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终结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4-07-04 01:0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历史的终结究竟在哪里?

第一部分:序论

1989到1992年间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苏东剧变,苏联社会主义阵营解体,资本主义席卷全球。面对这些巨变,福山对历史的终结进行了思考。并撰写了《历史的终结》以及《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一人》。在书中福山认为:历史终结于自由民主,即经济上遵循资本主义,政治上尽量给予人民自由,对政府的权利有所限制的自由民主意识形态。而黑格尔和马克思都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终点的,会在人类实现一种能够满足他最深切最根本的愿望的社会形态后,黑格尔将终结定位于一种自由的国家形态,而马克思则将它定位于共产主义社会。(选自《历史的终结》)那么历史是否有终结呢?历史的终结究竟在哪里呢?我认为历史的终结终将终结于共产主义社会,当然这一思考并非出自长期马克思主义熏陶的结果,更非出自主观的社会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拥护。我还是相信马克思的那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相信福山先生也是相信这句话的。

第二部分:对福山《历史的终结》的思考

福山对历史的终结的论述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批评,拥护之声此起彼伏,很快形成了一股迷漫全球的终结热。在书中,福山认为自由民主制度也许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并因此构成”历史的终结”。 换句话说,在此之

前的种种政体具有严重的缺陷及不合理的特征从而导致其衰落,而自由民主制度却正如人们所证明的 那样不存在这种根本性的内在矛盾。(选自《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一人》)福山说历史的终结并不是说生老病死这一自然循环会终结,也不是说重大事件不会再发生了或者报道重大事件的报纸从此销声匿迹了,确切的讲它是指构成历史的最基本的原则和制度不会在进步了,原因在于所有的真正的大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首先根据发展的观点我们知道要将这一主观认识放到当时当地的历史环境中进行分析,才能做出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福山的书创作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福山在书中大量列举了法西斯阵营及苏联社会主义阵营的失败教训,为论证他的自由民主观点的正确性提供了背景依据。福山认为自由民主制度受到两大互相对立的意识形态的挑战,一是法西斯主义,一是共产主义,两种意识形态对一个好社会的看法截然不同。(选《自历史的终结》)在这一背景条件下我们有必要指出的是,在历史的发展的洪流下我们并未否认并且从现在来看我们也认识到了法西斯主义以及当时的苏联社会主义的失败之处。福山指出:20世纪最后25年最令人瞩目的变化是,不论是军事管制的右翼,还是极权主义的左翼,人们都发现,在世界貌似最专制的核心地带存在着巨大的致命弱点。从拉丁美洲到东欧,从苏联到中东和亚洲,强权政府在20年间大面积塌方。尽管他们没有都千篇一律地实行稳定的自由民主制度,但自由民主制度却始终作为惟一一个被不懈追求的政治理想,在全球各个地区和各种文化中得到广泛传播。此外,经济

学范畴中的自由原则——自由市场——也在普及,并且不论在工业发达国家还是在那些二次大战结束时曾经是贫困的第三世界国家中已经成功地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物质繁荣。经济思想领域的自由化革命正在与全球的政治自由化进程相伴而行,尽管时而超出,时而滞后。(选自《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一人》)

可以看出,福山对当时的历史状况的分析对其观点的产出有重要影响,当然如果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苏东剧变,苏联社会主义阵营解体,以及三四十年代法西斯主义的冲击,这都会引发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以及马克思提出的更高一层的共产主义的怀疑。我们确实需要承认当时的社会主义发展确实偏离了最初的目标,特别是在八十年代,经济危机隐然露头之后,苏联社会中出现了一种对经济改革的幻觉,认为只要推行市场化改革,就可以很快过上发达社会的富裕生活。从这种幻觉的背后,可以看到 一种对经济改革的实用主义和机会主义态度。苏联的解体对社会主义阵营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打击。(选自《苏联解体的原因分析》)当然对苏联解体的研究我想还有许多内在及外在的原因需要探讨,可是我想说苏联的 解体,既不能证明社会主义的失败,也不能证明资本主义的优越。它只是证明,这个制度在把农业社会变成工业社会时比资本主义优越,比资本主义有更快的发展、更多的公正。这是被苏联的早期历史所证明了的。

福山在书中引用了大量黑格尔的观点及思想。其中黑格尔认为获得认可的欲望,连同愤怒、羞愧和骄傲,都是人格的组成要素,也是他政治生命的关键所在。黑格尔认为,正是它

们驱动着整个历史的进程。黑格尔根据美国和法国的民主革命,曾断言历史已经走到尽头,原因在于驱动历史车轮的欲望——为获得认可而进行斗争——现在已经在一个实现了普遍和互相认可的社会中得到了满足。没有任何其他人类社会制度可以更好地满足这种渴望,因此历史不可能再进步了。(选自《历史的终结》)为获得认可而进行的斗争为我们提供了透视国际政治本质的思路。获得认可的欲望导致两大阵营之间为名誉而进行原始的血腥战斗,从而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帝国主义和世界帝国。主人与奴隶之间的关系也自然地从一国内部扩大到国与国之间。此时,一个国家将作为一个整体来寻求获得认可,并为霸权血战不已。民族主义,这种现代但不完全合理的认可形式,曾经是数百年来为获得认可所进行斗争的载体和本世纪最剧烈冲突的源泉。这正是像美国政治家亨利·基辛格那些对外政策“现实主义者’’所描绘的“强权政治”世界。

当然黑格尔作为一位伟大的唯心主义者他的观点更多的强调了意识的重要性,通过对唯物主义的进一步认识,我们完全可以知道唯心主义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在福山的文章中我们也看到现代自然科学的出现对人类历史的所有社会产生了一个统一 的作用,其原因有两个:第一,掌握技术的国家可以利用技术获得决定性的军事优势,并且由于在国家的国际体系中始终存在着战争威胁,任何看重国家独立的国家都不会无视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性。第二,现代自然科学确立了一个统一的经济生产可能性范围,技术能使财富无限地累积,并因此满足了人类欲望无休止的 膨胀。福山对自然科学是有一定的认可的,

那么运用自然科学我们也可以知道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因此,将历史的终结定位在因人的意识形态在某一个阶段出现短暂的满足感后未免有失偏颇。当然历史必将终结于人类的欲望得到满足时,但我想这一阶段的满足需要进过个反面的考量以及长时间的检验。很显然历史过去了这么久,人类的欲望的满足与否是存在着一定的疑问的。

福山在他的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一人中也有说到:但是,当代自由民主国家中公民所能获得的认可已经使他们“完全满足”了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关系到自由民主制度能否长治久安,会不会有一天被其他社会形态所替代。我们分别从左翼和右翼的观点勾勒出两个广义的答案。左翼会称,自由民主国家中的普遍认可肯定是不完整的,因为资本主义创造了贫富差别,而且必定会形成一种事实上就是不平等认可的劳动分工。由于相对贫困的人继续存在,并因此没有被他们的同胞平等地视为人,所以一个国家的绝对繁荣水平并不能改变这种不平等状态。自由民主制度,换言之,依然是不平等地承认本应是平等的人。 右翼对普遍认可的批评我认为更具说服力,它深刻地触及到法国大革命对人类平等追求所带来的平等作用。右翼在哲学家弗雷德里希·尼采身上找到了它最杰出的代言人,尼采的观点在某些方面被这个民主社会的伟大观察家托克维尔预见了。尼采相信,现代民主制度不是把奴隶解放成为自己的主人,而是让奴隶和一种奴隶道德获得了完全的胜利。(选自《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一人》)

在这一认识中福山看到了资本主义世界仍面临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但他本人却更趋向于相信尼采的观点。根据历史的证明我们可以

看到资本主义世界的矛盾正日益暴露无遗,并且显现出了恶化的趋势。

整整20年过去了。生活在“终结时代”中的人们,是否真的如科耶夫曾经所描述的,得以自由自在地拥抱“一切让人快乐的东西”?这个全球资本主义格局,并没有能力永久有效地操作下去:尽管它也努力想让人们统统变成“尽情拥抱一切快乐”的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的主体(即尼采所说的“末人”),但它显然竭尽全力却仍未竟其功。20世纪几代学者反复提醒人们,“共产主义”只是一个乌托邦;而现在看来,福山笔下的“终结时代”亦是一个纯粹的乌托邦:“9·11”击碎了这个乌托邦的政治面向(自由民主的大同图景),而全球金融崩溃则粉碎了它的经济面向(全球范围的市场经济)。

第三部分:总结

必须承认,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宣告的“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下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这个论断的确是下得过早了。那么,马克思主义真的被历史淘汰了吗?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的确,马克思主义留给我们的是探索的出发点,而不是问题的全部答案。(选自《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和福山都不否认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

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以人的解放和全面、自由地发展为最高理想的。人的全面发展,就是符合人的本质和需要的发展,就是让每个人的创造能力和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正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描述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认为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

然而资本主义世界是否已经达到了这一目标呢?在19世纪的欧洲,无产阶级的贫困化和悲惨命运演变成一个触目惊心的问题,作为人道主义者和革命家的马克思,积极关注这个问题,并竭力寻找解决的办法,这是很自然的。现在,这个问题已不再是今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头号问题了。但是“血汗工厂”没有消失,只是从西方世界大规模转移到了第三世界,绚丽夺目的经济全球化在全世界形成了一条环环相扣的食物链:最贫穷的国家提供廉价原材料,发展中国家提供廉价劳动力和廉价生产场地,发达国家坐收高额利润。历史显然没有终结,贫富悬殊、文化冲突、恐怖主义、经济衰退等等与资本主义伊甸园不协调的现象仍然存在屡屡爆发,今天所有为社会正义和资源公平分配而进行的斗争,仍然都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既定轨道进行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贫富差异缓解了,世界范围内的不平等却日益加剧。聪明的资本家干嘛要吃窝边草?第三世界的劳动力充足而廉价,剥削顶着“发展”的礼帽堂而皇之。资本主义不但壮大了被剥削队伍,而且使其依附于资本家控制的金融和资本体系,从而推迟并转嫁了经济危机。

当今的全球化是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全球化,它使资本主义赢得了新的发展空间,从而缓和了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危机。但是全球化不可能消除这种矛盾和危机,资本过剩积累和相对消费需求不足的矛盾始终存在。

在马克思主义中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等的第一个含义中乃是生产方式,而非国家形态,社会制度或意识形态。在马克那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首先是一种特定生产方式,任何方式,其作用都是有限的不可能解决一切问题,不可能只有优点没有缺点。同时并非每一种方式的效用都是相同的,由于对更高效用的追求,使人类希望找到更好的生产方式。马克思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这些矛盾逾越了资本主义本身的自我调节能力,所以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当然马克思主义设计的社会主义也存在种种问题,在实践上也尚未超越资本主义,但是不能说社会主义目前的发展尚不成熟而显现出一系列问题就说历史将终结于资本主义。我们最多只能说某些问题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所需共同面对的。真正有效力的解决方案还需要探索,而不是急急忙忙的宣布自己的胜利。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0n.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