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矿山生产技术规程 总
更新时间:2024-01-21 06:2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有色金属矿山生产技术规程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
一九九零年三月
1
关于颁发
<<有色金属矿山生产技术规程》的通知
(90)中色计字第0256号
各地区公司,有关省、自治区冶金厅(局、公司)、有色公司,有关直属企业:
为促进我国有色金属矿山的发展,提高矿山的管理水平,在洽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使矿山生产技木管理工作有所遵循,现将《有色金属矿山生产技术规程》颁发给你们,自一九九O年八月一日起执行。
《有色金属矿山生产技术规程》总结了我国有色金属矿山建国四十年来的经验,凝聚了我国有色金属矿山老一辈专家的心血,不仅是矿山生产技术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培养年青一代矿山工作者必读的教材。各单位要组织织矿山工程技术人员、各级矿山管理干部及有关职工,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望在执行中往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提出修改意见考,,供下决修订时参考。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 一九九O年三月三十日
2
前言
建国四十年来,我国有色金属矿山有了飞速的发展,生产技 术也有很大的进步。一九五二年原东北有色金属管理局颁发的 《采矿规程》和《选矿规程》已不能适应当前有色金属矿山生产 技术发展和管理的需要。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有色金属矿山的发 展,提高矿山的管理水平,.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使矿山生产 技术工作有所遵循,总公司于一九八七年六月十五日以(87)中 色生采字第85号文发出“关于重新制定《有色金属矿山生产技术 规程》的通知”,成立了以费子文总经理为主任委员的《规程知 起草委员会,负责《规程》编写的组织领导及最终审定工作。起 草委员会下设《规程》起章办公室,挂靠在长沙矿山研究院,2负 责《规程》的具体编写工作。
本《规程》编写的指导思想是:从我国有色金属矿山的实际情况出发,体现改革开放精神和技术进步,符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规和规程,使矿山生产技术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规程》编写工作,是在原有规程的基础上,把建国以来各矿山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给、补充。为此,制定了统一的编写提纲;邀请了具有多年矿山生产实践经验的老同志参加编写,在工作方法上采取个人编写与集体讨论相结合,进行了反复审查和征求意见。
本《规程》的起草工作,组织了以生产矿山为主体的38个单位的52名专家参加。分别由姚必鸿、杨甫、陈本仁、杨源伦和郭春林、
3
刘凯寿、游明辉、刘钮、徐本琪和邓海珠担任各部分(篇)的编写负责人。先后召开了25次审查(内审、初.审、.二审和三审)会,两次总编会,有生产矿山、管理部门、科研、设计和高等院校的近400名专家参加过审查会。因此,《有色金属矿由生产技术规程》凝聚了我国有色金属矿山老一辈专家的心血,是编写与参审人员集体智慧的结晶。
本《规程》包括地质、测量、采矿、选矿以及设备、电气和生产技术管理方面的内容,共八篇、93章、255节、2243条,约25万字。它是从近百万字的初稿经多次审查、修改、浓缩、加工而成的。终审稿经总公司审定,批准后,由《规程》起草办公室组织印刷和内部发行。
本《规程》内容涉及面广,技术政策性强。由于我们是第一次组织编写,经验不足,水平有很,缺点、错误难免,请各单位贯彻执行中,发现问题及时批评指正,以便今后进一步修订。,
本《规程》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各有关单位领导、工程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参加编写工作的同志们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规程》起草办公室 一九九O年三月
4
目录
前言 ............................................................................................................................... 3 第一篇 总 论 ......................................................................................................... 15 第一章 总 则 .................................................................................................... 15 第二章 矿山技术政策 ............................................................................................ 16 第三章 矿山企业的建设及竣工投产 .................................................................... 18 第四章 工业卫生和环境保护 ................................................................................ 19 第五章 职工培训 .................................................................................................... 20 第二篇 矿山地质 ....................................................................................................... 22 第六章 总 则 .................................................................................................... 22 第七章 矿山勘探 .................................................................................................... 23 第一节 矿山勘探工作的划分及其栗求............................................................. 23 第二节 设计编制与审批..................................................................................... 25 第三节 勘探手段与工程布置............................................................................. 27 第四节 施工技术管理......................................................................................... 28 第八章 地质编录 .................................................................................................... 29 第一节 原始地质编录......................................................................................... 29 第二节 地质综合资料编制................................................................................. 34 第三节 编录质量要求......................................................................................... 34 第四节 地质资料................................................................................................. 36 第九章 取样化验 .................................................................................................... 38 第一节 取样......................................................................................................... 38 第二节 样品加工................................................................................................. 41 第三节 化验......................................................................................................... 41 第四节 副样保管................................................................................................. 46 第十章 矿产储量计算 ............................................................................................ 46 第一节 工业指标................................................................................................. 46 第二节 储量分类和分级..................................................................................... 47 第三节 矿体连接和矿块圈定............................................................................. 48 第四节 参数测定和计算..................................................................................... 49 第五节 储量计算方法......................................................................................... 50 第十一章 地质监督和矿产资源保护..................................................................... 52 第一节 监督范围................................................................................................. 52 第二节 监督职权................................................................................................. 53 第十二章 矿山地质综合研究................................................................................. 53 第一节 目的与要求............................................................................................. 53
5
第三节 机械开采............................................................................................... 308 第四节 采砂船开采........................................................................................... 308 第五节 残矿回采............................................................................................... 313 第六十四章 运输 ................................................................................................... 314 第一节 自流水力运输....................................................................................... 314 第二节 加压水力运输....................................................................................... 315 第三节 机械运输............................................................................................... 316 第六十五章 供水、排水与防洪 ........................................................................... 316 第一节 供水....................................................................................................... 316 第二节 节排水与防洪....................................................................................... 317 第六十六章 辅助作业 ........................................................................................... 319 第一节 爆破松动土岩....................................................................................... 319 第二节 水力松动土岩....................................................................................... 319 第三节 废石清理及排放................................................................................... 320 第六十七章 砂矿洗选 ........................................................................................... 321 第一节 洗选工艺............................................................................................... 321 第二节 洗选作业............................................................................................... 321 第三节 洗选设备............................................................................................... 322 第四节 尾矿排放与回水利用........................................................................... 322 第六十八章 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 ....................................................................... 323 第七篇 选矿 ............................................................................................................. 325 第六十九章 总则 ................................................................................................... 325 第七十章 投产前的准备....................................................................................... 326 第一节 选矿厂竣工验收................................................................................... 326 第二节 材料、药剂准备................................................................................... 326 第三节 技术准备............................................................................................... 326 第七十一章 原矿管理 ........................................................................................... 327 第一节 一般规定............................................................................................... 327 第二节 原矿性质考察....................................................................................... 328 第七十二章 选矿准备作业 ................................................................................... 328 第一节 破碎筛分............................................................................................... 328 第二节 洗矿脱泥............................................................................................... 329 第三节 磨矿分级............................................................................................... 330 第七十三章 预选作业 ........................................................................................... 330 第一节 手选....................................................................................................... 330 第二节 光电拣选............................................................................................... 331 第三节 重介质选矿........................................................................................... 332 第七十四章 选别作业 ........................................................................................... 333 第一节 浮选....................................................................................................... 333
11
第二节 重选....................................................................................................... 335 第三节 磁选....................................................................................................... 336 第四节 电选....................................................................................................... 336 第五节 联合选矿及其他................................................................................... 337 第七十五章 脱水作业与精矿管理 ....................................................................... 338 第一节 脱水作业............................................................................................... 338 第二节 精矿管理............................................................................................... 338 第七十六章 尾矿管理 ........................................................................................... 339 第一节 一般规定............................................................................................... 339 第二节 基本职责............................................................................................... 340 第三节 尾矿浓缩与输送管理........................................................................... 341 第四节 尾矿库管理........................................................................................... 342 第七十七章 工艺技术管理 ................................................................................... 343 第一节 原始记录管理....................................................................................... 343 第二节 流程管理............................................................................................... 344 第三节 操作管理............................................................................................... 345 第四节 试验研究............................................................................................... 346 第五节 技术改造............................................................................................... 346 第七十八章 电气设施 ........................................................................................... 347 第一节 一般规定............................................................................................... 347 第二节 线路....................................................................................................... 348 第三节 变压器、电机和电器........................................................................... 349 第四节 照明....................................................................................................... 350 第五节 电气安全............................................................................................... 351 第七十九章 技术检验 ........................................................................................... 352 第一节 一般规定............................................................................................... 352 第二节 生产过程技术检验............................................................................... 353 第三节 原矿与产品质量检查........................................................................... 353 第四节 计量管理............................................................................................... 354 第八十章 金属平衡............................................................................................... 354 第一节 一般规定............................................................................................... 354 第二节 管理职责............................................................................................... 355 第三节 金属平衡报表编制............................................................................... 355 第八十一章 质量管理 ........................................................................................... 357 第八十二章 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 ....................................................................... 358 第一节 一般规定............................................................................................... 358 第二节 安全环保............................................................................................... 358 第八篇 生产技术管理 ............................................................................................. 360 第八十三章 采掘(剥)技术计划管理 ................................................................... 360 第一节 一般规定............................................................................................... 360
12
第二节 采掘(剥)技术计划的主要内容........................................................... 361 第三节 采掘(剥)技术计划的编制和审批....................................................... 362 第四节 采掘(剥)技术计划的实施................................................................... 362 第八十四章 采掘(剥)设计管理 ........................................................................... 363 第一节 一般规定............................................................................................... 363 第二节 设计阶段和分类................................................................................... 364 第三节 设计审批与修改................................................................................... 365 第四节 设计文件的一般要求........................................................................... 365 第五节 设计服务............................................................................................... 366 第八十五章 矿产储量管理 ................................................................................... 366 第一节 地质储量管理....................................................................................... 366 第二节 生产矿量管理....................................................................................... 367 第三节 储量报销............................................................................................... 368 第四节 矿山闭坑............................................................................................... 369 第八十六章 采场技术管理 ................................................................................... 371 第一节 一般规定............................................................................................... 371 第二节 采场单体设计....................................................................................... 372 第三节 出矿管理............................................................................................... 373 第四节 采场验收............................................................................................... 373 第八十七章 矿石损失与贫化管理 ....................................................................... 374 第一节 一般规定............................................................................................... 374 第二节 矿石提失与贫化管理........................................................................... 374 第三节 矿石损失与贫化计算原则................................................................... 376 第四节 矿石损失率与贫化率计算方法........................................................... 377 第八十八章 设备管理 ........................................................................................... 382 第一节 一般规定............................................................................................... 382 第二节 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383 第三节 设备润滑............................................................................................... 384 第四节 设备检修............................................................................................... 384 第五节 设备的改造更新................................................................................... 385 第六节 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 386 第七节 设备事故管理....................................................................................... 386 第八十九章 能源管理 ........................................................................................... 387 第一节 一般规定............................................................................................... 387 第二节 管理机构............................................................................................... 387 第三节 能源管理............................................................................................... 388 第九十章 材料管理............................................................................................... 389 第九十一章 生产调度管理 ................................................................................... 390 第九十二章 矿山更新改造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 390 第一节 一般规定............................................................................................... 390 第二节 资金来源和使用范围........................................................................... 391
13
第三节 项目的申报和审批............................................................................... 392 第四节 计划管理............................................................................................... 393 第五节 施工管理............................................................................................... 393 第九十三章 技术档案管理 ................................................................................... 394
14
第一篇 总 论
第一章 总 则
1.0.1 为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正确进行采选作业,创造安全、高效的生产条件,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生产的持续发展,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有色金属的需求,特制定《有色金属矿山生产技术规程》(以下简称本《规程》)。
1.0.2 有色金属企、事业单位,在矿山地质勘探、设计、施工和生产工作中,各级主管部门在布置、检查和监督矿山生产工作中,均应遵守本《规程》。
1.0.3 矿山企业的建设和生产,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的有关规定。
1.0.4 矿山必须加强地质工作,搞好生产勘探和地质勘探,提高储量级别和扩大储量,为矿床开拓、采矿设计、采掘(剥)技术计划和组织生产提供可靠依据。
1.0.5 矿山企业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的方针,认真贯彻执行《矿山安全条例》、《矿山安全监察条例》、《冶金矿山安全规程》等国家劳动、安全、环保于卫生法规。
1.0.6 必须认真贯彻执行矿山技木政策,切实做好生产衔接,及时剥离和开拓新永平,及时延深井筒,进行阶段开拓和采准,以保证矿床开采的正常持续进行。
1.0.7 矿山应超前研究矿右的类型、物质组成、各种有用矿物含
15
量,并做好选矿试验研究工作,为合理制定选矿工艺流程提供依据。 1.0.8 矿山建设和生产,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监督制度,搞好全面质量管理。 1.0.9 矿山企业必须依靠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原材料、能洱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1.0.10 矿山维简费是维持矿山简单再生产所必须的专项资金,应按有关规定专款专用,合理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1.0.11 矿山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要防止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短期行为。对违反矿山技术政策犷造成资源严重损失和破坏矿山正常的持续生产,一应追究矿山领导人的责任。
1.0.12 矿山应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推广前应做好可行性研究,避免盲目性。
1.0.13 本《规程》自一九九零年八月一日起实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以前颁发的技术文件与本《规程》矛盾者,以本《规程》为准,本《规程》与国家法规有抵触者,以国家法规为准。 1.0.14 本《规程》的解释、修订权属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 (以下简称总公司)
第二章 矿山技术政策
2.0.1 矿山资源应遵循综合勘探、综合评价、综合开发、综合利用的原则,选择合理的采选工艺,加强资源保护,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16
2.0.2 矿山必须坚持采掘(剥)并举,掘进(剥离)先行,干线超前和工程配套,处理好当前生产和长远发展的关系,保特合理的采掘(剥)比例、采充比例。
2.0.3 矿山应根据矿床地质条件、生产规模、采矿方法、采矿强度和采掘(剥)周期,制定出合理的生产矿量保有标准,报主管部门备案。
2.0.4 矿床开来应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遵循贫富、大小、厚薄、难易矿体兼采的原则,确保充分回收资源,使矿山在整个服务年限内均能保持较好的经济效益。
2.0.5 矿山必须选择合理的开来顺序,并保持阶段均匀下降 2.0.6 矿山采掘(剥)作业应合理集中,实行强化开采。地下矿山应尽量减少同时作业的阶段数目,一般不应超过5个,回采作阶段一般不超过3个。
2.0.7 优先建设浅、近、易、富、建设条件好的矿山。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露天开采。在有条件的露天应推广陡帮一开采。 2.0.8 大型矿区应实行全面规划,可分期建设,分期投产,缩短建设周期,提高投资效果,控制性工程应提前施工,保证分期顺利过渡。
2.0.9 矿山应因地初宜,选择合理的采矿方法提高采场生产能力,降低矿石损失、贫化。
2.0.10 生产矿山应坚持矿房和矿路比例回采的原则,及时处理采空区。闭坑前除留作利用的空区外,必须将其余空区处理完毕,免
17
留后患。
2.0.11 选矿厂应推行多碎少磨,预选抛废。
2.0.12 矿山(坑口)的资源己经t探清,在全部回采结束前2年,按要求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请闭坑(矿)报告,获得批准后方可闭坑。
第三章 矿山企业的建设及竣工投产
3.0.1 矿山企业的建设必须有主管部门正式批准的设计,矿山设计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3.0.2 中型以上矿山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应按基本建设程序和验收管理办法管理,在投产前要作好维产准备。
3.0.3 新建、改建或扩建矿山,建成姆产前应按隶属关系由主管部门_负责组织验收季员会(小组)进行验收。 3.0.4 竣工验收的依据: 1. 批淮的设计文件; 2. 施工图和设备技术资料;
3. 国家或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基建矿山竣工验收标准和规定; 4. 引进项目的合同及国外提供的设计文件、规范、标准等。 3.0.5 竣工验收的标准:
1. 生产和辅助设施已按设计要求建完,工艺系统完备,并能满尾生产要求,安全、环境保护、消防、工业卫生等设施达到设计要求; 2. 采选工艺设备安装配套,经负荷联动试季,选犷厂能生产出
18
设计规定的合格产品;
3. 采矿方法经过试采,生产工艺过关,安全有保障,能达到设计要求的采场生产能力;
4. 生产矿量达到设计保有标准; 5. 生活福利设施能适应投产需要。
3.0.6 竣工验收由验收委员会(小组)成员对矿山采掘(剥)工程、建筑物、构筑物和所安装的设备等逐项进行检查。
3.0.7 矿山竣工验收前;施工单位(包括自建工程单位)应将所有工程建设文件,设计文件,施工、安装、隐蔽工程记录和工程质量评价资料、竣工图等整理立卷,与验收文件一并移交矿山归档。 3.0.8 矿山竣工后,应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生产,并解决试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产。
第四章 工业卫生和环境保护
4.0.1 矿山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有计划地逐步治理和除尘、毒、噪声和放射性等危害。
4.0.2 新建、改建和扩建矿山,建设单位、设计和施工部门都必须严格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 J36 - 79)做到工业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4.0.3 矿山应积极开展职业病防治,防止或减少职业病产生,保护职工健康。
4.0.4 矿山对排出的废石、.尾砂,应尽可能综合利用,变废为
19
宝,暂不利用的,应堆置在安全可靠的废右场或尾矿库。
4.0.5 矿山设计和建设时应当少占耕地,采取复土造田,污水净化循环使用戈防尘消烟等环境保护措施。
为防止矿山基建施工过程电的污水污染农田和河流,化工程应在基建初期优先建设。
4.0.6 采矿作业破坏的耕地,应复土造田,所破坏的非工业用地也应尽力恢复,绿化造林,保护自然环境。
复土造田应纳入矿山设计。复土造田时,应根据生产发展规划编制具体规划,分期实施时应按有关规定编制施工设计,严格按技术要求实施。
4.0.7 矿山应按有关规定开展坏境监测工作。井下、露天采场、废石场、选矿厂及尾矿库等的工业废水,未达到工业卫标准,均不得自由排放。
第五章 职工培训
5.0.1 矿山企业应设置教育培训机构,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专业技术培训和安全技术教育。
5.0.2 新工人入矿或原有工人转换工种,必须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先进行专门的技术业务学习、安全教育和实际操作训练,通过理论与实钱考核合格后,方能土岗或转岗工作。
新工艺或新设备投入生产前要编制一技术操作规程,岗位人员经过专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20
5.0.3 矿山企业应按岗位职务的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岗位职务培训,全面提高职工素质。
5.0.4 岗位职务培训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本着面向生产,“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把一切从业人员培养成各自岗位上合格的当班人,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服务
5.0.5 矿山主管部门应组织矿山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知识更新,创造条件保证他们参加迸修学习、考察、技术交流和学术会议,不断用新技术、新知识和新理论武装技术人员,
5.0.6 矿山企业应办好科协、技协、学会等各种学术团体,结合矿山生产建设和技术改造的需要,经常开展学木活动,提高职工的科学技术水平。
21
第二篇
第六章 总 则
矿山地质
6.0.1 矿山地质是为保证和发展矿山生产所进行的一切地质工作的总称。矿床从转入地质勘探开始到矿山设计、基建、生产直到矿山闭坑等不同阶段的各项地质工作,均属于矿山地质工作范畴. 6.0.2 矿山必须建立与生产相适应的地质机构、配备是够的人员和仪器、设备,以保证完成矿山地质工作任务。
6.0.3 矿山地质部门应根据矿床的成矿条件,有计划地对矿区边部、深部和外围班行找矿勘探、不断增加矿山保有储量;加强矿区生产勘探,提高对已知矿件的勘提程度,提供生产所需的工业矿量。 6.0.4 矿山地质部门应做好日常地质编录、取样等基础工作,一不断补充完善矿山地质资料、为采掘(剥)生产提供正确地质依据。 6.0.5 矿山地质部门应参与矿山设计与基建的地质工作,以及矿山生产建设规划、矿山采掘(剥)技术计划和工程设计的编制与审查。 6.0.6 矿山地质部门应定期计算并分析地质储量和生产矿量的保有储量,对矿产资源的合理开采、综合利用和采掘工程质量进行监督,以及矿石损失、贫化管理。
6.0.7 矿山地质部门应研究和推广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提高矿山地质工作水平,促进矿山地质工作现代化。
22
第七章 矿山勘探
第一节
矿山勘探工作的划分及其栗求
7.1.1 矿山勘探按工作目的和范围划分为地质勘探、基建勘探和生产勘探三类。
7.1.2 矿山地质勘探是对经过详查阶段,证实具有工业价值并拟近期开采利用的矿床进行的勘探工作,或为已建矿山扩大生产能力而进行的矿区找矿勘探工作。一般按全国矿产资源储量委员会制定的有关规范,探求各级储量,依据的地质勘探报告。其主要要求是:
1. 围绕生产矿区开展地质勘探,查清矿床分布范围,寻找盲矿体,矿山的近期和长远发尾规划提供依据;
2. 对前阶段地质工作未达到工业储量控制程度的矿体、矿段进行详细勘探或补充勘探,求取工业储量,为矿山的扩建或延伸开拓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3. 进一步查明矿体中的有用伴生矿产,探明其性质、分布和质量,作出工业利用评价,为矿山制定产品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4. 结合矿山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查清矿床(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对矿床开采的影响,作出技术分析和评价; 5. 进一步开展矿床成矿地质研究,总结矿山地质勘探工作方法和经验,指导矿区地质勘探工作。
7.1.3 矿山基建勘探是在新建或扩建阶段出现下列问题时所进行的勘探工作。
23
1. B级储量在数量和质量上不能满足开采设计的要求或未分布在首采地段;
2. 首采地段内的平行小矿体(特别是上盘)或主矿体上端边界不清;
3. 须分采分选的各矿石类型界限及其数量未予探明; 4. 须分采的氧化矿界限不清;
5. 基建范围内规模较大的断层、破碎带、岩脉的分布及其破坏程度尚未查清;
6. 较大矿体的边界未能圈定。
7.1.4 矿山生产勘探是为保证矿山均衡正常生产、提高矿床勘探程度、增加工业储量和为深入研究矿床(体)地质特征所进行的探矿工作。其主要内容是:
1. 采用一定的探矿手段或利用部分生产工程,正确圈定矿体边界;
2. 进一步查明矿产质量及矿石类型、品级的分布,准确圈定矿体的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必要时圈定出富矿带和贫矿带; 3. 按阶段(台阶)、矿块重新计算矿石储量,提高储量级别; 4. 详细查清近期开采地段的矿球水京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以及矿石加工技术条件,
5. 寻找在地质勘探时漏掉的存在于主矿体上下盘或边部、分枝、平行再现等盲矿或小矿体;
6. 深化矿床地质综合研究,总结成矿规律,指导找矿勘探工作。
24
第二节 设计编制与审批
7.2.1 矿山勘探设计编制应遵循下列原则:
1. 矿山生全过程政行探采结合。地质勘探所获得的资料要满足新建,改建或扩建工作的需要,基建勘探所获得的资料应满足矿山投产前生产的需要多生产勘探所获得的资料要满足开拓、采准、回采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要求。
2. 根据矿山不同勘探和生产阶段及不同采矿方法对地质资料的要求,地质工作的侧重点应区别对待。
3. 在已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以成矿规律为指导,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的探矿手段,推广新技木、新方法,选择投资少、见效快而又可靠的方案。
7.2.2 矿山勘探设计编制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设计说明书
(1) 设计的依据和任务,包括根据国家下达的任务、矿山发展规划、采掘(剥)计划、采矿方法等要求所决定的勘探任务一、范围、方向等;
(2) 矿区勘探工作简介,包括已在矿区勘探工作单位、工作范围、完成的主要工作量、主要成果和结论等;
(3) 矿床地质概况,包括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地质的矿床地质特征等;
(4) 勘探工程的布置和勘探手段的选择,包括工程布置形式,工程间距、手段的选择及其根据等;
25
(5) 勘探工作量及其费用,包括探矿工程种类、取样化验等的工作量及其费用;
(6)勘探工程的施工顺序及探采结合的安排;
(7)预期地质效果,包括预期获得的各级储量以及升级储量的数量;
(8)预期技术效果和尚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9)工程施工管理要求及安全施工注意事项。 2. 设计图件
设计图件应根据最新的地质资料进行编制,图件的比例尺视矿床(矿体)规模大小而定,一般为1:200~1:5000。主要图件有:矿区或矿床地质地形图,阶段(台阶)或地段地质平面图,地质剖面图,矿体纵投影图。
3. 设计表格
主要包括勘探设计工程量总表,勘探工程设计明细表,工程施工顺序表,.预期储量表及工程费用表等。
7.2.3 矿山勘探设计的审批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地质勘探与基建勘探设计由矿山及其所属或承担任务的 地质队共同编制,一报土级主管部门审批;
2. 生产勘探设计一般随同矿山年度采掘(剥)技术计划一起 编制,报上级主管部们审批;
3. 单项勘探工程设计由本单位总工程师审批;
26
4. 重大工程的设计修改需报原批准单位审批;一般设计修 改由本单位总工程师审批,并报原批准单位备案。
第三节
勘探手段与工程布置
7.3.1赋存的地质条件、勘探工作的不同阶段以及矿床开采方式,正确选用钻探、坑探、槽探、浅井、物化探等勘探手段。在保证勘探工程技术效果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勘探手段的经济合理性,一最大限度地发挥勘探工程的投资效果。
7.3.2 勘探工程的布置应遵循下列原则:
1. 工程布置应由已知到未知由中心到边缘,由疏到密,由浅入深;
2. 从矿床地质条件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手段和工程间距,对主矿体的端部、顶底盘边界和地质构造复杂部位应适当加密控制;
3. 勘探工程在空间上要尽量保持上下对应,构成完整的剖面系统,并尽可能垂直矿体或矿化带总的平均走向;
4. 勘探工程要尽可能与矿山采掘工程布局相适应,不同开采方式和采矿方法对地质资料精度的不同要求,应区别对待;
5. 实行“探采结合”探矿坑道尽量与开拓采准工程布置相适应,在不能利用采掘工程代替探矿工程时,应尽且采用坑内钻探,以减少坑道的掘进量,保证探矿工程适当超前;
27
6. 工程布置要考虑施工方便。
7.3.3 勘探工程的布置应根据矿床的产状、形态特征、地形变化特点等,采用勘探线、勘探网,或水平勘探等形式。
7.3.4 勘探工程的间距应根据矿床地质的复杂程度、探矿手段和工程种类、预期探明储量级别的要求及采矿方法等,应用类比法、探采资料对比法、稀空法或统计计算法等进行研究,提出适合本矿区的勘探工程间距方案,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 7.3.5 确定勘探工程间距应遵循下列原则:
1. 根据矿床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要求不漏掉有工业价值的矿体;
2. 保证相邻剖面所获得的地质资料可以互相联系与对比,矿体连接无多解性;
3. 主要矿体与次要矿体、浅部与深部、重点探矿地段与外围概略了解地段的工程间距应区别对待; 4. 密切结合矿山实际,探采结合。 第四节
施工技术管理
7.4.1 矿山地质部门必须切实贯彻执行有关规定,加强探矿工程施工的地质技术管理工作,确保土程质量。
7.4.2 所有探矿工程必须按批准的该计施土。施工前设计人员应向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
7.4.3 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加强质量管理,地质人员应
28
及时收集、整理地质资料,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7.4.4 探矿工程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钻探
(1) 钻孔岩芯采取率不得低于65%,矿芯按可采层计算,分层采取率不得低于75%;
(2) 钻孔倾角允许弯曲每百米垂直孔不得超过2°,斜孔不得超过3°,随孔深递增计算;
(3) 钻孔方位角允许偏差,由地质与钻探部门根据孔深、地层条件和矿班类型等具体确定;
(4) 孔深误差不得超过1 %;
(5) 岩芯保管、简易水文观测及各项原始记录应符合常规要求。 2. 坑探质量验收标准同本《规程》表19一8。 3. 槽(井)探工程至少要深入基岩0.3米。
第八章 地质编录
第一节
原始地质编录
8.1.1 矿山原始地质编录是矿山综合地质编录和进行综合地质研究的依据,是重要的基础工作。矿山必须建立统一的编录方法、格式和标准。
8.1.2 原始地质编录包括图表、文字、标本和照片四类。 1. 图表资料:各种素描图、登记簿、记录簿、表格、图解以及其他有关的图表。
29
2. 文字描述: 野外手册、日志以及对于不能描绘成图的地质特点和细节问题的文字描述。
3. 标本: 矿石、岩石、矿物、化石、构造、围岩蚀变、地层等方面的典型标本,薄片、光片、重砂、岩芯、岩粉、试样以及模型。 4. 照片:特殊地质现象的照片资料。
8.1.3 浅井、砂钻的原始编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根据地质情况的复杂程度,浅井编录采用四壁一底或一壁一底展开图进行素描,井底素描在无特殊地质现象时可省略; 2. 砂钻采用柱状图和文字记述进行编录, 重点测量第四纪松散层的粘土和砂石含量,记述碎屑物成分、含量、颜色、结构、 粒度、形状、粘结性等特征,并确定其成因类型和时代。 8.1.4 实测剖面的原始编录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实测剖面应垂直主要矿体(层)、地层或构造线;
2. 地质观测点的密度和布置,视填图的比例尺和矿床地质条件复杂程度而定。地质观测点、含矿层、矿岩露头、主要构造线、岩层分界线,应用仪器测绘在图上;
3. 地质图上的测点、矿体、构造等应进行编号,多层矿体按顺序编号;
4. 对已确定的地质资料应及时用实线着墨上色,带有推断性的资料,用虚线表示。经过一定阶段后应将野外地质图转绘到室内清图上。
8.1.5 露天采场原始编录应符合下列规定:
30
1. 按爆区或台阶进行采场工作面地质编录,多品级矿石类型组成的厚大矿体,作垂直纵投影及平面图,对于缓倾斜矿体作工作面的水平投影及剖面图;为硐室爆破所开挖的坑道、硐室也要进行编录; 2. 岩溶、断裂位置,陷落区,矿体(层)、主要层位界线,矿体(层)产状和取样位置均应实测绘于图上。
8.1.6 地下井巷工程原始地质编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老峒编录:对形状复杂、分布不规则的老峒可以分段、分层进行素描,其素描图展开形式同坑道素描,但用真方位表示。老峒穿脉素描一壁一顶,沿脉可作顶板素描,或间隔一定的距离作理想工作面图;老峒编录资料,必须附索引及老峒分布图。
2. 水平巷道编录:矿体或构造复杂时采用内压法三面展开,穿脉工程作工1/100素描图,石门、运输巷道等远离矿体的坑道可作1/200素描图。有特殊意义的地质现象作1/20~1/50的专用素描图。 由于坑道顶、壁凸凹不平,编录时均按坑道设计规格采用产状投影法素描。
3. 竖井(包括天井、盲井)编录:按工程性质不同,编录应有所侧重,一般只作有矿脉和取样的一壁素描图,地质现象复杂或有特殊意义的地质现象作四壁展开素描图,按固定的方位角,顺时针方向展开。圆井素描应绘出表示正北的方向线和作往状剖面图,大型竖井还要作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
4. 斜井素描:斜井素描展开方法同水平坑道,编录时要标明斜井坡度和方向,按斜距实际长度素描。
31
8.1.7 地下采场原始编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场素描图必须根据固定测量点或引点控制进行现场编录。每个采场应有采场登记簿和综合表。
2. 采场编录工作由地测人员共同完成,一般素描采场上采工作面。采场素描重点是测量产状,圈定矿体与围岩的界线、断裂构造、取样位置等。崩落法采场在爆破前应全面编录,并根据炮孔岩粉纪录,重新修改剖面,为装药爆破提供依据。
3. 采场中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方应作特征素描图。 8.1.8 钻孔原始地质编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钻孔采用柱状图格式进行编录;
2. 编录前应将岩芯与原始记录进行校对,对有关数据(包括孔号、孔口坐标标、设计方位及倾角,钻孔孔径、开停工日期,孔深丈量,钻孔弯曲测量,偏曲距改算,标本、体重、采样位置及分析成果)认真编录和填写;
3. 钻孔的定位和收孔,必须由测量人员用仪器测定,保证位置准确;
4. 按回次仔细观察岩(矿)芯,对岩性、矿石类型、矿物成份、矿化强度、围岩蚀变、接触关系等进行编录,重要地质现象应作详细描述;
5. 岩芯采取率只计算分层采取率,矿体及其顶底板5米内的围岩则计算回次采取率,分层深度计算数字一律采取整数,计算算方法如下:
32
(1) 回次采取率=
回次岩芯长度?100%
回次进尺长度(2) 孔内有残留岩芯时: 回次采取率=
本次岩芯长+本次残留岩芯长(或减上回次残留岩芯长)?100%
本回次进尺分层岩芯总长度?100%
分层进尺总长度(3) 分层采取率=
(4) 砂钻采取率用重量法或体积法计算: ①体积法:
实际采取率=松散系数=②重量法: 实际采取率=
实际采取重量?100%
理论体积?体重实际采取体积?100%
理论体积?松散体积松散体积?100%
理论体积6. 钻孔偏曲校正可用投影制图法或坐标增量查表计算法,每一测点各影响上下两测点间距的1/2。
8.1.9 地质编录应随土程的进展及时进行,一般要求:水平坑道不落后于工作面10~30米,需支护地段应在支护前及时进行;天井可根据施工作业情况一次或分段编录;竖井地质编录必须随同测量及时进行、以保证位置准确。钻孔编录一般不落后进尺10米,浅钻可一次编录;采场编录一般要求每上采3~5米编录一次,或按分层、分段编录;露天采场应随堑沟和采剥工作面的推进及时作好地质素描和编录。
33
8.1.10 现场素描图应及时进行内业整理,一般应在两天内完成,单一工程结束后应及时整理成册,经坑口或采区地质负责人检查无误后方可进行综合资料编制。 第二节
地质综合资料编制
8.2.1 矿山地质综合资料是矿山地质工作的主要成果,是指导矿山生产、勘探,进行矿床地质研究的基础,也是编制矿山采掘(剥)技术计划,进行矿山近期和长远规划的重要依据。
8.2.2 编制矿山地质综合资料,应全面系统整理已有地质成果,结合矿山生产获得的大量原始资料,经过分析归纳,进行综合编制。在编制过程中,应尽量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如电子计算机等)。 8.2.3 矿山应有专门机构或配备专职人员负责矿山地质综合研究工作,以保证矿山地质综合资料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8.2.4 矿山地质综合资料应能全面反映区域地质发展规律、矿床产状、规模与成矿地质条件、矿石自然类型和工业类型以及矿床地质、经济评价等综合研究成果。 第三节
编录质量要求
8.3.1 编录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原始编录应建立自检、互检、抽查制度,综合编录必须对采用的原始资料先行审核,再编制各种所需的地质资料; 2. 工程原始编录长度以测量成果为准;
34
3. 编录内容要齐全,各种地质现象在图上(原始和综合图)的误差不得超过1毫米;
4. 综合图的内框线和坐标方格网误差不超过0.2毫米,各种地质现象的符号必须统一,数字一律朝北书写,图面要求整洁、清晰。 8.3.2 编制地质综合图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图幅规格:地形地质图及根据地形地质图编制的各种图件应根据地形图分幅原则确定,一般原图采用:外图框58?62厘米,内图框50?50厘米。其他图件在一般情况下采用如下规格:全张为110?79匣米,四开为55?39厘米,八开为39?27匣米。 2. 图件要求:
(1) 图形布置:平面图一律按正坐标制作,剖面图应按座南朝北或座东朝西方向;
(2) 地质图件应有:图名、图幅号、比例尺、方位标、图例、图签、接图表、内外图廓、坐标网、图廓间记注、座标系统说明、保密等级等;
(3) 图件编号力求简单明瞭,序号统一,查找方便;
(4) 原图、底图必须用优质纸(或聚脂薄膜)和符合要求的绘图仪器绘制,以保证图件质量;
(5) 地质资料要认真审核后方能兰晒、定版或复印。
35
第四节 地质资料
8.4.1 生产矿山应建立健全下列图件: 1. 区域性图件(比例尺根据矿山实际确定): (1) 矿区交通位置图; (2) 区域矿产分布图;
(3) 区域地质图(附综合地层柱状图); (4) 区域构造地质图(附地质构造综合剖面图); (5) 区域水文地质图;
(6) 其他图件(如区域重砂、露头采样分布图及物、化探图件等)。 2. 矿区性图件:
(1) 原始地质图件(比例尺1/100~1/200,专用素描图为1/20
~1/50):①槽探素描图;②浅井素描图;③钻孔柱状图;④坑道素描
图;⑤其他(如各种专用素描图等)。
(2) 地质基础性图件(比例尺一般为1/200~1/1000):①地表、露天采场台阶、井下采矿阶段或分段取样位置平面图;②分段(或台阶)地质平面图;③勘探线剖面图;④储量计算平面图、剖面图。 (3) 生产性图件(比例尺一般为1/20~1/1000):①生产勘探、地质勘探设计平面图、剖面图;②供编制采掘 (剥)技术计划用的有关图件;③供开拓、采准、产切割、落矿设计用的图件;④其他生产所需的各种图件。
3. 地质综合性图件(比例尺一般为1/1000~1/2000):
(1) 地下开采矿山:矿区综合地质图,矿区(矿床)地质地形图,
36
矿区水文工程地质图,矿区地表(阶段)取样分布图,矿区勘探程度或勘探工程分布图,矿区地层综合柱状图及地质构造剖面图,阶段地质平面图,矿体纵横(或水平)投影图,矿层顶底扳等高线图,勘探线剖面图,储量计算图等。
(2) 露天开采矿山:矿区综合地质平面图,勘探线剖面图,台阶地质平面图,矿层顶(底)板等高线图,矿床(矿体)剥采比等值线图,边坡工程地质平面图和剖面图,基岩等高线图,钻孔取样分布图,储量计算图及其他专用图。 4. 综合研究性图件:
(1) 矿石物质组成及含量变化研究方面的图件; (2) 矿体形态、产状研究方面的图件; (3) 岩相、蚀变带研究方面的图件; (4) 矿床地质构造研究方面的图件; (5) 物探、化探研究方面的图件; (6) 矿床成因、成矿预测研究方面的图件; (7) 探采对比研究方面的图件;
(8) 其他:如矿床经济效益图,最低工业品位计算图,有害元素分布图等。
8.4.2 生产矿山应具备下列表格资料: 1. 取样、化验结果登记表; 2. 探矿工程完成量统计表; 3. 储量计算表;
37
4. 储量平衡表; 5. 生产矿量统计表; 6. 矿石损失、贫化统计表; 7. 矿岩各种物理测定登记表; 8. 采场档案卡片; 9. 其他。
8.4.3 生产矿山应具备下列文字资料: 1. 勘探设计说明书及提交地质资料的说明书; 2. 年度地质工作总结; 3. 矿量报销的地质资料; 4. 勘探工程总结; 5. 各种专题报告; 6. 各种专题研究成果; 7. 其他。
8.4.4 矿山地质部门应配专 (兼)职的地质资料保管员, 建立、健全地质资料的检查、验收、提交、保管及保密制度。
第九章 取样化验
第一节
取样
9.1.1 矿山应加强取样化验工作,积极试验和推广新的取样方法(如X荧光分析),以满足生产的需要。采用新的方法需与剥层法或刻槽法取样进行对比试验,并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38
9.1.2 勘探工程的取样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槽探取样:在槽壁(底)原岩上取样。
2. 浅井取样:根据矿体产状和矿化均匀程度,在一壁或两壁取样。
3. 坑道取样:穿脉取样视矿化均匀程度,采用一壁、两璧或两壁一顶取样,合为一个样品。在矿体中连续取样应超出矿体2~4米,单样长1~2米。沿脉在顶板或工作面上取样。远离矿体的可适当取样作为检验。
4. 钻孔岩芯取样:一般以每回次岩芯长度为单样长,有明显矿岩界线的要分取。小口径钻取全芯,大口径钻用劈芯法取一半,在矿体内全厚取样,并超出2~4米。围岩内间隔取样。 9.1.3 露天矿山开采取样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大中型露天采场在开采台阶上利用炮孔采取岩粉作为试样。取样孔的间距取决于矿石与废石的接触情况、矿化均匀程度及炮孔间距。地质情况复杂时每个孔都要全孔取样,取样间距6~7米。地质情况简单时可隔孔取样,取样间距12~15米,样孔分段取样,每1~2个台阶取样一次。
2. 中小型露天采场利用凿岩机打眼时,采取凿岩矿粉作为试样,取样间隔为10~20米,在采样线上连续取样,每个试样长2~4米,每1~2个台阶取样一次。
3. 在中小型矿山也可采用台阶刻槽法或拣块法取样。 4. 工作面爆堆取样:每爆破一次用拣块法取一次样,当矿化均
39
匀时每隔10米布置取样线,线上再布若干取样点,按每条线的取样点合并为一个样品。
9.1.4 地下矿山采场取样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浅孔留矿法、充填法、全面法等采矿方法时,在采场工作面上用刻槽、刻线、网格等方法进行取样;
2. 采用中深孔或深孔回采方法时,利用凿岩孔取岩粉样; 3. 采用分层(段)崩落采矿方法时,在分层或分段开凿的穿脉或进路巷道内用刻槽法、刻线法全厚连续取样。
9.1.5 出矿取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爆堆矿石取样:在爆破后的矿石堆上采用方格拣块法取样; 2. 矿车取样:无论是坑内矿车或外运火车均采用方格拣块法取样;
3. 放矿漏斗取样:当漏斗放矿至一定车数或一定时间后,在放矿漏斗处取样一次,按规定车数或时间内所取试样合并成一个样品。
9.1.6 技术取样是为了研究矿石和岩石的物理和机械性质,获取矿石储量计算和研究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所需资料而进行的取样工作,包括矿石体重、湿度、孔隙度;抗压、抗拉、抗剪强度;松散系数;硬度;块度等。取样时要考虑矿石的不同工业类型、自然类型、工业品级和不同性质的围岩,保证试样的代表性。
9.1.7 加工技术试验取样主要是为确定矿石的可选性、选矿方法、加工工艺等提供资料。取样方法取决于试验规模所需矿样重量、矿化均匀程度、采样施工条件等因素,所采样品必须有代表性,其数
40
量应满足不同阶段、不同深度试验的要求。在取样前应详细编制加工技木试验取样设计。
9.1.8 根据需要在矿体及其周围采取矿岩或岩石(包括自然重砂和人工重砂)标本,以供矿物学、岩石学、矿相学等专门研究。 9.1.9 矿山取样应填写取样卡片,样品送加工化验时要填写送样单。 第二节
样品加工
9.2.1 试样加工应严格按照Q?Kd2缩分公式制定加工流程,按流程规定进行破碎、过筛、混匀和缩分。如通过实验证明简化流程能符合加工精度要求时,应采用简化流程。
9.2.2 制备的试样必须全部通过规定的筛子,筛子残留颗粒不能舍弃,要继续研细至全部过筛并充分混匀。
9.2.3 金刚石小口径钻进的岩芯由于重量小,要求全部破碎到所需粒度,缩分出正样后其余全部留作副样。
9.2.4 制备试样全过程中,其损失率不得超过5%,缩分误差不得大于3%。
9.2.5 每批加工样品均要做1~2个加工检查试样,以利于检查加工质量。 第三节
化验
9.3.1 矿山化验工作应为矿山生产及时提供准确的化验分析成
41
果。
9.3.2 为了加强精密仪器的保管、维护和使用,化验室必须建立仪器使用和管理制度,精密仪器设备必须建立技术档案。
9.3.3 化验室应根据分析项目的难易、分析方法的精度度、分析人员操作的熟练程度,在进行基本分析时,安排20~100%的抽样分析。基本分析和抽查分析应在不同人不同批进行。每批分析试样必须带标样或管理样,并做空白杯试验。
9.3.4 抽查分析结果与基本分析结果对比,按表9-1“有色金属矿石分析误差范围”审查质量,计算合格率。分析结果合格率达70%者,即认为该批试样的基本分析合格,但仍需对超差的试样进行复查。当分析结果合格率达不到70%时,应认真查明原因,首先将抽查分析由第三人复验,复验结果与原结果对照其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即可将基本分析结果报出。如复验结果与抽查结果不一致,该批试样应扩大抽查或返工。
表9-1 有色金属矿石分析误差范围
允许偶然误差 相对 绝对 >5 3~5 Cu 0.6~3 0.4~0.6 0.2~0.4 <0.2 6 15 10 0.3 0.03 0.06 MO >3 2~3 0.4~2 0.2~0.4 0.06~0.2 0.04~0.06 含量% 允许偶然误差 相绝对 对 7 10 20 0.2 0.04 0.012 组分 含量% 组分 42
0.01~0.06 >10 4~10 Pb或Zn 2~4 1~2 0.2~1 <0.2 >3 Ni 1~3 0.15~1 >2 1~2 4 10 20 5 15 5 >10 0.4 0.2 0.04 0.15 0.1 0.3~5 Bi >5 Sb 2~10 0.5~2 30 5 20 0.5 0.5 10 Co 0.2~1 0.1~0.2 0.015~0.1 <0.015 >2 1~2 0.5~1 10 20 5 10 Bi 0.02 0.01~0.1 0.003 0.1 0.5~2 Hg 15 >5 2~5 6 0.3 30 0.1~0.3 0.03 Sn 脉矿 0.2~0.5 0.05 0.25~0.5 0.05~0.25 2 0.02~0.25 0.075 30 43
砂矿 >0.02 <0.02 >5 30 0.006 >0.1 10 0.5~5 脉矿 WO2 0.04~0.0.2~0.5 10 0.02~0.1 0.05 Cd 25 2 砂矿 >0.02 <0.02 30 0.002~0.02 0.006 >10 0.5 50 >2 Cr2O3 <2 7 AS 2~10 0.14 5 >0.5 V2O5 10 0.5~2 0.1 0.25~0.5 0.05 0.1~0.5 20 0.1~0.25 >5 BaSO4 2~5 20 0.7 CaF2 14 >5 1 44
>20 S 5~20 1~5 2 0.4 8 Au 脉矿 <3 >0.1 20 0.45 0.02 30 3 砂矿 20~50 >0.2 P <0.2 0.03 15 Ag 10~20 <10 <0.1
9.3.5 凡用于计算工业储量的样品,地质人员在取得基本分析结果后,应在当月根据品级的代表性从副样中抽取基本分析的10%作为内检试样,送原分析单位进行内检,若内检不合格应及时从内检样中抽取50%送高级化验室进行外检,并附上原分祈结果与分析方法。若外检结果与内检、基本分析对照,其质量不符合要求时,须查明原因,如无法解决时,送更高一级化验室作仲裁分析。内外检验试样累计30个中有3/4的结果系统偏高或偏低者为系统误差,经分析原因后,提出处理意见。
9.3.6 矿山化验室应试验采用快速分析的方法和先进的分析仪器(如荧光分析仪)。对易分析元素,应在八小时内提出分析报告,难分析元素一般应在二十四小时内提出化验报告。
9.3.7 采场出矿漏斗的试验样品(急样)应及时安排加工化验,易分析元素应在接到样品后四小时提出报告。并由有关人员及时通知出矿现场,以指导出矿工作。
45
第四节 副样保管
9.4.1 地质试样是研究矿床地质和评价矿产的实物依据,必须予以妥善保管。
9.4.2 正副样要有专门的保管仓库,并建立相应的保管制度。保管仓库应注意通风防潮,并建立台帐,详细记录样品收藏、保管和发放情况。
9.4.3 矿山样品的保存期限:
1. 矿山地质勘探样品保存至提交的储量报告批准后,由矿山地质部门通知处理;
2. 生产勘探及采掘工程样品,一般保存至阶段(台阶)矿体开采结束;
3. 出矿样品保存至出矿金属结算完毕
第十章 矿产储量计算
第一节
工业指标
10.1.1 储量计算工业指标一般包括:边界品位、最低工业品位、最小可采厚度、最低工业米百分值、夹石剔除厚度。生产矿山原则上执行原开采设计时期由矿山主管部门确定的工业指标。
10.1.2 矿山应根据矿床地质条件的变化,生产技术的发展,工艺流程的改进,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产品成本,市场价格、利润等情况,分析和研究工业指标是否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提出合理的
46
工业指标建议。
10.1.3 矿山改变现行的工业指标必须通过试算对比提出修改意见,并附有技术经济分析资料,报主管部门批准。在未批复前不得改变原工业指标。 第二节
储量分类和分级
10.2.1 根据国家当前技术经济条件,并考虑发展需要,将金属矿产储量分为两类:
1. 能利用(表内)储量:符合当前工业技术绎济条件可被工业开采利用的矿产储量;
2. 暂不能利用(表外)储量:由于有益组分或矿物含量低;矿体厚度薄,矿山开采技术条件或水文地质条件特别复杂;或对这种矿产加工技术方法尚未解决,不符合当前工业技术经济条件多或为甚他条件所限制暂时不能被开采利用而将来可能利用的矿产储量。 10.2.2 根据对矿床的勘探程度将矿产储量划分为A、B、C、 D四级。其划分标准在新规范未下达前,原则上执行1977年国家地质总局下达的《金属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各矿山应根据矿产储量分类规范的原则和矿山生产的实际需要,制定具体的储量计算细则。 10.2.3根据不同工作程度,在计算主元素储量的同时,计算伴生有用组分的储量,其级别的划分按上述规范要求执行。
47
第三节 矿体连接和矿块圈定
10.3.1 矿体圈定应在基本查清矿体赋存条件、变化规律、控矿规律的基础上,以储量计算工业指标为标准,按工程揭露的实际情况,用自然曲线连接。
10.3.2 单项工程矿体的圈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按边界品位圈出矿体边界线。
2. 矿体内低于边界品位、其厚度大于夹石剔除厚度的样品作夹石圈出。当低于边界品位的样品,其厚度小于夹石剔除厚度时,应视为表内矿体,参与工程平均品位计算。如参与计算后工程平均品位达不到最低工业品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将夹石连同一侧的低品位矿石一并剔除,以尽量圈出表内矿体。
3. 当工程中连续出现高于边界品位,低手最低工业品位的祥品,而平均品位又高于最低工业品位时,要结合矿床特征、采矿方法等,具体研究确定是否需作表外矿圈出。
4. 当矿体顶底盘连续出现高于边界品位、低于最低工业品位的样品时,原则上应作表外矿圈出。
10.3.3 对小于最低可采厚度但品位较高或矿石价值高的矿体,应采用米百分值圈定矿体。
10.3.4 矿体外推部分,按工程见矿情况和矿体形态变化规律及控制矿体的地质条件等因素,采用有限推断法或无限推断法确定矿体边界。
10.3.5 在矿体中按生产需要划分盘区或采场时,应在整个矿体
48
圈定的基础上,根据工程控制情况和生产需要进行划分。 第四节
参数测定和计算
10.4.1 矿体面积的测定采用求积仪法、几柯图形法和方格纸法。要求重复测定3~5次,其相对误差应在1~3%以内,取符合误差要求的各次测定值的平均值。
10.4.2 平均品位计算:单工程的平均品位采用样长加权法计算,当取样长度相等或矿化均匀时,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多工程用土程见矿厚度或工程影响面积(或距离)加权法计算。两断面之间的块段平均品位用各断面面积加权法计算。
10.4.3 特高品位应按下列规定进行处理:
1.当样品中出现高于工程平均品位5~10倍以上的特高品位,其数量占整个样品数量的百分比很小(一般为3~7%)经过检查验证并非取样、加工、化验上的差错,而是由于矿化不均匀所致时,应作特高品位加以处理。
2. 特高品位的处理一般用平均品位代替法。各矿山应根据生产实践的检验。掌握特高品位对平均品位的影响程度,提出合适的处理办法。
10.4.4 平均厚度计算应遵守下列规定:
1. 当矿体厚度变化不大,厚度测点分布较均匀时,采用算术平均法计算;
2. 当矿体厚度变化较大,厚度测点分布不均匀,而且与某些因
49
素(如体重等)变化有相关关系时,应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 10.4.5 矿石体重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1. 一般应以经过大体重校正后的小体重参与储量计算,只有当矿石极为松散和多裂隙时,才采用大体重计算。
2. 不同自然类型、品级的矿石,应采用相应的体重值参与储量计算。 第五节
储量计算方法
10.5.1 储量计算方法应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和勘探方法选取,常用的有平行断面法、开采块段法、地质块段法等。 10.5.2 平行断面法计算储量应按下列公式: 1. 两断面间块段体积的确定 当S1?S2,且
S1?S2?40%时用梯形公式: S1S1?S2?L 2V?当S1?S2,且
S1?S2?40%用截锥体公式: S1S1?S2?S1S2V??L
3当矿体端部只有一个断面控制,且矿体呈点尖灭时,采用锥形体公式:
V?S3?L1
当矿体呈线形尖灭时,采用楔形公式:
50
正在阅读:
有色金属矿山生产技术规程 总01-21
水利行业网站建设管理浅谈10-24
老人辞世悼词怎么写05-28
装饰公司客服部管理手册08-11
绿色环保从我做起作文600字06-30
2013下半年四川公务员笔试行测真题及答案 - 图文 12-15
郑州大学2014年省外美术类专业招生简章09-25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规程
- 有色金属
- 生产技术
- 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