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语言学
更新时间:2024-05-18 10:1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语言学概论(华师)
【语言学概论】华师大听课笔记
第一章 语言和语言学 第一节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
一、语言:
1.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不是一种物质实体。
2.言语交际是一个编码(说话)和解码(听话)的过程。 (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口头交际行为,有声的口头语言,即口语) 3.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跟语言学家研究的语言是不完全一模一样的。
二、口语和书面语的主要差别: 1.口语:是有声的口头语言。
2.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书面形式。 3.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4.书面语比口语更精练、更精确。
5.书面语比口语省略成份少一些。(多了一些成份) 三、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
1.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2.书面语反过来影响和促进口语的发展。
3.口语、书面语基本是一致的。(一般情况下)
四、书面语产生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书面语的产生克服了口语的时间、空间的限制,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五、语言和民族:
1.语言是民族的重要标志,但不是最可靠的标志。
(1)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民族使用一种语言。 (2)也有一个民族使用多种语言。(犹太民族)
(3)不同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满族、汉族) (4)尽管语言是最直观的,最容易识别民族的标志,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由此产生的民族认同感”,也许是维系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因素。因而也是确定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标准。
2. 不能单凭“互相理解程度”来区分语言和方言。(广东上海)
六、语言与种族的关系: 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不是完全没有联系。特别就“语系”而言, 两者之间的联系还是比较明显的。 (汉语、汉藏语系都有声调)
七、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的根本原因是: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是语言不是一种生理现象,也不是一种心理现象,不是先天遗传的,它是一种社会现象,完全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所以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八、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口语、书面语。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有声的口头语言即口语,而当出现了文字以后,又表现为有形的书面语言即书面语。口语和书面语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或图形,这是一种物理现象;另一方面则是由声音或图形(字)表示的意义,那是一种心理现象,或者说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感情流露。 第二节 语言的性质 一、语言和言语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是杰出的代表和集其大成的学者。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1916)开创了20世纪现代语言学的新局面。 1.什么是语言、言语?
(1)言语:指说话这种行为?***隼吹木咛宓幕啊?span > 特色:a.具有个人因素(嗓音、用词等)。 b.说话所用的词语和规则是全社会共有的。
(2)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的,(词语、规则)而又成系统的那部分。(“语言”等于“言语活动”减去“言语”) (3)区别:a.语言是社会的,具有社会因素(全社会约定俗成的)言语是个人的,具有个人因素(特色)b.语言是主要的(在言语活动中占主导地位),言语是次要的,从属的(必须使用全社会共同的词语和规则) c.语言是抽象的实体(是一个均质的系统),言语是具体的实体。 2.区别言语、语言的意义:
(1)纯化语言学研究的对象。(2)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真正地现代意义上的科学。(3) 对现代汉语的研究有着理论、实践上的意义。
二、语言符号:任何符号都是形式和意义的统一体。(物质实体)(红、绿灯) 1. 符号:是指根据社会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语言――声音、声音所表示的意义的统一体。)
2.“能指”: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索绪尔给其创制的一个专门术语),就是声音。
“所指”:语言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
例:东 dong(音:能指) (意义:所指)
3. 单纯的初始符号有“任意性”,复合符号就没有“任意性”。例:菜 是初始符号,具有任意性。 白菜、青菜、卷心菜是复合的没有任意性。
4.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强制性”、“可变性”三者区别:(1)“任意性”:从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声音)跟所表示的意义之间的 关系说的,二者没有必然的理据性。(2)“强制性”:从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来说的(语言符号是约定的)(3)“可变性”:从语言符号本身来说的(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都是受社会的约定俗成,具有缓慢性)(老板称呼的演变)
5. 语言符号的“离散性”、“线性”特征:说话只能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一句话地说,一张嘴不能同时说两个字,两句话,因此,语言符号是离散的,可以分解的,并且在时间这根轴上是成线性排列的。这一特征对语言系统的结构特点具有重大的意义。人只要掌握几十个语音单位,几千个或几万个不同的语言单位,再掌握一套把这些 单位组织起来的规律(语法),就可以说出无限的不同的‘话’来,就可以传递无限不同的信息,表达无限不同的思想感情。 三、语言系统
1.语言系统的系统性:语言不是一堆互相之间没有联系,互不相干的独立存在的符号,而是各种不同的语言符号根据严密组织规律分层次组织起来,不同单位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系统”。语言系统是由语音系统、语汇系统、语法系统、语义系统等子系统组合而成的。这些子系统的系统性时有明显差异的,不平衡的,其中语音系统的系统性最强。语言系统性还表现为相对的封闭性,在一般情况下,不依赖外界因素的支撑。因此,语言系统又具有相对的自主性。(所谓自主性就是语言系统内部的现象和现象之间的规律都可以通过语言系统本身来加以解释)
2.语言系统的层次性: 语言的层次性是就整个语言系统和各个子系统而言,都是分层次的,不是单一层次的,而且有上位层次、下位层次之分。 (语素、词、短语、句子、语篇)
“语素”是最小的语言单位;“词”是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 “句子”是最小的交际单位。“语篇”是最大的交际单位。 3. 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
(1)组合关系也可以称为“句断关系”。→ 组合关系体现为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也体现互相关联的语言单位组合而成的整体之中。
(2)聚合关系也称为“联想关系”。↓ 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互相可以联想起来的关系之中,因而聚合成为一个类。这种关系称为“聚合关系”。 “词类”就是这样一种聚合类或句法功能类。 第三节 语言学
一、为什么语言学存在着不同的理论、观点、学说?
1.语言学是指研究语言的科学。尽管语言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不同的学者对 “语言”的主观 认识可以不同,甚至大不相同。不同的理论和学说是由于观察研究的角度不同、侧重点不同、目的不同、依据的理论不同、使用的方法不同、依据的素材不同等等造成的。
语言学家研究语言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角度:
(1)是着眼于语言的“本体”,也就是重点研究语音、语法、语汇、语义等语言系统内部的结构规律。
(2)是着眼于语言的社会功能,也就是重点研究语言在社会中的功能以及语言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和互相影响。
(3)是着眼于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也就是重点研究语言和思维之间的互相关系和互相影响。
2.普通语言学:语言学界把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称为普通语言学
3.语言学界把研究某种具体语言的语言学称为汉语言学或英语语言学、日语语言学等等。
4.语言学界把侧重语言学理论和成果的实际运用的称为应用语言学。
(1) 应用语音学最早指的是语言教学,特别是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因为最早广泛应用语音学的理论和成果的社会领域就是语言教学领域。
(2) 实验语音学、机器翻译、自然语言的理解、侦破刑事案件都是应用语音学。 二、语言研究的历史 1.古代:
a.中国古代哲学家:“名”和“实”没有必然的联系。荀子:“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
b.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一派认为:“名”是由“实”决定的。 c.还有一些教授对语言本体进行了相当深入系统的研究。
3.历史比较语言学:从16世纪18到世纪,由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懂得的、了解的语言增多,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对照、比较研究。
4.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
4.结构主义语言学:20世纪的一批语言学家在索绪尔语言理论的影响下开始集中精力研究语言功系统本身内在的规律,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效果;其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甚至超越了语言学领域,对哲学、人类学、心理I学、社会学等其它学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称之为“结构主义语言学”。 三、语言学的应用价值
1. 从语言学的应用领域来看:
(1)历史比较语言学推动了语言的发展,大大提高了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的水平。
(2)普通语言学的诞生和民族语言规范化使语言学在普及基础教育、民族语言规范化以及制订语言政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 从语言对其它相邻学科的影响看:
(1)语言学和文学的关系十分密切。(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长期以来是语言学的研究素材。诗律学、修辞学、文章学更是跟文学创作和文学作品分不开。)
(2)语言学在历史学和考古学中的广泛应用。(甲骨文和金文的解读大大促进了中国古代史的研究。语言学家解读了在一块石碑上刻下的这种文字和古希腊文对照的铭文,才解开了古埃及文字之谜。)
(3)语言学研究的进步有力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
(4)语言学和生理学、物理学的结合是语言学成为一门现代意义上的学科,而语言学进一步和现代声学研究成果的结合就产生了实验语言学。
3. 由于语言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是无所不在的,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因而语言学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第二章 语音
第一节 语音的性质
一、语音在语言中的作用: 世界上任何一种自然语言都是有声语言。作为人类思想交流、传递信息的交际工具,语言借助声音这种可以感知的物质形态,才能使语言成份物质化,无形的意义才能够被传递、接收、辨别和处理。语言借助声音把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大脑联结起来。离开语音这个物质外壳,语言就无法发挥其社会交际工具的作用。
二、语音:虽是一种声音,但又与一般的声音有着本质区别。
1.①它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②负载着一定的意义,③并作为语言符号系统载体的声音。
2.语音本质上是社会现象,它的形成必须具备一系列物理属性、生理属性、心理属性和社会属性。 三、语音的物理属性:
振幅:发音体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偏移距离。(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轻重。)
频率:发音体在一秒种内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频率的多少决定声音的高低。)
声音的四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质。音质是最重要的一个。他对区别不同的语言形式,从而区别不同的意义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
1.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它是由频率的大小决定的,频率同音高成正比。 ※音高变化在语言中有重要作用:
①在汉语等声调语言中,音节内的音高变化构成能够区别意义的声调。例:“妈、嘛、马、骂”这四个词就是由这种音高变化来区别的。 ②在任何语言中,音高变化都是语调的主要构成要素。(水饺、睡觉)
2.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它是由振幅的大小决定。振幅同音强成正比。 ※音强变化在许多语言中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①英语、俄语等语言的词重音。 ②汉语的“轻声”。(老子 老子)
3.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它是由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决定的。 ※音强变化在许多语言和一些汉语方言中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4.音质:又叫音色,指声音的个性或特色,它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它声音的基本特征。音质是由声波的形式决定的。(1)频率最低的振动发出的声音叫做“基音”,其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叫做“陪音”。
(2)根据基音和陪音频率比例关系的不同,声音可以分为“乐音”和“噪音”。 (3)当基音的频率和陪音的频率之间存在着成倍的比例个性时,会形成一种复杂而有规律的、具有周期性重复特征的声波形式,这种声音叫做“乐音”。乐音听起来和谐、悦耳,如: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语音中的元音。
(4)反之,基音的频率和陪音的频率之间没有倍数关系,就会形成一种杂乱无章的不规则的声波形式,这种声音叫做 “噪音”。噪音听起来嘈杂、刺耳。如:刮风下雨、锯木打铁、泼水刹车。语音中声带不振动的清辅音。(声带振动的浊辅音则是乐音和噪音的混合体。)
5.从声音的产生方面分析,以下三个发音条件中只要有一个不同,就会产生不同音质的声音:
(1)发音体不同,音质就不同。(木板、金属??)
(2)发音方法不同,音质就不同。(同样小提琴用弓拉和手指弹拨,发出的音就不同)
(3)共鸣器的形状不同,音质就不同。(同样的弦同样的弓,安在不同的乐器上发出的音就不同。)
6.语音中的不同音质是如何形成的?
语音中音质的不同也是由第四题中三个方面决定的,具体的说语音中的音质决定于:
(1)声带振动不振动,这是发音体。
(2)肺里呼出的气流所碰到的阻碍用什么方法克服,这是发音方法。 (3)肺里发出的气流在什么部位收到阻碍。如果没有受到阻碍,口腔的形状又是什么样的,这些都会造成共鸣腔的不同形状。 四、语音的生理属性:
1. 人的发音器官有三个部分组成:发音的动力源、发音体、共鸣腔。 肺是发音的动力源,声带(喉头)是发音体,咽腔、口腔、鼻腔是发音的共鸣腔。
2.声带是语音中乐音的声源(噪音的发音体则是参与发音的部位有关),从而使人可以控制语音的高低。
3.口音:气流只能从口腔呼出,这样发出的音叫“口音”。 鼻音:气流完全从鼻腔呼出,这样发出的音叫“鼻音”。
鼻音化:气流同时从口腔和鼻腔呼出,这样发出的音叫“鼻音化”。 (上海话:打)
主动发音器官:在发音器官中能够活动的 如:唇、舌头、软腭、小舌、下腭、声带等。
被动发音器官:在发音器官中不能活动的, 如:上齿、齿齦、硬腭等。 五、语音的心理属性:语音与人类心理活动之间的密切联系就是“语音的心理属性”。
1.人的听觉器官和大脑听觉中枢对语音的发音和声波的感知是语音心理属性的重要方面。(不同地方的人心理属性是不一样的。如:新、星上海人听起来都一样,北京人就不一样。)
2.实验还证明:听觉感知具有很强得选择性和概括性。
六、语音的社会属性:语音虽然具有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等自然属性,但它根本上是一种社会现象,这就是“语音的社会属性”。
※语音的社会属性是使语音从根本上与一般声音区别开来的本质属性。 1.语音的社会属性首先并主要体现为:语音是和语言的意义联系在一起的,这种联系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
2.语音的社会属性还体现为:语音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任何民族语言在语音上都有自己独特的系统。这种系统都是在特定的社会中形成的,都是特定社会独特选择的结果。 第二节 音素 一、音素和音标
1.音素是从音质角度(物理属性)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音素是构成各种语音片断的基本元素。
(ying→i ng 2个音素 ,yan→i an 2个音素,t o ng 3个音素, hui→h u e i 4个音素)
2.音标:标写语音的书面符号叫做“音标”。
3.学习运用国际音标,需要注意以下三点:(1)要注意将国际音标与字母区分开来。(2)要注意将形体相似的音标区别开来。(3)要了解国际音标记录语音有宽式、严式的区别。
宽式音标是一种比较概括的标音,又可以叫做“音位标音”。
严式音标则是一种详尽反映发音特征和差别的标音,又可以叫做“音素音标”。
二、元音和辅音:音素可以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区别:①气流是否受阻。②紧张程度。③气流弱强。④声带振动否。 三、元音的分类:
元音音质的差别主要是由共鸣腔的不同形状决定的。根据发音时舌头起作用的部位不同,可以把元音分为:舌面元音、舌尖元音、卷舌元音。语言中的元音绝大多数是舌面元音。
1. 舌面元音:见p49图。(a o e I u v ei )
改变口腔形状的方式有三种: ①舌位的高低。 ②舌位的前后。 ③是否圆唇。
2. 舌尖元音:(z c s zhi chi shi ) 有两种方式:①前与后。②是否圆唇。
3. 卷舌元音:舌面和舌尖同时起作用发出的元音。R 二、而、尔、儿 四、辅音的分类:
辅音的音质决定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发音部位指的是发音时发音器官形成阻碍的部位。
发音方法指的是发辅音时形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式以及其它方面的变化。 1. 辅音的发音部位:双唇音(b p m), 唇齿音(f), 舌尖前音(d t n l z c s),
舌尖后音(zh ch sh ),舌面前音(j q x), 舌面后音(g k h ng), 2. 辅音的发音方法:
(1)狭义的发音方法只指辅音发音时形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式。 (2)广义的发音方法还包括声带振动是否,送气是否等发音特征。 3. 辅音的发音过程按时间顺序可以分为:成阻、持阻、除阻 三个阶段。 (1)根据阻碍的方式不同,我们可以把辅音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颤音、闪音、半元音八类。
(2)根据发音时声带的状态,声带不振动叫“清辅音”。〔p〕、〔t〕、〔k〕等。声带振动叫“浊辅音”。〔b〕、〔d〕、〔g〕。 (3)根据发辅音时送气与不送气的区别。 第三节 音位
音位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社会属性) 一、音位的性质:
1. 音位是从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语音单位,音位的这种区别意义的作用叫做“辨义功能”。
(每种语言中都有相当数量的音素。从自然属性上看,这些音素之间的差别都是音质差别;从社会功能上看,这些音素差别却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它们有些与意义的差别有联系,可以区分不同的意义;有些则与意义的差别无关,没有区分意义的功能。)
2.音位不仅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而且是具有这种辨义功能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3.音位是由一组彼此的差别没有辨义作用而音感上又相似的音素概括而成的音类。
4.音位总属于特定的语言或方言的,总是特定的语音系统的成员,不存在超语言或方言的音位。
二、音位理论的基本原理:
1. 凡是具有辨义功能的,就是重要的,不管它们之间的音质差别多么细微,都必须设立不同的音位,以便严加区分。
2.凡是没有辨义功能的,就是不重要,对他们就不必严格区分,而可以归并在
一个音位里。这样,具体语言或方言里数目繁多的音素就可以归纳为一套为数有限的音位,从而使语音系统的结构特征得以呈现出来。 三、音位从构成材料上看,可以分为: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1. 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叫“音质音位”。(dong tong)
2. 通过音高、音长、音强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d ng d ng)
3. 非音质音位包括利用音高差别来区别意义的“调位”,
利用音强等方面的差别来区别意义的“重位”,利用发音长短来区别意义的“时位”。
四、音位变体: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音素就叫做“音位变体”。音位变体又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1. 条件变体:是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1)对立关系(原则):不同的音素出现在相同语言环境里,表示意义不一样。(ba pa)
(2)互补关系(原则):〔æ〕、〔a〕、〔Α〕、〔α〕四个音素各自出现的语言环境是互相补充的。(见p61)
(3)相似原则:只有在不但互补而且说这种语言的人听起来又差别不大的条件下,才可以把几个不同的音素,归入一个音位。英语的b、p,汉语的〔p〕〔ng〕 2.自由变体:是指可以在同一语言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南京人不分n、l就是自由变体。)
3. 音位和音位变体的关系:音位是从具体音素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功能音类。音位变体则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4个/a/) 五
1.区别特征:
(1)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语音特征叫“区别特征”,也叫“区别性特征”。 (2)音位也可以定义为一组区别特征的集合。(/p/的语音特征为:双唇 闭塞 不送气)
(3)音位的区别特征通常都表现为二项对立。(送气/不送气)
(4)一个音位具有哪些区别特征,这需要把它放到特定语言或方言的音位系统中去考察。
(汉语普通话/p/的区别特征是:双唇、闭塞、不送气。英语/p/的特征是:双唇、闭塞、清)可见,一个音位具有什么样的语音特征是由其物理属性和生理属性决定的。一个音位具有什么样的区别特征则是由特定的音位系统决定(这种语言或方言)
2. 区别特征与音位的聚合:音位的区别特征不仅可以使不同的音位互相区别,形成对立,而且还可以使不同的音位通过相同的区别特征联系在一起,聚合成群。
第四节 音位的组合 一、音节
1.音节是听觉上最自然、也就是最容易分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也是音位和音位组合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
一个音节可以有一个音位构成,如汉语的“啊”〔a〕,但是更多的音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位组合而成。(最多4个) (tong hua 都是三个音位构成一个音节)
2.音节的划分①要根据音节在发音机制上的特性来,目前对我国有影响的理论角度是:“肌肉紧张说”,肌肉每紧张一次,就形成一个音节。(piao一次,pi’ao二次)②还要考虑到语音社会性的影响,要受到特定社会语言习惯的制约。(“音渡”,又叫做“音联”,对音的切分〔fanan〕→〔fan an〕〔fa nan〕) 3. 不同的语言在音节结构方面的差别:
(1)音节的结构规律主要体现在:音节的类型和音位在音节中所能占的位置两个方面。
(2)这两个方面的特点是:一种语言在语音上区别于其它语言的重要特征。 4.音节的类型:
(1)一般的音节都以元音作为音节的核心,以辅音作为音节核心的很少(北京话豆腐的f)。
(2)以元音为核心的音节共有4种基本结构类型: ①v, ②c-v, ③v-c, ④c-v-c,
v代表元音,c代表辅音,以元音收尾的音节叫“开音节”,以辅音收尾的音节叫“闭音节。
①Yao(要),a(啊)→ v ; ②ba(把),biao(表)→ c-v; ③an(安),ang(昂)→ v-c; ④ban(班),bang(帮)→c-v-c; (3)每种语言的音节类型并不完全相同。
①多数语言都有开音节和闭音节,但有的语言只有开音节,没有闭音节。
如:我国的哈尼族等。②包含辅音群的音节在印欧语系中的语言很常见。 ③普通话没有这音节类型。
5.音位在音节里所能占据的位置不一样:
(1)有的音位在音节中的出现位置是固定的,有的是不固定的。
如:①〔m〕只能在音节的开头出现,〔ng〕只能在音节的末尾出现。它们是固定的。
②〔n〕可以在开头,也可以在末尾,是不固定的。
(2)有的可以组合,有的则不可以组合。如:j q x可以和〔I〕〔y〕组合而g k h则不能。
6. 普通话音节的主要特点:可以分别从:音素数目、元音、辅音、声调四个角度进行分析。
(1)每一个音节最多4个音素,最少1个音素。
(2)每一个音节都必须有元音,如果只有一个元音,极为韵腹,(a)。最多3个元音,分别为:韵头、韵腹、韵尾。
(3)汉语音节里可以没有辅音。如果有辅音,处于音节开头处为声母,处于音节末尾处为韵尾。没有2个辅音连续出现的复辅音形式(“ng”是2个字母表示1个辅音)
(4)每个音节都有声调。 7. 音节结构的分析方法:
(1)元辅音分析法:即v ,v-c, c-v, c-v-c。
(2)声调分析方法:tian ( 韵头,a 韵腹,n 韵尾) (3)韵母按韵头的不同分为四类,即“四呼”
开口呼:没有韵头而韵腹又不是〔ì〕〔u〕〔y〕的韵母。如:〔a〕〔ou〕〔 〕等;
齐齿呼:凡韵头和韵腹是〔ì〕的韵母。如:〔ìa〕〔 a 〕〔ìou〕等; 合口呼:凡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如:〔u〕〔ua〕〔uan〕等; 撮口呼:反韵头活韵腹是〔y〕的韵母。如:〔y〕〔 〕〔yn〕等。 二、复元音:一个音节内或两个以上元音的组合叫“复元音”。 1. 复元音与几个相连的单元音是不同的;
(1)复元音的几个成份同属于一个音节,发音时发音器官只有一次肌肉紧张;相连的单元音则各自分属于不同的音节,发音时有几个元音就有几次肌肉紧张。 (2)复元音是一个整体,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运动是连续滑动的,中间会产生一连串的过渡音;几个相连的单元音是彼此独立的个体,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运动是跳跃式的,没有过渡音。
2. 由二个元音组合而成的复元音叫“二合元音”, 由三个元音组合而成的复元音叫“三合元音”。
3. 在二合元音中,前一个元音听起来比较响的叫“前响二合元音”,如:〔ai ei au ou〕
在二合元音中,后一个元音听起来比较响的叫“后响二合元音”,如:〔ia ie ua uo ye〕
三合元音又被称作“中响复元音”,如:〔iau iou uei uai〕
三、复辅音:一个音节内两个或两个以上辅音的组合叫“复辅音”(汉语没有,印欧语系有)
复辅音也不同于复元音的特点:
(1) 复元音的音质变化是逐渐过渡的,几个元音由一连串的过渡音联结在一起,中间没有明确的界限。
(2) 复辅音里的几个辅音并没有像复元音那样一体化,它们各有自己的发音过程,中间有明确的界限。
四、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等。
1.同化:语流里两个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影响而变得跟他相似或相同,这种现象叫“同化”。
同化又可以分为:顺同化和逆同化。
(1)由前面的音影响后面的音而产生的同化叫顺同化。Dog+s→dogs (2)由后面的音影响前面的音而产生的同化叫逆同化。〔men〕+〔mian〕→〔mem mian〕
2.异化:语流中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这种现象叫“异化”。慢〔man〕+慢儿〔mar〕→慢慢儿〔mai mar〕
3.弱化:语流中有些音在发音上变弱,这种现象叫“弱化”。汉语的轻音就是弱化音节。
(1)辅音的弱化表现为发音阻力减小。 (发音阻力来说清辅音大于浊辅音,塞音、塞擦音大于擦音)
(2)元音的弱化表现为发音的用力程度减弱。(就发音用力程度来说,单元音要弱于复元音,央元音〔 〕要弱于其它单元音。) (3)在有声调的语言里,弱化音节的声调也会发生变化,
4.脱落:语流中某些原有的音消失了,这种现象叫“脱落”。 五〔u〕+个〔ge〕→〔u e〕
5.增音:语流中有时加进了原来没有的音,这种现象叫“增音”。(北京话“这儿、那儿”有些人说成“这合儿、那合儿”,“看”说成〔kan a〕 第五节 韵律特征
一、韵律特征:又叫做“超音质特征”或“超音段特征”,指的是语音中处音质特征之外的音高、音长和音强方面的变化。
1. 长短音、声调、轻重音、语调、都是韵律特征的构成要素。 2. 韵律特征的构成要素有两个特点:
① 它们永远只能和音质成份同时出现,自身不能单独占据一个时间段落。 ② 它们都是一种对比性特征。(相对值 对比) 二、长短音:
1.在有些语言或方言里,可以利用一个音的音长差别来区别意义。这种具有辨义功能的音长区别一般出现在元音上。 英语seat〔si:t〕(座位),sit〔sit〕(坐)。
2. 长短音利用发音的长短区别意义,可以把它们看做是一种音位,这种非音质音位叫做“时位。”
三、声调:能区别意义的音高变化就叫做“声调”。有声调的语言就叫做“声调语言”。
1. 声调可以从“调值”和“调类”两个方面来分析。
①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变化的实际情况,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目前标写声调调值的最通用的方法是“五度表调法”。阴平〔55〕,阳平〔35〕,上声〔215〕,去声〔51〕
②调类:就是一种语言或方言中声调的类别,也就是把单念时相同的调值归纳在一起而建立起来的类。(汉语有4个调类:阳平、阳平、上声、去声) ③调类是根据调值来划分的,但是调类的名称却不一定是由调值决定的。 2.连续变调:声调语言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组合在一起,音节的调值有时会发生变化而与单念时不同,这种现象叫做“连续变调”。 连续变调是一种发生在音节组合之中的语流音变现象。如:“不”的读音变化
3.这种利用音节的音高差别来区别意义的非音质音位叫做“调位”。 四、轻重音:孤立的单个音节无所谓重音或轻音,轻重音现象只能出现在音节的组合中。 1. 重音:
(1)音节组合中某个或某些音节听上去比较突出的现象叫做“重音”,带有重音的音节就是重音音节。
(2)重音通常是由音强、音高、音长、音质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在一起来表现的,而不是仅仅同音强的增音有关。 (3)重音又分为:词重音、句重音。
① 词重音指出现在多音节单词中的重音。词重音按照它在词中所处位置的情况,可以分为:固定重音、自由重音两类。
② 句重音指的是:出现在句子中的重音,它通常落在句子中的某个词语上,是句子语音形式的一个部分。
(4) 从音位分析的角度看,能够区别不同意义的重音也可以看作是一种音位,这种非音质音位叫做“重位”。 2. 轻音:
(1)音节组合中某个音节听上去比较微弱的现象叫“轻音”。标写轻音的方法是:在轻音音节前加上一个小圆点。(东·西)
(2)轻音的特征同音强、音高、音长、音质等方面的变化都有关系,而并非同音强的减弱有关。
(3)轻音可以起区别意义的作用,〔boli〕(剥离),〔bo·li〕(玻璃)。
五、语调:与全句的意思以及说话人的感情、态度相关的全句的高低、长短、强弱等方面的变化叫做“语调”。语调不是部分语言而是所有语言里都有的语音现象,而且凡是句子就都一定有语调。
从句重音、长短、高低三方面对语调作一些简单的介绍:
1.句重音:是出现在句子中的重音,它不涉及词义,而只同全句的意思有关。句重音又分为两种:节律重音或语法重音;强调重音或逻辑重音。
(1) 节律重音:在一般情况下,一个节拍群里作为节拍群中心的那个词语要读得略重一些,这种重音就是 “节律重音。(自然而然的带上)
(2) 强调重音:有时说话人为了突出句中某个需要强调的地方,有意识地特别加重某个词语的读音,这种重音就是“强调重音。(有意带上)
(3) 节拍群:句中的停顿把一句话分成若干段落,句中这种以停顿来划分的语音段落叫“节拍群”。(我们学校/来了一位/语文老师。)(有三个节拍群。) 2.长短:人们说话,有时要把句子中的音节发得短一些,或长一些,这种句子中音节的缩短和拉长就是“长短”。(表示命令语气的句子中的所有音节都要发得比较短促)
3高低:人们说话时,有的句子的音高要逐渐升高,有的句子的音高要逐渐降低,这种全句音高的升降变化就是“高低”。
(1)全句音高变化大体上可分为:低调(降调)、高调(升调)两种。低调常用来表达陈述、祈使、感叹等语气。高调常用来表达疑问语气。
(2)在非声调语言里,音节没有固定的、与词义相关的声调,一个音节无论用什么调子来读,都不会引起词义的改变,因而允许以一个音节内部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的升降变化来构成语调。如:英语 Here
(3)在声调语言里每个音节都是固定的、与词义相关的声调,音节内部的音高升降变化已经担负了区别词义的功能,因而不允许再利用这种升降变化来构成语调,表达语气意义,否则就会引起词义的改变。 如:八 拔把 爸 第三章 语汇
第一节 语汇的性质 一、语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1.语汇是一种语言中词和语的总和。
2.语汇是一个特定的集合概念,是词和语的汇集,是指一种语言中全部词和语的整体,而不能指具体的一个一个的词或词语。
二、语汇的性质和特点:
1. 语汇在产生时既有任意性,又有理据性。 衣:是任意取得(起初的词)(复合词、同源词)外衣、雨衣具有理据性
2.语汇在表达上既有普遍性,又有民族性。如:水、书大家都有这些叫法的物体。吃败仗的“吃”具有民族性,其它国家不用这词。
3.汇在变化中既有活跃性,又有稳定性。语汇的变化不是随心所欲的,它要受到社会约定和语汇系统的严格制约,有极强的稳定性。 活跃:“老板”一词最早指唱戏的人后指商人现泛指领导。 稳定:“马路”不能说“车路”。“窗户”指窗,不指户。 三、语汇和语汇学:
1.研究语汇的规律性和系统性以及语汇的结构关系和类别的学科就是“语汇学” 2.语言结构的三种分法:
(1)按传统语言学分:语音、语法、语汇三个要素。 (2)按现代语言学分:语音、语法、语义三个要素。 (3)本书分:语音、语法、语义、语汇四要素。
3. 本书讨论的语汇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语汇的类聚系统、语汇的构造形式。
第二节 语汇的类聚系统 一、语汇系统的不同类聚关系:
1.语汇既包括“词”,也包括“语”。这是因为词和语都是最基本的语言单位,而且都具有意义凝固、形式固定的特点。因此,语汇的类聚系统首先因分为:“词”和“语”两大类。
2.“词”实际上既是语汇单位,又是语法单位,即“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3.“语”只是语汇单位,不是语法单位。“语”的定义就是:由两个以上的词构成,但意义比较凝固,又经常作为一个整体单位使用的固定词组或熟语性语言片断。类型有:专用名词、成语、惯用语、谚语等。 二、词的分类:
1. 根据词的音节数量分:
(1)分类: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多音节词。
(2)汉语词的音节的多少反映了汉语词的特点,特别是区分文言词、白话词语。 (3)汉语双音节化的作用:①同音词少了。②多义词少了。③韵律的作用。(一
衣带水;原为:一/衣带水 双音节化为:一衣/带水) 2. 根据词的语素数量分:
语素:最小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 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合成词:由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 (1)分类:
①单纯词:手(单音节词)、参差(连绵词)、扑通(拟声词)、猩猩(叠音词)、咖啡(音译词)
②合成词:学校(两个以上的语素)
(2)单纯词与单音节词的关系:单音节词→单纯词 单纯词≠单音节词 3.根据词的音形关系分:
(1)一般语言:①同音词:语音相同的。②同形词:语形相同的。(拼写、拼法)
(2)汉语词的语形关系:
①同音不同形:一、衣、依、医、伊??
②同形不同音:乐(音乐/快乐)、行(行走/银行)?? ③同音不同形:白纸/白字、一朵花/花钱 a.语音偶合、音译外来词(砖瓦,瓦特)
b.历史音变(事、试)(南、难)(合、河)历史上并不同音 c.词义分化(水管、管理)(从竹管钥匙→管理) 4.根据词的地位用途分类:
(1)按词的地位分:
①基本语汇特点:产生的历史长、使用的范围广、构词的能力强。 ②非基本语汇特点:历史比较短、使用范围较窄、构词能力较弱。
(一般语汇) 语汇的任意性、一致性、稳固性往往是基本语汇的特点。 语汇的理据性、民族性、活跃性是由一般语汇体现出来。 包括:a新造词:(克隆、互联网)
b古语词:历史词语(鼎、格格)、文言词语(余、诞辰)
c方言词:某一地域中使用的语言,但被全社会接受,比较广泛使用的词。(啥/干啥、咋/咋样)
d外来词:也叫借词。是从外民族中翻译或借用的。 ③汉语接收外来词的分法:a.纯粹音译(沙发、咖啡)
b.半音译半意译(新/西兰、芭蕾/舞) c.音译兼意译(幽默、可口可乐)
(2)按词的用途分:常用语汇、非常用语汇(根据词的使用频率上说的)(高、低)通用语汇、专用语汇(根据词的使用范围上说的)
5.常用语汇与基本语汇的关系:基本语汇:根据词产生的历史、使用的范围、和构词的能力来说的。常用语汇:根据词在一定语料中出现的频率来说的。(基本语汇一般都是常用语汇)
三、语的分类:语即固定词语或熟语。
大致分为:专用名词、惯用语(习语、俚语)、谚语(俗语)、成语(寓言故事、历史事件)、歇后语(谐音或比喻双关)、简缩词语(北大)。 第三节 语汇的构造形式 一、语素和词
1. 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玻璃、手) 2. 语素和汉字的关系:
①汉语的字不一定都有意义。(玻、璃就不可能是语素)
②使有意义的汉字也不一定只有一个意义。(开会/会计)
③还有的字有多种相关意思,(他死了/脑子太死/死不认帐)( 异读、同音、合音、多义的字有几个意义就有几个语素)无论那种语言,字是文字单位,音节是语音单位,语素是语汇单位(同时也是语法单位),它们有一定的联系,但并不能简单对应起来。 3. 语素的类型:(汉语)
(1)成词语素:可以单独成词,可以单用。(走、沙发)
不成词语素:不可以单独成词,不可以单用。(机、~子、第~) (2)自由语素:既可以单独成词,又可以单说。(去、好)
不自由(黏着)语素:不可以单独成词,或不能单说。(~子)能单独成词,但不能单说。(的、呢)
(3)定位语素:在词或词组中位置固定。把、被(前置),的、了(后置) 不定位语素:在词或词组中位置不固定。 (人民、工人) (4)实义语素:有实在的语汇意义。 (人、写)
虚义语素:没有实在的语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的、呢)(分析“的”的语素类型:成词、黏着、定位、虚义) 4. 外语语素的分类:
(1)成词语素:①词根语素: book ②虚词语素: of
(2)不成词语素:①构词语素(词缀):er、un 例:work+er→改变词性。②构形语素(词尾):-s、-ed 表示复数、时态。 二、词的构造:
1. 成词:单个语素直接形成的词。如:人、手
(1)直接成词:由一个语素直接形成的单纯词。如:实词(自由、不定位、实义等语素形成)花、走、参差。虚词(黏着、定位、虚义等语素形成)了、呢、把、被。
(2)转化成词:由一个或多个语素转化为另一个语素形式再形成单纯词。 ①变性成词:语素转变词性而形成另一类词。(开会/会唱歌)
a.兼类词:锁(名词/动词)、热(形容词/动词)、
b.轻重音的位置变化:大意(名词)→大•意(形容词)
②变形成词:把原本合成词中的不成词语素变为成词语素再形成词。(英语) a.逆序成词:把原来只有合成词形式没有单纯词形式的词,反向截取其中一个语素再形成单纯词。这种单纯词也叫“截搭词”。 安(安培)、瓦(瓦特) b.简缩构词:不是指简缩词语,而是指已经凝固定型为典型单纯词的那一类。如:APEC(亚佩克=亚太经合组织)
2. 语汇构词(构词):就是由两个以上语素组合而产生一个合成词。分:复合构词、附加构词、重叠构词。
(1)复合构词:词根语素加上一个词根语素构成一个新词,也叫复合式合成词或复合词。
① 陈述式复合词:胆怯、性急 (主谓关系)
② 偏正式复合词:皮鞋、狂热 (有时可以用反义词比较) ③ 支配式复合词:悦耳、动人 (有使??关系)(理事、董事) ④ 并例式复合词:解放、动静 (相关、相近或相反)
⑤ 补充式复合词:充满、改善 (表示动作行为和相关结果的意义)(动/形)
(2)附加构词:词根语素加上词缀语素构成一个新词,也叫附加式合成词或派生词。
① 前缀式派生词:老虎、第一、阿姨、可怜 ② 后缀式派生词:锤子、木头、绿化、热乎乎 ③ 中缀式派生词:古里古怪、吊儿郎当
(老式、老调、瓜子、健儿,这里的“老”“子”“儿”都有自己的意思不是派生词。)
(3)重叠构词:词根语素通过重叠形式而构成一个新词,也叫重叠式合成词或重叠词。
① 名词性重叠词:爸爸、星星。
② 副词性重叠词:偏偏、渐渐、常常。 ③ 多重重叠词: 骂骂咧咧、婆婆妈妈
※区别:① 重叠词: 妈妈、星星、刚刚、形形色色 (合成词)(一个语素可以单用)
② 叠音词: 姥姥、猩猩 (单纯词)(一个语素不可以单用) ③ 重叠形式: 走走、试试、 3.语法构词:即(构形)(英语)
① 广义的构形:词的后缀形式,具有标示词类的语法作用。(-tion,-ly) ② 狭义的构形:指纯粹的词尾形式。(-ed,-ing,-s) 三、语的构造:语是由词构成的固定词组或熟语。
1. 语的总体构造特点是:结构的固定性和整体性。(不能颠倒、插入、替换成份)
2. 语的结构基本上就是:词组或句子的结构形式,但又有各自的特殊格式。 (1)专有名词:多是偏正词组(偏正复合词)中国人民大学、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2)简缩词语:
偏正式:民警、能源、安理会 支配式:整风、扫盲、出入境 并列式:厂矿、语文、工农兵 (3)惯用语:主要有三种结构
①三字格的述宾词语(支配式复合词)如:泡蘑菇、走过场 ②三字格的偏正词组(偏正式复合词)如:冷板凳、闭门羹
③两个成份构成的并列词组(并例式复合词)如:有板有眼、捶胸顿足、 (4)成语:大多是四字格的,但结构上却相当复杂,几乎可以包括所有的复合词或词组的形 式。
并列式:深谋远虑、呕心沥血; 支配式:顿开茅塞、另起炉灶; 偏正式:空中楼阁、不速之客; 陈述式:胸无点墨、草木皆兵;
差不多是复句的:不劳而获、斩草除根、阳奉阴违、亡羊补牢 (5)谚语:的结构形式大多数相当于句子。 单句:远亲不如近邻、瑞雪兆丰年
复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6)歇后语:结构最特别,省略了后一句的复句形式。瞎子点灯(白费蜡) 四、词语和词组的区别:
词语形式上像词组而在意义和用法上更接近词,即结构固定、意义固定的语言单位。
词组往往是临时的组合形式,不具有结构固定和意义凝固的特点。 1.其中至少有一个成份肯定不能独立成词(只能是语素,或称作“唯素语素)巨大、雨衣
2.有一部分组合形式更接近典型的词组:
离合词:又称“词组词“,是指形式上或人们的感觉上像词,但在结构的组合性和意义的搭配上又接近词组的特殊语汇单位。离合词中间可插入某些成份,而词组词可以进行较大的扩展。如”写字、写个字、写一手很漂亮的字。 第四章 语法 第一节 语法的性质
一、 语法是组词造句的规则:语法规则是一种直觉知识和约定习惯 二、 语法规则的性质和特点:
1.语法规则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所谓“抽象”指的是:对具体东西进行类的概括。
(1)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对人们说的话中的单位、结构和关系的某种类的概括。
(2)“桌子、思想”就可以建立“名词”这个类,这就是从词的用法对语法单位类别的抽象。
(3)“搬桌子、谈思想”可以归为“动宾结构”,这是从结构形式对用法关系类别的抽象。
(4)“look、teach”后面都可以加上“-ed”,“放、挂”后面都可以加上“着”,表示动作后状态持续的意义,这些是从形态或格式对语法意义类别的抽象。
2.语法规则具有强大的递归性:所谓“递归”指的是: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
(1)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一种有限手段可以反复使用的规则。(可以造出成千上万的句子)句子中各自长度不同,但他们始终是相同的“主语+谓语”和“动词+宾语”结构的套叠
小李 来过上海。 小王知道小李来过上海。 (主)(谓) (主) (谓) (动)(宾) (动) (宾)
3.语法规则具有严密的系统性:所谓“系统”指的是:语法规则具有推导性和解释性。
他做完了作业→他把作业做完了。 他喝醉了酒。不能说→他把酒喝醉了。
4.语法规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所谓“稳定”指的是:语法规则变化现象比较少,变化过程比较缓慢。 “三思而后行”(有了稳定的语法规则,在相当时期和范围内人们在说话时才能心照不宣,运用自如,造出一句能够顺利进行交际和互相了解的话来。)
三、 语法和其它一些现象的关系:
1. 语法和语音:语音是指:语言的发音,包括字词的发音、音节的轻重、单位之间的停顿、句子末尾的语调等等。语音形式有时也可能影响到语法、或者说语法现象就表现为语音差别。 (1)我想起来了。 (动补) (2)我想 起来了。(动宾) 2.语法和语汇:语汇是指:语言中使用的词语,包括词语的意义、用法和类别等等。
这汤不热了。(1)形容词,烫。 (2)动词,烧。
3.语法和修辞:修辞是指:对语言中表达的要求,包括词语选用、辞格运用和句式调整等。
“太阿Q”名词活用为动词或形容词。“十全十美”(偏正)。“食全食美”(主谓) (谐音双关)
4.语法和语境:语境是指:说话时的环境条件,包括特定的场所、对话人和上下文等。
“一张动物园”。看起来是量词误用,其实是“我要买一张去动物园的票”,这句话在特定的场所(公共汽车)的成份省略。
5.语法和逻辑:逻辑是指:语言表达内容的规律,语法是语言表达形式的规律。二者密切。
“打扫卫生”“救火”,逻辑上好像不通(“打扫”的不是卫生,“救”的也不是火)这是约定俗成,不能说是错句。 第二节 语法研究的内容、类别和单位 一、语法和语法学 1.语法有两个概念:
(1) 客观存在的语法,即人们说话时直觉和习惯上所遵守的某种语感。也叫“语法规律”。
(2) 主观认识的语法,即语言学家对于人们组词造句时的语感或习惯进行研究后做出的归纳和说明,这才是所谓的“语法规则”。这种意义上的语法又可以称作“语法学”。 二、语法研究的内容:
1.是根据语法研究的不同材料区分的“历时语法”与“共时语法” (1) 历时语法:指的是从语法发展变化角度纵向地、动态地研究语法。 例:“被”最早是“遭受”,后(跟动词)最后被字句。
(2)共时语法:指的是从某一时期存在的语法现象的角度横向地、静态地研究语法。
例:被字句是现代汉语的用法。
(3)一般说的现代汉语用法就是一种共时的用法系统。历时和共时又是相对的。 2.根据语法研究的用处区分“教学语法”和“面向信息处理的语法”。 (1)教学语法:进行语言教学拟定的语法。特点是:规范、实用。 (2)面向信息处理的语法也称作计算机语法,特点是:精确、可靠。 3.是根据语法研究的理论意义区分的“普遍语法”与“个别语法”。 (1)普遍语法:指的是对人类语言的语法共性的研究,其意义在于开发人类语言中共同的语法机制。
(3) 个别语法:指的是对个别语言语法的研究,如:汉语语法、英语语法。 三、语法现象的分类:
1.一种研究是把语法分为:词法部分、句法部分。这是传统语法学提出来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印欧语。
(1)词法:也称“形态学”,主要描写词的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则。 (2)句法:又称“造句法”,主要说明句子成份和句子类型。 2.一种研究是把语法分成两种规则:组合规则、聚合规则 (1) 组合规则:从线性的不同位置看都是互相如何搭配的关系。
①哪个成份在前,哪个成份在后的问题就由组合规则来管,组合规则实际上就是“语法结构的构成规则”
②组合其实不是一个一个成份的组合,而是一类一类成份的组合。
(2) 聚合规则:从线性的某个位置看都是相互能不能替换出现的关系。聚合规则实际上就是“语法成份的归类规则”。 (3) 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是互相依存的:
① 一方面可以说每个语法成份都处在既可能跟别的成份替换(聚合),又可能跟别的成份连接(组合)的关系之中:
② 另一方面可以说聚合规则是潜在的,组合规则是现实的。
3.还有一种研究是把语法分成两个层面:核心语法层面、外围语法层面。 (1) 核心语法:指句法结构规则。
(2) 外围语法:则包括与语法有关的词语知识、语义知识和语音知识。 四、 语法的单位:
1.语素: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
2.词: 最小的、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3.词组: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4.句子:由若干词或词组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的,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大的停顿并带有一定的语气和句调(句号、问号等)的语言单位。(能独立能交际)
5.句组(句群、语段、篇章):由多个句子组合而成,表达相互关联的比较复杂的意义,书面上表现为一组句子、一个段落或一篇文章的语言单位。 6.各种语法单位相互之间实际上具有不同的关系:量变关系、质变关系 第一级:1a. 语素 →(1b. 语素组) ‖
第二级:2. 词 → 3. 词组 (量变) ‖ ∥ (质变) 第三级:4. 句子 → 5. 句子 第三节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一、 形式和意义是语法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1. 语法形式:语言中不管是语音的表现形式,词形的变化形式,还是成份的组合和类别形式,凡是能够体现一类意义或有共同作用的形式,就都是“语法形式”。反之,只体现个体意义或只有个别作用的形式,就不是语法形式。语法形式就是能体现语法意义的形式。
2.词语的意义有两种:一种是只属于个别词的具体意义,“词汇意义”。(街道、楼房、汽车);另一种是从一类词的共同形式抽象出来的意义,词的“语法意义”。(一辆汽车、开汽车)
3.句子的意义也有两种:① 一种属于个别句子即只是词语搭配所表达的意义。这种一个句子区别于另一个句子的意义叫作结构的语句意义。(或叫作词语的搭配意义)② 另一种从一类句子的共同形式抽象出来的意义,“结构的语法意义”。(主谓、动宾)
4.语法意义:凡是通过一类形式或共同功能所获得的意义,就是“语法意义”。反之,只属于个别词语或个别句子的意义就不是语法意义。语法意义就是语法形式所体现的意义。
5.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一种语言中的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也并非简单对应,相互有复杂的关系。有的是一种形式对应一种意义。有的是一种形式对应多种意义。还有的是多种形式对应一种意义。 二、语法形式的几种主要手段:
1.语法手段:根据某些语法形式的共同特点,把语法形式归并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形式的类就叫做“语法手段”。
2.语法手段又可以先分成“词法手段”和“句法手段”两大类。 词法手段:凡是通过词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词法手段。 句法手段:凡是通过结构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就是句法手段。
3.词法手段主要包括“词形变化”、“词的轻重音”、“词的重叠”三个小类。 (1)词形变化:就是指通过词的形态变化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一般汉语没有)
(综合手段)包括附加、屈折、异根和零形式四种情况。
① 附加:即在词的前面、之间或后头加上词缀。如:book+s→bopks(表示复数)
② 屈折:即词的内部发生语音的交替变化。如:man/men(复数),get/got(过去式)
③ 异根:即换用不同的词根构成相同意义的词。如:go/went(过去式) ④ 零形式:即相对于词形变化的词的原形形式。如:books是通过加词缀“-s”后表示复数,book就表示单数。因此,单数就是用零形式表示的。 (2)词的轻重音:就是通过词的某个部分重读或轻读而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英语有时用词的重音区别动、名词。汉语较多利用轻声的形式。 东西/东·西)
(3)词的重叠:是指通过词或词中某个语素重复使用而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①名词或量词重叠:人/人人 件/件件
②动词或动词语素重叠: 看/看看 帮忙/帮帮忙 研究/研究研究 ③形容词或形容词语素重叠:大/大(的) 喷香/喷香 雪白/白雪白 4.句法手段:主要包括“虚词”、“语类选择”、“语序”、和“语调”四个小类。
(1) 虚词:通过使用虚词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①辅助词:(have、shall、will、wonld) ②功能词:介词、连词、语气词。
(2) 语类选择:通过选择句法结构中可以组合的词类或词组的类来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的形式。
①从词对结构要求上说是看什么类的词能进入某个位。(名词能进入主谓结构的主语位置,但很少能进入谓语位置。)
②从结构对词的要求上说是看那些词类的组合能够成立。(名+动→主谓结构,动+名→动宾结构,副+名则不能成立)
(3) 语序:通过句法结构中词语的位置顺序来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的形式。(汉语语序的作用比较大)
(4) 语调:通过整个句子的音高、重音、停顿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5.以上7种语法手段还不全面,一般可据此把人类语言分成两大类: (1) 主要使用词形变化(词法)、词的轻重音等语法手段的语言,如:俄语、德语,叫作“综合性语言”。
(2) 主要使用虚词(句法)、语序等语法形式的语言,如:汉语、英语等,叫作“分析性语言”。
三、语法意义的几个主要范畴:
1.根据某些语法意义的共同内容,把语法意义概括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意义的类就叫做 “语法范畴”。
2. 语法范畴也可以大致分成“词法范畴”和“句法范畴”两大类。
(1)词法范畴:凡是主要由词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就属于词法范畴。词法范畴主要有“体词属性范畴”和“谓词属性范畴”。
① 体词属性范畴:由名词的词形变化形式表示的意义。主要表示四种范畴意义,即:性、数、格、有定、无定。
a.“性”范畴:即在某些语言中表示人或事物有关属性的一组特征。(俄语、德语名词都分:阳性、中性、和阴性三类)
b.“数”范畴:即表示事物数量的一组特征。一些语言的数范畴只是把可数的名词分成单数和复数。在汉语中并没有严格的数范畴。
c.“格”范畴:即表示名词与其它词的语法结构关系的一组特征。(英语有,汉语无)
d.“有定和无定”范畴:即表示名词指称性质的一组特征。The book(有定),a book(无定)
名+动(有定)客人来了, 动+名(无定)来了客人。
② 谓词属性范畴:主要指由动词的词形变化形式表示意义。主要表示的范畴意义有:时、体、态、人称。
a.“时”范畴:即表示动词所反映的动作发生的时间和说话的时间的关系的一组特征。 (汉语:曾经、正在、将来,英语:will、shall、be going to) b.“体”范畴:即表示动词所反映的动作行为进行的状况的一组特征。(汉语:“-了”表示完成,“-着”表示持续,“-过”表示经历,“-起来” 表示动作开始,“-下去”表示动作继续,动词的重叠表示短时和尝试动作等。) c.“态”范畴:即表示动作与主语名词之间的施受关系的一组特征。主要分成主动态和被动态两种。
(我买了一个杯子,施事;杯子打破了,受事)
d.“人称”范畴:即表示动词与主语名词之间一致关系的一组特征。 (俄语在这方面较典型,汉语没有人称的一致性。)
(2)句法范畴:凡是主要由结构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就属于句法范畴。句法范畴可以分为“类别范畴”和“关系范畴”两类。
① 类别范畴:这是由语类和语类选择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语类选择:动、名、副等词)
② 关系范畴:指通过虚词和语序表示语法结构关系的语法意义。(学生家长:学生和家长、学生的家长)
3.综合性语言和分析性语言在语法范畴方面的差异:
a 、主要使用形态变化等综合性手段表示语法意义的语言,词法范畴的内容就比较丰富。
b、主要使用虚词和语序等分析性手段表示语法意义的语言,句法范畴的内容就比较丰富。
第四节 语法单位的聚合和组合
一、词和句子是语法结构中最重要的两个单位:
1.词和句子都既是基本单位,又是最终单位,他们可以把各种语法单位联系起来。
2.表面上看,语言中有语素、词、词组、和句组五种语法单位(加上语素组就是六种)。其中好像语素最小,句组最大。
3.其实严格说,语素只是构词的基本单位,而词则是造句的基本单位,句子则是表达的基本单位;
4.从另一个角度说,语素或语素组可以形成词,所以词又是构词的最终单位;词或词组可以形成句子,所以句子又是造句的最终单位;
5.从构词和造句看,词就既是构词的最终单位,又是造句的基本单位;从造句和表达看,句子既是造句的最终单位,同时又是表达的基本单位。
6.也可以说,词和句子是既能联系低一级单位又能联系同级单位的语法单位,所以说词和句子是语法结构中最重要的两个单位。
二、为什么说聚合规则和组合规则主要是指应用于词和句子的规则呢? 1.词和句子都同时可以建立聚合类和组合类 ,他们可以把两种语法规则联系起来。
2.词是造句层级(单位)聚合类和组合类的核心单位,句子是表达层级聚合类和组合类的核心。三、为什么语素是最小的一种语言单位,但它在语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不特别重要?
1.从形式角度说,它只是用来构词的单位,本身很难建立聚合类和组合类。 2.从意义角度说,语法分析也不太需要语素这个单位。 四、词的聚合和词类:
1.词类这个概念在语法上十分重要:他指可以替换出现在语法结构某些共同组合位置上的词的类,即具有聚合关系的词的类。(桌子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替
换门、椅子等)(一朵花/花钱,花在语音上是同音词。一朵花/花布,花在语汇上叫多义词,花1是名词,花2是动词,花3是形容词,这种分类就是词类。) 2.划分词类的标准:
① 形态标准:根据词形变化来确定词类。(没有综合性语言)
② 意义标准:根据词的意义来确定词类。(不科学)(突然,形;忽然,付;意义差不多)
③ 分布标准:根据词的聚合位置来确定词类。(最具有普遍性)
这三条标准中只有分布才是反映词类聚合关系本质的特征,而形态变化和语法意义都只不过是这种聚合关系的体现。所以,虽然分布是词类本质属性,但在具体区别词类时,形态和意义也可以作为参考。 3.各种语言的词类划分的共同特点:
(1) 各种语言都有一些共同的词类,也都有一些特殊的词类。
(2) 各种语言的主要词类都可以根据某种共性往上归大类,也可以根据某种个性往下分小类。
① 一般语言中的词类都首先可以分成两大类,或者说各种词类都可以向上归为两大实词和虚词。
a.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共同点是:可以充当主语、谓语、状语、 定语等句法成份,都有实在的语汇意义、位置不固定,数量开放等。 b.虚词,如助词、介词、语气词、连词等,共同特点则相反:一般不充当句法成份,没有实在的语汇意义,位置规定,数量封闭等。
② 实词和虚词都可以再往下分成次一级的大类,如实词一般可以分成分布性质对立的体词和谓词两类。
a. 体词主要指:名词、代词等,常作主宾语,不能作谓语。 b. 谓词包括:动词、形容词等,主要作谓语,一般不能作主宾语。
(3)各种语言中都有一些词是典型的某类词,也有一些词则可能是边缘的或跨类的词。
① 一朵花、花钱、眼花的“花”就是跨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分布。意义对立跨类词
② 名词偶尔也有跨形容词分布,“一种机械、很机械”,这就是边缘类词。
③ 跨动词和名词的分布,但无论作动词还是名词意义都差不多,就是兼类词。 “学习外语、政治学习”(既有名词又有动词) 五、词的组合和词组:
1.词与词的组合,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特定的词类与词类的组合,就构成词组。词组作为一种语法单位,它与词这种语法单位实际上是同质(造句单位)不同量的关系: 从聚合角度看,词组与词相同,它们具有相同的句法功能;(都是造句单位)从组合角度看,词组与词就不同,它们具有不同的成份数量。(词组大于词)(a.我 看 电影 词 , b. 我经常看 新电影 词组) 2.可以把词组分为两大类:
词组主要利用了语序的语法手段,叫作“基本词组”; 词组主要利用了虚词的语法手段,叫作“特殊词组”。 (1)基本词组:主要包括五种类型
① 主谓词组:即两个成份之间具有被说明和说明关系的词组,被说明成份是主语,说明成份是谓语。
② 动宾词组:又叫“述宾词组”。即两个成份之间具有动作和所支配事物的关系的词组。
③ 偏正词组:即两个成份之间具有修饰限制和被修饰被限制关系的词组。
a. 中心语是体词:(整个结构是体词性的)(侦探小说) b. 中心语是谓语:(整个结构是谓词性的)(坚决执行)
④ 动补词组:又叫“述补词组”。即两个成份之间具有动作行为和补充说明关系的词组, 动作成份是述语,补充成份是补语。(写完了、热得要命、抬进去)
⑤ 联合词组:即两个成份之间具有并例的或互不从属关系的词组,一般都需要用连接词连接,而且前后两个词可以互换位置而意义基本不变。(能源和交通)
(2) 特殊词组:
①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特殊词组:
a.英语的冠词词组(冠词+名词)“the house”, b.汉语的助词词组(动词+时态助词)“吃了、说过”,
c.汉语的语气词词组(谓语+语气词)“去吗、走吧”, d.汉语的方位词组(名词+方位词)“屋里、路边” ② 汉语中另外几个重要的特殊词组:
a. 介词词组:名词充当状语,(在墙上,引出出处;用毛笔,引出工具) b. 数量词组:买了三本(名量),去了三次(动量),住了三天(时量) c. “的”字词组:(相当于名词词组) 3.词组的聚合类型有两种分法
(1)一种分为“体词性词组”和“谓词性词组”。
① 体词性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对于体词的词组。(定中偏正词组名词“微型汽车”、体词性联合词组“工人农民”、相对于名词的“的”字结构“天上飞的”、数量词组“三本书”、方位词组“桌子上”等。)
② 谓词性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对于谓词的词组。(状中偏正词组动词“努力学习” 、动宾词组“擦汽车”、谓词性联合词组“讨论并通过”、主谓词组、介词词组、动补词组)
(2)另一种方位:“向心词组”和“离心词组”。
① 向心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对于词组的中心语功能的词组。(偏正词组“木头房子”“仔细看”、动宾词组、动补词组、联合词组等)
② 离心词组:指整个词语的功能不等于词组中任何成份的功能的词组。 (如:“的”字词组的功能即不等于“的”前的成份,也不等于“的”,“吃的”不等于 “吃”,也不等于“的”)
4.复杂词组的组合关系,也就是复杂词组的层次关系:
(1).把复杂词组逐层切分,一直切分到词为止(从大到小切分),或从词开始逐层组合(从小到大组合),一直到复杂词组为止的方法,就叫作“直接组成成份分析法”或“层次分析法”。 (倒树形分析法、正树形分析法) (2).不同层次的直接组成成份有三种不同的性质: ① 只是成份不是组合。(外国/学生)
② 只是组合不是成份。(北京大学有许多外国学生) ③ 既是成份又是组合。(许多外国学生)
(3).层次分析必须依据两条原则:
① 是“成结构”,即任何时候切分的两边都必须能互相组合成词组结构; ② 是“成意义”,即任何时候切分的两边都不但要有意义,而且必须是本来词组中词语的搭配意义。 多义词组、歧义词组:
发现 敌人 的 哨兵 发现 敌人 的 哨兵 偏 正 动 宾
的 字 偏 正 动 宾 的 字 (4). 练习:请按词组的聚合类型将下列词语归类:
(1)认真学习(状中偏正)(2)优美环境(定中偏正)(3)完成任务(动宾)(4)跑得很快(动补)(5)他走了(主谓)(6)买的(“的”字)(7)对他说(介词)(8)调查研究(动联合)(9)聪明活泼(形联合)(10)我和他(代联合)(11)三天(数量)(12)教室里(方位)
a. 体词性词组: (2)、(6)、(10)、(11)、(12)
b. 谓词性词组: (1)、(3)、(4)、(5)、(7)、(8)、(9) c. 向心词组: (1)、(2)、(3)、(4)、(8)、(9)、(10) d. 离心词组: (5)、(6)、(7) (数量、方位词组没有离、向心之分。) 六、 句子的聚合和句类:
1. 句子与词和词组比较,有相同的一面:即同样需要采用语类选择、语序和虚词等语法形式,体现词的类别和关系意义。又有不同的一面:即增加了语调的形式和语气的意义。 因此,句子又是最基本的表达单位。 2. 完整的主谓形式也是句子的一个必要条件。
3. 句子的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最重要的有:句型类、句式类、功能类、简繁类。
(1)句子的句类型,即句子的基本结构分类:
① 完全主谓句,即主谓词组形成的句子。句类中最主要的一类。
A.动词谓语句。 (妈妈来了)
B.名词谓语句。 (他都大学生了! 今天又星期天!) C.形容词谓语句。(今天真热!)
② 不完全主谓句:大致上说,只要能够补足缺少的成份而构成主谓句,或者说需要依赖一定的语境和上下文的补充才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就是不完全主谓句,或叫“省略句”。 (他)没有来。你看过(这本书)吗?
③ 非主谓句:而一些不具有主谓词组的结构形式但一般又不需要或不能补充成份就能全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就是“非主谓句”。 刮风了。 我的伞呢?(哪里)
独词句:非主谓句中由一个单词直接构成的句子。 (谁?好。进来!) (2)句子的句类式,即句子的变换形式分类:
① 各种语言中除完全主谓句这种基本结构形式外都有一些特殊的句子形式。 英语、汉语都有“被动句”,汉语中的“把字句”,“存在句”(墙上挂着一幅画),“话题句”(那幅画我挂墙上了)(主谓谓语句)等。
② 句子变化形式主要几种情况:a.成份移位:xy → yx 我看过这本书 → 这本书我看过 (即话题句 主谓谓语句)
b.成份删略:xy → x (~)进来 (~)休息休息吧 c.成份添加:x → xy 你去 → 你去吗?(加语气词)
d.成份替换:x → x 你去上海 → 你去不去上海 中的“去→去不去”是一种替换。 练习:
我洗完了衣服 → 我把衣服洗完了 变化形式:移位、添加。 一名保安站在门口→ 门口站着一名保安 变化形式:移位、替换 (存在句)
(3)句子的功能类,即句子的用途和语气分类:
① 陈述句。(呼应句) ② 疑问句。(反问句) ③ 祈使句。 ④ 感叹句。(口句)
(4)句子的简繁类,即句子的单句和复句分类:
① 单句:
A.复杂结构单句:就某个句子看只是一个主谓结构,但充当句子中某个成份(如主语、宾语、定语、状语、或补语等)的也是主谓结构,也就是说在这个句子中还包括从属或降级的主谓结构。 大学扩大招生 是件好事。 (主) (谓) (主)(谓)
B.复谓结构单句:就某个句子看不止一个主谓结构,其中任何一个主谓结构也不是从属或降级的主谓结构(即不能分析为主语、宾语、定语、状语或补语等)
a. 连动句: 他 骑自行车 上街。b. 兼语句: 老师鼓励 我 考大学。c. 连锁句: 你一说我就明白。(你说+我明白)
② 复句: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互不从属的主谓结构(包括省略了某些成份的主谓结构)组成,表达多个相互关联的比较完整的意义,并且中间有较小的停顿(逗号、分号等)或有特定的连接词连接,句子前后有较大的停顿(句末用句号、叹号等)的句子。 A。衡量复句的标准:
a.复句并不是复杂句的意思,而是复合句的意思。
b .有多少主谓结构或表达多少意义并不是复句最主要标准。 c.句中的停顿和关联词才是复句最主要的标准。
B.分句:结构上相对于主谓句,而意义和功能上还不完整的句子。 C.复句根据所包含的分句与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可以分成不同的小类: 联合关系复句
a. 并例关系复句: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b. 选择关系复句: 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c. 递进关系复句: 但不承认错误,还把责任推给别人。 d. 连贯关系复句: 大堤决口了,洪水进村了,房屋冲塌了。
e 主从关系复句: a. 因果, b.转折, c.条件, d.假设, e.让步(即使??也)关系复句。 练习:
你把这本书好好读一遍!
句型类:完全主谓句。 句式类:把字句。 功能类:祈使句。 简繁类:单句。
七、句子的组合和句组:(次要)
1.多重复句:如果说某个由几个句子构成的语言片断说的是关系密切的一件事,句子之间又有相互关联的连接词,末尾只有一个大的停顿(句末标点符号),那就仍然是复句,这可以 叫作“多重复句”。
2.句组:如果某个语言片断由几个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句子(包括单句和复句)构成,句中没有特定的连接词,而且中间还有多个较大停顿,那就是“句组”了
3.句组分析:即把句组看作为复杂的表达单位,即话语的单位,因此,句组分析也就叫作 “话语结构分析”。
4.例:(前句)风(主题)‖更猛了(述题);∣(后句)雪(主题)‖更大了(述题)。 语句结构分析:
① 把单句分成“主题”(主位)和“述题”(述位)两部分; 或者说单句成份相互构成话语的“主题-陈述”关系。② 把复句分成“前句”和“后句”两个部分;或者说复句成份相互构成话语的“前句-后句”关系。
5.句组中句子关系的分析,从一个角度说,是看句组中各个句子在意义上的衔接关系,以下三种意义关系是最主要的:(1)是后句主题重复前句的主题,这可用“主题1→主题2”来表示。 (句子1)风∣把地面刮干净了。
(句子2)风∣把田野刮成了斑斓的颜色。 (句子3)风∣把高粱穗子刮黄了。
(2)是后句主题紧接前句中的某个内容,即句组中主题、述题首尾相继发展,这可用“述题1→主题2”来表示:
(句子1)老把头∣终于喊响了第一声号子。
(句子2)那号子∣听起来简直像唱歌。
(句子3)众人齐声唱出的歌声∣震撼了整座大山。
(3)是后句改成另一个主题,这可用“主题1+述题1→主题2”来表示: (句子1)秋雪湖的芦根|最清凉,可以给伤员降火。
(句子2)秋雪湖的芦篾|最细韧,可以编织花纹精巧的芦席。 (句子3)秋雪湖的芦花|最洁白,比白雪还轻柔。 6. 句组中句子关系的分析,以下三类衔接形式最主要:
(1)是词语关联形式,即在句组中使用有特定关联作用的词语。(连词、副词) (2)是词语照应形式,即在句组中使用有特定照应作用的词语。(代词、同义词、时间词)
(3)是词语隐现形式,即在句组中通过省略来承接上下文。 (主语省略) (句子1)他咬牙站了起来。(句子2) 可是摔倒了。(句子3) 又站起来。 第五章 语义 第一节 语义的性质
一、语义是语言形式表达的内容:
1.“语义”: 就是语言的意义,是语言形式表达的内容。语言是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语义也就必然包含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一是思想,也就是所谓的“理性意义”,一是情感,也就是所谓的“非理性意义”。
(1)理性意义:也叫做“逻辑意义”或“指称意义”。是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在词语平面上,它是与概念(词)相联系的那一部分语义;在句子平面上,它是与判断(单句)和推理(复句)相联系的那一部分语义。理性意义是词义的基本要求。 (2)非理性意义:
1. 是说话人的主观情感、态度以及语体风格等方面的内容。它一般总是附着在特定的理性意义之上。
例:“调皮”一般以为是坏的,但如果是出自父母之口就是活泼、可爱的意思。
正在阅读:
华师语言学05-18
大学生活规划3000字参考04-05
高中语文鲁人版(08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山水神韵》精品专题课后练习(含答案考点及解析)11-30
PLC应用 备课06-30
杭州考研网:2016杭州考研报名02-08
南京工艺新产品填补国内空白05-20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语言学
- 华师
- 财务分析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
- 钳工理论复习题
- 山东省公路水运工程工地试验室管理实施细则2010年11号
- 江苏省百校2018届高三12月大联考物理试题 含答案
- 公司销售合同
- 提质增效zh会议主持词-优秀word范文(7页)
- 土壤肥力等级区分
- 派出所警察先进事迹材料
- 工程项目监理交底
- (第三十四期)浙江广电象山影视基地二期(后勤服务区)EPC总承包项
- 课改理论之争
- 2016年酒店年终工作总结 精品
- 公司职代会整套文件资料
- 互联网金融毕业论文
- 运用竞争情报提高企业竞争力
- 柜组主任(业务部分)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说课稿1 - 图文
- 2015年上半年 程序员 上午卷和下午卷 试题和详细答案
- 公司党委工作总结及工作意见
- 组织公平感对HRM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