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心理学》复习资料

更新时间:2024-03-10 12:0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实用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判断、选择题内容复习点

1、构造心理学是心理学的第一个学派,出现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冯特。 2、20世纪初,美国出现一个影响巨大的学派——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华生。 3、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测验法、实验法和访谈法等。 4、注意的基本特征:指向性和集中性。 5、知觉的基本特征: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 6、PQ4R法:预习、提问、阅读、思考、回忆、复习。 7、思维的主要特点:①间接性和概括性;②思维和语言有密切关系。 8、创造性思包含: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9、发散思维三个特性: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10、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指向性、调节与维持功能。 11、情绪情感的构成: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外部行为。 12、人格的特征: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复杂性、功能性。 13、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和马斯洛。 14、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思想。

15、首先系统研究道德判断问题的心理学家皮亚杰。 16、职业指导的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经济功能。

17、精神分析心理学:奥地利精神医学家弗洛伊德在1896年所创立。精神分析论不但是现代心理学中影响最大的理论之一,而且也是20世纪影响人类文化最大的理论之一。他的理论极为复杂,摘其要者有如下三端:人格动力、人格发展、人格结构。

18、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为德国的魏特墨、考夫卡和苛勒。格式塔,源于德语词汇Gestalt,意思是作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而感知到的一组感觉,又称“完形心理学”。由魏特墨1912年在法兰克福大学创立。完形心理学强调:知觉经验虽得自外在刺激,各个刺激可能是分离零散的,可人们由之所得知觉却是有组织的,并且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魏特墨的实验:似动现象。

19、注意的稳定性:也称为注意的持久性,它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是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20、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是对人类记忆和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他根据遗忘和时间的关系绘制了一条曲线,被人们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它表明记忆的保存量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21、激情: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

22、多见效应:仅仅多次见到一个人就会增加对这个人的喜欢。

23、社会困境:指的是对于个体短期有益的选择,最终会导致全体受害的情境。 24、恐惧症:是对一些非常具体的东西在并无危险的情景下的极度强烈的恐惧。

25、印刻:是指生物体在生命早期的敏感阶段对最先看到的活动的生物体产生的依附现象。

26、职业价值:个人因其身心的需要,在家庭、同伴、师长以及职业团体的影响下,会逐渐形成他对于与工作直接相关的物质报酬、地位以及自我发展目标的一个总的看法,即职业价值观,它是个人从事职业活动的指针。

27、结构化面试:这是一种标准化的面试形式。招聘者向应聘者提问的内容、范围、顺序甚至用语都是事先严格设定好的。

二、名词解释

1、知觉的整体性:当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在不完备的情况下,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刺激进行加工处理,使自己的知觉仍保持完备,并把刺激物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的特性。

2、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

3、迁移:是指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和解决问题产生影响。

4、创造性思维:是指对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了创造性的重新组合,并在头脑中产生了不同以往的新思想、新产品。 5、原型启发:是指从事物的相似或类比中看到或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

6、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标准,对人的思想、行为作出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第 1 页 共 5 页

7、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会努力去克服困难,尽力达到目标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8、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为成功完成活动所必须的心理特性。

9、五大人格:人格研究者们在人格描述模式上达成了比较一致的共识,提出了人格五因素模式,即:情绪稳定性、外向性、开放性、随和性、谨慎性。这五种人格特质也被称为“五大人格”。

10、自我:是人格的核心成份,它是在个体发展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是个体对自己各方面的意识,是人们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建构自己、发展自己的关键成分。

11、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12、环境孤独:一个人本来有着一种很满意的朋友关系或爱情关系,而由于某种原因使环境发生了改变或进入了一种新的环境,就会体会到孤独,这种孤独就叫做环境孤独。

13、去个体化现象:当一个人与群体在一起时,会失去对自己的控制,作出当个体独自一人时不会作出的反社会行为,甚至暴力行为,这就是去个体化现象。

14、群体的结构:当一群人聚在一起时,他们并不总是保持最初的样子。这个群体会形成某种行为方式,对任务进行分工,群体成员各自扮演不同的解色。这些行为方式和任务的分工就叫作群体的结构。

15、边缘人格障碍:指表现在很多方面不稳定的人格障碍,这些方面包括情绪、人际关系和自我形象。

16、A型行为:有一种特殊的行为和情感方式,它的特点是总是处于进攻状态,希望在尽量少的时间内取得越来越多的成绩,总是处于同别人竞争的状态。

17、应激:应激有三种不同的含义:第一种,应激是指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第二种,应激指的是一种主观反映。第三种,应激也可能是人体对需要或伤害侵入的一种生理反应。

18、代沟:代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代沟是指两代人在思想方法、行为方式、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狭义的代沟是指父母与子女两代人的差异与互不理解。 19、亲社会行为:是一种自觉的以帮助他人为目的的行为。

二、简答题

1、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流派? 答:心理学自1879年以来,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以下七种流派:①构造心理学;②机能心理学;③格式塔心理学;④行为主义心理学;⑤精神分析心理学;⑥人本主义心理学;⑦认知心理学。 2、说明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答: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感觉和知觉既有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

区别:①从感觉和知觉的生理机制来看,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而知觉则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②由感觉到知觉,其间要经历一个主观选择的过程,同时,人的态度和需要也会使知觉具有一定的倾向性;③感觉和知觉是两种不同的心理过程。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而知觉则是纯粹的心理活动。

联系:感觉和知觉都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反映,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则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没有对事物个别属性反映的感觉,就不可能有反映事物整体的知觉。因此,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基础。 3、现代心理学是如何界定学习的? 答:学习现象极为复杂,既涉及学习者的内部过程,又涉及外部影响,既有学习内容问题又有方式问题等等。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学习进行不同的分类:①根据学习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②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一般可以将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与社会规范学习三大类; 4、遗忘的原因是什么? 答:通常认为遗忘主要是由以下两种原因造成的:

① 消退因素。持消退观点的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导致最后消退的结果。

② 干扰因素。干扰现象有两种,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前摄抑制是指先前的学习或记忆对后继学习材料的记忆的干扰;倒摄抑制是指后继的学习与记忆对先前学习材料的记忆的干扰。 5、思维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思维的主要特点有:

① 间接性和概括性。思维不是直接的,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思维的概括性特征表现为从

第 2 页 共 5 页

大量个别的现象中概括出一般的东西;

② 思维和语言有密切关系。思维是与语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思维的间接、概括的反映活动,是凭借语言实现的。但是,语言不是思维的惟一工具。人不仅可以用语言来思维,而且可以用其它符号系统和表象来思维。 6、有意想象包括哪些类型? 答:有意想象包括以下两种类型:

① 再造想象。是指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等的提示,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② 创造想象。是指一个人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运用自己以往的积累的表象。 7、成就动机有哪些特征? 答:成就动机有以下特征:①具有挑战性与创造性;②具有坚定信念;③正确的归因方式。 8、情绪有哪些基本形式? 答:人类具有四种基本的情绪: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

快乐是一种追求并达到目的时所产生的满足体验; 愤怒是由于受到干扰而使人不能达到目标时所产生的体验; 恐惧是企图摆脱、逃避某种危险情景时所产生的体验;

悲哀是在失去心爱的对象或愿望破灭、理想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体验。 9、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发展水平的差异。分为超常者、智能低常; ② 表现早晚的差异。 ③ 结构与类型的差异;

④ 性别差异。包括数学能力的性别差异、言语能力的性别差异、空间能力的性别差异。 10、简述性格结构的特征。 答:性格结构分为态度、意志、情绪和理智四个大方面,它们的特征如下:

① 态度特征。人们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事物有各自不同的态度,这些态度上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为人处世上;

② 意志特征:是一种设定行为目标,自觉地调节自己,努力克服困难,达到目标的心理品质; ③ 情绪特征: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一种主观体验,每个人都有稳定而独特的情绪活动方式; ④ 理智特征:这是在人们的认知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人风格。 11、简述人格的结构。 答:人格的结构包括以下成分:①知——情——意系统,即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②心理状态系统;③人格动力系统;④心理特征系统;⑤自我调控系统。 12、人际吸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人际吸引的基本原则有:

① 联结。是条件反射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说我们喜欢那些与好的经历有关的人,而不喜欢与不好的经历有关的人; ② 强化。是学习理论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喜欢那些有不同方式奖励的人;

③ 社会交换。根据社会交换理论,当认为同另一个人交往的利大于弊时,就会喜欢那个人。 13、领导会对群体产生哪些影响? 答:不同类型的领导对群体的影响也不同:

① 对情绪的影响:民主领导的小组成员更友好、更放松一些。在专制型领导的小组里,气氛较紧张。小组成员之间存在着敌意,攻击性行也较多。小组成员与整个小组的联系也比较弱;

② 对工作的影响。专制型领导的小组成员的工作要依靠领导的监督。当领导不在时,他们的工作就停止了。而民主型领导的小组则继续工作。

14、如何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答: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主要可以采取下面几种方法:

① 角色扮演法。是一种使人暂时置身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人们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原有角色的理解,从而更有效地履行自己角色的心理技术;

第 3 页 共 5 页

② 移情训练法。是一种提高儿童善于体察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感,从而产生共鸣的方法; ③ 榜样示范法;④ 认知冲突法;⑤ 行为练习法。 15、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答:心理健康的标准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①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②有朋友,而且能够友好相处;③对学习或者工作能够专心,有热情;④对现实生活持有积极的态度,能够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作出适当的反应; 16、根据行为主义的理论,引起心理障碍的原因是什么? 答:根据行为主义的理论,引起心理障碍的原因都可以在环境中找到,这些原因包括某种强化经历、物质或精神的过度缺乏或过度满足、粗暴的惩罚等。还有不充分的正强化或是对不良行为的强化也是问题行为的产生的原因。 17、试述引起应激的心理社会因素的心理过程。 答:引起应激的心理社会因素有四个突出的心理过程:①需要适应变的环境;②由于无力取得渴望的目标或行为而产生的挫折感;③超负荷,过分的刺激或要求;④刺激不够,表现为无聊或孤独感。 18、简述儿童的社会化理论。 答:儿童社会化理论包括以下三个理论:

⑴ 社会学习理论。包括以下几个观点:①儿童行为的起源。包含直接学习过程、模仿过程、强化过程;②自我与社会学习。

⑵ 认知发展理论。主要体现在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等人关于儿童认知发展和性别认知发展的论述中。

⑶ 正常成熟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等提出的。他们认为,人的社会化并不是由单纯的社会规范、社会压力等外部力量影响而形成的,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形成过程。 19、职业选择的原则有哪些? 答:职业选择的原则包括:

① 现实性原则。即首先考虑可行性,将自己的期望与社会的现实需要结合起来; ② 兴趣原则。在考虑社会需要的前提下,适当兼顾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志愿; ③ 胜任原则。即应考虑自己是否符合工作对从业人员的要求; ④ 扬长避短原则。即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特长; ⑤ 发展原则。即考虑这个职业的发展前景。 20、职业指导有哪些功能? 答:职业指导作为一种正式的社会活动,对社会、教育、个人均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教育功能、社会功能、经济功能三大功能。

三、论述题

1、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答: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① 重视发展发散思维。重视发展发散思维对培养创造性思维有重要作用。

② 丰富想象力,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只有发展想象,特别是创造想象,创造性思维才能较好地得到发展。 ③ 利用原型启发。利用原型启发发展创造性思维,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使他们善于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发现事物的相似性,在不同学科间建立起横向的联系。其次要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广泛接触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各方面的新成就。

④ 培养创造性的人格品质。社会要进步需要创造性思维,它是创造活动紧密相连的。没有创造活动,就没有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基础,任何具有创造性价值的思想或观念也就无从产生。 2、在人类生活中情绪情感有哪些重要功能? 答:① 情绪情感的动机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情绪情感具有激励作用。情绪情感被视为动机的指标。

② 情绪情感的调控功能。情绪情感对于人们的认知过程具有影响作用,既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作用。 ③ 情绪情感的健康功能。积极而正常的情绪体验是保持心理平衡与身体健康的条件。 ④ 情绪情感的信号功能。表情作用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它被视为人际关系建立的妞带。 3、试述能力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答:能力是顺利完成活动所必备的心理条件。

第 4 页 共 5 页

① 遗传素质。能力发展依赖于一定的自然基础——遗传素质。遗传因素对智力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作用。 ② 环境和教育。主要有产前环境、营养状况、早期经验、早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实践活动六方面的因素。 ③ 主观努力。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人的主观努力,离不开人的自觉能动性。能力的发展还依赖于自我分析与评价的能力。 4、人格是怎样形成的? 答:人格是在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下逐渐发展形成的。

① 生物遗传因素: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人格发展过程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会影响人格的发展方向及难易。

②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后天形成的一些人格特征;社会文化因素决定了人格的共同性特征,它使同一社会的人在人格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③ 家庭环境因素:家庭是社会文化的媒介,它对人格具有强大的塑造力;父母的教养方式的恰当性,会直接决定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自己的人格,并有意无意地影响会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形成家庭中的“社会遗传性”。

④ 早期童年经验:人格发展确受童年经验影响,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儿童向健康人格发展,但二者并非一一对应;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作用,它与其它因素共同来决定人格;早期经验是否对人格造成永久性影响因人而异。

⑤ 自然地理因素:对人格不起决定性影响作用,更多地表现为一时性影响;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人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点。

5、试论自我与健康人格的关系。 答:自我是人格的核心部分,是健康人格的重要保障。塑造健康人格必须先认识自我。

① 认识自我,这是健康人格塑造的第一步。自我认知的途径有四:在与别人比较中了解自己;从别人的态度中了解自己;藉个人成就来了解自己;与自己比较中了解自己。

② 悦纳自我,就是要摒弃自卑。要客观地分析不足,要以平和之心对待自己,要保持乐观的心态。

③ 延伸自我,就是向外部世界开放。要关心他人,关注社会,真挚、坦诚而有度地开放自己,达到与人心灵的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④ 创造自我,就是要改善自己、塑造自己,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创造自我,就要建立获取成功的信念,在奋斗过程中具毅力有恒心;要建立适当的抱负水平,既具有适度把握,又具有一定冒险性;要不断变革自我的期望,以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

6、代沟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应当如何对待代沟? 答:① 社会文化变迁。代沟主要是由社会文化因素造成的。社会环境塑造了不同价值观念的两代人。

② 心理吸纳程度。年长的人其价值观已经成型固定,新兴的价值观念可以融入其较为稳固的价值体系,但很难彻底改变它;

对待代沟的方法:代沟虽然不能弥合或变窄,但对孩子的成长有其积极的一面,代沟是活力的表现,是社会兴旺的标志。保持孩子一定的独立,但并不意味着对他们的一切都不管不问,任其自由发展。方法有两种:其一,互相尊重,加强理解;其二,全面、客观地看问题。

第 5 页 共 5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1c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