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2022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
更新时间:2023-04-10 19:1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成都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2021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固体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a 与 b 质量差是生成氧气的质量
B.P 点处固体成分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C.反应前高锰酸钾的质量为
316
(a-b)g
32
D.反应过程中,锰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保持不变
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一定量过氧化氢在密闭容器中分解
B.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
C.碳在盛有氧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
D.用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
3.小希设计如图的实验,并完成下列的操作步骤:
①未点燃酒精灯,观察白磷未燃烧
②点燃酒精灯片刻,观察到白磷燃烧
③熄灭酒精灯,冷却到室温,观察到水位上升到刻度 1 处
④点燃酒精灯,剩余的白磷不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酒精灯加热铜丝,白磷燃烧,铜丝变黑,可见白磷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B.操作②中除了观察到白磷燃烧,铜丝也变黑,会使“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结果大于 1/5
C.对比①②中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D.对比②④中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4.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A 把带火星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
体中
木条熄灭
该瓶中气体一定是二
氧化碳
B 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
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旋紧瓶
盖,振荡
塑料瓶变瘪CO2能溶于水
C 将白磷浸没在热水中,再向热水
中的白磷通入氧气
通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
氧气后白磷燃烧
温度是燃烧需要的条
件之一
D 点燃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
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该气体是CH4
A.A B.B C.C D.D
5.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设计如图装置,利用传感器技术测得实验过程中温度、压强和氧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Y是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B.X曲线中A到B点呈上升趋势的原因是燃烧放热
C.实验过程中大致在t3时刻打开活塞K
D.Z曲线中C到D点变化的原因是装置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
6.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①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②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但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③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④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
⑤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A.①②③⑤B.①②⑤C.①③⑤D.①④⑤
7.有 C5H10、C3H6O、C6H12O6组成的混合物,经测定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60% B.45% C.30% D.22.5%
8.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市场上销售的矿泉水中的“镁、碘”指的是单质
B.气体受热膨胀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分子变大
C.组成H2O、H2O2的元素种类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D.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属于乳化作用
9.科学研究发现: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碳(C2O3),实验证明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C2O3属于氧化物
B.C2O3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铁
C.C2O3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为CO2
D.C2O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0.蜡烛(足量)在如图所示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测得瓶内氧气体积分数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瓶内氧气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11.我国一些城市使用焦炉煤气作为生活燃料。以下实验流程是对焦炉煤气的成分进行局部
探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焦炉煤气可能含有 CO B.X、Y 都是碳酸钙
C.上述流程中可能有化合反应发生D.焦炉煤气中一定含有 CO2和 CH4
12.在实验室中,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 除去混在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
碳
点燃
B鉴别软水和硬水加入水,搅拌
C除去混在木炭粉中的氧化铜在空气中灼烧
D鉴别空气、氮气、氧气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
A.A B.B C.C D.D
13.已知Ca(HCO3)2═CaCO3+CO2↑+H2O.一定量的Ca(HCO3)2固体在密闭容器中受热分解
(此过程CaCO3不分解).下列图象表示该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趋势,其中错误的是( )
A .B.
C.D.
14.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M N P Q 反应前的质量/g1*******反应后的质量/g x y010
A.参加反应的P与Q的质量比为3︰2
B.x的取值范围:0≤x≤30
C.当y≤24时,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D.x+y=65
15.化学家已经开发出多种酯类人工香料,如丁酸甲酯(C5H10O2)具有苹果香味.下列有关丁酸甲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丁酸甲酯属于氧化物
B.丁酸甲酯由17个原子构成
C.丁酸甲酯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58.82%
D.丁酸甲酯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0:5:16
16.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物质X Y Z Q
反应前质量(
g ) 18 10 2 21 反应后质量(g )
12
15
待测
A .反应物是X 和Y ,生成物是Z 和Q
B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Q 可能是催化剂
C .Y 、Z 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X 中元素种类相同
D .反应后Q 的质量为24g
17.将m g 碳和铜的混合物放置在敞口容器中充分加热,完全反应后余下固体质量仍为m g ,则原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 A .30%
B .27.3%
C .20%
D .15.8%
18.工业上以CaO 和HNO 3为原料制备Ca (NO 3)2?6H 2O 晶体.为确保制备过程中既不补充水,也无多余的水,所用硝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 ) A .41.2%
B .53.8%
C .58.3%
D .70.0%
19.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如下反应,反应前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M
N
P
Q
反应前的质量/g
40
4
3.6
4.8
反应后的质量/g
待测
13
12.6
10.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 .反应生成的P 和Q 的质量比为2︰3 C .待测值为16 D .N 和P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
20.已知: 2Δ
CO+CuO
Cu+CO 。如图表示向一定质量的CuO 中通入CO 后,加热的过程中
某变量y 随时间的变化结果。y 表示的是
A.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B.参与反应的CO 的质量
C.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D.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
21.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装置一定漏气的是
A.B.
C.D.
22.有CO,CO2和N2的混合气体120g ,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使该混合气体与足量的灼热氧化铁完全反应,再将气体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为( )
A.50g B.100g C.150g D.200g
23.已知化学反应:氯酸钾氯化钾+氧气,其中氯酸钾和氯化钾均为固体,则下列图中能表示固体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A.B.
C.D.
24.取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氧气,下列图像不正确的是
A .
B .
C .
D.
25.如图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关于该示意图表示的化学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常温下一定能发生
B.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2:1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发生改变
D.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
26.某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进行了如下研究。
①完成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不适合选用下列哪种物质_____;
A汞 B磷 C铜 D木炭
②用甲、乙两套装置进行实验(红磷充足、装置不漏气)。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有关分析合理的是_____;
A实验结束后装置内剩余气体只有氮气
B甲中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太慢,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将偏大
C乙中的瘪气球可以防止燃烧放热使橡胶塞弹出
D实验结束时未冷却到室温,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将偏大
③利用乙装置实验时,先关闭弹簧夹,加热使红磷反应,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反应前后各数据及结论如下。
玻璃管中原有空气的体积
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
结论
反应前反应后
_____ml40ml30ml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27.如图1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常温下,氯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难溶于饱和食盐水的有毒气体,可利用MnO2固体与浓盐酸加热制取。
(1)写出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
(2)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制取气体时,装置丙中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必须伸入液面以下的理由______。
(4)实验室制取Cl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标号),该装置导出的气体中所含的杂质气体有______。
(5)常温下,如图2所示收集Cl2的方法中可行的是______(填标号)。
三、九年级化学上册推断题
28.已知A-G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为单质,其余均为氧化物。F为黑色固体,G 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A与D、E与C分别含相同元素,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通过光合作用可实现转化①。
推断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化学式G_____________.
(2)写出实现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
(3)C与E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9.A~F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只有
A、B、C、D、E含有相同的一种元素, A、B组成元素相同,C、D均为白色固体,C难溶于水,只有E为气体且为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产物之一,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和反应关系,(图中“→”表示由某一物质转化为另一物质。“—”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试推断: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E___________;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E-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如图A-H分别表示初中所学常见物质,A和H是一种黑色固体粉末,B、D为无色液体,E、F为白色固体,G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表示物质的转化,“一”表示物质混合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条件已省略)
(1)A在A与B的反应中起_____作用;
(2)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C_____;D_____;H_____;
(3)写出混合A和E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锰酸钾、二氧化锰,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所以反应前后固体质量的差即为生成氧气的质量,选项正确;
B. P点处高锰酸钾没有完全分解,固体成分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剩余的高锰酸钾,选项错误;
C. 设反应前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
31632
x(a b)g
=
-
x= ()
316
a-b g
32
,选项正确;
D.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反应过程中,锰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保持不变,选项正确。故选B。
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 、一定量过氧化氢在密闭容器中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
2H 2O 22MnO 2H 2O+O 2 由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过程中分子数在不断增多,直至反应结束,故选项错误;
B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水和氧气,锰元素的质量一直不变,故选项正确;
C 、固体碳在盛有氧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所以气体质量应该增加至反应结束,故选项错误;
D 、用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时,使用催化剂时,反应速率快,不使用催化剂时,反应速率慢,但是完全反应后生成的氧气质量相等,故选项错误。故选B 。
3.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 白磷是非金属,不能与铜比较金属活动性,选项说法错误;
B.粗铜丝变黑消耗的是氧气,不会使“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结果大于 1/5,选项错误;
C. ①未点燃酒精灯,②点燃酒精灯,对比①②中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温度达到着火点,选项错误;
D. ②中白磷燃烧,④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大试管内的氧气已经被过量的白磷消耗完,对比②④中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选项正确;
故选D 。
4.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氮气等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也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熄灭,不可以直接确定是二氧化碳,故A 错误。
B.二氧化碳溶于水使软塑料瓶变瘪,故B 正确。
C.探究氧气对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故C 错误。
D.证明燃烧产生水,但是不能确定是甲烷,也可以是酒精,故D 错误
故选:B
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详解】
A、红磷燃烧放热,温度升高,完全反应后温度下降,直至降低至室温,因此Y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变化,选项A正确;
B、X曲线是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A到B点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红磷燃烧放出热量,气体体积膨胀导致气压增大,选项B正确;
C、t3时温度恢复至室温,压强增大,是因为此时打开了止水夹,烧杯内水流入瓶内,导致瓶内气体压强增大,选项C正确;
D、实验是在密闭容器内进行,Z曲线中C到D点变化的原因是水进入集气瓶,使瓶内气体体积缩小,残留在瓶内的氧气浓度就增大,选项D错误。故选D。
6.C
解析:C
【解析】
【详解】
①燃烧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发光、放热,故错误。
②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所以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可能由原子或离子构成,故正确。
③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④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正确。
⑤氧化物必须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是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由两种元素组成,所以不一定是氧化物,故错误。
故选:C。
7.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C5H10、C3H6O、C6H12O6三种物质的化学式,可发现三种物质中C、H元素质量比都为12:2=6:1,因此混合物中C、H元素的质量比也为6:1;根据混合物中只含C、H、O三种元素,因此1-30%=70%即混合物中C、H元素的质量分数和;故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70%×6
7
=60%;
故选A。8.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市场上销售的矿泉水中的“镁、碘”指的是元素,而不是单质,故选项A不正确;
B、气体受热膨胀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B不正确;
C、组成H2O、H2O2的元素种类相同,但构成H2O、H2O2的分子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故选项C不正确;
D、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属于乳化作用,故选项D正确;
故选:D。
9.D
解析:D
【解析】
【分析】
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分析;
B、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分析;
C、根据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分析;
D、根据一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详解】
A、三氧化二碳是由碳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氧化物,A正确;
B、由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因此C2O3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铁,B正确;
C、根据一氧化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C2O3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为CO2,C正确;
D、一氧化碳不能和氢氧化钙反应,因此C2O3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错误;
故选:D。
【点睛】
此类试题的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考查三氧化二碳实际是对一氧化碳性质的考查。
10.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由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反应前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19%,说明蜡烛燃烧前装置内除了含有氧气,还含有其它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C、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密闭容器内的物质的质量总质量不会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瓶内不会只剩下二氧化碳,还应有水蒸气、燃烧前瓶内的其它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1.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焦炉煤气点燃后产生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可能含有 CO;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焦炉煤直接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白色沉淀X是碳酸钙,焦炉煤气点燃后产生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白色沉淀Y 是碳酸钙;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上述流程中干燥后的气体点燃,产生水雾,可能是混合物气体中,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该反应符合“多变一”,可能有化合反应发生;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焦炉煤气中一定含有 CO2、可能有甲烷、氢气、一氧化碳等气体;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选:D。
12.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点燃,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不符合题意;
B、鉴别软水和硬水用肥皂水,浮渣多泡沫少的是硬水,反之则是软水,故不符合题意;
C、木炭粉在空气中灼烧生成二氧化碳,会除去主体物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不符合题意;
D、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正常燃烧的是空气,熄灭的是氮气,燃烧更旺的是氧气,可以鉴别,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三原则: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分离。掌握了除杂质的原则,解答题目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理顺思路且与题目要求吻合,才能准确解题。
1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碳酸氢钙刚开始受热没有气体生成,故质量不变,当有气体生成时,固体的质量减少,当反应停止后,固体的质量不变,故正确;
B、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故碳元素的质量不变,故正确;
C、当碳酸氢钙完全分解后,碳酸钙的质量不变,故错误;
D 、加热一段时间后,产生二氧化碳,质量增加,当碳酸氢钙完全分解后,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变,故正确。故选C 。
14.B
解析: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可知,参加反应的Q 为10g ,P 为15g ,故A .参加反应的P 与Q 的质量比为3︰2是正确的叙述;N 可能为反应物,也可能为生成物;故x 的范围为0≤x≤51;当y≤24时,说明N 物质为反应物,故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是正确的叙述;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 +y =65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5.D
解析:D
【解析】
A.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丁酸甲酯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
B. 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一个丁酸甲酯分子由17个原子构成;
C.
=100%??化学式中某原子的个数其相对原子质量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丁酸甲酯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216100%21610512
???++? ≠58.82%;D. 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丁酸甲酯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60:10:32=30:5:16。选D
16.D
解析:D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表中数据可知:18g+10g+2g+21g=0g+12g+15g+待测,则待测=24g .则可推测X 是反应物,Y 、Z 、Q 是生成物.
A 、反应物是X ,生成物是Y 、Z 和Q .故选项错误;
B 、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三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C 、因为X 是反应物,Y 、Z 、Q 是生成物,故“Y 、Z 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不一定与X 中元素种类相同”.故选项错误;
D 、根据18g+10g+2g+21g=0g+12g+15g+待测,则待测=24g .故选项正确.
故选D .
【点评】解答本题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判断,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
1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将m g碳和铜的混合物放置在敞口容器中充分加热,完全反应后余下固体质量仍为m g,则与铜反应氧气的质量等于原混合物中碳的质量;
反应后生成的氧化铜的质量等于原混合物的质量。则原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
为 16/﹙64+16﹚×100%=20%,故选C。
1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工业上以CaO和HNO3为原料制备Ca(NO3)2?6H2O晶体.为确保制备过程中既不补充水分,也无多余的水分,也就是硝酸溶液中的水全部参与化学反应生成Ca(NO3)2?6H2O晶体,反应方程式为CaO+2HNO3+5H2O═Ca(NO3)2?6H2O.
设硝酸的质量为126g,则:
CaO+2HNO3+5H2O═Ca(NO3)2?6H2O
126 90
126g 90g
所以硝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126g
100%58.3% 126g+90g
?≈
故选C.
19.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表中数据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待测数据为:16;该反应的反应物为M,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4g,生成物为N、P、Q,生成的质量依次为9g、9g、6g;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故A不正确;
B、反应生成的P和Q的质量比为9:6=3︰2,故B不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40g+4g+3.6g+4.8g=+13g+12.6g+10.8g
待测,待测值为16g,故C正确;
D、因为无法确定参加反应的N和P分子个数比,故无法确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选项错误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20.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实验开始时氧化铜中含有铜元素,不会为0,故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要先通入一氧化碳会再加热,所以开始通入的一氧化碳没有参与反应,待试管中空气排尽,点燃酒精灯加热,此时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参与反应的一氧化碳逐渐增加,待完全反应后一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变化,故符合题意;
C、开始固体氧化铜含有氧元素,完全反应生成铜中无氧元素,所以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不断减少,不会増加,故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碳元责的质量不变,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
2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装置气密性检验有多种方法,原理都是根据装置内外的压强差形成水柱或气泡,据此分析各种检查方法。
【详解】
A、利用注射器可以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将活塞缓慢往里推,管内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不漏气;
B、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倒水,液面高度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不漏气;
C、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上下移动,若装置不漏气,两边液面应形成一定的高度差,而图示两端液面相平,说明装置漏气;
D、利用注射器可以检查装置D的气密性,在锥形瓶内装适量的水,使长颈漏斗末端浸没在液面以下,将活塞缓慢往外拉,若观察到长颈漏斗末端有气泡冒出,则装置不漏气;
答案:C。
【点睛】
本题考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虽然实验装置不同,但原理都是依据密闭装置中存在压强差,从而出现不同的现象,判断装置是否漏气,有些装置比较复杂或者学生平时比较少见,造成不会分析而出错。
22.D
解析:D
【解析】
【详解】
碳元素的质量120克×20%=24克,碳元素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质量=24克÷12/44×100%=88克;每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就能得到100份质量的碳酸钙,所以88克二氧化碳就会得到200克质量的碳酸钙。故选D。
23.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反应前的固体是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混合物,二氧化锰具有一定的质量分数,即起点是在纵轴上的某点;反应中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根据催化剂“一变,两不变”的特点,二氧化锰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而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氯酸钾的质量等于氯化钾与氧气的质量总和,即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小,所以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随反应的进行不断变大;当氯酸钾完全反应后,固体总质量不再变化,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也不再变化,会形成水平线。
故选A。
24.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高锰酸钾在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分解放出氧气,当完全分解后不再放出氧气,故A正确;
B、取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氧气,剩余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不变,故B 正确;
C、高锰酸钾在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分解放出氧气,未反应时物质的种类是一种,开始反应时固体物质的种类是三种,当完全反应后固体物质的种类是两种,故C正确;
D、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放出了氧气,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要减小,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要减小。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
图像信息题解题时要注意三个点:起点、趋势点、拐点。
2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从看图得信息和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方面分析。
【详解】
A、该示意图中没有写明反应条件是什么,所以无法确定该反应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故不符合题意;
B、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是3:1,故不符合题意;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没有发生改变,故符合题意;
D、反应前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反应后元素以化合物形式,故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点睛】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分子的种类的变化;分析反应的类型及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
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
26.D 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合理即可) BC 50
【解析】
【详解】
①汞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汞,磷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铜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
解析:D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合理即可) BC 50
【解析】
【详解】
①汞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汞,磷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铜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木炭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氧化汞、五氧化二磷、氧化铜都是固体,二氧化碳是气体,选用木炭时容器内气压不降低,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故选D;
②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合理即可);
A 实验结束后装置内剩余气体中含有氮气、稀有气体等,故A错误;
B 甲中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太慢,会导致集气瓶中的气体部分受热膨胀外逸,从而导致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将偏大,故B正确;
C 乙中的瘪气球起缓冲作用,可以防止燃烧放热使橡胶塞弹出,故C正确;
D 实验结束时未冷却到室温,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偏少,从而导致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将偏小,故D错误。故选BC;
③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减少了10mL,说明装置中的氧气是10mL,则玻璃管中原有空气的体积为:。
27.试管CaCO3+2HCl=CaCl2+H2O+CO2↑ 防止生成的气体从漏斗逸出
甲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 c
【解析】
【详解】
(1)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
解析:试管 CaCO3+2HCl=CaCl2+H2O+CO2↑防止生成的气体从漏斗逸出甲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 c
【解析】
【详解】
(1)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
(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3)制取气体时,装置丙中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必须伸入液面以下的理由:防止生成的气体
从漏斗逸出;
(4)利用MnO 2固体与浓盐酸加热制取,因此实验室制取Cl 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甲;浓盐酸易挥发,变成氯化氢气体,较高温度时水变成水蒸气,故该装置导出的气体中所含的杂质气体有: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
(5)常温下,如图2所示收集Cl 2的方法中可行的是c ,因为常温下,氯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难溶于饱和食盐水的有毒气体。
【点睛】
实验室制取CO 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三、九年级化学上册推断题
28.SO 2 2O 2C 2CO +点燃 2CO C 2CO +高温 22Cu+O Δ2CuO
2222H O 2H O ↑+↑通电 两者分子构成不同
【解析】
【分析】
已知A-G 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 为单质,其余均为氧化物。故B 为氧气,F 为黑色固体氧化物可能为氧化铜;G 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G 为二氧化硫。A 与D 、E 与C 分别含相同元素,根据初中所学化学知识,A 与D 、E 与C 可能为过氧化氢、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可实现转化①,故C 为二氧化碳、E 为一氧化碳,D 为过氧化氢、A 为水。
【详解】
(1)G 为二氧化硫,化学式为SO 2;
(2)反应②为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2O 2C 2CO +点燃; 反应③为二氧化碳和碳单质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2CO C
2CO +高温; 反应④为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22Cu+O Δ2CuO ; 反应⑤为水电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222H O 2H O ↑+↑通电。 (3)C 与E 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两者分子构成不同。
29.CO 2 222
222H O 2O H n O+O M ↑ ()2322Ca OH +CO CaCO +H O =↓ 【解析】
【分析】
只有E 为气体且为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产物之一,所以E 为二氧化碳,A~F 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只有A 、B 、C 、D 、E 含有相同的一种元素,当A 、B 、C 、D 、E 中都含有氧元
正在阅读:
成都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2022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04-10
小学一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设计优秀范文合集06-01
运动营养学基础(通用)10-04
福师1009考试批次《大学英语(1)》考试复习题二附参考答案01-18
雨水收集池位置08-28
关于描写雪的成语02-10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作业题及答案01-06
浙江省律师执业行政许可操作规程06-16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初三
- 实验学
- 化学
- 四川
- 成都
- 上册
- 附属
- 期末
- 师范大学
- 试题
- 2022
- 南盘江特大桥支架现浇箱梁挂蓝现浇合拢段施工及安全专项方案
- 秋叶的阅读答案飘悠悠,果树
- 久茂温控器说明书 2014-Nov-17
- 汽轮机基础知识题库(有答案)
- 急救技能及新技术高级(昆明、北京)贾丽
- 2022年专升本平时作业(课件)
- 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及配套余热发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 龙湖相关产品研究分析2008-242P
- 人教版九高中化学选修四教案《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人教版)
- 方形垫片冲孔、落料复合模设计_毕业论文设计40论文41
- 楼盘开盘项目执行方案(超实用版)
- 2015工作总结思想上
- WATLOWF4DS系列控制器用户手册
- 四川省人民政府令号令四川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规定
- 2022年平安校园建设工作总结-范文资料
- 新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10课时练(含答案)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习题解答全稿(1-7)
- java项目经理求职简历模板
- 〖程序设计基础〗练习题3及答案
- Unit----The-Snake-Bite-综合英语教程教学导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