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化工教学团队的建设探索与实践
更新时间:2024-05-04 09:0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化工考研院校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地方高职院校化工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探索与实践
摘 要: 以本院化工专业教学团队的现状出发,根据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方案和规划,结合学院保障措施,开展教学团队的建设,在师资队伍和专业人才培养取得一定成效,形成了自己的教学团队的特色与优势,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对教学团队建设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地方高职院校;化工;教学团队;建设
1 教学团队基础
1.1 团队基础条件
应用化工技术教研室成立于2000年,其前身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研室。随着学院的发展,根据企业需求,更名为应用化工技术教研室,其主要负责高职高专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教学、科研、技术服务的任务,已有多年办学历史,现为我院重点专业。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现有教学与科研人员15人,团队成员的学科专业有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工分析、环保、化工设备、化工仪表电气等。2010年申报立项作为为四川省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其职称结构,教授1人,副教授8人,讲师5人,助讲1人;按学历结构,有研究生8人;按年龄结构,50岁以上副教授2人。
1.2教学团队带头人情况
团队带头人俞慧玲于2003年作为人才引进学院,担任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委员会的主任。该同志高度重视团队建设工作,善于整合社会优势资源,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提出了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制订可行的专业发展建设规划和师资队伍建设计划,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不断提高团队成员的工作创新能力,保证了团队的健康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 2 教学团队建设方案与规划
根据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申报内容,提出了化工教学团队建设方案与规划,提出3-5年内应该达到的目标。 2.1建设目标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目标明确,争取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优化、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省内一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根据化工专业学生规模适度扩大的要求,到2013年,使专兼职教师数量达到20人左右。其中,专职教师达到14人,兼职教师达到6人。通过三年建设,努力将应用化工技术教研室教学团队建设成为技术领先、高效务实,能在省内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起到示范作用的优秀教学团队。 2.2 规划建设内容
(1)进一步优化团队专业结构,加强团队师资内涵建设,通过选派教师到国内外访问交流、在职进修和引进人才等方式,提升教师对高职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水平。
(2)规划教师专业方向和上升通道,鼓励团队教师作为访问学者出国交流、脱产或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到2014年使团队达到教授2人、副教授5人,博士1人,硕士研究生10人,省级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人,市级拔尖人才2人。使团队年龄梯度合理,学历职称结构进一步优化。
(4)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内涵建设,采取多种激励措施,推动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力争取得2项省级以上教研教改成果。
(5)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鼓励教师编写教材,到2013年,力争建成国家级精品教材1门,省级精品教材1门,院级精品教材3门。 2.3教学团队教师职业发展规划
重视教师个人的发展与提高,结合学院“五个百”人才工程建设规划,鼓励教师将个人的专业方向规划与本专业的建设发展相结合。要求每位教师明确自己的学历、职称发展计划,并制定出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争取从学历进修、国内外院校的访问交流、科研方向的确定、实践技能的训练和提高等方面综合提高团队成员的整体职业素质。 2.4专业建设规划
密切跟踪国家、行业和区域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紧紧抓住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根据市场定专业,紧扣企业开课程,针对岗位练技能”的教学改革策略,开发以“教、学、做”相结合为模式,以专业技术和规范为基础,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工学结合为平台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校企合作、资源共享、面向职业的实训基地。 3保障措施 3.1学院制度保障
2010-2013年,经过三年的努力,实现学院达到100名以上硕博士、100名以上正副教授、100名以上高技能人才、100名以上名师、100名以上外聘教授及优质兼课教师。这一政策的实施,必将为专业教学团队的发展提供坚实保证。 3.2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措施灵活 3.2.1人才直接引进
由组织人事部门牵头,各系部配合,积极引进教学需要且具备教学科研能力的下列人才:省级以上重点学科带头人、省级学术带头人、省级优秀或省级科研教研项目负责人;具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者;具有正高职称、副高职称和高级技师者;紧缺专业优秀本科生。 3.2.2人才柔性引进
每个系部、专业柔性聘用1名具有正高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领军人才作名誉系主任或客座教授,使外聘高级人才达到30名以上。名誉系主任、客座教授可采取兼职兼薪的方式,根据其承担的工作任务,实行年薪或工作补贴,学院提供到校工作期间必要的住宿条件。
通过采取咨询、讲学、短期培训、技术合作、人才租赁等方式,以项目、课题为载体,采取“季节型”、“假日型”等多种柔性形式,引进省内外、国内外人才。 3.3、加大师资尤其是“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
以专业委员会为纽带和桥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实现教学团队与企业人员互聘互用。 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鼓励团队教师到基地学习锻炼。
制定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对系部专业教师按年龄、学历、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职业资格等要素进行分类排队,根据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技术职务结构、职业资格结构,提出专业教师的五年提高目标,分批次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通过积累实际工作经历, 熟练掌握职业岗位技能,使团队成员都能不断地自我超越,真正培养一批基础扎实、技术过硬、具有工学结合实践经验的“双师型”的专业教师团队。
通过参与企业产品开发、技术革新等实际生产活动和有针对性的新知识、新技能培训,培养熟悉企业工作程序的双师素质骨干教师。骨干教师应具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协助专业带头人根据行业企业岗位群需要开发课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组织专业教学和实践实训教学。 3.4、经费保障
学院在三年内计划投入600万元用于人才工作,切实保障人才工作经费。设立人才基金。由书记、院长主导使用,用于解决高职称、高学历、紧缺专业人才待遇偏低的问题。 4 教学团队建设成果总结 4.1教学团队师资队伍成果
4.1.1教学能力突出,教学成效显著
以精品课程和精品课堂为平台,通过大力开展“说课”、“说专业”活动,以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为突破口,以生产流程为向导,融合实际案例,采用现场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注重化工理论的宽基础、化工技术的先进性、操作技能的职业化,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其继续学习的能力。自专业成立以来,团队成员无一人出现教学事故,学生评教均在95分以上。2010年来,团队成员有1人被评为学院“十佳教师”,1人获市优秀示范岗等荣誉称号。在全院“说专业”比赛中,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团队成员中多人连续3年教学质量考核为优秀。 4.1.2实践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
团队核心人物具有长期氯碱企业工作经历,实践经验丰富,专兼职教师中有高级工程师5人,尤其善长氯碱生产过程工艺控制和设备管理工作;有全国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和水处理委员会委员,始终跟踪并掌
握化工企业质量管理和水处理技术发展的前沿技术。因此,团队始终保持高职教育与行业发展的紧密结合,坚持以就业为向导,以技术先进、技能实用为原则,在专业学术带头人的带领下,充分发挥团队成员在化工企业的从业经验,将生产实际融入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岗位操作技能。 4.1.3科研教研龙头作用显著
教学团队始终围绕“坚持内涵发展,打造教育精品” 的宗旨,提高科研教研能力。近五年来科教研工作成效显著,不但为区域经济尽职尽力,也打造了一支可以干事的教师队伍,更大大提升了专业的美誉度。2010年以来,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共承担省(市)级科研项目13项,与宜宾天原、五粮液等企业开展横向合作科研4项,其中3项获得省市级科研成果奖;2项教研教改获得省教育厅三等奖。为当地企业开展科技咨询和技术服务十多项。出版教材3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30余篇,其中SCI收录6篇。
4.1.4校企合作持续发展,共建效果良好
教学团队自2003年以来以宜宾地方化工企业为合作龙头,坚持“企业全程参与”和“以双赢求共建”的校企合作原则,已经和宜宾天原、宜宾丝丽雅、宜宾岷江机械厂、宜宾纸厂、四川天华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申久化纤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与这些企业在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结构建设、共建专业、共建实训基地、共建课程、合作科研、合作培养人才、人员互兼互聘等方面开展了深度合作;以行业需求为标准,共建、开发出了一批适合行业主要技术的课程体系,构建了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区域共享型、综合性的专业综合实训基地,以此实现了学院和企业互利互惠的目的。 4.1.5团队成员成长迅速
为促进中青年教师的成长,一方面学院实施了人才强校战略,大力提携并积极培养青年教师,鼓励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制定了完善的指导、激励和促进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政策,并有切实可行的保证措施,鼓励并有计划的安排教师到企业锻炼、到高校进修、外出学习等。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鼓励新教师快速成长。同时,通过团队成员之间互相听课、虚心交流,共同探讨教学方式方法,努力提高业务水平。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以及多种渠道的共同作用,使我专业中青年教师成长很快,多人已成为教学科研骨干。 4.2专业人才培养成效
4.2.1、加强专业建设与改革,铸造人才培养平台
(1)关注行业发展态势,不断改建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以中国氯碱协会和中国标准化委员会氯碱分会为合作伙伴,为专业发展提供最新的技术支撑;重点关注西南部化工资源的开发态势,主动适应化工产业经济和地方经济建设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紧密联系企业,及时跟踪分析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更新变化;强化以行业技术人员为主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作用,并与学院专业教师联合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为企业提供技能实用型人才。
(2)根据专业发展,针对企业需求,共建对接职业岗位(群)的生产型实训基地,建立校企双赢的长效机制。
实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进课堂,生产流程和工艺技术进书本,课程标准和职业标准相统一,企业成为学生的教学现场,见习、实训和实习的基地;开放校园,让企业主动利用学校的资源完成员工培训、化工职业技能训练、考核、鉴定以及技术咨询和科研工作;同时以行业需求为标准,共建、开发出一批适合行业主要技术的课程体系,并建成远程共享型课程体系,从而构建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区域共享型、综合性的专业综合实训基地,从而达到学院和企业互利互惠的目的。
(3)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质量评价体系,使人才培养方案落到实处。
大力开展“说课”、“说专业”活动,在专业内建立多个课程组,完成对基于时间的工作过程序列要素、基于空间的工作过程结构要素等教学要素的解析,形成实现职业技能、职业知识与职业素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集成,进而掌握普遍可适用的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围绕学生知识掌握、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素养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制定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和能力本位的质量评价和考核体系,加大教学监控力度,落实以“三精工程”为主的专业建设目标,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
(4)开门办学,大力开展订单教育,提高人才培养的成效。
通过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实现了学生与企业的“亲密接触”。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与地方企业合作,大力开展的订单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满足了化工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同时,努力通过精品课程、精品课堂、共享资源平台、与企业共建教材等的建设,提升专业建设的内涵,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4.2.2、构建技术应用型课程体系,把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1)坚持“加强基础,突出核心,注重实践,整体优化”的原则,根据核心能力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构建课程体系
以化工生产过程的操作、管理和化工产品的质量检控为核心能力,确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以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拓展为学习框架和顺序,兼顾到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间的呼应,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骨干课程,构建“专业基础平台+专业多角度拓展”的课程体系。以理论知识“够用”和专业技能“实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职业技能、专深的岗位业务知识、较强的技术再现能力为目标,结合化工生产的实例、图片与案例资料,运用多媒体手段、采用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创新能力。
(2)以强化职业技能为目标,关注化工行业发展趋势,及时更新课程内容
以学院提出的“用明天的技术,培训今天的学员,为未来服务”方针为指导,在已形成的专业课程体系框架下,及时收集企业新项目新技改技革的发展情况,融入教学内容中,以保证课程体系的针对性、实用性。
(3)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加强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积极依托现代化教学手段,建设资源共享平台和远程教学平台,以省级精品课程《化工安全技术》为龙头,建设院级精品课程群,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采用启发式、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以“少而精”的教学内容,培养“博而通”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采用职业生涯规划和学生导师制,倡导学生个性化发展;采用现场教学、职业技能为主导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实行多种评价和考核模式,监控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4)提倡“素质培养+规范操作+技能应用”的考核方式
在考核方式上,进一步推行以素质培养为前提,以规范操作为基础,以技能应用为核心的综合性考核,注重与考工考级相结合,与技能竞赛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技术应用能力。不仅建设了高标准的专业核心课程题库,考核学生对核心基础理论的掌握情况,同时建立了核心技能实训课程的考核标准。标准包括:实训题库(学生必须掌握的操作技能)、评价标准、组织形式等内容,对核心技能实训课程实行终结性考核与过程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采用安全考试(校级+企业级)+现场考试+综合作业的方法来衡量和控制教学质量。 4.3 教学团队建设形成的特色
专业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着力点,教学改革是专业发展的有力保障。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自学院合并以来,不断地借鉴、总结其他院校化工专业的办学经验和特色,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改革,开辟了一条将专业融入产业,使规格服从岗位,让教学贴近生产的服务于宜宾及四川经济建设之路。 4.3.1、开放式办学,主动适应化工产业发展需求
利用团队带头人是中国标准化委员会氯碱分会委员的优势,与中国氯碱学会和中国标准化委员会氯碱分会保持紧密的联系,定期参加年会和中国氯碱行业标准制修订会议,保持与行业的技术发展水平同步。重点关注西南部、四川的化工行业发展,关注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掌握企业急需人才的岗位和规格,主动适应市场,修改专业方向,与企业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使在校学生成为企业后备人力资源库。
配合专业需要,建立校企合作企业群,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承载的任务是(1)学生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德育教育基地;(2)企业的职工培训和岗位考核;(3)本地区化工职业技能训练考核鉴定;(4)技术开发应用与推广。(5)可实现的高职化工类学生见习、实验、实训、顶岗实习体系。 4.3.2、以科研为龙头,以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为辅,打造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教师队伍。
利用团队中教师实践经验丰富,尤其是在氯碱工业、轻工、环境保护、水处理等方面的优势,产学研相结合,结合企业生产工作中的一些重点课题和难题,牵头申报了十多项科研项目,为企业提供了多项技术方案和工序方案,常年为县级科技局和县级化工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既解决了企业的难题,也培养了教师的技术水平,提升了专业的美誉度。
4.3.3、实行“三证换一证”制和学分制,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三证换一证”即学生必须获得品德合格证、学习合格证、技能合格证,才能取得毕业证。“三证换一证”纳入学生教学计划,强化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的要求。 4.4.4、工学结合为主导,机制建设为保障,夯实专业基础
利用中国氯碱协会的平台,利用双师型教师的优势,坚持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在专业委员会指导下,企业技术人员全程参与培养方案的制订、实施和检查。
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实现职业资格标准的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适当引入、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引入;理论、实验、实训的整合;理实课程的整合,建设高标准的专业课程。
坚持 “以双赢求共建”的原则,加大机制建设。专业以对行业企业的服务和贡献来获得行业企业的信任和支持,并侧重于为企业提供以及培训人才、技术服务和科研项目合作等方面的支持;行业企业在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和学生就业等方面提供支持,在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高学生职业技能、能力和就业等方面发挥作用。我们与以宜宾天原化工集团为龙头的合作企业群已初步建立了课程开发互用、科研课题互助、技术人员兼职、开发后人员互奖等长效激励机制,为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4.4.5、以化工协会的为支撑,开展第二课堂的学习,促进学生再学习能力的提高
2007年底成立了学生化工协会,定期聘请行业专家作技术报告,组织学生科技下乡,参加相应的技能大赛和科技创新大赛,定期在协会内组织相关化工方面知识的宣贯活动。开展了“保护长江上游水质”、“区域水环境分析报告”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等演讲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社会、主动学习和积极就业,拓展学生的再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化工1071班杨鑫同学对电子设计兴趣浓厚,在完成本专业学习之外,主动学习自动控制方面的技能,设计了化工实验室恒温器的电子控温装置,并在第九届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中获一等奖。 5 教学团队建设存在问题与建议 5.1 存在问题 知名度不高 部分指标未完成 学生招生 学生就业
教师在行业和企业中的影响力 科研和教研教改层次 5.2 建议 参考文献
[1] Bernd Nowack.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of phosphonates[J], Water Research, 2003, 37(11):2533-2546.
作者简介: 何爱江(1975-),男,讲师, 主要从事化工专业教学及水处理方面的研究。
正在阅读:
地方院校化工教学团队的建设探索与实践05-04
【名师一号】高考生物 复习与学科能力课后活页作业1.1 新人教版04-19
《白天和黑夜》-小1班(完整) - 图文03-02
八上3.4 平行四边形(1)04-23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到老11-21
怎样写好话题作文06-26
3第三单元第2课 古罗马城的建筑艺术成就01-20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探索
- 院校
- 团队
- 实践
- 地方
- 化工
- 教学
- 建设
- 党的机关公文和行政公文知识
- 曾巩临川籍身份研究
- 中考数学总复习培优专题精选经典题
- 论夫妻共同财产
- 2013年广西公务员面试问题-你最成功的经历是什么?从中得到了什
- 同心同向砥砺前行
- 五层框架结构教学楼 - 施工组织设计
- 《综合技能训练》技术文档
- 实验一 双绞线制作实验报告
- 办公楼施工组织设计
- 基于OpenCV的人脸检测 - 毕设论文 - 图文
- 山东省莱芜市高中地理 第1单元第2节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教学案 鲁
- 变压器的大修项目及要求
- 江苏三级偏软真题(08-10)
- 新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2018最新编辑)
- 西南交10秋学期《应用写作》离线作业
- 八年级物理(下)前三章练习题库(无答案)
- 浙江省考面试真题解析100道
- 国际金融题库1
-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复习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