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事记上卷的神话特征

更新时间:2024-07-08 15:2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古事記》“上卷”的神話特徵

內容摘要:《古事記》神話、傳說的形成,大體經過三個階段。其中有宇宙生成和演變的神話。認為宇宙是以“天”與“地”這兩大空間領域為存在形式的。從人類認識史看,這些神話實際是人們哲學宇宙觀思維的萌芽。 關鍵字:古事記 神話 形成 特徵

《古事記》的上卷,即是講神代的部分,“神代卷”又稱“本辭”,主要收集了早先流傳的神話傳說,是極富文學價值的作品。 也可以說是日本史冊中所紀述的最有系統的民族神話。

《古事記》一開始就記載了神創造天地的神話。相傳天地是由男神伊奘諾和女神伊奘冉創造的,他倆本是兄妹。有一天,他們站在天國的浮橋上,向下面的深淵探望,互相探查在浮橋之下有沒有國土。於是他們用一把寶石做的矛向下伸去,發現有海,他們把矛提起,水就從矛尖上滴下去,凝結後變成一個島,叫“磤馭盧島”。兩神來到島上,在此成了親。然後伊奘冉生出了島嶼、海洋、河流和草木,隨後他們又生下天照大神(太陽女神)。天照美麗動人,她被父母送上天梯,住進了天國,她用自己的光輝普照大地。他們又生了第二個孩子取名“月讀尊”,即月神,他雖不如太陽神美麗,但他被送上天國做太陽神的配偶,但月神爬上天梯後,就遭到太陽神的辱罵,於是他倆各自分開,形成日與夜。他們又生下第三個孩子,風神,取名“須佐之男尊”,他雖勇悍,但桀傲不馴,後被天神派去管理黑夜,由於他認為天神分公不平,就哭鬧不止,還在神殿拉屎,讓眾人喪命,天神將他逐出天國,放逐陰間。他後在下界斬殺了八頭巨蛇,成為為民除害的英雄,伊奘冉最後生下火神,取名“迦具土神”,生下這孩子,伊奘冉就重病不起,不久便命歸黃泉。伊奘諾常常思念妻子,就去黃泉見了她,回來後,他在淡路島上建了一座房子,

1

從此過著隱居的生活。這個故事生動反映了古代日本民族對世界起源、人類產生的理解,他們把萬物賦予了神性,這表現了原始初民對自然疑惑,又渴望認識自然的熱切心情。除了這段神話,《古事記》中還有三輪山神子誕生的故事、太陽托胎卵生的故事、動物的故事、迦具土神死後化為山林的故事等,都十分有趣。

這些神話傳說中反映了日本民族英雄的鬥爭事蹟,頌揚了日本傳統的武士道精神。那麼這些神話傳說是怎麼來的?又有哪些特徵呢? 形成:

據日本學者從比較神話學、民俗學、歷史學等多方面的研究,普遍認為《古事記》神話、傳說的形成,大體經過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三世紀以前的原始自然神話。自然神話是與原始農耕文化相聯系的。這時的人們崇拜內在於自然物和自然現象的力量,認為在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山河湖海以及各種動植物的背後都存在可畏的精靈。以後這些精靈被特定氏族供奉便成為“神”。這時的神充滿自然崇拜和萬物有靈色彩而缺少超越性。與人們的社會地位平等相對應,神的地位也是平等的。《古事記》保留了一部分這類神話。如“天之岩戶”傳說講八百萬眾神齊集於天安河原,共同商議如何誘出天照大神和處罰速須佐之男命。這八百萬眾神便是地位平等的。另如,“五穀的起源”傳說中,速須佐之男命殺掉大氣津比賣神,而“被殺的神身上長出一些東西,頭上生蠶,兩眼生稻種,兩耳生粟,鼻孔生小豆,陰部生麥,肛門生大豆。”類似的五穀發生神話在東南亞地區的原始農耕階段也曾存在。當然,這一階段的神話主要是口頭傳承,在《古事記》中並不多。 第二階段是三世紀至五世紀末的儀禮神話。這時的日本已出現祭政一致國家,王或氏族貴族既是政治上的統治者,又是祭祖農耕神、地方神和氏族神等各

2

種祭儀的司祭者。中國正史《三國志·魏志·倭人傳》說三世紀初日本列島上的邪馬臺國女王卑彌呼“事鬼道,能惑眾”,即是生動寫照。這些政治上的統治者為說明自己作為神人媒介的司祭者和氏族首長權威的來由,編組了一些神話。《古事記》的“天之岩戶”傳說對占卜和祭儀的描繪,以及“三輪山”傳說中的神人結婚故事等,大約是這一階段的產物。《古事記》中的一些英雄傳說,如速須佐之男命和大國主神傳說,也可能是在這一階段開始形成的。不過,速須佐之男命和大國主神的形象,有別於希臘神話中的阿加美農,頗有父家長的色彩,實際是當時氏族首腦的昇華。這一階段的神話已經具有政治意義。

第三階段是六世紀至《古事記》成書時的政治神話。這時的天皇朝廷已不僅是大和地方的王權,其統治已遍及日本全國。然而,豪族仍擁有很大勢力。這一階段形成的神話、傳說是《古事記》的主要內容,其核心是王權神話,也包含各地方豪族說明自己來源於某種或與皇室關係的神話、傳說。前述的《帝紀》和《本辭》即是這一階段的產物。由於天皇朝廷和豪族勢力的消長變化,他們都按各自的需要對《帝紀》和《本辭》進行刪改。到天武天皇時,已痛感有必要對作為“邦家之經緯,王化之鴻基”的《帝紀》和《本辭》下一番“削偽定實”的功夫。最後見諸《古事記》的神話、傳說和皇室系譜等,則系根據國家的政策和政治思想,經過了多次選擇、取捨、統一和潤色而成。《古事記》雖是上述三個階段神話、傳說的重疊,但已不是它們的原形。 《古事記》是分別在三個階段形成的神話、傳說的堆積,是多層面的。其思想也是多元的,既有神話、傳說形成時的思想;有日本民族固有的思想,也有外來思想;有被壓迫階級的思想,也有皇室和豪族的思想。

3

特徵:

在世界各民族的神話中,大都有宇宙生成和演變的神話。從人類認識史看,這些神話實際是人們哲學宇宙觀思維的萌芽。《古事記》中也有這類神話。 《古事記》序文開頭有這樣一段,“夫混元既凝,氣象未效,無名無為,誰知其形。然乾坤初分,參神作造化之首,陰陽斯開,二靈為群品之祖。”意思是說,混沌的元氣己經凝集,但沒有形質,不可名狀,自然運行,誰能知道它的形狀。但是,在天地剛剛分開的時候,有三位神(即天之禦中主神、高禦產巢日神、神產巢日神)是造化的開始,於是陰陽開始運行,兩位神靈(即伊邪那岐神、伊邪那美神)成為萬物之祖。

序文這段話實際是對正文開頭部分的概括。開頭的“五尊特別天神”部分說:“天地形成之初,高天原上誕生的神,名號是:天之禦中主神,其次是高禦產巢日神,再其次是神產巢日神。這三尊神都是獨神,而且隱形不現。”天之禦中主神的語義是位於天之中央的主宰神,在《古事記》神話中只出現這一次,而且沒有男女性別,隱形不現。有的日本學者認為這個神象徵宇宙空間的中心和時間的始源。其次兩個神也是沒有性別而隱形不現的神,而他們名字中的“產巢”,在日語中有“生成”的意思,因而被認為是象徵生成原理的神。序文把這三個神說成是“造化之首”。在以下的“神世七代”部分中陸續誕生的神,有國之常立神和豐雲野神,被認為是國土和大地的神化;其次誕生的雙神,男性的宇比邇神被認為是泥土的神化,女性的妹須比智邇神是沙土的神化;其次男性的角棧神和女性的妹活棧神是木樁的神化,其次的意富鬥能地神和妹大鬥乃辨神是住所的神化;……最後的伊邪那岐神和伊邪那美神則婚媾誕生了日本國土和高天原諸神及萬物,因而被認為是“群品之祖”。 《古事記》的神話、傳說中實質至上神是太陽神天照大神,而不是最初的三

4

尊特別天神(天之禦中主神、高禦產巢日神、神產巢日神)。因為天之禦中主神僅在開頭出現一次,高禦產巢日神和神產巢日神也只是偶爾出現,他們是與《古事記》神話系統相游離的。天照大神以下諸神大都具有人的感情和優缺點,是人格神,是原始宗教的祖先神,而那些特別天神則既無性別,又表現了對人的超越性,完全可以把特別天神視為象徵由混沌向秩序進化原理的神,是比天照大神為中心的祖先神神話系統更高水準的思維的產物。

《古事記》神話中的眾神可分為兩大類,即“天津神” (高天原上的神)和“國津神” (地上的神),這也表明《古事記》認為宇宙是以“天”與“地”這兩大空間領域為存在形式的。

《古事記》也使用了陰陽這對範疇,序文說,“陰陽斯開,二靈為萬品之祖”。不過,它又把抽象的、具有普遍性的陰陽這對哲學範疇,還原為更具直觀性與個別性的兩種性別的神,即男性的伊邪那岐神和女性的伊邪那美神,把他們說成是“萬物之祖”。正文還以很大篇幅具體描繪了二神交媾的過程,以及如何生育了日本國土和諸神。其中講到這兩位神先圍繞“天之禦柱”旋轉,男性的伊邪那岐神是向左轉,女性的伊邪那美神則向右轉,二神相遇遂交媾。此外,《古事記》象徵宇宙元初狀態和生成原理的特別天神,都是“獨神”,無性別,而象徵具體事物的神卻大都成雙成對,也是陰陽相交化育萬物思想的屈折反映。《古事記》以男女性別相當陰陽範疇,將“陰陽斯開”的抽象原則與“二靈為萬品之祖”的具體描述相結合,用以說明宇宙萬物的生成,表現了當時日本人對哲學抽象的理解力的局限。 參考資料

[1] 《古事記》譯本;

[2] 《日本神話論》,平凡社一九七0年版;

5

[3] 《日本神話》,岩波書店一九七0年版;

[4] 《日本神話的比較研究》,法政大學出版局一九七四年版; [5] 《稻作的神話》;

[6] 《古代日本人的宇宙觀》,海鳴社一九八一年版。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1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