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一中 刘静《大天而思之》+《狱中杂记》+《伶官传序》

更新时间:2023-11-22 02:0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天有常道,人有常体,以礼行道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说课稿

淮南一中 刘静

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分别是: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

一、 说教材 (一)地位和作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的第三单元是《荀子》选读,在学习了孔子和孟子之后,选择了荀子,这位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先秦儒学的集大成者。虽然只选录了一篇,却是我们了解荀子思想的最佳途径。

春秋战国,思想空前活跃,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天论》是荀子思想的代表作之一。文中,荀子提出了“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鲜明观点,大胆反对当时流行的迷信天命、拜倒在自然面前的看法。本文节选属于文章的后半部,充分体现了他朴素实用的自然主义思想以及深刻的“人”道思想。

(二)明确教学目标

鉴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同时遵循教学过程循序渐进的特点,按照三维目标的要求,我设定了如下目标:

1、知识与能力:扫除文言障碍,读懂选文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预习、合作探究等方法,了解《荀子》的“天论思想”,理解天、人、礼三者的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思考《荀子》思想的现实意义以及对自己立身处世的启示;学习荀子的批判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荀子》的“天论思想”。

2、理解天论、“人”道、礼制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

1、理解《荀子》“天论”、“人”道、礼制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积极意义。 2、充分理解荀子对前人思想的继承、批判与发展。 一、 说教法学法 (一) 教法

教学是教与学统一的过程,也是发挥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过程,选修的教学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独立自主探究学习的地位,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除了启发式教学法贯穿始终外,还采取了以下的教法:

1、质疑导入法,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2、点拨引导法,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与心理障碍、思维障碍等用画龙点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自己进行思考与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并发展能力的目的。

3、比较迁移法,通过比较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通过迁移方能举一反三,提高理解能力。

(二)学法

高二的学生对古文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借助于课下注释可以疏通并初步了解文本的大体意思,必修二模块中,学生学过了荀子的《劝学》,对其人和其文风也有所了解,政治、历史课中,对荀子的哲学观点尤其是“天人关系”也有所了解的,这些使得本文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可采用以下学法:

1、诵读感悟法,课前预习时运用,通过诵读提高语感,初步感悟文意。 2、质疑问难法,虽然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基础,但是阅读理解此文还有一定的困难,必然会存在一些障碍,这就需要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究法,有了问题,老师不能草率给出解答,而应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引导他们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在讨论中问题越来越明晰,在探究中认识越来越深刻。

4、梳理写作法,在讨论探究的基础上,为了增强学生的理解和整理能力,还需课下查找资料以补充并对形成的观点梳理写作,使之成文,既锻炼了写作能力也深化了理解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整体设计理念:以新的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我

2

采取质疑问难、点拨引导、自主讨论、自主研究、合作学习等新模式下的教学方式,在充分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我设定了如下教学环节:识天论——论“人”道——明礼制,从而完成对文本的理解与挖掘。

接下来是具体的教学流程,主要分四个方面:导入新课、新知学习、拓展延伸、作业设计。

具体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人们习惯把荀子的天人关系理解为“人定胜天”导入,引出荀子的原话:“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直接抛出话题,质疑导入,一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二可快速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二)新知学习——探究文本 1、识——“天论可知”

荀子提出了天人相分的观点,认为天地四时对人世间的安定与混乱没有决定作用。这一环节的设计建立在学生充分预习文本的基础上,意在引导学生把握荀子的“天论”思想的内涵。学生可以通过对文本前两段的阅读,从中找出关键句子,从而概括出“天论”的主要思想“天有常道,地有常数”“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那么,既然世间的治乱不是由天、地、时决定的,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呢?那就是人事。由此引出文本探究的第二环节。

2、论——“人道可为”

面对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天,人到底该如何做呢?

(可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第三段中两类人的对比: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退也。)

天无常不可畏,那么可畏的是什么呢?是人祆。 (引导学生关注四、五两段,深化荀子对天人的认识。)

何谓人祆?那就是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由此可见,人要有所为,在哪些方面有所为呢?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需要日切磋而不舍。而这些涉及的就是礼的范畴了。

3

3、明——“礼制需行”

天有常道,君子有常体,常体者礼也。君子以礼治身,国君以礼治国,据此君子掌控自己之命,国君掌控国家之命。故从道,行君子之行,灾并世起无伤也,此可谓胜天;不从道,弃君子之行,虽天有瑞意终致祸之,由人祸而致天祸,此可谓天胜。(此环节是对上一环节理解的深化,层层推进,引出荀子天人思想的核心在于一个“礼”字。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关于“礼”的段落和句子,合作探究,概括出天、人、礼的关系,将认识上升到本质的高度。)

小结:天有常道,人有常体,人以礼行道。

图示:君子——礼——道——制天命而用之——人胜天

小人——无礼——违道——日退亡身,人祆亡国——天胜人。 以上三个环节的设置遵循认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对荀子思想进行深入挖掘,纠正了人们惯常的对人定胜天的片面理解,从而把握荀子“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的精髓所在。

(三)拓展延伸——比较迁移

作为儒家继承人的另一代表孟子也提倡“天命”,结合材料,说说孟子和荀子关于“天命”的认识有何不同?(此环节意在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荀子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对文本的迁移,更是认识的深化。)

(四)作业设计

1、背诵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

2、课外阅读孟子《万章》和《尽心》,结合荀子的《天论》,将自己对二者“天命”的认识整理成文。

(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拓展,一定要具有针对性。此作业充分体现读、思、写的有效结合,同时也具有可操作性。)

四、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基本遵循的原则是简洁大方美观,能体现教学重点。所以这节课的板书主要围绕选文体现的主要思想而设,具体请看大屏幕。

总结:说课是教学的非实战演习,总不会尽善尽美,所以对于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做好更多的预设。备课是加法,上课是减法,只有准备充分,课堂上才能驾轻就熟、厚积薄发。

4

以上就是我关于《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一文的说课,请各位老师多加指正。谢谢!

《狱中杂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并掌握文中重要文言词汇,理解文意 2、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生平及其为文主张 3、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文章气脉,探讨文章主旨 4、了解封建社会狱治的黑暗,体会文章主旨的普遍意义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文章气脉,探讨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

了解封建社会狱治的黑暗,体会文章主旨的普遍意义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入文本

选择合适的情境,自然切入文本 二、知人论世说背景 一个人与一个流派—— 1、方苞与桐城派

2、方苞与《南山集》案 三、提要钩玄理思路 一个字现狱中世态——

1、杂记记了哪些事?(梳理文本主要内容) (1)刑部监狱中瘟疫流行 (2)狱吏勒索钱财虐待犯人 (3)狱吏贪赃枉法营私舞弊 (4)狱吏罪犯勾结舞弊牟利

2、杂记记了哪些人?(梳理人物各自的命运关系) (1)[狱吏]——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2r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