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勘察设计试题库

更新时间:2024-03-03 18:1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绪论

一、填空题

1、现代交通运输由( 铁路、公路、水运 )、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2、根据我国高速公路网规划,未来我国将建成布局为“7918”的高速公路网络。其中“7918”是指( 七条射线、九条纵线、十八条横线 )。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五个等级。

4、各级公路能适应的年平均日交通量均指将各种汽车折合成( 小客车 )的交通量。 5、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 分向、分车道 )行驶并应(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6、高速公路和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 20 )年预测;具有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和二、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 15 )年预测。

7、设计交通量预测的起算年应为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 计划 )通车年。 8、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将设计车辆分为(小客车、载重汽车、鞍式列车 )三种。 9、设计速度是确定公路( 几何线形 )的最关键参数。

10、《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将公路服务水平划分为( 四 )级。其中高速、一级公路以(车流密度)作为划分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设计时采用( 二 )级。

1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二、三级公路以(延误率和平均运行速度)作为划分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设计时采用( 三 )级。

12、公路勘测设计的阶段可根据公路的性质和设计要求分为( 一阶段设计、二阶段设计、三阶段设计)三种。 二、选择题

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容许的交通组成是( A )。

A 专供汽车行驶 B 专供小客车行驶 C 混合交通行驶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 A )。

A 年平均昼夜交通量 B 日平均小时交通量 C最大交通量 3、公路设计交通量是指( C )。

A 公路设计时的交通量 B公路竣工开放交通时的交通量 C 设计年限末的交通量

4、双车道二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流量为( C )。

A 1000-4000辆 B 3000-7500辆 C 5000~15000辆 5、确定公路等级的重要依据是(B )。

A 设计车辆 B 交通量 C 设计车速 6、公路的设计车速是指在该设计路段内(B )行车速度。

A 最小 B 最大 C 受限制部分所能允许的最大 三、名称解释

1.公路技术标准: 是指一定数量的车辆在车道上以一定的设计速度行驶时,对路线和各项工程的设计要求。 2.设计车速:是指在气候条件良好,交通量正常,汽车行驶只受公路本身条件影响时,驾驶员能够安全、舒适驾驶车辆行驶的最大速度。

3.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公路某段面的交通流量(即单位时间通过公路某段面的车辆数目)。 4.公路通行能力:是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公路上某一路段适应车流的能力,以单位时间内通过的

最大车辆数表示。通行能力分为基本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两种。 四、问答题

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与这些运输方式比较,公路运输有哪些特点? 答:现代交通运输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及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其中

①铁路运输:运量大、运程远,在交通运输中起着主要作用; ②水运运输:运量大、成本低,运速慢且受到航道的限制;

③航空运输:速度快、成本高,服务于远距离和有时间要求的客货运输; ④管线运输:适用于液态、气态、散装粉状物体的运输。 与这些运输方式比较,公路运输有如下特点:

①机动灵活,能迅速集中和分散货物,做到直达运输。

②受交通设施限制少,是最广泛的一种运输方式,也是交通运输网中其他各种运输方式联系的纽带。 ③适应性强,服务面广,时间上随意性强,可适于小批量运输和大宗运输。 ④公路运输投资少,资金周转快,社会效益显著。

⑤与铁路、水运比较,公路运输由于汽车燃料价格高,服务人员多,单位运量小,所以在长途运输中,其运输成本偏高。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将我国公路分为哪几个等级?

答:交通部颁布的国家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将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其中: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应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一级公路为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可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二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三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四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或单车道公路。 3.简述公路“两阶段勘测设计”的程序步骤。

答:两阶段勘测设计是公路测设一般所采用的测设程序。其步骤为:先进行初测、编制初步设计和工程概算;经上级批准初步设计后,再进行定测、编制施工图和工程预算。也可直接进行定测、编制初步设计;然后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通过补充测量编制施工图。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

答:公路主要技术指标一般包括:设计速度、行车道数及宽度、路基宽度、最大纵坡、平曲线最小半径、行车视距、桥梁设计荷载等。 5.设计速度的定义是什么?

答:所谓设计速度是指在气候条件良好,交通量正常,汽车行驶只受公路本身条件影响时,驾驶员能够安全、舒适驾驶车辆行驶的最大速度。

设计速度是公路设计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最关键参数。

第二章 平面设计

一、填空题

1、公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是指( 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

2、两个转向相同的相邻曲线间以直线形成的平面线形称为( 同向)曲线,而两个转向相反的相邻曲线间以直线形成的平面线形称为( 反向 )曲线。

3、在转向相同的两相邻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直线长度一般不小于( 6V或6倍设计车速 )。

4、在转向相反的两相邻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直线长度一般不小于(2V或2倍设计车速 )。

5、汽车通过弯道时,由于横向力系数的存在,它不仅影响到乘客的舒服度,还增加了(燃油)消耗和(汽车轮胎)磨损。

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的园曲线最小半径可分为(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三种。

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的园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10000 )米。

8、《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当园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 ),应设缓和曲线。但( 四级)公路可不设缓和曲线,用直线径相连接。

9、《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缓和曲线采用(回旋线),其方程表达式为(、R·L=A)。

10、无中间分隔带公路的超高缓和段过渡形式可采用三种方式,即(绕内边缘线旋转、绕中轴旋转、绕外边缘线旋转)。

11、圆曲线上全加宽值的大小与(设计车型、平曲线半径、设计车速)等因素有关。

1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当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米时,应在平曲线(内侧)设置加宽。 13、当公路需要加宽时,四级公路和山岭重丘区的三级公路采用第(第一类加宽)类加宽值;其余各级公路采用第(第三类加宽)类加宽值;对于不经常通集装箱运输半挂车的公路,可采用第(第二类加宽)类加宽值。

14、我国测量坐标系统通常有三种,即(大地坐标系统、高斯3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15、停车视距计算中的眼高和物高《设计规范》规定为:眼高(1.2)米,物高(0.1 )米。 16、行车视距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等四种。 17、停车视距可分解为(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安全距离)等三部分距离。

18、《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高速和一级公路应满足(停车)视距的要求;二、三、四级公路应保证(会车)视距的要求。

19、平曲线上行车视距的检查有两种方法,一是(解析法),另一是(几何法)。

20、平面线形组合的基本型是按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的顺序组合起来的线形形式。 二、选择题

1、横向力系数的定义( A )。

A 单位车重上受到的横向力 B 横向力和竖向力的比值 C横向力和垂向力的比值 2、超高附加纵坡度,是指超高后的( B )纵坡比原设计纵坡增加的坡度。

A外侧路肩边缘 B外侧路面边缘 C路面中心

3、无中央分隔带的公路缓和段上的超高,绕内边轴旋转时,是指( B )的路面内侧边缘线保留 在原来的位置不动。

A 路基未加宽时 B 路面未加宽时 C 路面加宽后 4、公路弯道加宽一般在( B )进行。

A 外侧 B 内侧 C 中侧 5、双车道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 C )。

A 超车视距 B 停车视距 C 会车视距 6、高速、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 A )。

A 停车视距 B会车视距 C 超车视距 7、新建双车道公路的超高方式一般采用( A )。

A 内边轴旋转 B 中轴旋转 C 外边轴旋转

2

8、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况下的超高构成可采用( B )。

A 内边轴旋转 B外边轴旋转 C 中轴旋转 9、一般公路在旧公路改建时的超高构成可采用( C )。

A 内边轴旋转 B 外边轴旋转 C 中轴旋转

10、公路直线部分的路拱横坡度为2%,则公路圆曲线部分最小超高横坡度应是( B )。

A 3% B 2% C 5 % D非定值 11、反映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横向安全、稳定程度的指标是( D )。

A 离心力 B 横向力 C 垂向力 D横向力系数 12、基本型平曲线,其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之比宜为( A )。

A 1:1:1 B 1:2:1 C 1:2:3 D 3:2:1 13、汽车转弯行驶时的理论轨迹为( D )。

A 二次抛物线 B 高次抛物线 C 双柳线 D回旋曲线 14、技术标准规定各级公路最大容许合成坡度的目的是(A )。

A 控制急弯和陡坡的组合 B控制最大超高横坡度 C 保证冰雪路面行车安全 D比纵坡指标更科学合理

15、不使驾驶员操作方向盘感到困难的平曲线最小长度为设计车速的(D )行程。

A 3s B 5s C 6s D 9s 16、横净距是指视距线至( C )的法向距离。

A 路中线 B 路面内边缘线 C行车轨迹线 D 路基内边缘线 17、各级公路超高横坡度的最小值是( B )。

A 1.5% B 2% C 3% D 路拱横坡度 三、名称解释

1.横向力系数:即单位车重上受到的横向力。

2.缓和曲线:是指有超高的平曲线中,由直线段的双向横坡过渡到园曲线的单向横坡所需设置的渐变段曲线。

3.缓和曲线的切线角:缓和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与起点(ZH或HZ)切线相交所组成的角。 4.停车视距:汽车行驶时,自驾驶员看到障碍物时起,至在障碍物前安全停止,所需要的最短距离。 5.超车视距:在双车道公路上,后车超越前车时,从开始驶离原车道之处起,至在与对向来车相遇之前,完成超车安全回到自己的车道,所需要的最短距离。 四、问答题

1.设置缓和曲线的目的是什么? 答:设置缓和曲线的目的是:

①有利于驾驶员操纵方向盘; ②消除离心力的突变,提高舒适性; ③完成超高和加宽的过渡;

④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美观。 2.确定缓和曲线最小长度需从哪几个方面考虑? 答:①控制离心加速度增长率,满足旅客舒适要求; ②根据驾驶员操作方向盘所需经行时间; ③根据超高渐变率适中;

④从视觉上应有平顺感的要求考虑。 3.何谓超高?设置超高的原因及条件分别是什么?

答:①平曲线超高:为了抵消汽车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内侧低的单向横坡的形式。

②设置超高的原因:将弯道横断面做成向内倾斜的单向横坡形式,利用重力向内侧分力抵消一部分离心力,改善汽车的行驶条件。

③设置超高的条件是: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 4.简述无中央分隔带超高缓和段绕内边轴旋转的形成过程。

答:即将路面未加宽时的内侧边缘线保留在原来位置不动。其旋转形式为:

①在超高缓和段以前,将两侧路肩的横坡度渐变为路面的双向横坡度

i0分别同时绕外侧路面未加宽时的边缘线旋转,使i0逐

i1,这一过程的长度为L0,一般取1--2米,但不计入超高缓和段长度内;

i1绕中轴旋转同时向前推进,直到使外侧的i1逐渐变为内侧路面的i1,

②将外侧路面连同外侧路肩的这一过程的长度为

L1;

i1整体绕路面未加宽时的内侧边缘线旋转同时向前推进,直至

③将内外侧的路面和路肩的单向横坡度单向横坡度1逐渐变为全超高横坡度④超高缓和段全长

iib为止,这一过程的长度为L2;

LC?L1?L2。

5.简述无中央分隔带超高缓和段绕中轴旋转的形成过程。

答:即将路面未加宽时的路面中心线保留在原来位置不动。其旋转形式为:

①在超高缓和段以前,将两侧路肩的横坡度变为路面的双向横坡度

i0分别同时绕外侧路面未加宽时的边缘线旋转,使i0逐渐

i1,这一过程的长度为L0,一般取1--2米,但不计入超高缓和段长度内;

i1绕中轴旋转同时向前推进,直到使外侧的i1逐渐变为内侧路面的i1,

②将外侧路面连同外侧路肩的这一过程的长度为

L1;

i1整体绕路面未加宽时的中心线旋转同时向前推进,直至单向

③将内外侧的路面和路肩的单向横坡度

横坡度

i1逐渐变为全超高横坡度ib为止,这一过程的长度为L2;

LC?L1?L2。

④超高缓和段全长

6.行车视距的种类有哪些?分述其构成并说明各级公路对行车视距的规定。 答:①行车视距的种类有:停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等。

②其构成为:

停车视距:由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和安全距离等三部分构成; 会车视距:由停车视距的二倍组成;

超车视距:由加速行驶距离、超车在对向车道行驶的距离、超车完了时,超车与对向汽车之间的安全距离、超车开始加速到超车完了时对向汽车的行驶距离等四部分组成。

③《标准》规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满足停车视距的要求;二、三、四级公路必须保证会车视距。

b9?hc?ai0?ib?1.5?3%??6%?0.315(m)22

?hc?ai0?(a?Bj)ib?1.5?0.03?2.5?0.06??0.105(m)第三章 纵断面设计

一、填空题

1、在公路路线纵断面图上,有两条主要的线:一条是( );另一条是( )。 2、纵断面的设计线是由( )和( )组成的。

3、纵坡度表征匀坡路段纵坡度的大小,它是以路线( )和( )之比的百分数来度量的。 4、新建公路路基设计标高即纵断面图上设计标高是指:高速、一级公路为( )标高;二、三、四级公路为( )标高。

5、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主要阻力有( )阻力、( )阻力、( )阻力和( )阻力等四种。

6、缓和坡段的纵坡不应大于( ),且坡长不得( )最小坡长的规定值。

7、二、三、四级公路越岭路线的平均坡度,一般使以接近( )和( )为宜,并注意任何相连3KM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宜大于( )。

8、转坡点是相邻纵坡设计线的( ),两坡转点之间的距离称为( )。

9、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应避免插入( )平曲线,或将这些顶点作为反向平曲线的( )。

10、纵断面设计的最后成果,主要反映在路线( )图和( )表上。 二、选择题

1、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是指( )。

A 路基中线标高 B 路面边缘标高 C 路基边缘标高 D路基坡角标高 2、设有中间带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其路基设计标高为( )。

A 路面中线标高 B 路面边缘标高

C 路缘带外侧边缘标高 D 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标高 3、凸形竖曲线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地确定,主要根据( )来选取其中较大值。

A 行程时间,离心力和视距 B 行车时间和离心力 C 行车时间和视距 D 视距和理性加速度 4、竖曲线起终点对应的里程桩号之差为竖曲线的( )。

A切线长 B 切曲差 C 曲线长

5、平原微丘区一级公路合成坡度的限制值为10%,设计中某一路段,按平曲线半径设置超高横坡度达到10%

则此路段纵坡度只能用到( ).

A 0% B 0.3% C 2% D3%

6、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引力的大小等于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 )行驶。

A 加速 B 等速 C 减速 D 无法确定 7、最大纵坡的限制主要是考虑( )时汽车行驶的安全。

A 上坡 B 下坡 C 平坡 8、确定路线最小纵坡的依据是( )。

A 汽车动力性能 B 公路等级 C 自然因素 D 排水要求

9、公路的最小坡长通常是以设计车速行驶( )的行程来规定的。

A 3-6s B 6-9s C 9-15s D 15-20s 10、在平原区,纵断面设计标高的控制主要取决于( )。

A 路基最小填土高度 B 土石方填挖平衡

C 最小纵坡和坡长 D 路基设计洪水频率 11、在纵坡设计中,转坡点桩号应设在( )的整数倍桩号处。

A 5m B 10m C 20m D 5.0m 1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竖曲线采用( )。

A 二次抛物线 B 三次抛物线 C 回旋曲线 D 双曲线 13、路基设计表是汇集了路线( )设计成果。

A 平面 B 纵断面 C 横断面 D 平、纵、横 14、各级公路的最小合成坡度,不应小于( )。

A 0.3% B 0.4% C 0.5% D 0.6% 三、名称解释 1.公路的纵坡度 2.平均纵坡 3.合成坡度 4.爬坡车道 5.转坡角 四、问答题

1.在纵断面设计中,确定最大纵坡和最小纵坡的因素分别有哪些?

2.缓和坡段的作用是什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对设置缓和坡段有何规定? 3.确定竖曲线最小半径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4.简述平、纵面线形组合的基本原则。 5.纵断面设计时怎样考虑标高控制? 6.确定转坡点位置时应考虑哪些问题?

7.路线纵断面设计应考虑哪些主要标高控制点? 8.简述纵断面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五、计算题

1.某二级公路连续纵坡设计时第一坡段纵坡为7%,长度为200米;第二坡段纵坡为6%,长度为300米,则第三坡段纵坡为5%的坡长最多可拉多长?

纵坡长度限制表(米)

5% 900 6% 700 7% 500 2.某公路有连续三个变坡点分别为:K8+700、K9+100、K9+380,对应的设计标高分别为:77.756米、65.356米、68.716米。若在变坡点K9+100处的竖曲线半径为3000米,试计算:

(1)该竖曲线要素及起止点桩号;

(2)桩号K8+980、K9+060、K9+150、K9+220的路基设计标高。

3.某路段中有一变坡点桩号为K15+450,高程为66.770米,其相邻坡段的纵坡分别为—3.68%和+2.06%。为保证路基的最小填土高度,变坡点处的路基设计标高不得低于68.560米。试进行:

(1)计算竖曲线半径最小应为多少米(取百米的整数倍数)? (2)用确定的竖曲线半径计算竖曲线起止点桩号。

一、参考答案 1、地面线、设计线 2、直线(均坡线)、竖曲线 3、高差、水平距离

4、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路基边缘 5、空气、滚动、坡度、惯性 6、3%、小于 7、5%、5.5%、5% 8、交点、坡长 9、小半径、拐点

10、纵断面设计、路基设计 二、参考答案 1、C 路基边缘标高

2、D 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标高 3、A 行程时间,离心力和视距 4、C 曲线长 5、A 0% 6、B 等速 7、B 下坡 8、D 排水要求 9、A 3-6s

10、A 路基最小填土高度 11、B 10m 12、A 二次抛物线 13、D 平、纵、横 14、C 0.5% 三、参考答案

1.公路的纵坡度:是指公路中线相邻两变坡点之间的高差与水平距离比值的百分比。 2.平均纵坡:是指一定长度的路段纵向所克服的高差与该路段长度的比。

3.合成坡度:是指在公路平曲线上既有纵坡又有横向超高时纵坡与超高横坡的矢量和。 4.爬坡车道:是指在陡坡路段正线行车道外侧增设的供载重车辆行驶的专用车道。 5.转坡角:纵断面上相邻两纵坡线相交,后坡线相对前坡线的转角。 四、参考答案

1.答:⑴确定最大纵坡因素有:

①汽车的动力性能:考虑公路上行驶的车辆,按汽车行驶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来确定;

②公路等级:不同的公路等级要求的行车速度不同;公路等级越高、行车速度越大,要求的纵坡越平缓;

③自然因素:公路所经过的地形、海拔高度、气温、雨量、湿度和其它自然因素,均影响汽车的行驶条件和上坡能力。

⑵确定最小纵坡的因素有: ①路基的纵向排水; ②路面的纵、横向排水。

2.答:⑴ 缓和坡段的作用是:改善汽车在连续陡坡上行驶的紧张状况,避免汽车长时间低速行驶或汽车下坡产生不安全因素

⑵《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对设置缓和坡段的规定:对于不同设计速度的公路,连续上坡(下坡)时应在不大于相应纵坡最大坡长范围内设置缓和坡段,且缓和坡段的纵坡度不应大于3%,长度应符合纵坡长度的规定。

3.答:⑴对于凸形竖曲线应考虑:①缓和冲击;②经行时间不宜过短;③满足视距要求。

⑵对于凹形竖曲线应考虑:①缓和冲击;②前灯照射距离要求;③跨线桥下视距要求;④经行时间不宜过短。

4.答:①应能在视觉上自然地诱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

②平面与纵断面线形的技术指标应大小均衡,不要悬殊太大,使线形在视觉上和心理上保持协调; ③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安全行车; ④应注意线形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的配合与协调。

5.答:纵断面设计时标高控制的考虑是:①在平原地区,主要由保证路基最小填土高度所控制;②在丘陵地区,主要由土石方平衡、降低工程造价所控制;③在山岭区,主要由纵坡度和坡长所控制,但也要从土石方尽量平衡和路基附属工程合理等方面适当考虑;④沿河受水浸淹、沿水库、大、中桥桥头等地段,路基一般应高出设计频率的计算水位(并包括雍水和浪高)0.5m以上;⑤当设计公路与铁路平面交叉时,铁路轨道的标高为控制标高;⑥当设计公路与公路、铁路立交时,满足跨线净空高度的要求;⑦还应考虑公路起终点、垭口、隧道、重要桥梁、排灌涵洞、地质不良地段等方面的要求。 6.答:确定转坡点位置时应考虑:

①尽可能使填挖工程量最小和线形最理想;

②使最大纵坡、最小纵坡、坡长限制、缓和坡段满足有关规定的要求; ③处理好平、纵面线形的相互配合和协调;

④为方便设计与计算,变坡点的位置一般应设在10米的整数桩号处。

7.答:路线纵断面设计应考虑的主要标高控制点有:路线的起终点、越岭垭口、重要桥梁涵洞的桥面标高、最小填土高度、最大挖深、沿溪线的洪水位、隧道进出口、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点、与铁路交叉点及受其他因素限制路线必须通过的标高。 8.答: 纵断面设计的方法与步骤是:

(1)做好准备工作;①按比例标注里程桩号和标高,点绘地面线;②绘出平面直线与平曲线资料,以及土壤地质说明资料;③将桥梁、涵洞、地质土质等与纵断面设计有关的资料在纵断面图纸上标明;④熟悉和掌握全线有关勘测设计资料,领会设计意图和设计要求。 (2)标注控制点;

(3)试定纵坡;

(4)调整纵坡;对照技术标准,检查纵坡是否合理,不符合要求时则应调整纵坡线。 (5)核对;选择有控制意义的重点横断面“戴帽”检查。 (6)定坡;纵坡线经调整核对后,即可确定纵坡线。

(7)设置竖曲线;根据技术标准、平纵组合均衡等确定竖曲线半径,计算竖曲线要素。 (8)根据已定的纵坡和变坡点的设计标高及竖曲线半径,即可计算出各桩号的设计标高。 五、参考答案

1.解:设第三坡段最多可拉X米

200300x???1700900 则有 500

解得x?154.28m

故可拉154.28米

2.解:(1)计算该竖曲线要素及起止点桩号

i1?i2?65.356?77.756?12.4???3.1%(K9?100)?(K8?700)400 68.716?65.3563.36??1.2%(K9?380)?(K9?100)280

L?R???R?i1?i2?3000??0.031?0.012?129(米)

T264.52L129E???0.693T???64.52R2?300022(米) (米)

竖曲线起点桩号= (K9+100)-64.5= K9+035.5 竖曲线止点桩号= (K9+100)+64.5= K9+164.5 (2)计算桩号K9+060、K9+150的路基设计标高。 ①对于K9+060:

2??K9?060???K9?035.5??h?2?300024.52??0.1006000(米)

路基设计标高=65.356+[(K9+100)-(K9+060)]?3.1%+ 0.100=66.696(米) ②对于K9+150:

2??K9?164.5???K9?150??h?2?300014.52??0.0356000(米)

路基设计标高=65.356+[(K9+150)-(K9+100)]?1.2%+ 0.035=65.991(米) 3.解:(1)计算竖曲线半径最小值如下:

外距E?68.560?66.770?1.79(米)

T21R2??21E?E??T?R??2R42R2由 和 有

R?得

8E?2?8?1.79?4346.29(?0.0368?0.0206)2(米)

依题意(取百米的整数倍数)可得R=4400(米) (2)计算该竖曲线起止点桩号

L?R???R?i1?i2?4400??0.0368?0.0206?252.56(米)

T2126.282L252.56E???1.812T???126.282R2?440022(米) (米)

竖曲线起点桩号=(K15+450)-126.28= K15+323.72 竖曲线止点桩号=(K15+450)+126.28= K15+576.28

第四章 横断面设计

一、填空题

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路基横断面由( )、( )、( )以及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变速车道等组成。

2、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横断面由( )、( )以及错车道组成。 3、路基填土高度小于( )米大于( )米的路堤称为一般路堤。 4、路基挖方深度小于( )米、一般地质条件下的路堑称为一般路堑。 5、路基边坡的坡度,习惯上用边坡的( )与( )的比值来表示。

6、为防止零星土石碎落物落入边沟,通常在路堑边坡坡脚与边沟外侧边缘之间,设置( )。 7、若平均运距( )免费运距时,可不计运费。

8、土石方纵向调配时,从( )体积重心到( )体积重心的距离称为平均运距。 9、计价土石方数量V计=( )+( )。 10、填方=本桩利用+( );挖方=本桩利用+( )。 11、填缺=远运利用+( );挖余=远运利用+( )。

12、本公里土石方调配完毕,应进行公里合计,总闭合核算式为:(跨公里调入方)+挖方+( )=(跨公里调出方)+( )+废方。

13、一般情况下,( )路基和填土高度小于( )米的矮路堤均应设置边沟。 14、中间带由( )及两条左侧( )组成。 15、取土坑分为( )和( )两种方式。

16、路基工程中的挖方按( )体积计算,填方按( )体积计算。 17、横断面设计成果主要是( )和( )。 二、选择题

1、( )的横断面称为典型横断面。

A 特殊设计 B 经常采用 C 不常采用 2、一般路基是指( )。

A 填土高度在12m以下的路堤 B 填土高度在20m以内的路堤 C 边坡采用1:1.5的路堤。 3、一般路堑是指( )。

A 一般地质条件下挖方深度不小于20m的路基

B 一般情况下,挖方深度在10m左右的路基。 C 挖方深度小于20的路基 4、路基土石方的体积数量( )。

A 应扣除桥涵,挡土墙的体积 B不扣除桥涵体积 C 应扣除大、中桥及隧道所占路线长度的体积 5、人工运输土石时,免费运距为第一个( )。

A 20m B 10m C 50m

6、路基填方用土取“调”或“借”的界限距离称为( )。

A 免费运距 B 平均运距 C 超运运距 D 经济运距 7、下面关于横断面上“经济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当地面横坡度不大时,挖方和填方基本平衡的标高控制点 B当地面横坡度较陡时,路基多挖少填的标高控制点 C当地面横坡度很陡时,路基全挖或深挖的标高控制点。 D纵坡面上沿线各种标高控制点的统称。 8、护坡道的作用是( )。

A 减缓路堤边坡保证路基稳定 B 路基排水的重要设施 C 属于路基防护工程范畴 D 设置弃土堆的理想位置 9、绘制横断面图的比例尺一般为( )。

A 1:100 B 1:200 C 1:500 D1:1000 三、名称解释 1.路基标准横断面 2.一般路堤 3.公路用地 4.建筑限界 5.计价土石方 6.积距法 7.免费运距 8.平均运距 9.运量 四、问答题

1.什么是公路横断面图?横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简述新建公路的用地范围是怎样确定的 3.横断面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4.简述横断面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5.简述路基土石方计算的方法与调配原则。

6.路基土石方计算与调配的任务是什么?土石方调配时如何进行校核? 五、计算题

1.某路段两两相邻桩号分别为K1+250(1点)、K1+276(2点)和K1+300(3点),计算出横断面面积分别为:AT1=38.2M、AT2=15.2M、AW2=16.1M和AW3=47.5M。计算K1+250——K1+300路段的填方数量、挖方数量、利用方数量等

2.完善以下路基土方计算表(单位为:M、M、M ):

2

3

2

2

2

2

桩号 挖方 填方 挖方平 填方平 距离 面积 面积 均面积 均面积 0 35.4 / +350 33.6 21.2 +368.45 +380 合计

一、参考答案

1、行车道、中间带、路肩 2、行车道、路肩 3、20、0.5 4、20 5、高度、宽度 6、碎落台 7、小于 8、挖方、填方 9、V挖、V借 10、填缺、挖余 11、借方、废方 12、借方、填方 13、挖方、1.0

14、中央分隔带、左缘带 15、路侧取土坑、路外集中取土坑

42.5 52.8 / 10.2 0 / / / / / 挖方体积 填方体积 本桩利用 填缺 / 挖余 /

+300 16、天然密实方、压实后的

17、路基横断面设计图、路基土石方计算表 二、参考答案 1、B 经常采用

2、B 填土高度在20m以内的路堤

3、A 一般地质条件下挖方深度不小于20m的路基 4、C 应扣除大、中桥及隧道所占路线长度的体积 5、A 20m 6、D 经济运距

7、D纵坡面上沿线各种标高控制点的统称。 8、A 减缓路堤边坡保证路基稳定 9、B 1:200 三、参考答案

1.路基标准横断面:交通部根据设计交通量、交通组成、设计车速、通行能力和满足交通安全的要求,按公路等级、断面的类型、路线所处地形规定的路基横断面各组成部分横向尺寸的行业标准。 2.一般路堤:路基填土高度小于 20m大于0.5m的路堤。

3.公路用地:为修建、养护公路及其沿线设施而依照国家规定所征用的土地。

4.建筑限界:为保证车辆、行人的通行安全,对公路和桥面上以及隧道中规定的一定的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障碍物侵入的空间界限。

5.计价土石方:土石方计算与调配中,挖方数量与用做填方的借方数量均应计价,用于移“挖”作“填”的纵向调配利用方则不应再计价。即计价土石方数量为:V计 = V挖 + V借。

6.积距法:将断面按单位横宽划分为若干个小条块,每个小条块的面积近似按每个小条块中心高度与单位宽度的乘积,然后将每个小条块的面积相加,即得横断面面积。

7.免费运距:土、石方作业包括挖、装、运、卸等工序,在某一特定距离内,只按土、石方数量计价而不计运费,这一特定的距离称为免费运距。

8.平均运距:挖方断面间距中心至填方断面间距中心的距离,称平均运距。 9.运量:土石方运量为平均超运运距单位与土石方调配数量的乘积。 三、参考答案

1.答:①公路横断面图:公路中线的法线方向剖面图,它是由横断面设计线和横断面地面线所围成的图形。

②公路横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有:根据行车对公路的要求,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确定横断面的形式、各组成部分的位置和尺寸。

2.答:新建公路的用地范围是:①填方地段为公路路堤两侧排水沟外边缘(无排水沟时为路堤或护坡道坡脚)以外,挖方地段为路堑坡顶截水沟外边缘(无截水沟为坡顶)以外,不小于1m的土地范围。在有条件的地段,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不小于3m,二级公路不小于2m的土地范围。②桥梁、隧道、互通式立体交叉、分离式立体交叉、平面交叉、交通安全设施、服务设施、管理设施、绿化以及料场、苗圃等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用地范围。③在风砂、雪害等特殊地质地带,设置防护设施时,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用地范围。 3.答:(1)稳定性:在荷载、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不倾覆、滑动、沉陷、塌方。

(2)经济性:工程量小,节约资金。

(3)规范性:断面的某些尺寸必须符合公路规范和设计规范的要求。 (4)兼顾性:要兼顾农田基本建设的要求,要与农田改造、水利灌溉相配合。

4.答: ①按1∶200的比例绘制横断面地面线;

②从“路基设计表”中抄入路基中心填挖高度,对于有超高和加宽的曲线路段,还应抄入“左高”、“右高”、“左宽”、“右宽”等数据;

③根据现场调查所得来的“土壤、地质、水文资料”,参照“标准横断面图”设计出各桩号横断面,确定路幅宽度,填或挖的边坡坡线,在需要各种支挡工程和防护工程的地方画出该工程结构的断面示意图;

④根据综合排水设计,画出路基边沟、截水沟、排灌渠等的位置和断面形式; ⑤分别计算各桩号断面的填方面积(AT)、挖方面积(AW),并标注于图上。

5.答:(1)路基土石方计算的方法:先采用积距法或坐标法分别计算每一设计横断面的填、挖面积,然后利用平均断面法或棱台体积法分别计算相邻断面间的填、挖体积数量,依次类推,可以计算出路线的土石方体积。

(2)路基土石方的调配原则:①先横向后纵向,填方优先考虑本桩利用,以减少借方和调运方数量;②土石方调配应考虑桥涵位置对施工运输的影响,一般大沟不作跨越运输,同时应注意施工的可能与方便,尽可能避免和减少上坡运土;③根据地形情况和施工条件,选用适当的运输方式,确定合理的经济运距;④土方调配“移挖作填”应综合考虑,保护生态环境,避免水土流失;⑤不同的土方和石方应根据工程需要分别进行调配;⑥回头曲线路段,优先考虑上下线的土方竖向调运。

6.答:(1)路基土石方计算与调配的任务是:计算每公里路段的土石数量和全线总土石方工程数量,设计挖方的利用和填方的来源及运距,为编制工程预(概)算、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以及计量支付提供依据。 (2)土石方调配校核的关系式为:

①填方=本桩利用+填缺;挖方=本桩利用+挖余。②填缺=远运利用+借方;挖余=远运利用+废方。③(跨公里调入方)+挖方+借方=(跨公里调出方)+填方+废方。 五、参考答案

1.解:(1)K1+250——K1+276段

11(AT1?AT2)??(38.2?15.2)?26.7M222 11AW?(AW1?AW2)??(0?16.1)?8.1M222

L?(K1?276)?(K1?250)?26M

33V?A?L?8.1?26?211MV?A?L?26.7?26?694MWWTT

AT?(2)K1+276——K1+300段

11(AT3?AT2)??(0?15.2)?7.6M222 11AW?(AW3?AW2)??(47.5?16.1)?31.8M222

L?(K1?300)?(K1?276)?24M

33V?A?L?31.8?24?763MV?A?L?7.6?24?182MWWT T

AT?(3)计算此路段的土石方体积

填方体积为:694+182=876立方米 挖方体积为:211+763=974立方米 本桩利用方体积为:211+182=393立方米

2.解:完善表格如下: 桩号 挖方 填方 挖方平 填方平 距离 挖方填方体本桩填缺 挖余

面积 +300 0 面积 35.4 均面积 / 16.8 均面积 / 28.3 / 50 体积 840 积 1415 利用 840 / 575 /

+350 33.6 21.2 38.1 15.7 18.45 703 290 290 413 +368.45 +380 合计

42.5 52.8 / 10.2 0 / 47.7 5.1 11.55 551 59 59 492

/ / 80 2094 1764 1189 第五章 选线

一、填空题

1、选线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 )和( )都很强的工作。 2、选线一般要经过的三个步骤是( )、( )、( )。 3、根据方案比较深度上的不同,路线方案比较可分为( )和( )两种。 4、平原区地形持征是:地面起伏不大,一般自然坡度都在( )以下。

5、沿溪线布局时,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是( )、( )及( )。

6、越岭线布线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选择( ),确定( ),拟定垭口两侧( )。 7、越岭线展线方式主要有( )、( )、( )等三种。

8、根据地形情况的不同丘陵区路线布设的方式一般按三类地带分段布线:平坦地带( ),斜坡地带( ),起伏地带( )。 二、选择题

1、越岭线在选线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 平面与纵面 B 纵断面 C 地质与土质 2、平原区布线应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关系,一般是( )。

A 穿过城镇 B 离开城镇 C 靠近城镇 3、沿河线应保证不受洪水威胁,其选线的要点首先在于( )。

A 横断面 B 平面与纵面 C 地质与土质 4、沿溪线低线位的优点,其中有( )。

A 平纵面比较顺直平缓,路线线形可采用较高的技术标准

B 路基防护工程少 C 在狭窄河谷地段,路基废方处理容易 三、名称解释 1.公路选线 2.沿溪(河)线 3.越岭线 4.山脊线 四、问答题

1.公路选线一般应考虑哪些原则?

2.在平原区选线的路线布设中,应注意处理好哪些方面的问题? 一、参考答案 1、政策性、技术性

2、全面布局、逐段安排、具体定线 3、原则性方案比较、详细方案比较 4、3度

5、河岸选择、线位高度、桥位选择 6、垭口的位置、过岭标高、展线方式 7、自然展线、回头展线、螺旋展线 8、走直线、走匀坡线、走中间

二、参 考 答 案 1、B 纵断面 2、C 靠近城镇 3、B 平面与纵面

4、A 平纵面比较顺直平缓,路线线形可采用较高的技术标准

三、参考答案

1.公路选线:根据路线的基本走向和技术标准的要求,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质、地物及其他沿线条件和施工条件等,选定一条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又能符合使用要求的公路中心线的工作。 2.沿溪(河)线:是指公路沿河谷方向布设的路线。

3.越岭线:是指公路走向与河谷及分水岭方向横交时所布设的路线。 4.山脊线:是指大致沿分水岭方向所布设的路线。

四、参考答案

1.答:要考虑:①比选原则——多方案论证比选,确定最优方案;

②安全原则——正常使用情况下不会有大的破坏; ③均衡原则——功能和指标与造价之间的平衡;

④协调原则——线形的协调;施工的协调;环境与景观的协调; ⑤环保原则——减小影响与污染。

2.答:①正确处理好路线与农业的关系;

②处理好路线和桥位的关系; ③处理好路线与城镇居民点的关系;

④注意土壤、水文条件(要注意保证路基的稳定性); ⑤注意利用老路,并与铁路、航道及已有公路运输相配合; ⑥注意就地取材和利用工业废料。

第六章 定线

一、填空题

1、公路定线一般有( )定线、( )定线和( )定线三种方法。 2、实地放线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 )、( )、( )等。

3、在地形、地物条件受限制时,圆曲线半径的确定一般可由( )、( )和( )控制,也可由曲线上任意点控制和纵坡控制等。

4、在确定园曲线半径时,宜先用大于《标准》所规定的( )半径,只有当受地形、地物或其他条件限制时,方可采用小于( )半径值,不要轻易采用( )半径。 二、选择题

1、为在地形上某两控制点间确定路线的导向线,此地形图的等高距为2m,比例尺为1:2000,拟定此段路

线平均纵坡为4%,分规所张的开度应为( )。

A 5 cm B 2 cm C 2.5 cm D 4 cm 2、纸上定线中横断面的控制,主要为了控制( )。

A 路基设计标高 B 经济点最佳位置 C 路线的纵坡度 3、两个相邻的反向曲线间应保留一定的直线段长度,其半径应根据( )来确定。

A 曲线长 B 切线长 C 外距

4、导线交点内侧有障碍物,曲线半径一般应根据( )来确定。

A 曲线长 B 切线长 C 外距

5、按照平均纵坡在等高线上所截取的长度的各个连线为( )。

A 自由型路线 B 均坡线 C 导向线

6、根据地形地物,以及工程艰巨性和地质不良情况,选择相应的控制点,调整控制点前、后纵 坡,在等高线上截取的各点连线为( )。

A 自由型路线 B 均坡 C 导向线 7、复曲线半径的选择应先选( )。

A 第一曲线半径 B 受地形控制较严重的那个半径 C 第二个曲线半径 三、名称解释 1.纸上定线 2.公路定线 四、问答题

1.简述纸上定线的步骤。 五、计算题

1.某单圆曲线,交点桩号为K1+469.230,转角为a=51°41′24″,若要该曲线外距控制约为10 m, 试确定该曲线的平曲线半径(取百米的整数倍数),并计算曲线要素及主点桩号。 2.公路上某平曲线交点桩号为K1+469.230,偏角??6?1532??,为了使曲线长度超过300米,试确定

该曲线的平曲线半径(取百米的整数倍),并计算曲线要素及主点桩号。 3.某三级公路(设计车速V=40km/h)双交点曲线如下图。已知?A?36?45'26'',?B?42?36'18'',

AB?123.45m,试确定平曲线半径。

一、参考答案 1、纸上、实地、航测

2、穿线交点法、拨角法、直接定交点 3、外距、切线长、曲线长 4、一般最小、一般最小、极限最小 二、参考答案 1、C 2.5 cm

2、B 经济点最佳位置 3、B 切线长 4、C 外距 5、B 均坡线 6、C 导向线

7、B 受地形控制较严重的那个半径 三、参考答案

1.纸上定线:利用大比例地形图,在图纸上确定出公路中线的确切位置的方法。

2.公路定线:按照已定的技术标准,在选线布局阶段选定的路线带范围内,结合细部地形、地质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的合理安排,确定定出公路中线的确切位置。 四、参考答案

1.答:纸上定线的步骤如下: (1)定导向线

①拟定路线可能方案,选定合适方案;

a?②纸上放坡;(相邻等高线平距:

hi均)

③定导向线;将坡度线根据地形情况,移动线位,确定中间控制点,调整坡度重新放坡所得的折线。 (2)修正导向线,定平面试线

①导向线;②修正导向线;③平面试线;④二次导向线;⑤最后线位(即采用线)。

五、参考答案

E?Rsec1.解:①由

?2?R、E?10(m)得:

R?secE?2??1依题义取:R=100米 ②计算曲线要素如下:

10?89.98(m)????514124sec?12

T?RtanL??2?180R?E?Rsec?2③计算主点桩号如下:

51?41?24???100?tan?48.439(m)2

3.14??100?51?41?24???90.170(m)180

51?41?24???R?100?(sec?1)?11.114(m)2

ZY?JD?T?(K1?469.230)?48.439?K1?420.791

L90.170QZ?ZY??(K1?420.791)??K1?465.87622

YZ?ZY?L?(K1?420.791)?90.170?K1?510.961

180L180?300R?R???2747.685(m)L?300(m)?????61532?3.142.解:①由、得:

依题义取:R=3000米

②计算曲线要素如下:

T?RtanL??2?180R?E?Rsec?2③计算主点桩号如下:

6?15?32???3000?tan?164.021(m)2

3.14??3000?6?15?32???327.549(m)180

?615?32???R?3000?(sec?1)?4.480(m)2

ZY?JD?T?(K1?469.230)?164.021?K1?305.209

L327.549QZ?ZY??(K1?305.209)??K1?468.98422

YZ?ZY?L?(K1?305.209)?327.549?K1?632.758

AB123.45R?p???170.943m?A?B36? 45?26?42?36?18?tan?tantan?tan22223.解:

l?35.0m,则

根据题义可选取hlh3521225p????0.299m24(R?p)24?170.9434102.632 R?170.943?0.299?170.644m 将R?170.644代入p值计算公式校核

2

lh3521225p????0.30m24R24?170.6444095.456

3lhlh3542875q?????17.494m2240R226988682.7

2T1'?(R?p)tan?A2?170.943?tan?A2?56.794m

T2'?(R?p)tan?B最后取平曲线半径R=170.644m,lh=35m

22AB?T1'?T2'?56.794?66.657?123.451m

?170.943?tan?B?66.657m

第七章 公路外业勘测

一、填空题

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符合( )、( )、( )、( )的原则。 2、初测阶段水准点应沿公路布设,水准点宜设于公路中心线两侧( )范围之内。水准点间距宜为( )。

3、公路定测目的是为( )和( )提供资料。

4、断链有“长链”和“短链”之分,当路线桩号长于地面实际里程时叫( ),反之则叫( )。若有桩号k3+110=k3+105.21则为( ),若有桩号k3+157=k3+207则为( )。 5、定测阶段的水准点应沿线布设且有足够的数量,平原微丘区间距为( );山岭重丘间距为( )。

6、定测阶段的筑路材料料场调查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料场( )条件的调查、料场( )条件的调查、料场( )条件的调查。

7、桩号K5+178.50表示路线( )至桩位的( )距离为( )M。 8、能否设置缓和曲线的判别式为( )。

9、定测阶段中平组的任务是测出各中桩的( )高程并与水准点闭合。

10、公路小桥涵采用的水文调查方法有( )、( )和( )。 二、选择题

1、定线测量阶段,测角是观测路线( )。

A 左角 B 右角 C 转角 2、路线起终点的固定至少应选择( )固定点作护桩。

A 二个 B 三个 C 四个 3、进行路线固定时,一定要量出护桩至固定桩的( )。

A 水平距离 B 垂直距离 C 空间距离 4、初步测量结束后需要编制( )。

A 竣工决算 B 施工预算 C 设计概算

5、某段路线起点桩号为K1+380,终点桩号为K27+394.58,中间有两处断链,一处长链57.94m, 一处短链43.36m,则该路线总长( )。

A 26029.16 m B 27380 m C 26000 m 三、问答题

1.公路定测时分为哪几个作业组?

2.公路外业勘测时内业组的主要工作有哪些?

一、参考答案

1、因地制宜、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 2、50~300米、1~1.5KM 3、施工图设计、编制工程预算

4、短链、长链、、长链4.79米、短链50米、 5、1~2KM、0.5~1.0KM 6、使用、开采、运输 7、起点、水平、5178.50 8、

??2?0

9、地面

10、形态调查法、径流形成法、直接类比法 二、参考答案 1、B 右角 2、A 二个 3、A 水平距离 4、C 设计概算 5、A 26029.16 m 三、参考答案

1.答:公路定测时通常分为如下作业组:

①选线组;②测角组;③中桩组;④水平组;⑤横断面组; ⑥地形组;⑦调查组;⑧桥涵组;⑨内业组。 2.答:有:⑴复核、检查、整理外业资料;

⑵进行纸上定线或移线及局部方案比选;

⑶初步拟定各种构造物设计方案,并综合检查定线成果; ⑷编制勘测报告及有关图表制作与汇总;

⑸逐日复核、检查外业中原始记录资料,如有差错、遗漏,必须及时纠正或弥补;对于向其他部门搜集资料,应根据测设需要,检查、分析其是否齐全、可靠和适用,做到正确取用;

⑹综合检查、协调路线设计与有关专业及结构物布设的合理性,并进行现场核对。

第八章 公路交叉设计

一、填空题

1、在公路网中,公路与( )、( )纵横交错,形成( )。

2、相交路线在( )平面上的交叉称为平面交叉,相交路线分别在( )平面上的交叉称为立体交叉。

3、对于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措施通常有建立( ),采用( ),创

建( )。

4、平面交叉路线应为( )并尽量正交,当采用曲线时其半径宜大于( )。 5、平面交叉一般应设在水平坡段,其长度应满足( )坡长的规定,紧接水平坡段的纵坡一般应不大于( ),困难地段不大于( )。

6、相交公路通过跨线桥、匝道等连接上、下线的立体交叉称( );相交公路通过跨线桥,但不能直接连接的立体交叉称( )。 7、( )是连接立体交叉上、下路线的通道。 二、选择题

1、匝道是用来连接( )的通道。

A 十字平面交叉 B 分离式立体交叉上、下路线 C 互通式立体交叉上下路线 2、不采用任何措施的平面交叉口上,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 )车辆。

A 直行 B 左转弯 C 右转弯 三、名称解释 1.公路交叉 2.分流点 3.冲突点 4.合流点 5.匝道 四、问答题

1.简述平面交叉口设计的主要内容。 2.简述平面交叉基本设计成果。 3.简述公路与公路立体交叉设计成果。

一、参考答案 1、公路、管线、交叉 2、同一、不同

3、交通管制、渠化交通、立体交叉 4、直线、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5、最小、3%、5%

6、互通式立体交叉、分离式立体交叉 7、匝道 二、参考答案

1、C 互通式立体交叉上下路线 2、B 左转弯 三、参考答案

1.公路交叉:公路与公路、公路与铁路及公路与其它道路或管线相交的形式。 2.分流点:当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进入交叉口后,以不同的方向分离行驶的地点。

3.冲突点:当行车方向互相交叉时(此时一般行车路线的交角大于45),两车可能发生碰撞的地点。 4.合流点:当来向不同而汇驶同一方向时(此时一般行车路线的交角小于45),两车可能发生挤撞的地点。

o

o

5.匝道:连接互通式立体交叉上、下路线的通道。 四、参考答案

1.答:(1)正确选择交叉口型式,合理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尺寸;

(2)确定必须保证的行车视距,保证安全通行条件; (3)合理进行交叉口的立体设计,布置各种排水设施; (4)合理地处理主要公路与次要公路的关系; (5)合理地进行交通组织,正确布置各种交通设施。

2.答:平面交叉基本设计成果有:(1)平面交叉口平面布置图;(2)纵、横断面设计图;

(3)交叉口地形图和竖向设计图以及交叉口的工程数量等资料。

3.答:公路与公路立体交叉设计成果有:(1)平面布置图;(2)纵、横断面设计图;(3)跨线桥设计图;(4)其它构造物设计图;(5)比较方案布置图(含相应设计资料,若有);(6)立体交叉口的工程数量等资料。

第九章、公路测设新技术

一、填空题

1.CAD软件系统由( )、( )、( )三部分组成。 2.CDA硬件系统由( )、( )、( )及( )四大件组成。 3.数字地面模型的种类有( )数字地面模型、( )数字地面模型二种。 4.“3S”系统是指:( )系统、( )系统、( )系统。 四、问答题

1.简述数字地面模型(DTM)的内涵。 2.什么是公路透视图?

3.简述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公路测设中的作用。

一、参考答案

1.数据库、图形系统、科学计算 2.计算机、显示器、打印机、绘图机 3.方格网式、三角网式

4.地理信息、全球卫星定位、遥感技术 四、参考答案

1.答:数字地形模型(DTM)就是将地形按照某种数字模型对已知平面坐标的地形点进行高程计算,是一个表示地形特征的、空间分布的、有许许多多有规则或无规则的数字阵列,也就是将地形表面用密集的三维地形点坐标(X,Y,Z)组成。

2.答:某一点(视点)和被视物体的各点(物点)相连的射线(视线)与画面产生一系列交点,连接这些交点所产生的被视物体的图像即该物体的透视图。 3.答:①绘制大比例尺地形图;

②公路中线放样;

③公路横、纵断面放样和土石方数量计算; ④桥梁结构物放样。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3v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