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同学们 - 走进生命科学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1-06 03:4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教学设计 课题:致同学们—走进生命科学

一、教案背景: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林、牧、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与其有关的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课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必修的一门基础课。学生在小学自然课里,已学习了一些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在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等方面受到了一定的训练。为了使学生在初中阶段更好地学习生物科学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在学习之初,应让学生对生物课有充分的认识。教师要利用好教材中的素材并适当补充,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让学生了解生物,了解生物给予人类的启迪,了解生命科学最新成果及其应用,了解生命现象中的许多未解之迷。本节课是实验课程的第一课,本节教材符合课标的要求,在教材编排上,文字优美;安插了先进的生命科学技术以及许多精美的图片,并就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提出了很多问题,设置悬念,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本节课重点是通过教学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关注生活、生产、社会各领域中的生命科学。为此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通过组织多种形式内容丰富的讨论、活动,结合《生物课程标准》要求,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关注生命科学”的兴趣与热情上。

由于是初中阶段的第一堂课,因此要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讨论时声音不宜过大,别人发言时其他人认真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同时指出这也是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课堂规则和每节课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是课堂调控的重要手段,要充分运用好。同时引入网络中有关生命科学技术及其在生活、生产、社会各领域中的应用,让学生明白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概括生物学,了解有关生物学方面的信息及生物学发展前景。 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观察录像、图片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收集信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逐步养成关注生产、生活、社会中生命科学的良好习惯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材分析:

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本节课是整个初中生物课的绪论课,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科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生物学的意义;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生物现象以及我国在生物科学领域中取得的重要成就,激起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和爱国热情,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0世纪生命科学取得了两次革命性的进展,第

一次是蒙德尔遗传定律的再发现和摩尔根的基因论,第二次是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模型,分子生物学迅猛发展。伴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人类破译自身的全部密码成为可能,1990年启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曼哈顿工程”、“阿波罗登月计划”并称为20世纪三大科学计划。科学家们积极探索生命科学的坚持不懈的精神和态度,他们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及其在生产、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都是良好的学习素材。虽然教材只选取了几个典型例子加以展示,但教师还是应该利用好教材中的素材并适当的补充,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让学生了解生物,了解生物给予给予人类的启迪,了解生命科学最新成果及其应用,了解生命现象中的许多未解之迷??由于本节内容是以小学为基础的,因此能否在初中阶段第一堂课中就激发学生的对生物学的兴趣非常重要,为此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通过组织多种形式内容丰富的讨论、活动,结合《生物课程标准》要求,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关注生命科学”的兴趣与热情上。 四、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交流、查阅收集资料、讲授法、调查法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生产、社会领域的生命科学。

教学难点:体现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六、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

教师方面:教师提出新学期要求,制定师生公约:安排学生查阅的资料。

学生方面:查阅生物对人类的重要性的具体事例,查阅先进的生命科学技术。 七、课时建议: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1、教师激趣,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短片《多彩的生物世界》。

我们(老师和同学们)也都是生物,生物学的确是令人着迷的。下面就让我们进入生物学学习的第一堂课——致同学们。 2、生物、生物学

学生分组讨论,并举例说明身边常见的生物。

设疑:什么是生物?什么是生物学?

学生:阅读第一第二自然段,分析讨论出生物的定义。生物学的定义。 生物是有生命的。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学生在课本上落实,并记忆。

学生找出本班教室内的生物。 3、生物对人类的重要性:

学生讨论交流并举例生物对人类的重要性。(课前学生已对生物对人类的重要性

进行了查阅)

1)、为人类提供了食物:食物直接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发展。生物为人类提供了粮食,水果,蔬菜。 2)、为人类提供了衣服:学生举例:蚕丝,棉花,动物的毛皮等都可以做衣服。 3)、为人类提供了药材:如:甘草、蛇油、蛇皮,牛黄等等。 4)、为人类提供了能源:如:煤、石油都来自于古代的蕨类植物、动物。 5)、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6)仿生学在人类的生产和生产中的应用。(播放仿生学视频) 4、蓬勃发展的生命科学技术:

学生讨论交流先进的生物生命科学技术。(课前学生已对先进的生命科学技术进行了查阅) ①杂交水稻; ②试管婴儿; ③克隆技术;

④转基因食品; ⑤生态农业;

5、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及感想,教师进行指导:生物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的基础,而且在生产和生活中,给我们许多的启迪。而且,当今以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技术正在飞速发展,成为现代高科技的两大支柱,同学们要努力学好生物学,为将来社会的建设多做贡献。

6、反馈检测:

放眼远眺,禾苗青青,麦浪滚滚,是你最熟悉的画面。春水澄碧,游鱼嬉戏;梁上双燕,春来秋去,曾引发你无限的遐想。蛙鸣声声,流萤点点,伴你进入仲夏夜之梦。在这其中有哪些生物?(禾苗、麦子、鱼、燕子、青蛙、流萤) 7、学生对本节所学进行总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开学第一课,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达到扩大知识面,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生物学的兴趣的教学效果。 成功之处:

1、 本设计注重利用感性材料,通过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增强合作意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热情和对未知事物探究的兴趣,体验探究生物学的乐趣。

2、本节课中,选择富有生物学内涵的,有现实意义的和学生喜闻乐见的、易于接受的内容作为学习材料,为学生有效地从事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创造必要条件。

3、巧妙设疑,激活思维,引发学习兴趣。 4、展示科技成果,诱发学习兴趣。

需要改进之处:

1、因为是第一节课,学生第一次分组完成不同的讨论项目,然后进行表达和交流,所以无论对和错,应首先给予充分的鼓励,通过交流,辨清正误,这样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思考,积极发言的高昂激情,否则,参与的积极性容易受到打击,以致影响以后的教学。

2、 本节课旨在把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引入学科的轨道,因此若在课外上课,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处在大自然中,引发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和对生物学的兴致。我想课堂效果会更好,以后应尝试!

教案资源:

仿生学:

仿生学是一门模仿生物的特殊本领,利用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原理来研制机械或各种新技术的科学科技。

仿生学的例子: 蝙蝠与雷达

蝙蝠会释放出一种超声波,这种声波遇见物体时就会反弹回来,而人类听不见。雷达就是根据蝙蝠的这种特性发明出来的。现在在各种地方都会用到雷达。 技能训练长颈鹿与宇航员失重现像:

长颈鹿之所以能将血液通过长长的颈输送到头部,是由于长颈鹿的血压很高。据测定,长颈鹿的血压比人的正常血压高出2倍。这样高的血压为什么不会导致长颈鹿患脑溢血而死亡呢?这和长颈鹿身体的结构有关。首先,长颈鹿血管周围的肌肉非常发达,能压缩血管,控制血流量;同时长颈鹿腿部及全身的皮肤和筋膜绷得很紧,利于下肢的血液向上回流。科学家由此受到启示,在训练宇航员对,设臵一种特殊器械,让宇航员利用这种器械每天锻炼几小时,以防止宇航员血管周围肌肉退化;在宇宙飞船升空时,科学家根据长颈鹿利用紧绷的皮肤可控制血管压力的原理,研制了飞行服——“抗荷服”。抗荷服上安有充气装臵,随着飞船速度的增高,抗荷服可以充入一定量的气体,从而对血管产生一定的压力,使宇航员的血压保持正常。同时,宇航员腹部以下部位是套入抽去空气的密封装臵中的,这样可以减小宇航员腿部的血压,利于身体上部的血液向下肢输送。 苍蝇与仿生:

昆虫学家研究发现,苍蝇的后翅退化成一对平衡棒。当它飞行时,平衡棒以一定的频率进行机械振动,可以调节翅膀的运动方向,是保持苍蝇身体平 衡的导航仪。科学家据此原理研制成一代新型导航仪——振动陀螺仪,大大改进了飞机的飞行性能LlJ,可使飞机自动停止危险的滚翻飞行,在机体强烈倾斜时还 能自动恢复平衡,即使是飞机在最复杂的急转弯时也万无一失。苍蝇的复眼包含4000个可独立成像的单眼,能看清几乎360。范围内的物体。在蝇眼的启示下,人们制成了由1329块小透镜组成的一次可拍1329张高分辨率照片的蝇眼照相机,在军事、医学、航空、航天上被广泛应用。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敏并能对 数十种气味进行快速分析且可立即作出反应。科学家根据苍蝇嗅觉器官的结构,把各种化学反应转变成电脉冲的方式,制成了十分灵敏的小型气体分析仪,目前已广 泛应用于宇宙飞船、潜艇和矿井等场所来检测气体成分,使科研、生产的安全系数更为准确、可靠。 克隆技术:

克隆是英文“clone”的音译,源于希腊语的“klōn”(嫩枝)。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之后代的过程.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含义是无性繁殖。

克隆技术,是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 克隆技术在现代生物学中被称为“生物放大技术”。 克隆多利羊:

1996年7月5日克隆出一只基因结构与供体完全相同的小羊“多利”(Dolly),世界舆论为之哗然。“多莉”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生命的诞生没有精子的参与。研究人员先将一个绵羊卵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吸出去,使其变成空壳,然后从一只6岁的母羊身上取出一个乳腺细胞,将其中的遗传物质注入卵细胞空壳中。这样就得到了一个含有新的遗传物质但却没有受过精的卵细胞。这一经过改造的卵细胞分裂、增殖

形成胚胎,再被植入另一只母羊子宫内,随着母羊的成功分娩,“多利”来到了世界。

但为什么其它克隆动物并未在世界上产生这样大的影响呢?这是因为其他克隆动物的遗传基因来自胚胎,且都是用胚胎细胞进行的核移植,不能严格地说是“无性繁殖”。另一原因,胚胎细胞本身是通过有性繁殖的,其细胞核中的基因组一半来自父本,一半来自母本。而“多利”的基因组,全都克隆技术来自单亲,这才是真正的无性繁殖。因此,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多利”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克隆出来的哺乳动物。其特点就在于它与为它提供遗传物质的供97年2月23日,英国苏格兰罗斯林研究所的科学家宣布,他们的研究小组利用山羊的体细胞成功地“克隆技术是科学发展的结果,它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新时期中国克隆技术硕果累累:

作为新世纪的尖端科学,克隆技术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吸引了众多世人的目光。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一直在致力于前沿科学的研究。据目前的状况来看,克隆作为新兴的技术在中国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而且硕果累累:

1、2000年6月16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胚胎工程专家张涌教授培育的世界首例成年体细胞克隆山羊“元元”在该校种羊场顺利诞生。“元元”由于肺部发育缺陷,只存活了36小时。同年6月22日,第二只体细胞山羊“阳阳”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生。2001年8月8日,“阳阳”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产下一对“龙凤胎”,表明第一代克隆羊有正常的繁育能力。

据介绍,2003年2月26日,克隆羊“阳阳”的女儿“庆庆”产下千金“甜甜”,2004年2月6日“甜甜”顺利产下女儿“笑笑”。“阳阳”家族实现四代同堂。这不仅表明第一代克隆羊具有生育能力,其后代仍具有正常的生育能力。 目前,“阳阳”与她的女儿“庆庆”、外孙女“甜甜”和曾

孙女“笑笑”无忧无虑地生活在一起。据介绍,截止2004年5月底,前来参观的各人士已超过100万人次

2、不久前,在河北农业大学与山东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联合攻关下,中国的科技人员通过名为“家畜原始生殖细胞胚胎干细胞分离与克隆的研究”实验课题,成功克隆出两只小白兔——“鲁星”和“鲁月”。这项实验表明中国已经成功地掌握了胚胎克隆,虽然在技术上还没有达到体细胞克隆羊“多利”的水平,但它为中国的克隆技术进步奠定了基础。

之后,中国广西大学动物繁殖研究所成功繁殖体形比普通的兔子大的克隆兔。因为兔子与人类的生理更加接近,克隆兔的成功诞生,有助于人类医学研究。

3、2002年5月27日,中国农业大学与北京基因达科技有限公司和河北芦台农场合作,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成功克隆了国内第一头优质黄牛——红系冀南牛。这头名为“波娃”的体细胞克隆黄牛经权威部门鉴定,部分克隆技术指标达到国际水平。冀南牛是我国特有的优良地方黄牛品种,分布在我国河北,主要特点是耐寒、肉多脂少。但目前数量急剧减少,已濒临灭绝。此次成功克隆,对保护我国濒危物种具有深远影响。

4、2002年10月16日中午,中国第一头利用玻璃化冷冻技术培育出的体细胞克隆牛在山东省梁山县诞生。

这头克隆牛的核供体来自于一头年产鲜奶10吨以上的优质黑白花奶牛的耳皮肤成纤维细胞。克隆胚胎经过玻璃化冷冻后移植到一头鲁西黄牛体内,经过281天后于2002年10月16日11点52分产出一头健康的黑白花奶牛。这头克隆牛诞生时体重40公斤,身高80厘米,体长72厘米,胸围80厘米,管围11.5厘米。当天14点20分初乳,14点30分开始站立,当晚能叫、能卧、能蹦,与正常出生的奶牛体征无异。这是中国首例利用玻璃化冷冻技术培育出的第一头体细胞克隆牛。在此之前,中国一直沿用的是鲜胚移植技术,尚未有利用冷冻技术克隆成功的先例。 所有克隆的物品及克隆时间:

绵羊:1996年,多利(Dolly) 猕猴:2000年1月,Tetra,雌性

猪:2000年3月,5只苏格兰PPL小猪;8月,Xena,雌性

牛:2001年,Alpha和Beta,雄性 猫:2001年底,CopyCat(CC),雌性 鼠:2002年

兔:2003年3-4月分别在法国和朝鲜独立地实现;

骡:2003年5月,爱达荷Gem,雄性;6月,犹他先锋,雄性

鹿:2003年,Dewey

马:2003年,Prometea,雌性

狗:2005年,韩国首尔大学实验队,史努比(Snoopy)

猪:2005年8月8日,中国第一头供体细胞克隆猪

克隆的利和弊:

我们所说的生物技术的利和弊主要指的是克隆,其利和弊是 利:1) 克隆技术可解除那些不能成为母亲的女性的痛苦。

2) 克隆实验的实施促进了遗传学的发展,为“制造”能移植于人体的动物器官开辟了前景。

3) 克隆技术也可用于检测胎儿的遗传缺陷。将受精卵克隆用于检测各种遗传疾病,克隆的胚胎与子宫中发育的胎儿遗传特征完全相同。

4) 克隆技术可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的损伤。成年人的神经组织没有再生能力,但干细胞可以修复神经系统损伤。

5) 在体外受精手术中,医生常常需要将多个受精卵植入子宫,以从中筛选一个进入妊娠阶段。但许多女性只能提供一个卵子用于受精。通过克隆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这个卵细胞可以克隆成为多个用于受精,从而大大提高妊娠成功率。

弊:1) 克隆将减少遗传变异,通过克隆产生的个体具有同样的遗传基因,同样的疾病敏感性,一种疾病就可以毁灭整个由克隆产生的群体。 可以设想,如果一个国家的牛群都是同一个克隆产物,一种并不严重的病毒就可能毁灭全国的畜牧业。

2) 克隆技术的使用将使人们倾向于大量繁殖现有种群中最有利用价值的个体,而不是按自然规律促进整个种群的优胜劣汰。从这个意义上说,克隆技术干扰了自然进化过程.

3) 克隆技术是一种昂贵的技术,需要大量的金钱和生物专业人士的参与,失败率非常高。多利就是277次实验唯一的成果。虽然现在发展出了更先进的技术,成功率也只能达到2-3%。

4) 转基因动物提高了疾病传染的风险。例如,如果一头生产药物牛奶的牛感染了病毒,这种病毒就可能通过牛奶感染病人

5) 克隆技术应用于人体将导致对后代遗传性状的人工控制。克隆技术引起争论的核心就是能否允许对发育初期的人类胚胎进行遗传操作。这是很多伦理学家所不能接受的。

6) 克隆技术也可用来创造“超人”,或拥有健壮的体格却智力低下的人。而且,如果克隆技术能够在人类中有效运用,男性也就失去了遗传上的意义。

7) 克隆技术对家庭关系带来的影响也将是巨大的。一个由父亲的DNA克隆生成的孩子可以看作父亲的双胞胎兄弟,只不过延迟了几十年出生而已。很难设想,当一个人发现自己只不过是另外一个人的完全复制品,他(她)会有什么感受?

克隆人违背人类生命伦理 :

现代科技,特别是现代生命科技,要不要尊重伦理学原则,要不要倾听伦理的声音?有关专家针对一些科学狂人在美国秘密克隆人的做法指出——克隆人违背人类生命伦理。 试管婴儿:

“试管婴儿”并不是真正在试管里长大的婴儿,而是从卵巢内取出几个卵子,在实验室里让它们与男方的精子结合,形成胚胎,然后转移胚胎到子宫内,使之在妈妈的子宫内着床,妊娠。正常的受孕需要精子和卵子在输卵管相遇,二者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受精卵再回到子宫腔,继续妊娠。 “试管婴儿”可以简单地理解成由实验室的试管代替了输卵管的功能而称为“试管婴儿”。尽管体外受精原用于治疗由输卵管阻塞引起的不孕症,现已发现体外受精对由于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精子异常(数目异常或形态异常)引起的不孕症,甚至原因不明性不孕症都有所帮助。研究显示一个周期治疗后的妊娠率在40%左右,出生率稍微低一点。 技术发展

第一代:

1978年英国专家steptoe和E·dowrds定制了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被称为人类医学史上的 世界首个试管婴儿

奇迹。试管婴儿技术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等人工助孕技术的俗称,是一项结合胚胎学、内分泌、遗

传学以及显微操作的综合技术,在治疗不孕不育症的

方法中最为有效。它是将精子和卵子臵于体外利用各种技术使卵子受精,培养几天后移入子宫,使女性受孕生子。

第一代试管婴儿技术,解决的是因女性因素引致的不孕。 第二代:

1992年由比利时Palermo医师及刘家恩博士等首次在人体成功应用卵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使试管婴儿技术的成功率得到很大的提高。国内医学界将ICSI称为第二代试管婴儿技术。ICSI不仅提高了成功率,而且使试管婴儿技术适应症大为扩大,适于男性和女性不孕不育症。第二代技术发明后,世界各地诞生的试管婴儿迅速增长,每年美国出生的试管婴儿有5万名。 第二代试管婴儿技术, 解决因男性因素引致的不育问题。 第三代: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在人工助孕与显微操作的基础上,胚胎着床前遗传病诊断(PGD)开始发展并用于临床,使不孕不育夫妇不仅能喜得贵子,而且能优生优育。

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所取得的突破是革命性的,它从生物遗传学的角度,帮助人类选择生育最健康的后代,为有遗传病的未来父母提供生育健康孩子的机会。

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能够实现优生的原理:

因为生殖医学中心会为每一对选择试管婴儿技术生育儿女的夫妇,在试管中培育出若干个胚胎,在胚胎植入母体之前,按照遗传学原理对这些胚胎作诊断(此方法简称PGD),从中选择最符合优生条件的那一个胚胎植入母体。

这种符合优生条件的胚胎是这样被筛选出来的:人类某些遗传病如X性连锁疾病,是有选择地在不同性别的后代身上发病的。以血友病的男性患者为例,一般来说他的儿子是正常的;而女儿或正常或携带血友病基因的概率各占一半(血友病基因携带者一般不会发病);血友病患者如是女性,那她的儿子会发病,而她的女儿携带正常或血友病基因的概率各占一半。营养不良、色盲等遗传病的优生原理与血友病相同。只要了解这种遗传特征,就可以对试管培育的胚胎细胞进行基因检测,选择无致病基因的胚胎植入子宫,从而避免遗传病孩出生。

人类很多遗传性疾病都可以使用这种PGD方法避免遗传给后代,譬如地中海贫血、先天愚型等等。

两对夫妇权衡利弊,作出两个不同的决定:一对同意采用第三代试婴技术选择生女孩;一对心存侥幸,不想采用此技术,还想搏一搏生个男孩,但可以肯定,生下的男孩如前胎男孩一样,仍是血友病患者。

类似后一种情况庄广伦遇到很多,他说:“尽管现代科技已可通过基因技术避免一些遗传病,但有的人在生男生女问题上传统观念仍然根深蒂固。”

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西红柿

番茄这类果实的贮藏问题,研究者发现,控制植物衰老激素乙烯合成的酶基因,是导致植物衰老的重要基因,如果能够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抑制这个基因的表达,那么衰老激素乙烯的生物合成就会得到控制,番茄也就不会容易变软和腐烂了。美国、中国等国家的多位科学家经过努力,已培育出了这样的番茄新品种。这种番茄抗衰老,抗软化,耐贮藏,能长途运输,可减少加工生产及运输中的浪费。 转基因食品——草莓

能够使凝乳酶在体外大量产生,避免了小牛的无辜死亡,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科学家利用生物遗传工程,将普通的蔬菜、水果、粮食等农作物,变成能预防疾病的神奇的“疫苗食品”。科学家培育出了一种能预防霍乱

的苜蓿植物。用这种苜蓿来喂小白鼠,能使小白鼠的抗病能力大大增强。而且这种霍乱抗原,能经受胃酸的腐蚀而不被破坏,并能激发人体对霍乱的免疫能力。于是,越来越多的抗病基因正在被转入植物,使人们在品尝鲜果美味的同时,达到防病的目的。 利弊 转基因食品有较多的优点:可增加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可以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增强作物抗虫害、抗病毒等的能力;提高农产品的耐贮性,延长保鲜期,满足人民生 毒性问题 一些研究学者认为,对于基因的人工提炼和添加,可能在达到某些人们想达到的效果的同时,也增加和积聚了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 过敏反应 对于一种食物过敏的人有时还会对一种以前他们不过敏的食物产生过敏,比 转基因食品—存在隐患 如:科学家将玉米的某一段基因加入到核桃、小麦和贝类动物的基因中,蛋白质也随基因加了进去,那么,以前吃玉米过敏的人就可能对这些核桃、小麦和贝类食品过敏。 营养问题 科学家们认为外来基因会以一种人们还不甚了解的方式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对抗生素的抵抗 当科学家把一个外来基因加入到植物或细菌中去,这个基因会与别的基因连接在一起。人们在服用了这种改良食物后,食物会在人体内将抗药性基因传给致病的细菌,使人体产生抗药性。 威胁环境 在许多基因改良品种中包含有从杆菌中提取出来的细菌基因,这种基因会产生一种对昆虫和害虫有毒的蛋白质。在一次实验室研究中,一种蝴蝶的幼虫在吃了含杆菌基因的马利筋属植物的花粉之后,产生了死亡或不正常发育的现象,这引起了生态学家们的另一种担心,那些不在改良范围之内的其它物种有可能成为改良物种的受害者。 最后,生物学家们担心为了培养一些更具优良特性,比如说具有更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和抗旱能力等,而对农作物进行的改良,其特性很可能会通过花粉等媒介传播给野生物种。

的苜蓿植物。用这种苜蓿来喂小白鼠,能使小白鼠的抗病能力大大增强。而且这种霍乱抗原,能经受胃酸的腐蚀而不被破坏,并能激发人体对霍乱的免疫能力。于是,越来越多的抗病基因正在被转入植物,使人们在品尝鲜果美味的同时,达到防病的目的。 利弊 转基因食品有较多的优点:可增加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可以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增强作物抗虫害、抗病毒等的能力;提高农产品的耐贮性,延长保鲜期,满足人民生 毒性问题 一些研究学者认为,对于基因的人工提炼和添加,可能在达到某些人们想达到的效果的同时,也增加和积聚了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 过敏反应 对于一种食物过敏的人有时还会对一种以前他们不过敏的食物产生过敏,比 转基因食品—存在隐患 如:科学家将玉米的某一段基因加入到核桃、小麦和贝类动物的基因中,蛋白质也随基因加了进去,那么,以前吃玉米过敏的人就可能对这些核桃、小麦和贝类食品过敏。 营养问题 科学家们认为外来基因会以一种人们还不甚了解的方式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对抗生素的抵抗 当科学家把一个外来基因加入到植物或细菌中去,这个基因会与别的基因连接在一起。人们在服用了这种改良食物后,食物会在人体内将抗药性基因传给致病的细菌,使人体产生抗药性。 威胁环境 在许多基因改良品种中包含有从杆菌中提取出来的细菌基因,这种基因会产生一种对昆虫和害虫有毒的蛋白质。在一次实验室研究中,一种蝴蝶的幼虫在吃了含杆菌基因的马利筋属植物的花粉之后,产生了死亡或不正常发育的现象,这引起了生态学家们的另一种担心,那些不在改良范围之内的其它物种有可能成为改良物种的受害者。 最后,生物学家们担心为了培养一些更具优良特性,比如说具有更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和抗旱能力等,而对农作物进行的改良,其特性很可能会通过花粉等媒介传播给野生物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2p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