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更新时间:2024-06-12 16:0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修订稿)所得

麻栗坡县 大坪中学 李 丽

通过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六个方面的内容,当中的第四条:“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正体现了我国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给我的体会很深,它启示我在教学中应遵循的评价体制——发展性评价。为此,从2004年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我经过深刻反思,制定了初中历史教学量化目标管理措施并付诸评价实践,经过近四年的实践,它体现了以下成功与不足之处: 一、成功之处

1、顺应了《新课程的评价改革》中的促进发展的功能 此做法通过课程评价为初中历史教育活动提供有效的诊断和反馈,强化和改进历史教育的实施,促进历史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进而促进教师、学生更好地向前发展,它能够对初中历史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揭示和分析,找到症结和原因所在,进而为教师提出改进和补救建议,从而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同时具有调节功能,即通过量化评价结果的反馈,可以让学生了解自身发展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从而

1

调整自身的学习行为,促进学生自身进一步发展。

2、体现激励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此细则的实施可以让学生在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从正反两方面受到激励,增强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初中学生历史学习评价中,采用加量化分的积极的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自我肯定度,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而减量化分的适度否定评价往往能引发学生一度的焦虑感,知耻而后勇,以更加勤奋努力

3、评价过程与结果结合,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

量化目标管理做法特别强调把评价的活动与过程当作是为初中历史学习者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激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让学生透过他人的赞赏而受到激励,因此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课堂上呈现的是一群活泼、善动脑、积极举手抢答、乐于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好学生,课外作业为师者也不用担心学生不按时完成或缺交了。

4、体现反思功能,利于发展师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反思功能是指在课程评价中通过被评价者的主动参与而促进评价者自我反思,从而更深刻地发现问题和更有效地改进活动,并在此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自我反思能力。当代初中历史评价强调师生的参与。认为参与评价通常会对师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有助于调动师生内在动力,使其成为自觉的内省与反思者,认真总结前期行为,并思考下一步计划;而随着反思性评价的日常化,个体可能会逐步建立良好的反

2

思与总结习惯,而这对师生的发展都是有益处的。

5、加强学习的计划性

初中历史的学习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教育旅程,多数学生学习会“虎头蛇尾”,由于量化目标管理模式注重过程与结果结合,恰好培养了学生坚持不懈的学习热情,加强了学生学习的计划性。如: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课后及时复习或作业等的习惯养成。

6、在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关系上,强调平等、理解、互动,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的价值取向

在传统教育评价中,由于评价者是高高在上的主宰者,被评价者是诚惶诚恐的服从者,所以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死板的、机械的、冷冰冰的、敌对的、戒备的“检查与被检查”的关系。挑毛病成了评价者的主要任务,而掩饰问题、做表面文章甚至弄虚作假成了某些被评价者无赖的举措。这样的评价往往徒有虚名而没有实效。而实施量化目标管理评价则可避免上述中的不足,它强调以人为本、评价的实效、促进发展。评价者与被评价者都是拥有主体性的人,两者间是平等、互惠的友好关系,两者之间需要沟通、理解和协作,这就要求评价者改变以前主要是评判和训斥被评价者的做法,更多地给予被评价者关注和关怀,关注被评价者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和积极评价,以帮助每个个体认识自我,悦纳自己,拥有自信,挖掘潜能,发展特长,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的价值。

二、不足之处

1、执行难度大,比较费时间

3

在实施过程中,由于人数多(每届有近200名学生),每个同学的量化分要的是他们参与教学过程的分数日积月累的结果,教师与学生都要坚持不懈方能完成。另外,在授课的有效时间内,要充分照顾到各个学习层次的学生;而每一次年级性的作业、测验、统测,教师从批改完到算量化分,一次至少花5—10小时,老师必须投入大量时间才能完成繁重的工作任务。

2、受课时限制

目前初级中学课程门类多,而历史课时数量较少(每周每班2—3课时),加之各类作业负担沉重,历史不宜过多布置课外作业。历史应做到当堂巩固和消化显得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采取多种形式,巩固学生学过的历史知识。授课中的探究、回答问题等无法照顾全体同学,只能力所能及顾及三分之二,因此少数学生会“虎头蛇尾”,丧失积极性。

3、期末测验量化汇总工作量太大

因每个学生的量化总成绩=达目标(或超目标分)+平时量化+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最高(各项5分)+学科带头人(或组长)+进步分,其所涉及内容多,人数多,要完成5个学习班的汇总,教师至少在期末花一周时间,因此,工作量是极大的。

4、平时量化成绩登记影响历史组长听课效率

因一节课中有时涉及许多项加分,组长会忙于注意本组成员的加分而顾及不上自身集中精力学习,降低了听课效率。

5、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仅用学生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评

4

价教师的教学得失,甚至作为老师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与履职晋级的标尺,让我的量化目标管理措施实施受束缚,教学中手脚放不开。

总之,通过我对量化目标管理实施的大胆实践,对以往初中历史课低调教学的我可谓是受益匪浅。它的确是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关注学习者对学习过程与结果结合、注重把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起来,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平等、理解、互动、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的价值取向的发展性评价。但是,它应该是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的双效合一。相信在今后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我将继续在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健全和完善量化目标管理激励机制,真正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实施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机制。

2008年11月28日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5g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