identify sources of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Seeking:确认信息资源及信息搜索策略;

根据任务定义,利用“头脑风暴法”来确定信息搜索策略。4人学习团队围坐一起,应用头脑风暴法产生了很多相关信息,教师则引导学生进行及时梳理与分析。首先,列出资源搜索的范围(这里指网页及网站),再将资源按照优先范围级进行排序,找出与主题相匹配的最适当资源。信息搜索策略确定以后,学生讨论资源可能涵盖内容的可信性。考虑从资源中获取信息的价值及其可用性、实用性等,以此为基础再根据自己的偏好及对问题的认识程度,列出查找资源的顺序。

3)Gather relevant information. Location & Access:获取相关信息――定位和搜索;

学生已经确定了搜索的资源范围,此时要更进一步的从这些资源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如何获取必要的信息?在Big6模式里,倾向于以从上到下的角度考虑定位和搜索,更强调与其直接关注信息具体内容。不仅强调学生是否获取了适当的信息,更加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信息搜索技术、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思考:为得到这些资源学生需要什么技能?他们已知道了什么?还需要教什么?比如,很多学生对索引的作用很模糊,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前为学生建立搜索概念。我们可以将信息搜索放在机房进行,并且有机房管理员辅助。教师和机房管理员一起浏

览站点,选择若干个适用站点并分为按主题分类,创建网页将这些网站的热点链接上去,再将这个网页连接到学校的主页上。这种做法对学习很有帮助,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搜索信息的效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6e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