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 汉服梦】汉服运动大事记2013版

更新时间:2023-04-10 18:5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汉服运动大事记》2013版杨娜主编

中国梦汉服梦

汉服运动大事记

2003年至2013年

主编:杨娜(兰芷芳兮)

校稿:何梦歌(添酒回灯汉服小组)

汪家文(独秀嘉林)

资料收集/事件评审:

何梦歌(添酒回灯汉服小组)

王军(黄玉汉服地图)

汪家文(独秀嘉林)

俞关关(河田之玉)

版本:2013年第3版

首发:2013年10月14日

1

《汉服运动大事记》2013版杨娜主编2

《汉服运动大事记》2013版杨娜主编

目录

第一章序言 (7)

第二章:汉服定义与其消失历史回顾 (7)

1、汉服——汉民族的传统服饰 (7)

2、汉服消失简史回顾 (8)

第三章汉服运动简介 (8)

1、汉服运动的概述 (8)

2、汉服运动的内涵 (9)

第四章近代汉服复兴前史料 (9)

1、清占期:通过穿着汉服入殓传递族群记忆 (9)

2、清末期:民族志士参考日本和服制作汉服 (9)

3、民国期:政府颁定民国礼制采用汉礼汉服祭天 (10)

4、近代期:台湾政府制定祭孔礼仪服饰 (11)

第五章当代汉服运动发源记 (12)

1、2001年至2002年:汉服名词思辨期 (12)

2、2002年7月首个汉民族论坛建立,拉开了汉服的网络宣传阵营建立的序幕,也是

有关汉服复兴的网络讨论期。 (12)

第六章当代汉服运动大事记 (13)

1、2003年7月21日王育良上传自制汉服照,成为当代公开自制汉服第一人。这是

汉服消亡三百年后首次以其民族服饰身份亮相。 (13)

2、2003年9月1日李宗伟上传束发着深衣奏古琴照。他也是当代第一个束发着汉服,

穿汉服给学生讲课的人。 (14)

3、2003年10月30日武汉“采薇作坊”的邱锦超上传当代第一套汉服商品照,“采薇

作坊”也是汉服运动中第一个汉服商家。 (15)

4、2003年11月22日王乐天穿汉服上街,成为首个被媒体报道的人。汉服复兴运动

扩大为公共事件,汉服运动的局面为之一新。 (16)

5、2004年8月22日刘斌穿汉服参加黑龙江省武术比赛,这是汉服第一次以武术服

出现,为汉服与其它传统文化协同发展寻求了新思路。 (17)

6、2004年10月5日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33名网友,在北京举行了首次全国范

围内的、着汉服祭祀先烈活动。 (17)

7、2004年11月12日方哲萱只身着汉服参加天津祀孔大典,并撰写《一个人的祭礼》,

影响颇广。 (18)

8、2004年12月2日网友“大宋遗民”制作FLASH视频《再现华章》,引用大量汉服照

片,并填词演唱,这也是第一个专门为汉服复兴运动制作的视频作品。 (19)

9、2004年12月7日丁晓棠、王琢和郭丽红三人将篡改汉服成“寿衣”一词的某电子

公司告上法庭,这是汉服诉讼第一案。 (20)

10、2005年2月8日刘荷花全家着汉服迎春节,是将汉服引入家庭中过传统节日的

第一人。 (21)

11、2005年3月13日吴飞与“华夏复兴论坛”七位网友在济南举行了释菜礼,为儒学

实践派的首次礼仪活动。 (22)

12、2005年4月26日宋豫人在河南郑州开展了以汉服为主题的讲座,后逐步演变为

《汉家讲座》,其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 (23)

13、2005年5月6日礼仪研究者吴飞为吉恩煦着汉服行加冠礼,或为第一次正式的

3

《汉服运动大事记》2013版杨娜主编

传统成人礼。 (24)

14、2005年8月,重庆大学学生张梦玥发表论文《汉服略考》,这是关于汉服概念的第一篇专业论文。 (25)

15、2005年10月1日由汉网组织的“首届汉服知识竞赛”在北京举行,全国各地40多位网友参加。网友“小狐仙”的汉服舞蹈广泛传播。 (26)

16、2006年1月3日严姬的笄礼在武汉举行,这也是近200多年来笄礼的首次重现。 (27)

17、2006年1月8日50余位网友在上海松江,首次采用汉礼汉服祭祀先烈夏完淳,并开启了汉服团购先河。 (28)

18、2006年2月11日江阴文庙举行了祭祀“江阴三公”活动,也拉开了全国各地定期祭拜民族英雄的序幕。 (29)

19、2006年2月19日瞿秋石以条幅、宣传单方式公开介绍汉服,是汉服活动中第一次引入宣传标识,该方法沿用至今。 (30)

20、2006年3月1日全国第一家汉服实体店“汉衣坊”在北京开张,主营汉服礼服、汉式婚礼等。 (31)

21、2006年4月7日上海、杭州、北京等地网友着汉服过上巳节,这是汉服活动第一次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32)

22、2006年4月9日十几名学生身着汉服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乡射礼,这也是360年来中国大陆第一次再现射礼。 (33)

23、2006年5月16日武汉市516名学生穿汉服举行了成人仪式,这是官方首次参与主办的大型汉服礼仪活动。 (34)

24、2006年6月9日马来西亚华裔赵里昱着汉服从美国回到中国,是第一个穿汉服回家的海外华人。 (35)

25、2006年7月18日写给汉服运动的第一首原创歌曲《重回汉唐》录制完毕,此曲被广泛翻唱,并引发了众多汉服复兴者的共鸣。 (36)

26、2006 年7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将汉族着装图片更为“汉服”,这是汉服运动的一次突破。 (37)

27、2006年11月12日洪亮夫妇在上海举办周制婚礼,是当代第一对依古礼举办婚礼的夫妇,他们婚礼也成为了众多汉式婚礼的模版。 (38)

28、2007年3月11日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叶宏明提议,确立汉服为“国服”;全国人大代表刘明华建议,中国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时,穿着汉服学位服,这是汉服第一次进入全国两会提案。 (39)

29、2007年3月24日中国首家汉文化餐厅,“汉风食邑”在北京开张,店内的顾客都是身穿汉服就餐。 (40)

30、2007年4月5日20余家知名网站联合发布倡议书,建议北京2008年奥运会采用“深衣”作为礼仪服饰,并将汉服作为中国代表团汉族成员的参会服饰。 (41)

31、2007年5月福建汉服天下由福州民政局正式核准登记,成为全国首个官方认可的汉服协会。 (42)

32、2007年9月中国传媒大学成立“子衿汉服社”,这是第一个高校汉服社团。 (43)

33、2007年10月28日百度汉服吧首任吧主“溪山琴况”因心疾去世,享年三十岁。“汉网”,“天汉网”,“百度汉服吧”等网站举办悼念活动。 (44)

34、2007年11月24日“Q版《大明衣冠》——漫画图解明代服饰”在天涯论坛发布,后出版为《Q版大明衣冠图志》,多次加印,影响颇广。 (45)

35、2008年1月23日第一本介绍汉服和汉服运动的图书《汉服》正式出版。 (46)

4

《汉服运动大事记》2013版杨娜主编

36、2008年1月26日珠海电视台春晚播出《汉服汉礼》节目,节目以汉服展示的形式介绍了汉服汉礼。此后,汉服展示被广泛使用到汉服宣传中。 (47)

37、2008年2月20日汉服图片电影《三世书》在网上播出,这是第一部汉服剧。 (48)

38、2008年4月27日陈小末在韩国首尔穿汉服守护奥运圣火,掀起了海内外同袍穿汉民族传统服装迎奥运圣火的热潮。 (49)

39、2008年5月3日马来西亚“第一届华夏文化生活营”开营,通过穿着汉服、学习礼仪、感受华夏传统生活的方式,推动华夏文化在马来西亚的保存和传播。 (50)

40、2008年6月9日《华夏衣冠》电子杂志创刊号发布,这是国内第一本以汉服为主题的电子杂志。 (51)

41、2008年10月5日黄海清在无锡掌箍阎崇年,引发公众对于“康乾盛世”、“阎崇年的清朝历史观”、“中国学术界话语霸权”的思考与讨论。 (52)

42、2008年12月22日首部以汉服为主题的电视短剧《谁是你的梦》在成都电视台都市生活频道播出。 (53)

43、2009年1月28日百度汉服吧发布“汉服同袍自制新春拜年视频集”,自此以后汉服吧每年春节都向全球网友征集汉服拜年视频。 (54)

44、2009年3月7日英国网友以穿汉服巡游伦敦的的方式,揭开了海外汉服复兴运动的序幕。 (55)

45、2009年3月25日明华堂提出汉民族礼服设想,通过对汉族服饰传统面料的纹饰研究与复原,制作了新款袄、裙、披风套装,是高端汉服市场的先行者。 (56)

46、2009年5月27日浙江理工大学学生自制汉服学士服,是首次被媒体报道的实践着汉服照毕业照的活动。 (57)

47、2009年5月28日四川成都举办的端午节活动,签到人数为195人,参加活动者超过240人,观礼人数超过400,是当时规模最大的一次汉服活动。 (58)

48、2009年7月14日,西安的雷赟穿汉服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学国学》节目,并向观众介绍了汉服,是穿汉服上汉文化类电视节目的首次尝试。 (59)

49、2009年8月16日杨娜身着汉服,与55个少数民族共同参加了“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这是汉服第一次与55个少数民族服装同台亮相。 (60)

50、2009年10月28日“中国妆束复原小组”花费两年时间,复原了汉、唐、东晋三套衣裳和妆容,再现汉人先祖的妆容仪态。 (61)

51、2010年2月15日“汉家服裳”歪歪语音频道创立,这是最早的汉服YY频道,也是最早开设汉服相关讲座的YY频道。 (62)

52、2010年3月27日首个公益汉服动漫团队“汉风弄晴工作室”建立,并发布了大量汉服动漫作品,汉服动漫MV等,影响广泛。 (63)

53、2010年3月27日中国云南汉服向旱区大量捐水,影响着更多汉服个人或团队加入慈善行列。 (64)

54、2010年4月28日网友“树水”在网络上发布首部以汉服为题材的漫画小说《君思故乡明》,该漫画于2010年年底被印制成漫画本子在网上销售。 (65)

55、2010年5月1日来自浙江的十几位学生穿汉服游世博会,这是世博园里第一次出现汉服的身影,该事件被媒体大量报道。此后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穿汉服游览世博会。 (66)

56、2010年7月21日第一个汉服广播剧社——青聆子衿工作室成立,并发布了《耀世风华》,这是首部汉服题材广播剧。 (67)

57、2010年10月16日成都的“反日游行”大学生们误认为孙婷(化名)所穿的汉服

5

《汉服运动大事记》2013版杨娜主编

是和服,强行要求其脱下后在公共场合焚烧汉服。 (68)

58、2011年2月3日首届汉服春晚在网络上发布,共由23个节目组成,内容涉及汉

舞、国画、诗词、刀剑等多方面,受到广泛关注。 (69)

59、2011年8月8日汉服地图——全球汉服信息查询系统正式推出,这也是服务于汉

服运动的第一个公益程序。 (70)

60、2011年9月15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开设《走近汉服》选修课,并附有

学校校本教材,这是汉服第一次进入教学课程。 (71)

61、2012年2月19日唐迪穿汉服参加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这是涉及汉服的

目前最有影响力的一期电视节目。 (72)

62、2012年3月6日留学生“璇玑”身着汉服在英国街头表演笛子,照片流传而走红

各大网络社区。 (73)

63、2012年3月14日中央电视台播出纪录片《我为汉服狂》,这是首部汉服纪录片。

(74)

64、2012年3月31日“诗礼春秋”服饰2012品牌发布会在中国时装周上举行,展示

了以汉服为设计蓝本的中国特色礼服。 (75)

65、2012年6月21日,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采用汉服汉礼的

形式,此后每年该学校均采此形式对学生授予学位。 (76)

66、2012年9月27日成都汉文化研究交流会举办了中秋传统文化活动,并邀请当地

政府、企业、文化界知名人士参加。 (77)

67、2013年4月30日首届海峡汉服文化节在福州开幕,两岸共有70家社团参加,

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赠送亲笔题词。 (78)

68、2013年6月23日徐娇和方文山分别以汉服,汉服混搭造型亮相第16届上海国

际电影节闭幕式,成为首次汉服走红毯的两位明星。 (78)

第七章尾声 (79)

第八章评述 (80)

6

《汉服运动大事记》2013版杨娜主编

第一章序言

2009年萌生写《汉服运动大事记》的念头,主要是为了纪念那些身体力行,推动着汉服运动前进,却又因时间流逝而被淡忘的人和事。后来,写了一次稿,又修订了二次稿,才发现大事记不仅可以引发很多人的共鸣,还可以成为其他学者或社会人士了解汉服运动的一扇窗户,同时也激励了更多人对于汉服运动的坚持与执着。

2012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啊,对于我们来说,对于我们倍加珍惜的汉服来说,找回我们的民族服装,重拾我们的民族文化,再现我们的民族自信!这就是我们最好的、最贴切的中国梦!

2013年,正逢汉服运动十年,我希望能用这短短几万字,记录下这十年来感人、骄傲、心酸的故事,也让我们踩在先辈们铺垫起的道路上,点点滴滴的继续推动着汉服运动的继续前进吧……

第二章:汉服定义与其消失历史回顾

1、汉服——汉民族的传统服饰

汉服,即汉族传统民族服饰、又称汉衣冠、华夏衣冠、汉装、华服、唐服、衣裳,是从黄帝即位(约公元前2698年)至今四千多年中,以汉族的礼仪文化为基础,通过历代汉人王朝推崇周礼、象天法地而形成的具有独特华夏民族文化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传统服装的服装体系。在清代,汉服因为满清推行剃发易服酷令而被迫消亡。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又以盘领、直领等为其有益补充。

《春秋左传注疏》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自成一系的汉族服饰伴随着华夏人民的生活点滴,构成华夏民族延续上千年的独特风景线,成为古典中国文明的重要象征……

7

《汉服运动大事记》 2013版 杨娜主编

8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画卷中的汉服

2、汉服消失简史回顾

1644年(岁次甲申)明朝灭亡后,满清统治者为了削弱汉人的民族意识、以达到长期统治中国的目的,大力推行 “剃发易服”政策——强行命令所有官员、百姓必须改换满洲人的发型、改穿满人服饰,不得再穿中国的传统服饰汉服,否则就会被处死。在与屠杀抗争了37年之后,延续四千多年的汉服最终从华夏人民的主流生活中消失,满服的长袍、马褂、瓜皮帽、金钱鼠尾”的装束,在刺刀、血泊中被固定下来。

1912年(岁次壬子)清廷灭亡之后,汉族男子改穿西装,汉族女子则习惯穿旗袍。后流行中山装,民国装等。

汉族民众被迫接受剃发易服时的景象

第三章 汉服运动简介

1、汉服运动的概述

汉服运动是汉服复兴运动的简称,属于华夏文化复兴运动中的一部分,

目前汉服运动的参与者以青少年,青年族群为主体,以重现华夏传统衣冠——汉服为出发点,借此复兴华夏传统文化的一场文化运动,并提出了“华夏复兴 衣冠先行”和“始于衣冠,达于博远”的口号。

由于每个民族穿着民族服装的权利都受到宪法保护,而56个民族全家福照惟独只有汉族穿着T 恤甚至西装,因此穿着汉族传统服装是汉民族的权利。而汉服倡导者期望通过这场运动实现真正的各民族平等。

《汉服运动大事记》2013版杨娜主编

2、汉服运动的内涵

汉服运动迄今已历十载——从无到有,自弱而盛,中国各地民众无不为汉服所感染,并远播海外。它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前进式,从思潮的兴起,到网上的辩论,到民间的实践,再到建立相应的团体,最终将由汉服为切入,带来民族文化的全面复兴。

回顾历史上的文艺复兴现象,都是先需要“符号”的复兴,再去勾勒出整个传统文化的复兴,如意大利文艺复兴。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来说,汉服本身更像是个“符号”,首先是通过汉服运动来复兴这个符号,再通过这个符号,勾勒出整个传统礼仪、音乐、文化、国学,乃至民族思潮的复兴。

可以说汉服复兴运动,复兴的不只是一件衣裳,而是一种文化,乃至一种信仰!

参与汉服运动的英国华人

第四章近代汉服复兴前史料

1、清占期:通过穿着汉服入殓传递族群记忆

在清代,由于“生从死不从”的规定,汉族士人通过穿着汉服入殓对剃发易服制度表示抗议,并通过在公共空间举行葬礼这一仪式展示传统衣冠,使族群身份的记忆持续传递。

典型人物包括黄宗羲、章太炎家族等。黄宗羲著书甚多,其中《深衣考》最负盛名,他在遗书中写道死后“即以所服角巾深衣殓”,他入殓所穿的深衣,正是古老的汉族衣冠。

另外,章太炎家族所在地区长期流行反满思想,章太炎的父亲虽然在清庭做官,但曾语重心长地告诉他:“吾家入清已七八世,殁,皆用深衣殓。吾即死,不敢违家教,无加清时章服”。

2、清末期:民族志士参考日本和服制作汉服

在清朝末年的革命宣传中,汉服被赋予了悲情的想象,也被转化为宣传符号。

9

《汉服运动大事记》2013版杨娜主编

典型人物为章太炎、秋瑾等。章太炎在日本时,找不到汉服裁缝,让日本裁缝参考和服样式制作了汉服,虽然形制不正,但他专门在衣服上写了“大汉”二字,这是他一生最爱的“汉服”,该衣服至今仍展于杭州博物馆。太炎先生1914年给妻子的遗书中也写道“知君存念,今寄故衣以为记志,观之亦如对我耳。斯衣制于日本,昔始与同人提倡大义(指民族革命),召日本缝人为之。”

与此相似的是秋瑾在《吊吴烈士樾》的诗中写到:“二百余年汉声死,低头异族胡衣冠”,现有存照也可证明,秋瑾所穿着的是汉服而非和服。

章太炎汉服照

3、民国期:政府颁定民国礼制采用汉礼汉服祭天

1914,民国政府颁定民国礼制七种,包括祀天通礼,祭祀冠服制、祭祀冠服图、祀孔典礼、关岳合祭礼、忠烈祠祭礼、相见礼。

1914年12月23日,袁世凯汉服祭天,并尊行民国礼制。从时间看,这其实是议会表决的,也是当时民主政治的产物。

民国期间,有夏震武先生束发深衣,有钱玄同先生着玄端赴教育部任,张大千先生也宽袍大袖游历欧洲。民间也有很多不知名先生,着汉服迎接革命队伍。

1930年燕京大学一毕业生穿着汉服

10

《汉服运动大事记》2013版杨娜主编

4、近代期:台湾政府制定祭孔礼仪服饰

1968-1969年,台湾政府参照宋史、大明集礼、南雍志、三礼图等制定中华民国祭孔冠服。

我常常会想,在那个充满奴性、食不果腹、风雨飘摇的时代,又是怎样的信念,能够让章太炎、秋瑾等革命志士,为了国家的兴亡,可以置之生死于度外,扛起那民族复兴的大旗呢?又会是怎样的力量,能够鼓舞着后人一批又一批的奋勇向前呢?

那大概就是血液里流淌着的民族精神吧……

11

《汉服运动大事记》2013版杨娜主编第五章当代汉服运动发源记

1、2001年至2002年:汉服名词思辨期

2001年在境外“三股势力”的推动下,海外论坛上出现了很多极端民族主义言论,如吹捧康乾盛世、蒙古帝国,甚至鼓吹内蒙古应与外蒙古合并独立、东北三省的满洲地区也应独立,同时还攻击汉族是最劣等的民族,辱骂孙中山、朱元璋、岳飞等人。当时大部分网友对此都不敏感,仅有个别网友对此回应,如网友“南乡子”。

2001年10月上海APEC峰会闭幕后,20位国家领导人穿唐装进行了合影,该服装根据清末中式服装设计,“唐装”一词则根据海外“唐人街”延伸而来。合影出来后,有网友借此攻击汉族:“汉族人无能无耻,连自己的民族服装都不会制作,靠着满族提供才有自己的服装服装”。后来,也引发了众多网友对于“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到底是什么?”的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

2002年2月14日网友“华夏血脉”在新浪军事论坛上发表文章《失落的文明——汉族民族服饰》,是当代第一次以“汉民族服饰”为主题(在意义上有别于“古装”、“中国历代服饰”等考据文献),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介绍了汉民族服饰的起源、特性和剃发易服历史。此文被转载到海内外多家网站和论坛上,两年内点击量接近30万,也激发了部分汉族网友民族意识的觉醒。

这篇文章还带动了大量网友去撰写对汉服进行考究、追忆的文章,其中流传较广的有网友“水滨少炎”的《大国之殇—汉服消亡简史》、“万壑听松”的《衣冠国体——-华夏服饰之我见》、“赵丰年”的《汉服重现与中国的文艺复兴》、“蒹葭从风”的《汉服——艰难的文化复兴之路》等文。

实际上,汉服运动的背景是在“三股势力”出现后,激起部分汉民族网友的思考,并追忆本民族服装。“唐装”的出现可以算是导火索,自此之后,各网站、论坛迅速出现了关于“汉民族服饰”的讨论话题,并加速了“汉服”的传播进程。

2、2002年7月首个汉民族论坛建立,拉开了汉服的网络宣传阵营建立的序幕,也是有关汉服复兴的网络讨论期。

2002年7月,网友“大周”创立大汉民族论坛,该论坛至2004年7月关闭,这是汉民族主义第一个具有一定规模论坛,也是汉民族主义论坛发源地。2003年1月1日,网友“步云”建立汉网前身汉知会,并任第一任站长。2003年3月前后,黄海清(网名“大汉之风”)接管汉知会,并认第二任站长,将BBS改为汉网,域名为c6aa8e0c4b35eefdc8d333a1 , 2005年更名为c6aa8e0c4b35eefdc8d333a1。汉网多次招募、组建志愿性质的宣传组,为汉服的网络传播起到广泛而深刻的作用,培养了一大批最早具有兴汉思想的汉服同袍,其中一部分成为各地区早期汉服宣传的中坚分子。

在2003年至2005年期间,汉网由于理念纷争,逐步分为天汉网、新汉网、汉文化网等网站论坛。同时,百度汉服贴吧也逐渐成为了汉服宣传阵地。2011年起,新浪微博、腾讯微信也逐步出现了汉服网络宣传团队。

12

《汉服运动大事记》2013版杨娜主编

曾经的汉服讨论发源地——汉网论坛(2004年9月23日)

近年来汉服的宣传中,有关汉服的“民族性”问题一直存有争议,但纵观汉服运动发展史,包括汉服运动的发源地,都是与汉民族主义息息相关的。我理解的民族主义,是指喜爱自己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但并不摒弃外族的人与物,更不是去消灭外族的一切特性,也绝非种族主义。这里的民族也不是单纯以血缘关系划分,还应包括地理、语言、心里等因素。对于汉服运动来说,在喜欢和传承服饰的背后,应该还是那颗“汉心”。

第六章当代汉服运动大事记

1、2003年7月21日王育良上传自制汉服照,成为当代公开自制汉服第一人。这是汉服消亡三百年后首次以其民族服饰身份亮相。

澳大利亚华裔王育良(网名“青松白雪”)从2001年APEC会议后开始关注中国民族服装,他在采访中提到:“2001年以后‘唐装’风行一时,那时无论我从哪个角度看,民族感情也好、审美也好,都感觉所谓的唐装实在是太陌生了,我一直觉得我的服装是那种大袖交领的。”

2003年初19岁的王育良和网友李宗伟(网名“信而好古”)和的共同在“汉网”上研制汉服,王育良参照比较典型的样式,猜想制作了第一件汉服,并于7月21日在网络上公开,为当代公开自制汉服的第一人。

13

《汉服运动大事记》2013版杨娜主编

王育良在镜子前自拍“第一件自制汉服”

虽然汉民族衣冠已在三百年前消失,但其实在当代社会并不陌生。影视剧,戏曲等文化当中仍然保存着汉服的影子,是大多数人对“古代服饰”的直接印象。但随着“汉服”二字的再现,王育良这件衣服却让它再次以汉民族传统服饰的意义公开。与此同时,也带动了更多的网友去制作、公开穿着展示自己的汉民族衣冠。

2、2003年9月1日李宗伟上传束发着深衣奏古琴照。他也是当代第一个束发着汉服,穿汉服给学生讲课的人。

李宗伟(网名“信而好古”)2003年5月以江永《乡党图考》中的深衣图为依据,制作出第一件深衣,并于9月1日上传至网络,他的束发着深衣奏古琴照也迅速在网络上流传。至于为何选做深衣,李宗伟在采访中提到“深衣上至天子,下及庶民,可以通用的。作为统一样式的汉装,只有深衣做得到,恢复它意义重大”。

他是第一个束发穿汉服的人,对此他的回答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留发是我们的传统,留发是华夏族的特质,留发是华夏文明绵延不绝的象征。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做不了什么。能做的,只是留起长发,告慰祖先在天之灵。

后来李宗伟创建华夏复兴论坛,旨在团结一切有识之士,致力于弘扬儒学、光大礼教。

14

《汉服运动大事记》2013版杨娜主编

李宗伟束发深衣古琴照照片上传后迅速在网络流传

我非常佩服那些选择束发着汉服的男士,他们在生活中处处饱受着人们异样的眼光,还经常被称作是“道士”。但正如李宗伟所言,“我能做的就是留起长发,告慰祖先在天之灵”,正是这样的信念,让每个人的一小步,组成了汉服运动的一大步。

3、2003年10月30日武汉“采薇作坊”的邱锦超上传当代第一套汉服商品照,“采薇作坊”也是汉服运动中第一个汉服商家。

武汉的“采薇作坊”原本以做和服,韩服为主,共有十几人组成。邱锦超(网名“阿秋”)在朋友的引荐下来到汉网,也被大家对汉服的诉求所感动,他在10月30日上传了第一套汉服男装样品,11月11日上传了第一套汉服女装样品,而王乐天首次穿上大街的汉服也是出自“采薇作坊”。

后来,邱锦超创立了第一家汉服专营公司“古径衣饰”,为汉服产业化拉开了序幕。

采薇作坊的早期女装汉服

15

《汉服运动大事记》 2013版 杨娜主编

16 汉服商家作为汉服复兴运动重要的参与者,其日趋专职化的趋势事实上正说明汉服的市场需求十分广泛。如今我们提出汉服产业化,事实上正是因为汉服制作行业的兴起所带动的其他传印染、刺绣、布料等周边产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容小觑。随着市场的逐步分化,各商家不同的市场定位和主力方向也使得汉服市场日益多样化,直接影响着汉服倡导者们所穿着的服饰。同时也引导着当代汉服,汉元素时装的流行趋势。——”添酒回灯”

4、2003年11月22日 王乐天穿汉服上街,成为首个被媒体报道的人。汉服复兴运动扩大为公共事件,汉服运动的局面为之一新。

2003年11月22日王乐天(网名“壮志凌云”)把汉民族的传统服装穿上了郑州街头。这是自顺治帝下令改穿满服,汉族传统服饰绝迹了三百多年以后,第一次出现在街头。这套衣服是由采薇作坊的阿秋制作,根据《大汉天子》中的服装样式仿制。

新加坡《联合早报》的记者张从兴偶然看到了这些照片,并据此写成了一篇报道《汉服重现街头》,这篇文章也成为第一篇报道汉服的文章,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王乐天在采访中说“在行人的眼睛里,我就是一个出土文物,一个怪物。有一个路边小店的店员说,快来看,日本人来了。还有很多小孩对我说八格牙路!在街上,没有一个人说我是中国人,这是中国最大的悲哀!”

报道中写道:“尽管有人嘲笑,有人不解,王乐天还是坦然地穿过人群,走在郑州最繁华的街道上。这一行,愈加坚定了他推广汉服的决心,他希望用自己有限的力量去影响他人。”

《联合早报》对王乐天的报道

尽管在2001年和2002年期间,有许多有关汉服的理论、网络宣传铺垫,但是从王乐天将汉服穿上街头这一刻,正式将汉服运动扩大为社会公众事件,所以也把2003年认作是“汉服运动元年”。

经过了三百多年,第一次有一个汉族人,穿着自己的民族服走在了中国的大街。三百多年来,它第一次不是以戏服的身份,

不是以古装剧的道具而重现在华夏土地……从李宗伟制

《汉服运动大事记》 2013版 杨娜主编

17 作汉服、到王育良晒出汉服、再到王乐天汉服上街,每个时刻都是炎黄子孙对汉族的虔诚和挚爱。无论这套衣服饱受到了多少误会和歧义,三百多年的记忆,依旧昭示着华夏儿女对自己文化的渴望,以及延续祖先遗产的热诚和祈盼。

5、2004年8月22日 刘斌穿汉服参加黑龙江省武术比赛,这是汉服第一次以武术服出现,为汉服与其它传统文化协同发展寻求了新思路。

黑龙江省第二届武术传统项目比赛中,2004年8月22日刘斌(网名“轩辕慕雪”)穿汉服参加了枪术、剑术和软器械比赛,取得了一枚银牌两枚铜牌的成绩。通过这个比赛,可以证明,汉服样式的武术服在大多数武术项目中推广是完全可行的,也为汉服与其它传统文化协同发展寻求了新思路。

刘斌的汉服武术照

其实,与汉服一起消失的还有汉民族的尚武精神。尚武精神不是崇尚暴力与血腥,而是一种保护家园,守护正义的勇猛、豪迈、正值、侠气。“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那是一个何等自豪的时代。我们盼望汉服回归的同时,更期待找回曾经的尚武之气与血性。

6、2004年10月5日 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33名网友,在北京举行了首次全国范围内的、着汉服祭祀先烈活动。

2004年10月5日,来自天津的方哲萱(网名“天涯在小楼”,名芳,字哲萱)在北京组织了首次全国范围内的汉服活动,穿汉服祭祀了明朝将领袁崇焕,济南的吴飞(网名“ufe”)、郑州的王乐天和丁晓棠、上海的网友“江南秋水”等33名网友参加。《京华时报》、《新京报》

《汉服运动大事记》2013版杨娜主编

《东方早报》、《联合早报》等媒体均对此事有报道。

在活动后他们还与一直守着袁墓的佘奶奶合影。佘奶奶就是374年前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掩埋袁崇焕遗骨的佘姓义士的第17代孙女佘幼芝。三百多年来,佘氏家族恪守祖训,不敢有违。文革期间,袁墓袁祠受到破坏。佘幼芝在美联社的采访中回答:“不为别的,就为忠义二字。”

《联合早报》对网友着汉服祭拜的报道

虽然近年来对袁崇焕的人品和能力有很多争议,但我相信单从他坚持抗清、勇往直前的民族情感来看,就是值得纪念的。更佩服佘奶奶家族300年来的守护,不愧为“忠义”二字。

7、2004年11月12日方哲萱只身着汉服参加天津祀孔大典,并撰写《一个人的祭礼》,影响颇广。

天津政府每年11月都会在文庙举办官方祭孔活动。当天的祭祀活动上,表演队都穿着清装,还有一些官员也穿着清代的官服。孔子是礼仪最重要的推广者,这个宗族的礼仪衣冠制度也是最重要的,此前方哲萱试图沟通解释这个问题,但完全没有发言权。方哲萱当时觉得很难过,在偏殿换了汉服出来,祭礼结束后拟写了《一个人的祭礼》,该文章迅速在网上传播。

《一个人的祭礼》结尾写道“一件深衣,一份信仰,一个人。多年以后,我想我会记得这天,一场盛大的祭礼,一次对儒家文化的呼唤,一群崇尚传统的中国人。只是,我依然坚持的相信,这是一个人的祭礼——白衣胜雪、不染纤尘。”

18

《汉服运动大事记》2013版杨娜主编

方哲萱在祭孔典礼上的背影

方哲萱在祭孔典礼上的照片,以及《一个人的祭礼》这篇文章迅速在网络上传播起来。而她那单薄的背影,也带动了更多的人加入汉服运动。

2011年,着短打的佚名男子再次与主办方沟通。在他的努力和在汉服祭孔的呼声下,天津政府终于在2012年9月将表演服装改为汉服。

8、2004年12月2日网友“大宋遗民”制作FLASH视频《再现华章》,引用大量汉服照片,并填词演唱,这也是第一个专门为汉服复兴运动制作的视频作品。

2004年11月15日,网友“大宋遗民”(又名“赵丰年”)在看到方哲萱“一个人的祭礼”后有感而发,为歌曲《把根留住》重新填词,改编了《再现华章》歌曲,借此表达对汉服的情感。歌曲公布后,网友“万壑听松”对歌词略作了修改。

2004年12月2日,网友“大宋遗民”将该歌曲做成FLASH视频,该视频中引用了大量汉服活动照片,并与满清旧照做了对比,在“汉网”上迅速传播。后来,网友“大宋遗民”还制作了《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华夏红蔷薇》的FLASH。其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歌词被孙异改编为歌曲《重回汉唐》。

19

《汉服运动大事记》2013版杨娜主编

《再现华章》的FLASH截屏

事隔9年后再回看这段视频,尽管制作技巧显得有些粗糙,但观后依旧热泪盈眶。正如歌词最后一句所言“一年过了一年,几代只为这一天,让血脉永相连。擦干心中的血和泪痕,重铸华夏的魂。”大概就是这份重铸华夏的信念,鼓舞着我们一点一点的向前吧。

2005年后,很多网友也开始自制汉服相关视频,其中点击量较大的有:“月曜辛”的《汉服运动的爱国式》、“文曦映画”的《汉服宣传“且看吾辈”》、“月曜辛”的《辩析.和服韩服汉服》等。

9、2004年12月7日丁晓棠、王琢和郭丽红三人将篡改汉服成“寿衣”一词的某电子公司告上法庭,这是汉服诉讼第一案。

2004年10月6日河南丁晓棠(网名“寒门仕族”)和深圳的王琢及其妻子郭丽红(网名“晨澍”夫妇)身着汉服在北京王府井大街购物。次日,《京华时报》以《汉服集会》为题材发摄影报道,称“昨晚,8名儒生打扮的青年……身穿‘汉服’走向王府井,他们希望能够唤醒大家对汉民族特色服装‘汉服’的记忆。” 然而,当日晚,一些国内网站的论坛上显示另一条被伪造的虚假报道,标题为“《寿衣上街?改革开放多年,封建迷信上街》”,上写:“昨晚,8名寿衣打扮的青年……身穿寿衣走上王府井,他们希望能够为恢复传统的殡葬业做出贡献。”

丁晓棠以侮辱人格为由将北京某网站告上法庭。12月20日,郑州市管城区人民法院正式受理此案,该案件由上海律师林全勇(网名“zzhx”)免费受理。在法庭上,几位证人也身穿汉服出庭作证,该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最终以被告方逃遁,打胜了这场官司。

河南电视台和上海电视台分别围绕此事做了专题节目《捍卫汉服》和《汉服情殇》。

20

《汉服运动大事记》2013版杨娜主编

上海东方卫视《汉服情殇》报道的汉服变寿衣事件

网友“逆流”在文章《汉服改寿衣,你怎可反笑民族之伤》中写道:“特定情况下把‘汉服’当成‘寿衣’并没有错,汉服的确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就是‘寿衣’的代名词。然而嘲笑汉服的人忘了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它饱含了一个民族的血泪与旷世之痛!我们怎么可以不思民族之痛,反笑民族之伤?怎么可以对试图抚平这创伤的人们肆意嘲笑辱骂?

从这场官司中,我们不难体会到汉服实践者对汉服的情感,他们的团结互助、无私奉献、以及力求伴随汉服复兴而复兴民族精神的决心……这些品质恰也是当今中国社会所缺少的。”

10、2005年2月8日刘荷花全家着汉服迎春节,是将汉服引入家庭中过传统节日的第一人。

2004年刘荷花(网名“汉流莲”)订购了两套汉服,作为礼物送给两个女儿。2005年2月8日(甲申年除夕),刘荷花全家,以及方哲萱、王琢夫妇共同穿汉服在深圳大梅沙海滨迎接鸡年的到来。

刘荷花还专门为自己的父母赶制了汉服,在2月10日(年初二)回到梅州老家,两位老人穿上汉服后激动不已,不停的说:“我们赶上好时候啦,还能在有生之年穿上自己的祖宗衣。” 刘荷花在博客中写道,她的父亲青年和壮年时为家乡的社会主义做出了重要贡献,晚年顺应历史潮流回归了自己民族。2013年5月,刘荷花父亲去世,选择以汉服深衣下葬。

2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68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