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调查

更新时间:2024-06-09 09:2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调查

管理学院 11级人力资源管理(2)班 段正华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我国青壮年外出打工的越来也多,许多孩子都交给老人或亲戚照顾,社会上便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成为很大的问题。作者结合调查所得及自身体会,从留守儿童的概念、产生背景、生活状况等诸多方面来解析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并就此提出了一些策略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 生活现状 策略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我国青壮年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许多孩子多交给老人或亲戚照顾,社会上便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全国妇联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留守儿童已达5000多万人,并呈继续上升的趋势而且他们的地生活状况是反映他们成长的一面镜子。由于近年来留守儿童身上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打架、偷盗等犯罪行为,他们的问题是社会关注的,因而他们的生活状况也是社会需要了解的。 【一】、留守儿童的概念

所谓“留守儿童”,就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主要包括处于幼儿园,小学和中学阶段的年龄为13—16周岁的未成年人。 【二】留守儿童产生的背景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口的大规模流动的背景下出现的。据共青团中央的统计,全国约有5800万留守儿童,占农村的20%,这一比例在四川、重庆、安徽、云南等劳务输出更高一些,达到50%甚至70%。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制度性和结构性变革,在社会转型和制度转型的过程中,工业化、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农村耕地面积减少,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依靠进城务工提高家庭经济收入,由于我国现行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及城乡生活成本的差异影响了农民工在城市正常的居住生活。因此,大多数农民工为实现脱贫致富而被迫放弃对孩子的监护,并使其子女留在来家,因而,许多“留守儿童”产生了。

农村留守儿童的结构和分布(按年龄划分各组所占全部农村留守儿童比例为):

表(1)

按年龄和留守人不同的划分及所占比例为:

表(2)

【三】案例分析

沙庄村留守儿童生活调查

从2012年1月16日至2012年2月18日,笔者以多种方式到新沙村委会进行数据的查询、已访问的形式到新沙村委会所辖的沙庄村进行走访调查。在此期

间 笔者真切的感受到“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的不理想,以及“留守儿童”存在的诸多问题。具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沙庄村是国家贫困县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的所辖区域,它是一个海拔1837米,国土面积7万平方公里,距县城70公里的小村庄。全村共有74户人家,311人,耕地面积155.41亩(水田58亩,旱地97.41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0.4997亩;村内有回、汉两种主体民族,其中汉族、回族分别占总人口的96%和4%。2011年全村人均年收入为2970元。通过调查,有留守儿童68人,其中父母均常年在外务工儿童32人。

(二)留守儿童生活状况及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把孩子都交给老人或亲戚照顾。但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临时监护人对于留守儿童也要求不高因而他们的学习、生活、道德等方面出现了一些令人值得思考的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并提出合理建议以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1)、学习状况

在所调查的68人中,学生有52人,其中有98%的人成绩都不是很里想,仅有2%的同学在班上学习优异者中有一席之地且有获奖的经历。

分析:?、打工父母对子女的期待值过低。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几率不高,导致对孩子的期望不高,缺乏硬性的约束,将孩子定位为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把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在家放牛等浅薄的认识上。?、临时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太少,家庭教育薄弱。临时监护人处于老年阶段且大多数都是文盲,不但不能在学习上给留守儿童辅助,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50岁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就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和农活,根本无时间和精力关注孩子的学习。即使关注也只是不同的在道德层面上而不是素质文化层面上。?、多数留守儿童在校期间学习精力不集中,学习自觉性不强、行为习惯差再者大部分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课余时间只是玩耍、看电视,有的甚至迷上电子游戏,因此对于家庭作业就随便草草完事。?、在学校,因为“升学棒”“成绩优异”的影响,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对学习成绩差而有扰乱纪律的学生是最“讨厌”的。有的老师不是用恰当的方式去引导孩子,让他们学习提高行为变好而是用体罚或开除的方式来让孩子后

悔。

(2)、生活状况

在所调查的儿童中,他们的生活水平并不高。每吨菜肴差不多都是洋芋与青、白苦菜等自家园中的常见菜蔬,荤腥并不是每顿都有,也不是一星期一次而差不多十一个月吃一回。有的孩子则说:“吃肉只有等到爸爸妈妈回家的时候”。

分析:?、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基本上不会汇钱回家。一般情况,在外务工人员要离开家前都会留些钱给家中的老人与孩子,然而也只不过是几百块钱而已根本不够孩子的日常开支。?、外出务工人员大部分都没有太多文化,对于存储、汇钱他们大部分都不会,在别人看起来简单的事,但他们就是不愿意学;再者即使打算寄钱回家一是怕老人留给自己不给孩子花,二是怕孩子乱花助长他们的坏习惯。?、家中的老人大部分都没有经济来源况且都过惯了艰苦节约的日子,即便有钱也舍不得花。 (3)、安全状况

虽然沙庄村只有60多名留守儿童但他们的安全仍需关注。在所调查的留守儿童中差不多60%的儿童说自己曾被高年级的人或同龄人欺负过,而有部分留守儿童说自己的邻居也曾看不起自己而被欺负。同时,“留守儿童”大部分都处于心理发展和 生长发育阶段,人生价值观尚未形成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差,容易染社会不良风气,出现打架等不良行为。在所调查的留守儿童中上四年级以上的男生都承认自己打过架也有受伤情况,甚至有一部分女生坦言自己家也有打架经历。因此,“留守儿童”的安全存在较大隐患。

分析:?、从学校方面来说,老师对留守儿童关注太少,在所调查的同学中都说老师没有主动找过他们谈话除非有事。并且大部分同学都不希望老师找自己谈话,自己也不会主动找老师谈心。因此,这样学校、老师就不能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动向特别是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监管力度较轻,且没有能力去顾及孩子的安全。因而大部分留守儿童都会长时间不在家早出晚归,干自己认为正确、有趣的事。由于没有形成“怕”的意识,所以会做出一些偷盗事件、打架事件等令人痛心的与这个年龄不符的行为。?、在农村有一些读完小学就在家闲着成为为各村存在的“游手”,他们不务正业专门做一些小偷小摸、打架破坏等让人痛恨的事。由于小学生价值观尚未形成易被他们感染,有的则被他们威逼去学校收“保护费”。所以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需要关注。 (4)性格

在留守儿童的调查中发现,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性格都偏内向、自卑、悲观、孤僻同时爽朗中略带有无赖的影子。在同村人的介绍中得知村中的留守儿童大部分存在逆反心理严重、霸道蛮横,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性格。

分析:?、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奔波,从事的多是体力活或小生意,收入为微薄,生活艰苦,劳动强度高,空闲时间少,因而回家频率低,与留守子女联系较少,对子女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而青少年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性格内向、自卑孤僻等。?、临时监护人放纵、溺爱儿童的比例与其家长相比要高很多。因为临时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外出的父母则管不够,舍不得管,留守儿童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性、霸道蛮横等极端性格。?、在学校大部分老师都只关注学生的的学习成绩而不注重其性格与其他因素,更不用说观察同学或找同学谈话。因而这样相对于留守而言的“一线管理”就失去其时鲜价值,同时也加重了临时监护人的负担,更助长了留守儿童不良习性的发展。 (5)、思想道德与法纪观念

留守儿童大多数在主观上那种强烈的遵守社会公德意识与其行为的表达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他们经常比谁敢做坏事而且坏的程度深,而不是比做好事,遵守道德礼仪。调查中问及“在食堂买饭是否排队”时,有80%的人回答“不排”,回答“你对在课桌上乱涂乱画的看法”时高达80%的认为“很普遍”,当问及“是否经常说脏话”时,有82%的人说“这是正常的事”

法律知识缺乏,法纪观念低。当问及“是否打过架”时,79%的男同学回答打过,而关于“在学校是否翻爬过围墙”的回答,则有39%的人是做过的。

由上所述虽然留守儿童的社会公德及法纪观念有待加强,但他们也有让人竖大拇指的地方。

?、具有较强独立生活能力。大部分留守儿童都会自己做饭、自己洗衣服,有时还帮家里干农活。

?、具有较强抗挫折能力。留守儿童除了自己要应对学习压力及学习上的困难,同时还要应对生活与心理上的压力。

?、具良好传统的孝顺观念。虽然留守儿童的年龄并不大,但他们都尽自己的力去帮助年老体衰的爷爷奶奶干活,同时对待在外务工而辛苦劳累的父母也深表理解与关心。

分析:?、家庭教育失控。亲情缺失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现

实因素。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可能导致留守儿童家庭环境恶化,家庭成员之间亲密度降低,容易使儿童产生不良人格心理。父母与孩子沟通的途径非常有限,难以有效的引导子女良好道德养成,身边监护人又疏于管教,因此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学校教育力度欠缺。农村地区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多数教师是大专或高中学历,且年轻教师缺乏。有些教师缺乏为人师表的意识,难以对学生起表率作用。如有的教师随地吐痰,在教室抽烟、说脏话,有的仪表不整,举止粗俗。在“升学棒”的指挥下,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突出,教师对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与其家庭沟通和配合方面存在困难,大部分老师对那些学习较差的留守儿童关注太少,更不会关注留守儿童思想和道德发展。

?、社会教育脱节。随着现代媒体的迅速发展,信息环境变得日益开放,一些书籍、杂志、网络等大众媒体及影视文学作品中渗透着大量的暴力、颓废、色情和其他低级不健康的内容。这些信息对人生观还未形成的未成年必造成冲击。

农村较差的生活环境、文化环境和治安等不利于留守儿童的道德良好发展。如黑网吧、游戏厅及其他违法娱乐场所往往成为留守儿童随时光顾的地方,容易使他们进行不良的社会交往,沾染坏习惯,甚至违法乱纪。

?、留守儿童是非辨别能力弱。一方面,留守儿童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留守儿童阅历和经验的缺乏,难以辨别是非和真善美。另一方面,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由于长期得不到家庭的有效监护,自我散漫,习惯于不受拘束,因而不利于良好行为道德的培养。 (三)、对策及建议

针对上述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最需要解决的是监护薄弱、安全无太多保障、社会道德素质较低等众多问题,原因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留守儿童问题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不应只是外出务工人员自己去解决而应由全社会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环境和空间。 一、家庭方面

(1)、父母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应尽量减少外出务工时间或者留下一方在家抚养教育子女。

(2)、在外务工的家长要掌握妥当的沟通途径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沟通时间应定期不可隔太长,沟通的内容要丰富,不能只谈学习成绩,如生活状况、交友等,使沟通方式多样化。

(3)、外出务工的夫妻有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带上随自己打工读书生活。要正确教育和引导孩子,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

(4)、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外出务工的父母及临时监护人,应尽量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环境,促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同时外出务工的父母应加强与临时监护人、学校、班主任等的联系,随时了解留守儿童的情况,并起监护作用。 二、学校方面

(1)、做好在校学生的普查记录。各中小学在新学期学生报到时将父母外出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进行登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记录“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和临时监护人的情况,准确掌握他们的信息,为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与管理打下基础。

(2)、在中小学校普及实行教职工或学生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使留守儿童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同时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和与留守学生谈心制度;学校开设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的父母知道班主任、校长等老师的电话,加强学校、家长、孩子之间的联系。

(3)、在学校设立“关注留守儿童办公室”,把“关注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如何关心教育好留守学生。 (4)、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我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多鼓励留守学生,让他们踊跃报名,积极参与,帮助他们培养开朗个性,改正不良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5)、开设心理咨询室,定期为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及时发现问题。尤其是班主任要经常与学生交流及时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6)、学校应做好寄宿学生的管理。学校应尽量为学生提供干净、有序、文明的住宿环境,加强宿舍特别是有留守学生宿舍的关注,让他们感到集体、学校、老师的温暖。

(7)、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应改变只关注成绩为主的教育理念,把孩子的综合素质与学习有机结合,多关注学生特别是留守学生整体素质,每个老师都应有“不论学习好与坏,只要有好素质就是好学生”的理念。

(8)、学校应开展普法教育课程。在各中小学一个月或两个月进行一次法律常识的教育,提高师生的法律意识,特别是留守学生,这样可以减少他们犯错、犯罪几率。

(9)、加强联系。学校应定期召开座谈会加强与孩子父母或临时监护人的联系,介绍孩子成长情况,让他们了解孩子,从而更好的引导和教育孩子。 三、政府及社会各方

(1)、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改变城乡二元体系的户籍及制度的缺陷,为留守儿童进城就学提供良好条件,保证农民子女与城市居民的子女在经济、政治等方面同等待遇。

(2)、增加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要建立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合理配置资源,教育部门要改变过去对学校教育教学的评价机制,真正重视学校的道德教育,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智育和德育得到健康发展。

(3)、要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宣传引导作用,引起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问题的关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途径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家庭保护、社会保护、学校保护等内容和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问题根源。从而让大家特别是外出务工父母关注自己的“留守孩子”。 (4)、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大力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彻底清除给青少年造成精神污染的各类垃圾,如黑网吧等。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气,让留守儿童在优美的环境中受熏陶。

(5)、镇、村两级要逐步探索帮助留守儿童的新思路。做好留守儿童的登记普查,在镇、村设立关爱农民工留守子女的办事机构,定期对留守家庭了解孩子情况。 (6)、妇联和共青团等群团组织适时招募和培养志愿者深入农村为留守儿童服务。

(7)、民政部门要对贫困家庭的留守儿童给予社会救济,加大入学补助。 (8)、公安部门要预防打击侵害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法犯罪活动,特别是地方派出所要适时掌握与重视关于留守儿童权益的活动。

(9)、卫生部要确保农村留守儿童享有的的基本医疗服务。如果可能的话在学校对学生进行每学期的身体测试,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

(10)、有实力的企业应尽一份社会责任,企业家应有一颗奉献的心,关注贫困地区、关注留守儿童、弱势群体,关注他们的生活尽量去帮助他们,同时也提升了自己。

(11)、身为大学身的我们要有奉献精神,利用课余时间去关注留守儿童,帮助他们解决力所能及的事;如果可能的话利用空余时间到贫困地区去支教,不仅传授他们知识同时也提升自己,让他们树立“知识就是力量”的认识。

【四】、结束语

在经过30多天的走访调查中我深刻的看到了“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并且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让人担忧的。但解决这一问题并不是哪一方的事,而是全社会的事,而且只要大家同心协力,也只有大家同心协力才能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一片蔚蓝的天空。同时也衷心的感谢沙庄村的68名小学生的配合,新沙村委会及村委会主任的倾力支持。是他们的帮助才使我完成该报告。 参考文献:

[1].叶敬忠 .关注留守儿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张艳萍.农村“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5(3) [3].王开玉.不一样的童年——中国农民工子女调查报告[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4]王晓莹.加强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建设的思考[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1o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