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更新时间:2023-11-11 02:0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五年级语文科组

作文教学是我们广大教师很头疼的一件事,但也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结合自己的教学方法,现整理出不太成熟的看法,或者说集许多有经验老师的做法,供大家参考,也许有许多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我想大家肯定也有许多想法、经验,希望畅所欲言、共同交流、共同进步。

一、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爱好写作。

这是发展写作创造力的前提。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作文更是这样。学生如果没有兴趣,那么,他们的习作过程是被动、无奈、痛苦的,对作文自然也是应付了事。只有当他们对作文产生兴趣、具有自信心后,才会把这项富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当作一件愉快的事,乐此不疲地投入其中,才会自觉留心观察生活,主动积累习作素材、积极地提笔作文,也只有在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氛围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的词语来。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将情境引入作文,融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在创设的自然生动、和谐民主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观察、探究、积累、表达、修改、评价。这样,既激发起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作文的欲望与热情,把作文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又帮助学生加深了对事物的感受与体验,使学生确实有东西可写,有真情实感可表达。如何使学生产生浓厚地兴趣:

1、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发展学生的写作创造力。

习作入门课上,老师可以这样告诉学生:作文就是写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你的快乐、你的忧愁;写一盆花、一棵草、一只小蚂蚁;写和同学做的小游戏;写考试得到高分;写你犯的错误……我们可以学习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的“一句话作文”。最初写一句话,要求:一律用钢笔书写,字迹规范整齐;不写错别字;句子要通顺、清楚明白,不能出现病句。达不到这三个要求,就得重写。第二次作文,要求写三句话,如写对语文老师最想说的话,题目是《老师,我想对您说》。第三次作文,让学生写五句话。写熟悉的人,同学们就有话可说,如把题目定为《我的同桌》。第四次作文,要求用五到十句话介绍一下自己,不少于五句话。 以后,逐步过渡到更多句话的作文和更多次的作文,作文简单了,

写作文的频率高了,学生的兴趣高了,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从一句话写起,逐步过渡到写十句话、二十句话,能围绕一个主题写三四十句话的时候,不用要求写多少字,其实早以达到四五百字了,甚至文思如泉涌,学生写得比四五百字更多,不知不觉把作文字数的问题解决了。作文,从一句话写起,可以训练学生作文中不写错别字、不写病句、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基本功,同时,还能围绕一个主题将内容写具体。作文,从一句话写起,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同学们觉得作文不再是一种负担,不再难写,觉得作文很简单,很轻松,作文成了一种乐趣。

2、要从儿童的实际出发,恰如其分地提出要求,发展学生的写作创造力。 对于学生习作,我们应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苛求,我们千万不能让作文教学陷入“培养作家”的误区,而应认识到:作文的功效在于应用。如,一年级就从写一句话开始,哪怕有错字、不通顺也要鼓励;二年级逐渐提高要求,写一段话;三、四年级,着重指导学生写好一件事和片断;五年级,则着重指导学生围绕中心选材写具体,并学习简单的写人文章;到了六年级,要求学生通过记事来写人,并写出读后感和书评。总之,根据不同学段、不同班级的学生,提出恰当的要求,肯定会有利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具体哪个阶段学生的作文要求是什么,“课标”以及教参中都有。

3、要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发展学生的写作创造力。

日记、周记等是我们常用的形式,有的老师除了运用大小作文结合练习以外,设计了一项“写作训练”,同学们很感兴趣。这项练习,要求学生每天写一段话,文字篇幅不长,但一定要中心明确,教师批阅后进行讲评,学生每天写一段,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在这一辅导练习中,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展,扩散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又如,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课文习题中都有小练笔,老师一定要好好利用,不但要让学生练习,更注重检查、评价、交流,有些文章,虽然教材、教参没有练笔要求,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灵活设计练笔形式。如在教学完《少年闰土》一文后,让学生练习写生活中熟悉的人,一开始,学生习作中可能会出现了许多不同程度的人物形象,然后让学生再次读文章,了解闰土的生活背景,引导他们学习运用《少年闰土》的作者抓住人物特征、表达性格特征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写作。这样,学生通过多次练习,习作能力肯定会得到提高。

另外,“口语交际”的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将“口语交际”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效果也是很好的。

在这里提一下,不知道对不对,教材中有些作文要求不一定符合我们的生活实际,老师可以做一下调整,“口语交际”结束就交际话题写作,或者结合学生的需求、情感体验另外选取题目组织学生写作。

二、扩大阅读面,注重知识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思维水平,让学生善于习作。

日本心理学家通过大量阅读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人拥有的词汇量与智商成正比。还有一个数字大家应该记住:3~12岁是记忆最佳期。学生,尤其是在小学阶段,会在大量阅读中丰富知识,学习做人,懂得道理,学会表达,以大量的积累促使质的飞跃。可见,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多读,多背,多记忆优美的诗篇和散文对学生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因此,老师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可以课外向学生推荐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可以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当然,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积累词句之外,还应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积累方法,比如,“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学会勾画、写批注”的方法,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等等。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兴趣也就更高了。

其实,大家都知道,最好的方法是:应引导学生多读好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除了可以向学生推荐好书,规定读书数量,安排读书时间,组织读书汇报,进行摘抄写读书笔记等这些常用的方法外,还可以采用一些新颖的训练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作文就好像是一棵树干,学生只有在积累中才能吮吸营养、丰富知识,作文中语言才能生动而有趣,构思新奇而新颖,作文能力才有可能得到提高,作文之树才能长青。

三、注重读写结合、说写并重,加强作文与生活紧密结合。

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两大重要内容,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读是写的基础和前提,写是说的深化和升华。以读促写,以写助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学生的作文水平及整个语文学习水平就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

不断提高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新课改就是要改变读写分离的倾向,要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传递写作要领,并根据阅读内容适时安排一些形式多样的小练笔,不断积累和丰富学生的写作知识,使他们逐步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成篇作文的水平。

“重视文本”是新课标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有“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一些好词佳句为写作做好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坚持写日记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看到的,也可以写想到的。

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以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让学生有一个自由的表达空间,能够写出比较真实的情感。比如:组织学生看一次精彩的节目,搞一次集体活动,打一场球,一次大扫除等等,都可以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写日记的形式写出来。当然在指导学生观察中,还应让学生把感情投入进去,用真情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乐趣,这样,学生写出的作文也就有了真情实感。

此外,为拓展学生的写作空间,加强学生习作与生活的联系,应强化学生自主拟题作文的练习,尽量让学生少写命题作文。比如写春天的习作就应该提前一个星期甚至更早的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出校园,走进生活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新的“发现”,当一个个新鲜事物在学生眼前涌现时,学生那种好奇、那种站惊喜、那种兴奋和快乐……这不就是作文很好的材料吗?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围绕某一社会现象进行材料收集,如关于交通事故的形成、环境污染的治理等;或者结合搜集家乡的发展和进步材料;或者追寻季节的脚步,观察某种植物的荣枯变化;或是实地采访、对话、发言、交流等方式,在无形中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帮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取了作文的材料。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偶然事件,捕捉写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一场及时雨、一次新游戏,还有生活中的突发事件等,学生都非常感兴趣,教师可趁热打铁,相机点拔,指导学生随机描写。

四、改革作文的写前指导、写后批改与综合评价的方法。

作文前的指导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讲评作文的加油站,但是,习作前的写作方法指导应该说弊多利少。因为教师指导得越详细,对学生思维束缚得越紧,学生自主、自由表达的空间越窄小,作文雷同的现象就越严重。

更可怕的是:长此下去,教师便人为地渲染出一种作文难、作文神秘的氛围;于是学生就会产生畏惧情绪,每次作文必等待教师的指导,不指导便不知从何下笔。结果,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精神、个性表达等都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文章本无定法,何况小学生作文根本就没有多少方法、技巧可言,只要能做到文通字顺,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述清楚、具体,就达到了小学阶段的最高标准。因此,要最大限度地淡化作文前的方法指导,每次作文到底可以怎么写,教师尽可能少提示;把省出的时间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如实地写,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自主选择表达形式,自由安排作文顺序和方法,有创意地进行表达,真正实现“我手写我口,我口表我心”。这样讲,并不是说就可以取消写前指导。老师应该做的是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深刻感受,激发学生表达欲望,指导学生正确理解题意,启发学生广泛回忆生活,拓宽学生思路,精心选择材料等才应是指导的重点。

作文批改,是作文指导的继续,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是,当前我们的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作文批改由教师一包到底的现象。这种批改,费时费力,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而学生往往拿到被教师改得面目全非的作文时,只简单地看一下教师的评语或所给的分数就了事。这样,教师的劳动变成了无效的劳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批改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尊重学生原意,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讲求实效。要逐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因此,小学作文尤其是中高年级作文批改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自己批改作文的能力上来,要引导学生自己评价、品味,自己动手修改自己或别人的作文。

这样做,并不是说教师就不需要认真批改,只是要考虑好在什么时候批改。教师批改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修改、学会作文。这样,便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作文修改权真正掌握在学生自己手里,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乃至整个作文水平便会得以提高,教师则可将自己的劳动变无效为有效,变低效为高效,收到点石成金、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何将教师批改与指导学生自改有机结合起来,用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最好的教学效果呢?可以在学生写完初稿后,教师首先让他们独自进行“三读三改”(第一遍默读,看文章是否符合此次习作的要求,调整顺序,补充具体;第二遍轻声读,改正明显的病句和错别字;第三遍放声读,进一步调换、修正词句和标点),接着同学间相互评议、修改,之后各自认真誊写。教师收到誊写稿后采

取“批语+符号”的方法,只批不改,认定等级,然后让学生按照提示再次自行修改。

对习作的评价,在一次作文训练中虽属最后环节,但在各次训练中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直接关系着学生对作文的认识,影响着学生对待作文的兴趣、态度、自信心等。同修改作文一样,对习作的评价,也不应成为教师的“专务”。誊写之后引导自评、同桌互评;随后教师评、家长评;讲评课上安排学生分组评、集体评。总之,努力创设多向、交互评价氛围,并使学生成为“主评”,教师担当“助评”。这样远比教师“唱独角戏”的效果好得多。

“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同样,学生爱作文、会写作文也是夸出来的。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评价,包括写在作文本上的眉批、总批和等级评定,以及讲评课上的即时评价都要以真诚而热情的表扬、欣赏为主;由表扬、欣赏习作,到表扬、欣赏学生。通过表扬和欣赏不断提高学生作文兴趣,促进学生进一步修改、提高,最大限度地少用或不用职责批评性评价。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批语不大关心,甚至连看都不看,这不能全怪学生。这是因为,在作文的批改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只是对学生的作文打个等次,简单地写上几句老套的批语。有的老师的“批语”甚至都是挑出的毛病,学生的努力得不到积极的肯定,多次消极的体验就会发展成为对作文的怨恨,怕写作文,也懒得去看老师的批语。因此,老师要树立“学生只要写了就能找到表扬理由”的观念,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于写得好给予表扬、激励,树立他们的信心,取长补短。比如基础差的学生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这样做,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敢于作文,看到希望。

写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学生付出艰苦的努力,需要老师给学生创设一个遐想的空间。高尔基曾说过:“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能燃烧起来,而使它成为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劳动,再劳动。”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每次训练,上好每一堂作文指导课,让学生走进生活,认识生活,让学生把心中的激情化作写作的热情,使学生会写善写愿写作文,而且越写越精彩。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60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