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县地质地貌及土壤

更新时间:2024-03-20 21:4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大方县地质地貌及土壤分布

大方县农牧局 毛国军

县境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黔西北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属中山地貌类型,境内山峦重叠,山大坡陡,河谷深切,沟壑纵横,土地破碎、零星,境内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土壤类型多样,水资源、植被和土地利用方式复杂,在很大程度制约农业经济的发展。但是,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是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有利条件。

一、地质条件 (一)地层与岩性

县境地质结构极为复杂,除缺失元古代的震旦系,古生代的泥盆系,中生代的白垩系和新生代的第三系外,其余地层都有出露。以三叠系、二叠系的地层颁布最广,侏罗系和寒武系的地层次之,志留系、奥陶系、石系和第四系的地层出露较少。在各个地层中,因受内外营力的影响不同,土地表层母岩种类、结构和颁布也有很大差异。

(二)母质类型和分布 1、碳酸盐类

碳酸盐类岩石风华物在县境内分布最广泛,面积最大,发育也比较完整,主要是三叠系、二叠系、志留系、寒武系地层构造的岩石。按母质所含的成分、结构和所处水热条件的不同,分三种亚类:

(1)纯石灰岩风化物:纯石灰岩风化物多是三叠系下统茅口组和上统长兴组的灰岩,一般方解石含量较高,结晶结构,呈灰色或黑

色,质地坚硬致密,有强烈的碳酸盐反应。由于母岩属强可溶性的岩石,风化过程以溶蚀为主,钙的流失快。

(2)不纯石灰岩风化物:不纯石灰岩风化物,包括泥灰岩、白云质灰岩、燧石灰岩、角砾岩,全县分布面积大,范围广。主要是三叠系中统关岭组法郎组,下统永宁镇组和茅草铺组的灰色块状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夹少量的白云岩;二叠系上统西霞组的深灰厚层燧石灰岩及灰岩;奥陶系下统桐梓组至黄花园组;寒武系娄山关组等地层的白云质灰岩夹少量泥质白云岩。这些不纯石灰岩的方解石含量较低,除结晶结构外尚有碎屑结构,鲕状结构,呈灰色、灰白色。结构较疏松,碳酸盐反应较纯石灰岩弱,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既有溶蚀过程,又有侵蚀过程,形成的母质多是残积和坡积物,或坡积和洪积物。

(3)白云岩风化物:白云岩风化物主要是寒武系中统娄山关组一、二段的厚层块状白云岩、泥质白云岩,高台组的灰色薄层砂质白云岩和下统清虚洞组灰色厚层白云岩;三叠系关岭组的泥质白云岩,松子坎组灰黄色白云岩和狮子山组的灰黄色泥质白云岩。一般白云岩的含量较高,结晶结构或碎屑结构,灰色、灰白色或浅红色,质地较致密,碳酸盐反应较弱,母质中石砂含量较高,质地疏松,透水性较好。

2、砂页岩类

砂页岩风化物在境内出露的面积也较大,主要是三叠系、二叠系、奥陶系和寒武系地层结构的岩石组合。可分为下面三种亚类:

(1)砂岩风化物:砂岩风化物多是三叠系上统二桥组的灰白浅

灰色长石石英砂岩;二叠系龙潭组灰色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粘土岩,长兴组砂岩、粉砂岩;二叠系梁山组、栖霞组并层的灰白、灰黄色石英砂岩。岩层发育好,岩性变化不大,石英含量较高,质地较硬,碎屑结构。因母岩石英颗粒含量较多,呈粒状风化,岩屑颗粒磨圆和分选性好,母质的质地疏松,透水透气,强酸性,矿物质养分含量低。

(2)砂页岩风化物:这里指的砂页岩风化物包括黄色砂页岩风化物和煤系砂页岩风化物。黄色砂页岩,主要是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和下统梁山组的煤系地层。砂页岩的质地疏松,呈粒片状风化,母质中硅铝质含量高,酸性强,养分含量低。

(3)页岩风化物:页岩包括黄色页岩、泥质页岩、炭质页岩、钙质页岩、灰质页岩,在全县范围内分布也较广,主要是三叠夜郎组一、二段绿色页岩、黄褐色钙质泥页岩;奥陶系下统湄潭组的灰绿黄色页岩、钙质页岩、粉砂质页岩,以及十字铺组的泥质或钙质页岩和中至厚层泥页岩。这些岩石具有平衡分裂的薄层状构造,结构致密,透水性差,表面光泽暗淡。因含铁、铝、钙、硅的成分不同,其风化物的的颜色也不一样,粘砂不均,酸碱反应差异较大。属硅质页岩的呈片状风化,碎屑坚硬,质地疏松,石砂含量多;而泥页岩的岩性软,风化快,质地粘重,矿质养分含量较高。

3、泥页岩类

泥页岩风化物主要是二叠系龙潭组灰色粉砂质泥页岩;奥陶系十字铺组中至厚层泥页岩;三叠系夜郎组灰绿色泥页岩、黄褐色钙质泥页岩,永宁镇组一段灰色泥页岩。这类岩石的岩层发育较差,岩性变

化不大,质地松软,呈粒状、粒片状风化。母质质地粘重,通气透水性差,酸性反应,矿物质养分含量较高。

4、紫色、紫红色岩类

紫色、紫红色岩风化物在县境内分布面积较大,主要是三叠系、侏罗系地层构造的岩石。分下面两种类型:

(1)紫色岩风化物:紫色岩包括紫色砂岩、紫色页岩和紫色砂页岩,分布面积也较广,多出露在煤系地层的上部,属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一、二段的紫色粉砂岩、紫色砂页岩。这类岩石发育良好,岩性变化不大,因由粉砂质泥页岩和砂岩错层组成,结构疏松,呈粒片状风化。母质中矿质养分含量较高,特别是磷、钾,质地轻,通气透水。

(2)紫红色岩风化物:紫红色岩包括紫红色砂岩、紫红色砂泥岩,在县境内出露较少,主要是侏罗系中统遂宁组、中下统自流井群的紫红色粘土岩,粘土质粉砂岩和紫红色钙质粘土岩;三叠系下统沙溪庙组紫红、暗红色砂页岩,珍珠冲上段紫红、暗紫红砂页岩。这类母岩发育良好,岩性变化不大,结构疏松,物理风化作用强烈,矿质养分含量高,特别是磷的含量相对很丰富。

5、玄武岩类

玄武岩在全县境内出露很少,多属二叠系峨嵋山给一、二、三段的玄武岩。岩性单一,颜色灰黑,块状结构,但较疏松,呈球状风化。母质中铁、铝、镁的含量较多,风化快,土体深厚,但夹有大量母岩碎块,强酸性。

6、河流冲积物类

县境内的河流冲积物主要分布在六冲河、白布河、安洛河、响水河、冷底河、八堡河、二道河、母都河、果瓦河等水系的沿河两岸的河漫滩和坠地上。因河流下切,山高谷窄,河流落差大,阶地发育较差,分布零星,面积不大。

二、地貌 (一)地貌特征

从新生代第四纪以来,由于新构造运动的作用,使贵州高原地壳发生自西向东的倾斜抬升,而本县正处乌蒙山脉东麓的黔西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属中山地貌类型。境内因东部、西部和南部分别有海拔2021.6米的九龙山,主峰海拔2092.9米的公鸡山,海拔1977.8米的云龙山,全县海拔最高达2325米的龙昌坪大山横亘其中,形成中部隆起向南北倾斜,因而成为乌江和赤水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之一。

因中部隆起,向南北倾斜,至北部长石镇的马洛河口海拔下降到720米,至南部的六冲河海拔也仅有1012.6米。这一带广泛分布碳酸盐类岩层,峰林、峰丛、溶洞、溶沟、竖井、漏斗等岩溶地貌突显,加之北部有海拔1825.4米的连绵起伏的青龙山,横贯大方与毕节交界处,直抵毕节城东。位于八堡乡海马箐梁子,海拔1845.3米,与山坝乡海拔1619米的辜家箐梁子相连,形成该区的南北屏障。由于大方地壳经过强烈变动和几度抬升,以及河流的下切作用,致使全县山峦重叠,切割较深,沟谷纵横,地面破碎。总的特点是:岩溶地貌

为主,侵蚀地貌次之,第四纪沉积地貌很少,绝大多数地区都是岩溶地貌和侵蚀地貌相互交错。

(二)地貌类型

县境地貌属中山山地地貌,根据地貌特征的共同性,可分为四个地貌类型区。

1、西北部中山谷地和丘陵洼地地貌类型

该地貌类型位于县境的西北部,总面积1318716亩。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一般海拔在1400—1600之间,海拔最高点2102.3米。北部正处于切割较深的石灰岩谷地和砂页岩斜坡地段,因马洛河的强烈侵蚀,河流两岸十分陡峻,地表形态以中山峡谷为主,间有山间盆地;西北则是切割较浅的缓丘洼地和谷地,在双山、响水、竹园、锅厂、达溪一带,分布有高差200—300米的各种砂页岩缓丘,丘陵中还夹有众多的洼地和谷地。

2、东北部中山缓坡谷地和丘陵洼地类型

东北部中山缓坡谷地和丘陵洼地类型在县境东北部,总面积1658420亩。地形极为复杂,因地壳的抬升,使东北部的大山乡地面上升到海拔也在1600—1900米之间。所以,山高坡陡,道路崎岖,但内部起伏平缓,地面多为岩溶丘陵,孤峰和洼地,相对高差为250—350米;此外,在局部地区,由于有老风化壳残丘,形成部分缓丘谷地。因而,这一类型地貌不仅有岩溶中山,丘陵谷地、溶蚀盆地,还有砂页岩上发育的侵蚀山地,构成极为错综复杂的各类地貌形态。西南部的化育、白鹤则以1800米的海拔高度,进入中西部的高中山

地区。

3、中西部高中山浅切割和中切割缓坡丘陵谷地类型

这一地貌类型位于县境的中西部,总面积1123396亩。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构成六龙丘陵谷地和洼地,然后从马家梁子抬升至五凤岩,向海拔1977.8米的云龙山逶迤,最高和最低点高差大于500米,继而迅速下降形成大方城关华侨面的缓丘地段。其间冲、沟纵横,第四纪覆盖物多被侵蚀;在对江、岔河造成极深的谷地,起伏较大,相对高差400—900米。该地貌类型由于石灰岩颁布广泛,出现大量峰林、槽谷、盆地、溶丘、溶沿和峰丛洼地、岩溶谷地等地形地貌。

4、东南部低中山浅切割谷地类型

该地貌类型位于县境的东南部,总面积1216518亩。这一地貌类型的地势西高东低,最高点为鼎新乡的箐脚大山,海拔2147.8米;最低点在甘棠的偏坡寨,海拔仅1003米。这一类型地貌地势较平缓,一般海拔1200—1500米之间,相对高差250—300米,以丘陵和山间谷地为主,河谷两岸分布有河流冲积阶地。整个县的稻田面积在这一类型地貌颁布最多,是全县的主要粮食产区。

三、土壤 (一)土壤的形成

县境内土壤是由岩石和矿物经风化后残留在原地或经搬运、沉积后而成为母质,母质在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作用下通过成土作用转变成的。本县土壤主要是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而形成,主要以地带性黄壤为主,其次是受垂直差异的影响形成了部分高山黄棕壤,

境内零星分散了一部分紫色砂页岩,出露风化后,形成了部分紫色土。

(二)土壤类型

县境内土壤因纬度差异小,海拔悬殊大的特征,类型丰富多彩。按照2001年修订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第三版),结合本县实际,全县土壤共分为6个土类,13个亚类,45个土属,105土种。1、黄壤

黄壤是本县主要的地带性土壤,面积2948931亩,占有效面积的61.63%,它包括2个亚类,9个土属,27个土种。

亚类:黄壤亚类,粗骨黄壤亚类。

土属:硅质黄壤,硅铝质黄壤,硅铁质黄壤,铁铝质黄壤,第四纪粘土黄壤,硅铝质粗骨黄壤,硅铁质粗骨黄壤,铁质粗骨黄壤,铁铝质粗骨黄壤。

土种:中层硅质黄壤,黄沙壤,熟黄沙土,厚层硅铝黄壤,黄砂泥土,熟黄砂泥土,白鳝泥土,煤泥土,厚层硅铁质黄壤,死黄泥土,小黄泥土,大黄泥土,油黄泥土,中层铁铝质黄壤,死灰黄泥土,小灰黄泥土,大灰黄泥土,油灰黄泥土,黄胶泥土,砾砂泥土,砾质煤砂泥土,砾质豆瓣泥土,中层铁质粗骨黄壤,砾石裸子石土,砾石白砂土,砾石火石砂土,砾石石渣土。

2、黄棕壤

县境内黄棕壤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气候比较凉爽湿润的地区,面积206979亩,占有效面积的4.327%,它包括2个亚类,6个土属,13个土种。

亚类:山地黄棕壤,山地粗骨黄棕壤。

土属:硅铝质山地黄棕壤,硅铁质山地黄棕壤,铁铅质山地黄棕壤,紫色岩山地黄棕壤,铁质山地粗骨黄棕壤,铁铝质山地粗骨黄棕壤。

土种:薄层硅铝质山地黄棕壤,厚层硅铁质山地黄棕壤,黄灰泡土,灰泡土,黑灰泡土,中层铁铝山地黄棕壤,灰泡小黄泥土,灰泡大黄泥土,厚层紫色岩山地黄棕壤,紫砂泥灰泡土,中层铁质土地粗骨黄棕壤,砾石裸子石灰泡土,火石灰泡土。

3、石灰土

石灰土是本县主要的岩性土壤,面积478140亩,占有效面积的9.99%,它包括2个亚类,4个土属,12个土种。

亚类:黄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

土属:淋溶黄色石灰土,次生黄色石灰土,黄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

土种:厚层淋溶黄色石灰土,厚层粘土质次生黄色石灰土,表碱黄小泥土,中层黄色石灰土,黄大土泥土,白大泥土,大土泥土,油大土泥土,砾质石蛋炉土,砾石石蛋炉土,薄层石灰岩黑色石灰土,岩泥土。

4、紫色土

紫色土是由紫色岩风化形成的土壤,县境内分布较多,面积806718亩,占有效面积的16.86%,它包括3个亚类,5个土属,11个土种。

亚类:钙质紫色土,中性紫色土,酸性紫色土。

土属:钙质紫红泥土,中性紫砂土,酸性紫红泥土,酸性紫砂土,淋溶紫砂土。

土种:血肝小泥土,血肝泥土,厚层中性紫砂土,砾石紫砂土,紫油砂土,厚层酸性紫红泥土,血泥土,中层酸性紫红砂土,血砂土,厚层淋溶紫砂土,砾石表酸紫砂土。

5、潮土

潮土是河流冲积物形成的土壤,仅占有效面积的0.2%,它包括1个亚类,2个土属,4个土种。

亚类:潮土

土属:淤沙泥土,潮沙泥土。

土种:油淤沙泥土,砾质潮沙泥土,潮沙泥土,油潮沙泥土。 6、水稻土

水稻土分布在县境1800米以下的沙岩、砂页岩冲谷和沙岩、砂页岩、石灰岩谷地,以及石灰岩断层谷地中,面积175077亩,占有效面积的3.66%,它包括3个亚类,18个土属,38个土种。

亚类:渗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潜育型水稻土。 土属:渗育黄泥田,渗育沙泥田,渗育大泥田,渗育血肝沙泥田,渗育羊肝泥田,渗育煤泥田,渗育锈水田,潴育黄泥田,潴育大眼泥田,潴育紫泥田,潴育血泥田,潴育潮泥田,潴育沙泥田,鸭屎泥田,青紫泥田,青潮泥田,泠浸田,滥泥田。

土种:死黄泥田,小黄泥田,豆瓣泥田,表白胶泥田,底白胶泥

田,黄沙泥田,黄石沙泥田,表白鳝泥田,底白鳝泥田,大泥田,黄大泥田,苦大泥田,血沙泥田,羊肝泥田,煤泥田,煤胶泥田,煤锈水田,黄泥田,黄胶泥田,熟白胶泥田,大眼泥田,紫泥田,紫油泥田,紫油沙田,血大泥田,浅血泥田,血胶泥田,潮泥田,潮沙泥田,黄油沙泥田,熟白鳝泥田,干鸭屎田,湿鸭屎田,熟鸭屎田,青紫泥田,青潮泥田,冷沙田,浅脚滥泥田。

四、土壤利用及改良

(一)县境内土壤存在的主要障碍因素

通常认为,肥沃的土壤具备地面平整、温暖潮湿、土壤活土层厚、通气好、蓄水性能高、肥劲稳长易发苗、土松柔软好耕作、抗御旱涝能力强、适种作物种类多、适时管理能高产等条件。

根据农业部1996年12月发布的《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结合我县主要退化土壤类型防治和土壤改良要求的技术特点将我县土壤存在的主要限制因素划分为以下六种类型:水土流失型、渍涝潜育型、干旱型、障碍层次型、瘠薄缺素型和污染型。

水土流失型:一般认为,水土流失是地表土壤或岩石在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以雨滴和地表径流为营力而发生的剥离、搬运和堆积。

污染型:主要指土壤中的污染物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或污染物在土壤中积累量超过土壤基准值,给生态系统造成危害。污染物主要包括农药、化肥、重金属和有机物等。

(二)土壤改良的途径和应遵循的原则

1、土壤改良的途径

土壤生产力不高,除土壤本身外,很大程度上还与土壤所处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的经营管理有关。因此,土壤改良的基本途径应包括三个方面:①控制和改造自然力的破坏作用;②改造土壤本身的不良性质和土体构型;③确定合理的使用和正确的管理制度,采取有利于保护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和方法。

2、土壤改良时应遵循的原则

通过不同地区土壤环境条件的综合分析,应将三者相互结合,制订统一的改造利用规划。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1)改良土壤与改造自然环境相结合

制订合理利用和改良土壤的措施,必须把改良土壤与改造自然环境条件结合起来。只有消除了环境条件的不利和破坏性因素,才能保护生态系统,使土壤中物质能量迁移转化交换的动态平衡保持相对稳定,才能有效地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2)长远措施与当前措施相结合

土壤改良往往需要采取一些规模较大、长远性的措施,如水利工程的建设、防护林带的营造、治坡治沟、平整土地以及其他农田基本建设措施。为了加速土壤改良,在长远措施没有发生效力以前,应采取一些简单易行、收效显著的措施,要求作到既有长远打算,又有近期安排,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力争尽快受益,以便持续、快速地提高土壤肥力。

(3)单项改良措施与综合治理相结合

某些土壤往往存在多种障碍因素。在土壤改良时,必须抓住主要矛盾,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治理。如果只用单项改良措施,往往不能达到改善土壤属性、提高土壤肥力的最终目的。要因地制宜地建立切实可行措施,使土壤改良工程发挥应有的效益。如盐渍土的改良,必须与提高土壤肥力结合起来,采取水利、农业、生物相结合的综合措施,才能收到改良土壤,提高产量的效果。又如,对干旱地区风沙土的改造,除发展水利、增施肥料、掺土改沙以改善土壤水分、养分和质地状况外,还必须平整土地,种植绿肥牧草,营造护田林网,把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起来,造林种草与保护现有植被结合起来,以便增强土壤保蓄水分和抗风蚀的能力,这样才能见效快,收效大。

(4)综合改良与因地制宜相结合

综合改良土壤的措施很多,必须根据不同土壤的障碍因素、自然环境条件、改良的难易程度和农业经济状况等,因地制宜,分区治理。如黄淮海盐渍地区是一个中小地形,微域起伏,岗、坡、洼相间,河流坡降缓,支流多,入海口少,春旱秋涝,盐碱化普遍。进行综合治理,首先要治理黄河、淮河、海河,防洪除涝,改变涝盐相随的局面;其次要灌、排、蓄、滞并举,解决旱、涝、盐、碱问题。而甘肃、新疆盐渍土区,高山峻岭环抱,戈壁广布,河流多潜入地下或注入湖泊和低地,极端干旱缺水,盐碱荒地面积大,土壤含盐量很高,风蚀、沙害严重。改良必须开源节流,挖掘地下水源,充分利用融冰化雪,合理灌溉,有计划地开垦改良盐碱荒地。在有河水的地区,引水灌溉,排水冲洗或种稻改良盐土。

(5)改良与利用相结合

改良土壤是为了更迅速充分地利用土壤资源,提高土壤生产力。因此,在土壤改良工作中,考虑各种改良措施,应讲求经济效益,把改良和利用结合起来。对一些开垦初期暂时不能利用或利用程度较低的土壤,可以植树造林,栽培绿肥牧草,间套部分油、粮作物等。如上海滨海盐土区,在暂时不能农用的重盐地种植田菁,不仅可提供工业原料,还可促进土壤脱盐,改善盐土的理化性质,增加养分。

(6)用地和养地相结合

用地和养地相结合,是土壤资源合理利用和改造的重要方面。过去不少地区,由于不注意用地和养地相结合,土壤越种越贫瘠,甚至引起严重水土流失,土壤次生盐渍化和沙化。在改造和利用土壤中,凡是利用得当,注意用地养地结合,一般均获得了良好的改土效果。如在南方红壤改良中,许多地方都在经济林行间种植粮、油、菜和绿肥作物,收到了“以山养山,以农养林,以林促农”的效果。

(三)土壤改良的主要技术措施

县境内土壤存在着多种障碍因素,不同土壤存在的主要障碍因子又各不相同,但县内土壤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粘、酸、瘦、薄”,就几个特点提出以下几点改良措施。

1、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土壤水、气、热状况

山丘区以改造地形、修梯田、打坝堰等保持水土为主,把“三跑田”改造成“三保田”。平原地区以平整土地、兴修水利工程为主,以建立田、渠、林、路、电配套的旱涝保丰收的高产园田;在低洼下

湿区以排灌配套、修筑台田和条田、排涝洗盐改士为主。

2、增施有机肥,改良土性。增施有机肥是培肥土壤的重要措施之一。每年大量施用有机肥,不仅能增加土壤中的养分,而且能改善过砂过粘土壤的不良性质,增强土壤保水、保肥性能。因为有机肥施入土壤中形成腐殖质,可增加砂士的粘性和团聚性,降低粘土的融结性,促进土壤中团粒结构的形成。因此,施用有机肥对粘土有很好的改良作用,它是一种后效长的改良措施。

3、深松翻耕。深松翻耕是在不翻转土层的情况下,用深松机具对犁底层和心土层进行深松,调整耕层以下的土壤结构状况,为作物生长创造比较适宜的土壤条件。与传统耕作方法相比,深松不翻转土层的耕作方法耕作质量较好,地面平整细碎无坷垃,深松可以改善土体通透性,为蓄水保墒和作物根系发育,创造较好的土壤环境条件。

4、石灰改良。为了改良黄壤的“酸”的缺点,在冬季深耕,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配合施用石灰,对降低土壤酸度,改良结构,加速肥料分解,提高土温有良好效果。

5、其他措施

(1)地面覆盖:地面覆盖可以有效的降低土表的蒸发,达到调节土壤水气热的目的。北方的一些果园间作绿肥牧草、覆盖秸秆等,都能够起到保墒、稳温、增肥的目的。

(2)新技术的应用:另外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温室、温床、风障、塑料大棚等保护设备,均可对水气热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调节。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5o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