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商务硕士11-16复试真题答案

更新时间:2023-09-06 05:1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内容为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商务硕士(434)专业复试真题答案,内容均为本人原创。

国际直接投资/FDI(国商P86+国贸P219+百度百科) 国际直接投资:到外国去建厂;新建

国际间接投资:购买外国公司的股票、债券等。并购 国际贸易学第九章 国际资本移动与跨国公司 1.

二战(1939-1945)后,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的原因有: 1) 2)

生产力发展,资本高度集中(钱多),国内机会减少,去国外寻求机会;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国际分工从传统的以自然资源禀赋为基础的产业间分工发展成为一现代生产技术、工艺为基础的产业内各部门间和产品内部的分工,从垂直型分工日益走向水平型分工;(国际分工格局改变,以前是你生产高科技产品,我生产农产品;现在是你生产高科技产品的某些部件,我生产另一些部件) 3) 2.

经济格局变化,各国独立,对商品输入采取限制,欢迎直接投资。(独立了,不再是商品倾销地,不过为了发展经济,直接投资还是比较受欢迎的) 二战后,当代国际直接投资的特点: 1) 2) 3) 4)

国际资本移动的主要形式(钱以怎样的形式流动,有人觉得我要拥有一个工厂,有的人觉得我买卖股票债券就行了)是国际直接投资(海外建厂)与间接投资(股票、债券、期货等),直接投资时指投资者为获得持久的利益,到国外经营所进行的企业投资。按跨国公司对海外子公司拥有的股权份额的程度,国际直接投资可以分为合资经营与独资经营。合资经营:外国投资者和东道国投资者共同出资设立,投资各方根据各自出资额多少共同行使经营管理权,共负盈亏、共担风险的经营形式。独资经营:外国投资者单独设立,拥有全部股权,行使全部权利,承担全部风险。 3.

合资的优点与缺点 优点: 1) 2) 3) 缺点: 1) 2) 3) 4. 优点: 1) 2) 缺点: 1) 2) 3)

成本高,财务压力大; 面临的政治风险大; 较少的优惠、较多的限制。

对经营管理有充分的决策权、控制权; 无形资产不会流失,维持资源的垄断;

各方目标不完全一致,在利润分配、外销比例及技术使用方面有冲突; 合营方对企业控制权和管理权的争夺影响企业效率; 文化冲突;

利用当地合营方现有的分销渠道以及当地商业和市场方面的信息,并获得资源采购的便利; 享受东道国政府提供的各种优惠政策,如贷款和税收上的优惠; 学习和掌握东道国合营方现有的技术和管理技能 总量不断增长;

跨国并购驱动。投资的强劲增长收到跨国并购尤其是发达国家跨国并购水平提高的驱动。 国际直接投资重点领域主要是服务业。重点投资领域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

发达国家双向投资为主。国际直接投资的流向以发达国家之间的双向投资为主。(北北)

合独资的优点与缺点

(国商P89+国贸P224)按直接投资进入海外市场的方式(我的目标是国外有一个可以生产的厂,有人觉得自己钱多和别人合作费神,于是就自己建立一个;有人又觉得建厂太花钱,有现成的可以买那就收购一个吧,省时省事儿),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分为新建(无中生有)和收购(化为己有)两种类型。新建是

内容为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商务硕士(434)专业复试真题答案,内容均为本人原创。

指在投资目标国建立新企业或新工厂,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或经营单位。如果第一次进入目标国投资设厂,则称为“草根式进入”(grass-root entry)或“绿地策略”(greenfield strategy)(处女建)。收购进入是指企业按照东国的法律,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渠道购买另一个企业的股权而取得其部分或是全部所有权来参与或控制该企业经营的行为。 5.

与新建相比,收购进入有以下优势: 1) 2) 3) 4) 5) 6.

1) 2) 3) 4) 7.

跨国公司(国贸P232+笔记P10)

能节省时间,迅速进入东道国;(被收购企业已经打好基础)

有利于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减轻竞争压力;(获得被收购企业市场份额,且避免与其竞争) 有利于扩大业务经营范围;(被收购企业有很多别的产业) 能够有效地利用被收购企业原有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人员;

有时可低价买到优质的企业资产;(被收购企业遇到不顺时,落井下石,逢低买入) 难以评估被购企业的资产价值,无形资产、品牌价值;(无形资产坐地起价) 受企业规模和地理位置的限制;(厂就建在那里,规模就那么大,我也改变不了) 对被收购企业管理上的问题;(双刃剑)

受原有契约关系限制,客户、供应商;(它签的合同我也不能直接宣布作废啊)

收购的劣势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

一、跨国公司的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增长

内容为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商务硕士(434)专业复试真题答案,内容均为本人原创。

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比国贸易更大的作用。事实上,跨国公司已成为当代国际经济、科学技术和国际贸易中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力量。而这种力量随着跨国公司投资总体的呈上升趋势还会得到增强。

二、跨国公司对发达国家对外贸易的影响(产品出口+原料依赖+获取商业情报信息)

跨国公司的发展对战后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些作用表现在,使发达国家的产品能够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在东道国生产并销售,从而绕过了贸易壁垒,提高了其产品的竞争力;从原材料、能量的角度看,也确实减少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依赖;也使得发达国家的产品较顺利地进入和利用东道国的对外贸易渠道并易于获得商业情报信息。 三、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影响

1.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和私人信贷,补充了发展中国家进口资金的短缺。

2.跨国公司的资本流入,加速了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战后,发展中国家引进外国公司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使某些工业部门实现了技术跳跃,促进了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改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3.跨国公司的资本流入,促进了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模式和与其相适应的贸易模式的形成和发展。战后,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尤其是跨国公司的投资,实施工业化模式和与其相适应的贸易模式,大体上可分为:初级产品出口工业化、进口替代工业化和工业制成品出口替代工业化三个阶段。进口替代工业化是指一国采取关税、进口数量限制和外汇管制等严格的限制进口措施,限制某些重要的工业品进口,扶植和保护本国有关工业部门发展的政策。实行这项政策的目的在于用国内生产的工业品代替进口产品,以减少本国对国外市场的依赖,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出口替代工业化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促进面向出口工业的发展,用工业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的出口代替传统的初级产品出口,促进出口产品的多样化和发展,以增加外汇收入,并带动工业体系的建立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四、跨国公司控制了许多重要的制成品和原料贸易

跨国公司控制了许多重要的制成品和原料的贸易。跨国公司40%以上的销售总额和49%的国外销售集中在化学工业、机器制造、电子工业和运输设备等四个部门。 五、跨国公司控制了国际技术贸易

在世界科技开发和技术贸易领域,跨国公司,特别是来自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12个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跨国公司掌握了世界上80%左右的专利权,基本上垄断了国际技术贸易;在发达国家,大约有90%的生产技术和75%的技术贸易被这些国家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所控制。许多专家学者认为:跨国公司是当代新技术的主要源泉,技术贸易的主要组织者和推动者。

(国商P84)国际商务经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形式有三种:出口、非股权安排和股权投资的形式。出口分为直接出口(不通过中间商,企业—国外客户)和间接出口(通过中间商,企业—中间商—国外客户)。(国内生产,出口到国外)

非股权安排不采用股权占有的形式投资,不输出有形的物质商品,而是通过签订合同的形式输出技术、技能和生产工艺。非股权安排包括技术授权、管理合同、服务合同、生产建设合同等形式。(签订合同,输出技术、服务、管理经验等)

股权投资四指企业以资本作为投资,在国外公司中占有一定的股权份额,并对其拥有所有权和控制权。它主要是指对外直接投资,即一国的企业或个人通过在国外设立子公司或分公司,或通过购买、参与当地企业的股份,直接在海外从事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投资形式。(资本出资,占有股份,取得所有权、

内容为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商务硕士(434)专业复试真题答案,内容均为本人原创。

控制权)

11.FDI含义原因(国商P34)

定义:对外直接投资(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是指在投资人通过新建或是收购的形式获得外国公司的控制权,并获得持续收益的一种投资方式, (一)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1) 2) 3) 4) 5) 6)

垄断优势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内部化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比价优势理论

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理论 A. B. C.

(二) 国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类型 1)

市场导向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市场导向型的区位选择主要是规避贸易保护和贸易壁垒以及开辟新的市场; 2)

资源导向型:资源寻求型的海外直接投资主要目的是寻求国内稀缺的资源以及维护原料来源的稳定性; 3)

技术导向型:吸收学习国际先进技术、了解国际技术最新动态,并引进我国在进行本土化之后,推向市场,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三) 国外直接投资的目的/动因 1)

收入动机

A. 吸引新的需求来源,开辟新市场; B. 进入有超额利润的市场;

C. 利用垄断优势。如果企业拥有其竞争对手所不具有的各种资源和技能,就有可能变得国际化。 D. 对贸易限制做出反应 2)

成本动机

A. 从规模经济中充分受益;

B. 利用国外的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成本不同; C. 利用国外的原材料; D. 利用外国技术;

E. 对汇率变动作出反应,规避汇率风险。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跨国公司理论演变

定义:对外直接投资(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是指在投资人以外的国家所经营的企业中拥有持续利益的一种投资,其目的在于对于该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发言权。二战后,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发展,不同的理论流派从不同的角度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国际市场进入方式、与跨国经营的区位选择进行研究

小规模技术理论 技术地方理论

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内容为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商务硕士(434)专业复试真题答案,内容均为本人原创。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一、 垄断优势理论(海默)

垄断优势的核心内容是“市场不完全”与“垄断优势”。1、传统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认为,企业面对的海外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即市场参与者所面对的市场条件均等,且无任何因素阻碍市场运行。2、但海默认为,市场是不完全的,市场的不完全性是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同时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是对外直接投资获利的条件。(传统理论认为市场是完全竞争,但海默认为市场不完全,市场的不完全性是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垄断优势是有利条件。) 1)

市场具有不完全性,不完全性产生于四个方面: A.

产品市场不完全。这主要与商品特异、商标、特殊的市场技能或价格联盟等因素有关;(产品不同质) B.

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这主要是特殊的管理技能、在资本市场上的便利及受专利制度保护的技术差异等原因造成的; C. D. 2)

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由于政府的有关税收、关税、利率和汇率等政策原因造成的市场不完全。

垄断优势来源(百度百科,感觉不大会考)

A. 市场垄断优势。如产品性能差别、特殊销售技巧、控制市场价格的能力等。

B. 生产垄断优势。如经营管理技能、融通资金的能力优势、掌握的技术专利与专有技术。 C. 规模经济优势。即通过横向一体化或纵向一体化,在供、产、销各环节的衔接上提高效率。 D. 政府的课税、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产生的市场进入或退出障碍,导致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利用

其垄断优势。 E. 信息与网络优势。

3) 评价: A. B. C.

突破传统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束缚,支出对外直接投资时以不完全竞争为前提; 能解释没过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无法解释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 偏静态,忽略时间因素和区位因素在直接投资中的动态作用。

二、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笔记P10)

内容为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商务硕士(434)专业复试真题答案,内容均为本人原创。

三、 内部化理论(笔记P5)

四、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内容为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商务硕士(434)专业复试真题答案,内容均为本人原创。

五、 比价优势理论(小岛清边际产业扩张理论、比较优势投资理论,笔记P22)

内容为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商务硕士(434)专业复试真题答案,内容均为本人原创。

六、 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理论

A. 小规模技术理论 B. 技术地方理论

C. 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国际贸易学第三、四、五、六章 知识点总结

一、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相对优势理论

内容为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商务硕士(434)专业复试真题答案,内容均为本人原创。

二、 新古典贸易理论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里昂惕夫之谜

要素禀赋理论(Heckscher-Ohlin Theory), 也称要素禀赋理论

(The Theory of Factor Endowment),

里昂锡夫之谜的几种解释 A. B.

以丰裕要素生产的产品的国民价值不一定低,若其劳动生产率低,该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就不具有优势; 要素价格均等化使得决定商品价格的要素密集型因素被削弱,对产品价格起决定性因素的作用因素只有劳动生产率; C. D.

丰裕的资本可以用来投资技术,通过技术的进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一过程在H-O模型中被忽略; 资本集中于少数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多,因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可能性更大。

内容为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商务硕士(434)专业复试真题答案,内容均为本人原创。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雷布钦斯基定理

三、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古典与新古典贸易理论基于完全竞争和不存在规模经济的假设,解释行业间贸易;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基于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假设,解释行业内贸易。 价格歧视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A. B. C.

不完全竞争行业,即企业有能力决定销售价格; 市场完全分割,不能倒卖或是回购商品; 不同市场上,厂商面临的需求弹性不同。

规模经济(又称,规模报酬递增) A.

随着规模的扩大,产量的增加,单位投入的产出增加,产品平均成本下降,规模经济有可以分为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 B.

内部规模经济源于企业自身规模的扩大,生产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越来越少,产品平均年成本下降; C.

外部规模经济源于企业数量的增加引起的产业规模的扩大,由于行业内企业的增加和相对集中,在信息收集、产品销售方面成本下降 D. 1.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背景; A. B. C.

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由“南北贸易”逐渐转变为“北北贸易”);

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主要出口国的领先或是主导位置不断变化,以前出口后变进口,以前进口后变出口,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我家)

2.

格鲁克曼模型: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下的国际贸易 A. B.

传统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两国之间技术或要素禀赋差异而引起的成本价格差异; 格鲁克曼认为规模经济也是国际贸易的基础。随着规模的扩大,产量的增加,单位投入产出增加产品平均成本下降。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多为垄断竞争和寡头竞争行业;外部规模经济多为完全竞争行业。

内容为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商务硕士(434)专业复试真题答案,内容均为本人原创。

C. 格鲁克曼模型解释了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和行业内贸易的重要原因,补充和发展了国际贸易理论。

3. 产品生命周期说(笔记P10)

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贸易理论——解释了产业内、工业国家之间的贸易

产品生命周期说——阐释了技术变化对贸易格局的影响,贸易动态变化和在一些产品中的领先地位

4.

贸易引力模型(笔记P13)

四、 贸易保护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的主流主张自由贸易,反对国家干预,取消各种限制与特权 非主流赞成国家干预经济,提倡政府采取措施保护本国市场和产业。 1.

重商主义

内容为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商务硕士(434)专业复试真题答案,内容均为本人原创。

对重商主义的评价

2.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处于起步阶段的工业制造业难以与先进国家抗衡,必须采用关税措施(建个围墙)对其进行保护,使其生存、发展和壮大。汉密尔顿保护主义思想,强调国家干预功能和实行保护关税制度。其政策措施主要包括: 1) 2) 3) 4) 3.

贸易乘数论(凯恩斯保护主义,笔记P14)

保护关税,以高关税限制国外工业品输入,保护本国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

保证制造业投入物的供应,限制重要原料出口和以免税等收单鼓励国内急需的原材料进口; 限制国内先进生产设备的输出;

政府以津贴、补助奖励出口,以贷款等方式鼓励工业生产经营者等。

内容为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商务硕士(434)专业复试真题答案,内容均为本人原创。

4.

战略性贸易政策

内容为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商务硕士(434)专业复试真题答案,内容均为本人原创。

一、 企业国际化理论 1.

罗宾逊的六阶段理论,罗宾逊将企业国际化进程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1)

国内阶段,企业的经营重点完全放在国内市场,企业涉足国际市场的目的不是为了经营的国际化,而仅是为了保证国内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转及降低生产成本。(重点在国内市场,涉足国外市场仅仅是为了获取原材料) 2)

出口阶段, 当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并有饱和迹象时,企业开始逐步开发国际市场。 这一阶段,企业会设立专门开发国际市场的部门。(国内饱和,竞争剧烈,设立专门部门开发国际市场) 3)

国际经营阶段,企业开始直接对外投资。设立海外事业部。但该阶段企业对国内市场的依赖仍然很大。(对外直接投资,设立海外事业部,但对国内市场依赖大) 4)

多国阶段,多国阶段是企业在多个国家建立子公司和分公司,国内市场地位逐步下降。此时企业尚未成为同一的经营阶段。(多国家里分、子公司,国内市场地位下降) 5)

跨国经营阶段,这一阶段,企业的母、子公司的关系从松散型向紧密型过度,进入到真正的跨国经营阶段。(母子公司由松散型像紧密型过度) 6) 2.

超国家阶段,是未来跨国公司发展的方向。企业无国籍约束。(无国籍跨国公司)

企业国际化网络理论:企业国际化是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建立、发展和完善网络关系的过程。 1)

理论核心:单个厂商的生存依赖于其他企业所控制的资源,企业通过其在网络中的地位来得到这些资源。(企业生存于一张网络当中,其需要从网络中的其他企业获取资源才能够生存,其在网络中的地位决定了它能够获取的资源) 2)

基本观点:企业的国际化正是企业在国际市场中逐步建立、发展和完善网络关系的过程,企业国际化的程度又决定了其在国际市场网络中的地位

3. 企业国际化四要素理论,基本观点 1)

企业的国际成长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企业国际成长的逐渐发展过程是由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共同决定的; 2)

内部资源包括“市场知识”和“生产要素的数量”,外部资源包括“市场规模”和“市场竞争结构”;

内容为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商务硕士(434)专业复试真题答案,内容均为本人原创。

3) 不同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扩张的速度表现出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实质上可以归结为渐进发展的程度问题。

4.

企业国际化内外向联系理论 1) 2) 3)

企业国际化是一个内外向联系的过程,它包括内向国际化和外向国际化的两个方面内容; 内向国际化:进口、技术引进、成立国内合营公司,成为跨国公司的国内子公司;(被动,受) 外向国际化:出口、对外技术转让、成立国外合营公司,在国外建立子公司或分公司;(主动,攻,攻城略地,走向世界) 4)

企业的内向国际化的进程会影响其外向国际化的发展,企业的内向国际化的效果决定其外向国际化是否成功。

国际技术转移机制 1. 2.

技术转移周期论(后面有) 技术转移均衡轮 A.

技术创新者不可能将全部的技术投入到商业化生产中,必须将其中的一部分投入到技术转移,以收回研发成本; B. 3.

技术劣势企业为增加竞争力,有获得技术的需求,这样就使得技术转移成为可能。

技术转移选择论 A. B.

技术转移是企业在某个周期内对内外条件加以权衡的结果,技术转移只是权宜之计、无奈之举; 技术转移是在以下内外条件下的必然反应: a) b) c) d) e) f) C.

国外目标市场小,不存在规模经济; 国外区位优势不明显; 缺乏直接投资的条件; 国外目标市场政治风险大; 技术创新周期短;

该企业内部市场还没有达到一定规模。

在你以上条件下,出口贸易无利可图,对外直接投资条件不具备,技术转移是最佳选择。

4. 技术转移需求资源(N-R)论

内容为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商务硕士(434)专业复试真题答案,内容均为本人原创。

A. 一个国家的经济和对外经济活动受该国的国民需求(Needs,N)与该国的资源(Resources,R)关系的制约,即所谓的“N-R关系”;

B. C.

如果国内的资源满足不了国民需求,就产生了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的动力;

通过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可以节约资本、劳动力、原材料等资源,新技术带来的资源节约甚至创造出新资源可以满足需求,结果资源满足不了需求的“瓶颈”问题;

D. E.

原有的旧技术可以转移到其他需要该技术的国家和公司;

经过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国内资源就可以满足国内需求,但一段时间后又将出现失衡,于是出现了新一轮的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

5. 技术转移的从属论、适用论、梯度论

从属论:

A.

国际技术转移体现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不平等关系,发展中国家引进技术是为了改变这种不平等关系; B.

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时,要注意技术来源多元化以防止技术出口国的垄断高价/将引进的技术拆散和分解,只引进关键技术,避免一篮子引进。

适用论:

A. B.

引进的技术要与本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相适应,能满足本国的需求;

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引进时,要消化、吸收、改造引进的技术,把不适用的技术转化为适用的技术; C. 梯度论:

A. B.

技术转移应遵循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转移的规律;

发展中国家循序渐进地引进适用技术,同时在国内进行梯度技术转移,以使本国科技水平稳步有序提升。

国家化经营战略(2015年初试真题)

国际化经营战略是指企业由国内经营走向跨国经营时采取的战略,按照国际协调程度和本土适应性,可将国际经营战略分为:

A.

国际化战略:低+低,国内生产,全球销售。采用集权的方式进行管理,研发机构在母国,东道国只建立制造和营销机构; B. C.

多国本土化战略:低+低。采用分权的方式进行管理,无法获得经验曲线效应;

全球化战略:高+低,全球范围内生产标准化的产品再在全球范围内销售。采用的是成本领先战略,可获得经验取消和规模经济效应; D.

跨国战略:高+高,集权+分权,矩阵型组织结构。 发达国家应当主动研发发展中国家所需要的技术。

内容为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商务硕士(434)专业复试真题答案,内容均为本人原创。

什么是欧元区?(2015年初试真题)

欧元区是指欧洲联盟成员中使用欧盟统一货币(即欧元)的国家区域。1999年,欧盟开始使用单一的货币和统一的货币政策。 单一货币的影响:

A. B. C.

各国物价差异减小,因为若差异过大则会存在套利行为; 有利于消除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

单一货币也有不利的一面。欧元区的货币政策和利率水平由欧洲央行决定,各国不能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调节,公共投资和财政政策是政府干预经济的唯一手段。

什么是债务危机?债务危机有何影响?(2015年初试真题,此题可引申到欧债危机)

债务危机是指在国际借贷领域中大量负债,超过了借债者自身的清偿能力,造成无力或是必须延期还债的现象。 其影响有:

A. B. C. D.

国内投资大幅度缩减。偿还本息+资信下降,融资困难+撤资 经济增长减缓或是停止。利率上升,银根紧缩,企业成本上升。 社会后果严重。工厂企业倒闭,工人失业暴动

对国际金融体系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债务国和世界经济。债权银行受损甚至倒闭;国内局势剧烈动荡,从经济政治上对债权国产生影响,债权国不得不接受债务重组。

中国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的意义?(2015年初试真题,很重要,答案不全,自己补充)

A.

负面清单。负面清单相当于投资领域的“黑名单”,列明了外商不得进行投资的领域及产业。负面清单以外的外商投资项目及企业章程由以前的核准制改为了现在的注册制。简化手续,缩短时间,提高效率,增加透明度。 B.

保税区。保税区是指外国商品存入保税区,不必缴纳进口关税,尚可自由出口,只需要交纳少量的保管费。保税区促进了物流,航运,保险及仓储业的发展 C.

11年复试中文问题

1、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模式和动因 2、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

(学长答案)首先我们了解什么是杠杆,很简单我们通过借钱最后可以得到成倍于本金自身所能获得利润的利润。美

国次级抵押贷款公司(银行)发现市场上有很多信用等级不足以取得贷款的消费者需要买房,于是他们借钱给这些次级贷

人民币自由兑换、人民币跨境使用,利率市场化,有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

内容为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商务硕士(434)专业复试真题答案,内容均为本人原创。

款者,让他们购房。如果他们还不起房款,这些公司也可以收回住房再拍卖以收回贷款。这个风险看起来是非常低的,只要房价不会大幅度下跌。这些银行这些借钱的资产抵押债券卖给投行,投行再给银行提供资金。银行就有更多的钱提供给次级贷款者,于是形成了一个循环。投行又将这些抵押债券打包卖给其他人,因为这些债券的风险看起来很低,所以就有很多人去买这个债券。但是08年左右,美国房价不景气,贷款者还不起房价,银行收回的房子也拍卖不出价格,屯了很多的房子,房价下跌,那些之前借钱的人发现自己要还的钱足够买几套房子的时候,他们就更不愿意还钱了。随着雷曼兄弟宣布破产,这个链条就断裂了,银行还不起投行钱,投行还不起买他债券的人的钱,次贷危机就爆发了。

(自己编辑)次级信用贷款者,简称次级贷款者,是指收入不稳定或者根本没收入,信用等级不达标的贷款者;次

级抵押贷款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1) 2) 3) 4)

银行给次级贷款者提供抵押贷款,次级贷款者取得贷款后用于买房,并以所购买的房屋作为贷款抵押; 银行将资产抵押债券卖给投行,投行给银行提供资金,银行有更多的钱提供给次级贷款者; 投行将抵押债券卖给别人,这些债券看上去风险很低,因为有房屋作为抵押,房地产行业火爆;

08年左右,美国房地产行业不景气,贷款者还不起银行钱,银行还不起投行钱,投行还不起买它债权人的钱,次贷危机爆发。

3、跨国并购的动因(百度百科+学长笔记+笔记P25)

跨国并购是指跨国兼并(合为一体,原来两个,现在一个)和跨国收购(购买股票或资产,取得所有权或控制权,

原来两个,现在还是两个,但其中一个对另一个有了控制权)的总称。跨国并购的动因: 1) 2)

企业在全球范围选择和配置资源,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资金的高速积累和不断发展的需要就要求跨国公司进行并购。 增大企业规模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纯粹意义上的国内竞争已经基本不复存在,面对来自全球的挑战跨国并购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 3) 4)

跨国并购是企业冲破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

跨国并购也有助于企业实现战略调整。通过跨国并购,企业可以实现经营战略的转变,从与核心业务无关的领域退出或者收缩,加强核心业务的竞争优势。

内容为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商务硕士(434)专业复试真题答案,内容均为本人原创。

4、SWOT涵义

SWOT分析是一种对企业自身的优势劣势以及外部换进的机遇与威胁进行综合的系统分析,以便对战略方案进行评估

选择的企业战略分析方法。其中,S代表企业自身的优势,比如充足的资金来源,先进的技术,管理水平,市场领先地位等等;W表示企业的劣势比如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管理能力不足等等,这两个是企业内部环境的分析。O即机会,比如能进入新的市场,能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产品,你能绕过外国市场的关税壁垒等等;T是威胁,比如低成本的外国竞争者进入,替代品销售额的上升等等,这是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分析。通过对这四个方面的分析,制定出与企业的实际能力(优势和劣势)和外部环境(机会和挑战)相适应的战略。

5、汇率的决定因素(笔记P3+学长笔记)

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有利率,国际收支,价格水平,中央银行的直接干预,经济增长状况,政局变动等。而决

定汇率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理论:

1)

国际借贷说,认为汇率是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外汇又源于国际借贷,国际借贷分为固定和流动借贷,前者不影响汇率变动后者会产生影响。(流动借贷→外汇供求→汇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3u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