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季体音美教师期初集中备课理论测试

更新时间:2024-02-22 09:40: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8年秋季体音美教师期初集中备课理论测试 一、19大相关练习题
二、文件法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要点及考点。
(十九大知识部分)
一、填空
1.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伟大号召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3..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4.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
6.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7.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8..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9.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11.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12.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伟大事业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14.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5. 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二、单选题
1.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树立尊重自然、( C )、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A、利用自然B、崇尚自然C、顺应自然
2.坚持节约优先、( C )的方针,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A、发展优先、合理保护为主
B、保护优先、人工恢复为主   C、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3.铸牢( C )意识,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A、中华民族一体化  B、中华民族一家亲   C、中华民族共同体
4.我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是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 B )组成的。
A、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的爱国者
B、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  C、维护总体国家安全的爱国者
5.在国际事务中,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推动构建( A ),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A、人类命运共同体B、地球村C、人类发展共同体
6.中国共产党坚持( C )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 C )道路,坚持( C )的开放战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积极发展对外关系,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A、亲诚惠容,以我为主,互利共赢
B、共建共享,和平发展,友好往来
C、独立自主,和平发展,互利共赢
7.遵循( C )原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A、共建共享共担  B、共谋共建共享C、共商共建共享
8.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坚持( A )。
A、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B、党要管党、从严治党C、管党治党
9.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C )和(   )之间的矛盾。
A、人民日益增长的更好生活需要,不协调不公平的发展。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落后的社会生产
C、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10.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C ),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A、尊重科技B、尊重群众C、尊重创造
11.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 C )的新的发展阶段。
A、改革开放,建设小康社会
B、建设社会主义、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12.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我们党的行动指南,这是党的十九大的一个重大历史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 B )这个重大课题。
A、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B、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三 、多选题
1.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推动( C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A),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A、革命文化, B、中华优秀国学文化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ABCD)
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D、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做到(BCD)。
A、发展目标由人民确定  B、发展为了人民
C、发展依靠人民     D、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5.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包括(BC)。
A、建立更加科学的国家治理模式和治理体系
B、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C、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D、继续坚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
6.改革开放应当大胆探索,勇于开拓,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更加注重改革的(ABD),在实践中开创新路。
A、系统性B、整体性C、科学性D、协同性
7.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AC),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
A、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B、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
C、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逆水行舟、忠诚为民的红船精神
8.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ACD)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A、充满活力B、协调有序C、安定有序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四、简答题(总46—48题)
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
2.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来安排,是那两个阶段?
答:第一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是什么?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五、问答题
1.十九大报告中,我国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对策有哪些?
(1)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3)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4).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
(5)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
(6))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2.十九大报告中,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如何要求的?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文件法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2018年1月20日)
  一、坚持兴国必先强师,深刻认识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向往更加迫切。面对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教师队伍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有的地方对教育和教师工作重视不够,在教育事业发展中重硬件轻软件、重外延轻内涵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亟须加大;师范教育体系有所削弱,对师范院校支持不够;有的教师素质能力难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要,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需要提升,专业化水平需要提高;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职业吸引力不足,地位待遇有待提高;教师城乡结构、学科结构分布不尽合理,准入、招聘、交流、退出等机制还不够完善,管理体制机制亟须理顺。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和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
考点:当前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或弊端是什么?
  ——突出师德。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4.目标任务。经过5年左右努力,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基本健全,职业发展通道比较畅通,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的教师管理体制普遍建立,待遇提升保障机制更加完善,教师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教师队伍规模、结构、素质能力基本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要。
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教师管理体制机制科学高效,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考点:教师如何主动适应技术变革开呢教育教学?
  二、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6.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增强价值判断、选择、塑造能力,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教师充分认识中国教育辉煌成就,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教育。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教师热爱祖国、奉献祖国。创新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强化教师社会实践参与,推动教师充分了解党情、国情、社情、民情,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着眼青年教师群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使思想政治工作接地气、入人心。
7.弘扬高尚师德。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创新师德教育,完善师德规范,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争做“四有”好教师,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考点:四德,四统一
  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开展教师宣传国家重大题材作品立项,推出一批让人喜闻乐见、能够产生广泛影响、展现教师时代风貌的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发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加强引领,注重感召,弘扬楷模,形成强大正能量。注重加强对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等的监察监督,强化师德考评,体现奖优罚劣,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着力解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等问题。
  三、大力振兴教师教育,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
   10.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培养层次,提升教师培养质量。推进教师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义务教育学校侧重培养素质全面、业务见长的本科层次教师,为高中阶段教育学校侧重培养专业突出、底蕴深厚的研究生层次教师。大力推动研究生层次教师培养,增加教育硕士招生计划,向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倾斜。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以实践为导向优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强化“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等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训练,师范生教育实践不少于半年。加强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特殊教育教师和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养。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转变培训方式,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的有机融合,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改进培训内容,紧密结合教育教学一线实际,组织高质量培训,使教师静心钻研教学,切实提升教学水平。推行培训自主选学,实行培训学分管理,建立培训学分银行,搭建教师培训与学历教育衔接的“立交桥”。建立健全地方教师发展机构和专业培训者队伍,依托现有资源,结合各地实际,逐步推进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建设与改革,实现培训、教研、电教、科研部门有机整合。继续实施教师国培计划。鼓励教师海外研修访学。
  考点:如何在培训方式和内容上适应新形势发展?
  11.全面提高幼儿园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善保教的教师队伍。办好一批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和若干所幼儿师范学院,支持师范院校设立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幼儿为本、才艺兼备、擅长保教的高水平幼儿园教师。创新幼儿园教师培养模式,前移培养起点,大力培养初中毕业起点的五年制专科层次幼儿园教师。优化幼儿园教师培养课程体系,突出保教融合,科学开设儿童发展、保育活动、教育活动类课程,强化实践性课程,培养学前教育师范生综合能力。
  建立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切实提升幼儿园教师科学保教能力。加大幼儿园园长、乡村幼儿园教师、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力度。创新幼儿园教师培训模式,依托高等学校和优质幼儿园,重点采取集中培训与跟岗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幼儿园教师。鼓励师范院校与幼儿园协同建立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12.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继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引领带动各地建立一支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支持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立高等学校、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机制。切实推进职业院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不断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建立企业经营管理者、技术能手与职业院校管理者、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制度。
  四、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切实理顺体制机制
   15.优化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实行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深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实行教师聘期制、校长任期制管理,推动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实行学区(乡镇)内走教制度,地方政府可根据实际给予相应补贴。
  逐步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实施规模,适时提高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标准。鼓励优秀特岗教师攻读教育硕士。鼓励地方政府和相关院校因地制宜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期服务等方式,为乡村学校及教学点培养“一专多能”教师,优先满足老少边穷地区教师补充需要。实施银龄讲学计划,鼓励支持乐于奉献、身体健康的退休优秀教师到乡村和基层学校支教讲学。  
  五、不断提高地位待遇,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20.明确教师的特别重要地位。突显教师职业的公共属性,强化教师承担的国家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确立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明确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强化保障和管理。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负起中小学教师保障责任,提升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从教。公办中小学教师要切实履行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的义务,强化国家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教育责任。
  21.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统筹考虑当地公务员实际收入水平,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完善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有效体现教师工作量和工作绩效,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和特殊教育教师倾斜。实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的地区,根据实际实施相应的校长收入分配办法。
22.大力提升乡村教师待遇。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关心乡村教师生活。认真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等政策,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补助,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高补助标准,努力惠及更多乡村教师。加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教师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让乡村教师住有所居。拿出务实举措,帮助乡村青年教师解决困难,关心乡村青年教师工作生活,巩固乡村青年教师队伍。在培训、职称评聘、表彰奖励等方面向乡村青年教师倾斜,优化乡村青年教师发展环境,加快乡村青年教师成长步伐。为乡村教师配备相应设施,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考点:如何加强农村师资条件建设?
    25.提升教师社会地位。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体现以人为本,突出教师主体地位,落实教师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36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