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百度文库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3-08-20 12:45:01 阅读量: 高等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与

实验计划

××小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班级:四年级任课教师:×××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探究与兴趣目标

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

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

(三)科学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引导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具体如下:

①发觉与描述自然现象因果问题的能力觉察、产生和叙述另有假说和理论的能力。

②产生逻辑预测的能力。

③计划和实施控制实验测试假说的能力。

④收集、组织和分析实验数据与相关资料的能力。

⑤作出和运用合理结论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册科学包含五个单元,共17课,但是却包含了()个主要概念的分布:

1.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连续测量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并运用图表将数据记录下来,发现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

3.绝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运用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4.当温度升高到 100℃时,水会沸腾,冰、水、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

5.当温度降低到 0℃时,水会结冰,水会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并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6.人类生活在一个巨大的球形天体上,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经历了从简单直观的想象到根据经验、事实进行推测,最后通过实践证实的过程。

7.月球概况,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月相的变化规律。

8.太阳这样的天体叫恒星,太阳在一天中的高度变化规律和视运动轨迹,用量角器测量某一时刻的太阳高度角。

9.日晷是古代人根据日影变化规律发明的计时工具,制作简易日晷,了解日晷的种类和工作原理。

10.有顺序的观察,了解昆虫的共同特征,运用文字、数据、图示、列举等方式,描述昆虫的共同特征。

11.通过饲养活动,亲历昆虫一生的几个发展阶段,观察日记,整理日记获取有用信息。

12.通过探究活动,描述种子萌发的情况,学会一些用根、茎、叶繁殖植物的方法。

13.知道动物的繁殖包括求偶、交配、生产以及哺育等一系列复杂的本能行为。

14.认识生物的共同特点,理解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密切关系。

15.大自然为动植物的生存提供了各种必需的非生物条件,列举动物依赖非生物材料筑巢或作为庇护所的实例

16.设计并制作一个鸟巢给鸟儿安家,增强保护小动物的情感和意识。

17.思考人类生活生产给动植物带来的影响,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感受现代科技在改善人类生活的同时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18.举例生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发现生活在不同环境的生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举例出人类的生产、建造等活动引起环境变化,对生物的生存造成破坏性影响。

在以上18个涉及的概念中,2、3、7、8、9、11、12、13、16是本学期的重点知识,但是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学生掌握的度,既不过于浅显,让四年级学生感觉没有在科学通过探究得到成就感,也不能加大教学难点,让学生望而却步,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并激发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观察及生活经验来系统、科学的学习本册科学知识,并引导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并思考生活中事物间的联系,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也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既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与科学思维,同时也认识到我们美好的世界,是需要学生自己去爱护、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三、各单元设计意图

第1单元《冷与热》设计意图:人类生存在季节交替、气候变幻的自然界中。冷和热是人类最早观察和认识的自然现象之一,与冷和热有关的现象称为热现象。热作为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学会了使用火,人类对火的认识、使用和掌握,是人类认识自然,并利用自然来改善生产生活的第一次实践,从而开创了人类的文明史;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的生产生活仍离不开对热的利用。因此,了解、研究有关冷和热的知识,对于学生了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冷和热作为一种常见的生活现象,学生普遍对其较为关注,并有探究的欲望,如根据天气的冷热学生会增减衣服,把压瘪了的乒乓球浸入开水里烫一下,乒乓球会重新鼓起来等。人们对冷热规律的利用,如加热、制冷、散热、保暖等,学生也

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的这一认知需求,教材结合生活中的冷热现象,充分利用实验、数据、图示等方式,帮助学生建构温度、热胀冷缩、物态变化等科学概念,以掌握热现象中蕴含的科学道理,也为小学高年级学习热传递和水在自然界的循环等知识奠定必要的基础。教材设计了一系列典型实验活动,这些活动新颖丰富,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连续收集数据、绘制曲线图、分析解释、大胆想象等多项科学技能,以及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此外,在小学阶段,学生要理解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

第2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设计意图:本单元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地球、月球、太阳及其运动规律,帮助学生认识“世界是物质的,组成世界的物质是变化的”这一科学思想。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月球和太阳属于太阳系中三类主要天体:行星、卫星和恒星。这三类天体占太阳系全部质量的99%以上。它们有规律的运动是太阳系天体运行的主要方式,也是地球上很多自然现象的根源,如日影长短和方向的变化、昼夜交替现象、四季轮回现象以及天气和气候的变化等。对这三类天体及其运动规律的认识贯穿了整个人类自然探索史。本单元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形状、关注月相变化规律、观察并描述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发现并应用阳光下影长的变化规律,使学生意识到人类对天体的认识是逐步的、渐进的,对这些天体的认识会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入而趋于全面。学生通过观察太阳的运动及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总结出规律,结合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各种日晷和圭表等计时工具,意识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互动。这些活动将进一步结构化学生对地球、月球、太阳的认知,拓展学生对地球形状探索史的认知、对月相变化规律的认知,同时将我国古代计时工具——日晷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推荐给学生。

第3单元《昆虫》设计意图:昆虫是地球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动物群体,人类已知的昆虫有100余万种,还有许多种类尚待发现。昆虫不但种类多,而且同种的个体数量也十分惊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庞大“家族”。这个“家族”的踪迹几乎遍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广泛适应各种环境条件,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因此,引导本年段学生以昆虫为对象开展探究活动,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知道昆虫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周期再合适不过。学生大都有捕蝴蝶、捉蜻蜓、养蚂蚁的经历,他们对昆虫并不陌生,但是对昆虫的共同特征及其在生命周期内的变化,他们的认知存在着模糊和不确定。比如,会有凡是虫子都是昆虫的片面认识,知道昆虫有腿但说不准有几条腿、腿长在什么位置,等等。因此,帮助他们纠正认知偏差,形成清晰、完整的昆虫概念,完成阶段性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本单元以“昆虫”为题,延续了低年段的学习方式,强调在亲历中发展科学思维。通过观察、饲养、实验探究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将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在发展概念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本单元也是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的深入,再次呼应“像科学家那样”的教材主线,为学生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提供了一次实操机会。

第4单元《繁殖》设计意图:繁殖的意义在于使子代继承亲代的特征,使生物得以繁衍生息。作为传宗接代行为的繁殖,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更是生物种群存在、延续的必要手段,它与生物的生长发育阶段共同构成完整的生命周期。同时,多种多样的繁殖方式,也是生物多样性和我们给生物分类的重要依据。因此,有必要在小学中年段,指导学生认识有关繁殖的重要现象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对繁殖建立完整的认识。在本单元之前,本套教材已经指导学生认识过

多种多样的动物和植物以及它们的一生,学生对动植物的生命周期或多或少有所了解和认识,但缺少繁殖这关键而重要的一环。学生对动植物的繁殖有兴趣,但存在一些认知偏差,需要在学习过程中纠偏并满足其求知欲。从一个角度分析问题、找出一种原因、想出一种方法、了解一种形式,这属于线性思维。在现实生活中,仅有线性思维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学会多角度的发散思维。因此,本单元试图通过植物用种子繁殖和用营养器官繁殖、动物的卵生和胎生等,引导学生在了解事物的多样性的过程中,逐渐学会多角度地认识事物、思考问题,增长知识和智慧。本单元将知识建构与满足求知欲相结合,关注思维发展,引领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指导学生借助图表记录实验现象,为后续顺利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提高科学探究水平做铺垫。

第5单元《生物与环境》设计意图:自然界的事物由生物与非生物构成。生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中的非生物,生物会对环境变化作出适应性改变,同时,生物也会引起环境的变化。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活动加剧了环境的变化,而环境的变化又会反作用于人类以及其他生物。学生在探索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过程中,会进一步巩固对生物特征的已有认识,形成关注生命现象的积极态度,理解非生物对生物生存的重要性。生物和环境只有和谐相处,才能相对稳定地处于平衡状态,这正是目前人类所倡导的和谐、低碳的科学生活观念。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思维技能和探究技能,如比较、概括、推理、观察、记录、调查等。在本单元中,学生将通过研究生物与非生物的不同特点,发展归纳概括的思维技能,并学习使用图示表达复杂的关系;在调查动物的家的活动中,学生将进行较长时间的动态观察和原因探究;在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时,学生将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分析,发展推理、解释、评估等高阶思维能力。在前面的科学学习活动中,学生已经对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观察、认识和研究,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进一步研究生物生存与环境(主要是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围绕“生物”“非生物”“环境变化”三个关键概念展开,按照“生物与非生物—动物的庇护所—环境变化以后”的逻辑线索层层深入,探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形成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观念。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设计意图:以落实《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的目标为指向,结合教材编写组的研究,将科学探究过程细化为八个步骤,在遵循《课程标准》提出的要素基础上,又有一定的特色,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查阅文献、设计方案、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分享交流。这八个步骤在本套教材中遵循螺旋上升的设计思路:在低年段,由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分享交流这三个步骤统领;进入中年段以后,扩充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分享交流这七个步骤;进入高年段以后,又增加了查阅文献。通过这样的编写安排,对学生过程技能的训练和提升得以进一步凸显。本册教材的“像科学家那样”选取了“摆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这一主题,通过提出“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个问题,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亲历对这个问题的探究过程。在四年级,重点对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搜集证据和处理信息进行较为细致的指导。首先,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在之前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探究某种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 的问题;其次,强调在作出假设时,要尽可能把影响结果的因素都罗列出来,但一次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作出假设,培养学生“公平实验”的科学态度;再次,对实验中的观察、记录等证据搜集方法和要求进行指导,要求学生要认真、客观地做好实验记录,有条件的情况

下,实验要多做几次,确保证据的准确可靠;最后,在信息处理上,将数据整理的方法引入科学探究活动,具体提出学生应运用表格,以后还会有更多的信息处理方法被运用在科学探究中。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着重在四个方面提出了新要求,体现探究过程技能的螺旋发展,但并不意味着未被突出强调的方面(如得出结论、分享交流等)在探究过程中不重要,这些过程同样要让学生去经历,特别是之前学习的思考的方法,要给学生一些时间去加以运用。

本册教材的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介绍科学家所具有的共同素养,以李四光、哥白尼、魏格纳和竺可桢为例,用科学家的事迹,使学生体悟科学家关注大自然,并力求解答大自然中无数的“为什么”,表现出“对世界充满好奇”“不盲从权威”“重视证据”“持之以恒”的科学品质。第二部分从观察摆及摆动现象入手,让学生亲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分享交流”的过程,着重对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搜集证据、处理信息进行指导。从探究技能的提升来看,四年级逐步将学生进行对比实验的能力,从直接观察可见的现象及其变化,向需要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对比实验上提升,在对比实验中牵涉的因素更多,更需要学生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与分析,并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对运用观察与测量工具,运用统计图表来记录、整理信息,以及有条理、合逻辑地陈述证据和结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第一部分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家所具备的共同素养,总体而言偏重于科学学科所强调的态度、精神。每个学科都承担着学科育人的重任,科学学科在培养完整人格方面,理应突出学科的本质,传递科学的核心价值。而价值观念的塑造,是通过亲历探究活动逐步渗透的,这也就提醒我们,第一部分的内容要引领第二部分乃至整个科学教学活动中的价值追求。

四、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给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环境。学生学习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从摆放科学书及实验用具开始,引导学生如何听讲、如何记录实验报告单、如何创新科学作业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都是在每节课中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过程。在课堂上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习中仍应充分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将此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2.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并结合课程知识和能力目标设计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实际生活中引导与科学间的联系,引导并让学生认识到学科学是真正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中。并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3.儿童的科学探究习惯及科学素养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探究实验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科学探究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思维,并对现有的事物敢于质疑,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的能力。

4.建构合理、科学的奖励制度,让学生学正确认识到自己教好的学习习惯及科学探究能力对自己科学学习的帮助。在奖励机制上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这种机制中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起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5.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科学研发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科学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学情分析

四年级小学生拥有活跃的思维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此阶段的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迸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并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交流和主动创新意识。

不同环境的生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2.能举例说出急速的天气变化和灾害性事件对生物生存造成的威胁。

3.能举例说出人类的生产、建造等活动引起环境变化,对生物的生存造成破坏性影响。

4.能以鱼道的设计为例,依据洄游鱼类的生活习性评估其合理性。

5.能意识到工程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特别是由此引起的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并说明原因。难点:通过观察和分析,评估不同鱼道的工程设计是否合理。

16-17 专项学

像科学家那样2-3

1.通过自主阅读和交流介绍,

了解科学家的事迹,知道科学

家的共同素养,体悟科学家的

科学精神,激发科学探究的意

识。

2.能够从观察单摆运动的现象

中发现问题,经历“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设计方案—搜

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

论—分享交流”的科学探究过

程,并通过回顾这一探究过程

中各个环节的要点,形成对科

学探究活动要素的整体认识。

3.学习像科学家那样思考问

题,记录实验数据,运用表格

进行信息分析经过逻辑推理得

出结论,并能够依据证据进行

分享和交流。

重点:了解和掌握

提出问题、作出假

设、设计方案、搜

集证据、处理信息

等方面的新要求。

难点:提出“ 某种变

化与什么因素有关”

的问题,并根据这

个问题作出假设,

设计对比实验时通

过控制变量来做到

公平实验。

18 期末复习

一、选择题

1.一杯水在变凉的过程中,降温速度是()。

A. 均匀的

B. 先快后慢的

C. 先慢后快的

D. 没有规律的2.为了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温度计下端的液泡应该()

A. 一半浸在水里一半露在空气中

B. 全部露出睡面

C. 先浸在水里再拿出水面

D. 一直浸泡在水中,读数后再拿出水面3.在夏天的烈日下,很多物体摸上去很烫这是太阳的()造成的。

A. 传导

B. 对流

C. 辐射

D. 散热4.冬季,有时水缸、自来水管会被冻裂,这是因为()

A. 水缸或自来水管里的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把水缸或自来水管胀破了

B. 水缸里的水结冰时都凝聚到一起了,这样把水缸或自来水管冻裂了

C. 水缸或自来水管本身遇冷就会破裂

5.不同颜色的物体,它们的吸热性能是()的快。

A. 深色

B. 浅色

C. 一样快

6.水和沙比较它们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正确的是()。

A. 水吸热快散热快

B. 沙吸热快散热快

C. 水和沙吸热散热一样快一样慢7.胎生动物一般都用( )的方法喂养小动物。

A. 哺乳

B. 寄生

C. 找食物

8.下列不属于鸟类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繁殖行为的是( )。

A. 占窝、筑巢

B. 求偶、交配

C. 胎生、哺乳

9.番茄散播种子的方式是()

A. 自体传播

B. 动物传播

C. 风传播

10.蒲公英散播种子的方式是()。

A. 自体传播

B. 动物传播

C. 风传播

11.下列植物中利用动物传播种子的是()。

A. 椰子、油菜花

B. 蒲公英、苍耳

C. 苍耳、鬼针草

12.孔雀的求偶方式是()。

A. 特殊的声音

B. 开屏

C. 鲜艳的羽毛

13.在蚕成长的过程中,要经过()次蜕皮

A. 3

B. 2

C. 4

14.蚕宝宝吐丝结茧需要()天时间。

A. 15

B. 5—7

C. 10

D. 2—3 15.对于蚕蛾的描述,下面正确的是()。

A. 蚕蛾有口器,也吃东西

B. 蚕蛾有口器,但不吃东西

C. 蚕蛾没有口器,所以不能吃东西

二、填空题

16.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________。

17.云、雾、雨、露、霜、雪都是由空气中的________变成的。

18.液体形态的水受热后会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________。

19.要想尽快的冲一杯糖水,应该用________。(填“热水”或“冷水”)

20.每种植物的果实和种子都有一定的结构,果实和种子的结构特征是与它的________相适应的。

21.如图所示,成熟的凤仙花果实在阳光的烘烤下,常常会自动爆裂,或是稍遇外力就会炸裂。凤仙花果实的这种结构对生命活动的意义是________

22.蚕丝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主要是因为它的丝织品美观大方,华丽高贵,具有________,________,通气,吸湿,保湿的特征。

23.在古代,只有________是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

24.雌蛾和雄蛾交配后,________产卵繁殖后代。

25.用________搅动,把蚕丝的头儿找到。

26.蚕蛾的身体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部分,有________对足,它的触角是________的。

27.雌蛾与雄蛾交配后,________就会死掉,________会产卵。

28.蚕的一生要脱皮________次。

29.刚孵化出的蚕像________,所以叫________。

30.蚕的天敌很多,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喂养的时候要远离它们。三、判断题

31.人们根据需要制成不同用途的温度计。()

32.水在海洋、天空、陆地之间循环运动,永不停息。()

33.水蒸气是白色的气体.()

34.水和沙子在相同的条件下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一样的。()

35.种子细小、轻,能轻易被弹射到远处,是弹射传播的有利条件。()

36.油菜、凤仙花、蒲公英都是属于弹射传播。()

37.母乳为后代提供了养分充足且易于被消化。()

38.蚕卵在孵化过程中,我们用放大镜观察它的样子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39.蚕卵孵化时如遇气候干燥,可在蚕卵上喷少量的水。

40.为保证蚕卵正常孵化,要将蚕卵放置在消毒的温暖的室内。

四、解答题

41.在杂深色和浅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42.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做哪些事情?

43.判断以下动物哪些是卵生,哪些是胎生?

44.说说蚕蛹的身体特点。

45.蚕除了吃桑叶还能吃哪些食物?吃了长得怎么样?

46.在蚕宝宝出生前,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 B

【解析】【解答】热水变凉的规律是:先快后慢,逐渐稳定。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热水变凉的规律。

2.D

解析: D

【解析】【解答】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温度计下端的液泡应该一直浸泡在水中,读数后再拿出水面。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温度计的使用。

3.C

解析: C

【解析】【解答】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辐射的存在。

4.A

解析: A

【解析】【解答】冬季,有时水缸、自来水管会被冻裂,这是因为水缸或自来水管里的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把水缸或自来水管胀破了。

【分析】本题考查冷却后的变化。

5.A

解析: A

【解析】【解答】不同物质具有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不同。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深色物质和浅色物质的比较。

6.B

解析: B

【解析】【解答】固体的吸热、散热性能优于液体。例如沙子吸热和散热的速度比水快。【分析】本题考查不同物质的比较。

7.A

解析: A

【解析】【解答】胎生动物一般哺乳的方法喂养,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不同的动物喂养方式不同,比如人母乳喂养,鸟找食物喂养。

8.C

解析: C

【解析】【解答】胎生、哺乳是繁殖后的行为,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鸟类繁殖过程有: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产卵。

9.B

解析:B

【解析】【解答】番茄成熟后掉到地上,遇到牛羊等踩烂后带到附件的草地上,遇到适宜的温度、湿度就会发芽,属于动物传播。

【分析】本题考查番茄散播种子的方式。

10.C

解析:C

【解析】【解答】蒲公英成熟后飘散与空中再掉落到土壤中,属于风传播。

【分析】本题考查蒲公英散播种子的方式。

11.C

解析:C

【解析】【解答】油菜花属于弹射传播,椰子属于水传播,蒲公英属于风传播,故而选C。

【分析】本题考查动物传播的具体种类。

12.B

解析:B

【解析】【解答】雄性孔雀通过开屏吸引更多异性的注意力,是孔雀的求偶方式。

【分析】本题考查孔雀的求偶方式。

13.C

解析: C

【解析】【解答】在蚕成长的过程中,要经过4次蜕皮。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蚕龄:又称龄期,表示蚕宝宝处于某一个发育阶段。从蚁蚕到第一次蜕皮为第一龄;眠起后进入第二龄;再次蜕皮后进入第三龄;第三次蜕皮后进入第四龄,第四次蜕皮又称大眠。大眠后就进入第五龄,五龄的蚕宝宝长得极快,体长可达6~7cm,体重可达蚁蚕重量的1万倍左右。

14.D

解析: D

【解析】【解答】蚕宝宝吐丝结茧需要2—3天。

【分析】本题考查蚕宝宝吐丝结茧时间。

15.C

解析: C

【解析】【解答】蚕蛾没有口器,所以不能吃东西。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蚕蛾的身体。

二、填空题

16.凝结

【解析】【解答】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分析】本题考查凝结的定义。

解析:凝结

【解析】【解答】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分析】本题考查凝结的定义。

17.水蒸气

【解析】【解答】云、雾、雨、露、霜、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云、雾、雨、露、霜、雪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

【分析】本题考查云、雾、雨、露、霜、雪的由来。

解析:水蒸气

【解析】【解答】云、雾、雨、露、霜、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云、雾、雨、露、霜、雪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

【分析】本题考查云、雾、雨、露、霜、雪的由来。

18.蒸发

【解析】【解答】液体形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分析】本题考查蒸发的定义。

解析:蒸发

【解析】【解答】液体形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分析】本题考查蒸发的定义。

19.热水

【解析】【解答】要想尽快的冲一杯糖水,应该用热水,加速溶解。

【分析】本题考查热水的作用。

解析:热水

【解析】【解答】要想尽快的冲一杯糖水,应该用热水,加速溶解。

【分析】本题考查热水的作用。

20.传播方式

【解析】【解答】每种植物的果实和种子都有一定的结构,果实和种子的结构特征是与它的传播方式相适应的。

【分析】植物的种子都有自己的传播方法:油菜的果实在成熟时会突然炸裂,在炸裂的同时

解析:传播方式

【解析】【解答】每种植物的果实和种子都有一定的结构,果实和种子的结构特征是与它的传播方式相适应的。

【分析】植物的种子都有自己的传播方法:油菜的果实在成熟时会突然炸裂,在炸裂的同时就将种子弹射出去,称为弹射传播,像油菜种子一样弹射传播的植物还有:绿豆、大豆、豌豆、芝麻、凤仙花、喷瓜等;蒲公英是利用风力传播种子的,利用风力传播种子的还有:芦苇、杨柳、槭树、枫树等,它们的种子都具有轻、带翅或绒毛等特点;莲蓬、椰子的种子是利用水流传播的;苍耳的种子是利用动物传播的。

21.能将种子散布得更广,有利于繁殖后代

【解析】【解答】能将种子散布得更广,有利于繁殖后代,这是弹射传播。【分析】靠弹射传播的种子有凤仙花、油菜籽等。

解析:能将种子散布得更广,有利于繁殖后代

【解析】【解答】能将种子散布得更广,有利于繁殖后代,这是弹射传播。

【分析】靠弹射传播的种子有凤仙花、油菜籽等。

22.轻;软

【解析】【解答】蚕丝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主要是因为它的丝织品美观大方,华丽高贵,具有轻、软,通气,吸湿,保湿的特征。

【分析】蚕丝是熟蚕结茧时所分泌丝液凝固而成的连续长纤维,也称

解析:轻;软

【解析】【解答】蚕丝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主要是因为它的丝织品美观大方,华丽高贵,具有轻、软,通气,吸湿,保湿的特征。

【分析】蚕丝是熟蚕结茧时所分泌丝液凝固而成的连续长纤维,也称天然丝,是一种天然纤维。人类利用最早的动物纤维之一。

23.中国

【解析】【解答】在古代,只有中国是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

【分析】在古代世界,只有中国是最早开始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近年中国各地的考古发现表明,自商、周至战国时期,

解析:中国

【解析】【解答】在古代,只有中国是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

【分析】在古代世界,只有中国是最早开始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近年中国各地的考古发现表明,自商、周至战国时期,丝绸的生产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24.雌蛾

【解析】【解答】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

【分析】雌蛾和雄蛾交配后,受精卵开始在雌蛾体内发育,成熟后由雌蛾产出。

解析:雌蛾

【解析】【解答】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

【分析】雌蛾和雄蛾交配后,受精卵开始在雌蛾体内发育,成熟后由雌蛾产出。

25.竹丝刷

【解析】【解答】抽丝时,先把蚕茧表面的乱丝摘掉。把蚕茧放在水中浸泡10—15分钟。再用竹丝刷搅动,把蚕丝的头儿找到,然后就开始抽丝。

【分析】本题考查抽丝的过程。

解析:竹丝刷

【解析】【解答】抽丝时,先把蚕茧表面的乱丝摘掉。把蚕茧放在水中浸泡10—15分钟。再用竹丝刷搅动,把蚕丝的头儿找到,然后就开始抽丝。

【分析】本题考查抽丝的过程。

26.头;胸;腹;3;羽毛形状

【解析】【解答】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3部分,有3对足,它的触角是羽毛形状的。

【分析】本题考查蚕蛾的身体。

解析:头;胸;腹;3;羽毛形状

【解析】【解答】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3部分,有3对足,它的触角是羽毛形状的。

【分析】本题考查蚕蛾的身体。

27.雄蛾;雌蛾

【解析】【解答】雌蛾与雄蛾交配后,雄蛾就会死掉,雌蛾会产卵。

【分析】本题考查雌蛾与雄蛾交配。

解析:雄蛾;雌蛾

【解析】【解答】雌蛾与雄蛾交配后,雄蛾就会死掉,雌蛾会产卵。

【分析】本题考查雌蛾与雄蛾交配。

28.【解析】【解答】蚕的一生要脱皮4次,最后一次脱皮后,身体的长度大概有6厘米,排完最后一次粪便后,不吃桑叶了,身体变得洁白、有些透明,蚕长到这时开始吐丝结茧。

【分析】本题考查蚕的一生要脱皮几次。

解析:【解析】【解答】蚕的一生要脱皮4次,最后一次脱皮后,身体的长度大概有6厘米,排完最后一次粪便后,不吃桑叶了,身体变得洁白、有些透明,蚕长到这时开始吐丝结茧。

【分析】本题考查蚕的一生要脱皮几次。

29.蚂蚁;蚁蚕

【解析】【解答】刚孵化出的蚕像蚂蚁,所以叫蚁蚕,黑色,像蚂蚁似的,蚁蚕一出壳就要吃,因此要赶快用干毛笔或羽毛轻轻地帮它刷到桑叶上。

【分析】本题考查蚁蚕的定义。

解析:蚂蚁;蚁蚕

【解析】【解答】刚孵化出的蚕像蚂蚁,所以叫蚁蚕,黑色,像蚂蚁似的,蚁蚕一出壳就要吃,因此要赶快用干毛笔或羽毛轻轻地帮它刷到桑叶上。

【分析】本题考查蚁蚕的定义。

30.蚂蚁;蟑螂;老鼠

【解析】【解答】蚕的天敌很多,如:蚂蚁、蟑螂、老鼠等,喂养的时候要远离它们。

【分析】本题考查蚕的天敌。

解析:蚂蚁;蟑螂;老鼠

【解析】【解答】蚕的天敌很多,如:蚂蚁、蟑螂、老鼠等,喂养的时候要远离它们。【分析】本题考查蚕的天敌。

三、判断题

31.正确

【解析】【解答】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比如人类和动物等;【分析】本题考查温度计的用途。

32.正确

【解析】【解答】在自然界中,海洋和地面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蒸发到天空中变成云和雾、天空中变成云和雾遇冷变成小水滴和小冰晶,落向地面变成雨和雪,从而形成水在自然界的循环。【分析】本题考查水的循环。

33.错误

【解析】【解答】水蒸气是水的气态形式,是无色的气体。【分析】本题考查水蒸气的性质。

34.错误

【解析】【解答】固体的吸热、散热性能优于液体。例如沙子吸热和散热的速度比水快。

【分析】本题考查不同物质的比较。

35.正确

【解析】【解答】种子随水分散失细胞收缩容易造成果皮扭曲现象,借此力量把种子弹射出去的称为弹射传播。【分析】本题考查种子的弹射传播。

36.错误

【解析】【解答】油菜、凤仙花属于弹射传播,而蒲公英属于风传播。【分析】本题考查弹射传播。

37.正确

【解析】【解答】母乳为后代提供了养分充足且易于被消化,是天然优质食品,有效的保证后代较高的成活率。【分析】本题考查动物的繁殖活动顺序。

38.错误

【解析】【解答】蚕卵在孵化的过程中,是可以逐渐长大的,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分析】蚕以卵繁殖。蚕卵看上去很像粒细芝麻,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一只雌蛾可产400~500粒蚕卵。1700~2000粒蚕卵重约1克,直径0.2cm。蚕卵的颜色,刚产下时为淡黄色或黄色,经1~2天变为淡赤豆色、赤豆色,再经3~4天后又变为灰绿色或紫色,便不再发生变化,称为固定色。蚕卵外层是坚硬的卵壳,里面是卵黄与浆膜,受精卵中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断摄取营养,逐渐发育成蚁蚕,它从卵壳中爬出来,卵壳空了之后变成白色或淡黄色。

39.正确

【解析】【解答】蚕卵孵化时如遇气候干燥,可在蚕卵上喷少量的水。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蚕卵生活的环境是拥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40.正确

【解析】【解答】为保证蚕卵的正常孵化,应该将蚕卵放置在消毒的温暖的室内。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蚕喜欢生活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

四、解答题

41.深色物体吸热快,散热也快;浅色物体吸热慢,散热也慢。

【解析】【解答】深色物体吸热快,散热也快;浅色物体吸热慢,散热也慢。【分析】本题考查深色物质和浅色物质的比较。

42.利用加热和冷却可以使瘪了的乒乓球变圆、可以加热玻璃管,弯曲玻璃管、可以炼钢、铁轨要预留缝隙、电线冬天紧绷、夏天松弛等。

【解析】【解答】热胀冷缩的原理广泛运用于我们的生活中。【分析】本题考查热胀冷缩的原理。

43.卵生:鸡、蝴蝶、青蛙、卵生、鱼、鸽;

胎生:熊猫、马、狗、牛、猪、人

【解析】【解答】卵生:鸡、蝴蝶、青蛙、卵生、鱼、鸽;

胎生:熊猫、马、狗、牛、猪、人

【分析】本题考查卵生和胎生的分类。

44.答:蚕宝宝吐丝后变成了蚕蛹。蚕蛹的身体是椭圆形,一节一节的,一端较粗,一端较尖,粗端是头部,外部褐色很硬。在蛹的头部可以看到一对眼,一对还没有变成的触角。在蛹的胸部,可以看到一对没有完全变成的翅。如果用手指捅一捅它,它会动。

【解析】【解答】蚕蛹的特点:蚕宝宝吐丝后变成了蚕蛹。蚕蛹的身体是椭圆形,一节一节的,一端较粗,一端较尖,粗端是头部,外部褐色很硬。在蛹的头部可以看到一对眼,一对还没有变成的触角。在蛹的胸部,可以看到一对没有完全变成的翅。如果用手指捅一捅它,它会动。

【分析】蚕蛹的体形像一个纺锤,分头、胸、腹三个体段。头部很小,长有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胸足和翅;鼓鼓的腹部长有9个体节。颜色是咖啡色的。专业工作者能够从蚕蛹腹部的线纹和褐色小点来判别雌雄。蚕刚化蛹时,体色是淡黄色的,蛹体嫩软,渐渐地就会变成黄色、黄褐色或褐色,蛹皮也硬起来了。经过大约12到15天,当蛹体又开始变软,蛹皮有点起皱并呈土褐蚕茧色时,它就将变成蛾了。

45.答:蚕除了吃桑叶,还吃蓖麻、榆、蒲公英、莴苣等叶子,但吃了长不好。

【解析】【解答】蚕除了吃桑叶,还吃蓖麻、榆、蒲公英、莴苣等叶子,但吃了长不好。【分析】桑叶是蚕主要的食物,蚕食用桑叶之后可以提高蚕丝的质量。

46.答:要为蚕宝宝在纸盒中布置一个温暖的家;别忘了在盒子上扎孔,因为蚕宝宝也要呼吸;蚕宝宝怕蚂蚁、蟑螂、老鼠,要把它放在安全的地方;蚕宝宝不喝水,桑叶洗净后必须控干水分才能喂它;饲料不能太稀,否则它会拉肚子。

【解析】【解答】要为蚕宝宝在纸盒中布置一个温暖的家;别忘了在盒子上扎孔,因为蚕宝宝也要呼吸;蚕宝宝怕蚂蚁、蟑螂、老鼠,要把它放在安全的地方;蚕宝宝不喝水,桑叶洗净后必须控干水分才能喂它;饲料不能太稀,否则它会拉肚子。

【分析】当环境不适宜时,蚕宝宝就会生病。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53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