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瓦利斯美学思想中的诗意

更新时间:2023-05-28 07:5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诺瓦利斯美学思想中的诗意

摘要:诺瓦利斯对于诗意的理解是描述性而不是规定性的。他没有对诗意作定义式的解释,而是将它作为一种最本质的艺术理念散落于诗歌、断片、日记以及小说之中。对于读者和研究者来说,拾起片片诗意就意味着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诗意是其艺术理念的象征。诺瓦利斯将艺术中的真实与生活中的现实联系起来,将浪漫的情怀从灵魂深处释放到外部世界,诗意就在这个过程中流露了出来。 首先,从哲学角度看,浪漫是产生诗意的本质理念。《新断片》的第 86 条被认为是诺瓦利斯浪漫情怀的宣言: 世界必须浪漫化。这样人们会重新发现本真的意义。浪漫化 无非是一种质的强化。在这个活动中,低级的自我与一种更完善 的自我同一化了。

关 键 词:诗意,诗人,自然,无限,永恒

一、浪漫的含义

诺瓦利斯对于诗意的理解是描述性而不是规定性的。他没有对诗意作定义式的解释,而是将它作为一种最本质的艺术理念散落于诗歌、断片、日记以及小说之中。对于读者和研究者来说,拾起片片诗意就意味着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诗意是其艺术理念的象征。诺瓦利斯将艺术中的真实与生活中的现实联系起来,将浪漫的情怀从灵魂深处释放到外部世界,诗意就在这个过程中流露了出来。 首先,从哲学角度看,浪漫是产生诗意的本质理念。《新断片》的第 86 条被认为是诺瓦利斯浪漫情怀的宣言: 世界必须浪漫化。这样人们会重新发现本真的意义。浪漫化 无非是一种质的强化。在这个活动中,低级的自我与一种更完善 的自我同一化了。好像我们自身就是这样一种质的乘方。这个活 动还完全不为人所知。当我给卑贱物一种崇高的意义,给寻常物 一副神秘的模样,给已知物以未知物的庄重,给有限物一种无限 的表象,我就将它们浪漫化了。——对于更崇高的物、未知物、 神秘物、无限物,方法则相反——它们将通过对应的联系被开方 ——于是它们获得了寻常的表达。 此即浪漫哲学。浪漫语言学,交替提升和降低。浪漫是诺瓦利斯艺术理念的体现,是其看待世界的一种眼光,也是个人真实情感的释放。浪漫的世界是对真实与神秘、崇高与无限的探索,他强烈渴望将自我的浪漫情怀与世界的存在形式同一化。浪漫的世界也是一个纯净的世界,尘世的俗气在这里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充满情感与信仰的和谐社会。自我的精神理想在浪漫世界里得以实现,世界因此而还原出最真实的表象。世界的浪漫化过程就是将个人内心情怀自由抒发的过程,也是探寻崇高的信仰的过程;是让客观世界神秘化的过程,也是使宇宙从有限延伸向无限的过程。浪漫的世界是诺瓦利斯将内心情感无限放大的结果。诗人建立起一个浪漫的世界,世界就存在其心中。在他看来,浪漫的世界才是最真实的,因而表现为真实的存在;现实的世俗世界是没有诗意的,是被浪漫的世界排斥的。诺瓦利斯在选择浪漫的同时,就舍弃了客观现实,浪漫的世界才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真实。韦勒克认为,“ 浪漫的 则意味着基本的,真正实在的,当今已经变得时髦的说法,即 存在主义的”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浪漫存在于诺瓦利斯的艺术理想中,也存在于超验的世界中。

二、浪漫的理念与客观现实

正因为浪漫的理念与客观现实保持了一段距离,所以浪漫表现为神秘、不易把握的。诺瓦利斯在《百科全书》断片的第 323 条写道: 未知之物、神秘之物是一切的结果和开端(我们真正认识的, 只是认识自己的事物)。由此得出结论。凡是不可理解的皆处于不 完善状态(自然)——应该使之逐渐变得可以理解。概念或认识 是散文——中性物。两端是正和负。遥远的哲学听起来像诗 ——因为向远方的每声呼唤会变成元音。在遥远的哲学两诺瓦利斯美学思想中的诗意

诺瓦利斯美学思想中的诗意

端或环 绕它的,是正诗和负诗。因此,一切在距离中变成诗——诗篇。 距离中的行动。遥远的山、遥远的人、遥远的事件等等,一切变 得浪漫,由此产生了我们的原诗的本性。夜与 朦胧之诗。由此可见,浪漫的事物就是未知与神秘的事物,外部世界因具有神秘的因素而体现出浪漫的气息。找寻浪漫就是探索未知、发掘神秘的世界,浪漫是包含在世 5 界的正、负两极之间的神秘因素。浪漫在诗中产生,浪漫的世界因而就是一个诗意的世界。所以在诺瓦利斯眼里,浪漫的就是诗意的。发现诗意的过程就是认识世界的过程,世界就在他的歌颂中走向神秘与无限的境地。概念是中性的,所以浪漫或诗意是只能描述而无法定义的。认识也是中性的,故不论是对内心的审视还是对自然的赞颂,都应是充满诗意的。审视内心意味着诺瓦利斯对诗化人生的渴望;赞颂自然意味着一种诗化自然的超验理念。从内心世界到外部自然,充斥着世界的元素就是浪漫。

三、爱是浪漫情感最直接的表达。“爱从来就是表现浪漫,或者爱的艺术总是浪漫的。”正因为诺瓦利斯关于浪漫的艺术理念是面向全世界的,所以浪漫的爱的观念超越了男女之间的情爱,具有一种泛爱的特质。他对索菲的怀念是一种爱,对黑夜与死亡的赞美是一种爱,对基督的歌颂也是一种爱。爱走出了他的胸怀,投入了自然与上帝的怀抱,成为最深沉的情感表达。“诗人表现世界,不是对世界的简单描写,而是要给予世界精神的内涵。”爱承担了这神圣的使命。正是在爱的召唤下,世界走向了浪漫,充满了诗意。爱是最具浪漫情怀的表现,它能促使矛盾向美好的方面转化。在爱的影响下,世界表现出平静、和谐的一面。世界因为爱的存在而充满生机,人的生命也因此能够走向永恒之境,浪漫的内涵也因爱的因素而显得厚重。 第四,浪漫是对生与死的融合。生即正,死即负,正诗和负诗都是表现浪漫内涵的诗。浪漫不仅表现为对生命的赞美,同时也包含对死亡的渴望。“死亡乃是我们生命的浪漫化原则。死即负,生即正。——死使生变得强大。”由此可见,浪漫是伴随着一个人由生入死的精神理念。在人的身体消逝后,浪漫的气息仍然以一种精神不朽的方式继续存在。死亡已经不再具有令人恐怖的意味,它成为诺瓦利斯赞美的对象。死亡是衡量生命长短的标尺;

另一方面,死亡也是在超验世界中获得新生的标志。穿越死亡就意味着走向无限与永恒,浪漫的诗意因此从经验世界延伸到了无限的超验世界,整个世界都是浪漫的。 最后,在诺瓦利斯眼中,自然不仅是神奇的,而且也是具有灵性的。具有灵性 6 的自然一方面体现出了上帝的绝对意志,另一方面也表现出浪漫的意味。自然是一台表现浪漫气息的风琴。诗人将心曲倾诉于自然,自然用诗意的方式演奏出浪漫的心曲,诗人的内心情怀与自然的意蕴共同演奏出思想的乐章。诗化的自然就是最具浪漫品质的自然。纷纷飘落的音符是最具浪漫成分的因素,自然之母所产生的浪漫因素就散落在日月星辰、山河湖海、花草鱼虫的世界中,诗意在美好的图景中尽显。描写自然的诗是浪漫的诗,“它解放了物化的精神,重新给它注入生命,揭示出了自然的真正本质,只有被诗的神秘语言所转化了的自然才能替精神展现它珍贵的天性。”自然的本质在诺瓦利斯眼里已经不再是物理世界,而是诗意的世界。诗化的自然中处处有浪漫,处处有诗意。 其实诺瓦利斯诗化自然的目的并不在自然本身,真正的目的则是依托自然表达出诗人的浪漫理念。浪漫意味着诗人用诗意的眼光来审视内心、看待自然直至面对上帝。他在《新断片》的第 180 条写道,“……基督是一个如此高贵的同胞。这种万有者的个体色彩,正是他的浪漫化要素。所以,每个民族的神甚至个人的神,都是一个已经浪漫化的宇宙。个性是自我的浪漫要素。”基督之所以成为浪漫的化身,是因为他是世间万物之神。基督将浪漫的因素播撒向宇宙的各个角落,作为个体的世间万物都受惠于他的恩赐。所以,浪漫一方面是诺瓦利斯内在情绪的表达,另一方面也是神灵意志的体现。上帝在其眼中终究体现出浪漫与人性的一面。

诺瓦利斯美学思想中的诗意

冯亚琳认为,对浪漫的理念“应当理解成为人对世界和生活感受的转变,应理解成为一切艺术形式和科学的相互渗透和混合。 世界的浪漫化 即是世界的诗化,也就是说,浪漫作家主张用诗来替代生活,主张借助诗来达到 原初的意义。 ” 浪漫的情绪有助于人们更加清楚地看待世界;人们用诗一般的语言去挖掘美的感悟,聆听上帝的感召。浪漫的理念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美学层面上,而具有了哲学的意味:它是诺瓦利斯看待世界的独特眼光,也是世界本质意义的表达。

综上所述,诺瓦利斯对浪漫内涵的阐释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浪漫是一种看待世界的独特视角;(2)浪漫是未知与神秘的象征;(3)浪漫是对爱的表达;(4)浪漫是生与死的融合,是走向超验世界的独特体验;(5)浪漫是充满灵性与神性的。浪漫是一个丰富的概念。浪漫的世界是一个诗的世界,诗意是统领一切浪漫内涵的理念。诺瓦利斯用诗的方式将浪漫的内涵串连在一起,从而走向哲学层面的无限与永恒的境界 。 2. 浪漫的诗 浪漫的诗是阐释浪漫理念的最佳载体,是审视内心与走入超验世界的途径。它承载着诺瓦利斯的艺术理想——建构一个诗意的世界。 首先,浪漫的诗表现为一种世界的存在方式。世界因诗而存在,世界因诗而真实。诺瓦利斯认为,“人类世界乃是诸神的共同器官。诗使他们联合起来,就像使我们联合起来。”“诗是纯粹而绝对的实在。这是我的哲学核心。愈是诗性的则愈真实。”由此可见,世界的普遍联系建立在诗的基础上;没有诗,世界就不是一个可以联合的整体。诗就是真理,它带给世界真实,世界的面貌表现为浪漫的诗的意志。诗是世界的内在肌理,浪漫的情绪因此沉入世界的角落。“唯有艺术家才能参透生命的真谛。”因此,诗人成为了真理的探索者与发现者。

参考文献:

[1]冯亚琳:《德语文学与文化——阐释与思辨》,重庆出版社,2007 年。

[2]冯至:《冯至全集》(第七卷),范大灿(编),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年。

[3]谷裕《:现代市民史诗——十九世纪德语小说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 年 。

[4]谷裕《:隐匿的神学——启蒙前后的德语文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年 。

[5][德]汉斯·昆、瓦尔特·延斯《:诗与宗教》,李永平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年 。

[6][德]亨利希·海涅:《浪漫派》,薛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年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48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