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
更新时间:2024-06-21 15:0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
朱自清
总论 第一章 背景
一 “戊戌政变”与“辛亥革命” 1 消极的意义 2 积极的意义 二 梁启超的“新文体”
1 新文体 2 小说的提倡 3 “诗界革命”——黄遵宪 三 吴沃尧等的小说
1 李宝嘉,吴沃尧,刘鹗,曾朴的谴责小说 2 《恨海》与《九命奇冤》 四 林纾的翻译小说
1 “为古文开辟一个新殖民地”① 2 “滑稽的风味” 五 苏曼殊等的小说 1 苏曼殊的小说
a 礼教与个性的冲突 b 悲剧的意味 c 诗人的情调 d 谈话的口吻 2 章士钊的《双秤记》 a 政治的意味 b 真切的描写 3 二人间的共通点 六 “礼拜六派”
1 包天笑与周瘦鹃的翻译(周瘦鹃,1916年) 2 《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 七 白话运动
1 字母运动 2 白话书报运动
第二章 经过 一 《新青年》时期 1 胡适
a《文学改良刍议》
①
参看胡适:《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
1
(一)“历史进化的眼光”(二)“八不主义”(三)美国影象派①(或译形象主义幻象派)的影响。
b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一)“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二)“真文学”“假文学”与“活文学”“死文学” 2 陈独秀
a 《文学革命论》中的 “三大主义” b “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②的精神 3 周作人 a 《人的文学》③
(一) 人的界说——从动物进化的
(二) 人道主义——“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 (三) 人道主义的文学——正面的,侧面的
(四) 普遍与真挚——平民的(周作人:《平民的文学》,1918年12月20日) (五) 感情与理性的调剂
b 欧化的文体——“直译的文体”(周作人:《新文学的要求》,1920年1月) 4 《新青年》以外的刊物
a 《每周评论》(1918年) b 《新潮》(同时)
二 国语运动及其他④ 1 国语运动
a 民国元年,读音统一会议定三十九个“注音字母” b 七年十一月,教育部正式颁布“注音字母”
c 八年四月,教育部重行颁布“注音字母”的新次序;九月,《国音字典》出版 d “注音字母”渐渐变为“国音字母”;白话渐渐公然叫做国语。
e 九年,教育部令,国民学校一二年的国文,从这年秋季起,一律改用国语 2 歌谣征集运动(1918年)① ①
目前通译意象派。胡适在1916年的日记中,多次提到意象派诗人庞德。《文学改良刍议》与意象派1915年宣言有许多相同的地方。 ②
见1917年5月1日《新青年》第3卷第3号“通信”栏 ③
载1918年12月15日《新青年》第5卷第6号。 ④
参看胡适:《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
2
3 民间文学征集运动 4 儿童文学运动(1921年) 三 第一次反响 1 《国故》杂志
《国故》月刊第一次张煊《言文合一平议》主以言从文,谓国语无标准 2 林纾蔡元培之争(1919年) a 《新申报》上的影射小说 b 林蔡往来的信② (一)林信要旨
①勿毁弃五常 ②勿废古书行用土语 (二)蔡信要旨
①大学“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 ②教员校外言动,悉听自由,不代负责 C 蔡的主张
(一)“白话派一定占优胜”
(二)“将来应用文一定全用白话,但美术文,或者有一部分仍用文言” 3 胡先驌罗家伦的辩论 a 胡《中国文学改良论》
(一)言文不能合一(白话不能代替文言)
①白话用字太少 ②白话不能修饰 ③白话不能作韵文 ④白话易变 (二)文学改良
①白话只可用于通俗教育 ②韩欧以还之文并不艰深;金圣叹及《新民丛报》文尤平易入人 (三) 凡事只有脱胎——自动的适合 b 罗《驳胡先驌君的〈中国文学改良论〉》
(一)“人生的价值” (二)“时代的价值” (三)“分析研究的价值” 四 五四运动时期
①②
③
④
⑤
参看1918年3月《新青年》第4卷第3号《北京大学征集全国近世歌谣简章》等。 林信载1919年3月18日北京《公言报》,蔡信载1919年3月21日《北京大学日刊》。 ③
参看蔡元培:《国文之将来》(在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演说),载1919年11月19日《北京大学日刊》第490号,收入《蔡元培选集》。 ④
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胡先驌的《中国文学改良论》本来是‘五四’前就发表在南京《高等师范日刊》的,当时罗家伦曾在《新潮》上为文驳之(1919年5月《新潮》第一卷第5期),这时又卷土重来了。”胡文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文学论争集》。 ⑤
参看胡适:《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
3
1 各地学生团体的小报纸——形式略仿《每周评论》 2 新出的白话的新杂志——如《解放与改造》,《少年中国》等
3 日报的附张——北京《晨报副刊》,上海《民国日报》《觉悟》,《时事新报》《学灯》 五 文学研究会时期 1 宣言与简章 a 发起人——十二人
b 宗旨——“本会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 2 “基本的态度”——“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和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校正那游戏的消遣的文学观”;见茅盾《关于文学研究会》,《现代》第三卷第一期) 3 《小说月报》的改革 a 注重“迻译西欧名著” b 提倡创作——“创作讨论” c 提倡写实主义 d 主张“为人生的艺术”
e 介绍被屈辱民族的新兴文学和小民族的文学 4 《文学旬刊》(1921年5月创刊) 5 “文学研究会丛书”
六 第二次反响——学衡社的复古运动 1 “揭橥”的“四义”
a “诵述中西先哲之精言,以翼学” b “解析世宙名著之共性,以邮思” c “籀绎之作,必趋雅音,以崇文” d “平心而言,不事嫚骂,以培俗” 2 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 3 胡先驌《评尝试集》 ①②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见《文学研究会简章》,载1921年1月10日《小说月报》第12卷第1号。 参看《文学研究会宣言》,载1921年1月10日《小说月报》第12卷第1号;茅盾:《关于“文学研究会”》,载1933年5月《现代》第3卷第1期。 ③
见《〈小说月报〉改革宣言》,载1921年1月10日《小说月报》第12卷第1号。 ④
见《学衡弁言》,载1922年1月《学衡》第1期。 ⑤⑤
载1922年1月《学衡》第1、2期。 ⑥
参看郭沫若:《编辑余谈》(《创造季刊》第1卷第2期);成仿吾:《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创造月刊》第1卷第9期)
4
七 创造社时期①
1 “创作方面的努力”——独创的精神 2 作家“反抗的精神”
3 “内心的要求”,“自我的表现”,“自由的组织” 4 “浪漫主义与感伤主义” 5 “新鲜的作风” 6 “批判的态度” 7 “努力完成语体” 八 语丝社时期②
1 “提倡自由思想,独立判断,和美的生活”
2 “以简短的感想和批评为主,但也兼采文艺创作以及关于文学美术和一般思想的介绍与研究”
九 革命文学与无产阶级文学时期
1 革命文学的理论(郭沫若:《革命与文学》③,1926年4月;成仿吾:《革命文学与它的永远性》④,1926年5月)
a 革命文学=F(时代精神)=F(革命)
b (真挚的人性)+(审美的形式)+(热情)=(永远的革命文学) 2 无产阶级文学
a 创造社(成仿吾:《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全部的批判之必要——如何才能转换方向的考察》)⑤
(一) 五卅运动,国民革命,与广州事变 (二) “阶级意识”与“集团主义”
(三) “唯物主义的辩证法”与“自己否定”——“克服自己的小资产阶级的根性” (四) 描写“农工大众的激烈的悲愤,英勇的行为与胜利的欢喜” (五) “接近农工大众的用语”
(六) “武器的文艺”——“一切的艺术都是宣传” (七) “文艺理论方面的努力”——“批判的努力”
②③
《〈语丝〉发刊词》,载1924年11月17日《语丝》第1期。 载1926年5月16日《创造月刊》第1卷第3期。 ④
载1926年6月1日《创造月刊》第1卷第4期。 ⑤
《全部的批判之必要——如何才能转换方向的考察》,载1928年3月1日《创造月刊》第1卷第10期。
5
(八) “全部批判之必要”
(九) “革命的印贴利更追亚团结起来” b 太阳社
(一)蒋光慈的理论①
①“文学是社会生活的表现” ②要求“文学的革命的作品” ③“革命情绪的素养”,“对于革命的信心”,“对于革命之深切的同情”
(二) 钱杏邨的批评(钱杏邨:《关于现代中国文学》,1928年2月) (三)“新写实主义”的介绍(李初梨:《一封公开信的回答》,1928年3月) c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一) “解放斗争的武器”,“建设艺术理论”
(二) “正确的方向”,“具体的作品批评”,“对过去艺术的批判工作”,“介绍国际无产阶级艺术的成果”
(三) “支持世界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 附 茅盾的理论
(一)对于“标语口号”文学的非难
(二)“质朴有力的抓住了小资产阶级生活的核心的描写”
(三)“不要太欧化,不要多用新术语,不要太多了象征色彩,不要从正面说教似的宣传新思想”
(四) 文艺的时代性与社会化 十 新月派
1 对于现在文坛的各派的非难 2 “两大原则——健康与尊严” 3 “创造的理想主义”
十一 “民族主义文学运动”(1930年6月) 十二 大众文艺的讨论(1932年) 1 问题的历史(1929年) 2 问题的重提
①②
②
③
④
参看《现代中国文学与社会生活》,载1928年《太阳月刊》1月号 见《左联理论纲领》 ③
参看茅盾:《从捁岭到东京》(载《小说月报》第19卷第10号)、《读<倪焕之>》等。 ④
参看《<新月>的态度》,载1928年3月10日《新月》第1卷第1号。
6
宋阳的主张
a “创造革命的大众文艺” b 现代中国普通话
c “揭穿一切种种的假面具,表现革命战斗的英雄”,“反映现实的革命斗争”,“‘非大众的革命文艺’大众化”
3 《北斗》征文(1932年7月《北斗》第二卷第三、四期合刊) 十三 “文艺自由”的论辩
文艺创作自由的原则是一般地被承认了(指较进步的文学),左翼方面的狭窄的排斥异己的观念是被纠正了,“武器文学”的理论是被修正到正确的方面了(广义的非狭义的)。“第三种人”是被左倾宗派主义的铁门评出来的名词,本没有成立的必然和可能,不如取消。左翼文坛的态度和理论的重新界定 十四 幽默文学
林语堂《与陶亢德书》(1933年11月《论语》第二十八期) 1 “正经处比人正经,闲适处比人闲适”
2 “有性灵,有骨气,有见解,有闲适气味者必录之” 3 “萎靡,疲弱,寒酸,血亏者必弃之” 林语堂《答青崖论幽默译名》(《论语》第一期) 1 “以提倡幽默为目标,而杂以谐谑”
2 “幽默含有假痴假呆之意,作语隐谑,令人静中寻味”
3 “中国之言滑稽者,每先示人以荒唐,少能庄谐并出者,在艺术上,殊为幼稚” 4 “谑而不虐”
第三章 “外国的影响”与现在的分野 一 外国的影响
1 美国的影响——影象派的理论,辛克莱的理论与作品 2 俄国与日本的影响——理论 3 北欧东欧文学的影响 4 德国文学的影响 5 英美文学的影响
二 现代的分野
①
①
宋阳即瞿秋白。宋阳《大众文艺的问题》一文,载1932年6月10日《文学月报》创刊号。
7
1 无产阶级文学 2 语丝派及其追随者 3 新月派
4 郁达夫及其追随者 5 民族主义的文艺 各论 第四章 诗 一 初期的诗论 1 胡适的诗论
a “历史的文学进化观念” b “乐观”“进取”的精神 (一) 攻击“‘无病呻吟’的恶习惯” (二)以诗说理
c “文学上的实验主义”(“诗的经验主义”) d “音节上的试验” e “自然的音节” (一)音节的要素 (二)用韵 f “具体的做法”
2 刘复的诗论(《我的文学改良观》,载1917年5月《新青年》第三卷第三号) a “破坏旧韵,重造新韵”
(一)“各就土音押韵,而注明何处土音于作物之下” (二)“以京音为标准,由长于京音者造一新谱”
(三)“希望于‘国语研究会’诸君,以调查所得,撰一定谱” b “增多诗体” (一)“自造”
(二)“输入他种诗体”
①
①
②
参看胡适:《尝试集自序》(1919年8月1日),收入《胡适文存》卷1;《谈新诗》(1919年10月),收入同书。 ②
《尝试集》四版《梦与诗·自跋》
8
(三)“于有韵之诗外,别增无韵之诗” 3《少年中国诗学研究号》中的诗论 a 宗白华说 (一)“诗的内容”
①“音乐的作用” ②“绘画的作用” (二)“诗人人格养成的方法”
①“读书穷理” ②“在自然中活动” ③“在社会中活动” b 康白情说
(一) “宇宙间底事事物物,无一样不是我们底诗料” (二)“音乐和刻绘的两个作用” (三)“浓厚的情绪”和“丰富的想象” (四)“散文的诗”
(五)不可过重修辞的工夫;要“打破文法底偶像” (六)“新诗也可以唱的” (七)“诗是贵族的”
4 俞平伯《诗底进化的还原论》 a “诗是人生底表现”
b 诗的三条件——托尔斯泰的影响 (一)“感人” (二)“感人向善”
(三)“所言者浅,所感者深”
c 诗是平民的——非贵族的,也非仅通俗的 d “制度底改造”与“文学底改造” e “恢复诗底共和国”——诗的还原论 f “鼓吹诗底素质底进化”——诗的进化论 g “诗底自由和普遍” 5 郭沫若的诗论
①②
①
②
③
④
①
见1920年《少年中国》第1卷第8、9期。 参看宗白华:《新诗略谈》,载1920年2月15日《少年中国》第1卷第8期。 ③
参看康白情:《新诗底我见》,载1920年3月15日《少年中国》第1卷第9期。 ④
载1922年1月1日《诗》第1卷第1号。
9
a “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以‘自然流露’的为上乘”;“生底颤动,灵底喊叫,那便是真诗,好诗,便是我们人类底欢乐底源泉,陶醉底美酿,慰安底天国” b “他人已成的形式只是自己的镣铐。形式方面我主张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 c 诗的主要成分总算要是“自我表现”了 附 “丑的字句”讨论
a 梁实秋说(1922年5月27、28日《晨报副刊》) b 周作人说(1922年6月2日《晨报副刊》) 二 初期的创作
1 胡适的《尝试集》(1920年) a 胡先驌的批评
(一)枯燥乏味之“教训主义”(如《人力车夫》,《你莫忘记》,《示威》)
(二)“肤浅之征象主义”(如《一颗遭劫的星》,《冬鸦》,《乐观》,《上山》,《周岁》) (三)“纤巧之浪漫主义”(如《一笑》,《应该》,《一念》) (四)“肉体之印象主义”(如《蔚蓝的天上》) (五)“无谓之理论”(如《我的儿子》)
(六)“最佳之作”(《新婚杂诗》,《十二月一日奔丧到家》,《送叔永回四川》) b 朱湘的批评(1926年4月1日《晨报诗刊》)
(一)二十三首新诗的批评(据《尝试集》第四版),以《老鸦》为第一 (二)“了”字的“韵尾”用得太多 2 初期的名作 a 以写景著的
(一)以“朴素真实”胜的
①傅斯年《深秋永定门晚景》 ②俞平伯《春水船》 (二)以设色胜的——康白情《江南》 b 以写情著的 (一)胡适《应该》
(二)康白情《窗外》
①②
②
③
④
⑤
参看郭沫若:《论诗三札》等(收入《沫若文集》第10卷)。 参看梁实秋:《读〈诗底进化的还原论〉》。 ③
参看周作人:《丑的字句》。 ④
参看胡先驌:《评尝试集》,载1922年1月《学衡》第1、2集。 ⑤
参看朱湘:《评新诗》(一),载1926年4月1日《晨报副刊》(《晨报诗刊》第1号)。
10
c 以音节谐美胜的 (一)沈尹默《三弦》 (二)康白情《送客黄浦》
d 著名的象征的长诗——周作人《小河》 3 郭沫若《女神》(1921年) a 诗剧 b 诗
(一)“时代的精神——二十世纪底时代的精神” ①“动的世纪” ②“反抗”的精神 ③“绝望与消极” (二)自然崇拜
①“泛神论” ②“大”的崇拜与“美”的欣赏 ③太阳与地球、光与夜的赞颂 ④自我崇拜 (三)古代的憧憬
①《匪徒颂》与“偶象”崇拜(狭义的) ②故事的重写 (四)语汇的展扩
①科学名词 ②地名 ③西洋历史及神话中的典故 ④ 西洋的事物名词 ⑤外国字 (五)单调的表现
①“单色的想象” ②单调的结构 (六)其他的表现
①呼格,叹调,与叹号(如《晨安》) ②复杂的句法 ③旧诗词的影响 ④象征,印象,立体的,表现的 ⑤长诗与小诗
(七)“自然流泻”与生硬的字句韵脚 附 《女神》以后的诗
(一)“歌咏自然的诗”——《星空》(此与《女神》为一类) (二)“恋诗”——《瓶》
(三)“革命诗”——《前矛》,《恢复》 4 康白情《草儿》
(一)“创作太滥”——“自由吐出心里的东西” (二)写景诗与纪游诗 ①②
①
②
①
参看闻一多:《〈女神〉之时代精神》,载1923年6月《创造周报》第4号。 参看朱湘:《评新诗》(二),载1926年4月10日《晨报副刊》。
11
①“设色的妙手” ②“用新诗体来纪游的第一次大试验” (三)乐观进取的精神
(四)爱国的情绪与人道主义的意味 (五)离别与相思 (六)物质主义的意味 (七)列举与选择 (八)单色的描写 (九)声音的摹写 (十)句法的参差
5 俞平伯《冬夜》(1922年3月) (一)旧诗词的影响
①凝炼的音节 ②偶句与叠字 ③语汇 (二)旧文学里的意象
①画趣 ②“闲愁”——“惆怅” ③“超自然的趣味”——《楚辞》的影响 (三)新思潮的表现——从“理智的觉悟”而生的“人本的”情感 ①人生观 ②社会观 (四)“哲学的教训” (五)繁琐的与晦涩的表现 (六)象征的与拟人的表现 (七)“平民的风格” (八)标点与欧化的文法 (九)小曲的音调 附 《西还》
(一)“迷途的鸟的赞颂” (二)恋歌
(三)自然的、曲折的表现 三 胡先驌的旧诗拥护论
1 “声调、格律、音韵与诗之关系”
①②
②
参看《草儿在前集三版修正序》(1924年6月20日《晨报副刊》)等。 参看胡先驌:《评尝试集》,载1922年1月《学衡》第1、2集。
12
2 “文言、白话、用典与诗之关系” 3 “诗之模仿与创造”
4 “古典派浪漫派之艺术观与其优劣” 5 “中国诗进化之程序及其精神” 四 小诗与哲理诗 1 小诗的渊源
a 日本短歌和俳句的翻译 (一)“刹那的感觉”
(二)“闲雅”“洒脱”“幽玄”“静寂” (三)“锐敏的感觉” (四)“简洁与含蓄”的诗形 b 印度泰戈尔的《迷途之鸟》 (一)“零碎的篇儿” (二)“零碎的思想”——冥想 2 小诗的三派
a 日本的趣味与“绝句的变体” b “哲理诗”——《繁星》与《春水》 c “乐府精神”——俞平伯《忆游杂诗》 3 小诗的影响 a 形式的影响 b 单调的作风 c 模仿的风气 d 滥作的风气 4 哲理诗 a 泰戈尔的影响
b “冷若冰霜的教训者”——《繁星》与《春水》 c “理性的光”——宗白华的《流云》 五 长诗
1 周作人、郭沫若、俞平伯 ①
①
参看梁实秋:《〈繁星〉与〈春水〉》,载1923年7月29日《创造周报》第12号。
13
2 白采的诗——《羸疾者的爱》 a 对话的体裁
b“本能的享乐”与 “健全的人格”——“生之尊严” c 对于现在世界的诅咒和对于将来世界的憧憬——尼采的影响 d “全或无”与中庸 e “永久的悲哀” f 故事的发展
六 李金发的诗(《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 1 生的枯燥与疲倦(灰色) 2 静寂——夜——死(灰色) 3 阴暗的调子与悲哀的美丽 4 浑然的情感 5 联想与论理 6 自然的人化 7 细处见大 8 老旧的字句 七 新韵律运动 1 胡适说(见前) 2 刘复说(见前) 3 陆志韦说
a 长短句是“最能表情的做诗的利器” b“舍平仄而采抑扬” c “有节奏的天籁”
d “有节奏的自由诗”与Blank verse e “押韵的方法”
(一)“破四声”——作歌当别论 (二)“无固定的地位”
(三)“押活韵”——“用国语或一种方言为标准” (四)“京音”二十三韵
①
①
参见陆志韦:《渡河·我的诗的躯壳》(亚东图书馆,1923年7月出版)。
14
4 赵元任《国音新诗韵》(1923年11月出版) a 轻重音的分别 b儿韵的分类 c 多字韵 d 韵的位置 5 俞平伯说
a “句中之和当与句末之韵并重” b “句法的参差须有一个限度”
c “诗一面有格律,一面仍能适合语法之自然” d “用韵处不可过多,押韵时不可牵强” e “造句不可拗涩,不当规定平仄四声” 6《晨报诗镌》的主张
a“创格的新诗”——“新格式与新音节的发见” b 新诗可以用旧诗词的音节,也可以用外国诗的音节 c 诗的格律
(一)“属于视觉方面的”——“节的匀称”,“句的均齐” (二)“属于听觉方面的”——“格式”,“音尺”,“平仄”,“韵脚” (三)“音乐的美”,“绘画的美”与“建筑的美” (四)“新诗的格式是相体裁衣” 7 陈勺水的“有律现代诗” a “使用相关韵”——即平仄通押 b 句与逗的辨别
c 确定音数——每句或十四音,或十二音,或十音,八音 d 确定每句中的逗数,而不确定每逗的音数 8 杨振声说 a 有韵 b 长短句
c 一部分采用词曲、歌谣中的音节 ①
①
②
参看徐志摩:《诗刊弁言》,载1924年4月1日《晨报诗刊》;闻一多:《诗的格律》,载1926年5月13日《晨报诗刊》。 ②
见《乐群》半月刊第4期。
15
八 徐志摩与闻一多的诗 1 《志摩的诗》 a 爱与死 b “灰色的人生” c 理想与失望 d 自然与儿童 e 同情 f 怀古
g “许多韵体上的尝试”——散文体,无韵体,骈句韵体,各种奇偶韵体,章韵体,变相的十四行体 h “土白诗” i 想象,表现,与音乐 附 《翡冷翠的一夜》 a 恋爱,与恋爱的纠纷 b 表现的态度的转变 2《死水》 a爱与死 b 同情 c 爱国的情绪 d “玄思” e 层折的奇幻的表现 f 凝炼的音律
3 《新月诗选》(陈梦家选,1933年,共选诗八十首,作者十八人) a 情诗
b 忠实于自己——诚实,表现自己渺小的一掬情感 c 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准确适当) d 态度的严正 九 冯乃超等的诗
①
①
此处将冯乃超与戴望舒的诗并论,大约认为他们同“倾向于”(或曰“取法”)法国象征派,参看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
16
1 《红纱灯》(冯乃超作,载1927年2月《创造月刊》第一卷第六期) a 情诗 b 色彩感
c 颓废,阴影,梦幻,仙乡 d 声调整齐,音节铿锵 2 《我的记忆》(戴望舒) a 情诗。细腻,朦胧 b 人化自然,感觉交错 c色彩 十 读诗与唱诗
1 读诗的提倡——朱湘与浩徐(朱湘:《我的读诗会》,载1926年4月24日《晨报副刊》;浩徐:《新诗和读诗》,载《现代评论》第四卷第九十九期) 2 唱诗
a 新诗的乐谱——陶晶孙等 b 《新诗歌集》——赵元任 十一 其他的创作 1 革命诗歌 a 革命的情绪
b 无产阶级的革命的情绪 c 蒋光慈,冯乃超,王独清 2 叙事诗
a 沈定一的《十五娘》 b 冯至的叙事诗 c 朱湘的叙事诗 3 《忆》——俞平伯 4 臧克家《烙印》 a “极顶真的生活意义” b 不粉饰现实,不逃避现实 c 自身的体验
①
①
《我的记忆》为戴望舒一首诗的副题,戴的第一本诗集亦以此名集。
17
d 用素朴的字句写出了平凡的老百姓的生活 5 卞之琳《三秋草》
a 家常话——常常在平淡中出奇 b 跳——联想出奇 c 比喻别致
6 “民间写真”——蜂子(1928年11月21日、26日《大公报》) 7 仿作的歌谣
a 俞平伯《吴声恋歌十解》 b 刘复《瓦釜集》
第五章 小说 一 短篇小说
1 初期的理论,翻译与创作
a 胡适《论短篇小说》(1918年5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五期) (一)短篇小说的定义
(二)“最近世界文学的趋势,都是由长趋短,由繁多趋简要” b 胡适译《短篇小说》(1919年)
(一) 小说十篇,代表法、英、俄、瑞典、意大利七个名家 (二) 介绍名作,作参考资料
(三) 《杀父母的儿子》与《一件美术品》 c 周作人译《点滴》(1920年8月) (一)“直译的文体” (二)“人道主义的精神” (三) 东欧北欧与小民族的作品 (四)对于文学的期望与寄托 d 鲁迅《狂人日记》
(一)“用写实笔法,达寄托的(象征的)旨趣” (二)“冷隽的句子,挺峭的文调” ①②
①
②
胡适辑译《短篇小说》第一集,1919年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 参看沈雁冰:《读〈呐喊〉》(1923年10月《文学周报》第91期)等。
18
(三)“吃人”与“救救孩子”——“中国人一向自诩的精神文明第一次受到了最‘无赖’的怒骂”
(四) 对于青年最大的影响在体裁上——“用新形式,来表现自己的思想” 2 《小说月报》的作品与作家 a 《超人》、《命命鸟》、《低能儿》 (一) 谢冰心《超人》
①从否定到肯定 ②“爱的实现”——母爱 ③“抽象的记述” ④描写与想象(丰富的想象力,真挚的心情,精细的描写,伶俐的笔致) (二) 许地山《命命鸟》
①宗教的色彩 ②恋爱的虚伪 ③幻境的描写 ④“异乡的情调” ⑤只有“论理的连络”而无心理的剖析 ⑥人物观察与技术都是旧的——《红楼梦》的影响 (三)叶绍钧《低能儿》
①贫苦的没有爱的儿童的命运 ②教育的意义——爱的力量 ③“细腻的”“灵活的”描写 b 叶绍钧 (一)爱与个性 (二)妇女与儿童 (三)教育 (四)理想与现实 (五)写实主义的艺术 (六)说教与对话
附 沈雁冰《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 (一)旧派小说
①思想上的错误——“游戏的、消遣的、金钱主义的文学观念” ②技术上的错误:⑴记账式的叙述法——不知注意描写 ⑵主官的向壁虚造——不知客观地观察 (二)新派小说①内容单薄,用意浅显 ②不能客观地描写 (三)自然主义
①客观的态度 ②有目的地采取题材 3 创造社的作家及其追随者 ①②
①
②
参看成仿吾:《评冰心女士的〈超人〉》,载《创造季刊》第1卷第4号。 参看成仿吾:《评〈命命鸟〉》,载《创造季刊》第2卷第1号。
19
a 郁达夫
(一)“病的青年心理”的解剖(青年忧郁病的解剖) (二)“现代人的苦闷”——“性的要求与灵肉的冲突” (三)“对于性的非游戏态度” (四)“社会苦闷与经济苦闷”
(五)时代精神与都市生活——“世纪末的病弱的理想家” (六)爽直坦白真率(对工人的态度是友谊的) (七)主观的即兴的态度 (八)自然的婉细的表现 b 张资平
(一)恋爱小说——通俗的恋爱小说
(二)“三角以上的两性的关系”——不自然的恋爱 (三)追求的女性与“卑怯”的男性 (四)肉感与“处女狂” (五)精神与物质 (六)基督教义
(七)两性生理心理的状态与发展过程的描写 (八)单调的情节与结构 (九)“自然主义的技巧” c 郭沫若
(一)自我的表现——经济苦闷下的文士生活 (二)怀古的情趣 (三)“牧歌的情趣” d 成仿吾
(一)“流浪”的情调 (二)“异乡的情调” e周全平与倪贻德 (一)周全平
①失业与恋爱(似郁达夫) ②写实的文笔与抒情的小说(似叶绍钧) ①
①
参看周作人:《沉沦》(收入《自己的园地》);钱杏邨:《达夫代表作后序》等。
20
(二)倪贻德——郁达夫的追随者 ①画家的情调 ②恋爱与社会苦闷 4 鲁迅及其追随者 a 鲁迅
(一)“冷酷的感伤主义者”
(二)“攻击国民性与人间的普通的黑暗方面” (三)“攻击传统的思想” (四)“对于人道主义的反顾” (五)乡村的发现 (六)对于恋爱的嘲讽 (七)两种作风
(八)谨严的结构与讽刺的古典的笔调 b 许钦文与王鲁彦 (一)许钦文
①乡村中落的家庭 ②恋爱与青年心理 ③铺叙多于描写——未经选择的“实在的情形” ④平板,拖沓的文字 (二)王鲁彦
①“乡村的资产阶级”的描写 ②“乡村原始的冷酷” ③“人生的矛盾和悲哀”——“焦灼苦闷的情调” ④教训与“有意为之” ⑤过火的描写与“瘦瘠的诙谐” ⑥自然的,朴素的笔调
5 冯文炳与沈从文 a 冯文炳
(一)“平凡人的平凡生活”
(二)“乡村的儿女翁媪”——“老人少女小孩” (三)“梦想的,幻影的写象” (四)“隐逸的”趣味
(五)讽刺的作品——滑稽与悲哀的混合 (六)“平淡朴讷的作风” ①②
①
②
参看沈雁冰:《王鲁彦论》载1928年1月10日《小说月报》第19卷第1号(署名方璧)。 参看周作人:《〈竹林的故事〉序》、《〈桃园〉跋》、《〈枣和桥〉的序》等。
21
(七)“含蓄的古典的”笔调(思想的深奥或混乱,文体的简洁或奇僻) b 沈从文
(一) “美型的塑捏与悲愤的摆布” (二)“误解”与“同情”——“爱”
(三)儿时的生活,乡镇的生活,军队的生活,性生活 (四)原始的趣味——故事的重写
(五)“把文学当成一种个人抒写,不拘于主义,时代,与事物论理的东西” (六)“力与真”
(七)联想与辩解——“事实的写述太少,心情的辩解太多” (八)牢骚与讽刺
(九)“自己的文法的调子”,“本乡人说话的真” 6 茅盾
a “凝视现实,分析现实,揭破现实” b “平凡者的悲剧或暗淡的结局” c “恋爱的外表与阶级的意识形态” d 三种女性的型 e 都市女性心理的剖析 7 女作家 a 谢冰心 (一)爱之实现
(二)爱自然——宗教意味
(三)“虚伪的痛苦的世界”与“孤冷”的性格 (四)理智的表现 (五)抒情小说
(六)“白话文言化,中文西文化” (七)日记体与书函体 b 黄庐隐 (一)同性爱
①
①
参看沈从文:《善钟里的生活》、《〈老实人〉自序》、《阿丽思中国游记》第2卷的序,《〈石子船〉后记》等。
22
(二)“游戏人间”的思想 (三)“礼教胜利” (四)结婚与恋爱 (五)情与智的纠纷 (六)伤逝
(七)对于革命的憧憬 (八)对于自然的爱慕 (九)感伤的调子 (十)结构的散漫 (十一)实录 c 冯沅君
(一)母爱与性爱的纠纷 (二)“纯洁神圣”的爱情 (三)对于礼教的反抗 (四)对于恋爱的猜疑 (五)结构松懈 (六)清淡的古典的笔调 d 凌叔华
(一)上流社会女子的各种有趣味的心理——性烦闷与家庭生活 (二)小姐们(女学生们)与太太们 (三)玩弄男性的态度 (四)理想的作风 (五)客观的态度 (六)人物的个性不鲜明 (七)朴素的风格与秀逸的笔调 e 苏梅 (一)自叙传 (二)母爱与婚姻 (三)对于自然的爱慕 (四)童话的表现
23
(五)活泼清丽的文字 f 丁玲
(一)个人主义——渴望自由与幸福。强烈的感受性与理想的欲求 (二)异性爱与同性爱 (三)怀疑与感伤
(四)新的女性的姿态,世纪末的病态的气氛(颓废,怀疑,苦闷,悲哀,求乐),固定的感伤的型
(五)生的厌倦与不得不生的苦闷。对于生命的态度 (六)女子的三种型 (七)心理的剖析 二 长篇小说 1 初期的创作
a 张资平《冲积期化石》 (一)青年性生活与亲子之爱 (二)倒叙的结构与散漫的记叙 b 王统照《一叶》
(一)悲观的定命论——爱与悲哀 (二)“美丽的插话” (三)第三人称的叙述 (四)倒叙与日记
(五)结构的不谨严——特别是开始的地方 (六)词句的拖沓 c 顾一樵《芝兰与茉莉》 (一)亲子之爱与性爱的冲突 (二)童年的心理
(三)“文笔之单调,感想之繁杂” (四)有结构 2 张资平 a 恋爱小说 b 对于革命的嘲讽
24
c 说教
3 《玉君》与《兰生弟日记》 a 杨振声《玉君》 (一)精神的恋爱 (二)道学与义侠的精神 (三)弗洛伊特学说的应用 (四)无深刻的心理描写 (五)玉君的性格不分明 (六)无甚关系的插话 (七)清淡有诗意的描写 (八)《红楼梦》的影响 b 徐祖正《兰生弟日记》 (一)礼教所不许的恋爱
(二)“多愁多病,有力有勇”的表现 (三)“沈潜迂回”的调子 (四)“极真率的记录” (五)书函体与日记体的合一 (六)女主人性格不分明 (七)冗杂与琐屑 4 《迷羊》与《结局》 a 郁达夫《迷羊》 b汪锡鹏《结局》
(一)“一女子流离转变的命运”——苦闷,解放,狂放,迷途 (二)“变乱多端的时代背景之一角” (三)“变态的思想和变态的生活”——色情狂 (四)“多彩的笔触” (五)张资平的影响 5 老舍与沈从文的作品 a 老舍
(一)《老张的哲学》与《赵子曰》
25
①“钱本位”与人本位 ②不一贯的情调 ③过火的讽刺的描写 ④浮浅的哲学 ⑤解释与议论太多 ⑥结尾的无力 ⑦“轻松的文笔” ⑧鲁迅的影响 (二)《二马》
①以英国为背景 ②生动有力的性格描写 ③恰如其分的讽刺 ④背景的渲染 ⑤结构的优点与劣点 ⑥干净爽利的语言 b 沈从文《阿丽思漫游中国记》 (一)摹仿加乐尔《阿丽思漫游奇境记》 (二)憎与爱——讽刺与同情 (三)阿丽思的两种性格 (四)机智与哲学 (五)散漫的文体 6 陈铨的作品 a旧小说的影响 b 结构的谨严 c 情节有过巧处 d 感觉主义 e 技巧的注意 (一)人物的安排 (二)字句的照应 f 文笔之流丽 7 巴金的作品 a 无政府主义的信仰
b 爱与憎的矛盾。爱与宽恕,憎与复仇 c 横贯全书的悲哀与诅咒——个人的,感伤的 d同情与爱情
e 无关紧要的叙述与议论 8 蒋光慈
a 革命女子与革命工人 b 革命的兴奋与幻灭 c 恋爱和革命的冲突
26
d 三种表现
(一)集团的阶级意识 (二)个人的阶级意识 (三)上层阶级的没落 e 宣传的气氛与感伤的调子 f 从实录到表现 9 茅盾
a 《幻灭》,《动摇》,《追求》 (一)从经验实生活到小说 (二)时代的表现——侧面的表现
(三)“现代青年在革命浪潮中所经过的三个时期:①革命前夕的亢昂兴奋和革命既到面前时的幻灭;②革命斗争剧烈时的动摇;③幻灭动摇后不甘寂寞尚思作最后之追求” (四)革命与恋爱 (五)人物的个性的描写 (六)女子的两个型 (七)小资产阶级心理的剖析
(八)追忆的气氛,客观的态度,与悲观的基调 (九)细磨细琢的技巧 b 《虹》
(一)“中国近十年之壮剧”之“印痕” (二)女子的又一型 (三)结构的经济
(四) 描写的变化与穿插的恰当 10 叶绍钧《倪焕之》 a “有意为之”的小说
b 一个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十年间生活的变化 (一)“从乡村到都市” (二)“从埋头教育到群众运动” ①②
①
②
③
参看茅盾:《从牯岭到东京》。 参看茅盾:《虹·跋》(1930年2月1日)。 ③
参看茅盾:《读〈倪焕之〉》。
27
(三)“从自由主义到集团主义” c 艺术上的确定 (一)头重脚轻 (二)穿插不恰当
(三)后半部给人以“空浮的不很实在的印象” (四)前半部说教的冗长的对话 三 其他
1 普罗文学第一期的倾向 a 革命遗事的平面描写 b 革命理论的拟人描写
c 题材的剪取,人物的活动,完全是概念在支配着 附a 茅盾的批评
(一)缺乏社会现象全部的非片面的认识 (二)缺乏感情地去影响读者的艺术手腕 (三)脸谱主义地去描写人物 (四)方程式地去布置故事 b 钱杏邨的批评
(一)个人主义的英雄主义的倾向 (二)浪漫主义的倾向。现实的神秘化 (三)才子佳人英雄儿女的倾向 (四)幻灭动摇的倾向 c《失业以后》
(一)显示了中国新兴文艺的最初的姿态,从写作时间上也呈现了三年来的作品的发展的一般形式
(二)不能说是怎样健康的,也不能说是完全适应于现阶级的要求的,更不能说是最精粹的选集
d 华汉《地泉》 用小说体演绎政治纲领 ①
①
参看蒋光慈:《失业以后·前言》。《失业以后》为蒋光慈编辑的《中国新兴文学短篇创作选》之一种,出版于1930年5月,由北新书局印行。收入集中的短篇小说《失业以后》为刘一梦所作。
28
2 施蛰存
a 个人的低回情调的诗意的抒写
b 纯粹古事小说,不借古人的嘴说现代人的话
c 思想语言俱不是现代才能有的,观察与手法却是现代的 d 二重人格的描写
e 心理分析。变态的幻象。弗洛伊特。新感觉主义 3 徐志摩《轮盘》 a 原始的自然的描写 b 异域的情调 c 心理的剖析 d 爽脆,浓郁,健康 e 说话的口气与辩解 4 刘呐鸥《都市风景线》
a 恋爱的现代主义(暂时的,游戏的) b 感觉主义与享乐——神经敏锐 c 忙于游戏 d 都市气氛 e含蓄奢华的描写 5 穆时英《南北极》
a 几千年封建制度破产之下出来的个人主义的末路英雄,一条反叛上层社会的英雄好汉。中国型的流浪汉
b 作品本身意识形态上的缺陷。流氓无产阶级的意识 c 作者表现力是够的,描写明快有力 d 新的大众化的形式的探求 6 张天翼的《鬼土日记》等 a 《鬼土日记》
整个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缩影(不知所讽的是那种民主国家那种资本主义社会,公式化了的社会,浮面的观察)
b 《从空虚到充实》,《小彼得》
过渡时期的知识阶级以及士兵工农对当前生活的不安、反抗,部分人物新的生活的追求的画
29
像
没有十足地抓紧了新的个性 第六章 戏剧 一 戏剧改良运动 1 戏剧改良的理论
a 胡适《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1918年10月《新青年》第五卷第四号) b 傅斯年《戏剧改良各面观》 2 易卜生问题戏的介绍 a 易卜生主义 b《娜拉》
3 剧本——《终身大事》 a 婚姻解放的宣言 b 《娜拉》极笨拙的仿本 二 爱美的戏剧运动 1 陈大悲与蒲伯英 a 所受的影响 b 剧论
(一) 自由戏院是要拿艺术化的戏剧表现人类高尚的理想;和营业性质的戏院消闲主义的戏剧不同(《民众戏剧社宣言》,1921年5月《戏剧》第一卷第一期) (二)教化的娱乐的立场
c 剧本。从文明戏到爱美的戏剧,从幕表制到正式剧本。不很彻底的社会思想,含有宣传意味的教训
(一)陈大悲(《幽兰女士》,《不如归》等) (二)蒲伯英(《阔人的孝道》等) d 舞台
(一)喧嚣。男女合演
(二)官感的刺激,趣味的创造。不曾传达真情,表现人生,诉之感觉感情 e 人艺专门学校
①②
①
②
载1918年10月《新青年》第5卷第4号。 原文如此。
30
2 侯曜的剧本(《复活的玫瑰》,《山河泪》等) a 加进对话的幕表 b 枯燥事件的集合 c 缺乏技巧与聪明 d 结构繁复累赘支离 三 田汉、洪深、欧阳予倩 1 田汉的戏剧运动
上海艺术大学,南国社小剧场,南国艺术学院 a剧本
(一)第一期。感伤与教训。或堕入感伤,或偏于概念 (二)人道主义,社会主义
(三)诗的,非写实的,非戏剧的(小说的叙述)
(四)感觉敏锐,情感丰富,但对于人生缺少观察(情胜于理) b剧论
(一)戏剧是艺术的一种,是文学的一种,是诗的一种,非诗人莫办 (二)戏剧可以由朗诵表现其力量
(三)剧场为民众而设,是艺术而非“纯粹之艺术”
(四)戏院是民众创造享乐的机关,最能体现民众最大最深的苦闷与期待的而又最适于舞台上样式的表现的 2 上海戏剧协社 3 洪深、欧阳予倩的剧本 a 洪深《贫民惨剧》 (一)幼稚,形容太过而失真 (二)自批自注 b欧阳予倩 俏皮,简单 四 几个剧作家 1 郭沫若
a 把自己替古人说话,借古人来说自己的话 ①
①
原文如此。
31
b 特色在教训 2 丁西林
a 意想不到的男女间的事实
b 幽默的渲染。《一只马蜂》——平淡中的幽默 c 俏皮人,漂亮话 d 结尾的突变 3 白薇 4 徐志摩
a 结构经济,无废话废字 b 对白流利,俏皮 c 巧智的情感 d 无问题无教训 e 幽默
五 “国剧运动”——《晨报剧刊》——国立艺术大学的戏剧戏 余上沅等论剧 1 适当的剧的观念 2 反问题剧 3 反文明戏 4 旧剧评价 5 国剧。纯粹艺术 六 熊佛西等的戏剧运动 1 剧论 a 反爱美的戏剧
b 他并不存心借着写剧来宣传他的思想,但是无形中他是一个思想传播者 c 戏剧的需要。艺术是人生不可少的滋养料,特别这年头的中国 d 最能民众化而且应该民众化的就是戏剧 e 戏剧整个的精神在动作
2 剧本。《爱情的结晶》,《模特儿》,《醉了》,《艺术家》等
a 凭空把他所创作的人物放在某种困境中,又凭空用作者的力量给他们以解救,以得出作者 ①
①
参看《晨报剧刊》等。
32
所要求的结果,发出他所要阐明的思想
b 从比较忠实的(虽浅薄)态度,而跑到创造感官的趣味的路上 3 舞台
七 近年各地的戏剧运动
1 上海剧艺社,南国社,与艺术剧社 2 广州戏剧传习所 3 山东实验剧院 4 北平的戏剧运动 八 历史剧与儿童歌剧 九 各家剧论 1 《宋春舫论剧》
2 周作人《中国戏剧的三条路》 3 梁实秋《戏剧艺术辨正》 4 杨振声《新文学之将来》 十 其他 1 “改译”
2 “狂言”的介绍与模拟 3 “花鼓戏”的改写 4 “木人戏”的提倡
第七章 散文
一 “随感录”与“杂感” 1 《新青年》——鲁迅 2 《晨报副刊》——周作人 二 小品文与纪游文 1 许地山《空山灵雨》
2 梁绍文《南洋旅行漫记》与孙福熙《山野掇拾》 3 俞平伯叶绍钧《剑鞘》 三 语丝 四 几个作家
33
1 鲁迅 2 周作人
《茶话》,《雨天的书》,《谈虎集》,《泽泻集》 a 叛徒与隐士 b 师爷气
c 平淡自然,平和冲淡 d 田园诗的境界 e 性与儿童 f 十字街头的塔 3 俞平伯 4 徐志摩
《巴黎的鳞爪》,《落叶》 a 自剖 b 贵族
c 游记。诗意。动(都市)。异乡趣味 5 陈西莹 6 梁实秋
五 梁实秋《论散文》 第八章 文学批评 一 初期的理论 1 胡适的文学改良论 a 界说 b 形式 c 内容 d 方法
2 周作人“人的文学”论 二 文学研究会的文学论 1 “血与泪的文学” 2 自然主义的文学 三 创造社的文学论与批评
34
1 “自我的表现”,“内心的要求” 2 成仿吾的批评 四 “读后感” 五 周作人印象的批评论 1 文学批评论 2 批评的作品
六 梁实秋的古典主义的批评论 七 革命文学论 1 成仿吾的理论 2 蒋光慈的理论 3 “文艺大众化”的讨论 4 茅盾的理论 5 钱杏邨的批评 6 茅盾的批评
八 梁实秋对于现代文学批评的批评九 书评 1 《鉴赏周刊》 2 一般的书报评论 3 其他 (完)
35
正在阅读:
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06-21
兴庆区职称论文发表网-深基坑支护结构建筑工程优化设计论文选题题目05-07
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化工行业全国选拔赛竞赛内04-05
你是人才吗?(微软李开复先生现场面试现场录音文字)04-05
投影 初中九年级初三数学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04-05
广西省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04-05
2022年动态消息范文04-05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新文学
- 纲要
- 中国
- 研究
- 货代大题
- keyboard CM9760键盘说明书 doc
-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第二版 第一章 )手工整理版(重点)
- 华中电网发电机组一次调频运行考核管理办法(试行)
- PCMCIA的基本常识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2010年广东高考英语真题与答案(A卷)
- NOKIA电池真假鉴别方法 - 图文
- 地球构造运动期
- 操作系统原理最全课后答案汤小丹
-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 领导班子成员的批评意见
- 广州市食品委托加工备案办事指南
- 污水处理池工程监理细则
- net房屋中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小学升初中英语总复习
- 图论实现邻接矩阵实验报告C语言
- 手把手,教你读懂FET - 图文
- 2018年9月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范文:坚持党的宗旨
- 北京工业大学 编译原理 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