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建立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更新时间:2023-07-22 20:3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西门豹治邺奇计

北宋的建立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txt*一篇一篇的翻着以前的的签名,那时候的签名有多幼稚就有多么的幼稚。你连让我报复的资格都没有-〞好想某天来电显示是你的号码。好想某天你的状态是为我而写。 有些人,我们明知道是爱的,也要去放弃,因为没结局宋辽金夏政治史之北宋的建立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北宋的建立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一)北宋的建立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亲率大军北伐,先后收复了瀛、莫、宁三州和三关(瓦桥关、益津关、淤口关),正要继续北进,正值壮年的柴荣突患重病,不久去世。宰相范质辅佐年仅七岁的柴荣之幼子柴宗训继位。

周世宗曾协助其养父郭威举兵灭后汉,对于武将拥兵夺权是很警惕、防范的。他曾令赵匡胤从各地精选强壮兵丁编为皇帝的宿卫亲军,使殿前司统辖这支禁军中的精锐部队。周世宗临死前,晋升殿前都指挥使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

赵匡胤为后周的一员高级禁军将领,因屡立战功,深受周世宗的赏识。

他在周世宗去世前又以殿前都点检直接指挥最精锐的禁军,掌握了后周最重要的军权,许多禁军将领又是他的至交亲信。周世宗一死,后周没有任何人的势力可以同赵匡胤相抗衡。 公元959年十一月,赵匡胤以镇州(今河北正定)、定州(河北定县)

的名义向朝廷谎报北汉会同契丹南侵。后周执政大臣范质等人不辨军报真伪于960年正月派遣殿前都点检、检校太尉、归德节度使赵匡胤率兵前往拒敌。

当时,后周正是 主少国疑 ,内外交困的时候。在赵发兵时,都城已经有了拥立都点检为帝的舆论。当兵发至陈桥驿(今河南封丘陈桥镇),将士们就纷纷议论,说当今皇帝年幼,将士拼死杀敌也没有什么好处,不如先拥立赵匡胤为天子,然后再北伐也不迟。于是赵匡胤之弟赵匡义(后改名光义)

和归德军掌书记赵普出面,一面派人将兵变计划通知早就归服赵匡胤的守备都城开封的禁军将领石守信和王审琦,一面率领诸将士拜见酒醉初醒的赵匡胤,将事先准备好的皇帝登极用的黄龙袍披在赵匡胤的身上,并一起跪拜在地,高呼万岁。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赵匡胤当上皇帝,立即挥师返回京城开封。在归途中,赵匡胤对诸将士说: 你们因为贪图富贵而拥立我为帝,就必须听从我的命令;如果不服从我的命令,我决不能当皇帝。 将士们都下马表示听从命令。赵匡胤立即下令,回到开封以后,对后周的皇太后、幼帝不得惊犯 ,对后周的公卿 不得侵凌 ,对 朝市府库,不得侵掠 ;服从命令者有重赏,违反命令者要诛族。诸将士都点头称是。于是,兵变的大军直奔开封。

驻守都城的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早已得知兵变计划,况且石、王又是赵匡胤的 义社兄弟 ,所以兵变大队人马一回到开封,石守信、王审琦立刻开城迎接。在开封的后周禁军将领中,只有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韩通想率兵反抗,还未来得及召集军队就被军校王彦升杀死。这样,兵变的大军未遭任何抵抗,轻易地占领了后周的都城开封。这时,后周的宰相范质才恍然大悟,不辨军情真伪就匆忙派遣大将御敌是上了大当,但木已成舟,后悔已晚,无奈只得跟随其他大臣跪拜在地,尊赵匡胤为君,又帮助赵匡胤登基,行禅代礼。赵封后周恭帝柴宗训为郑王,后周覆灭。因赵匡胤在后周任归德军节度使的藩镇所在地是宋州(今河南商丘),故定国号为宋,改年号为建隆,定都开封。开国皇帝赵匡胤被后人尊为宋太祖。

赵匡胤建立宋朝一开始,就注意局势的稳定。后周的太后、幼主受到优厚的待遇,后周的宰相范质等文臣武将都继续留用,就是为后周殉职的韩通也追赐为中书令,给予厚葬。由于政策得当,得到了后周在朝文武官员的支持,就是拥有重兵在外巡边的将领慕容延钊、韩令坤也拥戴赵匡胤为帝。但是,后周领兵在外的节度使并未全部降服。建隆元年(公元960年)驻守潞州(今山西上党)的昭义节度使李筠和太原的北汉相勾结,于四月间在潞州举

西门豹治邺奇计

兵反宋。宋太祖命石守信、高怀德、慕容延钊、王全斌分道出击,在长平大败李筠。六月,宋太祖亲自领兵攻克泽州(今山西晋城),李筠兵败赴火自杀,潞州不久也被宋军占领。李筠败后,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又据扬州起兵反宋。李重进是周太祖郭威的外甥,在后周长期与赵匡胤分掌内外兵权后出镇淮南,势位相当,一心想取代周帝。赵兵变代周称帝,他心中极为不满,当李筠举兵反宋时,他就想同李筠结成反宋同盟。九月,李重进举兵反宋,石守信领兵前往讨伐。十月,宋太祖亲率大军直逼扬州,十一月在泗州登岸,一举攻下扬州。李重进见大势已去,全家自焚。宋太祖先后削平李筠、李重进的反宋势力,其他一些更弱的后周残余势力无力抗宋,只得屈服。这样,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赵匡胤基本上稳定了政权更迭后的局势。

(二)宋太祖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集兵权于皇帝一身赵匡胤自己就是靠他所掌握的禁军大权,轻而易举地取得了后周的政权。他深深懂得兵权对于取得政治统治权的极端重要性,因此,在宋初,他就加紧了对兵权的控制。

在宋朝刚刚建立的第一年内,宋太祖对参与和支持兵变的将领都加官晋级。石守信为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高怀德为殿前副都点检,张令铎为马步军都虞侯,王审琦为殿前都指挥使,张光翰为马军都指挥使,赵彦徽为步军都指挥使,其弟赵光义为殿前都虞侯,赵普为枢密直学士。慕容延钊、韩令坤守边、巡边在外,宋太祖允许他们有权根据情况处置军务,晋封慕容延钊为殿前都点检、韩令坤为侍卫都指挥使。宋太祖行赏封官之举,既取信于将帅,又满足了他们贪求富贵的欲望,大大加强了中央的统治,稳定了宋初的政局。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宋太祖确认自己已经牢牢地控制了局势,立即着手逐个解除这些高级将领的兵权。这一年闰三月,慕容延钊自真定(今河北正定)来朝,韩令坤讨平李重进后也回到开封,宋太祖就趁机解除他们禁军主帅的职务,只令他们到外地任节度使。从此,不再设殿前都点检一职,而由皇帝直接掌握禁军。

对于握有重兵的石守信、王审琦,宋太祖一直以为是故交亲信、有功之将,不加戒备。对此,赵普提醒说: 我想他们也不会反叛的,可是如果他们的部下有人叛乱,拥戴他们的话,他们能自由吗? 有一天,宋太祖与赵普一起议政,宋太祖说: 自唐末以来,先后有八姓十二人称帝,战乱不息,生民涂炭,我想止息战乱,使国家长治久安,你看有什么好办法呢? 赵普回答说: 这就是藩镇权势太重,君弱臣强导致的结果。只要夺藩镇的权,收他们的兵,国家就会安定。 赵普一再提醒宋太祖防止陈桥兵变的重演。

于是,宋太祖下决心彻底解决高级将领的兵权问题。

七月初九晚朝,宋太祖请石守信等拥戴他的高级将领饮酒,乘酒醉时说:我如果不是靠你们的力量,我不会有今天。但是作天子实在太艰难,不如作个节度使快活。我整夜都睡不安稳! 石守信等人惊骇地问为什么。宋太祖说: 这不难知道,皇帝这个位子谁不想坐呀! 石守信等人一听,这是话中有话,慌忙下跪说: 陛下何出此言?现在天命已定,谁还能有异心呢? 宋太祖说: 你们固然没有异心,一旦部下贪图富贵,硬把黄袍加在你们身上,你们不想干,能行吗? 石守信等人一听吓得涕泣叩头,求宋太祖指明出路。于是宋太祖说:人生在世,就像白驹过隙那样短促,那些想求富贵的人,不过是想多积金钱,多多娱乐,使子孙免遭贫乏而已。你们这些人何不释去兵权,出守藩镇,多多置买良田美宅,为子孙置下永不可动的产业,再多买些歌儿舞女,日夜饮酒相欢,以终天年?朕再与诸位联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这不很好吗? 石守信等人听宋太祖说得如此明白,只好表示感谢太祖的恩德。次日,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赵彦徽称病,请释去兵权。宋太祖当然同意,一举解除了他们的兵权,厚加赏赐,指派他们到地方上充当节度使。这就是 杯酒释兵权.在解除了石守信等高级禁军将领兵权后,宋太祖另选一些资历浅、个人威望低,又容易驾驭的人充当禁军将帅,又令禁军将领间相互牵制,这样一来,宋太祖一举集中了禁军的全权,

西门豹治邺奇计

消除了反叛的隐患。

2。 先南后北 ,统一疆域宋朝刚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尚未结束。北方有强大的辽朝和辽朝扶持的北汉,南方和西方分布着南唐、吴越、南汉、后蜀等较大的割据政权,还有周行逢在湖南、留从效在泉州漳州、高保融在荆南的割据。在这种形势下,宋太祖与大臣们反复研究统一疆土的方略,特别是采纳了张永德、赵普的谋略,根据宋初的实力,不首先北上征服实力较强的辽朝和兵力强悍的北汉,只是分派众将驻守北边和西北各州,以防御辽朝和北汉,对于富庶的南方,则集中精兵强将去统一,待江南稳定后,再收复北方燕、云等州。这就是宋初的 先南后北 统一领土的战争方略。

(1)平荆湖建隆三年(公元962年)九月,割据湖南的武平节度使周行逢病亡,其幼子周保权继位。驻守衡州(今衡阳)的大将张文表反对周保权,发兵攻占潭州(今湖南长沙),周保权讨伐失利,遣使向宋求援,这正好给宋出兵以借口。宋军要向湖南挺进,必经荆南节度使割据的地方,当时,荆南节度使是高保融之子高继冲。荆南处在各割据国的包围之中,兵力不过三万,国力衰微。宋太祖审时度势,制定了假道荆南,攻取湖南,一举削平荆湖的战略方针。乾德元年(公元963年)正月,宋太祖命慕容延钊为湖南道行营都部署,李处耘为都监,率十州兵,向荆南进发。宋兵到江陵,高继冲到城北十五里的地方迎接,李处耘把高继冲留住,让他就地等待迎接慕容延钊,自己率兵先入江陵。等高继冲与慕容延钊回到江陵,只见全城已被宋军占领,高继冲无奈只好献上荆南三州十七县,向宋投降。荆南平。

宋兵继续向湖南进发。此时,湖南张文表已被周保权军所杀。宋兵于三月攻下岳州(今湖南岳阳),占领潭州,进取朗州(今湖南常德)。周保权兵败逃入江南岸寺庙中被宋兵搜获。宋军收复湖南十四州一监六十六县。湖南平。

宋出兵得胜,占荆拥湖,像一把利刃直刺中南,西逼后蜀,东胁南唐,南窥南汉,宋在战略上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

(2)灭后蜀宋太祖平荆湖后,就策划着西取后蜀,派张晖为凤州团练使,探听蜀国虚实,了解地形险易。可以说,宋太祖为攻取后蜀已事先做好了准备。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宋朝获得后蜀约北汉联合反宋的蜡书(密信)。宋太祖大笑说: 我西讨有名矣! 十一月命王全斌为四川行营都部署,率兵六万,军分两路伐蜀:一路由王全斌、崔彦进统领,取道剑门(今四川剑阁北)

入蜀,一路由刘光义、曹彬统领,由归州(今湖北秭归)出发,溯江入蜀。

后蜀统治者孟昶听到宋军入蜀,急命他信用的王昭远率兵抵抗。王昭远好读兵书,但从无战功,出兵前曾吹嘘说: 我此行何只克敌,夺取中原也犹如反掌! 自比运兵如神的诸葛亮。

十二月,王全斌攻取兴州,获军粮四十万石。先锋军过三泉到嘉州,蜀兵烧毁栈道,退到葭萌。宋兵修复栈道,进兵罗川,蜀兵依江而战。宋兵夺桥渡江,分三道击蜀。蜀军集合精兵拒战,又败。宋兵追到利州,王昭远烧毁渡口浮桥,退守剑门。另一路宋兵由刘光义、曹彬率领溯江入蜀,连克蜀军。渡江攻夔州(今四川奉节),蜀守将高彦俦战败自杀。宋兵接着自夔州进兵,连克万、施、开、忠、遂等州。

乾德三年(公元965年)正月,王全斌率宋兵沿青强大道进军,破剑门,兵至汉源。蜀副将赵守韬被擒。王昭远逃至东川亦被俘。王全斌率兵直攻成都城下,蜀国主孟昶降宋。宋兵进入成都,两路人马会师。后蜀平。

(3)灭南汉刘氏割据南汉已有六十余年,到刘■时,宦官当权,政治腐败。开宝三年(970年)秋,宋太祖曾让南唐主李煜给刘■写信,要他向宋献地称臣,遭刘■的拒绝。宋太祖于十一月派潘美为桂州道行营都部署,举兵攻南汉。

这时南汉是宦官掌兵,军事设施早已毁坏失修,听说宋兵压境,仓皇应战,宋军迅速攻

西门豹治邺奇计

占南汉在湖南的州郡,又过南岭,破南汉的大象阵,攻占韶州,于翌年二月进逼广州,刘■想从海路逃亡未成,广州失守,只好降宋,南汉割据的六十州二百四十县归宋。

(4)灭南唐南唐是江南的大国,但又是弱国。南唐主李煜是个笃信佛教的风流才子。 宋太祖派人给李煜讲佛,使其更加迷信,而荒疏国家军政大事。宋太祖又使反间计,使李煜鸩杀了大将林仁肇。南唐年年向宋朝贡,特别是宋灭南汉后,李煜更为恐惧,向宋朝上表,乞求削去南唐国号,恭顺宋帝。宋太祖当然不许南唐这样的割据大国存在。开宝七年(公元974年)九月,宋太祖命曹彬为西南路行营都部署,潘美为都监,统兵十万讨伐江南。在此以前,宋朝已在荆湖造黄黑龙船数千艘,又以大舰载巨竹、粗绳,作好南伐的准备。曹彬自荆南发战舰南下,连败江南兵。开宝八年(公元975年)二月,曹彬大军到秦淮,这时李煜整天在后宫大办佛事。一天,李煜巡城,方见宋兵已在城下,急派徐铉两次到开封见宋太祖,陈述南唐处处恭顺宋帝,如同以子事父,无任何罪过,请求宋朝缓兵。宋太祖大怒,对徐铉说: 不须多讲江南有什么罪。只是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徐铉惶恐逃回。李煜急令朱令赟抗宋。宋兵攻势急猛,朱令赟兵败,投火死。宋太祖诏示曹彬:宋军入城,不得掠杀,保存江南财富。十一月末,宋兵入金陵,李煜降宋,被俘到东京。南唐平。 (5)吴越入朝

吴越和南唐一样,竭力向宋表示恭顺。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冬,宋伐江南,令吴越出兵助攻。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四月,吴越王钱俶亲自领兵五万,自杭州攻下南唐的常州。南唐亡后,公元976年,宋太祖要钱俶到东京朝见。二月,钱俶偕妻入朝,宋太祖款待甚厚,两个月后放钱回吴越。

临行前,宋太祖把群臣请求扣留钱的奏疏交给他。钱俶对宋太祖大为感激,也大为惊恐。以后,吴越对宋唯命是从,完全屈服在宋王朝之下,仅仅保留着一个国王的虚名而已。 这样,宋太祖自乾德元年(公元963年)起先后平荆湖、灭后蜀、平南汉、收南唐,五代十国的各个割据政权全部被消灭,证明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的正确性。

3。 强干弱枝 ,加强皇权北宋建立后,宋太祖在实现统一大业,进行统一战争的同时,还特别注意采用 强干弱枝之术 ,加强皇权,重建中央集权专制统治,防止五代分裂割据的重现。其措施:(1)把节度使兼领的 支郡 收归中央直接管辖宋太祖在平荆湖后,就下令这些地区节度使驻地以外的州郡直属京师,取消唐末及五代时节度使兼领 支郡 的旧制,由中央派遣文官出任 知州 、 知县 , 列郡各得自达于京师,以京官权知.后来,宋太祖仍恐州郡长官专权,一面规定三年一更换,一面又设置通判,以分知州之权,使通判与知州相互牵制,以防脱离中央。

(2)将由原藩镇把持的地方财政收归中央宋初于各路设置转运使,将各路所属州县财赋,除去各州县留下少量应付日常开支外,全部运送至开封。前此藩镇以 留州 、 留使 等名目截留的财物,一律收归中央。

(3)剥夺方镇节度使的司法权建隆三年(公元962年〕,宋太祖下令此后各州死刑案件,一律上报朝廷,由刑部复查。各州管理司法的官员原由州府的牙校担任,开宝六年(公元973年)起由朝廷委派通过科举录用的文官去担任。宋太祖还恢复各县县尉的建置,把原来通常由节度使亲随担任的镇将所掌的一县司法治安权力,移到由朝廷派去的县尉的手中。这样,地方的司法权也夺归中央了。

(4)剥夺节度使和地方的兵权宋太祖继承了周世宗的做法,派遣使臣到各地,选拔藩镇辖属的军队为禁军。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八月,宋太祖下令各州长官把所部兵员中骁勇善战的人都选送到京城补入禁军,又选强壮的士卒为 兵样 ,送至各地,召募符合 兵样 条件的人加以训练,然后送到京城充当禁军。藩镇的兵权逐步被剥夺近尽。与此同时,在先后削平南方诸国后,下令拆毁江南、荆湖、川峡诸地的城郭,于是可能被藩镇用来抗拒中央

西门豹治邺奇计

的城防也被拆除了。

通过种种措施,宋太祖确确实实把全国各地的 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 ,从而大大地加强了中央政府的统治力量。就宋代行政体制看, 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 ,这样 以大系小,丝牵绳连,总合于上 ,把中央集权制强化到空前的程度,确实铲除了藩镇割据势力,造成了宋朝统一的政治局面。

在解决藩镇权势过重的问题,把地方的权力收归中央的同时,宋太祖也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军事制度和官僚制度进行改革,使军队和官僚机构适应加强皇权的需要,从根本上解决唐末、五代时期那种君弱臣强的局面。

军事制度的改革,主要有四项:一是禁军由 三衙 分掌。太祖在 杯酒释兵权 之后,禁军大将石守信、王审琦不再握有重兵。后又废除殿前都点检和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司,禁军分别由殿前都指挥司、侍卫马军都指挥司和侍卫步军都指挥司三个机构掌管,称为 三衙. 三衙 的长官称为 三帅 ,分统禁兵,互不统属。

三衙 的主帅和主要禁军将领都由皇帝任免,都只对皇帝负责。

二是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三衙 虽然分别统率着禁军,但无调兵权和发兵权。调兵权和发兵权在枢密院,而枢密院只有发兵、调兵权,而不直接掌握军队。枢密院要发一兵一卒都要通过皇帝下旨,这就是说,没有皇帝的命令,任何部门、将帅都无法调动军队。

三是使京城驻军与外地驻军保持均衡,称之为 内外相维.宋太祖总结了历代的统治经验,认为 可以为百代之利者,唯养兵也 ,因而确定了募兵养兵制度。宋政府每年招募大量兵士,灾荒之年招募得更多,而且把被迫离开土地的农民、流浪汉,甚至一些罪犯也招募为兵。通过募兵和养兵制度,维护宋朝专制统治。

宋朝都城开封是无险可守之地。宋朝为了实现其 强干弱枝 、 由中制外 的政策,就只能把重兵屯聚在京畿。宋初有禁军二十二三万,宋太祖把十万余部署在京城,十万余分散到各路驻扎,使京城驻军有足够的兵力制止外地可能发生的变乱,也能使外地驻军联合起来足以制止京城驻军可能发生的内变。这样内外相维 ,相互牵制,确保平安无事。而驻军的大多数就在京城附近,就便于皇帝对军队直接控制。

四是兵将分离。利用更戍法,将屯驻在京城的禁军轮番派到各地戍守,或移屯就粮,定期更换。名义上使士兵们 习山川劳苦,远妻孥怀土之恋 ,实际上是借士兵的经常换防,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以消除对皇权的威胁。

宋太祖对官僚机构的改革,主要包括:一是中央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三权分立,大大削减宰相的权力。

北宋前期的宰相称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宋以前,宰相仅在皇帝一人之下,统管军、政、财各权。宋太祖剥夺了宰相的军政、财政权力,实行三权分立。军政大权归枢密院掌握,财政大权归三司使掌握。宰相只有管理民政的权力。枢密使与宰相地位相当,后来,赵普出任宰相,宋太祖为了防止他专权,又设参知政事,作为副相,以分宰相的权力。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参知政事得与宰相于政事堂同议政事,轮班知印,职权、礼遇接近于宰相。 二是实行职官的官、职、差遣三者分离的制度。

宋朝建立之初,后周的整套官僚机构被全部接受下来,诸多官僚也继续留用,这项措施无疑对取得后周官僚的支持,稳定宋初的局势大有好处。但是,这些旧机构与旧人员远远不能适应重建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需求。所以,尽管旧机构和旧官职保留下来,宋太祖仍另外差遣官员行使权力。这些由中央派遣的官员在所担任的实际职务之前加上 判 、 知 、 权 、 提举 、 提点 等等,这样一来,就逐步形成了官与职、名与实,官、职、差遣分离的制度。 官 只表明一个官员的品级,依此领取俸禄,并无实权; 职 也只是文官一种荣誉头衔。只有 差遣 ,才握有实权。这样就便于中央对各部门、地方进行有效的控制,巩固了宋初的中央集

西门豹治邺奇计

权专制统治。

三是改革科举考试制度。

宋太祖为防止通过科举考试结成政治集团,危害中央统治,于建隆三年(公元962年)下诏令禁止新中进士到主考官那里谢恩。又命令进士及第的人不得称春官(主考官)为 恩师 、 师门 ,也不能自称 门生 ,企图避免新老官僚以门生故吏之名结成宗派。以后,又举行殿试,由皇帝亲自录取进士。这样经过殿试录取的进士,就成了 天子门生.宋太祖所采取的削弱藩镇权力的 强干弱枝之术 和分化事权、加强皇权的种种措施,使得北宋确立了皇权空前膨胀的中央集权专制制度。

(三)宋代开国皇帝宋太祖

宋太祖于公元960年创立了宋朝,在位共17年。

赵匡胤在后周,一直受到周世宗的宠信,掌握了兵权,并趁机培植亲信,终于选择了后周 主少国疑 的动荡时机,发动兵变,由于兵变中及兵变后措施得当,得到众人的拥戴,一举夺取了后周的政权。 陈桥兵变 的成功,说明了赵匡胤是一位头脑清醒、有谋略、懂政策的政治家。

宋太祖建宋后,用了13年的时间,通过战争削平了大多数割据政权,基本上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奠定了北宋局部统一的基础。这是宋太祖作为一个开国皇帝的主要业绩。这既有赖于他个人的军事才能,通过战争削平止乱,又是民心所向,适应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的。后蜀灭亡前,宰相李吴对蜀主孟昶说: 我看宋朝立国,不像后汉、后周。天厌乱久矣,一统海内,就在此朝吧! 南汉灭亡前,内常侍邵廷琄对南汉主刘■也说: 天下乱久矣!乱久必治,现在宋朝已出,看形势非统一天下不可! 唐末五代以来,各封建割据势力之间无休止地展开争夺权利的战争,广大人民早已厌弃这种封建割据的战乱,厌弃这种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破坏和灾难。南方和中原地区经济联系的发展,也要求消除成为障碍的割据政权。结束战乱,恢复稳定,发展经济已成为广大人民的共同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宋太祖的统一大业,是得乎民心,顺乎时势,因而较顺利地取得了成功。

宋太祖在国内集兵权、政权、财权于中央政府,改革军事机构和官僚机构,重建中央集权专制统治,使北宋出现了百多年局部统一、安定的局面,这是具有进步历史意义的事情,也是宋太祖的重要历史功绩。

宋太祖虽然是个行伍出身的封建帝王,但他不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武夫。

首先,他注意政策,体恤民情。在兵变军马进入开封前,他就叮嘱全体将士,对 朝市府库,不得侵掠 ,服从命令者有赏,违抗命令者族诛。宋太祖深知一些割据势力正是由于横征暴敛,所以不得人心,内外交困。他一再命令外出讨伐的将帅,不得有滥肆杀掠的暴行,不得惊扰百姓。平蜀大将王全斌在占领成都后纵兵大肆抢掠,对后蜀降兵也肆意欺凌,尽管有平蜀之功,仍被降职责罚。其次,宋太祖能听取群臣的意见。 先南后北 、 强干弱枝 就是宋太祖听取大臣们意见后制定的战略和方针,而实施结果证明它们是正确的。正因为宋太祖能听取别人的意见,选才录用,才使得一些有卓越才干的政治家充分发挥作用,促成其统一事业顺利进行。

宋太祖所创建的业绩和制定的政策,有着明显的进步意义。但也给宋朝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后果。宋太祖一心想 强干弱枝 ,以防内患。拿军队说,将 天下失职行悍之徒 招募为兵,尤其灾荒年景,招募被迫离开土地的农民,使民变兵,这样,军队数量骤增,国防开支浩大,军队的素质也下降,战斗力减弱。再加兵将分离,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帅无常师,这样的军队怎么能守边御敌?再说官吏,宋太祖在已有的各级官员的身边,又加上掌有实权的 差遣 ,必然造成官僚机构重叠,官员膨胀,行政效率反而下降。

在宋太祖恢复科举后,朝廷广泛吸收知识分子参政,更使官僚机构越来越庞大。

宋太祖的一切措施都是为了重建中央集权统治,加强皇权,与此同时,地方权力必然被

西门豹治邺奇计

削弱。应该承认,宋太祖的种种改革是必需的、重要的,但也带来不可克服的矛盾、弊端,使宋朝逐步陷入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从总体来说,宋太祖所创建的业绩,是得民心,合民意,顺应社会历史发展潮流的。他是一位审时度势、冷静思考、谋略在胸、积极有为的 创业重统之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2z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