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经济生活知识整理

更新时间:2023-11-29 09:2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考点1 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提示:商品VS劳动产品

(1)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的东西,都不是商品。

(2)商品必须用于交换(即买卖),自己正在消费和无偿供他人使用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1)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2)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的特有属性) ......

提示:商品的质量、功能、性能、品牌等是指其使用价值,商品的成本是指其价值。

考点2 货币的概念、本质

1.概念: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考点3 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1)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 (2)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2.流通手段:

(1)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叫流通手段。

(2)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

用公式表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商品(或服务)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量

或服务量与价格水平的乘积)/ 货币流通次数

提示:1. 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由货币的本质所决定。

2. 不是所有的商品交换都能称之为商品流通

3. 流通手段不同于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4.从关键词来看,价值尺度多用“标价”、“价格”等词汇;流通手段多用“购买”、“买卖”、“现场交易”等词汇。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考点4 信用卡的功能

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和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提示:信用卡作为电子货币的一种,其本质不是一般等价物。信用卡不可以任意透支,不可以随意申领,不可以在任何地点使用,不是绝对安全。

考点5 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1.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例。如果100单位的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提示:

1.外币不一定都是外汇,只有可自由兑换的外币才是外汇。外汇不等于外币,外汇不仅包含外币,还包括:以外币形式支付的支票、汇票、股票、债券等。

2.做题时,先判断某种货币的币值变化情况,再判断其汇率变化情况。作为兑换双方的两种货币,同一种货币的汇率与币值变化方向一致,不同货币的汇率与币值变化方向相反。

考点6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1.正确认识货币: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2.正确获取金钱:对待金钱,要取之有道。用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 3.正确使用金钱: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要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于做最有意义的事,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考点1 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1.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等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2.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提示: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但不决定价格。

考点2 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提示:

“优质优价”并不意味着价格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而是从一般意义上看,质量高的商品耗费了更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1)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商品生产者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生产商品所用的个别劳动时间,使其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考点3 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

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提示:

1. (1)价格为什么上下波动?因为供求影响价格。

(2)价格波动为什么不违背等价交换原则? ①价格始终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②从较长的时间来看,商品的价格总的来说仍然与价值相符合。

2.正确理解等价交换:

(1)等价,是指价值量相等。货币产生以前,等价交换要求交换的商品的价值量相等;货币产生以后,等价交换要求价格和价值相符。

(2)等价交换是从商品交换的总过程来讲的,并非指任何时候、任何交换场合都相等,也不是指等价交换的次数多于不等价交换的次数,而是在一段时间内,商品价格的平均数来说与价值相符合。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考点4 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即消费需求)的影响:

(1)商品本身价格变动影响消费者对其需求量的变动。

①一般表现: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②两种情形: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大。 (2)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两种情形>。

①对替代品需求量影响: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其替代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则减少。 ②对互补品需求量影响: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其互补品需求量减少;反之则增加。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即企业)的影响:

(1)调节产量。某种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反之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就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提示: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考点1 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

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制约,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量就越大,反之,则下降。

(2)居民的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水平,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如果人们对未来收入有非常乐观的预期,那么预支未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反之,预期未来有减少收入或者失业的风险时,人们就会节制当前的消费,以备不时之需。

(3)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考点2 消费的类型 划分标准 1 交易方式的不同 2 3 1 消费目的的不同 2 3 消费类型 钱货两清的消费 贷款消费 租赁消费 生存资料消费 发展资料消费 享受资料消费 备注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不改变所有权,获得使用权 解决温饱问题(最基本消费) 提高个人素质 愉悦身心,享受生活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考点3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在家庭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

提示:恩格尔系数降低并不意味着家庭用于食品支出的总量在降低。

考点4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我们做理性的消费者,就要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既要反对超前消费,也要反对过于紧缩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要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我们应该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

提示:

1.科学消费观是消费者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消费也就是花钱,因此要与金钱观联系起来。

2.贷款消费不一定违背适度消费原则。

3.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并不是抑制消费、不消费,而是要求消费与自身收入、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不铺张浪费。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考点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讲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过程才算最终完成;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总之,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提示:(1)消费反作用于生产,不能认为消费决定生产。

(2)“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与“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是不同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1j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