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题阶段性总结

更新时间:2023-07-28 11:3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课题阶段性小结

李祥民2006年10月,我校开始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实验。

一年的时间,学校课题组成员和一批骨干教师一边学习培训,一边实验探索,结合各学科教学内容和特点,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之路,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也酝酿了有益的反思。下面从三个方面作简要汇报。

一.我们的认识——必要性、服务性、规律性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会带动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改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可为我们教与学构建新的平台。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学科课程的整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人才的有效方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但课堂是动态的,学生是千变万化的,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制胜法宝,同样信息技术也不可能是万能钥匙。因此,我们在“整合”的过程中,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首先从思想认识上形成自己独特的理念。

1.“整合”应强调必要性

强调整合的必要性,就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有机的、恰到好处,不是每学科、每堂课都必须整合,不是有整合就是创新,无整合就是传统。整合是教育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结合,一方面要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另一方面则要凸现信息技术的特长。如,计算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机网络技术会促进本地与远距离的协作以及师生间的交流,并且帮助他们成为由学者和科学家组成的更大世界的一部分,提高学习者的合作、讨论和反思能力。再则,网络的虚拟功能可以为我们创设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情境,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积极的思维。教师要利用这些独特的优势,紧密结合教育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这就是必要性的内涵。

2.“整合”应注重服务性

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在教学中的主要应用为:媒体教学、模拟仿真、虚拟现实等,教师应当深入研究如何将学科知识进行数字化,借助网络和多媒体手段实现模拟仿真,创设有利于学生认知的学习环境。从根本上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应强调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要立足于课程而不是计算机,要充分认识到计算机只是学生学习的工具和伙伴。

3.“整合”应把握规律性

就目前来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还属于探索实验阶段。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有不适应性。无论是硬件还是师生信息素养,都有不支持性。因此,研究和把握整合的规律性,显得尤其重要。北京师范大学刘儒德博士提出整合“阶段论”,即整合的进程分为四个阶段:计算机素养的培养阶段、课程整合阶段、课程改革阶段、全方位教改阶段。马宁、余胜泉两位学者提出整合“层次论”,即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全方位的课程整合,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整合的规律,给我们很大的2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启发。

我们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应强调“过程性原则”,即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整合”从本质上讲,是说明事物间通过相互作用结成一个整体的过程,它既注重事物间动态作用又强调事物间结成一个整体的独特性质。在教学中,有了信息技术,教学过程的侧重点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对材料的收集、筛选、整理。教师教会学生的是收集信息的价值判断,以任务为驱动,以目标作为寻找资源的目的和策略,当学生发现自己的技术不足以收集资源时,教师再教给他新技术。从系统论的角度讲,整合就是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协调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和教学媒体等教学诸元素的作用、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影响,使整个教学系统保持协调一致,维持整体的过程或结果产生聚集效应。因此,我们看整合,重点不在课件和技术,而在观念和方法。

二.我们的实践——互动化、网络化、情境化

要真正把计算机网络技术融合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去,从目前情况看,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学改革任务。我们首先狠抓教师教育理论的学习,立足于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其次是培养骨干,建设队伍。在实验中,我们力求突出信息技术的特点,围绕教学内容的难点,寻找整合实验的关键点。

1.互动化使合作学习成为现实

课堂是以信息传递为载体的,从信息论上说,课堂教学是由师生3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存在着四种主要信息交流的方式:教师施,学生受;教师问,学生答;师生之间相互问答;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做实验。通过信息传递互动化,加强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并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信息传递方式的最优化;通过信息传递互动化,新型课堂教学能够确保学生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活动的展开与整合过程。

2.网络化使教育模式发生变革

随着计算机进入千家万户,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登陆互联网并使用网络进行学习和工作,人类逐渐走向了一个全新的时代,那就是“读网时代”。“读网时代”的挑战,学习首当其冲,将使教育从观念到形式发生根本的变革。教师逐渐习惯将网络作为构成新型学习生态环境的有机因素,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努力追求以探究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网络教学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1)学习内容由那些凝固的、静态的书本变化为与时俱进的网络知识。现在是知识创造更新迅速快捷的年代,人脑无法包容如此巨量的信息。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很难保证在短期内使学生掌握新知识。但网络教学却能够迅速、准确地进行新知识的教学活动,从而保证了教学活动与知识的发展的统一性。

(2)讲授方式由说教性讲授变化为交互性指导。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不是停留在使学生获得知识这一层面上,而是注重对现象、概4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念的解释,培养学生的探索、反思与创造能力,以及认识、处理问题的多元观点和多元方法。

三.我们的反思——大视野、高素养、新平台

1.要有课程改革的大视野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必须要有课程改革的大视野,必须要以实现课程改革目标为目的。也就是说,整合是在课改的大前提和大背景下进行的,不是拘泥于一个知识点、一堂课、或者是一个课件,而是要形成新的教学观。

所以,我们提出了新型课堂教学要以“四化”为特征,即“师生关系民主化、呈现方式情境化、信息传递互动化、教学要素整合化”,以此衡量一节课的效能高低。从根本上讲,就是处理好信息技术整合到学科教学与课程整体改革的关系。

2.要有全体师生的高素养

计算机要有机的运用到教学中,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很大程度取决于师生的信息素养。有人讲,教师培训问题已成了计算机整合于教学的瓶颈,这是不无道理的。由于我国经济和技术发展的不平衡,也导致了计算机运用到教学的发展不平衡。首先,过去的师范教育没有信息技术的培训,培养出来的教师现在教师岗位上的大都年岁不轻,他们恐信息技术高深莫测,产生畏难情绪;其次,现在的师范教育虽然有信息技术培训,但太缺乏针对性、实战性,是从理论到理论;再则,我国长期把计算机作为一门独立课程设置,运用计算机也就成为专业教师的事,其他人往往漠不关心。因此,要从5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教师培训机制、学校课程设置、人员经费投入等方面进行改革,切实扭转不利局面,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保障。

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自由组合自己所需的课堂教学素材,实现自己的教学思想。学校近几年也不断加强了这方面的建设,如更新办公电脑、增设教室计算机和大屏幕设备等、K-12教学资源库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备课信息化的进程。但从教学的实际需要看,还是觉得智能化不够,便捷性不高。设想如果有了智能便捷的备课平台,我们还可以通过学校的局域网向学生提供多媒体信息,学生能够自己演示动画,学生通过备课系统中的练习题库,可以自我进行检测与反馈等。这样,才能真正让全体教师都动起来,降低教师的工作量,使得信息技术与教学真正做到了有机的结合。教师确实将计算机的使用与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会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0h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