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结题报告

更新时间:2024-06-17 14:4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农村初中的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相对于城镇学生而言比较少,对计算机充满神秘感,对信息技术课充满兴趣.只是因种种因素影响这种兴趣异化为乐于上网聊天、玩游戏等内容上。而对于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内容缺乏主动参与学习的习惯,更不谈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性.围绕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我们不可忽视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课堂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

二、问题思考

为什么他们不主动参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为什么他们的兴趣点在上网聊天、玩游戏等内容上?这些问题值得思考.

1、学校的教学硬件的影响

我校是一所农村建制初中,学校共有一间微机室,50台学生机和一台教师机。这些计算机是几年前省配备下来的,在学校的努力下,在我校教师几轮的维修下,现还能勉强打开一半,如果没有什么意外,一堂课能能顺利完成。否则在信息技术课课堂中,生生的就会有学生举手,这些学生不是因有不懂的问题需要提问,而是因电脑突然“熄火”而已。以一个班50个学生为例,平均2个学生才能紧紧挤在一台电脑前,这样的学习效果显然会打折扣。学校的教学硬件的因素势必会影响教师教学方法的实施,势必会影响学生信息技术课堂良好习惯的培养,势必会影响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

2、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知识特点

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知识来看,初中的信息技术课无疑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课堂。初中生刚开始还能凭借对信息技术课的新鲜感和兴趣来配合学习,但时间一长,这种脆弱的兴趣就不能支撑他们完成信息技术课基础知识的学习任务,也容易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教学转变成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学,使教学过程机械化、生硬化。

3、教师教学方法的弊端

现在的信息技术课似乎存在这样的现象:(1)、教师上信息技术课时,让学生自己自由安排,玩游戏、上网等,微机房成了学生自由活动的天地;(2)、教师整整一节课,按照课本, “照本宣读”,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只是机械地完成某些操作练习等。这样的课堂,学生根本找不到目标,有些学生甚至会形成了只喜欢上网、玩游戏的习性,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更是百害而无一利。

浅思这几点原因想到几点不成形的对策:

1、如何扬长补短,利用现有的学校硬件最大化保证一堂课的顺利教学?

2、如何优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

3、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转变观念,想方设法,寻找多种渠道,更新理念,及时反思,不断总结,对学生负责。

三、研究的目标及步骤

转变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初步让大部分学生养成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习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研究步骤:

第1-2周:诊断上学期发现的问题,搜集资料初步研究,找出解决的理论依据,制定计划。

第3-15周:执行计划,做到及时反思,及时总结,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在行动研究中,过程性资料及时收集并上传至沿海教育微型课题平台。

第16-18周:对行动研究过程及结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提出研究的不足之处。做好课题的结题工作。

四、研究成果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加上信息技术发展非常迅猛,要做好教学工作很难。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形势的严峻,知道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在讲台上站稳脚跟,才能与学生共进步。为此本人认真研读《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等文件、书籍,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出:“信息技术的学习可以采取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主题活动等形式,选取体验学习、模仿学习、游戏学习、探究学习、实验学习、设计学习、问题解决学习等方式进行个人的、小组的、集体的以及多种形式相互融合的学习活动。”这一课程理念为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围绕这一理念,本人组织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

总结,培养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现将几点收获回报如下:

(一)、采用主题活动形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信息科技课程中的主题活动是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具有信息技术学科特征的主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织、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引导学生拓展性地将技术灵活地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科技中许多基础知识和操作方法的学习相对枯燥,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可以化枯燥为有趣,化繁复为简易,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还可以让学生的学习过程超越书本,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的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如在教学《板块组合》中,结合教材,合理利用本土资源,以《认识家乡》为主题,用word制作精美的电子小报. 在这次主题活动中,学生能灵活运用已学的知识比如“在word中插入图片”“ 复制、粘贴” “插入艺术字”等制作小报,还能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交流如何使小报制作得更精美的技巧等。因为此次主题接近学生的生活,更有乡土味,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再如在教学中,本人结合中队主题活动“珍爱生命,与平安同行”,设计了一个开放性学习任务:制作《遵守交通法规,做合法小公民》海报。学生的兴趣高涨;不仅培养他们搜索、筛选、整理信息的信息技术能力,很好的培养了他们积极主动参与信

息技术学习的习惯,还培养了他们自觉遵守交通安全的好习惯,牢固树立交通安全意识。

(二)、采用任务驱动形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现在的信息技术课似乎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上信息技术课时,让学生自己自由安排,玩游戏、上网等,微机房成了学生自由活动的天地;教师整整一节课,按照课本,“照本宣读”,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只是机械地完成某些操作练习等。这样的课堂,学生根本找不到目标,有些学生甚至还形成了只喜欢上网、玩游戏的习性,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更是百害而无一利。因此,教师在组织好课堂的教学时可试着采取任务驱动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这种方式强调学生在自主合作的环境中,以真实情境下的具体任务为驱动,通过解决问题或探究完成任务,获得知识、培养技能。它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如在教学《插入图片》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形式。教师首先提问:“上一堂课我们对文档进行编辑,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比原来美观多了,但是似乎还有一点小缺陷,同学们想想,我们还可以怎么做,让我们的文档更加漂亮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在文档里加入图片。”师:“如何加图片呢?看谁最早完成!学生迫不及待开始上机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当有某位同学成功插入图片后,教师就大声表扬某某已经成功的加入了图片,在教师不断地赞美下,他们去通过各种方法来完成这个“任务”。最后,一节课下来全班绝大多数的同学都能成功地插入图片并设置好图片格

步养成了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习惯,提高了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但我们觉得有些地方还存在问题:一是《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课程理念中还有很多教学策略,如体验学习、模仿学习、探究学习、实验学习、设计学习、问题解决学习等,可谓博大精深.今后要继续利用这些策略进行教学研究。二、本班学生之间信息技术能力的差距有所缩短,但还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今后要进一步研究。

校本研修

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学习兴趣的

培养结题报告

研修单位:药王洞初中

课题主持人:张宇 结题日期:2010年7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5k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