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教案稿
更新时间:2024-05-22 05: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政治学原理任务1—4答案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政治学概论授课教案
第一章 政治与政治学
【重点内容】(*重点掌握):
*1.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⑴中国传统政治观;⑵西方诸种政治观)。 *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3.政治的含义。
4.政治学的学科性质。第一节 政 治
一、政治的含义和本质
(一) 政治的含义。
“政治”一词在东西方文明史上出现都比较早。中国古代的《尚书》、《周礼》、《论语》等都出现过。不过,中国古籍中“政”和“治”多是分着讲的,“政”指政事,即官事;“治”指社会治理,是管理老百姓的意思。《论语》中论及政治的条目有50多处,可以说是一部比较完整的专门政治学著作。我国一直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比如:孔子每到一地,必先问这个地方的政事。(《论语〃学而》10)说明孔子非常关心政治。孔子论政,以德为先。
西方文化的发源地——古代希腊的城邦政治制度比较发达,而它的政治学研究起步早,也比较发达。“政治”一词在柏拉图(427-347B.C.)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384-322B.C.)的《政治学》中已经广泛使用。“政治”(politics)一词在古希腊语中是城邦的意思。这是因为古代希腊国家的规模就是一个城市加上周围的郊区。
1.古代思想家关于“政治”的规定主要有:(1)“道德论”。在《论语 颜渊》中,当别人向孔子请教政事的时候,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yan)。”即风往哪边吹,草就向哪边倒。
“政治”在西方一直被当成一种“善的事业”,即维护正义、公正的事业。亚里士多德就认为公正是国家的粘合剂,没有公正,国家就没的凝聚力。
1 (2)“君权神授论”。君权神授论以中世纪著名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为代表,他认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国王是上帝的一个仆人”。(《阿奎那政治著作选》,P65)
我国汉武帝朝代的董仲书(河北枣强人)也创造了一种“天人合一论”,也叫“天人感应论”,他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外诸说左上》)他还用朝庭和皇帝的行为来解释天象,或用天象来解释人事。
这种奇怪的理论后来没有得到继承,但是它在没有多少知识的百姓中却大有影响。中国当代现代有学者认为,“天人合一论”(即天人感应论)与现代西方保护生态平衡的理论正相符合,而且比西方早很多。应该说明,天人合一论与现代生态理论毫不相干。
2.现代社会关于“政治”的含义有多种说法,其中有代表性有:(1)“国家说”。以美国政政治学家捷特尔为代表。即认为政治主要是国家事务,特别是宪法、法律所规定的一系列的国家或政府制度。捷特尔曾说:“政治学可以简单地定义为国家学”。(《政治学导论》1911)
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观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欧美流行,我国解放前也较流行。
(2)“权力说”。其代表人物是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认为政治就是人际关系中的权力现象。
权力就是支配关系,所以凡有支配关系的地方,就有政治存在。拉斯韦尔认为,政治学就是研究影响力和有力的人物。(《政治学与精神病理学》,1930)就是研究权力的形成和分享(1950)。
(3)“分配说”。代表人物为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认为政治就是为社会作出和执行权威性分配(或有约束力)的行为。这种观点认为,任何社会中的价值物都不能充分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就需要一系列的社会机构和官吏通过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对各种价值物进行权威性的分配。这就是产生了政治现象。 这种观点从二次大战以后开始流行,至今仍是主流观点。
(4)“管理论”。这种观点在我国解放前比较有市场,以孙中山为代表。孙中山曾说:“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孙中山选集》692-693,人民社,1981)
曾任北京大学教授的吴恩裕也说过:“政治乃是用公共的强制力对于众人之事的治理。”(《政治学问题研究》1948)
(5)“政策论”。以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为代表,认为政治就是政府或政治家制定政策和选择公务员的过程。
以上各派的说法不同,但是在内容上有着共同点,这就是:(1)政治带有强制的特征。(2)国家和政府制度应该是政治的重要内容。(3)政府或公共权力是政治的核心。因为权力是强制的基础,没有权力也就不存在强制。 这里有一个问题,这就是权力有多种多样,究竟是什么样的权力才是政治行为?如果像“权力说”的持有者所说,凡是有支配现象的地方就有政治现象存在的说法则
2 有问题,如家庭内部也有支配现象,但是说家庭中存在政治关系和政治现象就很难成立。也就是说,权力说在它的起点——国家权力上没有什么问题,而在其下限方面还存在着问题。
(二)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的最大特点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共产党宣言》中说:“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马恩选集》1卷,人民社,1995)这不是政治的定义。恩格斯给国家的规定是:“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是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马恩选集》4卷,P166-167)
列宁对政治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1.“政治斗争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政治就是无产阶级为争取解放而与世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的关系。”(《列宁选集》4卷,人民社1995,P308)这句话的前一半(政治斗争就是阶级斗争)是一种具有开创性的定义;它的后一半是出于现实斗争的需要。
2.政治就是民族之间、阶级之间等等的关系。”(《列宁全集》47卷,P522,人民社1990)这是对前一个说法的补充,加进民族关系的内容。 3.“什么是?政治??(1)无产阶级先锋队对本阶级群众。(2)无产阶级对农民。(3)无产阶级(和农民)对资产阶级。”(《列宁全集》2卷,P47,人民社1986 )比前一个说法更具体,一个阶级内部也存在政治问题。
4.“现在我们主要的政治应当是:从事国家的经济建设,收更多的粮食??消除饥荒,这就是我们的政治。”(《列宁选集》4,P308-309,人民社1995)这个说法是指一个阶级为夺取和巩固政权所做的努力属于政治范畴,是一种合乎情理的补充。 5.“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列宁文稿》2卷,P407,人民社1978)“政治最本质的东西即国家机构。”国家“是全部政治的主要的和根本的问题。”这是典型的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定义,类似于前面讲的“国家说”。
6.“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列宁选集》4卷,P381,人民社1995);“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列宁选集》4卷,P189,人民社1995)。这是对“政治”的进一步解释。
综合列宁的论述,以第5个说法最为典型, 其他几点都可以看作对政治的内容的具体解释,可以看出政治都是围绕国家或权利而展开的。
毛泽东也对政治做出过自己的说明:“同阶级敌人作斗争,这是过去政治的基本内容,但是,在人民有了自己的政权以后,这个政权同人民的关系就基本上是人民内部关系了,采用的方法不是压服而是说服,这是一种新的政治关系。”(《工作方法六十条》,《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七册,P53,中央文献社1992)这个说法与列宁的说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政治在不同的环境下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包括以下几点内容:(1)政治是一种阶级关系,具有阶级性。在不同的条件政治的内容可以不同。(2)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权力,也就
3 是公共权力的一种特殊形式。因为政治是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所以它带有公共管理的性质。(3)政治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政治体现着社会的各种经济利益和要求。(4)政治是一门科学。因此,纷繁复杂的政治现象应该是有规律的。
而列宁所说的政治是一种艺术,应该是指政治实践是一种具有高度创造性的活动。科学似乎和艺术不太相关,但是,事实上,在任何一门科学的尖端处都需要高强度的创造性的思维,它究竟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科学的还是艺术的,形象的还是抽象的,逻辑的还是思辨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创造性和有效性,或者说是有效的创造性。
(三) 政治的本质。
政治的本质就是争取、维护、调整或分配不同的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政治就是人们为了自身的利益,围绕国家政权或公共权力进行的活动,由此产生的关系。 1.政治的主体是特定的社会集团和个人。这里的集团是指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阶级、阶层、利益集团、政党、民族、地区等。 在国际关系中,国家也是政治关系的主体。而个人则是指公民、官员、政治家等,他们或者以俱人身份,或者以某一集团的政治代表的身份参加政治活动。
英语中的政治家有两个词:politician和statesman,而实际上前者往往是指政客,政治家一般都叫statesman。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
2.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权力。国家作为暴力机器,是一种具有强制性、主权性和权威性的力量。因此,谁掌握了国家权力,谁就会在政治斗争中取得主动地位。 3.政治的主要内容是政治主体的活动和相互关系。只有围绕国家政权或公共权力的社会活动才是政治活动,才会构成政治关系。 4.政治行为的目的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换句话说,政治行为就是人们利用国家权力追求利益分配和再分配的行为。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马恩全集》1卷,P82,人民社1956) 二、政治行为的产生和发展
1.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分工和剩余产品的大量出现,原始公有制的解体,财产的私有制逐渐形成,阶级分化出现,原始的维护和协调氏族共同利益的公共权力也就逐渐地变成了维护私有制秩序的工具,政治行为和政治关系也就随之产生了。 2.可以想见,这期间必然曾经出现了相当激烈的暴力冲突,并最终确立了残酷的奴隶制度。可以说奴隶制度完全是依靠纯粹的暴力建立和维护的。但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互动关系,压制与反抗总是时时存在的。面临着奴隶的不断逃亡和反抗,奴隶制的维持其代价也是相当高昂的。
3.随着越来越的奴隶主把土地交给穷人去种,地主坐收地租的剥削形式因为管理成本较低而逐渐被社会接受,农奴制或封建式的剥削关系慢慢地建立起来。与奴隶制相比,对于百姓而言,封建关系的暴力成分显然要少的多。 从历史资料看,农奴制或封建制的建立应该是一种较为缓慢的社会变革,而不是革命的结果。真正的“变法”(如商秧变法)大概是新旧两种制度在国家政权层面的决战,即政治决斗。
4 4.同样,初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也是非常“自然的”过程。由于新的生产方式带来了大量的物质财富,统治者本身也是受益者。只是新的生产关系发展到相当的程度,政治决斗才真正开始。资本的统治使日常暴力似乎成为一种多余的东西。人们要生存,或者想过得好一些,就不得不为金钱而努力。而如果想改变社会制度,就会引来暴力。
5.社会主义是人类第一次在造反之前明确地有了社会理想,是一种理性的社会实验(欧文的个人实验不成功)。它在欧洲的暴力努力失败后,以和平长入的形式继续被西欧社会党人试验着,而在东方则以暴力和国家政权的形式进行实验。 三、政治的作用
政治属于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决定,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但是,政治是上层建筑的主体部分,它有相对的独立性,政治关系对上层建筑的其他部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它不仅是法律关系的基础和前而且对文化、道德等都具有巨大的影响和制约力。
1.虽然上层建筑的性质和构成方式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但是政治斗争的结局对经济基础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我国的改革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经济结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2.国家权力通过不同的经济管理体制,会对经济基础产生促进或阻碍作用。 3.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是衡量政治的根本标准。
第二节 政治学
一、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体系
(一) 政治学研究的对象。
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所谓政治现象,就是指政治活动和政治关系,即政治主体的活动和相互关系。 政治主体间的关系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它的互动性,即关系双方关系的双向性。
(二) 政治学的体系。
广义的政治学是指作为一个学科体系的政治学,包括基础理论(即政治哲学)、政治制度、国际政治、行政管理、政治心理学、政治社会学、政治传播等。 狭义的政治学就是指政治学原理,也就是政治学的基础理论。它的研究内容包括六个部分:
1.政治关系。即作为政治主体的集团和个人,它们的相互关系及其内部关系。包括阶级、阶
层、各政治主体的地位与作用等。
2.政治制度与政治组织,其核心是国家政权。包括国家制度(如国体、政体、国家结构等)、行政体制、司法制度、军事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等。 3.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政治权力表现为一种自上而下的支配性力量,即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职责范围内的支配能力。而政治权利则是指表现为一种自下而上的力量,它是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利益,与相应的义务不可分割。 4.政治行为。即政治主体的各种政治活动。
5
5.政治发展。即研究政治改革、革命等政治变化的原因、动力、途径等。 6.政治文化。包括(1)意识形态(即政治、法律、艺术、宗教、哲学、 道德等观念系统);(2)政治社会化(如政治宣传和政治教育等);(3)政治心理(如政治感情、政治态度、政治信念等)。
7.政治变革。包括政治发展的价值目标(如民主、人权、平等与效率等)、规律等。
8.政治谋略、政治家、领导艺术等。 二、政治学的发展
(一)西方政治学的发展。
1.公元前4世纪柏拉图的《理想国》是最早讨论政治问题的著作, 它论述了理想国家的具体组织形式和各种政治体制的优缺点,认定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
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要实际得多,他在《政治学》中详细地论述了作为一门科学的政治学的各个方面,因此被认为是政治学的创始人。
以19世纪末为界,人们把西方政治学分为传统和现代两部分。 2.传统政治学主要研究政治制度的理想和合理性、政治权力的结构和功能、公民权利等问题。
在方法上,以哲学方法即思辨方法为主,不大关注现实问题。
西方传统的政治学家和重要著作主要有:(1)柏拉图的《理想国》。以哲学思辨和演绎推理的方法论述了他的理想国家理念,认为政治的目的是追求至善和正义;最好的政体是共和国;最好的统治者(国王)是哲学家。
(2)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运用实证和比较的方法研究了古代希腊大多数城邦国家的国家结构,把政治的基础归结为道德。这时,古代希腊文明已经开始衰落了,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可以看作对古希腊政治的总结。
(3)托马斯 阿奎那的《神学大全》。阿奎那是中世纪神学的代表性人物。他把政治的基础归结为上帝,君授。
(4)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马基雅维利是近代政治学奠基人,此书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薄册子。
(5) 洛克的《政府论》(下篇)。几乎与孟德斯鸠同时,是英国革命的总结性著作。
(6) 孟德斯鸠的《法的精神》。三权分立理论创始人。本书是近代政治学的经典之一
(7)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美国建国者们的经典。
天赋人权论、社会契约论、平等自由民主、分权理论等,是近代政治学的基本内容。其特点是以权利义务关系解释政治。
3.现代政治学产生于19世纪的美国,分为三大流派:以J.W.伯吉斯为代表的“科学主义”流派,产生于20世纪初;以阿瑟 本特、梅里安、拉斯韦尔和阿尔蒙德等为代表的“行为主义”流派,产生于50年代;以戴维、伊斯顿为代表的“后行为
6 主义”流派,产生于70年代。188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设立政治研究院,政治学第一次直接进入高等学府。
现代注重研究政治主体和现实政治问题,如政治制度、国家法律、政治行为、政治决策、政治合法性、政治心理等。 在研究方法上,他们深受现代实证哲学的影响,采取实证、科学主义、行为主义、后行为主义的方法,也就是把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移植过来,大量采用模拟分析、个案分析、心理分析、实地调查等经验性方法,使政治学研究更加具有应用性和可操作性。
3.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核心内容是它的国家学说:国家是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 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脱离的力量;国家是阶级压迫的机关;就本质而言,国家是经济上的统治阶级的国家;国家是一个阶级统治其他阶级的暴力工具。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特点是:(1)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它强调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从人们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利益出发,分析政治现象。(2)以无产阶级革命(夺取政权)为目标。 它公开承认自己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强调暴力革命,以暴力推翻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然后开始对经济基础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造反有理。(3)以批判性为最大特色。即对其他一切政治学说持批判的态度。 这也是马克
思主义哲学辩证的基本特点。(4)强调实践。即对现实持批判的态度。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点,“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恩选集》1,P16-19,人民社1972) 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19世纪前期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全面性危机的一个结果。至19世纪末,由于资本主义世界在政治上进行重大改革,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日趋稳定并恢复活力,而国际矛盾逐渐突出,马克思主义面临着新的局面,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生分裂。以列宁为主的一派继续走革命的道路,先后建立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国家,走上了马克思主义实践的道路。
而以第二国际的理论家伯恩斯坦、考茨基为代表的另一派放弃暴力革命的理论,主张资本主义的民主和选举制度,和平长入社会主义,它们后来都走上了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的道路。这一派被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称为修正主义,这就是直到今天还活跃在欧洲政治舞台上的民主社会党,它们是政坛上的左派,有自己的国际组织,有许多都已经或曾经在自己的国家执政,推行自己的经过修改了的社会主义政策,即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控制,增加社会福利,特别是在北欧国家,民主社会党长期执政,谋求建立“从幼儿园到火葬场”的福利社会。
另外,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改革应该说在经济上也非常成功,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道路;而政治上的改革还在探索中。
7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代表性著作有:马克思:(1)《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2) 马恩:《共产党宣言》(1848);(3)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4) 列宁:《国家与革命》;(5)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二)中国政治学的发展。
如果我国正在进行的基层民主改革——包括村民自治和城镇社区民主建设——如果得到认真的执行,有可能会创造出一种新的政治现代化的模式。
1.中国传统的政治学主要以儒家思想为主。前面我们讲过,儒家的政治理论是一种“道德论”。
《论语》中有不少这方面的言论。如《为政》篇中就有:(1)子曰:“为政以德,比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逃避惩罚)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守规矩)。”(3)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即任用正直的人则百姓服,而任用不正直的人则百姓不服。
孔子在《论语 颜渊》一篇中,当别人请教政事的时候做出过以下的回答:(1)“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2)“君君,臣臣,父父,子子。”(3)“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yan)。”即风往哪边吹, 草就向哪边倒。 孔子讲“克己复礼”,孟子讲“仁义”,到了宋明理学又开始讲“存天理灭人欲”、“良知良能”、“心外无物”,讲“知行合一”等。总之,离不开伦理道德。
儒家的政治思想就是仁义道德加上严格的等级观念。二千多年一直是这个思路。从管理学的角度讲,就是要创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政治环境,增加社会的凝聚力。 2.法家在传统的政治思想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像商鞅、韩非、李斯等人的思想也是很有影响的。 但是,法家思想有重刑罚轻疏导的不足,在思想上缺乏后继者,尤其缺乏像儒家那样的具有创造性的思想家,它的一些思想反而被儒家吸收,以至在实践中陷入相当矛盾的境地。如既有“王子犯法,与民同罪”的少量平等思想,又有“刑不上大夫”等大量的等级制度存在。
3.近代以后,像康有为的《大同书》,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五权宪法》,都是著名的政治学著作。1902年,戊戌变法的唯一成果——京师大学堂在全国率先设立了政治法律科。1932年,南京成立了中国政治学会。到1946年,全国有四十多所学校设立了政治学系。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 政治学系被全部取消, 直到1980年末,中国政治学会再次成立。但是,直到今天,我国的政治学仍然不够发达。
4.我们现在讲以法治国,是在建设法制国家的基础上,又提出以德治国的思想,明显体现了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和我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双重影响。以法治国,这是建设现代国家的根本,是从制度建设方面来讲,是对全社会的,是根本。而以德治国则是从思想教育来讲的,这一点一定要认清。我们的政治学研究的重点还是如何建立法制国家和政治现代化的问题。
第三节 我国政治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一、我国政治学的任务
8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轨时期,所有的问题都集中在政治现代化的问题上。因此,政治学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需要。这些问题包括:
1.我国的阶级、阶层和利益集团问题。改革使中国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必将对我国的政治运行带来新的变化。
比如,有调查表明,目前我国40%的财富掌握在10%的人口手中。 这说明改革在经济结构方面引起了非常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肯定会在政治领域反映出来,如税收、政府决策等。
改革同时还在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政治观念等多方面产生影响。这些变化和影响是一个缓慢和长期性的过程。
2.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和决策体制问题。社会和经济的转型对政府职能和决策体制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也应该像社会成员同样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现实。
3.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和基层政府的关系。我国的政府传统上都是高度中央集权的,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和不断的权力下放,情况有所改观,但问题仍然不少。
我国政府的工作效率和职能从上到下,呈现出一种不断降低和模糊的状态,改革的积极性也是逐渐降低。比如,各级地方政府的臃肿、低效、腐败、不规范运作等,没有中央政府的强力推动和示范作用简直就难有根本性的好转。这种中央积极,地方消极的状况与政府的理想状态正好相反,说明我国的政治改革和政治现代化的道路依然漫长而艰难。
我国中央政府自我完善和自我调整的欲望和能力历来都比较强,而时时与老百姓打交道的地方特别是基层政一直相对冷漠和麻木,这也是广大民众对政府和政府官员长期不满的主要原因。同时,群众对基层政府或基层官员的不满得不到正常渠道的反映,反而常常被看成反抗行为而得不到公正对待。 另外,我国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长期缺乏法律上的规范,下级政府完全要看上级政府,特别是上级领导的脸色行事,形成被动、人亡政息等诸多弊端。甚至那些积极主动的下级政府专门钻上级政策的空子,美其名曰“走钢丝”、“打擦边球”。 这一方面说明上级政府控制过多过死;另一方面我们的基层政府的合法性问题一直没有得到的解决。
如何提高基层政府的整体素质和效率、增强民众对基层官员的制约监督力度、加快基层民主的正规化和现代化建设应该是我国政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政治学研究的突破点可能就在这里。
4.在一党执政条件的政党关系。主要问题是长期的党政不分,政企业不分,监督不力,党的组织权力过于集中,缺乏对执政党的有效监督等。 这些问题由来已久,因此解决的难度较大。建议大家不把关注重点放在这个层次上,而是主要研究基层政府或基层民主建设问题。因为问题的直观性较强,问题也较为突出,研究的难度也相对小一些。
9 5.民间表达与社会舆论问题。我国的民意表达渠道存在严重问题,经常使小问题变大,大问题变坏。民意表达问题与基层政府和基层民主问题密切相关,可以充分研究。社会舆论问题事关重大,主要是国家政策和可行性问题。 6.政治文化的革新问题。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的政治文化存在的落后和消极的东西太多,现代政治文化极不发达,与政治现代化建设相差甚远。
如:(1)老百姓日常的政治心理消极,却又不时地表现出政治的狂热情绪, 这对政治稳定是一种隐患。(2)政治权利义务观念淡薄。这是因为我国政治学长期不发达所造成的。(3)重人治,注重个人品质的完善,而轻法制,缺乏制度文化。这也是传统文化的恶果。(4)义利、荣辱观念混乱。这是事实,但是很奇怪。 因为传统文化几千年不断地讲仁义道德,个人修养文化也极发达,最后反弄了一个义利荣辱也分不清。这可能与封建意识、等级观念等有关。 7.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政治发展问题就是政治的现代化问题。如何在发展中保持稳定一直是转型国家努力解决的问题,但难度较大,有计划地从基层民主建设做起可能是一条路径。但是,这个问题必须认真地做,做扎实,否则等于白做。 8.廉政问题。腐败是社会转型期的普遍现象,问题的根本解决途径还是要从体制下手,也就是政治现代化的问题。
9.中国特色的民主建设问题。就是如何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的政治现代化的道路。这条道路能否走得通,最根本的一点是使它适合不断发展的生产力和经济基础。 10.政治谋略问题。这个问题主要是政治家和政治智囊所关心的问题,否则就成为一个纯粹的学术问题。 二、政治学研究方法
(一) 政治学研究的立场和基本原则。 即政治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基本观念。比如,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就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出发点的。
(二)传统政治学研究的方法。 1.历史研究法。即通过编年史的研究分析政治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占有历史资料的充分。
2.规范研究法。即以某种价值观念为出发点和评价标准研究各种政治现象。 3.法律研究法。就是通过对法律(包括成文法和不成文法)的研究来探讨国家性质及其政治活 动等。
4.制度研究法。即通过对政治制度比较分析,研究不同政府机构、国家制度、政体形式的作用 和规律等。
(三)现代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现代政治越来越纷繁复杂,对政治学研究方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它的研究方法也越来越发达。
10
现代西方政治学研究占统治地位的是行为主义政治学,即“政治科学”。因此,现代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指行为主义政治学(即)的研究方法。
行为主义政治学是在反对传统政治学的研究方法,而是注重经验方法。它认为,科学的功能是解释世界而不是改造世界。这一点与马克主义正相反。它的主要方法有:(1)心理学研究法。其理论来源主要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心理学方法主要 是研究政治态度、政治情感、政治动机和性格分析等。(2)经济分析法。主要是使用现代经济学中的合理选择理论分析个人和公众政治行为合理选择、政府制定政策过程中政治家、官员和公众之间的相互影响等。它认为,政治活动与商品经济的交换活动在作用原理上是一致的,即,遵循平等基础上的自由交换原则。经济分析法主要用于分析具体政治现象,一般不用于宏观政治分析。(3)社会学分析法。主要用于分析政治精英、政治团体、政治角色、政治文化等。把政治团体看作政治活动的主要基础,把对具有不同行为模式的政治角色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当作政治分析主要任务。(4)系统分析法。它把控制论、系统论的一般原理用于政治研究,着重于对政治现象、政治行为的整体和宏观分析。它“统一理论”认为,政治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由一系列与决策有关的政治互动行为构成,是一个行为系统。(5)结构-功能分析法。它试图通过对政治系统的功能和结构的分析揭示政治系统运行的规律。 (四)传统政治学与现代政治学的方法论差别。
政治学的研究历史悠久,现代政治学通常是指狭义的政治科学,它则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于西方的政治学,它借用实证的方法,以经验材料为基础研究政治发展的规律。
1.传统政治学研究是规范研究方式,也就是以一定的价值标准研究政治现象,主要是定性分析,注重政治制度研究。比如,马克思认为政治学主要是研究政治制度。而现代政治学研究方式则是经验性的,重视定量研究和实证研究。注重研究可见的政治行为。
2.传统政治学将自己视为行动哲学,其目的是批判和 改造社会。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卢梭、马克思等人无不试图寻找一个理想的政治制度。而现代政治学的基本出发点是非理性主义的,目的是把政治学变成一门具体的“科学”,反对在政治分析中加入道德判断。
如英国科学哲学家、政治学家卡尔?波普就认为任何试图总体上改造社会的计划与理论都是乌托邦式的空想,人类根本就不可能拥有改造社会的技术手段。他认为共产主义或社会主义就是试图从总体上改造社会的理性设计。 3.传统政治学的研究方式是历史主义的,其理论和分析都以历史为根据。而现代政治学的论证方式则是实证主义的,认为政治知识只能是知觉和经验的,用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实不能证明任何问题。因此它在方法上抛弃演绎法,只采用调查统计的归纳法。
4.传统政治学研究方法以静态为主,其重点是典型的、重大的历史事件,如革命、改革等,试图从中找出历史变迁的奥秘。而现代政治学研究则以动态为主,认为只有在观察数据和经验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叫做理论。
11 5.传统政治学注重对文本资料的研究,如法律制度、文献典籍等。而现代政治学则更相信直接的感觉和观察,认为文本上 历史与实际相差很多,甚至完全是两回事。例如,他们认为法律的规定与法律的实施完全不同。 (五)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规范研究和经验研究两种。也就是说,传统的研究方法更多是规范性的,比如在对西方现代政治现象进行研究的时候,首先明确它们的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性质,也就是它的腐朽性本质。这就是首先给它定性。这种方法主要运用于宏观研究。 而现在较为缺乏的、也是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应该是经验性研究,也就是用经验数据来分析、验证一般的理论和原则。大家可能注意到,先定性,后用经验数据进行验证。在方法论上是不是有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需要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因为定性与定量都不是一劳永逸地完成的。
具体说来,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研究文法主要有四种: 1.历史分析法。也就是要把政治现象纳入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下进行考察。列宁曾说过:“考察每一个问题都要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中经过了哪些主要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事物现在是怎样的”。(《列宁全集》37卷,P61,人民社1986)
2.经济分析法。就是从经济角度分析政治现象。因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政治的判断标准最终要看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如何。
3.阶级分析法。古典经济学家魁奈在分析农业产品时,最先把社会成员分为生产者阶级、土地所有者阶级生产者阶级。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根据基本收入形式,提出了地主、资本家和工人是构成文明社会的三大基本阶级。法国历史学家梯叶里曾说明了物质因素和阶级斗争在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建立的过程中的作用。法国历史学家基佐从土地关系上研究了阶级形成的原因,并认为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历史看作阶级斗争的历史。法国历史和政治学家米涅认为,阶级斗争贯穿于中世纪以来全部法国历史过程中。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分析法就是利益分析法,因为阶级差别就是利益的不同。利益的不同会导致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和评价标准的不同,这就是真理阶级性的实质所在。
4.调查研究。调查研究主要有普查、抽查、典型调查、个案分析、文献资料分析等。应该指出的是,研究方法没有属于谁的问题,只要是有效、好用,什么方法都可以使用。
第二章 政治关系与政治结构 【重点内容】(*重点掌握):
*1. 政治关系的含义。 *2. 政治系统的概念。
12 第一节 政治关系
一、政治关系的含义
政治关系是指政治主体之间围绕国家政治权力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总称。它包含以下三种含义:(1)政治关系是政治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政治主体包括个人和社会群体。个人指公民、政治官员、政治家等;而社会群体主要有阶级、政党、利益集团、民族、国家和国际组织等。与一切社会关系一样,政治关系也是一种互动的关系。(2)政治关系是围绕着国家权力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围绕国家权力”是政治关系的根本标志。离开国家权力就谈不上政治,离开国家权力所形成的关系也不是政治关系。(3)政治关系的根本目的是追求自己的利益。人们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而进行政治活动,从而特定的政治关系。这里的利益主要是指个人或他们所代表的社会群体的经济利益,也包括一切其他的衍生利益。政治关系的实质是利益。经济利益是政治关系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关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政治关系的界限在哪里?也就是说到哪个地方为止,其他的社会关系就不属于政治关系了?这个问题没有明确的答案。我认为应该这样说,不以夺取政权为目的、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的活动所构成的关系不属于政治关系的范围。如家庭关系、邻里关系、工作关系、自然人或法人的日常活动所构成的关系。而任何试图超越法律或凌驾于法律之上的行为所产生的社会关系都应该看作是政治关系。如法律程序之外的争取政权或改变政府重大利益分配的行为(暴动、游行示威、暴力对抗执法、组织黑社会)、以暴力改变利益分配(抢劫财物)和伤害他人身体和人格的行为等。另外,政治关系与非政治关系也可能会发生变化。这个规定也不全面,大家可以根据政治的定义充分讨论这个问题。 二、政治关系的特征
(一) 历史性。
政治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阶段性现象,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因为政治关系是围绕国家权力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当然,究竟政治关系从什么时候产生,也就是国家从何时产生,还不是很确定。谈论国家或政治关系的消亡似乎也没有多少现实意义。 (二)客观性。
政治关系由上层建筑决定的根本特性说明,政治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社会存在,而不是人们的主观意志决定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也就是说,人们有关政治问题的意识和观点是由人们 所处的政治关系所决定的。 政治关系的客观性有三点含义:(1)政治权力可以带来可见或不可见的价值和利益。(2)政治关系的成立是由于人们追求特殊利益造成的。(3)人们的社会经济地位决定着他们之间的政治关系。 (三)复杂性。
13 政治关系的复杂性是由政治主体的多元性和利益的多元性决定的。(1)政治主体既包括个人,又包括群体。作为政治主体的个人在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不仅多种多样,而且互有交叉。比如一个人可能同时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这些社会角色的规范可能又很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而政治群体由于是次生关系,所以就更加复杂。(2)政治主体的复杂性也决定了它们的利益的复杂性。同一政治主体的利益尚且不一致,不同政治群体的利益关系就更加复杂。(3)政治关系的复杂性还表现为人们的利益和政治关系的变动性。
(四)变动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政治主体的变化、外部条件的变化,都会引起政治关系的变化。政治关系的变动性要求政治主体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政策和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着形势。比如,美国政治学家埃 科班就曾经用硬币来说明政治思想的特殊性,“硬币即使磨成光板,它仍然是有效的货币”,而“如果要使政治思想保持其价值,就得定期加以重铸”。这充分说明了政治关系的复杂性和多变的特点。 三、政治关系与政治权力 (一)政治主体。
政治角色是指与政治参与者特定的政治地位相适应的规范化行为模式。这些规范化的行为模式有法律规定的、也有约定俗成并为社会广泛认可的。正因为存在着这种正式或非正式的认可,政治主体或社会都对特定的政治角色抱有某种“角色期望”。这种“角色期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政治主体的行为。 (二)政治关系的类型。
1.平等型的政治关系。指政治角色具有的形式上或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2.等级型的政治关系。指政治关系中的一方占据着主动和支配地位。如政治机构中的上下级关系。
3.二元型的政治关系。指政治角色所处的地位经常或定期发生转换,如任期制中的政治官员。
(三)政治权力。
政治权力是对社会利益分配具有强制性影响的社会权力。
1. 权力:即不顾他人的意志而强迫他人行为的能力(power)。 它与服从有关。
2.权威(authority;author,创造者;authorize,授权):指能够使人们自愿地服从的能力。导致人们自愿服从的因素中,权力的合法性是很重的因素,人们倾向于自愿地服从“事实合法”(不仅仅是形式的合法)的权力。权威的特点在于,它既不是武力压服,也不是纯粹的理性说服。
它与人们对权威的信任或信服有关。不同的事物(信条、主义、观点、遗嘱、书籍等)或人(立法者或创制者、法官或官员、父母、教师、专家、知识分子、牧师、预言家等)所享有的权威是不同的。
14 比如说某个观点,人们承认它,并不是因为出于自己的理性判断(人们并不要求说出这个观点的根据或理由),而只是考虑到这个观点出自某个人。这就意味着,这个观点或这个人是权威性的。
权威本身会表现为人们信服和行动的理由。(《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P44-46)
3.权利(rights):有三种含义:(1)制度或法律赋予个人的商品或机遇。边沁认为,“权利”一词的含义仅仅是指这种含义,理由是:对权利的需求本身不是一种权利。(2)在制度安排下,人们应该具有并得到尊重和维护的合理要求。(3)表现某些要求的正当理由,往往是一些最基本的道德原则,这些基本原则会为我们的重要价值(如平等、自主等)提供支持。
如:“法律权利”是在第一种意义上使用的。“道德权利”或“天赋权利”是在后两种意义上使用的。“人权”则包含着三种含义。(《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P661) 四、行为主义的政治系统论 (一)政治系统的概念。
现代西方政治学的主要流派——行为主义借用现代生物学的系统理论中的“系统”的概念来描述政治关系,这就产生了“政治系统”的概念,对现代政治学研究具有很大的影响。
生物学中的生物有机体概念认为,一个系统主要有三个功能:(1)结构功能。指生物体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具有促进生命持续的功能,而且各器官相互依赖和影响。(2)行为功能。指生物有机体在受到外界刺激时, 处于生存的需要会做出一定的反应。(3)进化功能。指生物体具有自然成长和适应环境的功能。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戴维 伊斯顿首先将系统概念引入政治学,他认为政治系统是“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有关的互动行为”,它的功能是“在国内和国际环境中,有意识地制定和追求集体目标的工具”。根据这种规定,政治系统显然是一种特定的政治主体,类似于国家或享有一定主权的地区政治主体。 (二)政治系统与社会的关系。
政治系统是开放的,它的界限是无形的。这就决定了政治系统与社会存在着不断的交流过程。 这个交流过程包括输入和输出两个方面:
1、社会对政治系统的输入。包括社会对政治系统的要求和支持两个内容。(1)社会对政治系统的要求有五种:一是对物质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二是对行为管制的要求,指以法律形式保障公共安全及规范经济行为、婚姻、卫生、环保等;三是有关社会资源分配方面的要求,如税收、财政等方面的要求;四是传递信息的要求,指社会公众对政治决策过程信息的了解需求,即要求增加政治的透明度;五是公众参与政治过程和获得更多政治权利的要求。(2)社会对政治系统的支持与反抗都是政治系统运行的动力。社会对政治系统的支持有两种:一是政治资源性支持。即政治主体积极响应、声援政治系统发出的动员。二是政治服从性支持。即政治主体遵守政治系统制定的政策方针等。
15
2、政治系统对社会的输出。这种输出是政治系统对来自社会的输入所做出的反应活动。它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社会资源的获取,如政治系统对税收、战利品、贡品和个人服务等方面的要求;二是行为管制;三是分配社会资源,包括产品、服务、荣誉、地位、机会等;四是精神性输出品,包括为公众确立价值观念、政治信念、政治象征及阐释各种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
行为主义政治学的政治系统理论有相当的合理性。
第二节 政治结构
一、政治结构的含义 (一)政治结构就是政治主体(也叫政治角色)之间相互关系的固定的组合模式。 (二)政治结构的具体形式包括国家的宪政结构及政府、司法、政党、阶级利益集团等政治主体的结构。
(三)政治结构表现为政治主体在政治活动中的法律地位及权力义务关系。 (四)政治结构的形成具有自发性的成份,也有自觉性的成份。
1.在长期政治实践中稳定发挥作用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政治关系和政治秩序体现了政治结构的自发性。它往往体现着政治文明中的传统智慧。 2.政治主体主动地干预政治系统的运行,自觉地按照自己的需要改造旧的政治结构的过程则充分体现了自觉性的一面。现代政治的发展越来越多地体现了政治结构的自觉性。
二、政治结构的基本特征
(一)政治关系或政治系统的相对稳定性。也就是政治制度的相对稳定性。它是由生产关系的相对稳定性决定的。
(二)政治活动的有序性。指各种政治主体及其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规范性。各种政治主体政治角色的活动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表现出政治活动特有的规律性。如政治活动的一些特定程序、主动与被动、强制与服从、分权与制衡等,都体现出政治活动的有序性。
第三节 现代西方政治权力结构
一、基本特征
(一)以“三权分立”为基础。 即立法、司法和行政三种政治权力由不同的专门机构分别行使,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构成一个完整的政治权力体系。虽然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如三种权力大小的分配等),但基本框架都大体如此。
其中又以美国最为典型。这是因为美国建国较晚,理论准备比较充分,其主要建国者是大都是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忠实信徒。
(二)阶级结构包括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中产阶级)。
按西方的标准,分为资产阶级、中产阶级和穷人——真正的无产者。其中资产阶级是高收入阶层;中产阶级占社会的绝大部分,指具有稳定收入和一定个人资产(如房子、汽车、企业的股份等)的人;而穷人则是生活穷贫线以下的人。 (三)社会控制的方式更多地使用法律和经济手段。
16 也就是说社会控制折常规手段已经不是赤裸裸的暴力,变硬控制为软控制。无产阶级也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力,如选举权等。 (四)轮流执政的政党制度。
不同的政党的政策区别越来越模糊。
(五)决策的一元化和政策规划的多元化并存。
西方国家重大政策方针的制定都是政府(包括立法、司法、和行政三大基本权力机构)最后决定的,依据法律规定这也是西方国家政府的权限和职责,但是这些政策的具体制定过程又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突出地表现了权力行使过程的复杂性。 二、美国政府制定政策的过程 美国政府不设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这些机构在中国政府中的编制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也不支付政策形成初期过程中所必需的调查、分析、评估、试行等项费用。 美国政府决策的形式仅表现为政策方案的优选过程,即在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案中进行选择。其前期的大量工作是由非官方的各种民间机构完成的。
具体的过程包括:
1.各种大的利益集团、企业将自己的利益要求交给它们的或它们资助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
这个过程有人叫“播种”,是指它包含着特定的信息又携带着一定的能量。 这些机构也可能受到个人资助或者是独立的经营实体,具体表现为基金会、大学中的研究机构、智囊机构(思想库)、独立的经营性研究机构,如著名的兰德公司等。 2.这些机构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具体的政策研究,将利益集团的要求转化成可行性方案,并通过严格的研究和论证,使这些方案逐渐变成可操作性的政策。 3.这些方案通过相应的新闻媒体和各种大众传播工具向社会进行宣传,以争取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或者通过利益集团和一些专门性的游说机构给政府决策机构和重要人物施加影响,甚至干脆卖给政府决定机构。 4.政府决策者通过评估和选择,最后在众多的方案中决定最后的施方案,并最终形成官方的法律或政策。
可见,美国政府政策的制定过程复杂,而决策过程相对简单。一般而言,公开性较强,既要体现出利益集团的要求、专家的智慧,又努力寻求社会公众的理解与支持,非常典型地体现出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政治的决策特征。 何看待利益集团的影响问题。(1)毫无疑问,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自己的利益,都希望政府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决策。利益或拥有大量财富的组织和个人更是如此。(2)任何利益或需要都要求表达和实现自己,个人和利益集团都是如此。社会既然允许利益集团存在,就意味着允许它们表达和实现自己的利益。(3)与个体的社会大众相比,利益集团并且处于强势地位,它们对政府决策的实
际影响要大的多。任何组织(政府机构、政党、企业、行业、单位、社区组织等)总要比个体的人力量要强大的多,尽管它们法律地位是平等的。(4)利益集团有着自己特殊的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不一定一致,甚至会发生矛盾,而且不同的利益集团
17 之间也会发生矛盾,利益集团的要求很有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地危害社会利益、公众的价值观念,甚至会危害法律的公平和法律的实施。比如
说,军火利益集团总是希望打仗、放松对公众拥有武器的管制、多出口武器。(5)要求利益集团不争取自己的利益或主动放弃自己的利益是不现实的。(6)这就对社会管理、政府决策和法制体系提出很高的要求,也就是如何将利益集团的行为有效地控制在法律范围之内。(7)这不仅是发达国家的问题,也是发展中国家政治现代一个重要问题。因为利益的不断分化同样也是我们国家的现实。有资料显示,我国10%的人口占有着40%的财富。表明我国的社会结构产生了明显的变化。这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必然要产生的现象,其本质是生产力发展所造成的生产关系的变化。这些利益最终肯定要在政治决策上有所表现,否则就说说明政治制度不正常。 在任何一个现代社会,如果决策者群体和它民代表的利益群体发生脱节,都会发生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邓小平曾经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文选》3卷372页),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即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中国的先进生产力、代表中国的先进文化)。 三、美国的政治结构
像任何社会一样,美国社会也是一种双层的政治结构,即“直接的决策者”群体和它所代表的范围更广的利益群体。
决策层负责最终选择和确定能够反映和实现社会利益主体的利益要求的政策和法律。它不是权力本身,而是权力主体的执行者。但是,它的独立性如何与社会或权力主体的制约能力成反比。 不过,与其他西方国家一样,美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利益集团(或称权势集团)。这些利益集团的利益也许并不一致,但它们对政府的决策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样,美国社会的政治结构事实上已经不是上面所说的双层结构,而是一种三层结构:选民层、利益集团和直接的决策层。 只是选民层距离决策层较远,而且利益不集中,甚至有许多人干脆不关心政治或放弃自己的选举权(认为投不投那一票都无所谓,而事实上也确实是作用不大),而利益集团距决策层较低一些,影响也很明显,这是事实。不承这个事实也就等完全否认作为现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民主。 不管民主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众多的公民一人投上一票是否真的那么重要?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政府的决策?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但是至今为止,现代政治的核心内容应该说目前还没有受到强有力的挑战。 (一)美国政治权力的经济基础。
利益集团所拥有的巨大的经济实力是它们的权力基础。即使不参与政治活动,它们在社会中也处于强势地位,个人尽管与它们在法律上处于平等地位,因为可利用的资源有限,如果没有完备的法律系统和公正的司法制度作保证,个人事实上很难与它们抗衡。
18 美国官方的统计数据表明,美国社会分化和财富也有日益集中的趋势。1968到1994年间,最富有的20%的家庭的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比例从40.5%上升到46.9%。1994年,最富有的10%的家庭占有着66.8%的财富。 美国学者托马斯·戴伊通过分析认为,美国工业资产的一半集中于100 家制造业公司,银行资产的一半归50家银行,交通、电讯、公用事业的一半归33家,保险业23的资产归18家。以上这些大企业当然大都是股份制,股东人数众多,但它们真正掌握大约4000多名董事和经理人员手中。
政治学发展的真正意义还在于推我国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现代化,不断提高我们的政治文明程度,最终走上民主、文明、富强之路。这也是中国人的一个多世纪的梦想。
(二)“思想库”的政治功能。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中,这些利益集团在政治上并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它们也没有正式的政治组织形态。西方国家政治运作的基础之一是党派政治,不同的党派代表着不同的阶级和阶层的利益,它们通过自己的主张争取广大的选民,通过选举,轮流或者合作执政,执政党派的高层构成实际的决策层。
西方国家的政府一般不承担决策前的具体调研、政策方案的研究、规划和拟定等工作。这些“前决策工作”主要是由所谓“思想库”完成的。
这些五花八门的“思想库”就是一些高度专门化的政策研究、规划和咨询机构。它们汇集了各方面的一流专家,或者接受利益集团的捐助,或者是大学的研究机构,或者是各政党的研究机构,或者是独立经营的研究机构。
这些由专家组织的“思想库”既具有专门的知识,能够及时了解利益集团的要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民众的要求。这些“思想库”根据利益集团的要求,不断地生产出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由专门的“院外活动分子”或叫“游说团体”传递给国会和行政机构,供决策层选择。
美国著名的思想库主要有民主党的布鲁斯金学会、共和党的胡佛研究所,二者有“影子内阁”和“流亡政府”之称。此外,还有“传统基金会”、“兰德公司”等,据说中美国建交的方案就是由兰德公司做出并以高价卖给美国政府的。
这些“思想库”使西方社会中不同的利益主体参与政治的行为规范化,有利于政治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加上政治制度中原来就存在的分权与制衡机制,促进了政治的稳定;同时也避免了各种利益集团不正常的政治参与可能给政府动作所带来的腐败、黑箱操作等各种不规范的弊端。
在这里,各种利益集团的利益要求提供的是价值取向,“思想库”的任务是将它们的要求科学化——即具体化并与社会目标相结合,而政府则从各种方案中选择最佳,是最后的决策者。
这一点与中国完全不同,中国的政策研究、规划、咨询等机构都是政府部门及附属事业单位,是官方机构,专家也大都具有官方或半官方的身份。
第四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结构
一、基本特征
19 (一)政治关系的非对抗性质。 这是由它的阶级关系决定的。它的生产关系是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1.阶级结构。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城乡个体劳动者、私营业主、敌对势力(包括极少数的盗窃、诈骗、杀人放火、流氓集团等各种破坏现行社会秩序的人)等。其中,我们与敌对势力的关系是敌我矛盾;私营业主与该企业的工人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关系,但是他们之间不存在政治上是平等的;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政权的基础是工农联盟,其他阶层为参政者。
据《改革》杂志2001年第9期报道,目前我国社会财富的40%掌握在1%的人手中。可见社会分化程度已经比较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课题组在职业分类基础上,根据组织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划分标准所做的调查研究表明,我国目前的社会结构开始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化,现代化社会的阶层结构已经基本形成。十个阶层是:(1)国家和社会管理阶层;(2)经理阶层;(3) 私营企业主阶层;(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5)办事人员阶层;(6)个体工商户阶层;(7)商业服务人员阶层;(8)产业工人阶层;(9)农业劳动者阶层;(10)城市无业、失业和半失业阶层。其中第4、7、2、3这四个阶层的人数会进一步扩大,而第9、8阶层的人数则会不断减少,第10个阶层是明显的边缘化阶层。
所有以上这些阶级和阶层由于经济利益不同,其政治地位也不相同。
2.社会主义的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国际关系。(1)我国的政党有:共产党和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主同盟、民主建国会、民主促进会、农工民主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和台湾自治同盟八人民主党派。中国共产党和它们的关系是合作关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 荣辱与共”。
我们的民族关系是平等、互助、团结、合作、共同繁荣;在少数民族聚集区实行区域自治。
中国处理国际关系时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个人、集体和国家关系。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国家利益优先,整体高于局部,集体高于个人,在此基础上谋求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结合。 (二)巴黎公社的影响。
1.“议政合一”的政权体制。1871年建立的巴黎公社仅存在了72天,但是它的政权组织形式构成了社会主义政权结构的雏形。
它废除了旧的国家机器的主要支柱——常备军、警察、官僚、僧侣和法官,建立了由普选产生的最高权力机构——公社委员会,下设十个委员会——执行、司法、军事、公安、财政、粮食、外交、劳动和贸易、教育、社会福利。这是一种“议政合一”的政权体制,即公社委员会负责“议”,是立法机构,各分委员会负责“行”,是执行机构。公社的其他公职人员、法官、国民自卫军营长都由选举产生。
20
正在阅读:
政治学原理教案稿05-22
行业认知调查大纲-15级传媒11-02
资金时间价值系数表 - 图文06-27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英语知识点总结及练习09-01
自然的歌唱作文450字06-16
五年级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题目精选04-13
06-13杭州市中考真题分类汇编05-14
文本、封面、目录格式规范04-08
挖掘机工作机构的设计05-13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政治学
- 教案
- 原理
- 2015年护士资格《实践能力》真题及答案
- 2017-2018学年吉林省公主岭市第五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考
- 数字郴州规划
- 浙江省某高层办公楼节能专项施工方案
- 电工学(电子技术)课后答案第一部分第六版_秦曾煌
- 中国工业手套市场分析报告
- 2014年大理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预测习题五
- 超星尔雅《艺术鉴赏》课后答案彭吉象
- it培训哪里好 - 图文
- 太阳能电池与储能设备技术的开发
- 通讯录管理系统(16杨鑫、14林继涛)
- 电机的选择计算 (DOC)
- 济南大学综合实习报告—OA办公自动化
- 小班建构游戏:我的家
- 中国无线增值服务产业竞争调研及未来五年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 电路原理随堂练习
- 2018-2019-高中团支部书记工作计划-word范文模板(4页)
- 中国矿用仪表行业市场前景分析预测年度报告(目录) - 图文
- 机关办公楼及公职人员周转住房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
- 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