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下得有多大》教学设计与反思--李文红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9-17 14:41:01 阅读量: 幼儿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与反思

思茅五小 李文红

课 题(课时)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1课时) 教学内容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沉浮》单元的第7课《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研究不同浓度的液体对马铃薯沉浮的影响。包括四个活动,分别是“马铃薯的沉浮”“观察比较两种液体”“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和阅读资料“淹不死人的湖——死海”。 第一个活动,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状况,引发学生质疑,从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作出猜测。 第二个活动,通过“液滴加热”的实验进行观察和比较,验证所作的猜测。 第三个活动,通过调制一杯能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使学生看到只有在液体中溶解了足够多的物质时,马铃薯才能浮起来,渗透了改变液体密度会影响物体沉浮的概念。 第四个活动,通过阅读资料“淹不死人的湖——死海”,再次感悟马铃薯沉浮的“理论依据”。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可以使学生看到只有在液体中溶解足够多的物质时,马铃薯才能浮起来,渗透了改变液体密度会影响物体沉浮的概念。 学习者特征分析 通过在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中对学生的观察,我了解到学生对沉浮的关注,一般多是落在物体本身,很少会关注液体的性质,液体对沉浮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是个意外的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很少有这样的经验。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不仅仅有物体本身的重量和体积(密度),而且还有液体的密度。本课将展开结另一个变量的研究,向学生展示一个新的探索项目。 教学目标 1

科学概念: 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 科学探究: 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2、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3、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 如何确定所给的不知名的液体是什么液体。 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 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1个马铃薯,同样体积的1杯清水(贴上标签A)和1杯浓糖水(贴上标签B)。 分组实验:每组1个马铃薯(小一点的)、1个酒精灯、1盒火柴、1个木夹子、1块小铁片、一个滴管、1根玻璃棒、清水、浓糖水、40克食盐(分成4份,每份10克)、120克白糖(分成4份,每份30克)、2只烧杯。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能力 教学策略 设计意图 活动一:马铃薯的沉浮(演 示实验)

2

1、出示两杯体积相同的液体,一杯是清水(A),另一杯是不知名的液体(B)。 2、出示一个马铃薯,请学生猜测把这个马铃薯放入A(水)中是沉还是浮。 然后把马铃薯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状况。 3、提问:A中是什么液体? 4、接着把马铃薯从清水杯中拿出、擦干,请学生猜测把这个马铃薯放入B中是沉还是浮。然后轻轻放入B液体中,观察它的沉浮状况。 5、鼓励生质疑。 6、师整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怎样解释马铃薯在不同杯子中的沉浮?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是什么?怎么解释马铃薯的沉浮现象? 7、组织学生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猜测把这个马铃薯放入A(水)中是沉还是浮。 学生观察马铃薯的沉浮状况,并默默验证自己的猜测。 生猜测。 学生猜测把这个马铃薯放入B中是沉还是浮。 学生观察马铃薯的沉浮状况,并默默验证自己的猜测。 生质疑。 学生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交单一视觉输入 视听觉输入 (注意力) 封闭性提问 (思维能力) 视觉输入 积极评价 开放性提问 封闭性提问 (思维能力) 视觉输入 积极评价 (思维和表达能力) (思维和表达能力) 积极评价 视听觉输入 (注意力、思维能力) 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创设情境,引发质疑。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大胆猜测 8、对学生的交流、汇报进流。 行整理归纳并小结。 小结:A、B两杯液体不同。 活动二:观察比较两种液体(分组实验)

3

(由实验小帮手分别给每组发两个烧杯并倒入适量的清水和浓糖水。) 1、让学生观察两杯液体有什么不同。 2、学生进一步猜测。 3、指导学生做液滴加热实验。 4、观察两种液滴留下的痕迹,有什么不一样? 指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交流、讨论,并汇报。 5、两种液体一样吗?能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有什么特点? 6、对学生的交流、汇报进行整理归纳并小结。 小结: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学生观察两杯液体有什么不同。 寻找证据,验证猜测 视听觉输入 (注意力) (思维能力) 学生做液滴加热(动手能力) 实验。 观察两种液滴留视觉输入 下的痕迹。 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交流、讨论,并汇报。 (思维、表达能力) 学生交流、讨论,视听觉输入 并汇报。 (注意力、思维能力) 活动三: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4

发放实验用品。 1、提问:是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能够使马铃薯浮起来呢? 2、每个小组调一杯盐水或糖水试试,观察马铃薯在盐水或糖水中能上浮吗? 3、学生边做实验边填写记小组长领取所需 用品。 封闭性提问 (思维能力) 引入更深一步的探究活动。 课本第18页的话“再做一杯糖水试试看”,提醒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用食盐做实验,要调制不同的液体来检验学生的猜想,这样对学生形成严谨的思维有很大的帮助。 学生分组实验,(动手能力) 录。(如果时间允许,建议学并填写实验记录表。 (思维、表达能生两种溶液都调制。) 4、思考:从实验现象和结果分析,怎样的液体才会使马铃薯浮起来。 5、整理、小结: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 活动四:阅读资料“淹不死人的湖——死海” 1、阅读本课的资料,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 2、介绍类似死海的湖(视时间而定)。 拓展活动 学生阅读本课的视觉输入 学生思考、交流、汇报。 力) (思维、表达能力) 视听觉输入 (注意力、思维能力) 资料,联系所学谈感(注意力、思维能联系实际。 受。 力、表达能力) 视听觉输入 (注意力、思维能力)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2w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