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十套试卷

更新时间:2024-06-22 06:2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说明:以下试卷供参考,严禁外传!同学们任选其中4套做即可,期末考试前完成,答案再另行提供。 盐城师范学院教育学本科试卷一

一、选择题

1.教育问题是( ) A. 引人注目的教育现象 B.引人困惑的教育现象 C.亟待研究解决的教育现象

D.引人困惑亟待研究解决的教育现象 2. 影响教育理论研究深度的是( )

A.实践因素 B.文化因素 C.科学因素D.社会因素 3.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 A.《论语》 B.《理想国》 C.《学记》 D.《演说术原理》

4. 认为教育起源于无意识模仿的是( ) A.生物起源论B. 心理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生产生活需要起源论 5. 教育的永恒是说( ) A.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B.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 C.教育随社会历史发展而发展 D.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占有

6. 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 ) A.教育促进个人发展 B.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C.教育促进社会发展 D.教育促进个人和社会发展 7. 教育与生产劳动日益结合是( )特征

A.原始的教育形态 B.古代的学校教育形态 C.现代的学校教育形态 D.社会主义学校教育形态 8. 活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是( )

A.现实因素B.先天因素C.后天因素 D.可能因素 9. 因材施教是人身心发展( )规律所制约

A.顺序性能 B.阶段性C.个别差异性 D.发展速度不平衡性

10.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根本制约作用( ) A.影响教育目的 B.决定教育的根本性质 C.教育受教育权 D.影响教育的领导权 11. 对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的质量规格进行总体设计的是 A.教育目的 B.教育方针C.教育目标 D.教养规格 12.主张教育目的就根据人的个体需要来确定的是( ) 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辩证统一论 13. 我国中小学是基础是指( )

A.做人基础 B.专业(职业)基础 C.民族素质基础 D.三者兼备 14. 课程的制约因素是( )

A.生产力、科技、文化 B.社会、知识、儿童 C.方针、目标、理论 D.传统、儿童、制度 15. 二十世纪中叶以来,主张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叫( )

A.学科课程论 B.改造主义课程论 C.人本主义课程论 D.活动课程论

16. 以纲要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是( )

—1—

A.课程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材 D.教科书 17. 主张精选教材中典型事例组织的谓之( ) A.逻辑方式 B.心理方式C.折中方式 D.范例方式 18. 中小学教学中的“双基”是指( )

A.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B.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C.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D.基础知识基本素质 19. 教学过程不同于人类认识过程的最显著特点是( )

A.实践性、简捷性 B.发展性、间接性 C.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 D.引导性、间接性 20. 学生掌握知识过程中,必要而特殊的储存阶段是( )

A.理解 B.巩固 C.运用 D.检查 21. 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必然联系是说( ) A.学生主要学习间接经验B.学生主要学习直接经验 C.间接经验为主、直接经验是基础D.两者同样学习 22. 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付诸实践的( ) A.中介 B.反映 C.运用 D.途径 23. “温故而知新”是( )教学原则

A.循序渐进 B.巩固性 C.因材施教 D.可接受性 24. 教学方法的活动细节叫( )

A.教学手段 B.教学方式 C.教学形式 D.教具 25. 对原理、法则、公式、概念等进行说明、解释、论证是讲授法中( )方式

A.讲述 B.讲解 C.讲演 D.讲读

26. 提出有价值课题,提供必要条件让学生探索的叫( )

A.演示法 B.实验法 C.实习作业法 D.研究法

27. 下列方法中以教师活动为主的是( ) A.读书、讨论 B.谈话、演示 C.实验、实习 D.练习、研究

28. 以作业室代替传统教室,师生订立“学习公约”的形式叫( )

A.班级上课制 B.道尔顿制 C.分组教学制 D.特朗普制

29. 研究课的组成部分、顺序、时间分配的叫( ) A.课的类型 B.课的结构C.基本环节 D.课的步骤 30. 新授课的主要部分是( )

A.组织教学 B.检查复习C.讲授新课 D.小结、作业 31. 为完成特定教学任务,师生按一定要求组织起来进行教学活动的结构叫( )

A.教学组织形式 B.班级上课制 C.教学环节 D.课的结构 32. 备课中设计教学,主要指( )

A. 钻研教材 B.了解学生 C.组织教材、确定教学活动 D.制定三种计划 33. 教学评价包含( )

A.评学、评教、评课程 B.学业成绩评价 C.教师教学质量评价 D.课程评价

34. 教学某一阶段或一门课程结束的评价叫(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35.旨在形成科学世界观、人生观的叫( ) 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C.品德教育 D.心理教育 36. 守信、勤奋、自立、乐观、进取等是德育中( )

—2—

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C.品德教育 D.心理教育 37. 统一性、多端性是就德育过程的( )而言 A.心理要素B.内部动力C.外部源泉 D.形成历程 38. 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相结合是( )原则内涵 A.从实际出发 B.整体性C.正面教育 D.主体自觉性 39. 重在晓之以理的是( )方法

A.说服 B.榜样、陶冶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40. 教师对待自己的道德是( )

A.献身教育 B.热爱学生C.团结互助 D.严于律己

二、判断题

1.学了教育学就会当教师。

2.“不愤不启”是启发式的思想。

3. “业精于勤”是说个人主观努力的作用。 4.教育活动的因素就是教师和学生。 5.启发式、注入式是具体的教学方法。 6.教学方法是不断改变的。

7现场教学是班级授课制的补充。 8.国情教育是一成不变的。

9.“棒打出孝子”是古代教育的主要方法。 10.教师要有威信,对学生就得狠。

三、配对题

1.布卢姆 A.活动课程论 2.赞科夫 B.范例式 3.格赛尔 C.道尔顿制 4.涂尔干 D.并行性原则 5.克伯屈 E.《教学与发展》 6.瓦·根舍因 F.《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

7.赫尔巴特 G.成熟决定论 8.维果茨基理论 H.社会本位论 9.帕克赫斯特 I.五段教学法 10.马卡连柯 J.“最近发展区”

四、案例分析(用教育原理,对下列案例作简要剖析。20分。)

1.下列教学案例中,教师运用的什么方法?成功课地贯彻了什么原则?正确处理了教学过程中什么关系? 保险丝不能用铜丝代替,这是常识,部分初中物理教材还特别加注了“千万不能代替??”的字样,以示重要。可是,笔者一次去学校听课,当教师在课堂上反复强调这一问题时,一个学生却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说:“收音机、扩音机上的管状保险丝不是铜丝吗?电工还经常用十六股胶质线中的一股细铜丝,以一安培的容量来代替保险丝接入电路而确保安全??。”顿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师表扬了学生勇于探索,勇于提出问题的好学精神,??他接着便在课堂上进一步陈述:“保险丝——保险不保险,安全不安全,不在于用什么材料,而在于由材料性质和粗细决定的熔断电流。可以推断:在电路中,用铜丝替保险丝,

—3—

只要符合熔断电流的范围,就照样安全。”

2.下列案例中,老师运用了什么方法?成功地贯彻了什么德育原则?

班里有一位女生,几次上课迟到,自习课上又不安心学习,多次跑出教室,老师和学生都纷纷向我反映,希望我严肃批评她。我了解她以前挨批评是“家常便饭”,似乎“习以为常”了,再严厉的教育她好像都不在乎。因此,我没有正面批评指责她,而是采取了“旁敲侧击”方法去教育、影响、触动她。一次我因公务上课迟到两分钟,走进教室便主动向学生检讨,较详细而深刻地分析此事的严重性。如果所有教师都迟到几分钟,那么全校同学要浪费多少时光!我向学生保证以后决不再出现类似现象,请大家监督,也请大家每天准时上下课。此后,那个女生果然不再迟到早退了。一天放晚学前,她来到办公室找我,主动承认了以前的错误,并表示以后一定准时到校离校,身教的效果在她身上体现出来了。

3.下列案例中,老师成功地贯彻了什么教学原则?正确处理了教学过程中什么关系?

一位语文教师在教《游园不值》这首诗,忽然一位迟到学生“砰”的一声推门而入,径直入座。这位教师就诗取材,问道:“小扣柴扉久不开”诗人去拜访朋友,为什么“小扣”而不“猛扣”呢?学生议论了一番,结果是因为诗人知书达礼,有教养,讲礼貌。然后教师走到那位迟到学生身边弯腰轻声问他:“你说大家说的对吗?你赞成‘小扣’还是‘猛扣’?”这位同学脸红了,同学也笑了起来,在笑声中大家都受到了教育和感化。

4.分析下列案例中张老师贯彻或是违背了什么德育原则?

“由于学校放学早于工作单位下班时间,某校初二年级学生放学后处于自流状态,于是打架斗殴、破坏公物及环境的事情屡有发生。为此班主任张老师对学生进行了‘学雷锋,爱集体’的宣传教育,并建议同学们放学后到校外找砖头为学校砌个花台,美化校园环境,谁找的砖头越多,张老师越给予表扬。没多久,花台砌成了,在此期间,学生打架斗殴及破坏公物情况没再发生,但外单位却来告状了,原来是学生到人家工地偷了砖头。”(5分)

—4—

五、论述题(20分)

1. 简述科教兴国。

2. 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教师的能力结构。

盐城师范学院教育学本科试卷二

一、选择题

1.普通教育学主要研究的教育现象是( ) A.社会教育 B.家庭教育 C.学校教育 D.自我教育 E.自然形态教育 2.给教育学提出研究课题的是( ) A.实践因素 B.文化因素 C.科学因素 D.社会因素 3.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 A.《论语》 B.《理想国》 C.《学记》 D.《演说术原理》 4.认为教育起源于生物本能的是( ) A.生物起源论 B.心理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生产生活需要起源论 5.教育的社会性是说( )

A.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B.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 C.教育随社会历史发展而发展D.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占有6.教育的职能是( )

A.培养人的活动 B.促进个人发展 C.促进个人和社会发展 D.促进社会发展 7.学校教育形态产生于(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现代社会 8.个体已有的发展水平影响个体( ) A.对外部环境选择 B.对外部环境作用方式 C.对外部环境选择及作用方式 D.行为方式 9.循序渐进是人的身心发展( )规律所制约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发展速度不平衡性 10.社会生产力根本上( )

A.影响教育规模和速度 B.影响教育规格和结构 C.决定和推动教育发展 D.影响教育内容、方法和形式11.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是( )

A.教育根本性质、方向 B.教育目的 C.教育根本途径、原则 D.教育规律 12.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的是(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辩证统一论 13.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点是( )

A.确定了人的社会价值 B.要求全面发展 C.具有独立个性 D.三者兼备 14.主张按学科体系分科教学的叫( )

—5—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形式教育说 D.实质教育说 15.20世界中叶以来,主张以儿童自由发展为中心的叫( )

A.学科课程论 B.改造主义课程论 C.人本主义课程论 D.活动课程论 16.作为办学基本纲领和依据的是( ) A.课程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材 D.教科书

17.一门学科在普通教育阶段只教一次,这是教材排列的 A.圆周式 B.直线式 C.范例式 D.逻辑式 18.教学是联系社会和新生一代的桥梁的它的( )作用。A.社会发展 B.个人全面发展 C.间接性 D.发展性

19.以掌握人类历史上积累的知识为中介,认识世界,这时教学过程的( )

A.简捷性 B.引导性 C.间接性 D.发展性 20.学生掌握知识过程中,由感性上升至理性的中心阶段是( )

A.引起求知欲 B.感知教材 C.理解教材 D.巩固知识

21.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必然联系是说( ) A. 智力发展依赖于知识掌握 B. 智力发展促进知识掌握

C. 学生自学掌握知识才能发展智力 D. 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前提

22.使学生自觉积极学习、独立思考是( )教学原则 A.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 B.理论联系实际 C.直观性 D.启发性 23.使学生学懂、会用是( )教学原则 A.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 B.理论联系实际 C.直观性 D.启发性

24.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 )采用的办法。 A.教师 B.学生

C.师生共同 D.教师引导下学生 25.“自学辅导”是( )一种方式。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读书指导法 D.练习法 26.展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的叫( )

A.演示法 B.实验法 C.实习作业法 D.研究法 27.下列方法中依靠语言获取住处的有( ) A.实验 B.演示 C.练习 D.读书指导

28.大班、小班、个别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叫( )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上课制 C.分组教学制 D.特朗普制

29.一节课上同时完成两个以上教学任务的叫( ) A.单一课 B.混合课 C.新授课 D.巩固课 30.以学生独立作业为主的叫( )

A.讲授课 B.谈话课 C.演示课 D.练习课

—6—

31.教学链锁式结构的组成部分叫( ) A.教学组织形式 B.班级上课制 C.教学环节 D.课的结构 32.教师制定的宏观教学计划叫( ) A.课程计划 B.教学进度计划 C.课题计划 D.课时计划 33.现代教学评价始于( ) A.中国西周 B.隋唐科举 C.桑代克教育测量 D.“八年研究” 34.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叫(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35.旨在形成一定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的叫( ) 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品德教育 D.德育36.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是德育中的( ) 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品德教育 D.心理素质教育 37.社会性和实践性是就德育过程的( )而言 A.心理要素 B.内部动力 C.外部源泉 D.形成历程

38.德育要适应社会和儿童是( )原则内涵 A.从实际出发 B.整体性 C.正面教育 D.主体自觉性 39.重在动之以情的是( )方法

A.说服 B.榜样、陶冶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40.教师对待同事的道德是( ) A.献身教育 B.热爱学生 C.团结互助 D.严于律已

二、判断题

1.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只要掌握学科专业知识。(2.“不凌节而施”就是要循序渐进。( ) 3.学业成就大小是天生的。( ) 4.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是绝对的。( ) 5.“教育法但无定法”。( )

6.现代教学提倡启发式废止注入式。( ) 7.教学形式是一种历史现象。( ) 8.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 9.中小学教师劳动的手段是知识。( ) 10.德育总是从知开始。( )

三、配对题

1.韩愈 A.《新教育大纲》 2.拉伊 B.个人本位论 3.布鲁纲 C.改造主义课程论 4.杨贤江 D.五步教学法 5.霍尔 E.《实验教育学》 6.杜威 F.《师说》

—7—

) 7.卢梭 G.“产婆术” 8.布拉维尔德 H.心理起源论 9.苏格拉底 I.遗传决定论 10.孟禄 J.《教育过程》

四、案例分析(用教育原理,对下列各案例作简要剖析。

1.下列案例中林老师运用的什么方法?正确贯彻了什么原则?符合学生身心发展什么规律?

在教《鱼》一节课时,林老师事前在水盆里放了一条活鲫鱼,上课时让学生仔细观察鱼的形状、鱼体表面、背鳍、胸鳍、腹鳍、尾鳍,然后问学生各种鳍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一下给问住了。这时,林老师用剪刀把鱼的尾鳍剪掉,结果学生发现鱼在水中无法前进了;他又把胸鳍及腹鳍剪掉,结果鱼体在水里失去平衡;再把背鳍剪掉,鱼只能一动不动地躺在水里喘气。通过观察,学生明白了各种鳍的作用。

3.下列案例中,老师运用的什么方法?贯彻了什么德育原则?

有一个中学生,平时表现很好。一次他带着痛苦的神情找一位信得过的老师谈,说自己想“出国”。老师鼓励他讲真话,说说想出国的理由。他说“祖国不好”。老师请他摆一摆祖国哪些地方不好。他说了几点切身的感受。老师说“你说的是事实,是有道德的。但我希望你认真地想

一想,祖国有没有好的地方?”学生说“当然也有好的地方。”老师说:“你能不能也摆一些事实呢?”学生边想边说:越说越开朗,越说越起劲??老师一方面帮助他充实和归纳已经说了的事实,一方面提出要他继续思考的线索,最后又提了问题:“好和不好都是存在的事实,那么,究竟哪一方面是主要的、本质的东西?我建议进一步考虑一下,有时间我们再谈谈。”过了几天,学生再来找教师的时候,痛苦的神情不见了,高高兴兴地向老师谈了他思考的经过及他得出的结论:“祖国是可爱的。”

3.下列案例老师运用的什么方法?贯彻了什么原则? 有位教师教圆这个概念时,一开头就部问学生“车轮是什么形状?”

同学们觉得这个概念太简单,便笑着回答:“圆形。” 教师又问:“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呢?难道不能做成别的形状,比方说,做成三角形,四边形等?” 同学们一下子逗乐了,纷纷回答“不能!”“它们无法滚动!”

老师再问:“那就做成这样的形状吧!(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椭圆)行吗?”

同学们开始茫然,继而大笑起来:“这样一来,车子前进埋就会一忽儿高,一忽儿低。”

教师再进一步发问:“为什么做成圆形就不会一忽儿高,一忽儿低呢?”

同学们议论纷纷,最后终于找到了答案:“因为圆形的车轮上的点到轴心的距离是相等的。”至此,教师自然地引

—8—

出圆的定义。

4.马卡连柯转化爱迟到的彼得连柯贯彻的什么原则?

五、论述题(20%)

1. 简述我国教育先行战略。

2. 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教师的知识结构。

盐城师范学院教育学本科试卷三

一、选择题

1.教育学是研究( )的科学: A.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B.教育目的、教育内容 C.教育方针、政策 D.教育经验、教育实践

2.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于( )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3.对实验教育学作了系统论述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拉伊 C.杜威 D.凯洛夫 4.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新教育大纲》的作者是( )

A.蔡元培 B.陶行知 C.王国维 D.杨贤江 5.教育起源于( )

A.生物活动 B.心理活动 C.模仿活动 E. 人类的社会生产劳动

6.哪两种社会的教育是与生产劳动相分离的( ) A. 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 B.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

C.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

7.欧州奴隶社会中的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 )

A.军事训练 B.政治哲学教育 C.艺术教育 D.多方面发展的教育 8.教育学中所研究的教育主要是指( ) A.社会教育 B.学校教育 C.家庭教育 D.自我教育 9.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离不开( )

A.运动 B.冲动 C.活动 D.行动 10.社会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 ) A.辅导作用 B.主导作用 C.决定作用 D.物质基础作用

11.对正常发育的学生来说,遗传素质对他的身心发展起( )

A.决定作用 B.不起决定作用 C.起重要作用 D.物质基础作用

12.同是15岁的少年在相同环境与教育条件下各方面的发展有很大的不同,说明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稳定性 C.个别差异性 D.阶段性

13.教育是发展科技的一个重要手段,说明教育具有( )

A.生产性 B.社会性 C.历史性 D.阶级性

14.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化起( ) A.决定作用 B.加速作用

—9—

C.延缓作用 D.加速式延缓的作用 15.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16.当代世界正进行的综合同力竞争归根结底是( ) A.科技竞争 B.人才竞争 C.教育竞争 D.经济竞争

17.教育目的的结构核心部分是( )

A.培养什么人 B.规定所要培养人的身心素质 C.培养的人为谁服务 D.具体的培养目标 18.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 )

A.培养劳动者 B.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C.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培养全面发展的、有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接班人

19.智育是指( )

A.智慧的教育 B.教学

C.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智力、能力的教育

D.开发智力、能力的教育

20.不重视儿童的兴趣与需要是哪一种课程论的缺点( )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形式教育论 D.实质教育论

21.主张开设具有实用意义学科的教育理论是( ) A.传统教育论 B.现代教育论 C.实质教育论 D.形式教育论 22.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 指导性文件是( )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教学参考资料

23.教学实践证明,学校必须做到( ) A.全部工作用于教学 B.教学科研并重

C.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 D.教学为主,全面安排 24.中小学双基教学指( )

A.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B.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C.基本理论、基本技巧 D.基本原理基本能力 25.学生在学习中不可能也无须常常躬亲,这说明教学过程具有( )

A.间接性 B.引导性 C.简捷性 D.发展性 26.当代重视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因是( )

A.人对自身研究的深化 B.科技迅猛发展对人才的挑战

C.对教学特性的新认识 D.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27.“授人的鱼仅供一餐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句话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

A.传授科学知识更新 B.发展智力、能力 C.反复练习巩固知识 D.理论联系实际

28. 教学中要处理好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的关系必须( )

A.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 B.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

C.把知识讲清楚 D.教师要为人师表

29.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 A.传授知识、教给学习方法 B.严格要求学生 C.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D.教学要民主

—10—

40. 德育过程强调要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说明德育过程具有( )

A.主动性自觉性B.统一性多端性 C.社会性实践性 D.长期性、反复性

二、判断题

1.寓德育于各科教学活动中,是德育的基本途径。 2.自讼是自我修养的最高境界。

3.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4德育过程主要是解决学生对客观事物采取的主观态度问题。

5.教育与教育学是同时产生的。 6.奴隶社会的教育具有鲜明的系统性。 7.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 8.教育可以生产劳动能力。

9.教师劳动的价值集中体现在升学率上。

10.一个民族受教育的程序决定这个民族人口的数量与质

量。

三、配对题

1.柏拉图 A.人是教育的产物 2.夸美纽斯 B.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 3.杨贤江 C.“教学与发展”实验 4.康德 D.“模仿、理论、练习”的学习过

程理论

5.卢梭 E.“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6.赞科夫 F.“产婆术”的教学方法 7.昆体良 G.“发现法”教学 8.巴班斯基 H.《理想国》 9.苏格拉底 I.《大教学论》 10.布鲁纳 J.《新教育大纲》

四、案例分析

1、三年级学生在上看图作文课,老师按照学生的不同程度,把他们分为三组进行写作,对第一组学生,要求他们按挂在黑板上的画写故事;对第二组学生,老师就有关图画内容提醒学生注意几个问题;对第三组学生,老师发给载有

—16—

故事内容的图片,学生看着图片把故事内容中空缺的单词填写进去。

在讲解新课时,老师对不同学生布置不同要求的预习作业,要求第一组学生描绘刚听过的故事,并把它写出来;要求第二组学生回答问题;要求第三组学生按照预先发给他们的提纲倾听故事。在检查知识掌握情况时,要求第一组学生负责对大家的回答作评论;要求其余二组的学生回答难度不同的问题。请评价该老师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在实现教学目的中有何作用?

2.王二对武术很感兴趣,天天放学后都要和几个同学一起练武。学校成立了武术队,他多次请求参加,但因学习成绩不好,一直未被批准。现在他除了按时去看武术队训练外,纪律越来越差,你认为是否应当满足他的要求?为什么?

3.在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时,北京某教师创造了冷冻学生早恋感情的“三步教育法”。即第一步尊重学生;第二步“冷冻感情”,就是教育学生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感情,在中学阶段不发展恋情;第三步“建立合同”,即建立一种口头

上的许诺,促使其“冷冻”的完成,教师与有早恋行为的学生商定:你们的任务是好好学习,不必担心以后谁也见不到谁,等你们成长适时且双方似有思恋之情时,老师会帮助你们。如学生违约则及时给予批评教育。请分析“三步教育法”的德育原理。

4、某英语教师在教由莫伯桑的短篇小说改编的剧本The lost Necklace—课时,采用以下方法:教师只向学生们介绍了作者的生平、代表作和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讲了几个重点词的用法,然后就让学生自愿结合,结成表演小组,自报角色,自行排练,自定服装、情节、道具,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将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一周以后,以英语晚会的形式五个小组的同学向大家汇报学习成果,不同组的人刻画出了不同性格的Marthilde和Pierre。通过这次晚会,使一些英语成绩不好的人有了自信心,他们其他方面的才能也得以展现,学生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大大超出老师的预料,也坚定了老师教好英语的信心、决心。请分析该老师教学成功的原因。

五、论述题(每题10分,20%)

1、 简述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

—17—

2、 联系自身实际,说明你打算如何培养自己成为一

名合格的中学教师。

盐城师范学院教育学本科试卷五

一、选择题

1.社会教育学主要研究的是( )

A.社会教育 B.家庭教育 C.学校教育 D.自然形态教育 2.教育规律是( )

A. 教育内部诸因素间的本质联系 B. 教育和其它社会现象间本质 C. 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

D. 教育内部诸因素和其它社会现象间本质联系和发

展趋势

3. 影响教育学研究课题选择中价值取向的是( ) A.实践因素 B.文化因素C.科学因素 D.社会因素 4.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在( ) 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5.最早使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伦理基础上,使之成为科学的是

A.夸美纽斯 B.康德 C.赫尔巴特 D.培根 6.教育的历史性是说( )

A. 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B. B.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 C. 教育随人类社会发展而发展 D. 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占有

7.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说( )

A.教育与既同步又不同步 B.教育有自身发展规律 C.教育有历史继承性

D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发展不平衡性

8.凡是对别人的知识、技能、思路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叫( )

A.教师 B.教育者 C.受教育者 D.教育措施 9.教育具有等级性是( )特征

A.原始的教育形态 B.古代学校教育形态 C.现代学校教育形态 D.封建社会教育形态 10.教育全民化、终身化是( )的特征。 A.原始的教育形态 B.古代学校教育形态 C.现代学校教育形态 D.资本主义社会教育 11.在人的身心发展中遗传是( )

A.现实因素 B.先天因素C.后天因素 D.决定因素 12.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 ) A.多种可能性 B.作定限制

—18—

C.物质前提 D.多种可能作出一定限制 13.主观努力在人的身心发展中是( )

A.现实因素 B.先天因素 C.后天因素 D.决定因素 14.分年龄期施发是人身心发展( )规律制约 A.帮助学生定向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速度不平衡性 15.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是指( ) A.帮助学生定向 B.帮助学生抉择 C.为学生发展定向、抉择、奠基 D .为终生奠基 16.社会文化传统影响( )

A.教育传统 B.教育思想 C.教育水平 D.教育内容 17.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通过( )形式来体现。 A.优民同俗 B.培养劳动力 C.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 D.传递和传播文化 18.对某一级某一类学校培养人的质量规格设想或规定的是( )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育目标 D.培养规格 19.教育目的主要由( )构成

A.根据性质B.身心素 C.社会价值D.身心素质和社会价值 20.学校家庭社会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工作,这体现了教育目标为( )

A.导向作用于 B.选择作用 C.激励作用 D.协调作用 21.教育目的中质量规格为最终决定因素是( )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受教育者水平D.社会文化 22.主张教育目的既根据社会需要要又考虑人的需要的是( )

A.个人地位论 B.社会地位论 C.教育无同论 D.辩证统一论

23.主张以儿童本身的社会生活为中心制定课程的叫( )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形成教育说 D.实质教育说 24.主张课程内容以训练学生心智为主的叫( )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形成教育说 D.实质教育说 25.主张合数门学科内容形成综合课程的是( ) A.学科课程 B.相关课程 C.融合课程 D.广域课程 26.“相对完整”是我国编制( )的原则

A.课程 B.教学进度计划 C.教学大纲 D.教材 27.主张按照知识体系组织教材的方式谓之( ) A.逻辑方式 B.心理方式 C.折衷方式 D. 方式 28.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人类历史经验,摆脱时空和个休

—19—

直接经验的局限,这是它的( )作用。 A.社会发展 B.个人全面发展 C.在教育体系中D .德育 29.中小学教学为了适应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最基本的途径 就是( )

A.传授基础知识 B.培养道德品质 C.发展智力和能力 D.训练基本技能 30.我国当前普遍认为,教学过程是( )过程 A.特殊认识 B.促进学生发展

C.多质性层次 D.既是特殊认识过程又是促进发展

31.通过教学,促使人类文化科学知识迅速再生,这是教学过程的( )

A.间接性 B.引导性 C.简捷性 D.发展性 32.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必然联系是说( ) A. 前者是基础,后者又积极作用于前者 B. 前者是后者基础 C. 后者积极作用于前者 D. 调节后者,就能促进前者

33.集体化、同步化、标准化的教学形式叫( )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上课制 C.分组教学制 D.特朗普遍

34.主要以讲授新知为主要任务的是( ) A.单一课 B.混合课 C.新授课 D.巩固课 35.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课后教导 D.教学评价 36.教师为教学设计的微观蓝图是( )

A.课程计划B.教学进度计划C.课题计划D.课时计划 37.为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定向的是( )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38.旨在对青少年进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观教育的叫( )

A.心理要素 B.内部动力 C.思想发育 D.品德教育 39.主动性自觉性是教德育过程的( )而言。 A.心理要素 B.内部动力 C.思想教育 D.形成历程 40.各科教学中渗透德育,这是( ) A.校内正式途径 B.校内非正式途径 C.校外正式途径 D.校外非正式途径

二、判断是非

1.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年轻一代。 2.教育永远具有阶级性。

3.一定教育发展水平往往反映出该时代文化水平。 4.教师的全部任务就是传授知识。

—20—

5.教师是双专业人员。

6.教学方法就是就是教师教学生的办法。 7.教学原则源于实践、高于实践、接受实践检验。 8.课堂教学是唯一的组织形式。 9.德育内容有民族性。 10.德育有多种途径。

三、配对题

1.赞科夫 A.形式教育说 2.格塞尔 B.范例式 3.华生 C.摹仿、理论、练习 4.罗杰斯 D.并能性原则 5.洛 克 E.道尔顿制 6.瓦·根舍因 F.《教育与发展》 7.昆体良 G.环境决定论

8.帕克赫斯特 H.成熟决定论 9.孟禄 I.人本主义课程论 10.马卡连柯 J.心理起源论 四、案例分析

1.师在教《植物的叶》一课时,正确运用了什么教学原则?体现了什么教学规律?

《植物的叶》一课,重点是讲叶的光合作用,这是使学生认识自然界相互关系的好内容。我在教学中除了通过

实验让学生知道绿叶的太阳光的照射下有制造养料(淀粉)的作用外,主要讲清了:(1)光合作用需要绿叶、阳光、水、二氧化碳,缺一不可;(2)光合作用要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养料,呼出氧气。(3)有机养料和气氛是人和动物所需要的。(4)人和动物在新陈代谢时呼出二氧化碳,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5)植物和动物的生长都离不开空气和太阳。学生从这些知识中认识到植物与动物(即生物与生物)之间,动植物与空气、水、太阳(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动植物与空气、水、太阳(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从而认识到自然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讲解过程中虽然没有出现“辩证唯物主义”这个概念,但却较好地对学生进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

2.物理教师鼓励学生提出与技术才不同的见解,正确 运用了什么教学原则?正确处理了教学过程中哪方面关系?

保险丝不能用铜丝代替,这是常识,部编初中物理教材还特别加注了“千万不能代替??”的字样,以示重要。可是,笔者一次去学校听课,当教师在课堂上反复强调这一问题时,一个学生却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说:“收音机、扩音机上的管状保险丝不是铜丝吗?电工还经常用十六股胶质线中的一股细铜丝,以一安培的容量来代替保险丝接

—21—

入电路而确保安全??。”顿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师表扬了学生勇于探索,勇于提出问题的好学精神,??他接着便在课堂上进一步陈述:“保险丝——保险不保险,安全不安全,不在于用什么材料,而在于由材料性质和粗细决定的熔断电流。可以推断:在电路中,用铜丝替保险丝,只要符合熔断电流的范围,就照样安全。”

3.初二两位班主任采用的方法有何不同?初二班主任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成功地贯彻了德育的什么原则?反映了德育过程什么特性?

小李长入中学的第一天,就使老师十分恼火。

教室里静悄悄,同学们在认真地上第一课。忽然,一个学生的书包里窜出一青蛙。“呱,呱”地叫着跳向讲台。全班顿时乱了,班主任一查,是小李干的。一气之下,狠狠批评他一顿。可是,第二天,教室里又带进了一只小猫。接着小狗、老鼠、麻雀??天哪,有一次他竟把一条蚯蚓放到了讲台上。从此,小李在班主任心目中成了不可求药的“皮大王”。批评、监视、处罚,都没有能使小李转变。好不容易撑过了一年,他升小初二,班主任透了口气,包袱终于送出去了。

进入初二,小李还是那么调皮。新班主任没有对他采取什么“下马威”,而是仔细观察他,不久就发现有一门课小李不但上课认真听,下课还要钉着问,这是动物课。

班主任把小李找来。小李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走进办

公室,准备随暴风雨般的批评。可是出乎意料,班主任没有批评他,而且问他,“你喜欢动物?”他点点头。

“那很好。我们班成立一个动物兴趣小组,你来当组长好吗?”

他惊愕了。当组长?从小学到中学,从来都是挨批评的对象,从没有想过有人叫他当干部。

动物小组开展了观察昆虫活动。小李在课余和同学们一起捕捉昆虫,制作标本。各种各样的昆虫,有许多种他都认识,可这蝴蝶、螳螂、蝗虫??各种各样的名字怎么写?碰到了难题,他问动物老师,并且认真学习查字典。

半年过去了,小李在班主任的引导下,从观察昆虫活动中,懂得了各门功课的重要性,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逐渐改掉了散温的坏习惯,认真学习,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全市昆虫考察比赛中,动物小组制作的标本获得鼓励奖。他还写了科学、小论文:《蚯蚓对农业生产的作用》。

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些都说明德育过程中什么方法的重要?它符合什么德育原则?

五、论述题(下述各题要求运用教育管理进行全面论证。20%)

1.下表是说人所受的教育水平和生产率成正比,说说教育有哪些社会功能。

教育水平和生产率成正比 教育水平 生产率% 小学 43 中学 198 —22—

大学 300 2.以上述案例分析为例,说说合格的中学教师在职业道德

和智能方面应有哪些素养?

盐城师范学院教育学本科试卷六

一、选择题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 A. 《学记》 B.《大学》 C.《大教学论》 D.《雄辩术原理》 2.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欧洲文艺复兴时期D社会主义社会

3. 我国第一个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系位地论述教育理论的教育家是

A.蔡元培 B.陶行知 C.杨贤江 D.毛泽东 4. 学校教育正式出现在( ) A.原始社会的末期 B. 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性 D.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5.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教育的心理起源论,都否定了教育的( )

A.历史性 B.社会性 C.民族性 D.阶级性6. 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 A.遗传 B.环境C.活动 D.教育

7. 俗语“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青少年身心发展具

有( )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个别差异性 D.阶段性

8. ( )对教育的制约之一是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A.政治经济制度 B.社会生产力 C.社会文化 D.社会人口 9. 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 ) A.反映 B.核心C.依据 D.概括

10.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A.复杂性 B.创造性 C.主体性 D.长效性

11. 学生要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是( ) A.教育界的主体 B.教育的客体 C.认识的客体 D.既是主体又是客体

12.马克思认为培养全面发展新人的唯一方法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体育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 C.知识与能力相结合 D.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13. 重祖课程要适合儿童的兴趣需要和教材的心理组织,

从活动中进行教学和教育是( )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形式教育说 D.实质教育说

—23—

14. ( ) 是国家对一门学科的教学所提出的统一要

求和具体规格。

A.教科书 B.教学计划 C.课程计划 D.教学大纲 15.教学中“双基”指的是( ) A.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B.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C.基本知识、基本原理 D.基本知识、基础技能

16. 教学中应贯穿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这说明教学具有( )

A.阶级性 B.教育性 C.社会性 D.政治性 17. 课程的制约因素是( ) A.生产力、科技、文化 B.社会、知识、儿童 C.方针、目标、理论 D.传统、儿童、制度 18. 教学活动是指( ) A.教师教的活动 B.个别教学

C教加学的活动 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 19.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现象教学B.个别教学 C.复式教学 D.课堂教学

2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作业评定

21. 最早对课堂教学从理论上加以阐述的教育著作是( )

A.《大教学论》 B.《爱弥儿》 C.《教育漫话》 D.《普通教育学》

22.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

以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叫( ) A.演示法 B.讲授法 C.练习法 D.实验法

23. 学校的首要工作是( )教学原则 A.德育工作B.体育工作 C.教学工作 D.管理工作

24. 下列哪项内容不属于课程计划规定的范围( ) A. 学校的学科设置及要求 B.各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科教学的周学时数及总学时数 D.各科教材后编、单、节、目

25. 教师要善于用具体形象的语言教学,这体现了教学的(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启发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因村施教原则

—24—

26. “发现法”后倡导者是( ) A.布卢姆 B.布鲁纳 C.赫尔巴特 D.洛克

27.教师备课主要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和备( ) A.教具 B.教案 C.教法 D.教态

28. 在同一节课内同时完成几个教学任务的课叫( )A.新授课 B.单一课 C.综合课 D.复式教学 29. 综合课的中心环节是( ) A.组织教学 B.检查复习 C.巩固新教材D.讲授新教材

30.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客观基础是( )

A.自我教育 B.活动和交往C.学校教育 D.道德内化31. 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最基本、最经常的途径是( )A.各科教学 B.社会实践活动 C.班、团、队活动 D.课外活动

32.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与这名话

密切相关的德育方法是( ) A. 实际锻炼B.陶冶教育 C.榜样示范D.品德评价

33. 提出“在集体中通过集体进行教育的平等影响教育思

想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马卡连柯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34. 说服的主要作用是( ) A.提高道德认识B.培养道德情感 C.训练道德意志D.引导道德行为

35.( )是思想品德教育模式中一个周期的终结环节。 A.组织 B.评价 C.反馈 D.总结 36. 旨在形成世界观,人生观的叫( ) 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 C.品德教育 D.心理素质教育

37. 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相结合是( )原则内涵。 A.从实际出发B.整体性 C.正面教育 D.主体自觉性

38.“吾日三省吾身”体现了德育中( )方法 A.指导自我修养 B.陶冶 C.榜样示范 D.说服教育 39. 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是( ) A.直线上升 B.渐进 C.螺旋式前进 D.倒退

40. 教师对待同事的道德是( ) A.献身教育B.热爱学生 C.团结协作D.严于律己 二、判断题

—25—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对人身的施加影响的活动。

2.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产生于对成人的摹仿。 3.教育的程度,年限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成正相关。 4.教育目的就是某一级、某一类学校,培养人的质量规格的设计。

5.教师在学生中应强调权威作用。 6.今天的课程就是明天的社会。 7.教学与智育两者的任务是相同的。 8.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9.教育有德,但无定法。 10.知识就是美德。 三、配对题

1.《学记》 A.《林哈德与葛笃德》 2.杨贤江 B.教育无目的论 3.布鲁纳 C.社会即学校 4.卢 梭 D.产婆术 5.洛 克 E.有教无类 6.孔 子 F.《爱弥儿》 7.苏格拉底 G.《教育温话》 8.裴斯泰洛齐 H.课程结构论 9.杜 威 I.《新教育大纲》 10. 陶行知 J.教学相

四、案例分析(用指定原理,对下列案例作简要剖析。20分。)

1. 下面是丁教师的一个数学片段:

某生作文常不及格,一次一篇不满500字的作文有几个稍微用得象样的词语,老师在全班加以表扬,并打70分,该生对作文有了热情,于是老师从表扬词语开始,进而表扬该生作文的句子,段落直到肯定整篇作文,并将其成功的作文贴在班上,让同学评论使学生感到自己的进步,更加努力。后来该生分别在校、区、市作文竞赛中获奖,他的作文进行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劳动了全班同学,请分析丁老师教学成功的原因。

2.张三是初二语文教师,最近他发现有学生常在课上做小动作,影响学习。初步调查,他发现有的学生很快掌握了教学要求,完成习题后,无事可做;另一些学生却听不懂。习题不会做,干脆就玩。请你分析一下,张老师忽略了什么教学原则?请告诉他应如何做。

3.请用教师劳动的特点分析“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4.下列做法违背了什么德育原则:

某班主任为了搞好班级管理工作,把学生按成绩好差分成A、B、C、D四组,A、B组坐中间,C组生两边,D组生在后面加座上,希望通过等级制班级管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其结果并不理想,反而使学生物以类聚,班风越来越差。

—26—

五、论述题(每题10分,20%)

1、如何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规律。 2、联系当前实际谈谈德育工作应遵循哪些原则?

盐城师范学院教育学本科试卷七

一、选择题

1.中国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

A. 《大学》 B.《力学篇》 C.《论语》 D.《学记》2. 普通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

A.社会教育B.家庭教育C.学校教育D.自然形态教育 3. 教育是一种( )

A.生物现象B.自然现象 C.社会现象 D.心理现象 4. 学校教育产生于( )

A.原始社会末期 B. 奴隶社会初期 C.封建社会初期 D.奴隶社会末期 5. 教育的社会性是说( )

A.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B.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 C.教育随社会历史发展而发展D.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占有6. 教育的职能是( )

A.培养人的活动 B.促进个人发展 C.促进个人和社会发展 D.促进社会发展 7. 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是( ) A.教育根本性质、方向 B.教育目的

C.教育根本途径、原则 D.教育规律 8.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起( ) A.制约作用 B.能动作用 C.只起促进作用 D.促进或延缓作用

9. 教育为政治、经济服务,主要是通过( )表现出来。 A.培养人 B参与政治活动 C传播科文化知识 D参与经济活动 10. 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 A.现实性 B.社会本位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辩证统一论 11. 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的是( )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教育无目的论D.辩证统一论

12. 20世纪中叶以来,以儿童的自由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论是

A学科课程论 B履行主义课程论 C人本主义课程论 D活动课程论

13. 作为办学基本纲领和依据的是( ) A.课程计划 B.教学大纲C.教材 D.教科书 14.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是( )

A.确定了人的社会价值 B.要求全面发展 C.具有独立个性 D.三者兼备

—27—

15.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根本上取决于( ) A.教师的业务水平 B.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水平 C.教师的教育思想 D.教师的性格取向 16. ( )是教师基本的职业道德。 A.热爱学生 B.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 C.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D.热爱教师集体、团结协作17. 一个学校能否较好地完成培养人的任务关键在于( )

A.管理水平B.学生来源C.教材深浅 D.教师素养18.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中的全面发展是指

A.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B体力和智力充分自由和谐发展 C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劳动者 D.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结合

19. 衡量一所学校教育质量高低的根本标准是着( )

A教学质量 B发展性间接性 C师资水平 D培养毕业生的数量

20. 学学生掌握知识过程中,由感性上升至理性的中心阶段是()

A.引起求知欲B.感知教村C.理解教材 D.巩固教材 21.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必然联系是说( ) A.智力发展依赖于知识掌握B.智力发展促进知识掌握C.学生自学掌握知识才能发展智力D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前提

22. 使学生自学积极学习、独立思考是( )教学原则。 A.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 B.理论联系实际 C直观性 D启发性

23.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 )采用的方法。 A.教师B.学生C.师生共同 D.教师引导下学生 24.展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的教学方法是( ) A.演示法B.实验法 C.实习作业法 D.研究法 25. 赫尔巴特提出并论证了“教学具有教育性”的观点,

这要求我们遵循( )规律。 A.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B.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C.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D.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26. 《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说明在教学中应贯彻( )原则。 A.因材施教B.启发性C.巩固性 D.直观性 27.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发自( ) A.《论语B.《学记》C.《孟子》D.《大学》

—28—

28. 教学中是否具有启发性,主要看( ) A.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多少 B.是否运用了谈话法 C是否不断地变换教学方法 D.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充分调动 29.课堂教学是教学的( ) A.一般组织形式 B特殊组织形式 C基本组织形式 D辅助形式 30. 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即( )

A.德育过程 B.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 C.政治思想教育过程 D.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过程31. 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 A.社会实践活动和交往 B.人的遗传素质

C.师生的融洽关系 D.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32.“通过集体,在集体中进行教育”是由( )提出来的。

A. 夸美纽斯B.巴马连柯C.赫尔巴特D.巴班斯基 33. 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调整中等教育结构C. 年制义务教育 D.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34. 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是德育中的( )

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品德教育D.心理素质教育

35.德育要适应社会和儿童是( )原则的内涵。 A.从实际出发B.整体性C.正面教育D.主体自觉性 36. 重在动之以情的是( )方法。

A.说服 B.榜样、陶冶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目37.我国近几十年的教育实践表明,学校工作必须以( )为中心全面安排。

A传授知识B.教学C.发展智力 D.德育

38. ( )是向学生进行德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 A.社会实践B.思想政治课C共青团组织活动D各科教学性

39. 义务教育实质上是一种( )教育 A.免费 B.业余进行 C.法律规定国家保障 D.志愿参加

40.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A.复杂性 B.艰巨性C.个体性 D.创造性 二、判断题

1.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3.义务教育的目的是普及教育。4.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是绝对的。5.教是为了不教。6.中小学教师劳动的手段是知识。7.学生集体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力

—29—

量。8.德育总是从道德认知开始进行。9.备课就是指钻研教材写教案。10了解和研究学生是做好班级工作的基本前提。

三、配对题

1.杨贤江 A.《教育论》 2.陶行知 B.《教育过程》 3.洛克 C.《教学过程最优化》 4.斯宾塞 D.《民主主义与教育》 5.马卡连柯 E.《教学与发展》 6.赫尔巴特 F.《新教育大纲》 7.赞科夫 G.《小先生》 8.布鲁纳 H.《教育温话》 9.巴班基 I.《普通教育学》 10.杜威 J.《教育诗篇》

四、案例分析

1.师在教“内因与外因”时提问:“为什么鸡蛋能变成小鸡?”指令甲生回答。甲说:“不知道”。又指令乙生回答。乙生答道:“因为鸡蛋是生的”。老师说:“如果是熟的,你还可以吃呢?”学生哄堂大笑。接着,全班默默。

分析要求:用教师与学生装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原理和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的要求,说明这位教师的做法错误所在。

2.试运用所学的德育原理分析下列事例。

一位教师给初一的学生写了这样的评语:“该生连基本要求差不多都没有做到,特别是沾染了许多不良习气。抽烟、旷课、无组织、无纪律、无礼貌,思想意识上追求时髦,如烫发、穿奇装异服等;对教师的教育,态度倔犟。需要树立正确的无产阶级人生观、明确生活目标;否则继续下去,毕业成问题”。

你认为这个评语写得怎样?效果如何?为什么? 4.用德育原理分析下列事例,并提出教育建议。 有一个女中学生,陷入了“早恋”中,成天恍恍忽忽,导致学习成绩骤然下降,家长责骂,同学讥笑,使她在班上抬不起头来,她求助于老师帮助她摆脱困境。如果你是她的老师,你打算怎么办?

3.与数学课时,老师把圆面积公式S=πr2

写在黑板上,叫学生反复念。一个学生举手问:“S=πr2

是什么意思?”老师说:“这是圆面积公式。”学生又问:“圆面积公式是怎么来的?”老师说:“不要寻根问底了,把它背下来熟记就行。”试根据教学的有关理论分析其错误所在。 五、论述题,20分

1. 如何理解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关

—30—

五、论述题。(计20分

1、试结合教育学的有关知识,谈一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来搞创新教育。

2、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教师的知识结构。

盐城师范学院教育学本科试卷九

一、选择题

1、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形成于 ( ) A、原始社会末期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2、教育理论界认为世界上第一部有完整理论体系的教育专著是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教育论》 D、《教育漫语》 3、封建官僚的最显著的特点是( ) A、垄断性B、等级性C、片面性D、阶级性 4、学校教育产生于 ( ) A、原始社会末期 B、奴隶社会初期 C、封建社会初期 D、奴隶社会末期 5、“孟办三迁”反映了( )对人的重要影响 A、教育 B、环境 C、遗传 D、家庭教育 6、确定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 马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思想 C、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 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7、近代史上第一个付诸实施的学制是( ) A《王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戊学制》 D《壬子癸卯学制》

8、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要经过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和青年初期,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

A、顺序性 B、阶段性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9、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

A、教学大纲B、教学计划C、教科书 D、教育制度 10、国家对学校各个时期的教学周数,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时间、假期的节日规定体现在( )中。 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C、课程表 D、教科书 11、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按照指定的条件独立作业的方法叫( )

A、实验法 B、演示法C、实习作业法D、参观法 12、教学工作的中心五一节是( )

—36—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3、教育为政治经济服务,主要是通过( )表现出来

A、培养人 B、参与政治活动 C、传播文化和科学知识 D、参与经济活动

14、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教育的心理起源论,其本质都是否定教育的( )

A、阶级性 B、社会性C、永恒性 D、继承性 15、学校工作必须以( )为主,全面安排 A、教学工作 B、思想工作C、总务工作D、继承性 16、“温故而知新”是( )教学原则 A、循序渐进B、巩固性C、团材施教 D、可接受性 17、《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说明在教学中应贯彻( )原则。 A、因材施教 B、启发性C、巩固性 D、直观性

18、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中,( )的形式由夸美纽斯确立后,几个世纪以来一直为各国采用。

A、小组教学B、道尔顿制C、班组授予课制D、现场教学 20、在学期教学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能力发展的评价是( )

A、绝对性评价 B开诚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诊断个性评价 21、义务教育是一种( )的教育

A、免费 B、业余进行C、法律规定,国家保障D、志愿参加

22、、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导》中提出了( )的办学方针

A、民办公助 B、地方负责,公级管理 C、教育面向工农 D、两条腿走路

23、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A、修养 B、榜样C、锻炼 D、陶冶 24、生在晓之以理的是( )方法

A、说服 B、锻炼 C、陶冶 D、品德评价 25、教师对待自己的道德是( ) A、献身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团结协作 D、练习、研究 26、下列方法中以教师活动为主的是( ) A、读书,讨论 B、谈话,演示 C、实验,实习 D、练习,研究 27、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 )

A、备课 B、上课 C、课后教导工作 D、布置作业

—37—

28、试题应能准确测出所要检查的教学内容,这说明试题应有

A、效度B、信度C、难度 D、区分度

29、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 A、 学生自身优点和缺点的矛盾 B、学生不听老师指挥的矛盾 C、教师和学生的矛盾

D、 教育乾所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受教育乾现有道德水平之

间的矛盾。

30、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立专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就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常迟到。你认为对该生的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31、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说明教学中( )重要意义。 A.传授科学知识 B.反复练习巩固 C.发展智力能力 D.思想品质教育

32. 主张学校应用开设具有实用意义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无关紧要。该观点是( ) A. 活动课程论 B学科课程论 C.形式教育论 D实质教育论

33. 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应坚持( ) A. 突出德育,带动其他各育 B.智育第一,兼顾其他各育

C.德育为首,五育并举 D.五育齐抓

34. 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要素中评最根本因素是( )

A.遗传素质 B.教育 C.环境 D.个人的主观能动性35.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最根本因素是( ) A.经济基础 B.科学技术C.上层建筑 D.生产力 36. 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学生则以学习( )为主。

A.实践经验 B.直接知识 C语文、数学、外语 D.书本知识 37.确定教学原则的依据是( )

A.教育方针 C.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C.教学内容和任务 D.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38. 知行统一就是( ) A.认识加行动 B.读书加劳动 C.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D.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

39.“在集体中进行教育”是( )提出的著名原则。—38—

A.夸美纽斯 B.马卡连柯 C.赫尔巴特D.凯洛夫 40.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根本上说取决于( ) A.教师的业务水平 B.学校领导管理人员的支持 C.教师的教育思想 D.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水平 不能成为音乐家。因此,遗传素质决定人的发展是有道理的。

三、配对题

1.夸美纽斯 A.儿童中心主义 2.杜威 B.《教学与发展》 3.杨贤江 C.实质教育论 4.马班斯基 D.教师中心主义 5.帕克赫斯特 E.《新教育大纲》 6.孟禄 F.班级授课制 7.马卡连柯 G.教学过程最优化 8.赫尔巴特 H.在集体中教育 9.赞可夫 I.道尔顿制 10.斯宾塞 J.心理起源论

二、判断题

1.学校教育是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的,是人类社会的永恒 现象。

2.阶级社会教育具有阶级性,因此对古代和西文教育理论

和经验不能错鉴。3.教学过程永远具有教育性,脱离教育性的教学是不存在的。4.直观性教学要求教师堂堂不空手。 5.德育中“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就是表扬先进,批评后进。6.教育制度就是学制。7.学生集体既是教育对象,又是教育的力量。8.备课就是指钻研教材,写好教案。9.衡量一堂好课的标准是看教师教得怎么样。10.先天失明的人,不能成为画家;先天失聪的人,不能成为音乐家

四、案例分析

1、国外有人调查统计了某某家庭的八代人136名家庭成员,发现其中有50名男子都是音乐家。有人认为这是遗传决定的,请用有关教育原理分析这一现象。

2、某老师在教“内因与外因”时提问:“为什么鸡蛋能变成小鸡?”指令甲生回答。甲说:“不知道”。又指令乙生回答。乙生答道:“因为鸡蛋是生的”。老师说:“如果是熟的,你还可以吃呢?”学生哄堂大笑。接着,全班默默。

分析要求:用教师与学生装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原理和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的要求,说明这位教师的做法错误所在。

3、结合下面课堂教学实例,指出该老师在四个数学步骤中

—39—

所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主要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实例的①②③④表示数学步骤 回答时用此标号即可,不必再抄实例内容)。

某老师在教“笔”这个字时教学过程如下:

[实例]①上课开始,老师带了一支毛笔走进教室。老师拿着毛笔,首先问学生,笔杆是什么做的,学生齐声回答:“竹子做的。”于是,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竹”字。老师又问笔头是什么做的,学生齐声回答:“毛做的”。她又写下了“毛”字,并先听学生,“竹”字在上,“毛”字在下,合起来就是“笔”字。然后对“笔”字进行字音教学。(略)

②接着,老师让大家注意“竹”字的写法。学生们发现笔划有了变化。老师解释说,这是因为“竹”字下面要让出

地方来给“毛”字,写出来才好看。对“笔”字进行字形和意义 教学。(略)

③老师问大家,除了毛笔,还看见过哪些笔。学生争先恐后地列举了铅笔、钢笔、圆珠笔、蜡笔??,学生们在想着。

④老师用手举起一支粉笔。“还有粉笔。”学生们异口

同声回答。这样,一个“笔”字,以它各种具体的形式深深地留在学生的脑海里。

3、有一位少先队员与非少先队员打了架,班主任了解情况后,作了必要的引导,要求少先队中队长来处理此事。于是中队长召开了一次中队会议,要求打了人的队员在会上检计。开始时,这个同学有抵触情绪,赌气说,检计就检讨。开会了,中队长让他根据中队委的决定唱一首《红领巾飘在我们胸前》的歌,这个队员看见与会者一个个板着脸孔,知道不唱不行了,只好唱了,每当新队员入队时,大家都要唱这首歌,所以学生对这首歌很熟悉,且非常有感情。这个孩子唱着唱着便唱不下去了,这时中队长一呶嘴:“大家一起唱”,歌唱完了,那个孩子趴在桌上哭了起来。中队长问大家:“你们看他有没有认识错误啊?”大家

回答:“认识到了”。中队长问:“我们原谅不原谅他?”大家答:“原谅”。第二天老师找这位队员谈心,进一步给这位同学讲事实,摆道理。这位队员对自己的错误有了深刻的认识,还主动找那位同他打架的非队员同学握手言欢。

五、论述题(20%)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3h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