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基础教案首页

更新时间:2024-03-01 14:1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师姓名 授课日期 授课章节/实训项目 名称 授课班级 应化/营销0414 授课形式 课时数 讲授 2 2006年 9 月 5日 第 1 周 绪 论 知识目标 掌握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及作用;化工生产过程及单元操作;单位及单位换算;理解单元操作的研究方法与工具;了解化工发展史。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建立工程观点;确立课程学习目标 素质拓展 目标 培养工程技术观点 教学重点 单元操作的概念,单位与单位制 教学难点 单元操作的概念,单位与单位制 教学内容更新补充 使用教具仪器 课外作业 2题 课后体会 教学设计/实验实训项目实施方案

绪 论 一 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内容、特点及研究方法 1、 性质:技术基础课 2、 任务: 3、 内容: 4、 特点、研究方法 二 化工生产过程与单元操作 1 化工生产过程 2 单元操作 三 单元操作中的基本关系: 1、 2、 稳定过程和不稳定过程: 单元操作中的基本关系: 物料衡算 - 质量守恒 能量衡算 - 能量守恒 平衡关系 - 过程方向及程度 过程速率 - 过程难易 经济核算 — 确定最优化的设计方案,达到技术和经济的优化。 四 单位及单位换算: 1、 基本单位 2、 导出单位

教师姓名 授课日期 授课章节/实训项目 名称 姚 培 授课班级 应化/营销0414 授课形式 课时数 讲授 2 2006年9月7日 第 1 周 第一章 流体力学 第一节 流体静力学方程 知识目标 掌握流体物性参数的定义,特性,计算方法和换算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具备对流体基本物性参数的计算能力 素质拓展 目标 锻炼学生工程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流体物性参数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混合物物性参数的计算 教学内容更新补充 使用教具仪器 课外作业 课后体会 教学设计/实验实训项目实施方案

第一章 流体流动与输送 §1.1 基本概念 一、 密度 流体的密度、相对密度、比体积 1、有关概念 2、密度的计算 二、 压强 1、压强的定义 2、压强的单位 3、表压、绝压与真空度 三、流量与流速 1、流量 ①体积流量 ②质量流量 2、流速 ①体积流速 ②质量流速 四、粘度 五、稳定流动与不稳定流动系统

教师姓名 授课日期 授课章节/实训项目 名称 姚 培 授课班级 应化/营销0414 授课形式 课时数 讲授 2 2006年 9月12日 第 2 周 1.2 静力学基本方程 知识目标 掌握流体静力学原理以及静力学基本方程的应用; 理解静力学基本方程的导出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能够根据静力学基本方程对压力以及液位进行测量 素质拓展 具有运用工程技术观点分析和解决测压和液位测量中的一般问题的能力。 目标 教学重点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流体静压强的测量;液封高度的计算 教学难点 利用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计算液位和液封高度 教学内容更新补充 使用教具仪器 课外作业 课后体会

教学设计/实验实训项目实施方案

§1.2 静力学基本方程 一、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1、推导过程 2、讨论 二、静力学基本方程的应用 (一)压力差或表压力的测定 1、 U型管压差计 2、 倾斜式测压计 (二)液位测量 1、 最原始的液位计 2、 利用液柱压差计来测量液位 (三)液封高度的计算 1、 液封类型 2、 液封计算示例

教师姓名 授课日期 授课章节/实训项目 名称 姚 培 授课班级 应化/营销0414 授课形式 课时数 讲授 2 2006年 9月14日 第 2 周 1.3 连续性方程式 知识目标 掌握稳定流动与不稳定流动系统的含义;掌握连续性方程式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能够利用连续性方程式选择管径 素质拓展 具有运用工程技术观点分析和解决流体输送过程中的一般问题的能目标 力。 教学重点 连续性方程式、质量守恒、能量守恒、管径的选择 教学难点 连续性方程式、质量守恒、能量守恒、管径的选择 教学内容更新补充 使用教具仪器 课外作业 多媒体教学 11 课后体会 教学设计/实验实训项目实施方案

§1.3 连续性方程 一、连续性方程式及其讨论 1、稳定流动系统的含义 2、可压缩与不可压缩流体 3、稳定流动系统的特性 (1)连续性 (2)守恒性 ① 质量守恒 ② 能量守恒 二、连续性方程式的应用 1、 初估管径 2、 某些流体在管路中的常用流速范围 3、 管子规格 (1) 公称直径表示法 (2) φ外径ⅹ壁厚

教师姓名 授课日期 授课章节/实训项目 名称 授课班级 应化/营销0414 授课形式 课时数 讲授 2 2006年 9月15日 第 2 周 1.4 柏努利方程式 知识目标 掌握柏努利方程式的物理意义及其应用;理解柏努利方程的推导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能够利用柏努利方程式进行流体输送计算 素质拓展 具有运用工程技术观点分析和解决流体输送单元操作中的一般问题的能目标 力。 教学重点 柏努利方程的意义与应用,泵、风机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柏努利方程的意义与应用,泵、风机的计算公式 教学内容更新补充 使用教具仪器 课外作业 多媒体教学 12 课后体会 教学设计/实验实训项目实施方案

§1.4 柏努利方程式 一、柏努利方程式的推导 1、 理想流体流动时的机械能衡算 A、 柏努利方程 B、 流体机械能的相互转化 2、 实际流体定态流动时的机械能衡算 A、 损失能量 B、 外加能量 C、 实际流体的能量衡算式 二、柏努利方程式的讨论 1、 泵的计算公式 2、 风机的计算公式 三、柏努利方程式的应用 1、 应用柏努利方程式解题的一般步骤 2、 注意事项 应用示例

教学设计/实验实训项目实施方案

§2.2 其他类型泵 一、往复泵 (一)往复泵的工作原理 1、单作用泵 2、双动泵 3、多缸往复泵 (二)往复泵的流量曲线图 (三)特殊往复泵 (1) (2) 隔膜泵 计量泵 (四)往复泵的扬程、流量和功率 1、扬程 2、流量 3、功率 (五)往复泵的启动与调节 1、往复泵的启动 2、往复泵的调节 二、旋涡泵 1、旋涡泵的主要工作部分 2、旋涡泵构造 3、旋涡泵的工作原理 三、齿轮泵 1、齿轮泵的构造 2、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3、齿轮泵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教师姓名 授课日期 授课章节/实训项目 名称 授课班级 应化/营销0414 授课形式 课时数 讲授 2 2006年 3月27日 第 7周 2.3 气体输送机械 掌握气体输送机械的分类;掌握常见气体输送机械的构造、工作原理、主知识目标 要性能参数及其应用;了解水环泵、罗茨鼓风机的结构和原理。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具备对常见气体输送机械的操作和维护能力。 素质拓展 具有运用工程技术观点分析和解决气体输送操作中的一般问题的能力。 目标 教学重点 气体输送机械的分类、离心式通风机、活塞式压缩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操作 教学难点 气体输送机械的分类、离心式通风机、活塞式压缩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操作 教学内容更新补充 使用教具仪器 课外作业 多媒体教学 课后体会 教学设计/实验实训项目实施方案

§2.3 气体输送机械 气体输送机械分类概述 一、离心式通风机 1、离心式通风机的工作原理及构造 2、离心式通风机的压力、流量及功率 (1) 离心式通风机的压力 (2) 离心式通风机的流量 (3) 离心式通风机的功率 二、压缩机 1、 压缩机的分类 (1) 低压压缩机 (2) 中压压缩机 (3) 高压压缩机 (4) 超高压压缩机 2、活塞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 3、活塞式压缩机的生产能力、压力与功率 (1) 活塞式压缩机的生产能力 (2) 活塞式压缩机的压力 (3) 活塞式压缩机的功率 4、活塞式压缩机的主要零部件 5、活塞式压缩机的型式

教师姓名 授课日期 授课章节/实训项目 名称 授课班级 应化/营销0414 授课形式 课时数 讲授 2 2006年 3月30日 第 7 周 第三章 颗粒输送 3.1 颗粒和颗粒床层的特性 知识目标 掌握球形及非球形颗粒的几何特性参数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具备颗粒几何特性参数的计算能力 素质拓展 具有运用工程技术观点分析和解决颗粒输送单元操作中的一般问题的能目标 力。 教学重点 球形、非球形颗粒的体积、比表面积、当量直径、球形度 教学难点 球形、非球形颗粒的体积、比表面积、当量直径、球形度 教学内容更新补充 使用教具仪器 课外作业 多媒体教学 课后体会 教学设计/实验实训项目实施方案

第三章 颗粒输送 §3.1 颗粒和颗粒床层的特性 一、颗粒的特性 (一)单颗粒的几何特性参数 1、球形颗粒的体积 2、球形颗粒的表面积 3、球形颗粒的比表面积 (二)非球形颗粒的当量直径和形状系数 1、 颗粒的当量直径 (1) 等体积当量直径 (2) 等比表面积当量直径 2、颗粒的形状系数

教师姓名 授课日期 授课章节/实训项目 名称 授课班级 应化/营销0414 授课形式 课时数 讲授 2 2006年4月3日 第 8 周 3.2 固体的流态化 3.3 气力输送简介 知识目标 掌握固体流态化的基本概念、流态化的阶段以及流化床的主要特点及操作优缺点;了解流化床的不正常现象以及常见气力输送装置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具备气力输送单元过程的操作能力 素质拓展 具有运用工程技术观点分析和解决流态化输送操作中的一般问题的能力。 目标 教学重点 固体流态化的基本概念、流态化的阶段、流化床的主要特点及操作优缺点、流化床的不正常现象 教学难点 固体流态化的基本概念、流态化的阶段、流化床的主要特点及操作优缺点、流化床的不正常现象 教学内容更新补充 使用教具仪器 课外作业 多媒体教学 课后体会 教学设计/实验实训项目实施方案

§3.2 固体的流态化 一、流态化的基本概念 (一)流态化现象 1、固定床阶段 2、流化床阶段 3、颗粒输送阶段 二、流态化操作类型 1、以流化介质分 2、以流态化状态分 3、从有无加力场分 4、从床的结构分 三、流化床的主要特点及操作优缺点 1、流化床中的两相流动 2、流化床有类似液体的特点 3、流化床的不正常现象 4、流化床操作的优缺点 §3.3 气力输送简介 一、气力输送的分类 二、气力输送的特点

教师姓名 授课日期 授课章节/实训项目 名称 授课班级 应化/营销0414 授课形式 课时数 练习 2 2006年 4月6日 第8 周 第二、三章复习小结与课堂练习 知识目标 掌握流体输送设备的相关知识、掌握颗粒输送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具备对流体输送设备的计算能力、具备颗粒输送的操作能力 素质拓展 具有运用工程技术观点分析和解决流体及固体颗粒输送单元操作中的一般目标 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内容更新补充 使用教具仪器 课外作业 课后体会 教学设计/实验实训项目实施方案

第二、三章复习及课堂练习 1、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2、 离心泵的常见事故 3、 离心泵工作点与流量调节 4、 离心泵的开停车操作与设备维护 5、 其他类型流体输送机械 6、 颗粒输送基本知识 7、 固体流态化相关知识

教师姓名 授课日期 授课章节/实训项目 名称 授课班级 应化/营销0414 授课形式 课时数 讲授 2 2006年 4月10日 第9 周 第四章 传热原理与换热器 4.1 概述 4.2 传热基本方程 知识目标 掌握传热的基本方式,工业换热方法,间壁式换热器的换热原理 掌握传热基本方程式;理解传热过程速率的定义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具备对传热过程的分析能力 素质拓展 具有运用工程技术观点分析和解决传热单元操作中的一般问题的能力。 目标 教学重点 传热的基本方式,工业换热方法,间壁式换热器的换热原理; 传热基本方程式、传热速率、热通量; 教学难点 传热的基本方式,工业换热方法,间壁式换热器的换热原理; 传热基本方程式、传热速率、热通量; 教学内容更新补充 使用教具仪器 课外作业 多媒体教学 1 课后体会

教学设计/实验实训项目实施方案

第四章 传热原理与换热器 §4.1 概述 一、传热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1、为化学反应创造最佳条件 2、为单元操作创造必要的条件 3、热能的综合利用和余热的回收 4、减少设备的热量(或冷量)的损失 二、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 1、 热传导 2、 热对流 3、 热辐射 三、 工业上的传热方式 1、直接接触式 2、蓄热式 3、间壁式 四、 化工生产中的传热问题 §4.2 传热基本方程 一、间壁式换热器及其传热过程 (一)间壁式换热器 1、套管换热器 2、列管换热器 (二)间壁式换热器内的传热过程 二、传热基本方程 1、传热速率与热通量 2、传热基本方程

教师姓名 授课日期 授课章节/实训项目 名称 授课班级 应化/营销0414 授课形式 课时数 讲授 2 2006年 4月13日 第9 周 (2006年 4月13日 第9周) 4.3 传热速率与热负荷 4.4 传热平均温度差 知识目标 掌握热负荷的确定及计算方法;掌握传热平均温度差的计算方法; 理解传热速率与热负荷之间的关系以及逆流传热的优势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具备对热负荷和传热平均温度差的计算能力 素质拓展 具有运用工程技术观点分析和解决传热单元操作中的一般问题的能力。 目标 教学重点 热负荷的确定及计算方法、传热平均温度差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热负荷的确定及计算方法、传热平均温度差的计算方法、逆流传热的优势 教学内容更新补充 使用教具仪器 课外作业 多媒体教学 4、6 课后体会 教学设计/实验实训项目实施方案

§4.3 传热速率与热负荷 一、热负荷 (一)热负荷与传热速率之间的关系 (二)热量衡算与热负荷的确定 二、传热量的计算 1、显热法 2、潜热法 3、焓差法 4、两步法 §4.4 传热平均温度差 一、流体沿着换热面的流动情况 1、并流 2、 逆流 3、 错流 4、 折流 二、传热平均温度差的计算 1、恒温传热过程的传热平均温度差的计算 2、变温传热温度差的计算?t均 3、流动方向的选择

教师姓名 授课日期 授课章节/实训项目 名称 授课班级 应化/营销0414 授课形式 课时数 讲授 2 2006年 4月17日 第10 周 (2006年 4月17日 第10周) 4.5 热传导 知识目标 掌握热传导过程的基本原理,傅立叶定律、平壁和圆筒壁的导热速率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具备对平壁和圆筒壁导热速率的计算能力 素质拓展 具有运用工程技术观点分析和解决传热单元操作中的一般问题的能力。 目标 教学重点 单层平壁、多层平壁、单层圆筒壁、多层圆筒壁导热速率的计算 教学难点 单层平壁、多层平壁、单层圆筒壁、多层圆筒壁导热速率的计算 教学内容更新补充 使用教具仪器 课外作业 多媒体教学 9、10 课后体会 教学设计/实验实训项目实施方案

§4.5 热传导 一、傅立叶定律 二、导热系数 1、物理意义 2、单位 3、影响因素 ①固体的热导率 ②液体的热导率 ③气体的热导率 三、傅立叶定律的应用 1、单层平壁定态导热 2、多层平壁热传导 3、单层圆筒壁 4、多层圆筒壁

教学设计/实验实训项目实施方案

§4.8 换热器 一、列管换热器的基本结构 1、固定管板式 2、U型管式列管换热器 3、浮头式列管换热器 二、其他换热器类型 1、 套管换热器 2、 螺旋板式换热器 3、 板翅式换热器 4、 夹套式换热器 5、 沉浸式蛇管换热器 6、 板式换热器 7、 翅片管换热器 8、 热管换热器 三、列管换热器的选型 1、 初选换热器规格 2、 核算管壳程压力降 3、 核算传热系数K

教师姓名 授课日期 授课章节/实训项目 名称 授课班级 应化/营销0414 授课形式 课时数 讲授 2 2006年 5月11日 第13 周 (2006年 5月11日 第13周) 第五章 固体干燥 5.1 概述 5.2 湿空气的性质和湿度图 知识目标 掌握干燥过程的分类、对流干燥的基本原理、湿空气的基本性质和H-I图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具备H-I图的查阅能力 素质拓展 具有运用工程技术观点分析和解决干燥单元操作中的一般问题的能力。 目标 教学重点 干燥的概念、干燥过程的分类、对流干燥的基本原理、H-I图 教学难点 干燥的概念、干燥过程的分类、对流干燥的基本原理、H-I图 教学内容更新补充 使用教具仪器 课外作业 多媒体教学 2 课后体会 教学设计/实验实训项目实施方案

第五章 固体干燥 §5.1 概述 一、物料的去湿方法 (1) 机械去湿 (2) 吸附去湿 (3)热能去湿即干燥 二、对流干燥的特点 (1) 对流干燥的流程 (2) 对流干燥的必要条件 §5.2 湿空气的性质和湿度图 一、湿空气的性质 1、 湿度 2、 相对湿度 3、 湿比热 4、 焓 5、 湿空气比容 6、 露点 7、 干球温度 8、 湿球温度 9、 绝热饱和温度 二、H-I图 (1) 等湿度线 (2) 等焓线 (3) 等相对湿度线 (4) 等温线 (5) 蒸汽分压线 (6) 饱和蒸汽压线

教师姓名 授课日期 授课章节/实训项目 名称 授课班级 应化/营销0414 授课形式 课时数 讲授 2 2006年 5月15日 第14 周 (2006年 5月15日 第14周) 5.3 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知识目标 掌握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湿物料中水含量的表示方法, 蒸发水量和干空气消耗量的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具备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能力 素质拓展 具有运用工程技术观点分析和解决干燥单元操作中的一般问题的能力。 目标 教学重点 湿物料中水含量的表示方法、干燥过程蒸发水量和干空气消耗量的计算 教学难点 湿物料中水含量的表示方法、干燥过程蒸发水量和干空气消耗量的计算 教学内容更新补充 使用教具仪器 课外作业 多媒体教学 4、8 课后体会 教学设计/实验实训项目实施方案

§5.3 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一、湿物料中的含水量 1、湿基含水量 2、干基含水量 3、二者关系 二、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 1、湿物料的水分蒸发量 2、干空气用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0ha.html

Top