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分析意境型等四种)

更新时间:2024-01-02 11:3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

第一节 分析意境型

一、提问方式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4.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5.这首诗(词)是怎样描写景色的? 二、鉴赏知识积累

意境答题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三、答题技巧 1.解题步骤:

- 1 -

固定模式分为三个部分:描摹诗歌图景、概括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或情感。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意象),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画面或再现画面。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意境的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此诗情境氛围的特点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2.答题表述模式:

诗歌(词)通过(特点+意象),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创设了 意境,表达了诗人 的情感(理想、志趣)。 四.典型题例

1.(2004年广东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 2 -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参考答案:答题要点:

第一步找出意象:因题中已点出可省略。 第二步描绘客观画面,联系主观情感:“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意,“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孤独,“我”也孤独。

第三步概括意境特点:“片云”、“孤月”意境凄凉,“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

第四步分析点明情感(或分析点明情景交融意境):“片云”、“孤月”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两联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或孤清)的意境。)

四.针对练习

1.(2004年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 3 -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① 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

答:营造凄清寂寞的意境。 ② 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 4 -

答:以动写静,反衬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达船声。

注:元九:元稹,白居易的挚友。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江州途中,而元稹已于5个月前贬通州。

(1)、这首诗前三句连用“灯”字,创设出“灯前读诗”、“诗尽灯残”“灭灯暗坐”三个意象。这样写创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答:创设了黑夜中凄清的环境,思念中凄苦的心情,贬谪中凄凉的人生。

(2)、诗中第四句写“逆风吹浪达船声”有何用意? 答::明写江中狂风大浪,暗指险恶的政治风浪。

第二节 分析技巧型

一、提问方式

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 5 -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4.某句是名句,说说它妙在何处。 二、鉴赏知识积累

1.常用手法: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映衬(又分为正衬和反衬)、象征、联想、想象、用典、对比、对照、动静结合、变换抒情角度、白描、渲染等。

2.区分几个概念,明确答题的内容和角度

问“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问“修辞手法”,则答所运用的修辞格;(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

问“艺术(表达)技巧”,则答想像、联想、衬托(正衬或反衬)、对比、象征、用典、化用等。 三.答题技巧 1.答题步骤:

- 6 -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2.答题表述模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四.典型题例

1.(2003年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试题

望海楼①(米芾)

云间铁瓮②近青天,缥缈飞楼白尺连。三峡江声流笔

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③起白烟。忽忆赏心何处

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注]①望海楼:宋时在镇江城内。②铁瓮:镇江古有“铁瓮城”之称。③沧州:滨水的地方。

(1)这首诗的颈联多角度写景,请具体说明其中的两点(2分) 答::(1)色彩(红、白) (2)声音(画角)(3)动态(催、起)

- 7 -

五.针对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书所见(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取一种,作具体分析。

答案:这首诗运用以景写情的手法。萧萧寒声,儿童夜捉促织,相互映衬,以此表现诗人客居他乡的孤寂之情或思乡之情。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杳杳寒山道 (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疾疾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曾说,这首诗通篇充满了“寒意”,句句使用迭字的艺术显示了威力,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答:同意。“杳杳”言路深幽远,渲染了“寒”的气氛,“落落”言涧边寂寥冷落,给人以空旷寂寞之感;“啾啾”状鸟叫之声,以有声写无声;“淅淅”以风声描风的动态之感,从声音上渲染环境的肃杀;“纷纷”绘雪飞舞之状,从视觉上表现环境的肃杀;“朝朝、岁岁”

- 8 -

从时间上点染寒意之久。这些迭字从不同角度运力,共同完成了整首诗寒冷氛围的营造工作。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夜归临皋注(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保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这首词是作者元直五年(1082)九月在黄州(今涛北黄冈)谪所所作。

(经常愤恨这个躯体不属于我自己,什么时候能忘却为功名利禄而奔竞钻营!趁着这夜深、风静、江波坦平,驾起小船从此消逝,泛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 ①?? 作者因何而醉?试结合全词分析其思想原因。 答:抱负不得伸展,身不由己,不能摆脱人世间的名缰利索。或答为“理想不能实现,心为物役”等,意思对即可。

②“夜阑风静縠纹平”一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h

ú

- 9 -

答:一语双关,既写自然景象,又写作者的心境。或答为“情景交融(以景寓情、虚实结合)既写自然景象,又写作者的心境。”意思对即可。

第三节 语言特色型

一.提问方式

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3.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二.鉴赏知识积累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语言特色常用答题术语: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三.答题示例 1.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答题表述模式:

- 10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45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